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773-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pdf

SL 773-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77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7120
VIP资源

SL 77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773-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pdf

standard underlying erosion surface for congeries of project 在工程堆积体的坡面上设置的宽为1m,水平坡长为5m,坡度为25°,用于对比观测土壤 全土质裸露下垫面

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soilandrockfactorforbareslopeduetoexcavationofproject 反映工程开挖面下垫面质地和土体密度对外营力剥蚀和搬动影响程度的指标。 3.1.11 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soilandrockfactorincongeriesofproject 反映工程堆积体物质被外营力剥蚀和搬运敏感程度的指标。 3.1.12 风蚀可蚀性因子winderodibilityfactor 不同性质土壤对风蚀敏感程度的归一化指标

坡长因子slopelengthfactor

降雨、土壤、坡度、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扰动地表某 坡面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或降雨(径流)、土壤(石)、坡度等除坡长 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工程开挖面、工程堆积体某一坡长坡面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下垫面的 失量之比。

TB/T 1778-2010 钢轨伤损分类坡度因子slopegradientfactor

降雨、土壤、坡长、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扰动地表某一坡度 坡面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或降雨(径流)、土壤(石)、坡长等除坡度以外的 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工程开挖面、工程堆积体某一坡度坡面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下垫面的土壤流 失量之比。

植被覆盖因子vegetationcoverfactor 降雨、土壤、坡度、坡长等其他条件 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

降雨、土壤、坡度、坡长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有一定植被覆盖坡面上的土壤流失量 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

工程措施因子engineeringmeasurefactor 降雨、土壤、坡度、坡长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坡面上的土壤流失量与 标准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

耕作措施因子tillagemeasurefacto

耕作措施因子tillagemeasurefactor

降雨、土壤、坡度、坡长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坡面上的土壤流失量与 标准小区的土壤流失量之比。

径流冲蚀力因子runoffscouringforcefacton 表征上方来水对坡面冲刷能力的指标。 3.1.19 起动风速thresholdwind.speed 风力逐渐增加使地表颗粒物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的临界风速。 3.1. 20 粗糙干扰因子roughnesseffectingfactor 表征植被、砾石等地表覆盖对土壤风蚀削弱作用的指标。

本标准中的符号见附录A。

4.1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类型宜按表1划分。其中,一级分类依据侵蚀外营力划分,二级分类依 据下垫面工程扰动形态划分,三级分类依据扰动程度、上方有无来水等因素划分。

表1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类型划分

4.2水力作用下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可按一般扰动地表、工程开挖面、工程堆积体3种下垫面类 型计算。未经夯实的工程回填面,可参照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土壤流失量;未采取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的碾压地表、填压面(填筑面),可参照工程开挖面计算土壤流失量。 4.3风力作用下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可按一般扰动地表、工程堆积体2种下垫面类型计算。碾压 地表的风蚀量可参考一般扰动地表进行计算

5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流程

5.1.1收集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期、项目区地形、气象、植被等基础 资料。 5.1.2根据5.1.1收集的资料,确定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范围。按扰动方式相同、扰动强度相 仿、土壤类型和质地相近、气象条件相似、空间上相连续的原则,将生产建设项目的扰动地表划分为 扰动单元。划分要求如下: a)空间不连续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扰动单元。 b)按年降雨量>800mm、800mm≥年降雨量>400mm、400mm≥年降雨量>200mm、年降雨 量≤200mm的区间将不同年降雨量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扰动单元。 c)砂土、壤土、黏土等不同土壤质地划分为不同的扰动单元。 d)水力作用和风力作用等不同主导外营力作用的扰动地表划分为不同的扰动单元。 e)同一外营力作用下,一般扰动地表、工程开挖面、工程堆积体等不同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扰动 单元。 f)工程不同防治分区划分为不同的扰动单元。 .1.3 将5.1.2划分的扰动单元划分为不同规模的扰动单元。具体划分要求如下: a)一般扰动按扰动面积>10hm²、10hm≥扰动面积>1hm、扰动面积<1hm²划分为大、中、 小三个规模。 b)工程开挖面按挖方量>10万m、10万m≥挖方量>1万m²、挖方量≤1万m3划分为大、 中、小三个规模。 c)工程堆积体按填方量>10万m、10万m≥填方量>1万m²、填方量≤1万m²划分为大、 中、小三个规模。 1.4按5.1.2的分类和5.1.3的规模划分,逐一分类经计生产建设项且的扰动单元

