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586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4.6.1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工程重要性,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一级评估、二级 评估和三级评估三级,见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

4.6.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 类NY/T 859-2014 户用沼气脱硫器,见表2。

4.6.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 类,见表2。

表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7.1地质灾害危险性根据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三个指标确定。 .7.2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根据地质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确定,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弱发育三级: a)滑坡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4和表5确定。

GB/T401122021

表4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表

注:F为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综合确定。可参考当地经验值。

表5滑坡变形阶段及特征表

GB/T40112—2021表5(续)变形阶段滑动带(面)滑坡前缘滑坡后缘滑坡两侧滑坡体滑坡舌伸出,覆盖于滑体变形不再发滑体不再沿滑动带原地表上或到达前羽状裂缝不停滑展,原始地形总体位移,滑带土含水量裂缝不再增多,不再方阻挡体而塞高,前再扩大,不再阶段坡度显著变小,裂扩大,滑坡壁明显降低,进人固结阶段增多甚至缘湿地明显,鼓丘不缝不再扩大增多闭合再发展甚至闭合b)崩塌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6确定表6崩塌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崩塌处于欠稳货一不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崩塌分布多,大多已发生;崩体上方发育多条平强发育行汽购谷的张性裂隙,主控裂隙面上宽下窄,且下部向外倾,裂隙内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撑块,底部岩期塌处手欠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扇塌分布较少,有个别发生,危岩体主控被裂面直立呈上宽中等发育下窄上部充填杂土生长灌木杂草,裂面内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掉块现象,期竭上方有新生的细小裂隙分布崩处于稳定状态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朋竭分布但发生;危岩体破裂面直立,上部充填杂土,灌弱发育木年久茂盛,多年来双面内无掉块现象,崩塌上方无新裂隙分布c)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表8和表9确定表7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评估区位手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中和沟口,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大,松傲物源丰富,有堵塞强发育成堰塞湖(水库或水流不通畅,区域降雨强度大评估区局部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上方两侧或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中下中等发育部,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较大,松散物源较丰富,水流基本通畅,区域降雨强度中等评估区位于泥石流冲范围外历史最高泥位以上的沟上方两侧高处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边部,中弱发育上游主沟和支沟纵坡小,松散物源少,水流通畅,区域降雨强度小表8泥石流发育程度量化评分及评判等级标准序量级划分影响因素号强发育(A)得分中等发育(B)得分弱发育(C)得分不发育(D)得分崩塌、滑坡等重力崩塌、滑坡发崩塌、滑坡及水土侵蚀严重,多层滑育,多层滑坡和有零星崩塌、滑无崩塌、滑流失(自然和人为坡和大型崩塌,表21中小型崩塌,有1612坡和冲沟存在坡、冲沟或活动的)严重程度土疏松,冲沟十分零星植被覆盖,发育轻微发育冲沟发育6

表9泥石流堵塞程度分级表

GB/T40112—2021d)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0确定。表10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a)以纯厚层灰岩为主,地下存在溶洞、土洞或有地下暗河通过;b)地面多处下陷、开裂,陷严重;强发育c)地表建设工程变形开裂明显;d)上覆松散层厚度<30m;e)地下水位变幅大,水位在基岩面上下波动以次纯灰岩为主,地下存在溶洞裂隙、土洞等;b)地面塌陷、开裂明显中等发育c)地表建设工程变形有开裂现象;d)上覆松散层厚度30m~80mse)地下水位变幅不大,水位在基岩面以下a)灰岩质地不纯,地下存在溶蚀裂隙,土洞等不发育;地面竭陷、开裂不明显;弱发育地表建设工程无变形、开裂现象d)上覆松散层厚度>80me)地下水位变幅小,水位在基岩面以上e)采空塌陷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1确11采空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参考指标发育采空区及其治理工程程度育特开采影响带占建面积占建设下沉量平变形地形曲率深厚设场地面积场地面积mm/amm/mmm/mmm/m²比%%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缝:地表强发育建设工程变形开>60裂明显>6>4>0.3<80>10中等地表存在变形及地裂继;地发育表建设工程有开裂现象20~603~62~803~103~10弱发育地表无变形及地裂缝;地表建设工程无开裂现象<20<3<0.2>120<3<3f)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2确定。

