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2.20-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0部分:电梯系统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DB11/T 1832.20-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0部分:电梯系统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832.20-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76721
VIP资源

DB11/T 1832.20-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832.20-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0部分:电梯系统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2做好施工记录,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3隐蔽工程应经过监理或相关方验收签字,并留存相关资料,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4出现险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3.0.8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均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3.0.9电梯安装施工中用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的规定。焊接动火应办理用火证,备好灭火器材,执行消防制度。施焊完毕应检查火种,确认已熄灭 方可离开现场。 3.0.10电梯电气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电气设备的安装,应保证在使用中可防护因电气设备本身引起的危险,或防止因外界对 电气设备影响所可能引起的危险;电气设备应维修方便; 2电梯供电系统中零线与地线应始终分开,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制造单位对接地电阻值有 特殊要求的按制造单位要求施工,有防护要求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小于IP2X;扶梯在分离的机房、 分离的驱动站和转向站内的,应采用防护罩壳以防止直接触电,有防护要求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小于 IP2X; 3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或导体对地之间的直流电压平均值或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不 应超过电气装置设计制造单位的对设备正常运行的规定值; 4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易于识别的良好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2 2)接地线宜为黄绿双色绝缘铜芯导线; 3)接地线压线用螺栓连接应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 4)轿厢接地采用钢芯电缆时,可利用该钢芯作为接地线;当采用电缆线接地时,不应少于两 根; 5)电线管、电线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应连接牢固,无遗漏; 6)36V以上的电气装置中,其金属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5在曳引式电梯及液压电梯机房中,每部电梯均应单独设置可切断该电梯所有供电电路的主开 关;该开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226.1/IEC602041的相关规定;主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轿厢照明和通风; 2)轿顶电源插座; 3)机器空间和滑轮间照明; 4)机器空间、滑轮间和底坑电源插座; 5)井道照明。 6扶梯在驱动主机附近、转向站中或控制装置旁,应装设一个可切断电机、制动器释放装置和 控制电源的主开关,该开关不应切断电源插座或检修所需的照明电路的电源; 7电梯机房主电源开关安装位置,应可从机房入口处直接接近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当机房为多

部电梯所共用时,各部电梯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易于识别: 8每台电梯应配置断相、错相保护装置。 3.0.11电引式电梯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 电梯》GB/T7588.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的规定;液压电梯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GB/T7588.1的规定;扶梯安装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的规定。 3.0.12应按现行安全技术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液压电梯》TSGT700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自 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TSGT7005的规定进行验收。 3.0.13井道内采用不搭设脚手架施工时,可按照电梯制造单位的安装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规则除应 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4无机房的电梯施工安装,可按照制造单位的安装要求进行施工,检验和验收规则除应符合本规 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5其他方式悬挂装置的施工安装,可按照制造单位的安装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规则除应符合本 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6进入施工现场,应执行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4.1.1材料应包括样板木、加工横断面不应小于100mm×100mm的木方、角钢、M16膨胀螺栓、U形 卡钉、钉子、0.4mm~Φ1mm钢丝、8#铅丝、20#~22#铅丝等。 4.1.2样板木应选用无节不易变形、经过烘干处理的木材,且应四面刨光、平直方正,其横断面尺寸 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当提升高度增高,木材厚度应相应增大FZ/T 54067-2013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低弹丝,或采用不小于L40mm×40mm角钢 制作

表4.1.1样板木横断面要求

注:表中数字为样板木加工后的净尺寸。

2.1主要工具应包括电锤、切割机、榔头、鑫子、扳子、线坠、木工锯、墨斗、铅笔等。 2.2主要测量工具应包括水平尺、直角尺、钢板尺、钢卷尺等

4.3.1并道内脚手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脚手架立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立管的最高点宜位于井道顶板下1500mm~1700mm处; 2顶层脚手架立管宜采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层门入口处 平面下500mm处,以便轿厢安装,

4.3.3脚手架排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排管档距宜为1400mm~1700mm; 2每层入口处楼板平面下200mm~400mm处应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脚 手架每步最少铺2/3面积的脚手板,板与板之间应铺满铺严,空隙不应大于50mm,所留的上人孔相 互错开,留孔一侧搭设一道护身栏杆; 3脚手板两端探出排管150mm~400mm,用8#铅丝将其与排管绑牢。

3井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并道下方确有人员可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的底面应至少按5000N/m²载荷设计,且对重(或 平衡重)上应设置安全钳; 2)电梯安装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应设有高度不小于1200mm的安全护栏,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 度,护栏下部应有高度不小于100mm的踢脚板,并应采用左右开启方式,不得上下开启; 3)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应 小于1800mm,宽度不应小于500mm,井道安全门不应向井道内开启,且应装有安全门处于关闭时电 梯方可运行的电气安全装置;当相邻轿厢间有相互救援用轿厢安全门时,可不执行本项。 4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房门窗应装配齐全,并应防雨、防盗,且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进入机房通 道门应为外开防火门且净高不应小于2000mm,净宽不应小于600mm;进入滑轮间的通道门的高度不 应小于1400mm,宽度不应小于600mm;

