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7年版).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7年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10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7年版).pdf

3.2.2 业态功能复合

鼓励在特色风貌街区、街坊、建筑尺度进行功能业态复合利用,集文化、艺术、休闲、商业于一体,形成功能 业态混合布局

产业规划应与街区规划同步进行,避免同质化发展。“开放街区”模式有利于促进功能业态深度复合。对于大尺度街坊和较长的 街道,应注重沿街设置不同的功能业态

可利用建筑前区设置休憩或临时性商业设施。

在街道充允许的情况下,可结合设施带、街面微空间设 置休憩或临时性商业设施GB/T 32293-2015 真空技术真空设备的检漏方法选择,如增设商业外摆区,以增加街 道活跃度

3.2.3 积极业态设置

在建筑连续沿街界面,首层宜形成以中小规模餐饮、零售、生活服务、产品展示及公共服务等业态为主的空间界面,可以让公众进入,增加人的 留。当积极业态较少时,优先布置在街角

3.3.1 建筑风格

保留和传承特色风貌街道的建筑风格 特征要素。现状建筑应维持原有的传统风 貌建筑风格,新增建筑鼓励采用现代中式 建筑屋顶宜采用坡屋顶

3.3.2 建筑体量

建筑体量应与传统风貌建筑体量相协调。严格控制特色风

倪街道内的建设容量,避免无序的高强度的建设开发,

3.3.3建筑色彩与材质

延续传统风貌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新 建建筑应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 建筑色彩宜清新淡雅,建筑材质宜采 用传统建筑材料。 建筑色彩与材质处理在满足整体统 的同时可增加局部变化,避免单调,增加 街区的可识别性,活跃空间

建筑底部宜采用细腻的设计手法来形 成一个安全的、友好的、绿色的公共空间 以此来丰富行人的城市感受,最终达到提 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自的。 建筑底部的材料、颜色、质感、肌理 等方面应重视人的感受。处理应当丰富、 细腻

3.3.5 建筑顶部

沿街建筑宜不设围墙,形成开放式街 区。若因安全等需要确需设置围墙的,则 围墙造型设计应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 形式以通透式为主

3.3.7 附属设施

店招牌匾、楼标、排气口、风亭、广告等建筑附属设施的设计宜纳入建筑整体设计之中,整体协调。

应结合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 换乘路径。 强化特色街道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的连接,强化无障碍与可达 性,便于各种绿色交通方式换乘。

具备条件的人行道应对其进行分区,形成步行通行区、设施带与建筑前区,分别满足步行通行、设施设置及与建筑紧密联系 的活动空间需求。 步行通行区是供行人通行的有效通行空间;设施带是指人行道上集中布设沿路绿化、市政与休憩等设施的带形空间;建筑前区是紧邻临街建筑 的驻留与活动空间

步行通行区是供行人通行的有效通行空间;设施带是指人行道上集中布设沿路绿化、市政与休憩等设施的带形空间;建 的驻留与活动空间

步行通行区宽度应与步行需求相协调。综合考虑道路等级、 开发强度、功能混合程度、界面业态、公交设施等因素,因地制 宜,合理确定步行通行区宽度。 开发强度和功能混合度较高的地区会形成较多的步行人流;公交车站 轨道交通出入口和商业设施将进一步增加人流, 步行通行区需相应加宽

步行通行区宽度应与步行需求相协调。综合考虑道路等级、 开发强度、功能混合程度、界面业态、公交设施等因素,因地制 宜,合理确定步行通行区宽度

开发强度和功能混合度较 文车站 轨道交通出入口和商业设施将进一步增加人流, 步行通行区需相应加宽,

(注:建议有条件的特色街道按此标准热行 不具备条件的在此基础上可适当下理

设置人行天桥、过街地道、轨交站点出入口等设施时应保障步行通行畅通。

避免机动车违章占用人行道停放

使用花坛、栏杆、路桩等设施在空间上对步行区 进行隔离,栏杆路桩等应按人性化尺度设施,色彩 醒目

3.4.3 自行车道

确保自行车道路权,保障骑行安全、连续、便捷

具备空间条件的特色街道, 自行车道鼓励采用独立设置或划线设置的方式。独立设置时与机动车道采用分车带硬质隔离,宽度宜大于3米及以上 最窄不低于2米:划线非机动车道路宽度宜大于2来及以上,最窄不宜低于1.5米

鼓励有条件的街道连续特色高大养木,形成林荫道,提升休憩空间品质

沿街道绿化宜选择有色花木及色叶植物,增加色彩多样性和街道识别性

建筑鼓励增设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立面绿化,增加景

3.5.2 公共艺术

鼓励地面铺装、街道家具与其他环境设施设计艺术化

鼓励在街道空间内设置公共艺术作品

街道空间鼓励采用雕塑等艺术品进行装点,设置喷泉, 灯光装置等设施,从而增强空间环境吸引力

3.6.1 公共厕所

结合特色风貌街道内实际情况增设公共厕所点位。鼓励设置 无性别公共厕所;鼓励增设无障碍设施。鼓励采用绿化掩映或半 覆土等方式进行生态景观化处理。鼓励结合沿街商业建筑、公共 建筑设置公共厕所,或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公共厕所

3.6.3 市政设备箱

3.6.3 市政设备箱

3.6.4共享单车停放点

共享单车停放点建议布局于街口位置,不宜在历史建筑门口 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

轨道交通风并等确需设置于地面的设施应进行美化隐蔽 处理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需结合绿植作美化处理。

这类街道历史内涵突出,街名或街址不曾更改,有成片 或集中的历史建筑,是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空间,具有较高 的保护价值。 通过分析这类街道的历史价值,重点对历史建筑、空间 尺度、环境小品等进行引导。

4.1.1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4.1.1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以保护为主,不随意拆除或新建,从街道的完整性出发,最大 限度地保护历史环境。 对重要历史建筑,做到修旧如故。一般历史建筑,在外观坚持 原样修复的原则下,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置换。 其他建筑宜根据周边建筑环境进行协调

4.1.2街道空间尺度

对道路红线宽度、转弯半径、建筑红线、两侧建筑高度、 行道树进行严格控制,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

这类街道体现了成都独有的地域特征,是历史、民俗、 近现代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浓厚。 通过挖掘街道的文化内涵,分析街道的特色文化价值 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改造。

GB 2494-2014 固结磨具 安全要求4.2.1以传统居民生活文化为特色的街道

4.2.1以传统居民生活文化为特色的街道

4.2.2以传统商贸文化为特色的街道

保留原始业态,延续“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住 商混合模式。对老字号店铺进行政策支持,通过维护修重 现昔日生机。对沿街两侧的商铺牌匾规格、形状、颜色等做 统一规划,保证连续、整洁的沿街立面。 同时,改善街道基础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购物、餐 饮环境

4.2.3其他特色文化街道

4.2.3其他特色文化街道

突出特色内涵,保存原有文化载体DL/T 2018-2019 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条件,如古字招牌、建筑物构件 墙体、雕塑、文化墙等。 通过修鳝路面、美化街道环境,增添代表街道文化的特色铺装 展示墙、雕塑、座椅、路灯等基础设施,展示特色文化内涵,形 成宜人的体验环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