a)一般扰动按扰动面积>10hm²、10hm≥扰动面积>1hm²、扰动面积1hm²划分为 小三个规模。 b)工程开挖面按挖方量>10万m²、10万m≥挖方量>1万m²、挖方量≤1万m²划 中、小三个规模。 c)工程堆积体按填方量>10万m²、10万m≥填方量>1万m²、填方量≤1万m²划 中、小三个规模。 1.4按5.1.2的分类和5.1.3的规模划分,逐一分类统计生产建设项目的扰动单元

5.2确定典型扰动单元

5.2.2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单元数量大

a)按5.1.3划分的不同类型下的大、中、小规模分别抽样,抽样数量应不少于同一类型下同等 规模扰动单元数量的10%。 b)涉及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扰动单元应至少选取1个。 c)抽样总数应不少于20个

3.1对确定的每个典型扰动单元应进行现场测量、取样和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a)长度、宽度、坡度。 b)植被类型、郁闭度、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状况,砾石盖度。 c)物质组成和性状。 d)典型扰动单元上方汇水面积, e)典型扰动单元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

.3.2典型扰动单元几何尺寸可用下列工具测

)长度、宽度采用皮尺、测距仪等!

皮度采用罗盘、坡度测定

SL 7732018

b)坡度采用罗盘、坡度测定仪等。 5.3.3植被郁闭度和覆盖度、砾石盖度可采用照相法或目估法等方法确定。 5.3.4有实验条件时,可现场测定,或取样后带回实验室测定土体密度、机械组成、有机质、含水 量、砾石重量百分数等所需的物质组成及性状;无实验条件时,应在现场通过手测法,按附录B表 B.1和表B.2确定土壤质地和机械组成。 5.3.5典型扰动单元上方有汇水面时,依据汇水面积的大小,可采用皮尺、测距仪、GPS等工具量 测,或通过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计算。 5.3.6气象参数宜通过下列优先顺序获取:

a)典型扰动单元附近安装的雨量计和风速仪等气象设备的监测数据。 b)距典型扰动单元最近的气象站数据。 c)典型扰动单元所在县域气象数据。 5.3.7测量典型扰动单元的几何尺寸、植被郁闭度和覆盖度、砾石盖度等参数的时段应 流失的时段相一致。

c)典型扰动单元所在县域气象数据。 5.3.7测量典型扰动单元的几何尺寸、植被郁闭度和覆盖度、砾石盖度等参数的时段应与发生土壤 流失的时段相一致。 5.3.8现场查勘典型扰动单元的长度、宽度、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状 况,砾石盖度,物质组成和性状等相关参数的精度,应满足5.4.1对划分计算单元并确定各计算单元 相关参数的要求,同时应满足10.1.3对计算单元土壤取样的要求。

