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010.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pdf

Q/SY 06010.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SY 06010.1-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6649
VIP资源

Q/SY 06010.1-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SY 06010.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pdf

要性系数,且不应小于0.95;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 5.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 5.6.4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 5.6.5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参与组合时,预应力效应项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通常取1.0。

5.7极限状态设计表达

5.7.1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DB65 2154-2010 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 应采用下列表达式进行设计:

用下列表达式进行设计: )无地震作用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见公式(1)

式中: %一结构重要性系数;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 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b)有地震作用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见公式(2)。

RE一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7.2结构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进 设计,使变形、裂缝等荷载效应的设计值符合公式(3)的要求:

5.7.2结构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 行设计,使变形、裂缝等荷载效应的设计值符合公式(3)的要求:

式中: Sa—变形、裂缝等荷载效应的设计值; C一设计对变形、裂缝等规定的相应限值

5.8建(构)筑物荷载

5.8.1建(构)筑物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主要建(构)筑物的活荷载的标准值 5.8.2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应按GB50009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取值。 5.8.3可根据业主的要求确定建(构)筑物的活荷载标准值,但不得低于GB50009及相关行业标 准规定的最小荷载。设计时宜考使用期间设备更新的可能,适当增大活荷载标准值

5.9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和功能特性,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 构)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具体分类符合GB50007 的有关规定,

5.10.1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构)筑物设计,其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其抗震设防类别

5.10.2油气由地面工程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的分类,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a)地震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 b)结构使用功能失效后恢复的难易程度 c)建(构)筑物各结构单元的重要性显著不同时,可按结构单元划分。 5.10.3抗震设计的抗震设防类别和 应的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应符合GB50223的有关规定。

5.11.1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构)筑物设计,其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其抗震设防烈度。 5.11.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或图件确定,并按批准 文件采用,对有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区域,尚应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内容。 5.11.3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及GB50191的有关规定。

12.1油气由地面建设工程主要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使用介质的火灾危险性 、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及保护层厚度,对钢结构建(构)筑物,应明硕 火涂料类型。

件中,应注明使用介质的火火抢险性类 别、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及保护层厚度,对钢结构建(构)筑物,应明确 防火涂料类型。 5.12.2结构防火防爆设计应符合GB50016及GB50183有关条文的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 级、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正确地选择结构与构件的防火与抗火措施,合理确定相应保护层厚度及防 火涂层等。

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注明所执行的标准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的最低要求应满足GB50010的规定。 砌体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的最低要求应满足GB50003的规定。 钢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的最低要求应满足GB50017的规定。 位于抗震设防地区的结构材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a)砌体结构材料: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b7.5。 混凝土结构材料: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 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 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 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 不应小于9%。 ) 钢结构的钢材: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6.6位于抗震设防地区的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a)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 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HRB400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 可选用HPB300级热轧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其他构件,9度时不宜超过C60, 8度时不宜超过C70 C 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 高强度结构钢。当有可靠依据时,可采用其他钢种和钢号。 6.7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 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 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6.8结构材料选择应同时满足第11章中对材料耐久性的有关要求

.1.1建(构)筑物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结构方案 应选择具有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及整体性较好的结构体系。 7.1.2建(构)筑物结构布置、选型和构造处理等,应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和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1.3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构)筑物高度、场地条件、地基、 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7.2.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所有计算机计算结 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7.2.2结构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程序名称及相应的版本号,并对结构不同 部位所采用的程序模块分别注明。 7.2.3结构计算中所采用的重要参数,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对上部结构的计算,应注明其嵌固部 位、结构阻尼比及周期调整系数等。对抗震设防地区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其抗震设防类别,分别确定 进行抗震计算的地震烈度及采取抗震措施的地震烈度

8.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8.2按GB50011的规定进行设计所能达到的抗震设防目标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 8.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四个 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GB50223的有关规定。 8.4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结构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 的结构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 8.5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a)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b)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c)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8.6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 同工作,如框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分体系组成。 b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费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 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 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以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 处于弹性阶段,使“有约束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d)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部分结构设计过强,造成结构出现相对薄弱部位。 8.7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 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 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8.8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不规则性判断,应执行GB50011的有关规定。 8.9多层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及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铅平面内宜对齐 造整日应上下连续实。 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并满足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不应设置转角窗。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不 8.10多层砌体结构的规则性的要求应比混凝土结构更加严格,当多层砌体结构的平面为L形、U 形或T形、H形、E形、F形等时,平面凸出部分的凸出长度宜不大于其突出部分宽度尺寸的0.5倍 及突出方向主体结构宽度尺寸的0.3倍,并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8.11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 或塑性变形集中,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8.12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并应满足: a 结构在强烈地震下可不考虑强度安全储备,按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而不按承载力设计值进行分 析,以判断薄弱层部位。 b 要使薄弱层(部位)的实际承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之比在总体上保持相对均匀。若 某部位这个比例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要防止在局部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强度的协调。 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 发生转移。 8.13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当结构计算结果由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除按内力计算结果设计 外,尚应采取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构造措施

9.1.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应根据建(构)筑物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 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抗震要求和荷载作用的差异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1.2抗震设防地区的建(构)筑物设计中应调整建(构)筑物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采取必要的 构造和施工措施,尽量不设缝或少设缝。当必须设缝时,应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 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破坏

,1.4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情况下,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同时兼作防震缝,即应同时满足防 逢的有关规定

9.2.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及构造措施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 .2.2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及构造措施应符合GB50003的有关规定。 9.2.3钢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及构造措施应符合GB50017的有关规定。 9.2.4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 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过GB50011关于结构规则性判定标准限值又未采取加强措施时。 b 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GDJ 116-2020 波分复用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采取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各部分质量相差较大时。 d)各部分有较大错层,不能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时

2.2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及构造措施应符合GB50003的有关规定。 2.3钢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及构造措施应符合GB50017的有关规定。 2.4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 a)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过GB50011关于结构规则性判定标准限值又未采取加强措施时。 b: 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取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C 各部分质量相差较大时, d)各部分有较大错层,不能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时

10.1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建(构)筑物结构设计,应保证在受腐蚀介质作用下,其设计使用年阳 内的正常使用, 10.2防腐蚀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和防护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成产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 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施工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选择防腐蚀措施。对危及人身 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结构和构件应加强防护。 10.3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建(构)筑物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GB50046的有关规定

10.1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建(构)筑物结构设计,应保证在受腐蚀介质作用下,其设计使用年限 内的正常使用, 10.2防腐蚀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和防护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成产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 牛、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施工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选择防腐蚀措施。对危及人身 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结构和构件应加强防护。 10.3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建(构)筑物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GB50046的有关规定

1.1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建(构)筑物设计文件中, 应注明结构各部位所处的环境类别。 1.2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设计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 1.3砌体结构材料耐久性设计应符合GB50003的有关规定

.1油气由地面建设程建(构) 应注明结构各部位所处的环境类别 1.2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设计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 1.3砌体结构材料耐久性设计应符合GB50003的有关规定

GB 500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10.1—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21千字印1—100 016年5月北京第1版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剧 书号:155021·18368 定价:12.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