使在锁闭状态,也可从井道、机房或滑轮间内不用钥匙打

4.3.8电梯并道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5电梯井道可设置下列设备及装置: 1)这些空间的空调或采暖设备,不包括以蒸汽或高压水加热的采暖设备,且采暖设备的控制 与调节装置应在井道外; 2)火灾探测器或灭火器,应具有高的动作温度(80°℃以上),适用于电气设备且有合适的防意 外碰撞保护:使用喷淋系统,应仅当电梯静止在层站且电梯电源和照明电路由火灾或烟雾探测系统 自动切断时,喷淋系统方可动作。 6井道应设置永久安装的电气照明装置,即使所有的门关闭时,轿厢位于井道内整个行程的任 可位置应达到表4.3.8的照度要求:

表4.3.8并道电气照明装置要求

分,并应防止照明器件受到机械损坏。 7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隔障应至少从轿厢、对重(平 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0mm的高度,且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人员从一个底 坑通往另一个底坑;任一电梯的护栏内边缘与相邻电梯运动部件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 距离小于500mm,隔障应贯穿整个井道;在整个井道高度,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运动部件的宽度每边 各加100mm; 8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 9每层应有最终完成地面基准标识,多台并列和相对电梯应提供门口装饰基准标识

4.4.1搭设样板架宜按图4.4.1规定的流程进

搭设样板架宜按图4.4.1规定的流程进行:

搭设样板架测量井道、确定基准线样板就位,挂基准线机房放线

图4.4.1搭设样板工艺流科

图4.4.1搭设样板工艺流程

4.4.2搭设样板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道顶板下1000mm处,用膨胀螺栓将角钢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 2 当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1000mm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且端部固 定; 3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4.4.3测量井道、确定标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两根门口线测量井道,两线间距宜为门净开度; 2根据并道测量结果确定基准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道内安装的限速器钢绳、限位开关、中线盒、随线架等部件不应妨碍轿厢运行;门上滑道

4.4.2搭设样板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道顶板下1000mm处,用膨胀螺栓将角钢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 2 当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1000mm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且端部固 定; 3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4.4.3测量井道、确定标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两根门口线测量井道,两线间距宜为门净开度; 2根据并道测量结果确定基准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道内安装的限速器钢绳、限位开关、中线盒、随线架等部件不应妨碍轿厢运行:门上滑道

4.4.2搭设样板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及地坎等与井道距离、对重与井道壁距离,应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 止的部件及土建净距离不得小于50mm; 2)确定轿厢轨道位置时,应根据导轨支架高度要求,安装位置应准确:支架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一一支架高; L一一轿厢中心至井道内壁距离; A一一轿厢中心至安全钳内表面距离; B一一安全钳与导轨顶面距离; C一一导轨高度及垫片厚度之和。 3)导轨中心线确定时应考虑对重宽度(包括对重块、最突出部分),距墙壁及轿厢应有不小于 50mm的间隙 4)前后开门(贯通门)的电梯,井道深度大于等于2倍的轿厢地坎宽度和2倍厅门轿门地坎间 隙和轿厢深度之和,井道壁垂直情况应满足安装要求; 5)各层地坎位置的确定,应根据所放线测出每层墙面或牛腿与该线的距离; 6)层门装有门套的电梯,确定基准线时,除按照上述5项实施外,还应参照建筑施工图,且同 时利于门套及电梯厅前面的施工; 7)两台或多台并列电梯安装时,各电梯中心距离与建筑图应相符,且根据并道建筑情况,对所 有指示灯,按钮盒位置整体定位,高度一致; 8)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基准线时,除应符合上述的事项外,两列电梯层门口相对应一致; 9)确定基准线时,应复核机房的平面位置;电引机、工字钢、限速器、极限开关等电气设备的 布局应合理

4.4.4样板就位、挂基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样线;2一平衡重架中心线;3一轿厢x向中心线;4一连接铁钉;5一轿厢Y向中心线;A一轿厢宽;B一轿厢深; 一平衡重导轨架间的距离;D一轿厢架中心线与平衡重架中心线的距离;E一轿厢x向中心线至轿厢后沿的距离 F一开门净宽:G一轿厢导轨架间的距离

样线;2一平衡重架中心线;3一轿相x向中心线;4一连接铁钉;5一轿厢Y向中心线;A一轿厢宽;B一轿厢深 一平衡重导轨架间的距离;D一轿厢架中心线与平衡重架中心线的距离;E一轿厢x向中心线至轿厢后沿的距离 F一开门净宽:G一轿厢导轨架间的距离:F一轿厢与平衡重块的偏心距离

