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技术规程.pdf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915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技术规程.pdf

在恒定气压条件下进行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压饱和,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的温度。

3.1.1预制吊顶辐射板的进出水温差应由计算确定,供冷时不宜大于5℃C且不宜 小于2℃,供暖时不宜大于10℃。 3.1.2辐射供冷表面最低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辐射供暖表面宜采用 的平均温度上限为:房间高度2.5m~3.0m时28℃~30℃,房间高度3.1m~4.0m 时33℃~36℃。 3.1.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房间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值及空气 分布特性指数ADPI值宜符合表3.1.3的规定。

本同热舒适度等级条件下室内PMV值及ADPI值

3.1.4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应采取必要的消音降噪措施,使室内 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的相关规定。 3.1.5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设备和管道的绝热层厚度,应按现行 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 3.1.6应用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相关规定外 还应符合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3.1.7采用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时,给水排水管道、供冷供热管 道及电气管线等宜采用管线分离方式进行综合设计,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 式内装修技术标准》JGJ/T491的相关规定。 3.1.8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应提供系统设计施工相关文件、 模块平面布置图、辐射板设计选型列表及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等,并应满足现行 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相关要求

3.2.1空调负荷计算时应以操作温度作为室内设计温度HJ 736-2015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且符合以下规定: 1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1空调负荷计算时应以操作温度作为室内设计温度,且符合以下规

1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2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供冷工况室内设计参数宜比长期逗留区域提高 1℃2℃,供热工况宜降低1℃~2℃。 3.2.2空调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3.2.3公共建筑最小新风量宜按房间人数确定,居住建筑最小新风量宜按房间换 气次数确定,相关计算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3.2.4独立新风系统设计参数应能满足室内除湿要求并承担室内全部潜热负荷。 3.2.5预制吊顶辐射板供冷承担的显热负荷应为房间冷负荷显热部分与独立新风 承担的部分显热负荷之差,供热应为房间热负荷与独立新风产生的热负荷之和, 其中独立新风承担的部分显热负荷或产生的热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独立新风承担的部分显热负荷(W); Cp—空气比热容[J/(kg·℃)]; p—空气密度(kg/m²); G送风量(m3/s); tn—室内设计温度(℃); 送风温度(℃)。

3.3预制吊顶辐射板设计计算

3.3.1预制吊顶辐射板构造参考附录A,主要由装饰面板、均热板(层)、供冷 供热管及绝热模块板等组成

3.3.2预制吊顶辐射板宜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设计选型:

3.3.2预制吊顶辐射板宜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设计选型:

1确定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 2计算房间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确定预制吊顶辐射板承担的显热负荷; 4确定辐射板可吊顶安装面积及其表面温度; 5确定预制吊顶辐射板的类型; 6确定预制吊顶辐射板的热性能参数或实际安装面积。 3.3.3空调房间预制吊顶辐射板承担的显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辐射供冷:

式中:ts,min 辐射板供冷表面最低温度(℃); ts,m 预制吊顶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 一 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度(%):

tn一室内设计温度(℃); F一空调房间辐射板可吊顶安装面积(m²)。 3.3.5空调房间辐射板实际安装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i一一空调房间辐射板实际安装面积(m²); R一预制吊顶辐射板热阻(m².℃/W); tin一预制吊顶辐射板进水温度(℃); tout一预制吊顶辐射板出水温度(℃)。 3.3.6预制吊顶辐射板的表面温度均匀度、热阻、热响应时间等热性能参数应按 照本规程附录B要求进行测试确定

