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15-2022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标准.pdf

DBJ50T-415-2022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510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415-2022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标准.pdf

dB ——分贝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

方案编制前应进行建筑结构的状况调查和资料收集,宜包括下 内容: 1工程场地勘察报告、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及竣工资料; 2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包括建筑外观、平面 置、构件尺寸、使用荷载,建筑结构的性能状况等; 3 建筑场地及其邻近的振源分布状况; 已确定振源的振动属性及传播路径; 5历年来结构检测、养护及维修资料。 3.2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目的; 2 检测依据; 3 检测设备及要求; 4 建筑结构的状况调查和资料收集; 4 检测内容及具体方法; 5 测点布置方案; 6 安全技术措施

1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规定的大跨度结 构,复杂、混合结构以及平、立面不规则结构; 2特殊及结构形式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古建筑结构; 3遭受偶然作用(如地震、爆炸、火灾等)需进行安全评估的 建筑结构; 4采用新型材料的建筑结构; 5检测方案复杂或其他需要论证的建筑结构

3.4检测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4检测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 2测点的位置、数量应根据结构类型、设计要求、检测项目 及结构分析结果确定; 3测点的数量和布置范围应有元余量,重要部位应增加 测点; 4 可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减少测点布置数量; 5 应便于检测设备的安装、测读、维护和替代,并尽量减少 对被检测对象正常使用的干扰; 6测点的布置应尽量远离可能存在的偶发外部振源,避免 干扰信号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3.5检测仪器选择与检查应符合下列条件: 1选择检测设备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2 检测设备应满足试验需要的量程和动态范围; 3 试验检测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校准; 4 试验之前应对测量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检定 校准。 3.6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检测对象及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 2根据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和检测要求布置测点,测点的布 置应符合第5章和第6章的相关要求; 3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并安装传感器。 4连接导线JGJT 267-201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调试; 5合理设置测试参数,包括采样频率、采集时间、采集系统 放大倍数、传感器灵敏度等: 6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 7采集数据并保存。

3.4检测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 2测点的位置、数量应根据结构类型、设计要求、检测项目 及结构分析结果确定; 3测点的数量和布置范围应有完余量,重要部位应增加 测点; 可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减少测点布置数量; 应便手检测设备的安装、测读、维护和替代,并尽量减少 对被检测对象正常使用的干扰; 6测点的布置应尽量远离可能存在的偶发外部振源,避免 干扰信号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3.5检测仪器选择与检查应符合下列条件:

3.6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

1根据检测对象及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 2根据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和检测要求布置测点,测点的布 置应符合第5章和第6章的相关要求; 3 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并安装传感器。 4 连接导线,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调试: 5 合理设置测试参数,包括采样频率、采集时间、采集系统 放大倍数、传感器灵敏度等: 6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 7 采集数据并保存

点应避开地下管道、电磁场、噪声、射线等;对于爆炸、冲击等高危 振动测试,应当有专门的防护技术措施。

3.8现场检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现场检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检测仪器:名称、型号、管理编号; 2 振源类型、触发时间、持续时间、外部干扰异常等记录; 3 结构几何特征、测点布置情况; 4 实测电子数据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5 检测过程中的情况说明: 检测人员、校核人员、检测日期、检测单位

4.1.1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由激振系统、传感器、信号放大调理 器、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等组成。 4.1.2强迫振动宜选择体积小、重量轻的激振设备,机械式激振 设备宜具备无极调频功能。 4.1.3传感器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传感器的实用量程宜为其满量程的80%左右,且最大工 作状态点不应该超过满量程; 2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3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且稳定的灵敏度及信噪比; 4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且不低于检测结构参数的 最小单位量级; 5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重复性; 6 传感器的漂移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1.4 信号放大调理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放大器应采用带低通滤波功能的多通道放大器; 多通道放大器各通道间应无串扰、相位一致、频响范围 相同。 4.1.5 数据采集与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据采集与记录宜采用多通道数字采集和存储系统; 2A/D转换器位数应不小于16位,宜采用24bit或以上A/ D转换器; 3系统准确度不应低于 0. 5%

1 数据采集与记录宜采用多通道数字采集和存储系统; 2A/D转换器位数应不小于16位,宜采用24bit或以上A D转换器; 3系统准确度不应低于0.5%

4.2动态数据采集设备维护

4.2.1测试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2.1测试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2.2在环境规定条件的现场使用,应注意避免酸、碱、盐、雾, 雨淋及过强的幅射场、电场、磁场。 423一存放时应将仪器美好防止加小沈