1)对重侧置电梯,应根据土建布置图确定对重中心与轿中心的偏心距离: 2)简化施工时,挂基准线可不采用整体样板,可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钉木条法,采用的材料应符 合本规程第4.1节的规定。 2采用样板法或直钉木条法时,应按本规程第4.4.3条规定进行测量计算后,确定电梯井道中心 线、轿厢架中心线、对重中心线后,确定各基准线的放线点,核对无误后,复核各对角线尺寸应相等, 偏差不应大于0.3mm; 3样板的水平度偏差在全平面内不得大于3/1000;为便于安装时观测,在样板架上应用文字注 明轿厢中心线、层门和轿门中心线、层门和轿门口净宽、导轨中心线等; 4在样板处,钢丝一端悬线坠,顺序缓慢放下至底坑;垂线中间不应与脚手架或其他物体接触 不应有钢丝死结现象; 5在放线点处,用锯条或电工刀垂直锯划一V型小槽,钉一铁钉,用作悬挂固定铅垂线;以V 型槽顶点为放线点,将钢丝线放入,防止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并将尾线在 固定铁钉上绑牢; 6放线到底坑后,用线坠替换放线时悬挂的物体,任其自然垂直静止;当行程较高或有风线坠 不易静止时,可在底坑放一水桶,将线坠置于水中,增加其摆动阻力,使线坠尽快静止; 7在底坑上800mm~1000mm处,用木方支撑固定下样板,待基准线静止后用U形卡钉将线固 定在样板木上,样板上各放线点的固定点的各部尺寸、对角线尺寸等不应有偏差,检查确定无误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4.5机房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道样板完成后,应进行机房放线,校核确定机房各预留孔洞的准确位置,为电引机、限速 器等设备定位安装做好准备; 2线坠通过机房预留孔洞,将样板上的轿厢、对重导轨轴线、轨距中心线(门中线)等引到机 房地面上; 3以图纸尺寸要求的导轨轴线、轨距中线、两垂直交叉十字线为基础,弹划出各绳孔的准确位 置; 4根据弹划线的准确位置,修正各预留孔洞,确定承重钢梁及电引机的位置

4.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线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各线偏差不应大于±0.3mm 检查方法:尺量。 2基准线应保证垂直。 检查方法:吊线、尺量。 4.5.2 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样板架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3/1000; 2并列电梯、层门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mm:

5.2一般项目应符合下

样板架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3/1000; 2并列电梯、层门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mm:

相对电梯、层门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mm

4.6.1长形部件及材料应平放,不应立放。 4.6.2作业时应防止物体坠落,避免砸坏样板。 4.6.3电焊作业时应保护已经设置的基准线。

4.7.1确定轿厢导轨基准线时,应先复核图纸尺寸与实物尺寸,两者应一致。 4.7.2样板应牢固、准确;制作样板时,样板架托架木质、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应牢固地安装 在井道壁上,不应作其它承重。 4.7.3放钢丝线时,钢丝线上临时所控重物不应过大,应捆扎牢固,放线时下方不得站人。 4.7.4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4.7.5挂放铅垂线井道偏斜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运动部件距井道壁不小于50mm的前损 下,将上、下样板架做适当移位补偿,并照顾多数,减少剔凿作业, 4.7.6钢门套及大理石门套的电梯,应根据门套及土建施工尺寸,确定层门位置,使门套与墙面平行 一致。 4.7.7电梯施工操作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安全有效。 4.7.8操作使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物料不应抛投。 4.7.9设备拆箱、搬运时,拆箱板应及时清运码放指定地点,拆箱板钉子应打弯。抬运重物前后呼应 配合协调。 4.7.10 各层门厅防护栏应保持良好,非工作人员不应随意出入。 4.7.11 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应符合表4.7.11的规定。

4.7.1确定轿厢导轨基准线时,应先复核图纸尺寸与实物尺寸,两者应一致。 4.7.2样板应牢固、准确;制作样板时,样板架托架木质、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应牢固地安装 在井道壁上,不应作其它承重。 4.7.3放钢丝线时,钢丝线上临时所重物不应过大,应捆扎牢固,放线时下方不得站人。 4.7.4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4.7.5挂放铅垂线井道偏斜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运动部件距井道壁不小于50mm的前提 下,将上、下样板架做适当移位补偿,并照顾多数,减少剔凿作业, 4.7.6钢门套及大理石门套的电梯,应根据门套及土建施工尺寸,确定层门位置,使门套与墙面平行 一致。 4.7.7电梯施工操作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安全有效。 4.7.8操作使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物料不应抛投。 4.7.9设备拆箱、搬运时,拆箱板应及时清运码放指定地点,拆箱板钉子应打弯。抬运重物前后呼应 配合协调。 4.7.10 各层门厅防护栏应保持良好,非工作人员不应随意出入。 4.7.11 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应符合表4.7.11的规定。

表4.7.11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

道击钻、手工工具等,持证上岗、清理易燃物、配备挡渣板、灭作放样板线电焊作业的焊渣引起火灾火器、交底、看火、监护业电焊作业的有害气体肺部损伤加强通风,配备防护用具失足坠落安全带、脚手板、安全网,精力充沛坠落的工具砸伤放置好,安全防护,不交叉作业15

电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导轨安装

5电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导轨安

5.1.1导轨安装设备应包括电梯导轨、导轨支架、压导板、连接板(接道板)、导轨基础座及相应的 连接螺栓等,规格、数量应与装箱单相符。产品应有配套且完整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及技术文件。 5.1.2导轨安装使用的材料均应有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资料