3.4 空调水系统设计

3.4.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3.4.2空调水系统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宜与冷热源相匹配。当不匹配 时应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混水装置或换热器等措施。 3.4.3空调水系统的水质及其保证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3.4.4空调水系统的阻力应计算确定,且水管布置应有利于排气,并在最高位置 设有排气装置。 3.4.5预制吊顶辐射板的管中流体状态不应为层流,雷诺数不宜小于4000。 3.4.6分水器、集水器直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直径,且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25kPa。 3.4.7分水器、集水器应自带泄水阀、排气阀,各支路应配备具有电动执行机构 的开关阀及可调节和设定流量的专用阀门组件。 3.4.8预制吊顶辐射板与分水器、集水器的连接方式宜采用同程连接。吊顶辐射 板之间的连接管及支管宜自带保温套。 3.4.9新风除湿机、加湿器等设备前应设置过滤器,

3.5独立新风系统设计

3.5.8新风除湿机的设计选型应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及 其所在的气候区等,经技术、经济、安全比较确定。 3.5.9冬季空调区湿度有要求时,宜设置加湿器。加湿器的类型,应根据加湿量、 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5.10独立新风系统宜采用全热型热回收装置,且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热 回收新风机组》GB/T21087的有关规定。 3.5.11独立新风应经过滤处理,并应设置过滤器更换报警装置。 3.5.12人员密集或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空调区宜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 置的类型,应根据人员密度、初投资、运行费用及空调区环境要求,并经技术经 济比较后确定。 3.5.13独立新风系统宜设置风管测点孔 检香孔和清洗孔

3.5.13独立新风系统宜设置风管测点孔、检查孔和清洗孔

3.6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3.6.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3.6.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室内外空气温湿度: 2)新风量; 3)送风温湿度; 4)辐射板表面温度: 5)分集水器进出水温度;

6)分集水器上的控制阀门通断状态; 7)风机及变频器、水阀、风阀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就地/远程状态和运 行参数。 2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送风管静压测点的静压值 2)冷热源进出水的温度; 3)室内CO2浓度、PM2.5、VOCs、噪声; 4)室外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PM2.5、CO2浓度。 3.6.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应进行全年空调工况分析,并制定相 应的运行控制策略,实现空调系统的自动运行。 3.6.4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 2新风量控制; 3防结露控制; 4空调机组开关机顺序控制和设备连锁控制功能: 5风机状态监视、过滤网压差报警等功能,寒冷地区还应有防冻保护控制 3.6.5空调区域的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两种方式, 且空气温度的控制精度宜小于或等于±1℃,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宜小于或等 于5% 3.6.6独立新风系统宜保证新风量的恒定,新风量的控制精度宜小于或等于土5% 3.6.7独立新风系统宜具有送风机和排风机的变频和连锁控制,保证室内微正压。 3.6.8人员密度变化较大或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空调区宜采用变风量方式, 且调节风量用风阀宜采用对开多叶调节阀。 3.6.9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应考虑预制吊顶辐射板的热性能制定 对应的防结露控制策略,并采用室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探测并计算空气露点温度 的方法。 3.6.10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宜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并可与其他建 筑智能化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4.1.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设备与材料应根据系统工作 温度、工作压力、建筑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以及施工性能等要求,经综合 比较后确定。 4.1.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与材料均应符合国家 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有效证明文件或 检测报告。

4.2.1预制吊顶辐射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冷供暖用辐射板》JG/T409和《空 调系统用辐射换热器》JB/T12842的相关规定,且应避免气流通过。 4.2.2预制吊顶辐射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要求。 4.2.3绝热模块板厚度应保证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且辐射板的冷热损失比例不 宜超过15%。 4.2.4绝热模块板上设置均热板(层)时宜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厚度不宜小 于0.4mm。 4.2.5绝热模块板与非金属板粘结时宜采用粘结强度大、导热性能好的胶粘剂, 且胶粘剂的有害物质释放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规定的要求。 4.2.6装饰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纸面石膏板》GB/T9775和行业标准《金 属装饰保温板》JG/T360的相关规定,面板表面发射率不应低于0.8。 4.2.7辐射板之间的连接接头及配件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满足系统要求

