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467-2022 智慧供水系统技术标准.pdf

DB13(J)T 8467-2022 智慧供水系统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8467-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7226
VIP资源

DB13(J)T 846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J)T 8467-2022 智慧供水系统技术标准.pdf

4.4.1用水户物联网水表的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 G/T162、《电子直读式水表》CJ/T383、《电子远传水表》CJ/T224 《超声波水表》CJ/T434的相关规定。

4.4.3供水管网物联网流量计和测压点建设,需满足管网区域

5.1.1智慧供水系统架构宜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服务

应用层和展示层组成。智慧供水系统架构图见本标准附录A。 1基础设施层应包括主机、网络、存储、安全等各类软、硬件 M 基础设施: 2数据资源层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管理及数据集 群协调服务; 3服务层应包括通用应用服务、组件、引擎及外部标准接口 4应用层应包括综合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包括营业收费、设 备管理、客户服务、地理信息、巡检及维修等模块; 5展示层应包括数据监视与展示、数据统计与报表、管理驾驶 舱、大数据应用等服务。 5.1.2云服务系统宜采用软件即服务模式部署GB/T 19212.10-2014 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及其组合的安全 第10部分:Ⅲ类手提钨丝灯用变压器和电源装置的特殊要求和试验,具备单点登录、多 用户管理、自动化报警、供应商管理、用户管理、应用资源调整分 配、权限管理、系统设置、数据统计等基本功能,

5.2.1智慧供水系统宜具备管网地理信息、营业收费、数据采集与

监控、办公自动化、二次供水管理、设备管理、客户服务、水质管 理及数据应用等功能。

系统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流程流转、数据和资源共享。 5.2.3云服务系统应通过企业服务总线统一管理智慧供水各应用系 统。 5.2.4智慧供水各应用系统应具有通过云服务系统进行汇聚,以专 线传输的方式向上级或政府主管部门传送信息的功能, 5.2.5智慧供水系统接口应符合《信息技术大数据接口基本要求》 GB38672的有关规定。 5.2.6云服务系统宜具备公众网站建立、信息发布管理、水务知识 废一流程管珊一移动级端管珊的功能

5.3.1通用子模块接口可采用中间件一中间数据库、程序组件等进 行网络连接,采用标准的轻量级数据交换格式。 5.3.2通用子模块接口标准应包括接口协议、资源标识符、数据类 型、请求包、响应包、数据参数说明等内容。接口标准见本标准附 录B

通用子模块接入应提供下列内

1计费信息、消息透传补偿接口,定义查询服务包: 2消息平台开放接口,定义第三方发送消息、消息状态查询、 消息记录列表、消息详情列表: 3基础信息接口,定义获取用户信息、获取资源、获取机构 验证用户令牌、刷新用户令牌、机构信息; 4供应商管理接口,定义查询供应商、获取商品列表; 5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查询创建者所有的开放接口、可用开 放接口。

5.4.1应用程序接口调用发生错误时,应给出详细的错误信息。 5.4.2智慧供水系统管理平台应对接入的子系统进行健康检测,周 期检查服务状态,并对服务进行健康评估 5.4.3应用子系统所属的软件开发商应提供访问地址,通过获得用 户请求,系统返回结果。 5.4.4 应用子系统接入平台之后,平台应通过接口下发指令。 5.4.5智慧供水系统管理平台提供的接口服务,应编写应用子系统 开放接口文档。 5.4.6移动应用宜由智慧供水系统统一管理,包括登录、认证、分

5.4.6移动应用宜由智慧供水系统统一管理,包括登录、认证、分 发、安装与卸载,优化与维护。

5.4.6移动应用宜由智慧供水系统统一管理,包括登录、认证、分

6.1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6.1.1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规范》GB/T18578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 的有关规定。 6.1.2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地图综合管理、管网信息综合 管理的基本功能。 6.1.3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1.4基于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管网巡检维修、阀门管 理、消火栓管理、分级计量、分区计量等管理应用。 6.1.5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系统应具备管网分区管理、水量平衡计算、 产销差核算等基本功能。 6.1.6基于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营业收费、供水调度、水 力模型等管理系统,科学划分多级管网独立封闭分区的区域,开展 管网漏损监控降低管网漏损,

