DBJ/T13-176-2022 福建省铝合金电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T13-176-2022 福建省铝合金电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3-176-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9366
VIP资源

DBJ/T13-176-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13-176-2022 福建省铝合金电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3.1.5铝合金电力电缆的导体截面不应小于16mm2。

3.2.1电缆截面积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缆导体温度不得超过电缆绝缘 最高充许值:通过负载电流时,线芯温度不应超过电缆绝缘所 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 2电压损失应在充许范围内; 3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4通过短路电流时,应满足短路热稳定的要求: 5满足过负荷保护的要求,当过负荷保护电器兼做接地故 障保护时,应满足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动作要求: 6宜满足经济电流要求。 3.2.2按载流量选择电缆时,应根据不同环境温度、成束敷设 数量、槽盒层数、土壤热阻系数等因素的校止系数,用基准载 流量值乘以校正系数得到电缆的实际载流量值(I)。实际载流 量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Iz=IXK1XK2XK3XK4

SY/T 6344-2010 易燃和可燃液体规范表3.2.2空气中或埋地敷设分别对应的校正系数

3.2.3按照电压损失校验电缆截面时,各种用电设备端电压应 符合电压偏差允许值。

3.2.3按照电压损失校验电缆截面时,各种用电设备端电压应 符合电压偏差充许值。 3.2.4铝合金电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其线芯充许长期最 高工作温度为90℃,不超过5s时短路温度应不大于250℃。 3.2.5电缆热稳定校验时,对于持续时间小于5s的短路,绝 缘导体的热稳定应按下式进行校验:

式中: S 绝缘导体的线芯截面(mm²); 通过保护电器的预期故障电流或短路电流有效值(均方 根值)(A); 保护电器自动切断电流的动作时间(s); k一 热稳定系数,选取94。

3.2.6铝合金电缆的中性线、PE线截面选择应满足《低压酉

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公路、铁路和通信电缆

3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4应便于敷设、维护。 B.3.2铝合金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3.3.2的规 定。铠装型电缆弯曲不应使铠装变形或损坏。

定。铠装型电缆弯曲不应使铠装变形或损坏

表3.3.2铝合金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

注:1D 为电缆外径:

26kV~35kV铝合金电缆为单芯或三芯电

3.3.3铝合金电缆在室内场所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梯架、

盘、槽盒、支架或吊架等方式明敷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铠装型电缆在有可燃物吊顶内敷设时,应采用金属槽 盒敷设;在无可燃物吊顶内或无吊顶时,可采用槽盒、托盘、 梯架敷设;

梯朵敷设; 2铠装型电缆宜采用梯架、支架或吊架等明敷方式敷设。 3.3.4铝合金电缆在室外场所敷设时,可来用电缆沟、电缆隧 道、直埋或电缆排管等方式敷设。 3.3.5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 (三叶形)配置外,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间间隙宜不小 于1倍电缆外径。 3.3.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 司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充许值,并宜保 证按挂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热面小的原耐确定

1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 (三叶形)配置外,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间间隙宜不小 于1 倍电缆外径。

3.3.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

司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充许值,并宜保 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3.3.7电缆在槽盒内敷设,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

大于槽盒内截面的40%;在托盘和梯架内敷设,不应大于其横

1直埋敷设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联锁式铠装电缆 2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 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 理;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采用直 理; 3)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或高温液 体溢出的场所,以及待开发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采用直 理; 4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 理。 3.3.9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 的电缆,以及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义时,应采用穿管: 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厂广场的区段,以及电缆敷设在规划 中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采用穿管; 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 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穿管: 4电缆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保护管内径面积的 40%; 5铝合金联锁式铠装电缆不宜采用穿金属导管方式敷设。

3.3.9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 的电缆,以及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义时,应采用穿管 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厂场的区段,以及电缆敷设在规划 中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采用穿管; 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目交通繁忙广或 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穿管: 4电缆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保护管内径面积的 40%; 5铝合金联锁式铠装电缆不宜采用穿金属导管方式敷设。