4.3.1金属管及管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4.3.2塑料管(含复合管)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施工和环保性能要求,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塑料管的使用条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 管件》GB/T18991中的4级: 2塑料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4MPa; 3管道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4塑料管宜使用带阻氧层的管材。 4.3.3分集水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用分集水器》GB/T29730中的要求, 宜采用保温一体式产品。 4.3.4循环水泵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 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合下列规定: 1塑料管的使用条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 管件》GB/T18991中的4级: 2塑料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4MPa; 3管道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4塑料管宜使用带阻氧层的管材。 4.3.3分集水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用分集水器》GB/T29730中的要求 宜采用保温一体式产品。 4.3.4循环水泵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 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4.4.1新风除湿机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户式新风除湿机》GB/T40397等 的相关规定。 4.4.2加湿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调设备用加湿器》GB/T29736的有关规定 4.4.3空气净化装置和过滤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 GB/T34012和《空气过滤器》GB/T14295的相关规定。 4.4.4金属风管和非金属及复合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4.4.5非金属及复合风管的污染物浓度限定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非金属及复 合风管》JG/T258的相关规定。 4.4.6分风箱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4.4.7风口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风空调风口》JG/T14的相关规定。 4.4.8风机的噪声、能效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4.5 监测与控制系统

4.5.1温湿度控制器的空气温度测量精度应小于或等于土0.5℃,空气相对湿度的 测量精度应小于或等于±3%RH, 4.5.2调节风量用风阀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通风风量调节阀》JG/T436的

相关规定。 4.5.3供水温度控制用自动调节阀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相关规定 4.5.3供水温度控制用自动调节阀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5.1.1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已批准,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文件 应齐全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2材料进场检验应已合格并满足安装要求: 3施工现场应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应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4士建专业应已完成墙面抹灰(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应已安装完毕,地 面应已清理干净,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应经过验收; 5相关电气预理等工程应已完成; 6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 温措施,但不得采用明火。 5.1.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主要部件的运输、存储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 2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 3不得曝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且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 4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并应远离热源。 5.1.3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有机溶剂接触污染预制吊顶辐射板及 供热供冷管的表面。 5.1.4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的施工安装应与建筑、结构、电 气、给水排水、装饰等专业相互协调,

5.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施工及检验

5.2.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3主要材料、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规格、型号等及保管存放措施; 4施工工艺流程及各专业施工时间计划; 5施工、安装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预制吊顶辐射板安装,供冷供热管安装 分水器和集水器安装,新风系统安装,水压试验,隐蔽前、后综合检查等: 6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 7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措施。 5.2.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组件、 配件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5.2.4预制吊顶辐射板进场后由空调系统工程的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取样,送 有见证检验资质机构进行热性能检验,检验数量为每个规格抽捡一个。热性能检 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及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冷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 方法》JG/T403的有关规定。 5.2.5供热供冷管、输配管及管件进场,应由空调系统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管材壁 厚等外观指标进行现场复试检验;并会同监理单位在复试检验合格的产品中取样 送有见证检验资质机构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指标及测试方法应按照相关产品标 准规定。 5.2.6阀门、分水器和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 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一个。 5.2.7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 力的1.1倍,公称直径不大于50mm的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应为15s 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密封面应无渗漏,并进行详细记录

5.3预制吊顶辐射板施工与安装

5.3.1预制吊顶辐射板模块施工安装前应与装修单位及时沟通协调,需密切配合 天花板设计方案,并检查灯位、风口、检修口等需要预留的空间是否做好预留及 标识。 5.3.2吊顶龙骨需考虑荷载,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的

50210的规定。 5.3.3金属板式吊顶辐射板安装时每个辐射板模块的接口必须相邻摆放,连接软 管必须独立的在吊顶空间内放置,且不允许有折弯。 5.3.4非金属板式吊顶辐射板施工安装时,可将相同规格的标准模块拼接安装。 当标准模块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模块对齐安装 裸露在空气中的模块连接管及支管应做外保温。 5.3.7非金属板式吊顶辐射板临时固定时,就位及固定过程中辐射板应尽量保持 平整,扭曲变形角度不得超过2°。 5.3.8吊顶辐射板安装应平整,模块间相互结合应紧密无明显缝隙,接缝应粘结 平顺。安装后应有标记,提示避免家具等的遮挡和后期的随意开孔。 5.3.9金属板表面平整度和接缝直线度的允许偏差均为土2mm,非金属板表面平整 度和接缝直线度的允许偏差均为土3mm。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1mm

