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pdf

GB/T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7624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pdf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有完整的设计文件、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制造批次记录、 该类文件应具有可追溯性

5.5.1.1需要孔道灌奖

6.5.2.1夹具应能重复使用。

5.6拉索用锚具和连接器

QB/T 4345-2012 防护鞋底用聚氨酯树脂拉索用锚具和连接器的一般要求可参考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或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1静载销固性能

表2静载错固性能要求

6.1.2 疲劳荷载性解

6.1.3锚固区传力性能

旋筋的尺寸应与允许张拉时要求的混凝土特征抗压强度匹配;对规定尺寸和强度的混凝土传力试验构 牛施加不少于10次循环荷载,试验时传力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 循环荷载第一次达到上限荷载0.8Fpk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 b) 循环荷载最后一次达到下限荷载0.12Fk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 循环荷载最后一次达到上限荷载0.8F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5mm; d) 循环加载过程结束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读数应达到稳定: ) 循环加载后,继续加载至F时,锚垫板不应出现裂纹: f)继续加载直至混凝土构件破坏。混凝土构件破坏时的实测破坏荷载F,应符合式(2)

6.1.4低温锚固性解

F. ≥1.1Fpk ×mc

抗拉力nFm的95%; b)最大荷载时预应力筋受力长度的总伸长率εTu应明示; c)破坏形式应是预应力筋的破断,而不应由锚具的失效导致试验终止

6.1.7锚口摩阻损失

夹片式锚具的锚口摩阻损失不滑大于

夹片式错具的错口摩阻损失不滑大于6%

6.1.8张拉锚固工艺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张等张拉工艺的要求,张拉锚固工艺应易操作,加载力值均匀、 稳定。

张拉后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连接器,其性能应符合6.1的规定;张拉后还需要放张和折 印的连接器,其性能应符合6.2的规定,

7.1.1试验用预应力筋

7.1.1.1试验用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GB/T5223、GB/T5223.3、GB/T5224和GB/T2006. 等的规定.试验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26743或JG/T351的规定,试验用其 也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1.1.2试验用预应力筋的直径公差应在受检锚具、夹具或连接器设计的匹配范围之内。 7.1.1.3应在预应力筋有代表性的部位取至少6根试件进行母材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的规定,每根预应力筋的实测抗拉强度在相应的预应力筋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划分均应与受检 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设计等级相同。 7.1.1.4试验用索体试件应在成品索体上直接截取,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根。 7.1.1.5已受损伤或者有接头的预应力筋不应用于组装件试验

.1.2.6对于顶应力任被之 垂直),各根预应力筋 位与组装件的轴线有转向角度(锚筋孔与锚板底面不垂直或连接器的挤压头需倾斜安装等),应在设计 转角处加装转向约束钢环,组装件受拉力时,该转向约束钢环与预应力筋之间不应发生相对滑动。

应平行受拉,侧面不应设置有碍受拉或与预应力筋产生摩擦的接触点(见图1);如预应力筋的被夹持部 位与组装件的轴线有转向角度(锚筋孔与锚板底面不垂直或连接器的挤压头需倾斜安装等),应在设计 转角处加装转向约束钢环,组装件受拉力时,该转向约束钢环与预应力筋之间不应发生柏对滑动。 7.1.3试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机的测力系统应按照GB/T16825.1的规定进行校准,并且其准确度不应低于 手1级;预应力筋 总伸长率测量装置在测量范围内,示值相对误差不应超过土1%。 月 7.2外观、尺寸及硬度检验 7.2.1产品外观应用目测法检验;锚板和连接器体应按GB/T15822.1的规 提进行表面磁粉探伤:其他 零件表面可用放大镜检验, 7.2.2产品尺寸应用直尺、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和塞环规等量具检验。 7.2.3硬度检验应根据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表面位置、硬度值种类硬度范围,选用相应的硬度测量仪 器,按GB/T230.1或GB/T231.1的规定执行。

7.1.3试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机的测力系统应按照GB/T16825.1的规定进行校准,并且其准确度不应低于1级;预应力解 总伸长率测量装置在测量范围内,示值相对误差不应超过土1%

