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142-2020 间接空冷系统性能试验规程.pdf

DLT 2142-2020 间接空冷系统性能试验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377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2142-2020 间接空冷系统性能试验规程.pdf

参数符号下标见表2。

5.1.1性能试验目的是测定间接空冷系统的实际性能,通过与设计性能或保证性能进行比较以找出偏 差,并确定偏差的大小。 5.1.2本文件载热流体采用水。

DL/T21422020

5.1.3间接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见图1

JGJT 281-201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图1间接空冷系统设备

5.1.4间接空冷系统的通风系统有自然通风间冷塔和机械通风间冷塔,机械通风间冷塔包括鼓风式 (图2)和引风式(图3)冷却塔。

5.1.5空冷散热器在间冷塔中可垂直布置、水平布置、倾斜布置,或组合式布置。 5.1.6间接空冷系统的运行方式为热流体在空冷散热器内流动,热流体散发的热量被空气吸收,空气 被加热,但空气的湿度保持不变。 5.1.7对于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如水流量和空气流量保持不变,则初始温差与散热量成比例,即 /6e保持不变;即当水流量和散热量保持恒定,即便空气的入口温度tL1变化,初始温差g也基本 保持恒定。

DL/T2142=2020

1.8在自然通风冷却塔中,通过冷、热空气的密度差形成的抽力使空气流动提供冷却风量;对 风冷却塔则依靠风机形成空气流动,提供冷却风量。 1.9间接空冷系统的保证性能为散热能力。在已知循环水的质量流量和其他条件时,散热能力 温差g计算:

公式(7)、公式(8)中包含下述可测量参数: 循环水质量流量:mw; 循环水入口温度:tw1; 循环水出口温度:tw2; 空气入口温度:tL1。 如果参数Q、mw或t1偏离设计值,必须根据设计性能曲线和设计修正曲线对散热能力进行 修正。 根据试验测量值,利用设计性能曲线和修正曲线,修正参数tL1、PLI、inw的测量值至设计条件, 得到设计条件下的散热能力(Q/ses)N。 由公式(7)可计算其他参数的偏差,如循环水温度tw和twz的偏差

5.2.1参数的测量位置应满足本文件规定。 5.2.2散热量应根据热流体侧的测量参数确定。 5.2.3试验仪表应经过法定检定单位校核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2.4试验仪表量程的选择应保证测量误差最小,仪表的精度应满足本文件要求。 5.2.5本文件中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包括间冷塔、空冷散热器、百叶窗、进出循环水管道、机械通风的

DL/T 21422020

风机等一套完整系统。 5.2.6试验前,试验各方应对试验工况的间接空冷系统和机组运行方式达成协议。进行性能车 时,应根据空冷系统供货技术协议规定的运行方式运行。

5.3.1试验前应根据试验规程编制试验大纲,试验大纲应经过试验各方同意,如果有异议, 一致。 5.3.2试验大纲将用来指导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说明。

5.3.3试验大纲应包含下列内容:

a)试验范围和目的:试验大纲应根据地点、环境条件、设备状态和各方签订的协议,明确现场试 验范围和目的。 b)间接空冷系统性能指标:试验大纲中规定的性能指标,应包括间接空冷系统性能指标的说明, 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性能;验收试验应包括合同承诺或者合同保证值的描述、保证值的评价方 法。 c)试验仪表:大纲中应列出详细试验仪表,包括所有测试参数、使用仪表、精度要求、校验范 围、校验有效期、安装位置。 d)试验条件:试验大纲应明确规定试验条件,验收试验还要依据设备和合同的要求确定试验条 件。试验条件包括环境条件、设备状态、运行方式、验收试验时间等内容。 e)系统隔离清单:应根据试验范围和目的,以及试验规程,列出试验中需要隔离的系统名称、隔 离方法、隔离阀门的名称和编号。 f)试验工况及试验方法:应论述具体的试验工况、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步骤、试验程序、运行操 作、参数调整等具体过程,以及数据处理、试验计算方法。 g)试验组织机构:试验组织机构应包括参加试验人员、试验指挥人员、技术负责人员、试验操作 人员等名单,列明试验人员的详细工作内容。 h)试验计划:结合试验现场情况,应列出试验计划、试验进度、试验负荷申请单,包括仪表安装 日期、试验测量系统调试时间、试验时间。 1) 试验持续时间和测试参数读数频率:在稳定运行状态下,每一个试验工况应进行持续2h以上 的试验。测量时段在20min范围内所获取的数据应进行评估,而且这期间测得的数据不得超 过允许的偏差。 J 试验数据:试验进行或计算时,如果检查到记录的数据前后不一致,则该次试验数据应部分或 全部作废。如果需要,应进行重复性试验。

