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904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Z/T 0354-2020 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DZ/T 0354—2020

5.3参照附录A的规定,编写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设计书。 5.4设计书提交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5.3参照附录A的规定,编写局部生

5.3参照附录A的规定,编写局部生态 也球化学评价设计书。 5.4设计书提交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

SN/T 4451-2016 婴儿奶嘴中迁移的N-亚硝胺含量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6矿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6.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6.1.1资料收集与样品布设

6.1.1.1资料收集

5.1.1.1.1根据矿种和矿床类型,全面收集矿山及矿业活动影响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初步分析污染物来源、污染重金属种类、生态效应及其与矿床自然风化和矿业活动的关系,为制定评价方 案提供依据。 6.1.1.1.2系统收集整理矿床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类型、赋矿围岩、风化程度,以及开采历史、采 选工艺、矿床储量(重点是硫化物矿物储量)、尾矿库、气象数据、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等资料,依据矿山开 采和地表露头情况,为选择有代表性的矿化段、主要蚀变围岩与赋矿围岩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案制 定提供依据。 6.1.1.1.3系统收集以往矿山采选影响地区土壤、水体、农作物等污染状况资料,以及区域化探资料、矿 床地质背景、矿石矿物组合、元素种类、矿山开采工艺、废石及尾矿堆放情况等,为制定污染程度评价方案 提供依据。

6. 1. 1. 2 样品布设

6.1.1.2.1对矿体(包括富含有害重金属元素的黑色岩系、煤系地层等地质体)、蚀变岩及赋矿围岩进行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时,各类样品布设方法如下。 a)根据评价区矿石矿物、蚀变岩石、赋矿围岩和尾矿、废石等样品种类,系统布设新鲜、半风化和风 化等各类样品的采集点位。根据矿山开采情况和矿山安全管理要求,样品来集部位可以是矿山 坑道、竖井及作业面等,硫化物矿床还需布设流经不同矿石和围岩的酸性废水样品采集点。 b 需要进行单矿物分离和微区原位定量分析的样品,须采集大样。 c)矿右、岩石等样品数量需大于10件,酸性废水样品数量需大于5件。 6.1.1.2.2对矿山及其矿业活动影响地区进行污染程度评价时,需根据矿业活动污染特点、污染程度和 矿区土壤、水系等发育情况,各类样品布设方法如下。 a)在已划定的矿山及周边地区污染程度评价范围基础上,确定进行面积性调查评价的范围,一般 情况下,土壤调查面积为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包括表层土壤重金属明显累积区及累 积区外围一定范围的背景区。矿床密集分布的矿由或富含重金属元系地质体出露面积较大时 调查评价范围需更大。 b) 按照网格或者不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等划分采样单元,采样密度为8点/km~ 20点/km,每个单元至少采集一件土壤样品,每件样品由3个5个子样等份混合组成,每件样 品质量为1000g。 土壤为未受到人为活动严重扰动的自然土,每个采样点采集0cm~10cm表层土壤和10cm~ 20cm深层土壤样品;受到人为活动严重扰动的区域和农田耕作区,每个采样点采集0cm~ 20cm土壤样品,土壤较薄的地区,采集0cm~10cm土壤样品

d)用于土壤重金属分析的样品,需使用竹铲、竹片采集样品。用铁挖采样坑时,挖好坑后,用竹 片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土壤,再采集样品。每件样品采集完成后,应清除于净采样工具上 的泥土,再进行下一件样品采集。

6. 1. 2 样品采集与加工

矿石、围岩样品数量应大于10件,每件质量为500g1000g,进行单矿物分离的样品质量应 500g,酸性废水样品数量应大于5件,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污染。样品采集、处理与 项要求同DZ/T0011。

6.1.3样品分析测试

6.1.4综合整理与评价

6.1.4.1硫化物矿床应研究Cd、Pb、As、Zn、Cu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在不同硫化物矿物中的分布分配 特征,结合硫化物储量、矿石矿物的结构构造与抗风化能力,以及地表水、地下水、气象条件等资料,定量 评估进入环境系统的产酸硫化物资源量及产酸潜力。 6.1.4.2硫化物矿床应研究赋矿围岩与蚀变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定性或定量评估碳酸盐矿物、铁镁硅酸 盐矿物对矿山排水的酸中和能力。 6.1.4.3研究Cd、Pb、As、Zn、Cu等重金属元素在原生带、氧化带和风化壳中的赋存状态,以及富集矿 物与载体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控制因素,研究硫化物矿物自然风化作用过程中,Cd、As、Pb 等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规律及制约因素 6.1.4.4系统研究重金属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迁移转化规律,结合矿床产酸能力、酸中和能力,以及矿山 采选工艺、地理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科学建议。