7.2外观、尺寸及硬度检验

7.2.1产品外观应用目测法检验;镭板和连接器体应按GB/T15822.1的规定进行表面磁 零件表面可用放大镜检验。 7.2.2产品尺寸应用直尺、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和塞环规等量具检验。 7.2.3硬度检验应根据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表面位置、硬度值种类硬度范围,选用相应的硬度测量仪 器,按GB/T230.1或GB/T231.1的规定执行

7.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7.3.3加载之前应先将各种测量仪表安装调试正确,将各根预应力筋的初应力调试均勾,初应力可取

具或连接器组装件应安装全部预应力筋

7.3.3加载之前应先将各种测量仪表安装调试正确,将各根预应力筋的初应力调试均勾,初应力可取

页应力筋公称抗拉强度fk的5%~10%;总伸长率测量装置的标距不宜小于1m。 3.4加载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预应力筋分级等速加载,加载步骤应符合表4的规定,加载速度不宜超过100MPa/min;加 载到最高一级荷载后,持荷1h;然后缓慢加载至破坏;

表4静载错固性能试验的加载步骤

b)用试验机或承力台座进行单根预应力筋的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时,加载速度可加快,但不 宜超过200MPa/min;加载到最高一级荷载后,持荷时间可缩链但不应少于10min,然后缓 慢加载至破坏; 除采用夹片式锚具的钢绞线拉索以外,其他拉索的加载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由0.1Fk开始, 每级增加0.1Fpk,持荷5min,加载速度不大于100MPa/m逐级加载至0.8Fp;持荷30min 后继续加载,每级增加0.05Fpk,持荷5min,逐级加载直到破坏; d)对于非鉴定性试验,试验过程中,当测得的7。、7veT满/6.1.1或6.2后可终止试验。 荷载为0.1Fpk时总伸长率测量装置的标距和预应力舫的受力长度; b) 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根预应力筋,测量试验荷载从0.1F增长到FT时,预应力筋与锚具、夹 具或连接器之间的相对位移△α(图4);

图4试验期间预应力筋与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之间的相对位移示意图

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抗拉力FT.; 试验荷载从0.1F增长到Fr.时总伸长率测量装置标距的增量△L.,并按式(4)计算预应力筋 受力长度的总伸长率ET

一一息伸长率测量装 的标距,单位为毫米(mm)。 如采用测量加载 度的总伸长率eTu,应按式(5)计算:

△L1一试验荷载从0.1Fk增长到Fr.时,加载用千斤顶活塞的位移量,单位为毫米(mm) △L?——试验荷载从0增长到0.1Fp时,加载用千斤顶活塞位移量的理论计算值通位为毫 米(mm)); ZAa一i 试验荷载从0.1Fk增长到FT.时,预应力筋端部与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之间的相对 位移之和,单位为毫米(mm); L一试验荷载为0.1Fmk时,预应力筋的受力长度,单位为毫米(mm) f)组装件的破坏部位与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夹片式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夹在加载到最高 级荷载时不允许出现裂纹或断裂;在满足6.1.1或6.2后允许出现微裂和向断裂,不应出现 横向、斜向断裂及碎断;预应力筋激烈破断冲击引起的夹片破坏或断裂属正常情况;握裹式错 具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在满足6.1.1后失去握裹力时,属正常情况 应进行3个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全部试验结果均应作出记录。3个组装件的试验结果 符合6.1.1或6.2的规定,不应以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预应力筋为钢绞线时,如果钢绞线在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以外非来持部位破断,且不符合6.1.1 .2的规定,应更换钢绞线重新取样做试验。 检验报告除数据记录外,还应包括破坏部位及形式的图像起录,并有准确的文字述评。

