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52-2022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pdf

DB41/T 2252-2022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7272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1/T **5*-****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pdf

地下水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参照HJ/T1*4。涉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应遵循HJ1*19的相关规 定。选择具有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资质的实验室根据标准方法分析测试地下水样品。 地下水样品分析检测方法选择参照GB/T14848

5.*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水位统测

地下水动态监测应在充分分析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污染源类型、地下水污染现状、 污染物特征、污染途径、污染影响等布设动态监测点位。 地下水水位统测应能控制不同含水层组的地下水流场,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进行,每次统测应在 同一时段内快速调查完毕,尽量避免雨雪、地下水开采等因素的影响

GB/T *****.*-**1* 金属材料 韦氏硬度试验 第*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1资料收集与综合分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土壤、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 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等相关资料。各类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气象水文资料:收集调查区近**年来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包括多年平均及月平均降水量、蒸 发量、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地表水系分布、流量、水位等水文资料; b)土壤资料:收集地表岩性、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化学与土 镶污染等资料: c 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收集调查区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及空间分布、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水 量、水质、水位和水温、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其主要环境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等资料; d 土地利用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城市、工矿用地变迁、建设规模及其布局, 农业用地现状及变化资料和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资料:

DB41/T**5*****

*. 1. * 综合分析

*.1.*.1根据调查任务、要求,整理、汇编各类资料,对各类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专项和综 合图表,建立相关资料数据库。 *.1.*.*梳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下水形成、分布与开发利用状况, *.1.*.*编录污染源信息,了解重要污染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1.*.4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质量分布及污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重点工作方向

*.*.1孔隙水、裂隙水水源地

优先以水源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范围。若水文地质单元范围过天(面积天于***km),将 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作为调查范围。未划定水源地准保护区的,在核定水源地一级、二 级保护区边界和范围的基础上,以二级保护区边界为基准,沿地下水流向向上游拓展地下水1***d流程 等值线为边界,将该边界圈定的范围作为调查范围。 若所圈定的调查范围内存在以下情况,则需对边界进行修正: a)存在另外一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则取两个水源地地下水分水岭作为调查范围的边界; b)若圈定的边界外适当范围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则应将其污染源纳入边界范围内,

*.*.*岩溶水水源地

先以求源地所任的若溶系统为调查池围。溶系统可通过收集调查区名溶求文地质图和求文地质 面图识别。若水源地岩溶系统范围较大(地下河主管道长度大于5km),调查范围以水源地所在的地 河出口或泉点、天窗等为起点、沿地下河主管道上潮至累计5km设定,暗河如有支管道,则沿地下暗 支管道顺延上溯至累计5km,宽度则沿地下河主管道和一级支流管道向两侧各延伸***m水平距离。 告圈定的边界外延***m范围内存在负地形区,将负地形所处第一地形分水岭或落水洞周边***m水平距 离(不足***m的,以第一地形分水岭为界)纳入调查范围,

*.*.1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

DB41/T **5*****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 *. *污染源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填写附录A表A.5,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农业区施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的种类、数量、方式、时间等;污灌区范围、灌溉污水的主 要污染物及浓度、污灌次数和污灌量; b)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等设施的废水、废物的排放与处置。

*.*.*.*生活污染源调查

三活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居民、餐饮、服务业、医疗废水排放方式、排放量及处理方式,废水中 染组分等。调查内容填写附录A表A.*。

*.*.*.4集中处理措施调查

*.*.*.5地表污染水体调查

DB41/T**5*****

地表污染水体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水体(河、湖、塘、水库及渠等)的分布、规模、利用情况及水质 状况等。调查内容填写附录A表A.1*。

*. *. *. *加油站调查

加油站调查主要包括加油站名称 储油罐数量、油品种类、油罐村 罐内外层保护、有无防渗层、管线材质、 管线保护设施等。调查内容填写附录A表A.11。

*. *. *. 7矿山开采区调查

矿山开采区调查主要包括矿山开采区名称、地理位置、开采时间、生产能力、矿权面积、选矿方法、 主要副产品、废水排放量、尾矿堆放点、主要有害物质、尾矿库防渗措施、尾矿库渗漏情况、闭坑时间、 矿山治理状况等。调查内容填写附录A表A.1*。