,砾石盖度,物质组成和性状等相关参数的精度,应满足5.4.1对划分计算单元并确定各计算 自关参数的要求,同时应满足10.1.3对计算单元土壤取样的要求。

.4.1根据现场查勘和实验测定的相关数据,按照扰动方式、坡度、坡长、地表覆盖、土壤类型和 质地、气象条件等参数相对一致的原则,在适当比例尺的图件上,将每个典型扰动单元进一步划分为 三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类型三级分类对应的计算单元。划分要求如下: a)扰动方式、气象条件按5.1.2分类,规模按5.1.3划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典型扰动单元应 划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现场调查和实验测定结果与原分类不一致的,应按现场调查和实验 测定结果进行调整。 b)土壤类型和质地应按表B.1进行划分,不同质地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c)实地坡度相差小于等于5°的典型扰动单元应划分为同一计算单元,相差大于5°的划分为不同 的计算单元。 d)实地坡长、宽度相差小于等于5m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同一计算单元,相差大于5m的划 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e)地表植被覆盖度或砾石盖度相差小于等于10%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同一计算单元,相差大 于10%的划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f)水土保持措施相同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同一计算单元,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的划分为不同的 计算单元。 g)有阻风设施且类型一致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同一计算单元,无阻风设施或类型不一致的划 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h)上方有来水冲刷的典型扰动单元和无来水冲刷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i)不同县域内或不同气象站控制范围内的典型扰动单元划分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5.4.2按5.4.1划分计算单元后,如现场查勘阶段对各个计算单元的长度、宽度、坡度,土壤类型、 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砾石含量,植被类型、郁闭度、覆盖度,砾石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等相 关参数有漏测的,应进行现场补测。其中计算单元地表土壤性质参数的取样方法应满足10.1.3的 要求。 .4.3统计各计算单元要素信息,包括:长度、宽度、坡度、面积,土壤类型、质地、含水量、有

5.5 土壤流失量计算

5.5.1根据各计算单元所属的扰动类型,按表1的类型划分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应根据实际需要, 按日、月、年、多年平均等时间尺度,优先选用过程资料详细的计算公式。 5.5.2综合考虑各计算单元所属的扰动类型及实际计算需求,确定各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计算时段。 5.5.3计算各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同一计算单元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应分别 计算。 5.5.4统计各典型扰动单元的土壤流失量。典型扰动单元中各计算单元的土壤流失量之和即为该典 型扰动单元的土壤流失量。 5.5.5生产建设项目总土壤流失量按如下方式计算: a)扰动单元数量小于等于20个的项目,各典型扰动单元土壤流失量之和即为项目总土壤流 失量。 b)扰动单元数量大于20个的项目,先计算同一类型下同等规模的典型扰动单元土壤流失量平均 值,然后将各类型和规模的扰动单元数量与相应的典型扰动单元土壤流失量平均值相乘,各 乘积之和即为项目的总土壤流失量。

6水力作用下一般扰动地表士壤流失量测算

6.1.1划分一般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计算单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同一计算单元扰动前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基本一致。 b)同一计算单元的扰动方式相同。 c)同一计算单元扰动后植被覆盖、土壤物理性状等相近。 d)计算单元的划分应反映施工进度的变化。当同一扰动下垫面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 等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视为多个计算单元,分别计算相应测算期的土壤流失量。 6.1.2每个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的测算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根据所能获得的降雨资料,可按 日、月、年、多年平均等时间尺度计算土壤流失量,最长为该计算单元被人为扰动形成一般扰动地表 至完成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所经历的时间。 6.1.3每个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对应的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所涉及的参数,应通过现场观测或取样测 试等方式获取;确无条件现场观测或取样测试时,可参考本标准给出的经验值,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6.2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测算

6.2.1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按公式(1)计算: M.=RKL,S,BETA

式中: M.— 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t; 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²·h); K 土壤可蚀性因子,t·hm²·h/(hm²·MJ·mm); Ly 坡长因子,无量纲; Sy 坡度因子,无量纲; B 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 E 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

一耕作措施因子,无量纲; 一计算单元的水平投影面积,hm”

SL 7732018

可获得逐日降雨资料时,降雨侵蚀力因子R取值R,,按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计 算逐日降雨侵蚀力因子。获得逐日降雨侵蚀力因子后,根据实际需要,可累加逐日降雨侵蚀 力因子值得到多日、月、多月和年等不同时间尺度测算期的降雨侵蚀力因子

T ? 第r日的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²·h); 第r日的日降雨量,mm,需单日降雨量≥12mm,否则按0计; , 计算降雨侵蚀因子统计系数,无量纲; Pd12 日降雨量≥12mm的日均雨量,mm; P12 日降雨量≥12mm的年均雨量,mm。 b)可获得月降雨资料时,降雨侵蚀力因子R取值Rm,按公式(5)计算逐月降雨侵蚀力因子。 获得逐月降雨侵蚀力因子后,根据实际需要,可累加逐月降雨侵蚀力因子值得到多月和年等 不同时间尺度测算期的降雨侵蚀力因子。

R.0.183p....996..