7.4疲劳荷载性能试验

7.5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7.6低温锚固性能试验

低温错固性能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图5锚板表面中心的残余挠度测量示意图

7.7.2每种型号锚板应测量3件。3件锚板的强度检验结果均应符合6.1.5的规定。 7.8 内缩量试验 内缩量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7.9 锚口摩阻损失试验 锚口摩阻损失试验接附录D的规定执行。 7.10 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7.10.1 根据预应方张拉锚固体系的构造,设计制作专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试验平台,钢筋混凝土 构件长度不应小余m。也可在施工现场进行试验。 7.10.2混凝构件中应包含多种弯曲和直线孔道、锚垫板、螺旋筋等,各种预埋件均应埋入混凝土中。 7.10.3试验时采用的张拉设备及附件应与锚具配套,限位板应使用锚具生产厂家的配套产品, 7.10.4按0.2Flk、0.4F、0.6Fk、0.8Fk进行分级张拉,进行至少3次最大张拉力为0.8F的张拉 锚固和放松操作。 7.10.5通过张拉锚固工艺试验观察: a)本预应力体系是否具有临时锚固的可能性; b)当张拉发生故障时,是否能将预应力筋全部或部分放松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3年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停产2年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5的规定

8.3.2.1对同一系列的产品,应按下列规定分组,并在每组中各选用一种规格的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型 式检验:1~12孔为小规格组、13~19孔为中等规格组、20孔及以上为大规格组。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的分组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8.3.2.2锚具及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连接器的型式检验组批数量不应少于30件(套),抽样 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外观、尺寸及硬度(有硬度要求的产品):12件(套); 静载锚固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疲劳荷载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d) 锚板强度:应在已通过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并合格的锚板中抽取3件; e 内缩量、锚口摩阻损失、锚固区传力性能和张拉锚固工艺:各抽取3组试验的用量; f) 低温锚固性能:对有低温锚固性能要求的锚具,应抽取1个组装件的用量, 3.2.3 夹具及张拉后将要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的型式检验组批数量不应少于12件(套),抽样数量应 #合下列规定: 外观、尺寸及硬度(有硬度要求的产品):6件(套); b 静载锚固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a) 外观、尺寸及硬度(有硬度要求的产品):12件(套); 静载锚固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疲劳荷载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d) 锚板强度:应在已通过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并合格的锚板中抽取3件; e 内缩量、锚口摩阻损失、锚固区传力性能和张拉锚固工艺:各抽取3组试验的用量; 低温锚固性能:对有低温锚固性能要求的锚具,应抽取1个组装件的用量, 8.3.2.3 夹具及张拉后将要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的型式检验组批数量不应少于12件(套),抽样数量应 符合下列规定: 外观、尺寸及硬度(有硬度要求的产品):6件(套); b 静载锚固性能:3个组装件的用量

所有受检样品均应符合要求,如有1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对本批全部产品进行逐件检驶 要求者判定该零件外观合格

8.4.1.2 尺寸、硬度

8.4.1.3静载错固性能

3个组装件中如有2个组装件不符合要球,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3个组装件中如

3.4.2.2内缩量、锚口摩随

在夹片大端平面、锚板和连接器体锥孔大端平面、锚垫板大端平面应有企业标志和产品规格的 标识

在夹片大端平面、锚板和连接器体锥孔大端平面、锚垫板大端平面应有企业标志和产品规格的 标识

9.2.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出厂时应经防锈处理后成箱包装。

9.2.3产品出厂装箱时应附带下列文件,并装入防潮文件袋内: a 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c) 装箱单。 9.2.4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型号和规格; b) 适用的预应力筋品种、规格、强度等级; 产品批号; d 出厂日期; e) 有签章的质量合格文件; f) 厂名、厂址。 9.2.5 5产品说明书的编制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并应包括以内容 a) 产品使用工艺; b) 产品对预应力筋的匹配要求; ) 产品应用技术参数; d) 允许施加全部预加力时混凝土构件应达到的特征抗金强度; e 如产品为夹片式锚具,应说明在张拉过程中配套使用的限位板的标准限位距离即限位机 深度,预应力筋直径有误差时限位距离的修止数据或计算方法; 内缩量(夹片式锚具); g 锚口摩阻损失(夹片式锚具): 9.2.6 产品包装的其他技术条件应符合JB/T0Q9.13的规定。 9.3运输和贮存 9.3.1在运输、贮存过程中,锚具、夹具、连接器、锚垫板和螺旋筋均应妥善保管,避免锈蚀、沾污 机械损伤或散失。 9.3.2产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防潮防晒和防腐蚀的仓库内,临时性的防护措施不应影响安装推 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