式验前,试验各方应熟悉并检查与间接空冷系统连接的相关设备及管道,间接空冷系统及其辅 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试验仪表应满足要求。

寸,间接空冷系统和机组应处于试验大纲规定的

正式试验前应进行预备性试验,开展下列工作

DL/T21422020

a)检查所有试验仪表应正常工作; b)培训试验人员,使试验人员熟悉试验程序,掌握各参数测量方法; c)检验试验程序和试验过程的正确性; d)试验系统应工作正常,满足试验条件; e)若预备性试验发现问题,正式试验中应做必要调整。 5.4.3.2如果预备性试验满足验收试验规定,经过试验各方同意,预备性试验可作为正式试验

所有的测量工作基本上是基于温度、压力和压差的测量。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必须使用下列 测量仪表。

6.3.1循环水压力和压差应采用0.075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测量。 6.3.2大气压力应采用0.075级绝压变送器测量。 6.3.3空冷散热器空气进、出口压力应采用皮托管和0.5级微压计测量。

6.3.1循环水压力和压差应采用0.075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测量。

.1测量循环水体积流量可用超声波流量计、皮托管、文丘里管、节流装置、电磁感应流量计 宜采用超声波流量计。 .2循环水体积流量测量仪表精度应优于土1%。 .3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时,应在上游测点前管径的10倍距离和下游测点后管径的3倍距离 流的直管段范围内测量循环水体积流量,此测量范围内应无阀门、三通、弯头、变径管等对流 扰流的部件,测量范围内流体应充满管道。

6.5环境空气干/湿球温度

环境空气于/湿球温度测量宜采用于湿球温度计,仪表精度应优于土0.25%

环境风速和风向宜采用杯形风速仪测量

环境风速和风向宜采用杯形风速仪测量

风机电机端功率用功率表连接到控制柜的电机进线上测量,功率表精度应优于土0.5%

DL/T21422020

DL/T21422020

采用一级便携式噪声测量仪测量。

为了评价间接空冷系统性能,根据试验目的,应通过测量或计算获取以下参数: a) 循环水体积流量; b) 间冷塔进水温度: c) 间冷塔进水压力; d) 间冷塔出水温度; e) 间冷塔出水压力; 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温度; g) 大气压力; h) 环境空气干球温度; i) 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j) 环境风速、风向和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有云、多云、有尘); k) 机组发电功率(监视参数); 1) 凝汽器压力(监视参数); m)机械通风的风机转速; n) 机械通风的风机电机端功率; o)机械通风塔噪声。 如果进行间接空冷系统运行性能诊断试验,还应测量下列参数: a)各扇区循环水流量; b)各扇区出水温度; c)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温度; d)各扇区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压力; e) 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压力; f) 各扇区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流速; g) 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流速,

7.2.1循环水体积流量在间冷塔进水或出水总管测量,测点布置应符合GB/T2624(所有部分)。 7.2.2循环水体积流量应在不少于管径长度13倍的直管段范围内测量,此直管段内无流体扰流,管道 内充满流体。 7.2.3在进水总管测量时,如果测点后有进出流量,应测量进出流量,再计算通过散热器的循环水 流量。 7.2.4在出水总管测量时,如果测点前有进出流量,应测量进出流量,再计算通过散热器的循环水 流量。 7.2.5.测点的安装、测量等应满足仪表要求的技术条件。 7.2.6如果循环水流量由于现场条件不能测量,可用凝汽器同一时间试验测量的热平衡计算。凝汽器 热平衡试验应符合GB/T37753的规定。

DL/T21422020

采用凝汽器热平衡法计算循环水流量时,应测量和计算下列参数: a)凝结水流量mk; b)凝汽器内循环水温升△twk; c)汽轮机排汽ho d)凝结水恰hk。 循环水质量流量为:

7.3.1各扇区循环水流量在扇区进水或出水管道上测量 7.3.2宜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

7.3.1各扇区循环水流量在扇区进水或出水管道上测量

同冷塔进水温度和进水压

7.4.1间接空冷系统供货技术协议中如果没有规定,间冷塔进水温度和进水压力在进水总管设计界线 截面处测量;如果有规定,则在协议中规定的位置处测量。 7.4.2进水温度测点数量2个,布置在同一测量截面,两个测点对称布置。 7.4.3进水压力测点数量1个,与进水温度测点布置在同一测量截面

7.5间冷塔出水温度和出水压力

7.5.1间接空冷系统供货技术协议中如果没有规定,间冷塔出水温度和出水压力在出水总管设计界线 截面处测量;如果有规定,则在协议中规定的位置处测量。 7.5.2出水温度测点数量2个,布置在同一测量截面,两个测点对称布置。 7.5.3出水压力测点数量1个,与出水温度测点布置在同一测量截面