R....183.............................

R,=0.053p.1.655

Ra=0.067pd

Ra一一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²·h); pd一多年平均降雨量,mm。 e)无降雨资料时,宜优先采用项目所在地邻近气象站的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确无条 件获取资料的,按附录C选用计算单元所在县级行政区的降雨侵蚀力因子。 5.2.3土壤可蚀性因子宜根据项目区周边标准小区实际观测资料计算。方法如下: a)采用标准小区实测资料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时,应确保计算单元土壤类型与标准小区土壤类 型相同,且实测资料序列不少于3年。土壤可蚀性因子按公式(8)计算:

5.2.3土壤可蚀性因子宜根据项目区周边标准小区实际观测资料计算。方法如下: a)采用标准小区实测资料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时,应确保计算单元土壤类型与标准小区土壤类 型相同,且实测资料序列不少于3年。土壤可蚀性因子按公式(8)计算

式中: M,—标准小区实测时段土壤流失量,t/hm:

M.标准小区实测时段土壤流失量,t/hm

表2土壤结构等级取值表

表3土填渗透性等级取值表

2)无法测量土壤粒径组成时,可参考附录C选用土壤可蚀性因子值。 6.2.4坡长因子按公式(10)和公式(11)计算:

2)无法测量土壤粒径组成时,可参考附录C选用土壤可蚀性因子值。

量土壤粒径组成时,可参考附录C选用土壤可 按公式(10)和公式(11)计算:

式中: 入 计算单元水平投影坡长度,m,对一般扰动地表,水平投影坡长100m时按实际值计算, 水平投影坡长>100m按100m计算; 计算单元坡度,(°),取值范围为0°~90°(注意:如使用Office、WPS等软件计算时,需 将角度转化为弧度);

坡长指数,其中<1°时,m取0.2;1<<3°时,m取0.3;3°<5°时,m取0.4;9> 5°时,m取0.5; 入x一计算单元斜坡长度,m。 .5坡度因子按公式(12)计算。坡度≤35°时按实际值计算,超过35°时按35°计算。坡度为0 S取0。

一自然对数的底,可取2.72

6.2.6植被覆盖因子可按如下方式取值:

a)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为草地或灌木林地时,采用照相法或目估法实地测量植被覆盖度,参 考表4直接确定或运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植被覆盖因子值。灌草混合植被以灌木林地对待。 b)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为乔木林地时,采用照相法或目估法实地测量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 参考表5直接确定或运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植被覆盖因子值。乔灌草混合植被,以乔木林地 对待。以乔木质量测量郁闭度,以灌草质量测量植被覆盖度。 c)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为农地时,植被覆盖因子值取1