5.4 空调水系统施工与安装

5.4.1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的有关规定。 5.4.2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安装预制吊顶辐射板模块之前进行安装。 5.4.3空调水系统及预制吊顶辐射板模块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照现 行国家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的有关规 定进行冲洗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压试验应在系统冲洗之后进行;系统冲洗应对分水器、集水器以外主供, 回水管道冲洗合格后,再进行室内空调水系统的冲洗; 2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 3水压试验之前,对试压管道和构件应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 4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在有冻结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净、吹干。 5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以上,其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6MPa。检验 方法: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其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5.5独立新风系统施工与安装

5.5.1风管系统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43和行业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的有关规定, 5.5.2风管穿墙或穿楼板时,应设预留孔洞,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风管 安装后,应用不燃材料封堵,外墙及屋顶部位应有有效的防渗漏措施。 5.5.3室外风帽的安装必须做好防雨和密封处理。室外风帽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 材等耐腐蚀材料,材料厚度>0.3mm。 5.5.4电源应独立供给,接线应正确、坚固,并有良好接地;电源线应绝缘良好, 不得裸露在外面;新风除湿机应有独立的控制回路及开关装置。 5.5.5新风除湿机需配置排水口,排水口接管道至地漏口排放,其中接近排水口 的位置宜留有返水弯。 5.5.6管道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毕后应保持管道系统的封闭,避免杂物和灰尘进 入。 5.5.7独立新风系统施工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照现行国家行业标准

5.5.7独立新风系统施工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照现行国家行业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的有关规定进行严密性试 验,并在隐蔽前完成试运行及调试

5.6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与安装

5.6.1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303等的有关规定。 5.6.2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壁挂式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能反映被测 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 2风道内温湿度传感器应保证插入深度,且不应在探测头与风道外侧形成热 桥; 3插入式水管温度传感器应保证测头插入深度在水流的主流区内,安装位置 附近不应有热源及水滴; 4风道压力传感器应设置在管内流动稳定的地方,并应满足产品安装条件 且宜在主要分支处分别设置:

5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前后应有保证产品所要求的直管段长度或其他安装 条件。

5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前后应有保证产品所要求的直管段长度或其他安装 条件。 5.6.3风阀和水阀执行器安装应符合产品和设计的要求,安装后应保证阀门执行 器开闭灵活,带有附件装置的应保证阀门执行器的调整范围。

5.6.3风阀和水阀执行器安装应符合产品和设计的要求,安装后应保证 器开闭灵活,带有附件装置的应保证阀门执行器的调整范围。

1弱电与强电线缆应分开敷设; 2导管直径要与所穿导线的截面、根数相适应,管内导线不应有接头; 3明配管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暗配管时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宜减少弯 曲:埋地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

6.1.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调试、检测及验收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工程质量检验表可采用本规程 附录C格式。 6.1.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调试及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的相关规定。 6.1.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的有关规定。

6.2.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6.2.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试运行调试,应在具备正常供冷供 暖和供电的条件下,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进行。 6.2.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调试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检查; 2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3独立新风系统平衡调试; 4空调水系统平衡调试; 5非设计满负荷下的系统联合运行调试。 6.2.4空调水系统的调试应在独立新风系统调试后进行,空调水系统的供水温度 应控制在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1℃以上,降低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并保持 该温度运行不少于24h。在设计供水温度下应对每组分水器、集水器连接的管逐 路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6.2.6空调系统应在调试完成后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含下列项目: 1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精度测试; 2新风量控制精度测试; 3防结露控制效果测试。 6.2.7室内空气温湿度和新风量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JGJ/T260的规定,实测值与设定值偏差应满足3.6.5和3.6.6规定。 6.2.8在开窗或其它人为增大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条件下对空调系统的防结露控制 效果进行检测,要求辐射板表面不出现凝露现象,