GB/T40112—2021表12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表参考指标发育平均活地震发育特征程度动速率震级mm/aM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中或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地强发育面地裂缝发育并通过建设用地区。地表开裂明显;可见陡坎、斜坡、微缓坡、u>1M≥7陷坑等微地貌现象;房屋裂缝明显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中或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强烈,中等地面地裂缝中等发育,并从建设用地区附近通过。地表有开裂现象;无微地1>≥0.17>M≥6发育貌显示;房屋有裂缝现象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全新世以来有微弱活动,地面地裂缝不发育或距建弱发育u<0.1M<6设用地区较远。地表有零星小裂缝,不明显;房屋未见裂缝g)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表根据表13确定。表13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特征发育程度近5年平均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mm/amm强发育>30≥800中等发育10~30300~800弱发育≤10≤300注:上述二项因素满足一项即可,并按照强至弱序确定。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4确定。表14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特征岩土体类型发育程度坡高堆积成因类型地下水特征流土或掉块坡面变形m强发育>4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有地下水2~4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滨海堆积、<2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强发育湖沼沉积>5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无地下水3~5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3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体强发育>10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有地下水5~10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大陆流水堆积、<5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风积、坡积、残积、强发育>20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人工堆积中等发育无地下水10~20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10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9

GB/T401122021

表15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注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4.7.4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根据成因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见表16。

7.4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根据成因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见表16

表16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表

表17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4.8不同级别评估的技术要求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内容包括: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诱发因素和危险性逐一进行现 评估:

5.3.1收集评估区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气温、蒸发、湿度、冻土深度等,分 要素对评估区地质灾害体的影响。 5.3.2收集评估区地表水水文要素,包括流域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历史洪水及洪涝灾情 水文要素对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体的影响程度。

5.4.收集评估区地形地貌资料,确定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 5.4.2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岩土体组成和成因、特征、微地貌类型、形 态特征。

a)自然斜坡的形态、类型、结构、坡度、高度、宽度和面积:

GB/T40112—2021

b)人工边坡的形态、类型、结构、坡度、高度、宽度、面积、台阶留设高度和宽度、防护措施、排水 系统; C 河、沟等流域面积、长度、宽度、坡比、断面特征、岩土体组成与风化程度、植被覆盖程度、堵塞程 度、防洪堤坝等稳定程度与蓄排水情况等; d 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地质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e)采矿弃渣场的分布位置、形态、规模、对地貌的改变、处治及稳定性。

b)人工边坡的形态、类型、结构、坡度、高度、宽度、面积、台阶留设高度和宽度、防护措施、排水 系统; C 河、沟等流域面积、长度、宽度、坡比、断面特征、岩土体组成与风化程度、植被覆盖程度、堵塞程 度、防洪堤坝等稳定程度与蓄排水情况等; 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地质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e)采矿弃渣场的分布位置、形态、规模、对地貌的改变、处治及稳定性。

5.5.1调查评估区地质构造的分布位置、产状、性质、 系、破碎带影响带宽度,分研地 评估区的影响。 5.5.2调查评估区节理和裂隙(或卸荷裂隙)的分布位置、产状、性质、密度、充填物特征和胶结程度、组 合关系,分析对地质体和灾害体的影响程度

6.1收集评估区地层分布与地层岩性资料,确定评估区与周边地层的变化关系。 6.2调查评估区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等。 6.3调查评估区对地质灾害体有控制作用的泥岩、页岩、泥质层面、岩土接触面、不整合面等。 6.4调查评估区松散层的分布范围、规模及特征,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灾害体的可能性。

5.7.1根据评估区地层调查资料,接GB50021规定划分岩土类型。阐明各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7.2通过收集、调查或采样测试,阐明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 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5.8.1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 5.8.2调查地下水类型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动态特征。 5.8.3分析地下水对评估区岩土体稳定性影响及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9特殊工程地质问题

5.9.1对特殊工程地质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评估内容,应在工程地质条件中进行论述,分析在工程建 设中与建设工程运营期间对地质体稳定性影响或形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并在评估报告中建议开展专 项评价。主要特殊工程地质问题有: a)区域地壳稳定性、建(构)筑物地基稳定性; b)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c)地下开挖过程中突水、岩爆、塌方、软岩变形、瓦斯突出等; d)矿山生产中排土场、研石山、矿渣堆、尾矿库发生的各种灾害和问题等。 5.9.2分析在工程建设中与建设工程运营期间对地质体稳定性影响或形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 5.9.3对评估区影响大时,应在评估报告中建议开展专项评价。