4.1.1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

4.1.1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1电缆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电缆型号、规格、耐压等 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2电缆附件应齐全,包装标识和产品标志应齐全、清晰, 表面应无裂纹和气孔,随带的袋装涂料或填料不应泄漏,接线 端子和接头附件的压接圆筒内表面应有抗氧化剂,电缆附件应 有具有与电缆导体匹配的检测报告: 3电缆封端应严密: 4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层厚度均匀,电缆无压扁、扭 曲,铠装不应松卷,外护层应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当对电 缆的外观和密封状态有异议,应进行潮湿判断: 5对电缆抽样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导体电阻值应符合国家 标准《电缆导体》GB/T3956的相关规定。 6当对电缆的导电性能、绝缘厚度、机械性能和阻燃耐火 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 和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1.2电缆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安装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及断线检测,电缆的绝 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2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深度、宽度,电缆托盘、梯架、槽 或电缆导管的型号、规格以及弯曲半径等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 求;

3按施工图纸和实际敷设路径对电缆敷设长度进行测量并分 别编号,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4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 量和宽度相匹配: 5铝合金电缆宜采用预制灌注抗氧化剂的连接金具;电缆 的压接工具、压接工序及附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应确保 电缆终端与保护设备或用电设备连接处匹配; 6金属电缆支架、电缆托盘、梯架、槽盒和金属导管的接地 保护措施已完成: 7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1.3施工现场应准备电缆牵引、导向、支撑、端接及其他常 用施工工具。

4.1.4电缆敷设的安全技术措施,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

现行有关安全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对重要的施工项目 或关键工序,应事先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4.1.5施工前应检查安全用具是否齐全,如绝缘手套、绝缘 靴、标示牌、护目镜、临时接地线、低压验电器等,并确认工 具的绝缘柄完好。

f.I. 靴、标示牌、护目镜、临时接地线、低压验电器等,并确认工 具的绝缘柄完好。

4.2.1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避 免强烈的震动、倾倒、受潮、腐蚀,确保不损坏箱体外表面以 及箱内部件。 4.2.21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及电缆盘不应受到损伤: 2 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 3 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4.2.3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

4.2.1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避 免强烈的震动、倾倒、受潮、腐蚀,确保不损坏箱体外表面以 及箱内部件。

4.2.1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紧。滚动时必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4.2.4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应按下列要求贮存:

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 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当受条件限制时,盘下 应加垫,存放处不得积水: 2电缆附件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 管要求贮存和保管: 3电缆及附件在安装前的保管,其保管期限为一年及以内; 当需长期保管时,另应符合电缆及附件保管的专门规定: 4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应齐全,封 端应严密。当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4.3.1电缆宜避升可能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振动、浸水及腐蚀 性或污染物质的场所,如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电缆 在温度变化大的场合、振动场所、建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之 间等敷设时,应将电缆蛇形(S形)敷设。

4.3.5建筑物内部敷设电缆,宜采用从上往下的方向敷设,并

设置防滑制动装置。水平敷设电缆应将电缆从线路中离导管、 毛盘、梯架或槽盒急转弯处较远的一端升始放线,以降低牵弓 电缆时的阻力。管口应有保护处理

留有备用长度。 4.3.7电缆在接续端子前应可靠固定,电气元器件及设备端子 不得承受电缆荷载。电缆引入分支箱或终端箱时,电缆距箱体 300mm之内应设固定点。 4.3.8低温下电缆敷设时,敷设前应将电缆储存在温度为室温 (或更高)的环境下至少24h。 4.3.9电缆托盘和梯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300mm; 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充许距离宜为150mm;电缆沟内电缆支架最 下层至沟底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电缆托盘和梯架不宜敷设 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腐蚀性气体的管 道,当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时,电缆托盘和梯架宜敷设在其上 方;当气体比重小于空气时,宜敷设在其下方。电缆槽盒、托 盘或梯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3.9的规定