6.2.1资料收集与评价范围确定

6.2.1.1系统收集以在矿山来选影响地区土壤、水体、农作物等污染状况资料,以及区域化探资料、矿床地 质背景、矿石矿物组合、重金属元素种类、矿山开采工艺、废石及尾矿堆放情况等,制定污染程度评价方案。 6.2.1.2在矿床与矿集区(包括未开采的)自然风化作用影响地区或矿山采选冶可能影响范围内,布设 两条剖面方向相互垂直的土壤水平剖面,其中一条土壤剖面应与流经矿集区或矿山的水系平行,面长 度视矿集区或矿山规模、岩(矿)石风化强度、开采历史与选冶工艺、地理地貌与气候条件等确定。一般情 况下,按照以下原则布设剖面。 a)平行于水系的土壤剖面布设原则: 1)沿水系向下游布设,直达山前洪冲积农耕区; 2)沿水系向上游布设,穿越矿山(矿集区),到达分水岭;如矿床(矿集区)或矿山规模较小,汇 水区面积较大,可在穿越矿山(矿集区)后,向上延伸500m~1000m,作为面终点。 b)垂直于水系的土壤部面布设原则: 1 以矿床(矿集区)或矿山为中心,向两边延伸,直达分水岭: 2) 如矿床(矿集区)或矿山规模较小,汇水区面积较大,以矿山(矿集区)为中心,向两侧延伸 1000m~2000.作为剂面然点

6.2.1.3土壤水平剖面采样点位应尽量选择在没有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地上,且该自然地应处于相对 低洼区域,没有明显的风化剥蚀和水土流失现象,通常年份能够接受河漫滩或大气干湿沉降物沉积;严禁 在外来土区域和强烈扰动区域布设样点。在没有自然地出露的地区,可将样点布设在耕地内。 6.2.1.4土壤水平剖面视面水平长度,自行确定采样间距,原则上土壤样采集密度为1点/(100m~ 200m)。靠近矿床(矿山),采样密度可加密,远离矿床(矿山),采样密度适当放稀。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 自然地,每个样点采集0cm~10cm及10cm20cm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耕地或明显受到人为扰 动的区域,每个样点采集0cm~20cm和20cm~40cm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 6.2.1.5水平剖面的土壤样品由3个~5个子样等份混合组成,组成混合样的所有子样,必须在同一地 块50m~100m半径范围内采集,依据地块形状,空间上子样点分布可为梅花状、S形或蛇形,每个子样 采集深度必须一致。 6.2.1.6平行于水系的土壤剖面,在上、中、下游设置3条土壤垂直剖面,剖面深度视土壤发育厚度、地 下水出露深度等自行确定,原则上剖面深度不小于1m。 6.2.1.7垂向剖面的土壤样品必须在没有人为明显扰动的河漫滩或一级河流阶地的区域内采集。确定 其体采样位置前,应进行野外踏勘、实地观察与居民访问,以保证采样点及周围地区基本无人类生产生活 影响,且土壤剖面沉积层层理水平、清晰,无上、下层扰动和沉积缺失等。 6.2.1.8土壤垂向剖面样品采集密度为:0cm~50cm面深度范围内,土壤样品采集密度为1件/5cm; 50cm~100cm剖面深度范围内,土壤样品采集密度为1件/10cm。 6.2.1.9土壤样品采集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后过2mm尼龙筛。样品来集、加工处理、记录描 述、质量监控等各项要求同DZ/T0258。 6.2.1.10加工后的土壤样品,分析As、Cd、Cr、Cu、Ni、Hg、Pb、Zn、Se、Co、V、Sb、S、REE、T1等指标。 不同地区,可根据评价区矿床(矿集区)和矿山类型,参照附录B自行增减指标。 6.2.1.11参照GB15618,对As、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6.2.1.12查明来自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计算表层土壤元素的 富集系数[富集系数(EF)=表层土壤元素i含量/深层土壤元素i含量」,初步确定矿床(矿集区)自然风 化和矿山采选冶造成的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范围与累积深度,划定开展矿山及周边地区污染程度评价的 范围。

6.2.2样品采集与加工处理

6.2.2.1.1在已划定的矿山及周边地区污染程度评价范围基础上,确定进行面积性调查评价的范围,一 股情况下,土壤调查面积为数十平方干来至数百平方干来,包括表层土壤重金属明显累积区及累积区外 围一定范围的背景区。矿床密集分布的矿田或富含重金属元素地质体出露面积较大时,调查评价范围需 更大。 6.2.2.1.2按照网格或者不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等划分采样单元,采样密度为8点/km²~ 20点/km²,每个单元至少采集一件土壤样品,每件样品由3个5个子样等份混合组成,每件样品质量为 1000g。 6.2.2.1.3土壤为未受到人为活动严重扰动的自然土,每个采样点采集0cm~10cm表层土壤和10cm~ 20cm深层土壤样品;受到人为活动严重扰动的区域和农田耕作区,每个采样点采集0cm~20cm土壤和 20cm~40cm深层土壤样品,土壤较薄的地区同自然土, 6.2.2.1.4用于土壤重金属分析的样品,需使用竹铲、竹片来集样品。用铁锹挖采样坑时,挖好坑后,用 竹片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土壤,再采集样品。每件样品采集完成后,应清除干净采样工具上的泥土,