5.10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10.1调查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位置 模及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 5.10.2调查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10.1调查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位置、类型、

5.10.3分析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分析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1.调查地质灾害体及其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记录、绘图、索描、拍照或录像。 1.2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形成条件、分布特征、规模、结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 1.3 收集和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类型、效果和经验。 1.4调查时应现场填写地质灾害调查表,见附录B的表B.1

6.4.1调查范围应包括评估区所在的河、沟以上至地表分水岭及泥石流影响地段。 6.4.2调查泥石流的汇水面积、纵坡比、岩土体组合及植被发育特征。 6.4.3调查泥石流河、沟汇水范围内岩土体风化剥落、滑坡、崩塌对河、沟的堵塞程度 6.4.4收集评估区气象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小时降水强度 流的关系。

6.4.1调查范围应包括评估区所在的河、沟以上至地表分水岭及泥石流影响地段。 6.4.2调查泥石流的汇水面积、纵坡比、岩土体组合及植被发育特征。 6.4.3调查泥石流河、沟汇水范围内岩土体风化剥落、滑坡、崩塌对河、沟的堵塞程度。 6.4.4收集评估区气象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小时降水强度等与泥石 流的关系。 6.4.5收集泥石流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水源类型、多年平均流量最大洪峰溢是晶小蓝具和水上海

GB/T401122021

4.6调查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泥位、形成过程、延续时间、流体性质、降水与河水条件 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 4.7根据泥石流堆积区的影响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历次堆积物质纟 厚度,结合对应历史降水强度,分析泥石流成因,确定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6.5.1调查评估区可溶岩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程度和空间位置、上覆松散层厚度与岩性特征。 6.5.2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开采(疏排)情况,分析与岩溶塌陷的 关系。 6.5.3调查岩溶塌陷的形态特征、规模、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 6.5.4根据岩溶塌陷发生的时间规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岩溶塌陷成因,确定岩溶塌陷的诱发 因素。

6.6.1调查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规划设计,调查采掘工作面的布置、采深、采厚、开采方式、开采强度、 顶板管理方式、与周边开采和工程活动的关系。 6.6.2调查矿层的种类、分布、层数、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埋藏深度。 6.6.3调查开采层顶底板和上覆松散层岩性、厚度及工程地质特征 6.6.4调查矿区地表水文与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埋深,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和开采层的水 力联系。 6.6.5调查采空区的总面积、空间展布、冒落、积水、抽排水情况。 6.6.6调查地面塌陷对地面破坏影响总面积、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地面塌陷发育程度和危害 程度。 6.6.7调查地面塌陷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面陷成因和变形特征,确定地面塌陷的诱发 因素。 6.6.8根据地面塌陷形成过程和特点,分析地面塌陷所处阶段和发展趋势。

6.6.1调查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规划设计,调查采掘工作面的布置、采深、采厚、开采方式、开采强度、 顶板管理方式、与周边开采和工程活动的关系。 6.6.2调查矿层的种类、分布、层数、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埋藏深度。 6.6.3调查开采层顶底板和上覆松散层岩性、厚度及工程地质特征 6.6.4调查矿区地表水文与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埋深,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和开采层的水 力联系。 6.6.5调查采空区的总面积、空间展布、冒落、积水、抽排水情况。 6.6.6调查地面塌陷对地面破坏影响总面积、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地面塌陷发育程度和危害 程度。 6.6.7调查地面塌陷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面陷成因和变形特征,确定地面塌陷的诱发 因素。 6.6.8根据地面塌陷形成过程和特点,分析地面塌陷所处阶段和发展趋势

6.7.1调查地裂缝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和地震区划烈度,分析地裂缝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6.7.2调查地层的沉积类型、地貌特征、地层厚度和岩性特征。 6.7.3调查地裂缝发育区周边松散层孔隙水开采强度和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确定地裂缝与降落漏斗 的关系,分析地裂缝成因和诱发因素。 6.7.4调查地裂缝宽度、长度、深度、产状和密度,分析确定地裂缝发育程度。 6.7.5调查地裂缝对地面的破坏特征、影响范围、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地裂缝发育程度和危害 程度。 6.7.6搜集和调查地裂缝出现的时间、历史出现的时间间隔,分析地裂缝的发展趋势和活跃程度。