4.2.1测试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2.3存放时,应将仪器盖好,防止灰尘污染

5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检测

5.1.1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检测参数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 比、模态振型等。

5.1.2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可根据结构的特点选择下列检测

1结构的基本振型,宜选用环境振动法、初位移法等方法进 行检测; 2结构平面有多个振型时,宜选用稳态正弦波激振法进行 检测; 3结构空间振型或扭转振型,宜选用多振源相位控制同步 的稳态正弦波激振法或初速度法进行检测; 4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时,宜选用随机激振法或人工爆破 模拟地震法。 5.1.3在检测前,应对结构动力特性进行预估,以便选择相应的 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5.2.1 传感器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传感器的灵敏主轴方向应与测试的振动方向一致; 2 传感器附近应防磁防局部振动; 3 传感器应平稳地固定在平坦、坚实的基面上。 5.2.2 测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平移振动的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刚度中心位置;

2扭转振动的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X或Y坐标最远端: 即建筑物的两侧,在一个楼层中成双成对的布置测点; 3在结构突变处,宜布置一定数量的测点,如突出屋面的塔 楼,突出屋面的高笃结构,旋转餐厅等; 4测点布置应避开振型节点,并可充分显示结构的模态 振型; 6在建筑物基础两侧,宜布置竖向振动的测点,以观察基础 是纯粹的垂直振动还是绕着某一位置上下的转动: 7在振动强烈的部位,宜布置测点,

是纯粹的垂直振动还是绕着某一位置上下的转动:

5.2.3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检测的测点布置宜遵循以下要求:

1测砖石结构的水平振动,测点宜布置在各层平面刚度中 心或其附近; 2测木结构的水平振动,测点宜布置在中跨的各层柱顶和 柱底。 5.2.4 应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向。传感器宜沿结 构纵向、横向和坚向三个方向布置

数据采集时,应注意对数据平稳性的

5.3.1环境振动法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时应避免或减小环境及系统干扰; 2当检测振型和频率时,检测时间不应少于5min,当检测阻 尼时,检测时间不应少于30min; 3当需要多次检测时,每次检测应至少保留一个共同的参 考点。

.3.2机械激振振动法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应正确,选择的激振力应合理; 当激振器安装在楼板上时,应避免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 和刚度的影响,激振力传递途径应明确合理; 激振检测中宜采用扫频方式寻找共振频率; 4 在共振频率附近检测时,应保证半功率带宽内的测点不 少于5个频率。 .3.3 施加初位移的自由振动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线点的位置应根据检测自的进行布置; 2 拉线与被测结构的连接部分应具有可靠传力的能力; 3 每次检测应记录拉力数值和拉力与结构轴线间的夹角; 4 量取波值时,不得取用突断衰减的最初2个波; 5 检测时不应使被测结构出现裂缝

5.3.2机械激振振动法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应正确,选择的激振力应合理; 2 当激振器安装在楼板上时,应避免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 和刚度的影响,激振力传递途径应明确合理; 3 激振检测中宜采用扫频方式寻找共振频率; 4在共振频率附近检测时,应保证半功率带宽内的测点不 少于5个频率

1 拉线点的位置应根据检测目的进行布置; 2 拉线与被测结构的连接部分应具有可靠传力的能力; 3 每次检测应记录拉力数值和拉力与结构轴线间的夹角:; 4 量取波值时,不得取用突断衰减的最初2个波; 5 检测时不应使被测结构出现裂缝。

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5.4.1 在数据分析前,应对数据做以下预处理: 一 信号标定和变换。 2 消除趋势项。 3 重采样和滤波处理 5.4.2 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谱分析前,宜对数据 做以下处理: 1 为消除旁瓣十扰,信号应加窗函数处理: 2对于环境激励信号,宜选全程数据进行频域平均,平均次 数不宜小于32次,且重叠率宜大于1/2。 5.4.3建筑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方法可分为频域识别法、时域 识别法和时频域识别方法。

5.4.4当采用频域峰值法确定结构动力特性时,应满足以下

1固有频率的判断: (1)FFT自功率谱(幅值谱)的峰值处; (2)频响函数分析中,自振频率处相十函数接近等于1; (3)对于相同方向的多个测点,各测点在自振频率处具有近 以同相位或反相位的特点。 2阻尼比在频率不密集时可按照半功率带宽法和对数衰减 法进行确定。 3振型函数应该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当各个模态的自振频率较分散,且结构阻尼比较小时,振型 之比宜由下式得出:

