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105.2-202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2部分:超声检测.pdf

DL/T 1105.2-202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2部分:超声检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255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1105.2-2020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 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第2部分:超声检测.pdf

每次检测前均应在标准试块或其他等效试块上对时基线扫描比例、灵敏度进行校验,校验过程中 使用的试块与被检对象的温差不大于15℃。校准和校验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 波开关等)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较低水平上。时基线扫描比例校验时,如发现校验点反射波 在扫描线上偏移超过原校验点刻度0.5mm,则扫描比例应重新调整,前次校验后已检测的角焊缝应重 新检测。灵敏度校验时,如校验点的反射波幅比距离一波幅曲线(即DAC曲线)降低2dB以上时, 则仪器灵敏度应重新调整,并应重新检测前次校验后检查的全部角焊缝。如校验点的反射波幅比距 离一波幅曲线增加2dB以上,则仪器灵敏度应重新调整,对前次校验后已经记录的缺陷进行重新测定 和评定。遇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对其进行重新校验: 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变化时; b)开路电压波动或检测人员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c)连续工作4h以上时; d)检验工作结束时。

4.7时基线扫描比例的调整

GB/T 29767-2013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桥CA体系证书分级规范DL/T1105.22020

整应使处于最大深度的反射信号在 显示屏水平刻度的80%附近 间可清断分辨

4.8DAC曲线的绘制及扫查灵敏度

图2DAC曲线示意图

表3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灵敏度

4.8.2扫查灵敏度为评定线。

■探买的扫查速度不宜超过150mm/s

探头每次扫查的覆盖率应大于探头晶片横向尺寸的20%

DL/T1105.22020

5.1.1骑坐式角焊缝的检测采用直射波和一次反射波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探买折射角的选择应尽 量使直射波的声束轴线达到角焊缝根部1/4接管壁厚范围,一次反射波的声束轴线能达到集箱侧的焊趾 部位。若一个探头不能满足要求,应选择两个不同折射角的探头进行检测。

图3骑坐式角焊缝检测

5.1.2插入式角焊缝的检测采用一次反射波进行检测,如图4所示。探头折射角的选择应使一次反射 波的声束轴线达到焊缝根部及集箱侧的焊趾部位。若一个探头不能满足要求,应选择两个不同折射角 的探头进行检测。

a)T≤6插入式角焊缝

图4插入式角焊缝检测方式

艺、热处理工艺和坡口型式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确定缺陷的形状、类别和位置(反射回波的分析见 附录C)。

5.2缺陷的定位、定量

5.2.1对波幅超过评定线(EL线)的反射波幅,应根据探头位置、方向、反射波的位置及焊接接头的 具体情况,依据附录C进行分析。 5.2.2最大反射波幅的测定按如下方法进行: a)按4.7的扫查方式移动探头找到缺陷出现最大反射波信号的位置,测出最大反射波幅并与 DAC曲线比较; b)最大反射波幅与DAC曲线的差值记为DAC土()dB。 5.2.3缺陷位置根据缺陷反射波最高时探头位置和反射波显示位置测定如下参数: a)缺陷沿接管的周向位置; b)缺陷到检测面(即接管外表面)的垂直(即深度)距离;

c)缺陷到接管侧焊缝边缘的水平距离。

DL/T1105.22020

C)缺陷到接管侧焊缝边缘的水平距离。 4缺陷指示长度△I的测定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a)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时,用降低6dB相对灵敏度法测定缺陷的指示长度,见图5

b)当缺陷反射波有多个高点时,且缺陷端部反射波幅度位于定量线或以上时,则以缺陷两端反射 波极大值之间探头的移动距离确定为缺陷的指示长度,即端点峰值法,见图6; c 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I区时,如认为有必要记录,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 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点状缺陷为缺陷指示长度小于或等于5mm的缺陷。 6密集性缺陷指在相当于10mm声程范围内同时存在3个及以上反射回波,且反射波幅位于误 以上的缺陷。