再进行下一件样品采集。

DZ/T 03542020

2.2.1.5土壤样品加工处理要求如下。 a 依据样品分析测试指标种类,土壤样品可分为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两种。测定土壤中Fe、 Cr°+、还原态锰等指标的样品需用新鲜样品,其他测试指标用风干样品。 b 新鲜样品采集后直接用玻璃瓶或塑料袋密封后送实验室进行处理分析。如样品采集后不能及 时送实验室,需要暂时诺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 冻保存。 风干样品的晾晒、登记、加工等各项要求同DZ/T0258。 d)风干样品的不同测试指标过筛孔径不同,要求如下: 1)过2mm孔径筛的土壤样品可供pH、盐分和元索交换性及有效养分项目的测定; 2) 将通过2mm孔径筛的土壤样品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孔 径筛,供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及土壤重金属相态和碳酸钙等项目测定; 3) 取适量过0.25mm孔径筛的土壤样品,研磨至通过0.074mm(200目)孔径筛,供土壤矿质 成分、元素全量分析等项目测定,

2.2水系沉积物和水检

6.2.2.2.1在土壤调查范围内,对流经矿区的主要水系,按照100m~1000m的间距系统采集水系沉 积物和对应点位的河水样品,主要干流水系沉积物样品控制的河流长度应大于10km。通常情况下,一 条水系采集样品数为5件10件,靠近矿区适当加密,远离矿区放稀。样品采集、处理等各项要求同 DZ/T0011。 6.2.2.2.2系统采集矿区及周边地区矿坑水、矿山裂隙水、尾矿库渗水,以及井水、泉水、河水等主要饮 用水样品。水样要求瞬时采集,采集前用采样点处水洗涤样瓶和瓶塞(盖)2次~3次,现场测试pH、水温 和电导率等参数。 6.2.2.2.3如水体浑浊,可使用赛氏盘法测试水体透明度。赛氏盘是用油漆漆成黑白两色相间的直径 为25cm的圆铁盘,在圆盘中心孔穿一 根细绳,并在绳上划有间隔为10cm黑白相间的长度标记,将赛氏

2.2.2.3如水体浑浊,可使用赛氏盘法测试水体透明度。赛氏盘是用油漆漆成黑百两色相间的 25cm的圆铁盘,在圆盘中心孔穿一根细绳,并在绳上划有间隔为10cm黑白相间的长度标记,将 浸人水体中,至刚好看不见赛氏盘上的黑白分界线为止,这时绳子在水面以下的长度标记数值就 体的透明度。

2.2.4测试叶绿素a时,水样采集与处理方法

a)一般可采取1.5L~2L水样用于叶绿素a分析。贫营养型湖泊或水库要增加采集水样量 样要立即进行后续处理。如需延迟4h~48h处理,则要在每升水中加入1%碳酸镁悬 1mL,以防止酸化引起色素溶解,同时保存在低温(0℃4℃)避光处。水样在冰冻(一2 情况下最长可保存30d。 b 对水样进行离心或过滤浓缩。离心前或在过滤滤膜上加少量碳酸镁悬浊液。抽滤水样时 不能过大(约0.5×10°Pa),水样抽完后,继续抽1min~2min,减少滤膜上的水分。记录 水体积,并尽快送样分析,样品短期(1d~2d)保存可放置于普通冰箱冷冻室,长期(30d) 要放人低温(一20℃)冰

c)特殊指标水样的要求如下: 1)测定Hg的水样,预先在盛水样的塑料瓶中加入50mL浓HNO;和10mL5%K,CrzO 溶液,再注人1000mL水样,摇匀,以石蜡密封瓶口; 2 测定Fe3+和Fe2+的水样,采用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取水样250mL,加人2.5mI HzSO(1十1),0.5g1g(NH)2SO4,用石蜡密封瓶口,放置时间小于30h; 3) 测定腐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应采取两瓶水样,一瓶为原样,另一瓶为250mL原样加人2g 经过纯化的CaCO3粉末(或纯大理右粉末),以石蜡密封瓶口,供测定用: 4 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在500mL玻璃瓶中先加入10mL200g/LZn(Ac)溶液和1mI NaOH溶液[c(NaOH)=1mol/L],然后加满水样,盖上瓶盖,反复振摇数次后,以石蜡密 封瓶口,供测定用; 5) 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取样前先准备一个容积为200mL~300mL的磨口玻璃瓶,用欲取 水样洗涤2次~3次,然后将虹吸管直接插人瓶底取样,待水样从瓶口溢出片刻,再慢慢 将虹吸管从瓶中抽出,用移液管加人1mL碱性碘化钾溶液,然后加人3mL氧化锰溶液, 每次加入时应将移液管插人瓶底后再释放出溶液,最后迅速塞好瓶塞,不留空间,摇匀后 密封。