6.3.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工程应在系统调试与检测完成后进行质量 验收。 6.3.2竣工验收时,除应提供图纸、调试报告、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及现场复 验报告等常规材料外,还应提供工程质量验收表(见附录C)。 6.3.3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的验收应包括各个空调区PMV 值、ADPI值及新风量指标达到的情况。 6.3.4空调区PMV值、ADPI值计算所需的热环境参数测试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 准《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JGJ/T347执行。 6.3.5空调区新风量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执行。

7.1.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工程项目完成施工安装、调试检测和 质量验收完成后,应配套运行管理。 7.1.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应符合《空调通风系统运 行管理规范》GB50365的规定。

7.2.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制定运行维护手册,并完成 运行前的检查。 7.2.2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运行应按照运行维护手册确定的策略 运行,并满足建筑低碳节能运行管理一般要求

7.3.1预制吊顶辐射板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涉及的水系统、风系统、监控系统应 故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7.3.2系统首次运行前注水时应充分排气。系统每年首次运行时,需确保阀门开 合到位,过滤器或脱气除污器无堵塞,立管进回水放气通畅,供冷供热管内无气 堵。系统不运行时,应满水保护。 7.3.3空调水系统宜定期清洗水过滤器,同时宜根据现场水压情况进行适时的补 水,维持水压在系统正常运行范围。 7.3.4空调风系统每两年至少一次进行检查、清灰和验收,去除风道内的集尘、 亏物、铁锈和菌斑等污染物。 7.3.5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运行中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 取新风,新风口设置的防护网和过滤器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3.6系统宜设置后台远程维护平台并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附录A预制吊顶辐射板构造

金属板式塑料管辐射板纟

管道固定在非金属板里的辐射板 (b)管道固定在均热板里的辐射板

(b)管道固定在均热板里的辐射板

附录B预制吊顶辐射板热性能测试方法

B.1.1测试目的是利用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确定预制吊顶辐射板的表面温度 均匀度、热阻、热容及热响应时间。 B.1.2测试样品宜满足按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冷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 JG/T403中的要求,测试及安装宜满足下列规定: 1测试样品边长宜为1.0~3.4m,在闭式小室内居中铺设。 2测试样品的标准工况供冷量不应小于120W,标准工况供热量不应小于 200W,且对于立方米测试小室体积供冷(热)量不应大于87W。 3测试时按测试样品使用状态将其安装在支架上,应在测试样品的周边设置 绝热材料,绝热热阻不应小于1.0(m2·K)/W测试样品安装应符合图B.1.2的要求

图B.1.2吊顶辐射板测试样品安装示意图

B.1.3预制吊顶辐射板的热性能测试方法的实验系统按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冷 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JG/T403中的规定确定。测试仪器的校准以及测试 准备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冷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JG/T403中的 规定执行。

B.2.1空气温度测点应满足如下要求: 1预制吊顶辐射板辐射供冷时,宜以房间中央离地1.10m高处空气温度作为

B.2.1空气温度测点应满足如下要求:

.Z. 1预制吊顶辐射板辐射供冷时,宜以房间中央离地1.10m高处空气温度作为 评价依据;供暖时,宜以房间中央离地0.75m高处空气温度作为评价依据,温度 测点布置图应符合图B.2.1要求

.2.1吊顶辐射板测试小室内温度测点布置示意图

a一测试样品;bh一辐射供暖时基准点空气温度测点:b。辐射供冷时基准点空气温度测点:

c.d.e.f其他空气温度测点

L.e.f其他空气温度测

2基准点温度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0.1℃,其他温度测点 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0.2℃。 3空气温度测点应做防热辐射屏蔽。 B.2.2小室内表面温度测量方法如下: 小室六个内表面的中心应布置温度测点,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k=2)不应 大于0.2℃。

