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80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附加在地下工程结构上的防水材料层。包括水泥或聚合物 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

2.0.8防水等级grade of waterpr

根据工程对防水要求确定的结构,充许渗漏水量的 标准。

地下工程开挖前采用浆液预先充填围岩孔洞、裂隙等,达至 塞水流、加固围岩目的所进行的注浆

CNAS-EC 043-2015 关于CNAS-CC190-2015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转换实施的认可说明2. 0. 10 后注浆

地下工程开挖后处理围岩渗漏及充填支护壁后空隙所进行 注浆。

2. 0. 11 围岩注浆

2. 0. 11 围岩注浆

采用防水层将地下构筑物迎水面全部包覆,将地下水完全隔 在结构外的防水型式。

根据功能要求,采用防水层将地下构筑物迎水面部分包覆的 水型式。

3.0.1地下工程防渗堵漏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 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护环境的原则。 3.0.2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经济合 理、施工简便、耐久适用、安全环保

表3.0.3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判定标准

0.4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 主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3. 0.4 选定。

表3.0.4 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结构的防水形式、防水材料和工艺标准。

3.0.6地下工程的防水型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等要求严格或无法实 现重力排水的工程,宜采用防水型。 2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等没有要求同时具备 重力排水的工程,宜采用排水型。 3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等有严格要求,而工程 技术和质量难以达到,可采用控制排放型。 3.0.7地下工程应以主体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接缝防水为重点, 并应根据结构功能、耐久性、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要求,辅以防水 层加强防水、地表防渗及围岩注浆堵水等措施。 3.0.8渗漏治理应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下工程渗漏部 位存在安全隐患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先进行结构 修复。

3.0.10防渗堵漏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并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 规定。

4.1.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收集资料,宜 包括下列内容: 1最高地下水位的高程及出现的年代,近年来的实际水位 高程和随季节变化情况。 2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 3工程地质条件,含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地热、瓦斯 等有害物质的资料。 4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压力、腐蚀性介 质种类及含量,以及地表水、洪水和给水排水系统资料。 5区域地形、地貌、水库、废弃坑井等资料。 6基础、结构特点及施工方法。 现场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 4.1.2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及其技术指标。 3 防水层选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技术指标。 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 5 防排水系统、地表截排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 措施。 4.1.3防水型地下工程宜设置全包防水层,控制排放型及排水 型地下工程宜设置半包防水层

4.1.4地下水排放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设施和月

剧增高时,宜采用围岩注浆堵水措施控制地下水排放量

及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 4.1.6地下工程细部构造防水加强层材料应与主体防水层材性

4.1.6地下工程细部构造防水加强层材料应与主体防水层材性

4.2.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其

4.2.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 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型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2.1 圳宝

防水型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2. 的规定

表4.2.1防水型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2控制排放型地下工程,应结合结构及水压力大小综合确 定主体结构抗渗等级。 3排水型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按现行有关 标准执行。

4.2.3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

中的防水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 范》GB5004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和《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4.2.5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4.2.6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板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00mm,底板及侧墙结构厚度不 应小于250mm。 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和《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选用。 4.2.7防水混凝土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

.2.7防水混凝土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

4.2.7防水混凝土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

4.3.1根据气候特点、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型式、防水等级

4.3.1根据气候特点、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型式、防水 等要求,选用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砂浆防水层、塑料防 等作为防水层。

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表 4.3.4 地下工程常用防水材料

4.3.5卷材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处于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性介