4.3.8低温下电缆敷设时,敷设前应将电缆储存在温度为室温 (或更高)的环境下至少24h。 4.3.9日 电缆托盘和梯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300mm;

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宜为150mm;电缆沟内电缆支架最 下层至沟底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电缆托盘和梯架不宜敷设 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腐蚀性气体的管 道,当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时,电缆托盘和梯架宜敷设在其上 方;当气体比重小于空气时,宜敷设在其下方。电缆槽盒、托 盘或梯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3.9的规定

4.3.10电缆沿槽盒、托盘或梯架敷设,排列应整齐;水平敷 没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中间接头、电缆分支箱(盒) 设固定点:在梯架、托盘或槽盒内,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 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m~10m处应设固定点,大于45°倾斜敷 没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敷设在梯架或竖井内的电缆绑扎 点或支撑点间距不宜超过表4.3.10的规定。

4.3.11电缆敷设在竖井内穿越楼层或敷设在穿越不同防火分 区的槽盒、托盘或梯架中时,应按相关规定采取防火隔堵措 施。 4.3.12电缆的敷设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 防水层。

4.3.13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敷设路径上有腐蚀性物质、热影响、虫鼠危害等外音 影响,应采取防护措施: 2电缆理设深度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由敷设时不应小于 1m;引入、引出建筑物,穿越街道或公路时均应穿保护管保 护,并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 3在电缆上、下均铺设100mm厚的细沙或软土,沙子或 软土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 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4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 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直理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 实。

4.3.14电缆穿保护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 伤护层; 2长度在30m及以下,直线段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倍;一个弯曲时,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二个弯 曲时,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

3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

1电缆外护套剥离长度应根据配电柜深度、电缆走线、弯 曲条件等确定,剥离电缆外护层应符合下列步骤: 1)剥离非金属外护套: 2)剥离金属铠装,剥离时严禁损伤绝缘层: 3)去除填充、隔离材料。 2根据安装位置切断各相的多余线芯,切断时应留足备用 长度,且线芯断面应平整: 3根据线芯连接金具套接长度剥除线芯绝缘,剥除绝缘时 不应损伤线芯; 4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 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简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 线芯截面的1.2倍~1.5倍; 5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与线芯连接金具相匹配; 6压接前应对线芯表面进行清洁,然后涂覆抗氧化剂; 7压接后应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抗氧化剂,对裸露线芯 处进行绝缘保护,并用相色带进行标识区分; 8终端头处,电缆铠装应用接地线引出,并接地良好; 9铝合金电缆终端、分支接头、分支接线箱及接地配件宜 由电缆生产厂家提供与之配套的产品,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应提供相关测试报告。 4.4.2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应符合本节第4.4.1条规定, 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电缆应留足中间接头制作的备用长度,并根据中间 接头连接金具的套接长度剥除线芯绝缘:

2中间接头各相的接头位置应错升; 3热缩套管应在压接前套在电缆上,连接管压接后应采用 绝缘胶带将连接处填平,再加热热缩套管: 4铠装电缆的中间接头处应保证两根电缆铠装之间的电气 和机械性能的恢复; 5最外侧热缩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带覆盖,并用PVC绝 缘胶带包覆 4.4.3电缆附件应具有匹配检测报告。端子与断路器连接时, 若端子尺寸与断路器不匹配时,可使用镀锡转接铜排莲接。端 子与铜排连接时,螺栓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4.4.3电缆附件应具有匹配检测报告。端子与断路器

若端子尺寸与断路器不匹配时,可使用镀锡转接铜排连接。端 子与铜排连接时,螺栓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表4.4.3螺栓拧紧力矩