B.2.3预制吊顶辐射板进出水温度测量方法如下

1进口和出口水温应在测试样品与水系统的连结点处测量,如不能在连接点 处测量,则测温点与测试样品和水系统的连结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0.3m,并 应对该管段严格绝热,绝热层应延伸到测温点之外0.3m以上。 2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应能代表水流平均温度。 3温度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0.1℃。

4应确保进口和出口水温测量的一致性,进口水温和出口水温间的温差扩展 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 0.05 ℃。

4应确保进口和出口水温测量的一致性,进口水温和出口水温间的温差扩展 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0.05℃。 B.2.4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测量方法如下: 1温度计应与辐射体表面紧密粘贴; 2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测点一般成对设置(其中一半测点应沿冷热媒流程均 匀设置在供热供冷管上,另一半测点应沿冷热媒流程均匀布置在供热供冷管中 间),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辐射板均匀划分为6份,在每份的中间布置一对测点。 均匀布满整个吊顶辐射板表面,对于非规则表面、面积较大、温度不均匀表面测 点数应适当增加。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tsm应取各测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表面 平均温度测点的示意图如图B.2.4中测点1~12所示

B.2.4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测量方法如

)不可拆分辐射板表面示意图

GB/T 17626.34-201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b)可拆分辐射板表面示意图

图B.2.4吊顶辐射板表面温度测点布置示意图

3辐射板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指供冷工况时辐射板表面的最低温度与供暖 工况时辐射板表面的最高温度,对应测试点为供水管入口处对应的辐射板表面的 温度,原则上要求存在几个供水管入口就应设几个辐射板表面最低/最高温度测

点,如图B.2.4(a)中测点a、b与B.2.4(b)中测点a~f所示。辐射板表面最高/最 低温度ts,min/max应取各测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4辐射板表面温度温度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k=2)不应大于0.1℃。 B.2.5辐射表面温度均匀度计算方法如下: 辐射表面温度均匀度的计算基于进入稳定状态后的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辐 射板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以及基准点空气温度,计算公式如式(B.2.5)所示

量纲; ts,m一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 Is,min/max 辐射板表面最低或最高温度,℃; tn一一室内温度,按照测得的基准点空气温度进行计算℃。 应通过自控系统对相关参数定时监测,判断系统是否进入稳定状态。当在至 少60min内得到的所有数据(至少12组)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小于下列范围时 可认为达到稳态条件: 1冷热媒循环系统的稳态条件如下:

式中:一一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度,该值越接近1说明表面的均匀度 量纲; ts,m一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 ts,min/max 辐射板表面最低或最高温度,℃; tn一一室内温度,按照测得的基准点空气温度进行计算℃。 应通过自控系统对相关参数定时监测,判断系统是否进入稳定状态 少60min内得到的所有数据(至少12组)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小于下 可认为达到稳态条件: 1冷热媒循环系统的稳态条件如下: 测试参数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流量 ±1% 温度 ±0.1℃ 2测试装置环境的稳态条件如下: 测试参数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各壁面中心温度 ±1% 基准点空气温度 ±0.1℃ 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5% 3辐射表面各温度测点与该温度测点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为土0.2℃, B.2.6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应满足如下要求: 1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的基本原理如下: 利用吊辐射板热阻R的概念(吊顶辐射板内冷热媒煤到吊辐射

±1% ±0.1℃ ±5%

DB13T 1384.11-2011 饲料中加丽素黄的测定3辐射表面各温度测点与该温度测点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为土0.2℃。 3.2.6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应满足如下要求: 1辐射板表面温升曲线的基本原理如下: 利用吊顶辐射板热阻R的概念(吊顶辐射板内冷热媒到吊顶辐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