要工具应包括小型卷扬机、电焊工具、电锤、麻绳、钢丝绳索、滑轮、榔头、导轨刨刀等。 要测量工具应包括钢板尺、平直尺、钢卷尺、水平尺、塞尺、导轨校正仪、找道尺等。

5.3.1电梯并道墙面施工完毕,其宽度、深度(进深)、垂直度应符合施工要求。底坑应按设计标高 要求打好地面。 5.3.2电梯施工用脚手架应符合有关的安全要求,承重能力≥2500N/m(~250kg/m),还应符合安装导 轨支架和安装导轨的操作要求。 5.3.3井道施工应采用36V及以下的低压电照明,每部电梯井道应单独供电,采用独立开关控制, 且光照亮度应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5.3.4上、下通讯和联络设备应调试至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5.3.5层门口、机房、脚手架上、井道壁上无杂物,层门口、机房孔洞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 物体坠落。 5.3.6检查预埋件应牢固可靠,不应遗漏,位置尺寸应正确,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几何尺寸应正确。 5.3.7导轨上的油污应擦洗干净。 5.3.8调整支架位置及导轨时,应选择在无风和无其他干扰情况下作业。

5.4.1导轨安装宜按图5.4.1规定的流程进行

5.4.2导轨支架安装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却

图5.4.1导轨安装工艺流程

1在无导轨支架预埋铁的电梯井道壁上,应以图纸要求的导轨支架间距尺寸及安装导轨支架的 垂线为依据,确定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位置; 2当图纸上无明确规定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和最上一排导轨支架的位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底坑地面以上不宜大于1000mm的相应位置:

2)最上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井道顶板以下不宜大于500mm的相应位置 3确定导轨支架位置时,应确保导轨连接板与导轨支架不相互碰撞;错开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30mm; 4导轨支架的布置应满足每根导轨两个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00mm。 5.4.3导轨支架安装可根据每部电梯的设计要求及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安装方法。电梯井道壁预留 预埋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除预埋铁表面混凝土; 2依据安装导轨支架垂线核查预埋铁位置,其位置偏移达不到安装要求时,可在预埋铁上补焊 钢板;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长度不应大于300mm;当长度大于200mm时,端部应用不小于 M16的膨胀螺栓固定于井道壁,加装钢板与原预埋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mm,且应三面满焊; 3安装导轨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导轨支架前,应复核由样板上放下的基准线,基准线距导轨支架平面1mm3mm,两线 间距宜为80mm~100mm; 2)测量出每个导轨支架距墙的实际距离,并按顺序编号进行加工; 3)根据导轨支架中心线及其平面辅助线确定导轨支架位置,进行找平、找正后,再进行焊接; 4)导轨支架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5/1000,导轨支架平面与导轨接触面应严实,支架端面垂直 误差应小于1mm。 4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混凝土电梯井道壁无预留预埋铁时,应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 导轨支架的方法,砖墙上不得用膨胀螺栓固定;使用的膨胀螺栓规格,应符合电梯厂图纸要求;当制 造单位无要求,膨胀螺栓的规格不应小于M16,膨胀螺栓的理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膨胀螺栓固 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打膨胀螺程栓孔时,位置要准确且应垂直于墙面,深度应适当;应以膨胀螺栓被固定后护套外 端面和墙壁表面相平为宜: 2)墙面垂直误差较大时,可局部剔修,使之与导轨支架接触面间隙不应大于1mm,后用薄垫 片垫实; 3)导轨支架应编号加工; 4)导轨支架就位,找平、找正后,将膨胀螺栓紧固。 5穿钉螺栓固定导轨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电梯井道壁较薄,其厚度小于150mm且无预埋铁时,不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 可采用井道壁打透眼,用大于Φ16mm的穿钉固定钢板,钢板应大于等于16mm;穿钉在井道壁外侧 应加100mm×100mm×12mm的垫铁,以增加强度,并将导轨支架焊接在钢板上; 2)加工及安装导轨支架的方法和要求,按本规程第5.4.3条的规定执行。