4.4.4铝合金电缆与断路器连接或T接分支时,应选用适配的 铜铝过渡端子(接头)连接。若铜铝过渡端子尺寸与断路器不 元配时,可采用镀锡转接铜排连接。其中,与微型断路器的连 接,宜采用针型铜铝过渡端子。 4.4.5电缆采用镀锡转接铜排与断路器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根据载流量确定转接铜排的最小规格: 2使用相间安全隔板保护。 4.4.6铝合金电缆的分支连接可根据敷设环境及条件选择预制 分支、T接分支、接线箱分支等方式。铠装型电缆的分支及直

通接头处应避免铠装断口的尖角损伤绝缘层。设计要求恢复铠 装电缆分支处的阻燃性能及机械保护性能时,可采用紧凑型分 线箱。

线箱。 4.4.7电缆的联锁式金属铠装应与PE线可靠连接。可采用镀 锡铜编织软线绑扎、焊锡、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来实现接地,其

4.4.7电缆的联锁式金属铠装应与PE线可靠连接。可采

锡铜编织软线绑扎、焊锡、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来实现接地,其 呆护联结导体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表4.4.7的规定。

表4.4.7保护联结导体截面

5.1.1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5.1.2在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 1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文件和工图; 2制造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安装 技术文件及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不超过五年的与所施工型号相 司/相近的电力电缆型式试验报告: 3 电缆敷设前、后的绝缘测试记录: 电缆导体电阻值见证取样送检报告: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检验批及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其他施工过程记录等。 5.1.3 电缆敷设的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质量合 格

5.1.4高压电缆布线系统必须交接试验合格,并应符合国

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要 求。

5.2.1电缆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检验应 符合本标准第 4.1节的规定。

金外铠装应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2.5低压或特低电压配

表5.2.5低压或特低电压配电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电压及绝缘电阻最小值

5.2.6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 靠接地。

5.2.7金属电缆桥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可

地,且应全长不少于2处与接地十线相连接 5.2.8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 划伤等缺陷。 5.2.9电缆敷设可能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振动、浸水及腐蚀性

5.2.9电缆敷设可能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振动、浸水及腐蚀性 或污染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格、长度、相位应相同。

5. 2. 11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金属

5. 2. 11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金属 导管内,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5. 2. 12 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

5. 2. 11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金属 导管内,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5.2.12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

应对地绝缘,对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制作的电缆头,其电缆 接地线应回穿互感器后接地:对尚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

缆接地线应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前直接接地。

也线应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前直接

5.2.13电缆的敷设和排列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敷设在 温度变化大的场所、振动场所或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将电缆 蛇形(S 形)敷设。

5.2. 14 电缆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4电缆附件应符合下列要

1 电缆终端及直通接头应安装牢固,铠装层应接地可靠 2 严禁使用铜质连接金具; 3 电缆终端与电气设备相连时,应涂覆电力复合脂: 4 电缆终端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 致; 5在全负荷运行时,应检测接头部位的外护套温度,其温 度不得高于电缆本体温度。

5.3.1电缆终端的相色应止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 应完好。

5.3.2电缆敷设和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梯架、托盘或槽盒内,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 转弯两侧及每隔5m~10m处应设固定点: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 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 2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应符合本标准第3.3.2条的规定: 3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垂直敷设或大于45°倾斜敷设的 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4电缆出入电缆沟、电气竖井、建筑物、配电(控制)柜 (盘)、台、箱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 5电缆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本标准第4.3.9条规定; 6电缆固定点间距符合本标准第4.3.10条规定; 7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

5.3.3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标志

3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标志牌装设齐

全、止确、清晰。直理电缆路径标志桩,应与实际路径相符; 路径标志桩应清晰、牢固。

5.3.4直埋电缆的上、下应有细沙或软土,回填土应无石块、 砖头等尖锐硬物。

附录A低压铝合金电缆敷设校正系数及热稳定电流值

附录A低压铝合金电缆敷设校正系数及热稳定电流值

表A.0.1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载流量校正系数

表A.0.3热稳定电流值(kA)