6.2.2.3河漫滩(湖泊、沼泽)沉积柱岩芯

6.2.2.3.1对矿床规模大、开采历史长、污染严重的矿区和矿业活动影响地区的水系,应选择没有受到 人为扰动的河漫滩地区或开放湖泊、沼泽地,系统采集河漫滩(湖泊、沼泽)沉积柱岩芯样品。采样点部署 原则如下: a)在流经矿山的支流下游汇人主干河流处,布置采样点; b)在通常年份的洪水能漫过的河堤较平缓地带,布置采样点; c)确定具体采样位置前,应进行野外踏勘、实地观察与居民访问,以保证采样点及周围地区基本无 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且沉积岩芯层层理水平、清晰,无上、下层扰动和沉积缺失等。 6.2.2.3.2每个河漫滩采样点需采集3个剖面,湖泊和湿地为3个平行钻孔,一个剖面(或钻孔岩芯)用 于测定无机元素含量,一个剖面(或钻孔岩芯)用于21°Pb、137Cs同位索定年,一个面(或钻孔岩芯)用于 有机污染物测定或作为副样保存。其中须有一个剖面(或钻孔岩芯),要准确测量每件样品的体积、湿重 和干重。 6.2.2.3.3河漫滩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a)采样时间为枯水期或平水期。剖面深度为1.5m~2m,或以见到水面为准。 b)进行21°Pb、137Cs年龄测定的河漫滩垂向剖面或钻孔岩芯样,应为沉积物粒度较小、黏土矿物含 量较多、较致密的沉积物剖面。该河漫滩沉积物应在一个水文年,超过一半以上时间被水淹没 且无扰动。 c)样品采集时应避免使用铁锹、铁镐等易被重金属污染的工具,如条件有限,必须使用铁质工具 时,要用竹片去除与金属来样器接触的土壤,再来集样品。每件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将采样工具 上的泥土清除干净,再进行下一件样品采集。 d)每个河漫滩垂向剖面或钻孔岩芯采样间距小于或等于2cm,在年沉积速率较大的地区,采样间 距可放稀至5cm。 e)每件样品采集时需具有相同的休积;每个河漫滩垂向剖面或钻孔碧芯应有照片或素描图。 6.2.2.3.4进行光释光(opticallystimulatedluminescence,OSL)测年的样品,样品采集与前处理要求

6.2.2.3.3河漫滩样品采集方法如

DZ/T 0354—2020

1)OSL测年采样工具一般为管长12cm~22cm,内径2cm~6cm的钢管或不透光的塑 料管; 2) 采样前先剥去剖面表层至少30cm厚度的物质,以避免采集到表层曝光的样品:然后将采 样管接触剖面一端塞上避光材料(黑布、黑色塑料袋、棉花等),从另一端将管用锤垂直砸人 新鲜面中,取出管时用相同材料塞紧另一端,并用胶带束紧两头,写上样品编号后送实 验室; 3)在采样管周围来集200g~300g散样,用于U、Th和K含量及含水量等年剂量的相关测量; 4)对于不适宜采集管样的环境,可选取质地较为坚硬、体积较大、含有效测试粒度组分较多的 块体,用塑料等物体将其包好,带回实验室进行前处理; 5)对于岩芯而言,剖开前在需要定年的层位锯出药10cm,用不透光的黑塑料包好送到光释光 测年实验室

料管; 2)采样前先剥去剖面表层至少30cm厚度的物质,以避免采集到表层曝光的样品;然后将采 样管接触剖面一端塞上避光材料(黑布、黑色塑料袋、棉花等),从另一端将管用锤垂直砸人 新鲜面中,取出管时用相同材料塞紧另一端,并用胶带束紧两头,写上样品编号后送实 验室; 3)在采样管周围来集200g~300g散样,用于U、Th和K含量及含水量等年剂量的相关测量; 4)对于不适宜采集管样的环境,可选取质地较为坚硬、体积较大、含有效测试粒度组分较多的 块体,用塑料等物体将其包好,带回实验室进行前处理; 5)对于岩芯而言,剖开前在需要定年的层位锯出药10cm,用不透光的黑塑料包好送到光释光 测年实验室。 样品前处理: 1)钢管样品初步处理:将钢管样品分为3段,其中两端样品长度各2cm~3cm,两端样品用于 测定整个样品的含水量,中间样品用于OSL测年;两端样品称完湿重后在烘箱中烘干,再 称干重,计算含水量和含水率,然后在上述样品中随机选取20g~30g,用研钵和球磨机磨 成面粉状”(粒径小于30um),用于中子活化分析;中间样品放到大烧杯中,写上样品编 号,加清水搅拌,待澄清后倒掉上层清水,以去掉部分杂质; 2) 将大烧杯中滤完清水的样品放人通风橱中(烧杯之间的间隔应在3cm~5cm范围内,以避 免相互污染),加人10%的盐酸并搅拌以去除碳酸盐,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直到样品没有 明显的反应; 3) 加人少量30%的双氧水以去除有机质,观察反应剧烈程度,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开始 的2d3d,每加完一次双氧水隔2h左右搅拌,以免泡沫溢出; 将双氧水处理后的样品加清水搅拌,静置后倒掉上层清液3次5次,然后放入烘箱(60℃) 烘干,用400目(38μm)、250目(63um)、170目(88μm)和120目(125μm)筛子对烘干后 样品进行过筛 5 按照以下方法,用氟硅酸处理,去除长石。400目~250目样品处理方法:用小勺人一勺 半(约2g)400目~250目样品,放人带有盖子的小瓶,用35%的氟硅酸(约50mL)浸泡,每 天用玻璃棒搅拌样品3次~5次,浸泡10d15d,具体视情况而定;加入少量10%的盐酸 搅拌清洗样品0.5h,然后用清水清洗3次,清洗后放人烘箱将样品烘干,装人小自封袋待 测定。170目120目样品处理方法:配制密度为2.62g/cm~2.66g/cm的多聚钨酸钠 重液,去除密度小于2.62g/cm的钾长石和密度大于2.66g/cm°的重矿物;将密度在 2.62g/cm~2.66g/cm之间的颗粒用40%的HF处理1h,目的是去除长石和颗粒表面 受到α射线影响的部分;将上述处理后的样品用35%的氟硅酸浸泡药5d,每大用玻璃棒搅 拌样品3次5次;加人10%的盐酸搅拌清洗样品0.5h,然后用清水清洗3次,清洗后,用 170目筛再过一遍,以除去被酸溶蚀变小的残留的长石颗粒,最后放入烘箱将样品烘干,装 人小自封袋待测定