4.4导轨支架,宜按导轨支架上的长孔规格尺寸进行前后左右的调节,使导轨支架向适当的位置 ,调整定位后将螺栓紧固,并将可调部位焊接两处以防移位

5.4.5安装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样板上放基准线至底坑,基准线距导轨端面中心2mm3mm,并进行固定; 2底坑架设导轨基础座,应找平垫实,其水平误差不大于1/1000; 3检查导轨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6000,且单根导轨全长偏差不大于0.7mm,不符合要求的 导轨可用导轨校正器校正或更换; 4采用滑动导靴的导轨,应在立基础导轨前,将其下端部地平40mm~60mm高处增加硬质底座; 5在电梯井道顶层楼板下挂一滑轮并固定牢固,在顶层的层门口安装并固定一台0.5T的卷扬机: 6每根符合要求的导轨应在样头端装上连接板,吊装导轨时应采用U形卡或双钩勾住导轨连接 板; 7导轨较轻且提升高度不大时,可采用人力方式提升,使用不小于Φ25mm麻绳代替卷扬机吊 装导轨; 8采用人力提升时,应由下而上逐根立起;采用小型卷扬机提升时,应符合吊装用具的承载能 力,吊装总重不超过3kN(=300kg); 9安装导轨时,每根导轨的凸头应朝上; 10导轨吊运时应扶正导轨,不得与脚手架碰撞;导轨在逐根立起时,应用连接板相互连接牢固 并用导轨压板将其与导轨架临时压紧,待校正后再正式紧固: 11顶层未端导轨安装前,应将导轨截至所需的实际尺寸后,再进行吊装。 5.4.6调整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导轨; 8采用人力提升时,应由下而上逐根立起;采用小型卷扬机提升时,应符合吊装用具的承载能 力,吊装总重不超过3kN(=300kg); 9安装导轨时,每根导轨的凸样头应朝上; 10导轨吊运时应扶正导轨,不得与脚手架碰撞;导轨在逐根立起时,应用连接板相互连接牢固, 并用导轨压板将其与导轨架临时压紧,待校正后再正式紧固; 11顶层末端导轨安装前,应将导轨截至所需的实际尺寸后,再进行吊装。 5.4.6调整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找道尺的制作、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样尺固定在尺寸合适的钢管上; 2)用拉紧的细线检测两指针与导轨接触的部位应在同一直线上,两指针应同时指正基准点; 3)校核两把样尺对应平面的平行度,其误差应在0.2mm以内;校核方法,将找道尺夹紧在台 钳或固定在平台上,测量两把样尺的垂直度,其误差均应在0.2mm以内; 4)找道尺调整好后,应拧紧样尺与钢管之间的紧固螺栓, 2用钢板尺对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间距和中心距离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调整导轨前后距 离和中心距离,再用找道尺进行细找; 3用找道尺检查和找正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扭曲调整,应将找道尺端平,并使两指针尾部侧面和导轨侧工作面贴平、贴严,两端指针尖 端应指在同一水平线上; 2)导轨支架和导轨背面间的衬垫厚度不应天于3mm,衬垫厚度天于3mm且小于等于7mm时 应在衬垫间点焊;当衬垫厚度大于7mm时,应先垫入与导轨支架宽度相等的钢板垫片后,再用较薄 的衬垫调整; 3)导轨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调整,当自上而下校正时,应确保导轨底座高度可调整

4)高层电梯因风吹或其他原因造成基准线摆动时,可分段校正导轨后定位基准线,待定位拆除后再进行精校导轨;5)调整导轨垂直度和中心位置时,调整导轨位置,其端面中心应与基准线相对,并保持规定间隙;6)每列导轨的侧面、顶面等工作面与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为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应大于0.6m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应大于1.0mm;7)校验导轨间距时,先在找正点处将找道尺端平,后用塞尺测量找道尺与导轨端面间隙,找正点在导轨支架处及两支架中心处;两导轨端面间距,其偏差与导轨整个高度应符合表5.4.6的规定。表5.4.6两导轨端面间距的偏差要求电梯速度2m/s以上2m/s及以下轨道用途轿厢对重轿厢对重偏差不大于0~+10~+20~+20~+3(mm)4导轨接头处工作面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轨接头处,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可用500mm钢板尺靠在导轨工作面上后,用塞尺对缝隙处进行检查测量;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应大于0.5mm;工作面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不应大于0.05mm;2)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不应大于0.15mm。5.5质量标准5.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轨安装位置应符合电梯土建布置图要求;2导轨安装牢固,导轨间距的偏差应符合表5.5.1的规定;表5.5.1轨距偏差和导轨的相互偏差项次项目偏差值(mm)检验方法甲轿厢0~+1对重0~+2导轨间距用找道尺、塞尺每2m~1轿厢0~+2乙、丙3m检查一点对重0~+3注:电梯额定速度分为三类:甲类:3.0m/s

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2的

表5.5.2轨距偏差和导轨的相互偏差

5.6.1导轨及其他附件在露天放置时,应有防雨、防雪措施。 5.6.2运输导轨时不应碰撞、拖动或用滚杠滚动运输。 5.6.3剔凿层灯盒、按钮盒、导轨支架孔洞等作业时,剔出主钢筋或预埋件,不应破坏 5.6.4安装导轨过程中,对已安装好的导轨及支架应保护到位,不应碰撞。 5.6.5脚手板上不应放置杂物,导轨支架应随装随取,不应大量放置在脚手板上,

5.7.1用膨胀螺栓固定的导轨支架有松动时,应向上或向下改变导轨支架的位置,重新打膨胀螺栓进 行安装。 5.7.2不应在调整轨道后再补焊,以防影响调整精度。 5.7.3组合式导轨支架在导轨调整完毕后,应将其连接部分点焊。 5.7.4固定导轨用的压导板、紧固螺栓应与导轨配套使用;不应采用焊接或直接用螺栓固定(不用压 导板)的方法将导轨固定在导轨支架上。 5.7.5调整导轨时,应在导轨支架处及相邻的两导轨支架中间的导轨处设置测量点,确保调整精度。 5.7.6与电梯安装相关的预埋铁、金属构架及其焊口,均应做好清除焊渣、除锈防腐工作,不得遗漏。 5.7.7电梯导轨码放在层门口时,应符合楼板的承重能力。 5.7.8安装导轨时下方不得有人,操作时应专人指挥,信号清晰、规范,操作者分工明确。 5.7.9导轨吊装中导轨未固定好时,不得摘下索具,导轨入时操作应平稳,防止挤伤。 5.7.10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应符合表5.7.10的规定。