理、消火栓管理、分级计量、分区计量等管理应用。 6.1.5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系统应具备管网分区管理、水量平衡计算、 产销差核算等基本功能。 6.1.6基于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营业收费、供水调度、水 力模型等管理系统,科学划分多级管网独立封闭分区的区域,开展 管网漏损监控X降低管网漏损。

6.2.1营业收费系统基本功能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城镇供水营业 收费管理信息系统》CJ/T298的有关规定, 6.2.2营业收费系统应具备营业收费、抄表管理、计量管理、报装 管理、表务管理及发票管理等功能

6.2.7表务管理系统应具备水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

6.3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6.3.3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应支持巡检、定点通信,并具有实时

6.4.1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6.4.1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其有以下功能: 1 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版块与专栏分类功能: 公文管理,公文流转、审批、电子印章与归档功能: 3 协同办公和工作流程管理功能: 4日常办公事务处理功能。 6.4.2 办公自动化系统宜包含移动端应用。 X

6.5二次供水管理系统

6.5.1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应具备基于管网地理信息展示泵房数据 水池调蓄管理,应急响应功能。 6.5.2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应具有查看二次供水工艺实时数据、分析 运行数据、设备日常巡检、故障维修管理功能。 6.5.3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应通过数据专线,远程管理与控制泵房设 备,设置门禁、权限实时查看、回放监控视频。 6.5.4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可通过移动端应用进行管理。

6.6.1 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功能,包括对 设备、成套复合设备、特种设备技术参数信息的专业化管理, 6.6.2 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 设备运行管理: 2 设备检修管理; 3系统查询、统计分析;

4关联供水主要设备的生产运行数据,实时查询设备运行现状 及历史记录,更新运行台时: 5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6备品备件管理功能; 7设备故障知识库。

6.7.1客户服务系统应共享语音交换机,提供个性化服务,可设置 独立的访问号码、呼叫中心坐席。 6.7.2客户服务系统应与营业收费、管网地理信息、巡检维修、数 据采集监控、二次供水、水质管理等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6.7.3客户服务系统应具有坐席录音、录音存储管理,智能语音识 别、自动报障,自助查询,建议反馈,话务与业务报表,自动弹屏 功能。客户服务系统录音存储时间应不少于60d。 6.7.4客户服务系统呼叫中心应包括工作流、工单管理、知识库及 外呼模块等业务功能。

6.8.1水质管理系统应具有水质检测管理功能,包括水质化验室业 务与数据管控,业务与数据流程互通;规范化验室业务流程与管理 体系,设备数据采集,电子原始记录,数据溯源,化验室检测资质 认证管理等。 6.8.2水质管理系统应具有水质监测管理功能。通过数据接口获取 原水、制水工艺、出厂水、供水管网、二次供水等环节的水质在线

5.8.2水质管理系统应具有水质监测管理功能。通过数据接口获取 原水、制水工艺、出厂水、供水管网、二次供水等环节的水质在线

监测数据。 6.8.3水质管理系统应实现水质监测预警,将水质监测数据与水质 标准数据实时对比,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与人员

6.9.1数据应用系统应具备对数据的统一采集、清洗和存储的功能 形成生产运行、物联网、水质和应用系统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6.9.2数据应用系统应具备数据分析挖掘功能,支持信息可视化技 术。对实时数据、统计数据、系统数据、指标数据通过不同形式进 行数据监视与展示。 6.9.3数据统计与报表。供水企业可按照基本生产单元为单位生成 基础报表,根据不同需求与层级合并统计报表。

6.9.4数据应用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于用水户的用水数据,进行用水数据分析,开展用户服务、 政务服务、漏水控制、规划设计、调度服务等数据应用; 2基于原水、水区和管网的水质检测数据,进行水质分析数据 应用; 3基于管网主管道流量计、区域计量流量计、小区校核流量计 及用水户数据,进行城市用水量预测、管网分区计量数据应用; 4基于管网分级计量数据应用,进行不同分区产销差分析: 5基于物联网水表的建设和分区计量的数据,进行管网在线水 力模型的数据应用; 6基于水生产运行监控、设备运行和水质监测数据,可采用 云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 水厂。