2.2.4.1使用矿区排水灌溉的农田区, 在主干河流两侧布设农作物样品点,可采取网格布点或根 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作物种植类型等划分采样单元进行布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大宗 样品采集数量需大于30件,其他农产品样品采集数量需大于15件。需要研究重金属元索在农作

同部位分配特征的样品,可采集农作物的根、茎、叶、果实等,并准确测量和记录每个部位在整株植物所占 的质量分数。 6.2.2.4.2于农产品收获盛期,在采样地块内视不同情况,采用棋盘法、梅花点法、对角线法、蛇形法等 进行多点取样,然后等量混勾组成一个混合样品。每一混合样,大型果实由5个~10个以上的植株组成 (即分点样),小型果实由10个~20个以上的植株组成。 6.2.2.4.3农作物样品的采集量一般为待测试样量的3~5倍,每分点样来集量则随样点的多少而变 化。通常情况下,谷物、油料、干果类为300g~1000g(干重样),水果、蔬菜类为1kg2kg(鲜重样),水 生植物为300g~1000g(干重样),烟叶和茶叶等可酌情采集。 6.2.2.4.4按照5%10%的比例同时采集外检样品,外检鲜样需现场同步采集、处理,由采样单位送 实验室洲试

2.2.4.3农作物样品的来集量一胶为待测试样量的3~5倍,每分点样来巢量则随样点的多少而变 通常情况下,谷物、油料、干果类为300g~1000g(干重样),水果、蔬菜类为1kg~2kg(鲜重样),水 直物为300g~1000g(干重样),烟叶和茶叶等可酌情来集。 2.2.4.4按照5%~10%的比例同时采集外检样品,外检鲜样需现场同步采集、处理,由采样单位送 验室测试。 .2.4.5不同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a)农作物样品:以0.1hm~0.2hm²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个~20个植株,水稻、小麦 采取稻穗、麦穗;玉米采取第一穗,即离地面最近的一穗,混合成样。 b): 果树类样品:以0.1hm0.2hm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株~10株果树,每株果树 纵向四分,从其中一份的上、中、下、内、外各侧均匀采摘,混合成样。 C 蔬菜类样品:以0.1hm~0.2hm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个~20个植株,小型植株 的叶菜类(白菜、韭菜等)去根整株采样;大型植株的叶菜类可用辐射形切割法采样,即从每株表 层叶至心叶切成八小瓣为该植株分样。 d 烟草、茶叶类样品:以0.1hm²~0.2hm²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随机选取15个~20个植 株,每株采集上、中、下多个部位的叶片混合成样,不可单取老叶或新叶作代表样。 e)中药材样品:据其药用部位,可参照6.2.2.4.5a)至6.2.2.4.5d)采集。 .2.4.6农作物样品可采用“矿区代码十样品属性码十顺序号”等方式进行样品编号。样品的定点与 会、采样记录、重复样采集和质量监控等各项内容要求同DZ/T0258。 .2.4.7样品采集需注意以下事项。 a)采样时需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水果类样品的采集要注意树龄、株型、生长势、座果数量以及果实 着生部位和方位。 b 农作物应在无风晴天时采集,雨后不宜采集。采样应避开病虫害和其他特殊的植株。若采集根 部样品,在清除根部的泥土时,不要损伤根毛。 同时采集植株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时,应现场分类包装,同一采样点的同一作物使用统一编号。 d 新鲜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扎紧袋口,以防水分蒸发。 e)测定重金属元素的样品,尽量用不锈钢制品直接采集样品,避免样品与金属类工具接触。 .2.4.8农作物样品加工场地与加工用具要求如下。 a 制释工作场地应单独设风干室、加工室。房间向阳(严防阳光直射样品)、通凤、整洁、无扬尘、无 易挥发化学物质。 b 晾十样品时使用白色糖瓷盘或木盘。 脱粒、去壳、切碎时使用小型脱粒机、小型脱壳机、不锈钢剪刀、木滚、硬质木搓板、无色聚乙烯薄 膜等。 d)干燥后的样品可选用玛瑙、刚玉球磨机、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石磨、不锈钢磨、旋风磨等进行 磨碎;新鲜样品可选用不锈钢食品加工机、硅制刀、不锈钢切刀、不锈钢剪刀等切碎。 磨碎后的样品用40自(425μm)60目(250um)的尼龙筛过筛。 f3 分装可选用带塞磨口玻璃瓶、具塞白色聚乙烯塑料瓶、具塞玻璃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 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6.2.2.4.5不同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a) 农作物样品:以0.1hm~0.2hm²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个~20个植株,水稻、小麦 采取稻穗、麦穗;玉米采取第一穗,即离地面最近的一穗,混合成样。 b): 果树类样品:以0.1hm0.2hm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株10株果树,每株果树 纵向四分,从其中一份的上、中、下、内、外各侧均匀采摘,混合成样。 蔬菜类样品:以0.1hm~0.2hm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个20个植株,小型植株 的叶菜类(白菜、韭菜等)去根整株采样;大型植株的叶菜类可用辐射形切割法采样,即从每株表 层叶至心叶切成八小瓣为该植株分样。 d 烟草、茶叶类样品:以0.1hm²~0.2hm²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随机选取15个~20个植 株,每株采集上、中、下多个部位的叶片混合成样,不可单取老叶或新叶作代表样。 e)中药材样品:据其药用部位,可参照6.2.2.4.5a)至6.2.2.4.5d)采集。 2.2.4.6农作物样品可采用“矿区代码十样品属性码十顺序号”等方式进行样品编号。样品的定点与 绘、采样记录、重复样采集和质量监控等各项内容要求同DZ/T0258。 2.2.4.7样品采集需注意以下事项。 a)采样时需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水果类样品的采集要注意树龄、株型、生长势、座果数量以及果实 生部位和方位。 b) 农作物应在无风晴天时采集,雨后不宜采集。采样应避开病虫害和其他特殊的植株。若采集根 部样品,在清除根部的泥土时,不要损伤根毛。 后时采集植株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时,应现场分类包装,同一采样点的同一作物使用统一编号。