表4不同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植被覆盖因子参考值

表5不同郁闭度和林下植被覆盖度乔木林地植被覆盖因子参考值

植被 郁闭度/% 覆盖度 5 10 25 30 35 40 45 50 55 /% 65 70 75 80 85 90 15 0 95 10g 0 0. 450 0.384 0.378 0.372 0.360 0.414 0. 390 0.354 0.348 0.342 0.336 0.330 5 0. 388 0.382 0. 377 0. 372 0.367 0.362 .347 0. 337 0.332 0.327 0.322 .317 .312 0.307 . 302 297 292 0.287 10 0.325 .321 .317 0.313 0.305 0.301 . 297 293 0. 289 0.285 0. 280 0.276 0. 272 . 268 . 264 0.260 256 252 248 0.244 15 263 259 256 0.253 0.250 0.247 0. 244 241 238 0. 235 0.232 .229 .226 0.223 . 219 216 213 210 20 204 0.201 20 200 198 196 194 192 0.190 185 183 0.179 0.177 .175 173 17] 16 e o 0.162 160 25 176 174 171 0.167 160 30 152 146 143 28 2 123 35 124 123 122 121 119 40 098 097 09 .085 45 089 084 08 07 .073 50 073 070 070 068 068 16 06 55 9.058 056 60 65 034 034 034 033 033 03 03 032 70 028 027 022 027 027 .027 027 027 027 026 026 026 026 . 026 026 020 020 020 020 020 019 0. 019 0.019 80 013 013 013 013 013 012 012 .012 0.012 85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09 009 009 009 009 0.009 009 9.009 . 009 0. 009 0. 009 90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06 .006 0. 006 . 006 0.006 000 00 95. 003 003 003 003 003 0. 003 0.003 0. 003 0. 003 0.003 0.003 0. 003 0. 003 0. 003 0. 003 0. 003 0. 003 100 0. 003 0. 0030. 0030.0030. 003 0.0030.0030.003

6.2.7计算某一测算期一般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时,应计算扰动前土壤流失量,作为计算一般扰动 土地新增土壤流失量的背景值。如原地表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则计算扰动前土壤流失量时,应考虑 工程措施因子值。常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类型的工程措施因子可参考表6取值。没有水土保持工程措 施时,工程措施因子值应取1。

表6工程措施因子参考值

表6工程措施因子参考值

6.2.8计算某一测算期一般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时,如原地表为农地,则计算扰动前土壤流失量时, 应考虑耕作措施因子值。我国常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耕作措施因子可参考表7和表8取值。耕作措 施因子值按公式(13)计算。一般扰动地表原地表为非农地时,耕作措施因子值取1。

T,——整地及种植方式因子,无量纲; T.轮作制度因子,无量纲。

表7整地及种植方式因子T参考值

表8轮作制度因子T.参

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量按照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别采用以下算式: 原有植被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或草地时,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 量按公式(15)和公式(16)计算

△My"—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量,t; △B 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扰动前后植被覆盖因子变化量,无量纲; B。 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扰动前的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 b)原有植被为农作物时,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量按公式(17)和公 (18)计算。其中R取值为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植被破坏后的计算时段内的降雨侵蚀力因子

式中: △T一—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扰动前后耕作措施因子变化量,无量纲 T。 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扰动前的耕 耕作措施因子,无量纲

6.3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测算

SLN7732018

.3.1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按公式(19)和公式(20)计算:

a)原有植被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或草地时,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 量按公式(21)计算:

M.d(NBE B.E.)RKL.S.A ..................................

△Myd一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量,t; E。 一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扰动前的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 b)原有植被为农作物时,地表翻扰型一般扰动地表计算单元新增土壤流失量按公式(22 计算:

水力作用下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

.1.1在划定计算单元时,应实地查看工程开挖面上方有无汇水面及截排水沟等拦截坡面径流措施, 确定工程开挖面类型及相应的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 7.1.2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上方来水为坡面汇流的,来水总量宜通过汇水面积、径流系数及降 水量乘积计算而得,汇水面积可采用皮尺、测距仪、GPS等工具量测,或通过遥感影像、地形图等 资料计算;有实验条件时,可现场测试入渗系数,再计算径流系数,无实验条件时,可通过查找当地 水文资料获取径流系数;降水量可通过现场实测或查找所在县域气象资料获取;次来水总量以次降雨 或日降雨量计算;有隧道排水等外来水体冲刷工程开挖面的,其水量应通过实地调查取得。 7.1.3工程开挖面土质类型应按SL419测定,无条件时,可采用手测法,按附录B表B.1和表B.2 确定粉粒含量(SIL)、黏粒含量(CLA)等参数。非均质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宜采用多点取样、加 权平均的方法按均质面计算。