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层防水卷材分开设置或与不同品种卷材叠合使用时, 每层防水卷材的厚度应符合一道厚度的规定。 2防水卷材双层使用时,其厚度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GB50108设防要求。 3胶(冷)粘、热熔、自粘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燥,并应 徐布基层处理剂。 4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先拆除底板卷材 甩槎部位的临时保护措施,将甩槎部位卷材表面清理干净,并修 补卷材的局部损伤;该部位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5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 层卷材。 5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立面防水卷材时,宜在搭接部位采 取固定措施。 6采用热熔法施工的防水卷材应加热均匀,不得加热不足 或烧穿卷材,搭接缝部位应溢出改性沥青涂盖料自然密封,不得 采用压刮方法密封。 7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穿刺 性、耐侵蚀性和耐菌性,卷材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及胶粘剂的粘结 质量等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要求。 4.3.6涂料防水层含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 涂料宜用王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王地下主体结

4.3.6涂料防水层含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

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主体结 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 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涂料防水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潮湿基层宜选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合物水 泥防水涂料、水泥基防水涂料。 2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乳液品种宜使用丙烯酸酯。 3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宜与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叠合 使用。 4涂料与卷材叠合设置时,不应在聚氨酯涂料、聚合物水泥 防水涂料及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上采用热熔法铺贴防水卷材。 5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配套使用作为一道 防水层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5mm。

6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不应小于1.5kg/m²,且 享度不应小于1.0mm。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 不应小于3.0mm。 7暗挖地下工程喷涂防水涂料厚度应根据防水等级、设防 要求、施工方法、使用条件等确定,涂膜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3.0mm。

不应用于受持续震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其

m²,厚度不应小于2.0mm,纵横向断裂强度不应小于5kN/m,其 他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 土工布》GB/T17638、《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 布》GB/T17639、《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 T17642的有关规定。 5暗钉圈应采用与塑料防水板相容的材料制作,直径不应 小于 80mm。 4.3.9 塑料防水板、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 应与衬垫材料结合使用。 4.3.10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无孔洞、无裂缝,阴角 处宜做成圆弧或45°坡角,基层干燥程度应符合所选防水材料的 施工要求。

4.3. 11 防水层其余相关性能指标及施工要

4. 4 围岩注浆防水

4. 4. 1围岩注浆防水设计的步骤如下:

1分析地下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施 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2判定地下工程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就开挖后掌子 面地下水的水量、水压及其对地表沉降、环境保护及施工安全的 影响等作出评价。 3根据上述分析及评价,确定注浆后允许排水量的控制标 准、注浆方式、范围及其相关的基本参数。 4选择注浆浆液材料,确定注浆结束的标准。 5确定注浆效果的检验方式,制定后续的补充措施。 4. 4. 2围岩注浆防水应对注浆方式、注浆范围和注浆材料等进 行针对性设计。

4.4.3围岩注浆防水,应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注浆 评估,及时调整、修正设计参数,实施动态设计。必要时,可 现场试验确定设计参数

4.4.4地下水控制排放量的确定可根据地下工程穿越段

游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估算,也可根据工程类比确定。当缺乏有 效手段或数据时,可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保护对象重要性程 度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结果,参照表4.4.4选用

表4.4.4地下水控制排放量

4.4.5围岩注浆防水应根据通过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 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防排水要求及施工工艺等,选用预注浆或 后注浆的注浆方式,并考虑以下因素: 1 能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2地下工程排水是否符合防排水要求。 县不可行日堵水有效

4. 4.6预注浆堵水设计,应符合下

1应根据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选用超前全断面惟 幕预注浆、超前全断面周边预注浆、超前局部断面预注浆等方式。 2雌幕预注浆、周边预注浆的注浆圈厚度应根据地质条件 及施工方式确定,一般为开挖轮廓线以外3m~10m。 3雌幕预注浆、周边预注浆段的长度应综合考虑选择钻机 的最佳工作能力、预留止浆岩墙厚度、满足注浆圈厚度要求的最 小盲区及最佳设计孔数等因素来合理确定,一般为25m~50m。 4应设置止浆岩盘,必要时设置止浆岩墙。第一循环止浆 岩墙可采用模筑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5m~3.0m;其他循环段 止浆岩墙可由喷射混凝土层(或模筑混凝土层)与上一注浆循环

