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浙) 1187-2022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容量校准规范.pdf

JJF(浙) 1187-2022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容量校准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213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JF(浙) 1187-2022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容量校准规范.pdf

6.4校准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表1校准用标准器技术参数表

表2校准用配套设备技术参数表

校准前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安全条件分别满足6.1、6.2、6.3的要求。选 择三维激光扫描法或全站仪法进行测量DB64T 1686-2020 风电场专业气象服务规程,全站仪法见附录A。

7.2三维激光扫描法测量步骤

7.2.1三维激光扫描法布设方法的选择

三维激光扫描法设站方法分为控制网布设、标靶布设和控制网一标靶混合 布设方法,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7.2.1.1控制网布设方法

参照附录B的方法建立控制网,根据控制点坐标确定每一站三维激光扫描 仪的坐标和方位角

7.2.1.2标靶布设方法

标靶选用可旋转平面标靶或球形标靶,推荐选用球形标靶,标靶布设应符 合下列规定: a)标靶应均匀布置且高低错落,满足点云数据拼接要求: b)相邻扫描站的公共标靶个数应不少于3个:

c)标靶与扫描仪间的距离应与扫描仪性能、扫描参数设置相匹配,确保 能准确拟合靶心坐标,且靶心坐标拟合误差不超过1mm。

7.2.1.3控制网一标靶混合布设方法

为了减少扫描仪基于标靶方式多站拼接的累计误差,可以将水封洞库分成 若干段,每一段采用标靶拼接方式布设,段与段直接采用控制网方式布设 7.2.2洞室点云数据采集

7.2.2.1扫描站布设

扫描站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扫描站应设置在机器视野开阔、地面稳定的安全区域; b)扫描站扫描范围应覆盖整个扫描目标物,可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 范围均匀布设站点,两站间有效点云的重叠度不低于40%; c)目标物结构复杂、通视困难或线路有拐角的情况应适当增加扫描站, 两站间重叠率不低于20%; d)采用导线控制网,在控制点附近布设扫描站进行精扫

7.2.2.2数据采集

点云数据采集应满足下列要求: a)扫描前使扫描仪温度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b)确保镜头无起雾现象,开始测量; c)记录项目名称、扫描日期、扫描站号、扫描站布设简图等信息,存储 扫描数据;一站扫描结束后,检查点云数据覆盖范围完整性、标靶数据完整性

7.2.3参照高度的测量

将测深钢卷尺尺锤放入液位计导向管中,使尺带紧贴下尺槽或下尺点标识 立置,缓慢放下尺带,让尺带在尺锤的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尺锤顶部刚好接 融到计量基准点,并确认尺锤直立,此时读取液位计导向管法兰盘上沿所对应 的尺带刻度,即为液位系统参考高度。收回尺带按以上步骤重新测量,测量4 个方位,四次测量之差最大不得超

7.2.4计量基准点的测量

在计量基准点附近增加扫描站,确保三维激光扫描仪准确测量基准点坐标 在数据处理软件上完成点云数据配准和坐标系转换后,读取计量基准点的高程 坐标作为起算点,

数据处理流程包括点云数据配准、坐标系转换、降噪与抽稀、点云提取和 休积计算

7.2.5.1 数据配准

选择控制点、标靶、特征地物点进行点云数据配准时,应采用不少于3个 同名点建立转换矩阵进行点云配准,配准后同名点的精度应不低于2mm:

7.2.5.2坐标系转换

应采用不少于3个分布均匀的同名点,通过七参数模型进行坐标系转换, 转换时宜固定比例因子,转换残差应小于临近控制点中误差的1/2;小范围或 单一扫描目标物可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位进行坐标系转换