7.6.1在扇区出水管道上测量。

7.6.1在扇区出水管道上测量。 7.6.2测点数量2个,布置在同一测量截面,两个测点对称布置。

7.7各扇区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温度

7.7.1空气进口面为间冷塔下缘与基础面之间的面积。 7.7.2如果冷却管束沿周向布置在间冷塔下缘与基础面之间,则空气进口面为距冷却管束3m的 面积。 7.7.3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温度应采用网格法测量,即将空冷散热器空气进口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分 区,在每个分区上同时测量进口空气温度。 7.7.4将空气进口面划分为不少于六个测量分区,应至少每个扇区作为一个分区,每个分区的高度应 为5m~10m。测点应布置在每个测量分区的中部高度处,每个分区应至少布置2个测点,2个测点左 右居中。 7.7.5测量时,温度传感器应避免受到日光、热交换器及其他热辐射的影响。

7.8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温度

.8.1空气出口面为空冷散热器空气出口侧

.8.1空气出口面为空冷散热器空气出口侧,距冷却管束3m的面积。

DL/T 21422020

7.8.2散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应采用网格法测量,即将空冷散热器空气出口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分区, 在每个分区上同时测量出口空气温度。 7.8.3将空气出口面划分为不少于六个测量分区,应至少每个扇区作为一个分区,每个分区的高度应 为5m~10m。测点应布置在每个测量分区的中部高度处,每个分区应至少布置2个测点,2个测点左 右居中。 7.8.4测量时,温度传感器应避免受到日光、热交换器及其他热辐射的影响。

7.9各扇区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压力和流速

各扇区空冷散热器进口空 与空冷散热器进口空气温度相同。 计算空气的动压和流速

7.10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压力和流速

7.10.1各扇区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压力和流速的测点布置位置和数量与空冷散热器出口空气温度 相同。 7.10.2应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空气静压和总压,计算空气的动压和流速。

大气压力应在间冷塔附近测量,并通过玻尔兹曼(Boltzmann)气压公式换算到空冷散热器 口面中间高度处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宜布置一个测点。

式中: Pw 换算位置大气压力,hPa; PM 测量位置大气压力,hPa Hw 换算位置高度,m; Hy 测量位置高度,m。

式中: 换算位置大气压力,hPa; PM 测量位置大气压力,hPa; 换算位置高度,m; Hu 一测量位置高度,m。

7.12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不境空气干、湿球温度应在间冷塔附近位置测量,测点不应布置在有热辐射的位置,应采取通 防止阳光照射,测量位置应距地面高度1.8m以上,

7.13环境风速和风向

环境风速(WA)为间冷塔基础平面以上10m高度处(HA)未被扰动的风速;测量环境风速不应 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风机作用的空气质量流量、建筑物等。如果不可避免扰动或测量困难,环境风 速(vA)应在至少距地面10m以上(HM),且在不受干扰的位置测量。建议在锅炉房顶测量,同时测 量风向。 应用公式(11)计算出10m高度处(HA)的环境风速:

指数1/n取决于地面状况,如周围建筑物、树等对竖直方向温层的影响。n的取值范围为2~7,间 冷塔通常取n=5。

7.14机组发电功率(监视参数)

机组发电功率为监视参数,是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记录运行表计的数据即可。 7.15凝汽器压力(监视参数)

7.15凝汽器压力(监视参数)

如果为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试验应测量

7.17风机电机端功率

DL/T21422020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的风机电机端功率指电机终端的耗功,在电机控制中心测量,而且从控制 柜到电机终端的电缆损失必须从测得的功率中扣除。当保证值的规定不同时,例如所给出的保证功率 是风机轴功率,就需要额外考虑电机效率和齿轮箱效率。

7.18机械通风塔噪声

如果对机械通风塔噪声指标有要求,试验需要测量机械通风塔噪声。 根据间接空冷系统供货技术协议中间冷塔噪声的相关规定,在规定的位置,用便携式噪声测量仪 进行测量,测量位置不少于5个,5个位置点均匀分布,每个点至少测量3次,计算平均噪声值。 测量时环境噪声应尽量小,必要时在环境噪声小的夜间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关闭锅炉和汽轮机侧噪声较大的排汽、排污门(如锅炉连排、除氧器排氧门等),风机 100%转速运行。 如果噪声达到保证值,则不再进行测量;如果噪声超出保证值,而不能有效隔离环境噪声,则降 低所有风机转速到50%额定转速以下,测量噪声值作为环境噪声,再调节风机为100%额定转速,测量 噪声值。计算机械通风塔噪声时,应扣除环境噪声影响。 噪声测量应符合GB12348规定