余留止浆岩盘共同组成,厚度一般为0.5m~1.5m;根据围岩情 兄及施工方式预留不同厚度的止浆岩盘,一般为3m~10m。 5注浆设计压力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确定,宜比静水 玉力大0.5MPa1.5MPa;当静水压力变化较大时,宜为静水压 力的23倍。 6注浆孔底中心间距一般为1.0m~3.0m,也可取浆液扩 散半径的1.51.7倍。 7注浆单孔注浆结束的条件为各孔段均达到设计终压并稳 定10min,或注浆量不小于设计注浆量、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 度的1/4

1根据围岩地质条件、涌水形态、涌水规模和防排水要求等 因素,可选用全断面径向后注浆、局部径向后注浆和补注浆等 措施。 2注浆圈厚度不宜超过开挖轮廓线以外6.0m,也不宜小于 2. 0 m。 3注浆终压宜为实际地下水压的1~2倍。 4.4.8注浆施工工艺分为前进式注浆、后退式注浆和一次全孔

表 4.4.8注浆施工工艺选择表

4.4.9围岩堵水注浆应根据地层条件、周围环境条件、注浆目的 与标准、注浆设备与工艺、防排水要求等因素,并结合经济性与环 保性,宜按以下原则合理选择注浆材料: 1围岩裂隙发育、可注性好、水压较低的地层,宜采用普通

水泥浆液。 2围岩裂隙发育、可注性好、高水压的地层,宜采用水泥双 液浆。 3可注性一般的粉细砂地层(粘土含量低于2%),宜采用超 细水泥浆液。 4淤泥质软土地层,宜采用水泥一粉煤灰、水泥一膨润土复 合浆液等。 5 可注性差的地层,宜采用化学浆液,如丙烯酸盐等 6 水流速较大、浆液易被水冲稀影响注浆效果的地层,宜选 用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如化学浆液材料。 4.4.10围岩注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不得污染环境。注浆施工期间及工程结束后,应对水源取样 检查,当有污染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1明挖地下工程应加强结构自防水及接缝防水构造,可根

4.5.1明挖地下工程应加强结构自防水及接缝防水构

5.1明挖地下工程应加强结构自防水及接缝防水构造,可根 情况采取围岩注浆防水措施;具备重力自然排水条件且排水不 造成环境影响时,宜设置半包防水层及相应排水系统

5.2 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4.5.2的 定。

表4.5.2明挖地下结构防水措施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诱导缝部位水泥基渗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材料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补偿收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外贴式止水带中外外贴式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可卸式止水防水密缝材料外涂防水涂料外贴防水卷材防水措施防水混凝土塑防水涂理防水砂酱抹贴透预料防水板防缩防水混凝土防水涂料接水盒式防水防水防水结晶正注浆管止水带水卷材型水带浆料防水材料带带料应应应选一至二种应选二种选应选二种选应选一至二种级选防水二应选应选一至应选应选一种应选一至二种应选一至二种等级选二种级应宜选一至应级选宜选一种宜选一至二种选选宜选一至二种二种4.5.3明挖法施工的结构防水宜选择具备外防外贴法施工的型式,应防止将防水的“外防外贴”法转化为“外防内贴”法施工。4.5.4对盖挖逆作的明挖结构,除应采用结构自防水外,选用的防水层应连续、完整,在顶、墙交接处的防水层宜采用刚柔搭接过渡,4.5.5明挖法地下工程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及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宜低于垫层底部标高500mm。4.6矿山法暗挖地下工程防水4.6.1设置复合式衬砌的暗挖地下工程,宜选取由地表防渗、围岩注浆封堵圈、防水层、主体结构等组成的综合防水体系。4.6.2矿山法暗挖地下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4.6.2的规定17

4.6.2矿山法暗挖地下结构防水措

4.6.3复合式衬砌防水层选用塑料防水板时,其厚度不宜小于 1.5mm,并宜在防水板表面设置注浆系统。 4.6.4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基层之间宜设置缓冲层;平面铺设 的防水板上表面宜设置刚性或柔性永久保护层