表5.7.10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

电焊作业的弧光视力损伤/皮肤损配备电弧焊面罩和防护服伤电焊作业的焊渣烫伤电焊手套和防护服持证上岗、清理易燃物、配备挡渣板、灭电焊作业的焊渣引起火灾火器、交底、看火、监护电焊作业的有害气体肺部损伤加强通风,配备防护用具21

5.1.1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6.1.2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使用的螺栓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对重(或平衡)

6.2.1主要工具应包括手拉葫芦、钢丝绳扣、方木、扳手、榔头、吊索、钢锉、撬棍等。 6.2.2主要测量工具应包括钢板尺、平直尺、钢卷尺、水平尺、塞尺等。

3.1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挡,以对重能进入井道就位为 对此处脚手架进行加固 3.2应清理电梯井道、底坑内杂物,具备相应的施工作业条件,便于施工人员底坑内作业。

6.4.1对重安装宜按图6.4.1规定的流程进行

6.4.1对重安装宜按图6.4.1规定的流程进行:

6.4.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4.1对重安装工艺流程

6.4.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依照高度基准线确定底坑深度,且深度合格; 2依照制造单位提供的对重架装配图检查对重轨道和对重架尺寸,两者应相配,并确定对重各 部分零部件的装配位置; 3在脚手架上方便吊装对重架和装入对重块的位置搭设操作平台; 4在方便吊装对重的适当高度,相对的对重轨道两支架上,架设具备足够强度的钢管,并在钢 丝绳扣中央悬挂手拉葫芦后,将钢丝绳扣拴在架好的钢管上; 5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100mm的方木,方木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L=A+B+C (6.4.2) 式中:L一方木高度; A一缓冲器高度; B一对重缓冲座的高度(见制造单位安装要求); C一缓冲距离见表6.4.2。 6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时,应将同一侧的两个导靴拆下;导靴为滚轮式时,应将四个导靴均 拆下:缓冲距离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6.4.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依照高度基准线确定底坑深度,且深度合格; 2依照制造单位提供的对重架装配图检查对重轨道和对重架尺寸,两者应相配,并确定对重各 部分零部件的装配位置; 3在脚手架上方便吊装对重架和装入对重块的位置搭设操作平台; 4在方便吊装对重的适当高度,相对的对重轨道两支架上,架设具备足够强度的钢管,并在钢 丝绳扣中央悬挂手拉葫芦后,将钢丝绳扣拴在架好的钢管上; 5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100mm的方木,方木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L=A+B+C (6.4.2) 式中:L一方木高度; A一缓冲器高度; B一对重缓冲座的高度(见制造单位安装要求); C一缓冲距离见表6.4.2。 6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时,应将同一侧的两个导靴拆下;导靴为滚轮式时,应将四个导靴均 盈油主的规

A一缓冲器高度; B一对重缓冲座的高度(见制造单位安装要求); C一缓冲距离见表6.4.2。 6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时,应将同一侧的两个导靴拆下;导靴为滚轮式时,应将四个导 下:缓冲距离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表6.4.2缓冲距离

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得超过最大允许值。 6.4.3对重架吊装应就位。 6.4.4对重导靴的安装、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式导靴安装时,应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不满足要求时,应用垫片进行 调整,同时应按制造单位要求调整导轨和导靴之间的工作间隙; 2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无间隙,以便于 安装; 3当靴衬上、下与导轨端面间隙不一致时,在导靴座和对重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 固定式导靴; 4滚动式导靴安装应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的初压力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无规 定时,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应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

1加载对重块前,应完成轿厢架的组装、对重和轿厢的曳引绳安装工作; 2装入对重块的重量应按下式计算:

G=A+B(0.4~0.5)—C (6.4.5

式中:G一装入的对重重量: A一轿厢自重; B一额定载重量; C一对重框重。 3轿厢未拼装完成时,首次加载对重块的数量应为上述公式计算出数量的一半,待轿厢全部拼 装完成后,可按上述数量全部加载; 4最终加载对重块的数量应在调试时,由平衡系数试验确定; 5装对重块压紧装置,防止对重块在电梯运行时移位发出撞击声; 6对重下撞板处宜加装缓冲补偿墩2个~3个,当电梯的电引绳伸长时,可用其调整的缓冲 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4.6滑轮固定在对重装置上时,应设置有效装置,防止出现伤害人体、悬挂绳松弛脱离绳槽、绳与 绳槽之间落人杂物的情况。网孔状的防护装置,其孔洞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安全防正上下 技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T23821的规定。防护装置仅在下列情况时方可拆除: 1)重换钢丝绳或链条