表A.0.4埋地敷设电缆束的载流量降低系数

表A.0.4埋地敷设电缆束的载流量降低系数

% 0Q 更 00 8 8 8 a a a

电敷设电缆束的载流量降低系数表适用于埋深0.7m,土壤热阻系数为2.5(K·m)/W。表中的数据为平均值,某些情况下误差会达到±

续表A.0.5电缆数敷设方法托盘数23469110.870.820.80.790.78接触210.860.80.780.760.73≥20mm梯架夹板310.850.790.760.730.7等(注2)111111有间距210.990.980.970.96≥20mm310.980.970.960.93注:1这些降低系数只适于单层成束敷设电缆,不适用于多层相互接触的成束电缆。2所给值用于两个托盘间垂直距离为300mm而托盘与墙之间间距不少于20mm的情况,小于这一距离时降低系数应当减小。3所给值为托盘背靠安装,水平距离为225mm,当小于这一距离时降低系数应减小。4这种安装方式特别适合于本身已具有铠装机械保护的电缆。24

表A.0.6空气敷设电缆束降低系数回路数或多芯电缆数排列(电缆相互接触)2345689121620嵌入式或封闭式成束敷设在空气中的一个表面上0.80.70.650.60.570.540.520.50.450.410.38单层敷设在墙地板或无孔托盘上0.850.790.750.730.720.720.710.7单层直接固定在木质天花板下0.950.810.720.680.660.640.630.620.61多于9个回路或9根多芯电缆不再减小降单层敷设在水平或垂直的有孔托盘上10.880.820.770.750.730.730.720.72低系数单层敷设在梯架或夹板上10.870.820.80.80.790.790.780.78注:1本表格中的系数适用于尺寸和负荷相同的电缆束2相邻电缆水平间距超过了2倍电缆外径时,则不需要降低,3这种敷设方式可用于非铠装电缆,但不适合于本身已经具有金属铠装保护的电缆表A.0.7电缆户外敷设且无遮阳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导体截面(mm)35507095120150185240电压≤1kV0.990.990.990.990.980.970.960.94注:运用本表系数时,先按室外无遭阳环境温度确定载流量,再乘以表中系数。25

附录 B 铝合金电缆敷设方式及应用范围

表 B.0.1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载流量杉

注:1当电缆垂直敷设且通风受限制时,应注意垂直部分顶部的环境温度升高非常显著。

代表适用;一代表不适用;○代表一般不用或不适用。

2+代表适用; 代表不适用;○代表一般不用或不适用。 D山经

在使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应在施工措施中确定敷设 方法、线盘架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并校核牵引力。电缆敷 没时的实际牵引力应小于电缆的容许拉力。联锁铠装层上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不应超过4500N,电缆导体容许拉力可按照下列 公式计算:

式中:Tm 电缆容许牵引拉力(N); S一缆导体截面总和(mm²); F 一导体允许抗拉强度(N/mm²),合金导体取53。 水平敷设轮滑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0.8×Hm×Tm Wm

式中:L一一轮滑水平敷设的间距(m) Hm一一滑轮轴心至托架的高度(m); Tm一放线张力(N); Wm电缆重量(kg/m)。 电缆安装时可采用滑轮组完成转弯,滑轮组的安装应保证 电缆弯曲顺畅,并应检查滑轮槽的尺寸与电缆的配合度, 电缆经过导轮转弯敷设时,应避免转弯处的侧压力过大而 使电缆损伤。转弯处的容许拉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m 电缆容许牵引拉力; P一一容许侧压强度(N/m),合金铠装电缆取4380; R 弯曲半径(m)。

式中: Tm 电缆容许牵引拉力; P一一容许侧压强度(N/m),合金铠装电缆取4380; 弯曲半径(m)

附录D铝合金导体化学成分

表 D.0.1 铝合金导体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主1:对于脚注中特定元素GB/T 40430-2021 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符号集,仅在有需要时测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