4.6.3复合式衬砌防水层选用塑料防水板时,其厚度不宜小于

4.7特殊工法暗控地下工程防水

4.7.1盾构法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沟槽中应安装接缝密封热

连接管片的螺栓孔应采取密封措施,并宜根据隧道防水和运营要 求采取全断面或部分区段嵌缝。隧道内部可根据围岩条件及使 用要求,浇筑混凝土内衬或其它内衬

.7.2盾构管片本体防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渗要求根据工程的防 水等级、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且不得低于P10。 2为满足防水需要,管片应采用高精度钢模制作

3防水混凝土管片可采用外涂防水材料的方式提高防水性 能。当地下工程处于侵蚀介质地层时,管片应采用相应的耐腐蚀 混凝土或外涂耐腐蚀防水涂层。当处于严重侵蚀地层时,可同时 采用耐腐蚀混凝土和外涂耐腐蚀防水涂层

4.7.3管片外防水涂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涂料宜采用环氧、改性环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等 材料。 2 具有耐化学腐蚀性、抗微生物侵蚀性、耐磨性等性能。 3 管片外弧面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0.2mm时,在最大水压 下不应渗漏。 4.7.4盾构暗挖地下工程的衬砌防水措施应按表4.7.4选用

4.7.4盾构暗挖地下工程的衬砌防水措施应按表4.7.

.7.4 盾构暗挖地下工程衬砌防水

4.7.5顶管和箱涵顶进法隧道应采用防水混凝土,管节接头应 采取设置密封圈、遇水膨胀止水条等密封防水措施,并应做好接 头部位钢承口外防腐措施。当结构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时,应采取 相适应的防腐蚀措施

4.8.1地表水漏失对地下工程或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时,可按下列 要求采取防渗措施: 1沟谷、坑洼等少量积水区,宜采用地面铺砌措施 2与水库、池沼、溪流、井泉等重要地面水源毗邻区域,宜采 用地面截水雌幕、混凝土防渗墙等措施。 3 地表水漏失点以及规模较大的塌陷坑,可在坑周围修筑 围堰。 4.8.2 地表铺砌可采用土保护层膜料、水泥土、浆砌片石、混凝 土等材料,铺砌的参数应符合《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

土等材料,铺砌的参数应符合《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 T50600的相关规定

4.8.3采用截水惟幕进行地表防渗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0 一唯幕厚度(m) 4.8.4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地表防渗时,防渗墙墙体材料可 采用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固化灰浆。混凝土防 渗墙底部应嵌入相对不透水层内,嵌入深度经渗流计算后确定, 并不应小于1m;防渗墙的厚度除应满足墙体抗渗等级、耐久性 外,还应满足墙体应力和变形的要求

4.9.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施工缝应垂直于松

4.9.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施工缝应垂直于构 件表面设置。其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埋式钢板止水带或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应在结构 断面的中部对称埋设 2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遇水膨胀止水胶,应设置在结 构断面的中部。 3预埋注浆管应设置在结构断面的中部。注浆管应与先浇 混凝土基层密贴,固定间距宜为200mm~300mm。 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可涂刷在结构断面上。 5加强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宜以缝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施工 缝的迎水面,并与结构外防水层相匹配。 6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宜用于施工缝的迎水面,以缝为中 心对称抹面。 4.9.2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根据建筑形式、地质条件 结构施工等情况,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或诱导缝等替代措施。变 形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应选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宽 度不宜小于350mm。 3底板和侧墙的迎水面可选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止水带 宽度不宜小于350mm。地下室顶板变形缝不应设置外贴式止水 带。当变形缝宽度小于30mm时,侧墙和顶板迎水面变形缝内可 嵌填密封材料。 4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收头宜留置在高出顶板迎水面500mm 以上,并宜进行收头密封处理 5变形缝迎水面加强防水设置按4.9.1条第5款执行