2)更换绳轮或链轮; 3)重新加工绳槽。 5.4.7对重设有安全钳时,应在对重装置进入井道前,将与安全钳有关的部件安装完成。 5.4.8对重(或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隔障防护。该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隔障为网孔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I 23821的相关规定; 2隔障应从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位置时或平衡重位于最低位置时的最低点起延伸到底坑地面以 上最小2000mm处; 3从底坑地面到隔障的最低部分不应大于300mm; 4宽度应至少等于对重(或平衡重)宽度; 5对重(或平衡重)导轨与井道壁的间距超过0.30m时,该区域也应按照本条第2款和第3款防护; 6隔障上允许有尽可能小的缺口,以使补偿装置能够自由通过或供目测检查; 7隔障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承受垂直作用于任何位置且均匀分布在5cm²的圆形或正方形 面积上的300N的静力,且所产生的变形不会导致与对重(或平衡重)碰撞; 8轿厢及其关联部件与对重(或平衡重及其关联部件之间的距离应至少为50mm; 9缓冲器随对重运行时,缓冲器应设置在轿厢和对重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缓冲器固定在轿厢上 成对重上时,在底坑地面上的缓冲器撞击区域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的障碍物(缓冲器支座);符 合本条规定的隔障延伸至距底坑地面50mm以内的,则对于固定在对重下部的缓冲器不必在底坑地面 上设置障碍物。

2)更换绳轮或链轮; 3)重新加工绳槽。 6.4.7对重设有安全钳时,应在对重装置进入井道前,将与安全钳有关的部件安装完成。 6.4.8对重(或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隔障防护。该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隔障为网孔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I 23821的相关规定; 2隔障应从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位置时或平衡重位于最低位置时的最低点起延伸到底坑地面以 上最小2000mm处; 3从底坑地面到隔障的最低部分不应大于300mm; 4宽度应至少等于对重(或平衡重)宽度; 5对重(或平衡重)导轨与井道壁的间距超过0.30m时,该区域也应按照本条第2款和第3款防护; 6隔障上允许有尽可能小的缺口,以使补偿装置能够自由通过或供目测检查; 7隔障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承受垂直作用于任何位置且均匀分布在5cm²的圆形或正方形 面积上的300N的静力,且所产生的变形不会导致与对重(或平衡重)碰撞; 8轿厢及其关联部件与对重(或平衡重及其关联部件之间的距离应至少为50mm; 9缓冲器随对重运行时,缓冲器应设置在轿厢和对重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缓冲器固定在轿厢上 或对重上时,在底坑地面上的缓冲器撞击区域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的障碍物(缓冲器支座);符 合本条规定的隔障延伸至距底坑地面50mm以内的,则对于固定在对重下部的缓冲器不必在底坑地面 上设置障碍物。

6.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导靴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应有歪斜、偏扭现象; 2应具有快速识别对重(或平衡重)块数量的措施。

6.5.2导靴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刚性结构应保证电梯正常运行,轿厢两导轨端面与两导靴内表面间隙之和应符合电梯制造单 位的规定; 2弹性结构应保证电梯正常运行,导轨顶面和导靴滑块面无间隙,导靴弹簧的伸缩范围应符合 电梯制造单位的规定; 3滚轮导靴不应歪斜,压力均匀;说明书有规定按规定调整,中心接近一致,且在整个轮缘宽 度上与导轨工作面均匀接触。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6.6.1对重导靴安装后,应用旧布等进行保护,以免尘渣进入靴衬中影响其使用寿命

6.6.2施工时应在并道申架设防护网,防正物体坠落砸环导靴或伤害施工人员, 6.6.3对重架的运输、吊装和装对重块的过程中,不应碰坏已装修好的地面、墙面、导轨和其他设施 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6.4手拉葫芦应带防脱钩装置,搬运潮湿的对重块前,应先用棉纱或干布擦干净。 6.6.5搬运对重块时,应两人同时作业。搬运过程中,对重块应扣手向下,且作业人员应抓紧把牢 防止其松脱滑落。码放时,应轻搁轻放。

6.7.1导靴安装调整后,所有螺栓应紧固防松。 6.7.2吊装对重过程中,不应碰触基准线,以免影响安装精度。 6.7.3使用橡胶滚轮导靴时,不应用汽油或柴油直接擦拭滚轮表面 6.7.4使用滚轮导靴时,不应用润滑油润滑导轨。 6.7.5吊装对重架时,不应将钢丝绳固定在导轨上。 6.7.6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应符合表6.7.6的规定。

表6.7.6安全风险分析和主要防范措施

7.1.1轿相零部件应完好无损,数量齐全,规格符合要求 7.1.2各传动、转动部件应灵活、可靠,安全钳装置应有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渐进式安全钳还应 有调试证书副本。 7.1.3材料应包括200mm×200mm的方木、20#工字钢、M16膨胀螺栓、L100mm×100mm角钢、直 径大于50mm的圆钢或Φ75mmx4mm的钢管、8#铅丝等,

7.1.2各传动、转动部件应灵活、可靠,安全钳装置应有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渐进式安全钳还应 有调试证书副本。 7.1.3材料应包括200mm×200mm的方木、20#工字钢、M16膨胀螺栓、L100mm×100mm角钢、直 径大于50mm的圆钢或Φ75mm×4mm的钢管、8#铅丝等。

7.2.1主要工具应包括电锤、手电钻、3T及以上手拉葫芦、撬棍、钢丝绳扣、钢丝钳、梅花扳手、 活扳手、榔头、圆锉、钢锯、螺丝刀、木锤等。 7.2.2主要测量工具应包括水平尺、钢板尺、钢卷尺、线坠、塞尺等。

7.3.1机房应装好门窗,门上加锁。非作业人员不得出入,机房地面应无杂物。 7.3.2顶层脚手架拆除后,应有足够作业空间。 7.3.3安装现场施工用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7的规定 7.3.4导轨安装、调整完毕。 7.3.5顶层层门口无堆积物,应具有满足搬运大型部件的通道,