Gaapk(w; =Qki Gaapp(w;) pi

式中:Pi、Pu分别为自振频率对应的不同自由度的振型函数值, 其正负号可由互功率谱在;处的相位来确定。 5.4.5当各个模态的自振频率较密集时,宜采用随机子空间识 别方法(SSI)进行结构参数识别

5.4.6对于复杂结构,可采用时频域识别方法,包括小波分析法

6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检测

6.1.1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检测前应了解振源类型及其特性,振 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5.1.2建筑结构动力响应,应在振动源发出振动时进行检测 在进行动力响应检测时,宜测定振动源发出振动的特性。 6.1.3动力响应检测过程中,宜根据不同的振源类型,测量不同 的参数,具体见下表:

表6.1.3各振源类型对应的测量参数

6.1.4动力响应检测前,应估计被测量参数的最大值,再调整分 析仪器的量程,最大值宜落在量程的1/2~2/3之间:以获得最大 信噪比。 6.1.5动力响应试验数据的采集记录,应保证所采集的信息波 形不失真。

传感器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传感器的灵敏主轴方向应与测试的振动方向一致; 2传感器附近应防磁防局部振动: 3传感器应平稳地固定在平坦、坚实的基面上。 6.2.2外部地面振动源的振动特性检测,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城 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的有关规定执行,其地面测 点之一宜布置在离既有建筑5m范围内的平坦坚实地面上;当需 要判定振动源相对准确的位置时,宜根据既有建筑与初步判定外 界振动源的相对位置,增设布置近点和远点测点各一处

6.2.3对于偶发且已判定位置的外部地面振动源,可采取模拟

1对于建筑结构内部的设备设施和撞击等振动源,动力响 应的测点应布置在振动源附近; 2对于外部地面振动源,动力响应的测点宜布置在建筑的 首层,其余楼层可遂层或隔层布置测点;当有地下室时,宜在最底 层的地下室底板布置测点; 3各楼层的动力响应检测,宜在顺振源的方向上布置若十 个测点; 4结构构件的动位移、动应变的测点,宜布置在变形大、受 力不利、动力效应大的控制位置上: 5结构构件的振动加速度或速度动力响应测点,宜布置在 1/4跨、跨中、3/4跨位置等关键截面,应避开主振型节点。 6.2.5受风或爆炸冲击波等影响的建筑结构,宜在迎向气流方 向的轻型围护结构上布置动力响应的测点

1测砖石结构的水平响应,测点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布 置在承重结构的最高处; 2测木结构的水平响应,测点应布置在两个主轴中跨的顶 层柱顶:

3测石窟的响应,测点应布置在窟顶的径向、切尚和竖尚。 6.2.7动力响应的各测点,宜布置两个水平方向和竖向的振动 测试传感器

6.3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6.3.1 对采集数据按照本标准第5.3.1条进行信号预处理。 5.3.2采集的数据应根据振动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量: 1 连续振动:取测试区间内响应信号幅值的平均值作为评 价量; 2瞬态振动:取单次响应最大幅值或多次响应最大幅值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价量。 6.3.3 3采集的数据宜进行频谱分析,并判断是否产生共振。 6.3.4 评定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调查建筑和振源的状况: 2 检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 确定建筑结构的容许评价量; 4 综合分析评定。 6.3.5 振动源的振动与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吻合时,可判定该 振动源是造成建筑结构振动或晃动的因素。 65.3.6结构动力响应的检测结果可用于振动影响的评价,评价 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 1各种振源弓引起的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的规定; 2住宅建筑(含商住楼)室内振动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T50355的 规定; 3建筑楼盖舒适度的振动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6.3.1对采集数据按照本标准第5.3.1条进行信号预处理,

1连续振动:取测试区间内响应信号幅值的平均值作为评 价量; 2瞬态振动:取单次响应最大幅值或多次响应最大幅值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价量。

4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振级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的规定; 5爆破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 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 6工业振动对古建筑结构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古 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的规定

7.1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7.1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依据、目的和要求;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 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工作量等: 2技术措施: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3 现场检测情况:日期、天气、异常现象、环境情况和明显缺 陷情况; 4 检测结果; 5 检测结论与建议; 6 附图与附表; 7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名。 7.27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文字精炼

附录A建筑结构动力检测原始记录表

在时间历程T内的振动信号(t)所有值得算术平均值。即

μ = lim r(t)di

在时间历程T内,振动信号(t)平方值的算术平均值,

表示振动信号偏离均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即

= lim x²(t)dt

o = lim [(t)μr"dt

振动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是描述一个时刻t的数据值与另一个 时刻t十的数据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即