6背水面防水宜选用无穿孔可卸式橡胶止水带或穿孔可卸 式橡胶止水带。固定止水带的预埋角钢与混凝土接触面,宜设置 宽度不小于10mm、厚度不小于6mm的遇水膨胀止水胶。 4.9.3诱导缝应满足有效引导、裂而不漏的要求,其防水构造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诱导缝预裂位置水平钢筋断开数量由结构设计确定,钢 筋断开间距宜为50mm~100mm。 2建筑地下工程诱导缝部位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并采用诱 导器、减少混凝土截面和减少钢筋数量的方法实现裂缝诱导。隧 道与轨道交通工程诱导缝部位两侧混凝土宜分别施工,采取顶 板、侧墙断开一定数量水平钢筋的方法实现裂缝诱导。 3宜采用表面包裹自粘丁基橡胶的止水型诱导器,也可采 用表面平整光滑的金属或树脂片诱导器。 4建筑地下工程诱导缝止水构件宜采用包裹自粘丁基橡胶 的止水型诱导器、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丁基橡胶单面厚度 不应小于2mm,止水带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隧道及轨道交 通工程诱导缝止水构件宜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中理式钢边橡 胶止水带。 5结构内、外表面应设置诱导凹槽,凹槽的宽度宜为30mm 一50mm,深度宜为20mm。迎水面凹槽内宜嵌填密封材料,表面 防水加强层宜选用宽度不小于300mm的防水卷材。 4.9.4后浇带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 600mm~1000mm 其防水构造浩应符合下列规定

4.9.4后浇带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

600mm~1000mm。其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性能和抗压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2混凝土结构断面内可采用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钢 板止水带、预理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胶等防水措施。 3混凝土结构迎水面可选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防水措 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宽度不宜小于400mm。

4.9.5穿墙管及预埋件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 2开槽、开孔、预留孔部位,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当厚度小于20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3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 4预理套管式穿墙管可采用翼环、丁基密封胶带或遇水膨 胀止水胶止水。 5后凿安装穿墙管时,开孔尺寸应满足穿墙管要求,位置应 经计算确定,并应采取机械钻孔的方法。 6采用法兰式套管时,套管应加焊止水环。 7同一部位多管穿墙时,宜采用穿墙套管群盒或钢板止水 穿墙套管群方法。穿墙套管群盒或钢板止水穿墙套管群应与结 构钢筋焊接固定。穿墙套管群盒空腔内宜浇筑柔性密封材料或 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

9.6通道接头防水设计应符合

1预留通道接头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 2预留通道应从结构主体挑出长度不小于300mm、结构厚 度不小于300mm的接头。 3在预留通道接驳施工前的预留通道口,应采用临时封堵 的防水措施,并在其附近设置集水坑或排水沟。 4预留通道接头可采用变形缝防水构造。 5未预留的通道接头,宜采用后浇带形式联接。 4.9.7桩头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头顶面、侧面及桩边的混凝土垫层面,宜涂刷水泥基渗 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150mm,厚度不应小于1.0 mm,用量不应小于1.5kg/m。 2桩头防水材料应与底板防水层连为一体。 3桩头钢筋的根部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密封防水。遇水 膨胀止水胶的宽度不宜小于10mm

5.1.1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措施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地质条

件、地下工程结构状况、设备条件、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必 要时可辅以降水或排水措施,降水或排水应防止大量排水可能造 成的危害。

5.1.2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可根据结构类型、治理目标,综合选用 围岩堵水和结构堵漏措施。结构堵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注浆止 水、快速封堵、嵌填密封等。

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设计相关资料收集,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资料、地下工程结构情况等。 2)原防水设防措施、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技术指 标等。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验收资料等。 4)历次渗漏水治理的技术资料等。 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所在的周边环境条件,包括:周边建构筑物及管 线分布、周围生态环境等。 2)渗漏水水源、水量、水压及其变化规律、水质、影响范 围等。 3)结构稳定情况及损害程度。 4)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5)现场作业条件。