■间接空冷系统性能验收

间接空冷系统性能验收试验目的是验证空冷系统的实际性能是否达到供货技术协议 能。因此,测量结果应与性能保证值进行比较

8.2.1.1供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中,对验收试验有规定,应按照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规定,应按照本文件 要求执行。 8.2.1.2如果不满足试验条件,要求进行试验,必须经过试验各方协商同意,并认可试验结果。 8.2.1.3试验各方确认整套装置运行正常。

8.2.2验收试验时间

验收试验应在空冷系统投运后12个月内进行。

DL/T21422020

8.2.3试验工况参数要求

验收试验工况,运行参数应接近设计保证点。允许的偏差为: a)进口空气温度与设计值允许偏差:土10℃; b)循环水流量与设计值允许偏差:土10%; c)机组负荷与设计值允许偏差:土10%。 各参数试验测量结果为试验工况有效时间内的算术平均值。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偏差超过上述范围,试验各方必须对运行条件偏离产生的影响达成一致 重见。

8.2.4空冷系统辅助设备

空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循环水泵等,必须正常运行,所有散热器全部投入运行,所有百叶窗 开状态,并且符合性能规范的要求。

是不能测量其流量的进出试验 试验中必须有效隔离此流量。在流量既不能 试验各方必须达成一致意见。

8.2.6空冷散热器清洁

空冷散热器外表面应清洁。试验前,应将散热器外表面清洗干净,试验各方对散热器清洁程度 人

8.2.7.1如果供货技术协议中规定了环境风速,则试验时,环境风速应满足规定。 8.2.7.2供货技术协议中没有规定环境风速时,试验有效时间段内,离地面10m高度处,平均环境风 速不应大于4m/s,且1h内大于8m/s的风速不应超过20次,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8.2.8.1验收试验应在无雪、无雨、无雾的干燥天气下进行。 8.2.8.2在有大气温度逆变的情况下,不应进行验收试验。

8.2.8.2在有大气温度逆变的情况下

验收试验应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下进行。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故障,试验应立即停止,并进行 故障消除。 根据供货技术协议中规定,确定设备运行方式。

每一试验工况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应有至少连续2h的试验时间,试验计算取1h的有效 效时间内的试验数据波动不应超过允许的偏差,

8.3.2数据采集频率

8.3.2.1环境风速1min记录一次,记录风速、风向。

3.3.2.1环境风速1min记录一次,记录风速、风向。

8.3.2.2使用电子数据记录仪的测量数据记录间隔应为20s。

8.3.2.2使用电子数据记录仪的测量数据记录间隔应为20s。 8.3.2.3所有在试验工况内的测量数据,记录间隔不应超过5min

8.3.3边界条件波动

DL/T21422020

8.3.3.1每一工况试验过程中,边界条件必须保持不变。有效时间内的试验数据允许波动范围 a)循环水流量:土3%; b)进口空气温度:土1.0℃; c)机组负荷:土3%。 8.3.3.2试验期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a)机组负荷指令控制值不改变,机组负荷和参数稳定; b)循环水泵不启或停: c)间接空冷系统的阀门、 百叶窗和风机等装置不动作

8.4.1通过试验测量,确定试验工况的有效时间段,得到一定数量的有效测量数据。 8.4.2 根据有效试验时间段,计算每个参数测量点的平均值。 8.4.3 进口空气温度t1,应取所有分区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8.4.4 按照试验工况参数要求,对试验工况测得的各参数的平均值进行评价。 8.4.5 对有效测量数据的波动进行评价。 8.4.6如果试验条件和测量数据不满足试验要求,应重新进行试验

根据间接空冷系统供货技术协议,如果空冷散热器的冷却表面是清洁的,那么当满足协议规定的 运行条件时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就可以达到规定的冷却性能。 由于验收试验的试验条件可能偏离设计点或性能保证点,因此,应将供货技术协议规定的保证性 能值换算到试验条件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价间接空冷系统是否达到保证的冷却性能。

8.5.2通过设计性能曲线换算

2.1间接空冷系统设计性能曲线应含有以下基本

8.5.2.1间接空冷系统设计性能曲线应含有以下基本可变参数: a)进口空气温度t1; b)大气压力PL1; c)循环水流量mw; d)间冷塔进水温度tw1。

a)进口空气温度t1; b)大气压力pL1; c)循环水流量mw; d)间冷塔进水温度twi。

8.5.2.2性能关系式和性能曲线:

空冷散热器散热量0可表示为

空气流量i由空冷散热器的结构和附属设备决定。 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风机的功耗为保证值。风机功耗直接与冷却空气流量相关GB/T 40512-2021 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pdf,功耗随空气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