7.1.1智慧供水系统产生的数据应统一采集、清洗和存储,实 据共享。

每个用户对应一条用水记录。

7.1.5水质检测数据应包含各项水质检测指标数据:采样点位

采样时间、采样人员、采样原由等相关信息,每个水样对应 质检测数据记录。I

7.1.6应用系统数据应经过数据清洗导出,数据可沿用原数据库结 构或自定义。 7.1.7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宜按照分类统一进行数据编目,编目规则 应能够从不同使用场景、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快速检索出所需数据。

7.2 数据采集、清洗与存储

7.2.1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应使用国际标准的通讯协议,经远程终端 单元或边缘计算网关,通过局域网、远程数据专线传输至平台服务

7.2.1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应使用国际标准的通讯协议,经远程终端

7.2.1生产运行数据采集应使用国际标准的通讯协议,经远程终站

器。局域网带宽应不低于100M,远程数据专线带宽应不低于4M。

1人工及手持终端抄表计量数据,通过手持终端应用系统直接 上传数据平台; 2集中器统一采集计量数据,通过串行通讯接口与网络通讯协 议上传数据平台; 3定时集中远传计量数据和实时在线计量数据,通过网络通 协议上传数据平台; 4水质检测数据和各应用系统数据,通过标准的数据库驱动协 议连接上传数据平台。

7.2.3系统数据宜经过数据校核、

制定适宜的同步备份规则。

7.2.7水质检测数据应经过审核后同步备份至系统数据库

8.0.1智慧供水系统应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 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8.0.2智慧供水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应符合《信息安全技术一网络 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 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的有关规定,不低于标准规定的第三 级安全要求。 8.0.3供水企业生产运营产生的水务数据,应符合《工业控制系统 言息安全》GB/T30976.2、《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所有 数据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数据存储在系统之外,除水务企业本身 和政府职能部门之外,不得为第三方所获取。 8.0.4智慧供水系统的生产控制网络与其它应用系统的网络连接应 采用网闸隔离技术进行安全隔离 8.0.5智慧供水系统应制定数据备份、系统恢复策略与措施,生产 运营和管理数据应及时备份,确保安全。 1数据应至少每天备份一次:存储介质可在本地机房、同城和 异地安全可靠存放,每季度应对数据进行一次有效性验证: 2灾难恢复时间目标应小于24h,恢复点目标应小于12h,备 分系统应具有满足业务需求的处理能力

10.0.1供水企业应设置智慧供水系统专职管理机构,专职管理机构 应遵照国家相关法规配备系统安全员、网管员、审计员等具有相应 技能和能力的工作人员。 10.0.2管理机构应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程序、 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维护检修制度、故障处理要求。 10.0.3智慧供水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对象包括服务器与存储系统 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应制定应急预案,确 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10.0.4智慧供水系统应制定用户与权限管理制度,对系统管理员和 用户角色分级授权。 10.0.5运行维护人员应在系统运行期间对应用数据的准确性、合 理性进行定期核查,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检测、处理, 10.0.6智慧供水系统的硬件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10.0.7智慧供水系统的软件维护应包括运行状态定期检查、病毒查 杀与安全漏洞排查、特征库定期升级等。 10.0.8智慧供水系统应进行日常增量备份和定期备份,有条件的可 10.0.9 智慧供水系统应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级管理,并制定相 应的对策和处理预案。 10.0.10 智慧供水系统数据更新应有日志记录,所有操作应具有可 追溯性。

A智慧供水系统架构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互联网十”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理念,进行统一规划、统 标准、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步实施,达到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 协调一致,发挥系统建设效益:实现功能实用、性能稳定、安全可 靠、系统融合、资源共享。 智慧供水系统建设应达到消灭“信息孤岛”、消灭“系统孤岛” 形成物联感知“一张网”、搭建系统安全“防火墙”、实现生产运 行“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智慧供水系统建设应整合数据资产,对原始数据进行集中清 洗、存储,建设数据仓库,为各应用系统共享,消灭“信息孤岛”。 智慧供水系统建设应按实际需要上线智慧供水的应用系统和 模块,通过业务流程引擎打通跨系统的业务流程,消灭“系统孤岛” 供水企业应以“方物互联”为自标,量力推进以用户、管网和 一站为主的物联感知系统建设,形成物联感知“一张网”。 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实用、完整、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搭建系统安全“防火墙”,支撑智慧供水系统持续、稳定、安全运 行。