5.1.4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前应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书面

3渗漏治理所选用材料、技术指标等。 4渗漏治理完成验收条件或标准。 5.1.5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应在结构安全及变形稳定的前提下进 行,并避免或少破坏原结构和防排水系统。 5.1.6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和近代现代重 要史迹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渗漏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治理前应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收集工程资料 进行现场勘察,并形成反映文物状况、渗漏特征和渗漏情况的勘 察分析报告、实测图、照片等。 2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渗漏治理应坚持最小干预,不改 变文物原状,保持其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3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渗漏治理应根据渗漏部位、渗漏 环境选用合理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截水雌幕、防水注浆和 设置迎水面防水层等

5.2现浇混凝土结构堵漏

5.2.1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宜根据渗漏部位、渗 漏现象选用表 5. 2. 1 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漏现象选用表5.2.1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表5.2.1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措施

注:一宜选,O一可选,×一不宜选

QHRSHL 0004-2015 北京圣伦食品有限公司 水果粉5.2.2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裂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

.2.2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裂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再在 基层表面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压或渗漏水量较大的裂缝宜采取引水和钻孔注浆相结 合的止水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理裂缝两侧各50mm基面,宜沿裂缝走向于基层表 面切割出槽口宽宜为30mm,槽内底宽宜为40mm,深 度宜为30mm~40mm的梯形凹槽,将槽内使用高压 水冲洗干净后,在渗漏水量较大的部位理设注浆止水 阀并兼做引水使用。涂刷用量不应小于1.5kg/m²的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采用速凝无机防水材 料将槽口和管周嵌填密实。 2)沿裂缝两侧交叉布置注浆孔,钻孔应斜穿裂缝,垂直 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h的1/2,钻孔与裂缝水平距 离宜为100mm~250mm,孔间距宜为300mm~ 500mm,斜孔倾角宜为45~60。注浆嘴深入钻孔

3)对于厚度不足200mm的混凝土结构,宜垂直裂缝钻 孔,钻孔深度宜为结构厚度的1/2。 4)对于水压较大或渗漏水量较大而导致无法止住渗漏 水的裂缝,宜采取钻孔至结构迎水面注入丙烯酸盐灌 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封堵,或凿槽埋管引排水, 减小水压及裂缝渗水量。 水压或渗漏水量小的裂缝渗漏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无补强要求的裂缝,清理裂缝两侧各50mm基面 宜沿裂缝走向于基层表面切割出槽口宽宜为30mm 槽内底宽宜为40mm,深度宜为30mm~40mm的梯 形凹槽,将槽内使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后,涂刷用量不 应小于1.5kg/m²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 采用速凝型无机防水材料嵌填密实。 2)对有补强要求的裂缝,除采取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 宜采取钻孔注浆。注浆孔宜交叉布置在裂缝两侧,钻 孔应斜穿裂缝,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的1/2,钻 孔与裂缝水平距离宜为100mm~250mm,孔间距宜 为300mm~500mm,斜孔倾角宜为45~60,注人

3对于潮湿但无明水的裂缝,宜采用贴嘴注浆注入可在潮 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或超细水泥浆等灌浆材料,并宜符合下 列规定: 1)注浆嘴底座宜带有贯通的小孔。 2) 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交叉部位,间距 宜为200mm~300mm,裂缝封闭宽度宜为50mm(图 F

3对于潮湿但无明水的裂缝,宜采用贴嘴注浆注入可在潮 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或超细水泥浆等灌浆材料,并宜符合下 列规定:

4宜沿裂缝走向于两侧各200mm范围内的基层表面涂布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渗透型环氧树脂防水涂料,形成刚 性防水层。

5.2.3施工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MT/T 1192-2020 液压支架用防冻液,再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宜符合 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