2.4.7样品采集需注

DZ/T 03542020

6.2.2.4.9农作物样品采集后,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缩分送样。

a)粮食等粒状样品应采用四分法缩分。先将粮食样品用小型脱粒机或凭借硬木搓板与硬未块进 行手工脱粒,反复混合均匀,铺成一圆形,过中心线画十字线,把圆分为四等份,取对角线两等 份。如此反复,缩分至所需量为止。 b)水果等块状样品及大白菜、包菜等大型蔬菜样品应采用对角线分割法缩分。先用清水,再用蒸 馏水将样品洗净晾至无水后,垂直放置,中间位置横切,然后上下两部分分别进行对角线切割, 除去非可食部分,取所需量的样品。 C 小型叶菜类样品应采用随机取样法缩分。先用清水将样品洗净,晾至无水后,将整株植株粗切 后混合均匀,随机取所需足量的样品。 d) 新鲜蔬菜、水果等样品在野外称重打浆,取1000mL于玻璃瓶中,及时送实验室待测;也可风干 源晒至十样,或在65℃以下无污染烘十。 2.2.4.10待测的农作物试样分干样和鲜样两种。干样用于测定重金属元素和蛋白质、脂肪、纤维含 量等;鲜样用于测定有关评价标准规定的鲜样指标及易挥发有机污染物等。分别按照以下方法及要求, 工农作物的干样和鲜样。 a)干样加工方法: 1)粮食样品用清水清洗于净后,放在干净的托盘上,在低于65℃条件下烘干后直接磨碎。带 皮粮食样品应用清水冲洗,晾十,去皮后磨碎; 2)用不锈钢刀或剪刀将根、茎、叶及蔬菜、水果等样品切剪成0.5cm1cm大小的块状、条 状,在晾干室内或高出地面1.5m以上的架子上摊放于晾样盘中风干,或将切碎样品放在 85℃90℃烘箱中鼓风烘1h,再在60℃~70℃条件下通风干燥24h48h成风干样品, 有刮风扬尘天气时或空气质量差的地区,严禁在室外晾晒样品; 3 将风干样品置于玛瑙研钵进行研磨,使样品全部通过40目(425μm)60目(250μm)尼龙 筛,混合均匀,待测。 b)鲜样加工方法: 1)新鲜样品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干样品,直接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合均 匀,待测; 2)含纤维较多的样品,如根、茎、叶等不能用捣碎机捣碎,可用不锈钢刀或剪刀切成小碎片,混 合均匀,待测。 2.2.4.11 测试锌、铅的样品,避免使用橡胶类工具,以免污染样品。不同农作物送测部位见表1。富 西稻米检测样品为三级大米,加工要求见GB/T1354