2.0.1智慧供水系统宜采用软件即服务模式,适宜于集团型企业部 署应用,分、子公司直接接入,按需使用

1.1智慧供水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3.2数据采集监控仪表

3.2.1数据采集监控仪表配置,应满足现场工业自动控制、运营管 理报表所需采集数据的要求。 1水厂、泵站数据采集监控仪表应包括在线水质仪表、流量仪 表、电量仪表、压力和液位仪表、药剂投加计量仪表,设备开关状

态、时长、电压、电流、频率、功率仪表,可根据目标需求选择相 立配置; 2供水管网数据采集监控仪表基本配置应包括管网测压点压 力、管网浊度、余氯等在线仪表,管网测流点流量、支管线和居民 小区的校核计量器具、用水户远传计量器具仪表,可根据目标需求 选择相应配置; 3二次加压供水泵房数据采集监控仪表基本配置应包括浊度 余氯仪表,清水池(水箱)水位、进水流量、二次供水流量、出水 玉力、供水耗电量、供水泵运行状态、频率、进水阀门开启度、周 界报警、监控摄像等仪表与设备,可根据目标需求选择相应配置

4.1.1智慧供水系统架构宜包括下列内容:

4.1.1智慧供水系统架构宜包括下列内容: 1基础设施层,包括各种信息系统资源,各类软硬件平台及相 2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管理及数据集 群协调服务。实现空间数据、关系业务数据、实时数据与模型数据 统一建模与数据管理。分布式实时数据总线与数据集成与共享交换 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清洗、接入以及数据流转,面向应用服务 3服务层,提供系统运行通用的应用服务、组件、引擎、外部 标准接口。实现业务流程工作流、报表、统一身份认证、综合查询 数据挖掘及多租户管理; 4应用层,构建综合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该层次中各应用系 统包括营业收费、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管网地理信息、巡检维修 等应用; X 5展示层,建立以水务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智慧供水生 态圈、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智慧供水生态圈。用户可通过 PC、移动终端等方式访问系统。实现管理驾驶舱、生产运行调度 立销差分析、成本绩效管理、用水量预测、小区入住率分析、老人 关怀、用户侧水费查询、缴费及消息提醒等功能

4.2.1智慧供水系统功能架构见图2。

4.2.1智慧供水系统功能架构见图2。 1云服务系统应通过企业服务总线统一管理各应用系统: 2云服务系统应通过业务流程引擎实现各业务流程的功能互 通与对接; 3云服务系统应通过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手机移动应 用,支持主流平台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跨平台提供移动设备管理 移动应用管理、移动内容管理等功能。

图2智慧供水系统功能架构图

5.1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5.1.1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自 1按范围查询统计材质、设备类型,支持条件查询和地图鼠标 操作模式; 2常用地图快捷工具、图层管理、工作空间管理、测量工具等 查询统计功能: 3专业管线图打印功能,自定义输出图层数据内容、地图比例 尺和附加信息: 4爆管、预警分析,满足设备运行管理需要,为检修、设备更 换、管网改扩建提供数据依据: 5管网设备属性数据更新维护,在线编辑功能: 6绘制创建草图,对草图保存、删除、编辑管理,通过系统进 行管网标记及辅助规划: 7管网图形数据专题图展示,浏览管线、阀门、监测设备等专题: 8通过数据接口,获取管网运行实时数据,掌握管网运行的动 态,进行数据动态标示; 9对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管网信息在线修改,实现管网纠错: 10管网地图多格式图片数据导出、导入; 11客户端登录人员监控,登陆权限控制,包括删除、修改和 添加等操作。 5.1.2已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建立的管网地理 信息系统,可通过转换软件进行坐标系转换