根据缺陷类别、缺陷波幅的大小以及缺陷的指示长度进行评定,以下缺陷不允许: a)检测人员判定为裂纹、未熔合、密集性缺陷及骑坐式角焊缝未焊透; b)单个缺陷反射波幅大于或等于判废线; c)单个缺陷反射波幅大于或等于定量线且指示长度大于5mm

DL/T1105.22020

检测记录内容除应符合DL/T1105.1一2020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信息: a)记录缺陷的详细情况:包括缺陷的幅度、位置参数、尺寸参数; b)超声检测区域应在草图上予以标明,如有因几何形状限制而检测不到的部位,也应标明。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DL/T1105.1一2020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信息: a)探头参数、试块类型和检测灵敏度; b)缺陷的类型、尺寸、位置和分布; c)检测结果、缺陷的评定及评定依据; d)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e)检测日期。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DL/T1105.1一2020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信息: a)探头参数、试块类型和检测灵敏度; b)缺陷的类型、尺寸、位置和分布; c)检测结果、缺陷的评定及评定依据; d)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e)检测日期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DL/T1105.1—2020的要求 a)探头参数、试块类型和检测灵敏度; b)缺陷的类型、尺寸、位置和分布; c)检测结果、缺陷的评定及评定依据; d)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e)检测日期

骑坐式和插入式角焊缝型式见图A.1图A.3。

附录A (资料性) 骑坐式和插入式角焊缝型式

附录A (资料性) 骑坐式和插入式角焊缝型式

图A.1骑坐式角焊缝

图A.2插入式角焊缝之一

图A.3插入式角焊缝之二

DL/T1105.22020

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

本附录规定了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的评定。 本附录适用于集箱管座外径25mm~89mm,且管座壁厚4mm~16mm的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 检测。 本附录适用于电站集箱制造、安装和使用时的检测。

按本文件从事相控阵超声检测的人员,除应满足DL/T1105.1一2020的4.2规定外,还应熟悉行 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数据分析等相关内容。

3.3.1检测设备包括相控阵超声仪器、分析软件、扫查装置、探头和试块等。 .3.2相控阵仪器需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分时激发和并时激发多个阵元的能力,脉冲激发电压最小值不低于50V。 b)具有超声波发射、接收、数据采集、记录、显示、存储和分析功能。 c)具备线扫描和扇形扫描功能,具备A型显示、B型显示、C型显示和S型显示功能。 d)i 能以最少10倍于探头频率对A型信号进行采样,且采样率不小于100MHz;波幅模数转换不 应小于8位。 e) 至少能同时激发16阵元,聚焦法则功能能够对超声波束特征参数进行直接修改,延迟计算可 由系统计算或从外部计算导入。 f)角度偏转能力应达到1°间隔,应具有TCG或DAC功能,并具有角度增益补偿功能。 g)具备编码器校准功能,且能与外部编码器同步显示、记录检测数据,并能进行连续存储和复 制。扫查步进值不宜大于1mm间隔可调。 h)宜具有实时全聚焦功能。 i)其他各项性能应符合GB/T29302、JB/T11779要求。 B.3.3软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多 数据分析可在仪器系统软件上或离线软件上进行; b)仪器分析功能或离线软件应能生成A型显示、B型显示、C型显示及电子扫查和扇形扫查数据 图,并能储存和调出; c)f 离线软件应能查看检测时的主要参数; d)宜具有焊缝结构图形辅助分析功能,宜具有动态角焊缝结构跟踪功能; e)其他功能应能满足缺陷的定量、定位及检验的一般要求; f)可采用仿真软件辅助编制检测工艺。

3.3.3软件应符合以下规

B.3.4扫查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稳定夹持探头,并给予探头一定的压紧力和自由度,保持耦合稳定; b)应保证探头沿着预定轨迹进行扫查,单个管座往返一圈偏差应在土2mm以内; c)编码器在200mm路径往返距离偏差应在土2mm以内,且每次工作前应进行校准。

B.3.5相控阵探头块应符合以下规定:

DL/T1105.22020

3.7检测系统校准和复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灵敏度和定位精度进行校准。定位精度测试可参照GB/T32563一2016中附录B 执行。系统复核时机应符合正文中4.4要求。复核应采用与初始检测设置时的同一试块或等效试块。若 复核时发现与初始检测设置的测量偏离,应按照表B.1执行