7.2.5.3降噪与抽稀

点云数据中存在脱离扫描目标物的异常点、孤立点时,应采用滤波或人机 交互进行降噪处理,点云数据抽稀应不影响目标物特征识别与提取,

7.2.5.4点云提取

点云提取选用xyz、pts、las等通用格式。

点云提取选用xyz、pts、las等通用格式。

7.2.5.5体积计算

a)洞罐容量 将洞罐按铅垂线均匀切N等分的水平薄片Vi,薄片高度小于等于5cm,计 算每份薄片体积,累加得到洞罐容量V。

水平薄片体积通过均匀切的上下相邻的水平薄片截面面积。

/ =(S +S$++/S ×S.)×Nh

水封洞库经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容量表和容量表曲线图,原始记录参考 格式见附录C,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见附录D,容量表参考格式见附录E。

通过建立并测量导线控制网,将洞罐内所有位置的空间坐标统一到一个三 维坐标系下。定义洞室的长度延伸方向为X轴,X轴顺时针转90度(垂直于 同室延伸)方向为Y轴,洞室高程方向为乙轴,测量洞罐断面、封头、泵坑、 内部附件坐标并记录(记录格式见附录B),形成洞罐三维坐标模型,应用数 据处理软件计算罐容表

按附录B的方法布设控制网。

a)根据布设的控制网,采用自由设站方式进行传递坐标的测量。自由设 站宜选用符合要求且不少于3个控制点作为交会基准,设站点各观测方向之间 的夹角宜为30°~120°。 b)设站点的布设应沿着洞室(巷道)中线方向每间隔2m布设,在洞室(巷 道)折点处应增加设站点。 c)将全站仪架设在设站点上,整平全站仪,输入气象改正信息,在周边 可通视的不应少于3点的既有控制点上架设反射棱镜,并应分别量取仪器高和 棱镜高,应精确至lmm d)依次选择并瞄准既有控制点,应逐点逐测回进行方向和距离测量并应 自动记录; e)应利用自由设站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测站坐标 与交会残差,并应进行残差分析; f)若某个观测方向的计算残差超限,应舍弃超限方向,并应重新进行交会 计算; c)将全站仪水平旋转至洞室(巷道)中线垂直方向,按表A.1的要求测量 断面点并记录。

表A.1断面点测量要求

A.2.3洞室封头测量

a)将全站仪架设在封头附近的洞室(巷道)中线上,并使得全站仪的最 大仰角不大于60°。 b)按自由设站方式获取全站仪坐标和方位角。 c)将全站仪照准封头边界,依次测量封头边界,封头边界测量点距离步 进应不大于表A.1规定的距离步进值。 d)将全站仪照准封头面,在封头边界内,取垂直距离0.5m,水平距离0.5m 先垂直方向,再水平方向依次测量封头面上各点坐标

A.2.4泵坑/坑道测量

根据泵坑/坑道的儿何形状,使用手持激光测距或钢卷尺测量其儿何尺寸 并求其体积。测量泵坑/坑道距离最近控制点所在平面的标高差和泵坑/坑道深 度计算出泵坑/坑道的起点高度和止点高度。在测量泵坑/坑道上沿标高和深度 时,在对称的4位置测量并记录,取平均值,当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测量 位置。

A.2.5内部附件测量

水封洞库内附件一般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测量出其几何尺寸,即可求出 其体积。同时还需确定各附件的起点高度和止点高度,即测量各附件的最低点 和最高点到控制点所在平面的标高差。对于不能实际测量的附件,也可采用峻 工图纸标注的数据,

A.2.6计量基准点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使用全站仪对计量基准点乙坐标进行测量,并作为容量 计算的起点。

A.3.1洞室与巷道容量计算

A.3.2内部附件数据处理

桐室内的进出管线、泵阀及其他附件体积按儿何形状计算,在编制容量表 时,应在其起点高程与止点高程之间平均扣除;当附件体积使洞室有效容量增 加时则应平均增加。

A.3.3泵坑/坑道数据处理

对于圆柱形泵坑,各直径变化位置对应的直径值按照该值的高程排序,并 计算泵坑上沿及泵坑底板高程。泵坑体积计算公式如下,其他形状泵坑/坑道 根据其几何形状进行计算,

在编制容量表时,直径变化位置之间的体积计算按照相邻直径变化位置直 径值的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B.1.3.2导线控制网布设与测量原则:

a)能够布设为闭合导线的应布设为闭合导线,不能布设为闭合导线的采用 支线形式布设; b)控制点位应选在稳固地段,视野应开阔且方便加密、扩展和寻找: c)相邻控制点之间应通视良好,确保洞室(巷道)内任意位置两个以上控 制点可通视; d)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e)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点; f)导线相邻边长不易一般不宜超过1:3的比例; g)用全站仪测量距离前,应进行气象元素的测定。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 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 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并将数据输入全站仪