5.1.3分区计量系统应具备下列功

1根据城市供水管网现状及水力模拟情况确定区域级数、规模 及进水点位置,分区工作由上而下、从大到小逐级进行; 2通过分区计量管理系统,对每个区块可控、可记录的进水、 出水量实现单独计量、水量平衡计算、产销差核算: 3实现各片区及小区分区计量水量在线监控,掌握各片区及小 区分区计量实时水量变化情况,可在管网地图上显示各级分区概况 分区管理,分区查询: 4对各分区内流量、压力、水质数据统计分析,为区域考核提 供数据支持; 5对分区计量、水表、压力等数据实时分析,通过融合源数据 对异常状况进行识别、定位并报警; 6根据区域计量分析及水力模拟情况,对管网漏损状态提出降 损方案,综合发生漏损区域,缩小查找范围,提高检测效率; 7掌握各片区产销差及漏损、检漏及维修效率等情况,建立长 效的漏损绩效考核体系。 5.1.4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应逐步建立智能化管网供水流量、校核水 量、大用户水量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体系、建立用水户物联网水表数 据远传体系。 进行管网水量平衡分析,对数据进行清洗,建立正确的管网供 水流量、校核水量、用户水量计量正确的勾稽关系。 1主动漏损控制可采用下列分析方法:

5.1.4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应逐步建立智能化管网供水流量、校

5.1.4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应逐步建立智能化管网供水流量、校核水 量、大用户水量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体系、建立用水户物联网水表数 据远传体系。

进行管网水量平衡分析,对数据进行清洗,建立正确的管网供 水流量、校核水量、用户水量计量正确的勾稽关系。 1主动漏损控制可采用下列分析方法: 分区计量总/分表差法,长期连续监测独立计量区进水量和用 户用水量,分析区内一定时间间隔的总表与分表计量水量差,进行 判定存在漏损情况。

分区计量最小夜间流量法NY/T 2764-2015 金陵黄鸡配套系,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监测独立 计量区的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的进水量,宜在凌晨2:00~4:00时段 采集瞬时进水量,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不宜大于5分钟。将夜间测得 的最小供水量与日均供水量比较。 2夜间最小流量数据处理可采用下列方法: 比较法:将夜间测得的最小供水量与日均供水量比较,当两者 比值超过某一设定的百分值时,可初步判定该区域管网可能出现异 常。 经验法:按照工作经验选定的参数绘制用水标准图表,将实际 供水量与其比较,可得到管网是否存在异常的结论

5.2.1营业收费系统应具备下列功

5.2.2报装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合同、二次供水合同等,系统应支持合同任务单自动生成与匹配 批量生成工程、合同信息及用户号信息: 5报装系统与物料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对接,获取管材信息,对 工程使用的管材进行记录并统计: 6用户建档,根据工程信息进行水表分配,对大量水表信息的 录入支持批量新增,流程转立户后,水表资料通过相关接口提供给 抄收管理系统进行立户抄表收费: 7工程验收管理,记录工程验收信息、验收时间工程验收负 责人、验收结果、结果反馈等信息。

5.2.3表务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

1表务管理应从水表“出生(设备管理入库)”至水表“死亡 (设备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2表务工单与其它子系统集成,除表务系统本身业务功能所产 生的工单外,还应包括由其它业务受理过程自动产生的工单; 3安装配表,报装部闪现场安装水表后,通过统一导入或报装 移动应用记录水表表身号、安装地址等信息,回传表务系统; 4超期欠缴水费用水户,进行暂停供水业务单据流转管理; 5用水户发起暂停供水后清算拆表处理流程,暂停后户表关系 解除,做停抄处理,可通过复开业务重装表; 6重装表的处理流程。用户暂停用水拆表后,缴清欠费,复装 表需重新领取,可以是新表或原拆表: 7水表检定,受理用户提出的检定需求并出具检定证明,缴费 拆表、检定、复装的工作流程; 8对在线水表周期强检,全程计划、派工、库存调拨、施工管理 9相关部门故障受理CECS 221-2012 叠压供水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表务部门进行换表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