应符合本文件4.3要求。

扫查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探头应放置在接管上进行检测,选取的扫查方式应能保证声束覆盖整个检测区域; b)一般采用横波扇形扫描结合周向沿线扫查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扫描方式; c)宜采用实时全聚焦扫描结合周向沿线扫查进行检测; d)周向沿线扫查应保证探头沿接管旋转不少于一周,重叠区域不小于20mm。

检测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a)扇形扫描时一次激发阵元数不少于8个,角度宜在40°~75°范围内,角度步进增量为1°.

DL/T1105.22020

b)聚焦深度一般为接管壁厚2倍到3倍之间; )机械扫查应使用扫查装置进行,扫查步进增量为0.5mm。

可采用TCG或DAC方式设置灵敏度,灵敏度的设置应符合本文件4.6的要求。应对各个角度 度进行ACG补偿。

检测前可将管座检测区域的结构尺寸图导入设备,获得具有工件特征图形的检出界面以辅助 检测。

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a)初始扫查时以TCG或DAC加上耦合补偿作为扫查灵敏度,耦合补偿值一般为2dB~4dB。 b)应保证探头与检测面耦合良好,扫查速度不应超过50mm/s,同时保证耦合效果和满足数据采 集要求。 c)应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扫查图像中数据丢失量不应超过整个扫查的5%,且不应有相邻数 据连续丢失。若数据无效,应重新进行扫查。

B.4.8缺陷定位、定量

缺陷定位、定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结合B型显示、C型显示、S型显示及A型显示等相关显示图,对缺陷的尺寸、幅度、位置进 行测量; b)缺陷定量和定位按照本文件5.2执行: c)扇形扫描和线扫描时,以A型显示中缺陷的最高回波幅度作为该缺陷的幅度; d)扇形扫描和线扫描时,找到此缺陷不同角度测量的最大缺陷长度为该缺陷的长度: e)定位时应测量缺陷在管座中的周向、轴向、径向位置。

B.6.1检测记录和报告除满足标准正文要求外,还需满足本附录要求。 B.6.2检测记录应符合以下规定: a)检测记录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扫查装置(含编码器)的名称、规格型号和编号、耦合剂类型、 探头块参数、扫查方式、波型、聚焦法则、检测系统的设置、温度等; b)检测记录应真实、完整,并经相应人员签字。

检测记录和报告除满足标准正文要求外,还需满足本附录要求。 检测记录应符合以下规定: a)检测记录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扫查装置(含编码器)的名称、规格型号和编号、耦合剂类型 探头块参数、扫查方式、波型、聚焦法则、检测系统的设置、温度等; h)检测记录应真实、完整,并经相应人员签字。

B.6.1检测记录和报告除满足标准正文要求外,还需满足本附录要求。

检测报告应符合以下规定: a)检测报告至少包含检测数据和缺陷截图; b)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应符合相关规程或标准的规定。

附录C (规范性) 反射回波的分析

C.1骑坐式角焊缝反射回波的分析

C.1.1正常角焊缝根部

如图C.1所示,最大反射波幅较低,显示深度略大于一倍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如图 示。

C.1.2角焊缝根部内凹

图C.1正常角焊缝根部反射波

如图C.2所示,最大反射波幅较低,显示深度略小于一倍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如图 示:探头沿接管轴向往后移动时动态波形的范围较小。

图C.2角焊缝根部内凹反射波

DL/T1105.22020

C.1.3角焊缝根部焊瘤

如图C.3所示,最大反射波幅较高,显示深度略大于一倍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量 所示。

C1.4角焊缝根部未焊透

图C.3角焊缝根部焊瘤反射波

如图C.4所示,最大反射波幅较高 龙示深度在 倍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如图C.4月 示:探头沿接管轴向往后移动时动态波形的范围较大:反射回波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1.5角焊缝坡口未熔合