附 (规范性附录) 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方法

A.1.1对设计方法和材料相同的同 系列夹片式锚具产品,应选用7孔、12孔、19孔等规格的锚具及 配套锚垫板和螺旋筋进行试验;19孔以上的锚具及配套锚垫板和螺旋筋,应在工程应角亩设计单位 选定有代表性的规格进行试验, 4.1.2同一规格产品应进行3个相同混凝土棱柱体构件的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A.1.3其他形式的锚具可参照本附录进行试验

A.2.1制作的混凝土棱柱体构件中所包含的锚垫板、螺旋筋和预应力筋孔遵应与体系规格表或 用的产品相同,规格应配套,预埋时位置应对中。 A.2.2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积按式(A.1)计算

式中: A。一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6 锚具应用技术参数或设计给定的每个方向的镭具中心最小间距和锚具中心到构件达 缘最小距离2倍的较小值,其中b≥a,单位为毫米(mm)。 当&和6相差很大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混凝土构件边长α和6"应满足式(A.2) 式(A.3)和式(A.4):

式中: a"调整后混凝土构件的短边边长,单位为毫米(mm); 万 一调整后混凝土构件的长边边长,单位为毫米(mm)。 )混凝土构件的高度h应满足式(A.5):

a"≤a/0.85 6"≥6/1.15 =a'Xb'=a Xb

4.2.3沿混凝土构件高度方向应均勾布置箍筋,每立方米混凝土内箍筋不应超过50kg;全部纵向钢筋 总截面积不宜大于构件截面积A。的0.3%;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为15mm。 A.2.4构件混凝土应按体系允许施加全部预加力时应达到的混凝土特征抗压强度fk进行配制,混凝 土强度发展时间不宜少于15天:构件制作时应同时制备多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混凝土构件与混凝土 立方体试件应同时拆模,同条件养护

GB/T 143702015

图A.1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示意图

A.3.2裂缝宽度测量仪器和应变测量位移计的分辨率不宜低于0.01mm;测量装置安装方法如图A.2 所示,距锚垫板较近的横向应变测量装置距混凝土构件上表面的距离约为锚垫板高度的1.1倍,垂直应 变测量位移计的标距范围约为0.6b~0.8b。 A4.3.3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实测平均抗压强度fcm.满足式(A.6)时可以开始试验。试验 持续时间超过10h时,应在混凝土构件加载至破坏时重新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强度fm.e,并用于 判定F

A.3.4加载时应确保混凝土构件受压端面受力均匀,避免偏心、扭转和冲击;加载速度不宜超过 100MPa/min;按0.2Fpk、0.4Fpk、0.6F、0.8Fpk分级加载,荷载达到0.8F后,进行至少10次慢速循 环加载,上限荷载为0.8Fpk,下限荷载为0.12Fk;循环加载后,逐步增加荷载直至混凝土构件破坏 (图A.3)。

A.3.4加载时应确保混凝土构件受压端面受力均匀,避免偏心、扭转和冲击;加载速度不宜超过 100MPa/min;按0.2Fpk、0.4Fpk、0.6F、0.8Fpk分级加载,荷载达到0.8F后,进行至少10次慢速循 环加载SL 460-2009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上限荷载为0.8Fpk,下限荷载为0.12Fk循环加载后,逐步增加荷载直至混凝土构件破坏 (图A.3)。

图A.2应变测量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A.3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加载程序

A.3.5循环加载过程中,每次加载到上限荷载和下限荷载时对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应变进行测 量,循环加载的次数取决于裂缝宽度和应变的稳定性;当测得的裂缝宽度和应变达到满意的稳定状态后 停止循环加载。 A.3.6当裂缝宽度在荷载达到上限荷载时符合式(A.7),就可认定裂缝宽度已经稳定(图A.4)

GB/T 143702015

式中: ww——第n次加载达到上限荷载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单位为毫米(mm); w。——第1次加载达到上限荷载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单位为毫米(mm); 71 循环加载程序的循环次数GB/T 3286.2-2012 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高氯酸脱水重量法

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稳

A.3.7当应变的增量在荷载达到上限荷载时符合式(A.8),就可认定纵向和横向应变已经稳定(图A.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