7.4.2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图7.4.1轿厢安装工艺流程

1按照制造厂的轿厢装配图,了解轿厢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安装部位及尺寸要求;复核轿厢 底梁的宽度与导轨距应相配,不相配时应按图检查并做出调整;在脚手架的相应位置搭设操作平台; 2在顶层层门口对面的混凝土井道壁相应位置上安装两个L100mmx100mm角钢托架,每个托 架用3个M16膨胀螺栓固定;在层门口处横放一根方木,在角钢托架和横木上架设两根 200mm×200mm方木或两根20#工字钢;测量确认两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1000后,将方木端部 固定;货梯应根据电梯井道尺寸的计算确定方木及型钢尺寸、型号; 3并道壁为砖结构时,应在层门口对面的井道壁相应的位置上,剔两个与方木大小相适应、深

度超过墙体申心20mm且不小于75mm的墙洞,用以支撑方术一端; 4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提供专用的轿厢安装夹具时,应检查此夹具的规格与导轨型号相配,且其 附属配件齐备后,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5在机房承重钢梁上相应位置,当承重钢梁在楼板下时,应在轿厢绳孔旁横向固定一根直径不 小于Φ50mm圆钢或规格Φ75mm×4mm的钢管,由轿厢中心绳孔处放下不小于Φ13mm钢丝绳扣,宜 悬挂一个手拉葫芦,安装轿厢时使用。

7.4.3安装底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方木或工字钢上,调整安全钳口与导轨面间隙,按照电梯制造单位图纸 规定的尺寸要求NY/T 2222-2012 动物纤维直径及成分检测 显微图像 分析仪法,调整底梁的水平度,使其横、纵向水平度均不大于1/1000; 2安全钳楔块距导轨侧工作面的距离调整至3mm~4mm或按制造单位规定,且四个楔块距导轨 则工作面间隙应一致,用厚垫片塞于导轨侧面与块之间,使其固定,并将安全钳嘴和导轨端面用木 楔塞紧。 7.4.4安装立柱应将立柱与底梁连接,连接后立柱应垂直,其垂直度在整个高度上不大于1.5mm,不 得有扭曲,达不到要求时,应用垫片进行调整。

7.4.5安装上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手拉葫芦将上梁吊起与立柱相连接,顺序安装所有的连接螺栓,不得拧死; 2调整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5/1000,再次校正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 装配后的轿厢架经确认无扭曲、无应力存在后,方可分别紧固连接螺栓; 3上梁带有绳轮时,绳轮与上梁间隙均相等,其相互尺寸误差不大于1mm,绳轮自身垂直偏差 不大于0.5mm; 证

1用手拉葫芦将上梁吊起与立柱相连接,顺序安装所有的连接螺栓,不得拧死; 2调整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5/1000,再次校正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 装配后的轿厢架经确认无扭曲、无应力存在后,方可分别紧固连接螺栓; 3上梁带有绳轮时,绳轮与上梁间隙均相等,其相互尺寸误差不大于1mm,绳轮自身垂直偏差 不大于0.5mm: 4轿厢滑轮的防跳挡绳装置及防护罩的安装,应按本规程第6.4.6条执行。 7.4.6装轿相底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手拉葫芦将轿厢底盘吊起,放于相应位置;依据基准线进行前后左右的位置调整,调整完 成后,将轿厢底盘与立柱、底梁用螺栓连接,螺栓不可拧紧;装上斜拉杆并进行调整,轿厢底盘水平 度偏差不大于2/1000后,用双螺母拧紧斜拉杆,再将各连接螺栓紧固; 2轿底为活动结构时,先按上述要求将轿厢底盘托架安装并调好,再将减震器及称重装置安装 在轿厢底盘托架上;用手拉葫芦将轿厢底盘吊起后,缓缓就位,使减震器上的螺栓逐个插入轿底盘相

成后,将轿厢底盘与立柱、底梁用螺栓连接,螺栓不可拧紧;装上斜拉杆并进行调整,轿厢底盘水平 度偏差不大于2/1000后,用双螺母拧紧斜拉杆,再将各连接螺栓紧固; 2轿底为活动结构时,先按上述要求将轿厢底盘托架安装并调好,再将减震器及称重装置安装 在轿厢底盘托架上;用手拉葫芦将轿厢底盘吊起后,缓缓就位,使减震器上的螺栓逐个插入轿底盘相 应的螺栓孔中,再调整轿底盘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1000;达不到要求时,可在减震器的部位加垫片 进行调整; 3安装调整安全钳拉杆,拉起安全钳拉杆,使安全钳楔块轻轻接触导轨时,限位螺栓应略有间 隙,以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钳楔块与导轨应不发生相互摩擦或误动作;还应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保证左右安全钳拉杆动作同步,动作应灵活无阻:达到要求后,拉杆顶部用双螺母紧固

7.4.7安装导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导靴前,应先按制造厂要求QYXMG 0001S-2015 沂水县小马哥食品有限公司 菇肉酱,检查导靴型号及使用范围;调整前,还应复核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