图C.4角焊缝根部未焊透反射波

如图C.5所示,当坡口未熔合出现在角焊缝的接管侧时,反射回波的幅度与坡口角度、所选探头 折射角及缺陷大小有关;测得的反射体位置(按坡口结构图)应在接管侧的坡口位置;缺陷的深度显 示在一倍接管壁厚和二倍的接管壁厚之间。 如图C.6所示,当坡口未熔合出现在角焊缝的集箱侧时,反射回波的幅度与坡口角度、所选探头 折射角及缺陷大小有关;测得的反射体的位置(按坡口结构图)应在集箱侧的坡口位置;缺陷的深度 显示在一倍接管壁厚和角焊缝最大检测深度的范围内。

DL/T 1105.2=2020

图C.5接管侧坡口未熔合反射波

F集箱侧坡口未熔合反射波。

图C.6集箱侧坡口未熔合反射波

如图C.7所示,当裂纹出现在角焊缝根部时,最大反射波幅较高,显示深度略小于一倍接 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在角焊缝的根部;反射回波的动态范围较大;反射回波的稳定性和重复 并且回波幅度对声束入射方向的改变不太敏感。

图C.7角焊缝根部裂纹反射波

如图C.8所示,当裂纹出现在接管侧焊趾部位时,最大反射波幅较高,显示深度略小于两倍接 反射体水平位置在角焊缝接管侧的焊趾部位;反射回波的动态范围较大;反射回波的稳定性 性较好,并目回波幅度对声束入射方向的改变不太敏感。

C.1.7角焊缝内部密集性缺陷

图C.8接管侧焊趾裂纹反射波

如图C.9所示, 联陷的深 当10mm声程池 存在3个及以上反射回波, 上:反射波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

集箱 探头 EL IT接管 2T 说明: 接管壁厚; L 反射体水平位置距探头前沿距离; F 角焊缝内部密集性缺陷反射波; EL

C.2.1下端角反射回波

图C.9角焊缝内部密集性缺陷反射波

如图C.10所示,在探头折射角较大、接管插入深度不是太大或接管壁厚较大的情况下,当探头移 近角焊缝边缘时,声束的一次波能达到接管的内表面端角部位而产生反射回波。其特点是:反射波幅 交高,探头沿接管轴向移动时反射波的动态范围较大;探头位置在角焊缝边缘附近或顶到焊缝边缘; 最大反射回波显示深度约为一倍的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在接管端部。

DL/T1105.22020

C.2.2上端角反射回波

图C.10下端角反射波

如图C.11所示DG/T J08-2046-2008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档案编制技术规程,当探头从角焊缝边缘向后移动时,声束通过接管内壁一次反射后达到接管的外表 面端角部位而产生的反射回波。其特点是:反射波幅较高;探头沿接管轴向移动时反射波的动态范围 较大;反射回波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最大反射回波显示深度约为二倍的接管壁厚;最大反射回波 的探头位置比下端角最大反射回波的探头位置靠后: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在接管端部。

一接管壁厚: 反射体水平位置距探头前沿距离; 一上端角反射波。

C.2.3间隙反射回波

图C.11上端角反射波

如图C.12所示,当探头从角焊缝边缘向后移动时,声波通过接管内壁一次反射达到角焊缝根部间 隙顶端而产生反射回波。其特点是:反射波幅较下端角、上端角反射回波低,接管与集箱开孔的间隙 宽度对其回波幅度有较大的影响,探头沿接管周向移动时,波幅会出现高低起伏现象;最大反射回波 显示深度约为二倍的接管壁厚:反射体的水平位置在角焊缝的根部

GJB 6458.32-2008 火箭炮试验方法 人机工程试验C.2.4集箱侧未熔合

如图C.13所示,当探头从焊缝边缘向后移动时,在间隙反射回波后面出现的反射回波。其 :最大反射回波显示深度大于二倍的接管壁厚,探头位置比间隙波最强点的探头位置靠后; 置(按坡口结构图)应在角焊缝靠近集箱侧的熔合线上或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内;探头沿 向移动时,通常情况下该波不连续(若该缺陷沿周向分布时,其反射回波有高低起伏现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