*.*.*.8其他污染源调查

其他污染源调查包括城区地 维修、腐蚀侵蚀等损坏情况,矿区旧坑 的溶、落永洞、大装源等

*.4.1采样点布设原则

*.4.1.1孔隙水、裂隙水水源地布点原则

采样点布设重点以已有监测网为基础,优先采用网格布点法,充分考虑工业、农业、矿山、城市等 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在污染源区域下游适当加密布点。根据HJ1*4的规定和下列规定综合布 设采样点: a)应可反映调查范围内地下水总体水质状况,以地下水的补给区、主径流带及已识别的污染区 为采样重点,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b) 当存在多个含水层时,与开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应布设采样点;与地下水存在 水力联系的地表水应进行样品采集; c)补充采样点以满足调查精度,尽可能地从经常使用的民井、生产井及泉点中选择采样点。

*.4.1.*岩溶水水源地布点原则

采样点的布设重点追踪地下暗河,按岩溶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采样点,沿暗河主管道布设 在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一径流区,适当布设采样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和负地形分布区适当加 密。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尽可能以最少的采样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信息,按照 HJ1*4的规定和下列要求确定采样点的基本数量和参考点位: a)孔隙水、裂隙水水源地:调查区面积小于5*km时,采样点宜不少于7个;调查区面积为5*km~ 1**km时,采样点不少于1*个;调查区面积大于1**km时,每增加*5km采样点应至少增 加1个:采样点按网格法布设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补给区内

DB41/T**5*****

从事调查的组织机构、采集人员、现场测试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与设备等按照RB/T*14和H 有关内容执行。地下水样品采集前期准备、新建采样井、采样过程、地下水现场测试、采样记录 保存与运输、交接与贮存、测试项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等按照HJ1*4、HJ49*、HJ494和HJ 相关内容进行。

野外验收和质量检查按照DZ/T**88的要求执行

制完成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提纲参见附录C。

8. *. 1一般要求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图件由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组成。图件制作按照 下列要求进行: a)基础图件和成果图件,成图比例尺不低于1:*5***。提交成果图可根据调查面积等适当调整, 辅助图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比例尺; 地理底图比例尺应不低于1:*5***,内容视工作区情况进行取舍; C 编图使用的资料应准确、客观反映调查成果,方法应规范、图式图例应统一。图面清晰,重 点突出,层次分明,实用易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将综合性图件分 解,编制单元素图。

8. *. *基础图件

基础图件包括:地貌图、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部面图、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图、主地利用现状 图、实际材料图。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分解。除实际材料图外,基础图件主要引用现有图件,根据任 务需要进行适当修编,

按照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编制 反映不同质量等级地下水的分布。影响 质量类别的主要指标可编制单要素评价图或与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图合并。

DB41/T **5*****

表A.7污水处理厂调查表

附录B (资料性) 污染源特征污染指标

表B.1~表B.7给出了各类污染源的特征污染指标。

表B.1~表B.7给出了各类污染源的特征污染指标。

DB41/T**5*****

表B.1重点工业污染源特征污染指标

DB41/T **5*****

麦B.*农业污染源(再生水农用区)特征污染指

表B.*农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特征污染指标

表B.5危险废物处置场特征污染指标

NY/T 4**-***1 绿色食品 白酒表B.*加油站特征污染指标

DB41/T**5*****

表B.7矿山开采区特征污染指标

DB41/T **5*****

1前言 1.1项目概况 1.*目的任务 1.*已有工作基础 1.4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 1.5完成实物工作量 1.*工作质量评述 1.7取得的主要成果 *调查区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形地貌 *.1.*气象水文 *.*区域地质背景 *.*.1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包气带特征 *.*.*含水层特征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地下水动态特征 *.*.5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水源地开发利用现状 *.5土地利用现状及历史 *.5.1土地利用现状 *.5.*土地利用历史 *调查范围 *.1资料分析 *.*依据 *.*调查范围确定 4现场调查 4.1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 4.*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4.*.1包气带结构调查 4.*.*地下水系统结构调查 4.*.*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变化调查 4.*污染源信息调查 4.*.1工业污染源分布及特征 4.*.*农业污染源分布及特征

4.*.*生活污染源分布及特征 4.*.4集中处理设施分布及特征 4.*.5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及特征 4.*.*加油站分布及特征 4.*.7矿山开采区分布及特征 4.*.8其他污染源分布及特征 5采样点布设 5.1资料分析 5.*水质样品布设要求 5.*采样计划制定 *样品采集与分析 *.1采样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 *.*.1采样方法和程序 *.*.*水样采集和运输中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分析 7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1质量保证 7.*采样质量控制 7.*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7.*.1实验室空白样品 7.*.*校准曲线控制 7.*.*精密度控制 7.*.4准确度控制 7.*.5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审核 7.4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8结果与评价 8.1水质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8.*水质评价质量标准 8.*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8.4地下水质量评价 8.5主要问题和超标原因分析 9结论与建议 9.1结论 9*对第与建议

GB/T 51*44-**17 公众移动通信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DB41/T**5*****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