B.1.4导线控制测量的步骤

a)如图B.1所示,K为起始控制点,设K1点平面坐标为(0,0),在控 制点K2处架设全站仪,在控制点K1,K3处架设棱镜,整平对中全站仪后,盘 左照准控制点K1处棱镜并测距,读取水平角读数左和水平距离d21左。顺时针 转动照准部瞄准控制点K3处棱镜并测距,读取水平读数β左和水平距离d23左° 到转望远镜,使成盘右位置,先瞄准控制点K3处棱镜并测距,读取水平读数 为β右和水平距离d23右,再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控制点K1处棱镜并测距,读 取水平读数右和水平距离d2右° b)将全站仪搬站到下一个控制点,重复a)步骤,完成全部测量工作

B.1.5导线控制测量的数据计算

B.1.5.12C值的计算

B.1.5.2水平角的计算

上、下半测回角的计算如下式,如为负数贝

水平角(一测回角)α.的计算如下式:

B.1.5.3导线边长的计算

取两控制点间互测的四个平距值的平均值作为导线边长。

B.1.5.4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α上=左左 α下=β右二右

导线角度闭合差是导线测量时内业计算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对测量角度的影响,为导线方位角的计算降低误差。 对于闭合导线,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n一一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测不等于理论 值理,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表示,即:

式中:Zβ 实测的内角之和。 方位角闭合差应不大于表B.1的规定值

式中:Zβ测 实测的内角之和。

B.1.5.5水平角改正的计算

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转折角改正数,如果不能整除,余数加到对应边长差 最大的角中:

B.1.5.6改正后的水平角的计算

改正后的水平角β'等于所测水平角β加上水平角改正,改正后的闭合 导线内角和应等于理论值

B.1.5.7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BN= β: + Ye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推算其他各导线边的坐 标方位角,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 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如图B.1中:

αkk2 = α + βi

B.1.5.8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 增量。以图B.1中导线边KK,为例,其坐标增量为:

Axk1k2 = Dk1k2cOsαk1k2 Aykik2 = Dkik2sindkik2

B.1.5.9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

ZAx =0 Zy=oJ

实际计算所得的区乙△x和之△y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

W.,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即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

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

式中: D. 各导线边长:

B.1.5.11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W=ZAx W,=ZAyu

线全长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

W,= /w² +w3

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将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 坐标增量中去:

B.1.5.12改正后的坐标计算

W. xi = ZD D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止数,即得各边的改止后的坐标增量。 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B.2.1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

GB 895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生产卫生规范B.2.2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B.2.2.1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应符合表B.2的要求。

B.2.2.1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应符合表B.2的要求。

1)水准点宜按每200m间距设置1个: )水准点可利用导线点,也可单独埋设

GB 4511.3-84 焦炭假相对密度及总气孔率测定方法B.2.3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表B.2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选取适当位置安平水准仪。将标尺立于控制点上,保持垂直,用水准仪依 次测量可测范围内的所有控制点标高。测量完成后换站依次测量其他所有的控 制点。每次移动水准仪后应重复测量已知标高的临近控制点的标高,使其能修 正到同一参照水平面。待所有定位控制点标高测量完成,设测量参照点的相对 高程为0,其余各控制点依此计算高程。能够闭合的控制线的高程闭合差应小 于(2Vn)mm,n为单程测站数。不能够闭合的控制线应采用回测到起始控制点 进行数据校核,超差应查找原因,重新测量。高程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进行 高程平差计算,将高程闭合差平均分配到控制点的高程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