表1稻米、小麦、果、菜、烟和茶测试部位及要求

6. 2. 2. 5 根系±

6.2.2.5.1在采集农作物样品的对应点位上,采集根系土样品,采集数量同农作物样品数量。 6.2.2.5.2根系土为植物根系生长周边的土壤。采集时,在采样点旁边相对平坦处,铺开一张面积为 2m²~3m²一次性塑料布,将采集植株周围的土壤松动后,连根拨出,随后将植株根系周围的土壤抖落 到塑料布上。 6.2.2.5.3每件根系土样品均由多个子样等份混合而成,每个根系土子样要与农作物子样对应采集。 6.2.2.5.4采集根系土样品时,严禁与金属采样器接触。 6.2.2.5.5不同种类农作物,其根系土采集深度要求如下; a)粮食与蔬菜样品对应的根系土采集深度为0cm~20cm; b)果树类样品对应的根系土采集深度为0cm~60cm,采集部位为根毛区; c)根系土样品加工同6.2.2.1.5。

6. 2. 2. 6 人发、食物

6.2.2.6.1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已发生明显生态效应的地区,可选择代表性的污染地区和对照区采集人 发、食物等样品。 6.2.2.6.2人发样品要求取枕部同一部位的头发,先经1%的洗涤剂浸泡,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后 用蒸馏水清洗3次,于60℃条件下烘干。 6.2.2.6.3选择以当地粮食、蔬菜、肉、蛋、奶为主要食物的代表性住户,实地调查并记录三餐饮食结构, 采集三餐熟食样品,每件样品重250g500g,样品盛装在干净的自封袋中,立即放人冷藏室,12h内送实 验室分析。 6.2.2.6.4人发食物等样品应同点位配套采集,样品采集数量应能满足评价工作需要

6.2.2.7大气干湿沉降物

6.2.2.7.1北方地区,采样器可选择内径20cm~30cm、高30cm~40cm圆筒形的接尘缸;南方地区, 可选择内径15cm~20cm、高50cm~60cm圆筒形的接尘缸。接尘缸的材质可为塑料、陶瓷玻璃或不锈 钢等。 6.2.2.7.2接尘缸和缸盖等采样器具在使用前,用10%(体积分数)HCI浸泡24h后,再用纯水洗净。 清洗试剂为分析纯试剂和蒸馅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6.2.2.7.3将清洗干净的接尘缸放置在距地面10m~15m的平坦处,如屋顶平台,采样口应距平台 m1.5m。选择采样点时,应先考虑接尘缸不易损坏的地方,还要考虑操作者易于更换接尘缸。 6.2.2.7.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风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并考虑风向(顺风、背风)、 地形等因素,避开烟肉、交通道路等点、线污染源。 6.2.2.7.5寒冷季节,应防止接尘缸冻裂;在夏季多雨季节,应注意缸内积水情况,为防止水满溢出,须 及时更换新缸。 6.2.2.7.6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节日、婚庆、丧事期间,需用清洁的缸盖将接尘缸盖好。燃放烟花爆竹结 束后,再把盖拿掉,继续采集干湿沉降物样品。 6.2.2.7.7在不同季节,干湿沉降物质的量和所含物质浓度不同,所以采样时间至少为一年。一般地 区,于湿沉降接收周期为一年,干湿沉降量较大的地区,可按月或季度定期(nd土2d)更换接尘缸。 6.2.2.7.8当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总量较少时,采取以下方法计算干沉降总量。 a)首先用尺子测量接尘缸的内径(按不同方向至少测定3处,取其算术平均值),用淀帚把缸壁*

*)在电热板上蒸发,使体积浓缩到10mL~20mL,冷却后用水冲洗杯壁,并用淀帚把杯壁上的尘 粒*洗干净,将溶液和尘粒全部转移到已恒重的100mL瓷中,放在糖瓷盘里,在电热板上 小心蒸发至干(溶液少时注意不要进溅),然后放入烘箱,于65℃士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称 量,并按公式(1)计算:

M= m mo SXn

.o...........

M 每月或每年单位面积降尘总量,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cm"); m1 降尘、瓷埚和乙二醇水溶液蒸发至干,并在65℃土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 单位为克(g); mo 在65℃士5℃条件下烘于的瓷埚质量,单位为克(g); mc 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水溶液蒸发至干,并在65℃士5℃条件下烘于至恒重后的质 量,单位为克(g); S 接尘缸缸口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 n 采样天数,单位为日(d),精确到0.1d; N 计量天数,如计量单位为月,则N=30;如计量单位为年,则N=365。

5.2. 2.7.9当干湿沉降量较多

6. 2. 2. 8大气颗粒物

6.2.2.8.1在采样前,需对超细玻璃纤维滤膜进行准确称重。将已恒重和称量好的滤膜,用塑料镊子放 人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每测定一次浓度,需更换一次滤膜;如测日平均浓度,样 品采集在一张滤膜上。 6.2.2.8.2来样时间与采样频率,需根据GB3095中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规定的要求确定。 6.2.2.8.3采用一次采样方式测定日平均浓度时,每日至少应有20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采用间 断来样方式测定日平均浓度时,其次数不应少于4次,累计采样时间不应少于18h;同时采集TSP、PM1o 和PM2.5样品,需利用不同直径的大气颗粒物切割器,同一地点三台采样器同时采集。 6.2.2.8.4采样点应避开污染源及障碍物,采样口距地面高度在1.5m5m范围内,距支撑物表面 1m以上。样品采集条件为无大风(风速小于8m/s)和降雨等气候现象。采集现场测试并记录大气压力 和温度。 6.2.2.8.5采样结束后,用塑料镊子取出滤膜,将有尘面的滤膜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仪器 设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分析方法、结果计算、质量控制等各项操作细节见HI618和HI194.