B.5功率谱密度函数

R.(t) = lim 1. (t)r(t+t)dt

功率谱是用以表示振动信号在某频段的能量成分,振动信号 在时间历程T内的平均功率为

振动信号在单位带宽△内的平均功率称为自功率谱密度函 数G(f),即

互相关函数R是表示两个振动信号r(t),y(t)相关性的统 计量。其定义为

B.7互功率谱密度函数

a(t)y(t+)dt

两组振动信号的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定义为相对应的互相关 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互相关函数不是偶函数,一般是复数形式,即

Gy(f) = lim r(t,f,Af)y(t,f,Af)d Af

式中:实部Er(f)称为共谱密度函数;虚部Q()称为重谱 密度函数。

相十函数也是一个在频域中描述两个振动信号相关特性的 函数。其定义为

[Gxy(w)2| G(w)G(w)

设无阻尼振动系统受简谐激励f(t)三Fea,其中F为激励 幅值阵列,n阶,则系统稳态位移响应r=Xea,其中为稳态位 移响应幅值阵列,n阶。 根据式

称为无阻尼系统的频响函数矩阵,nXn阶,是实对称矩阵。 无阻尼振动系统频响函数的模态展式为

H(w)= ie! R; 一m

频响函数矩阵模态展式的傅氏逆变换即脉冲响应函数矩阵, 为nxn阶 实对称矩阵,即

(t≥0) m;woi

其中第e行第f列元素表示仅在第f个物理坐标作用单位脉 冲力,在第e个物理坐标产生的脉冲响应

her(t) = 0 sinwoit (t≥0) 1m; Woi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时,写 法为“可参照”

1《机械振动与冲击加速度计的机械安装》GB/T14412 2《机械振动与冲击建筑物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其对建筑物 影响的评价指南》GB/T14124 3 《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 4 《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 5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 6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7 《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T50355 8 《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441 9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

本标准是编制组对我市主要建筑结构检测单位在建筑结构 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方面的试验检测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 了大量资料,总结了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的研 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借鉴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厂 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制订的。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 响应检测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

总则 31 3 基本规定 32 + 仪器设备 33 4.1 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 33 4.2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33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检测 34 5. 1 一般规定 34 5. 2 检测方法 34 5. 3 检测要求 35 5. 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 6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检测 39 6. 1 一般规定 39 6. 2 检测方法 69

1.2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及意义。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包

括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QKBYDY 0001S-2015 广西龙州康宝益大圆保健品有限公司 固体饮料,不同振源包括交通运输、爆破、冲 击、施工振动等。构筑物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也可参考此 规程

1.3本条规定了动力检测的执行机构,以及对具体检测人员的

1.3本条规定了动力检测的执行机构,以及对具体检测人员的 要求。

1.4阐述了本标准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应遵守协调一致、

互相补充的原则,即无论是本标准还是其他相关标准,在进行动 测法检测时都应遵守,不得违反。

3.1规定了制定检测方案前应该搜集的资科和状况调查。 3.2规定了制定检测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 3.4规定了检测测点的布置原则。 3.6规定了动力检测的一般步骤。在检测工作开始前应明确检 测自的,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YY/T 0606.20-2014 组织工程医疗产品 第20部分:评价基质及支架免疫反应的试验方法:细胞迁移试验,确定检测人 员、成本、检测时间安排等。再根据测量的环境条件、振动的频率 范围、幅值、动态范围以及理论方向的估计,合理选择测量设备 要求小信号不失真、大信号不超量程。 测点的布置和安装可参考5.2.1、5.2.2、6.2.1和6.2.4条, 在数据的调试过程中,若记录曲线出现漂移情况,可从以下几点 查找原因: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检查测线接头是否包好、检查振动 传感器是否与被测点固定好、检查输人插座是否可靠。 传感器的具体安装方式可参考《机械振动与冲击加速度计的 机械安装》GB/T14412。 3.8实测电子数据应保存完整,采用光盘等形式按相关规定存

4.1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 4.1.1~4.1.3规定了传感器的选型、性能要求。目的是为了 避免测量时可能因传感器的选择不当产生的误差。 4.2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4.2.2~4.2.3规定了动测设备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目的是 为了避免测量时可能产生的误差。若检测仪器对测试系统质量 和刚度有明显影响,可通过修正方法予以消除

4.1.1~4.1.3规定了传感器的选型、性能要求。目的是为了 避免测量时可能因传感器的选择不当产生的误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