7.1.4土石混合的工程开挖面,当土石界面平行相间分布时,坡长计算时,仅统计土质部分的坡面。 当土石无序分布时,按土质面积占坡面总面积比作为土质因子的修正系数。 7.1.5本章规定的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适用于坡长≤15m,坡度<70°的开挖 面;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适用于坡长≤15m,坡度≤70°,上方单宽次来水总 量≤3m/m的工程开挖面

7.2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

.1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按公式

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按公式(23)计算

式中: 一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t; Gkw—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t·hm²·h/(hm²·MJ·mm); Lkw 一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长因子,无量纲; Skw 一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无量纲。 2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按公式(24)计算:

一土体密度,g/cm; SIL—粉粒(0.002~0.05mm)含量,取小数; CLA一黏粒(<0.002mm)含量,取小数。 7.2.3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长因子按公式(25)计算: Lkw= (入/5)0.57 7.2.4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按公式(26)计算: Smm =0. 80sin± 0. 38

7.3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

7.3.1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按公式(27)计算,如无降雨发生,Mk取0: M=Fi.G.LSkA+Mw

7.3.1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按公式(27)计算,如无降雨发生,

Mk一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t; F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径流冲蚀力因子,MJ/hm; Gky 一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t·hm/(hm²·MJ); 一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长因子,无量纲; S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无量纲。 3.2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径流冲蚀力因子按公式(28)计算 E..=10000Wo.95

7.3.5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按公式(31)计算:

7.3.5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按公式(31)计算:

8水力作用下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

SL 7732018

w =1. 18sing ± 0. 10

8.1.1测算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应先进行必要的实地查看和量测,确定工程堆积体

测算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应先进行必要的实地查看和量测,确定工程堆积体上方是否有 选用相应的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

8.1.2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计算单元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堆积方式、堆积形态相似。 b)堆积体侵蚀外营力相同。 c)降水及土壤质地条件基本一致。 d)砾石含量基本一致。 8.1.3每个工程堆积体计算单元的测算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根据所能获得的降雨资料,可按日 月、年、多年平均等时间尺度计算流失量,最长为该计算单元人为活动形成工程堆积体至完成水土保 持措施布设所经历的时间。 8.1.4工程堆积体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所涉及的参数,应通过现场观测或取样等方式获取, 确无条件现场实测可参考本标准给出的参考值,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8.1.5工程堆积体土质类型应按SL419测定。无条件时,可采用手测法,接附录B表B.1和表B.2 确定土质类型。非均质工程堆积体土右质因子宜采用多点取样、加权平均的方法接均质面计算。 8.1.6本章规定的上方无来水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适用于坡长≤15m,坡度≤40°,砾石重量 百分数<50%的堆积体;上方有来水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公式适用于上方单宽次来水总量≤ 1.5m/m,坡长≤15m,坡度≤40°,砾石重量百分数<50%的堆积体。 8.1.7上方有来水情形及来水量计算参照7.1.2

SN/T 2868-2011 西尼罗病毒病检疫技术规范8.2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测算

8.2.1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按公式(32)计算:

8.2.1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按公式(32)计算

式中: Mdw— 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计算单元土壤流失量,t; X 工程堆积体形态因子,无量纲; R 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²·h); Gdw一 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hm²·h/(hm²·MJ·mm); 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无量纲; Sdw一一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度因子,无量纲。 2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参数按以下方法确定: a)锥形堆积体形态因子取0.92,侵蚀面为倾斜平面的堆积体形态因子取1。 b)降雨侵蚀力因子R为工程堆积体形成后计算时段内的降雨侵蚀力,可参照一般扰动地表降雨 侵蚀力计算公式计算。 c)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G按公式(33)计算:

SL 7732018

一计算单元侵蚀面土体砾石含量,重量百分数,取小数(如0.1、0.2、);

XF 1283-2015 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表9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系数取值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