6.7.2调查地层的沉积类型、地貌特征、地层厚度和岩性特征。

6.8.1调查地面沉降所处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位置。 6.8.2调查松散层沉积类型、地貌特征、地层厚度和岩性特征。 6.8.3调查压缩层的厚度、岩性特征、埋藏深度和分布条件。 6.8.4调查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厚度、岩性特征、埋藏深度和分布条件。

6.8.1调查地面沉降所处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位置。 6.8.2调查松散层沉积类型、地貌特征、地层厚度和岩性特征。 6.8.3调查压缩层的厚度、岩性特征、埋藏深度和分布条件。 6.8.4调查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厚度、岩性特征、埋藏深度和分布条件。

6.8.1调查地面沉降所处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位置。

GB/T401122021

6.8.5收集地下水开采历史、开采量、地下水位动态,绘制地下水位等值线图。 6.8.6收集地面沉降观测、构筑物变形破坏等资料,绘制地面沉降等值线图。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地面沉降的发生时间、范围、累计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和危 害程度。 6.8.7分析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强度的关系,确定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诱发因素

7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7.2.1根据滑坡的调查资料,按表4和表5确定滑坡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滑坡的危害程度;按 表16确定滑坡的诱发因素。 7.2.2根据滑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按表17进行滑坡地质灾害危 险性现状评估。

.3.1根据崩塌的调查资料,按表6确定崩塌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崩塌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 期塌的诱发因素。

.3.1根据崩塌的调查资料,按表6确定崩塌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崩塌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 萌塌的诱发因素,

7.3.2根据崩塌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按表17进行朋塌地质火害厄 险性现状评估。

7.4.1根据泥石流的调查资料,按表7、表8和表9确定泥石流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泥石流的危害 程度;按表16确定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7.4.2根据泥石流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按表17进行泥石流地质灾 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7.9.1根据不稳定斜坡的调查资料,按表14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厄 害程度;按表16确定不稳定斜坡的诱发因素。 7.9.2根据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按表17进行不稳定斜 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GB/T40112—2021

8.1.2工程建设中至建成后的期间包括自征地到建设工程峻工验收,受灾对象为施工人员、设备和 材料。 8.1.3应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8.2.1确定工程建设与滑坡体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滑坡的可能性。 8.2.2按表4、表5确定滑坡体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滑坡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滑坡的诱发 因素。 8.2.3根据滑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18进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弓 发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8.3.1确定工程建设与崩塌体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滑坡的可能性。 8.3.2按表6确定崩塌体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崩塌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崩塌的诱发因素。 3.3.3根据崩塌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19进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弓 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

8.5.1确定工程建设与岩溶塌陷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岩溶塌陷的可能性。 8.5.2按表10确定岩溶塌陷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岩溶塌陷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岩溶塌陷的 诱发因素。 8.5.3根据岩溶塌陷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21.进行工程建设中、建成

GB/T 401122021

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岩溶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8.6.1确定工程建设与采空塌陷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采空塌陷的可能性。 8.6.2按表11确定采空塌陷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采空塌陷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采空塌陷的 诱发因素。 8.6.3.根据采空塌陷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22进行工程建设中、建成 后引发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建设中、建成后引发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氵

3.7.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裂缝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裂缝的可能性,

3.7.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裂缝的位置关系HJ 743-2015 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裂缝的可能性

3.7.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裂缝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裂缝的可能性。

8.7.2按表12确定地裂缝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地裂缝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地裂缝的诱发 因素。 8.7.3根据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23进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 引发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表23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GB/T 401122021

8.9.1确定工程建设与不稳定斜坡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的 可能性。 8.9.2按表14和表15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按表15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危害程度,按表16确定 不稳定斜坡的诱发因素。 8.9.3根据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结合现状评估,按表25进行工程建设中、建 成后引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

HG/T 4689-2014 醛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源

9.3.1道路交通工程包括公路及铁路的隧道进出口、桥梁基础、路基、服务管理站场、高边坡、高填方和 深挖路堑、铁路工程等。 9.3.2隧道进出口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按表27进行。 9.3.3桥梁基础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按表28进行。 9.3.4路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按表29进行。 9.3.5服务管理站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按表26进行。 9.3.6高边坡、高填方和深挖路堑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按表25进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