6.2.2.8.1在采样前,需对超细玻璃纤维滤膜进行准确称重。将已恒重和称量好的滤膜,用塑 人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每测定一次浓度,需更换一次滤膜;如测日平均 品采集在一张滤膜上。

2.3样品分析测试指标

6.2.4土填和水系沉积物污染程度评价

6.2.4.1对10cm~20cm土壤中各元素含量进行分布形态检验与数理统计,对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 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直至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选取算术平均值或中 位值作为该矿山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 6.2.4.2对河漫滩沉积物137Cs、21°P*和OSL测年结果及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整理,研究获 取矿业活动影响前研究区沉积物中元素自然背景值。 6.2.4.3对0cm~10cm土壤和河漫滩表层沉积物的各元素进行污染程度评价,计算公式为:

Igo=log2(C,/kB.)

+oo+oo*oo6+oooo

表4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级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调查评价的污染物种类少于表3列出的8种污染物,需对表4的RI分级标准进 行调整。首先将RI的第一级界限值(150)除以8种污染物的毒性系数总值133(40十40十10十30十2十 5十5十1=133),得到单位毒性系数RI(150/133=1.13);然后将单位毒性系数RI乘以某一项调查评价 所有参评污染物毒性系数总值(ZS),取整并保留至十位数,得到第一级界限值;然后将RI第一级界限 值乘以2得到第二级界限值,余者类推

6.2.5水体污染程度评价

6.2.5.1不同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为: 煤炭、铝、铅、锌、铜、镍、钻、镁、钛、稀土、、铁等矿区废水排放标准可参照GB20426、GB25465、 GB25466,GB 25467,GB25468,GB26451,GB26452和GB28661; * 河水、泉水等地表水评价标准参照GB3838; c)地下水评价标准参照GB/T14848 d 饮用水评价标准为GB5749; e)农田灌溉水评价标准为GB5084。 6.2.5.2对水质各项分析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和超标率等项进行统计分析。 6.2.5.3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如下。 a)水质单指标评价,分别按照GB3838和GB/T14848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 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示例:地下水挥发酚类I,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I类,不定为 类。 *) 水质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2)对各类别按表5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

6. 2.5.1不同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为

表5单项组分评价分值

3)按照公式(8)和公式(9)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DZ/T 03542020

式中: F一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的平均值; Fmx一一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中的最大值; 项数。 4)根据F,按表6规定划分水体质量级别。 C 水质定性评价:当水质分析样品在5件以上时,来用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水体中各水质 类别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定性评价其水质状况。水质类别比例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对应关系见 表7。

6.2.5.4对农田灌溉水、生活饮用水和矿区废水采用标准指数法对水质环境质量进行单指标评价。标 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 以下两种情况。 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参数,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

P:一第i个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量纲为一; C,一第i种水质参数实测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一第i个水质参数的评价标准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pH),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

PH pH的标准指数,量纲为一 一 pH pH实测值,量纲为一;

DZ/T 0354—2020

DZ/T 03542020

pHou标准中pH的上限值,量纲为一; pH标准中pH的下限值,量纲为一。 6.2.5.5水质主要污染指标确定方法。当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 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 数,将超标倍数按大小排序,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6.2.5.6采用营养状态指数对水质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与相关权重计算公式分别为

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 第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 第i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 第种参数与基准参数叶绿素a(chla)的相关系数,见表8; m 评价参数的个数,

表8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r及r

TLI=2W,×TLIG) W,= 2rs

*)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15) *.(16) ... (17) (18)

TLIhla=10X(2.5+1.086lnchla) TLIp=10X(9.436+1.624lnTP) TLIrn=10X(5.453+1.694lnTN) TLIsp=10X(5.118+1.94lnSD)

其中,叶绿素a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透明度单位为米(m),其他参数单位均为毫克 升(mg/L)。 水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数字对水体营养状态、污染程度进行分级与定性 价,见表9。

JB/T 9536-2013 户内户外防腐低压电器环境技术要求表9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

6.2.6农作物污染程度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份

.2.6.1农作物污染程

DZ/T 0354—2020

6.2.6.1.1对农作物可食部分甲总As、Cd、Hg、P*、F、Cr、Sn、Cu、Zn等元素,以及水稽中无机As的合 量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分析。 6.2.6.1.2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各项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进行统计。 6.2.6.1.3研究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全量、重金属元素不同相态(不同价态)含量、土壤化学成分、矿物 物组成,PH、TOC、质地等指标对农作物籽实吸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提出降低农作物吸收重金属元 素的建议,

MZ/T 120-2018 自立式辅助起床架6.2.6.2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6.2.6.2.1根据评价区代表性住户粮食、蔬菜、肉、蛋、糖、奶、酒、饮料及饮水等主要食物中重金属元素 含量,结合实地调查获得的三餐饮食结构,计算成人每天因饮食摄人体内的As、Cd、Hg等重金属元素总 量,即日摄入量,计算公式如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