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568-2019 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pdf

JG/T 568-2019 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T 56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0080
VIP资源

JG/T 56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T 568-2019 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pdf

5.3.1细骨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的规定,且细度模数应为2.3~3.2。细骨料颗粒级配允许一个粒级 不含4.75mm和筛底)的分计筛余可略有超出,但不应大于5%。当石粉亚甲蓝值MB>6.0时,人工 砂0.15mm和筛底的分计筛余之和不宜大于25%

5.3.2.1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石粉亚甲蓝值MB>6.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3.0%; 当石粉亚甲蓝值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Fe<10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 5.0%; C) 当石粉亚甲蓝值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F≥10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 过7%; d 当石粉亚甲蓝值MB≤4.0,且石粉流动度比F≥100%时,右粉含量(接质量计)不应超 过10%; e 当石粉亚甲蓝值MB<2.5或石粉流动度比F≥110%时,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并经试验验 证,供需双方协商可适当放宽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但不应超过15%。 5.3.2.2细骨料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 51030-2014 再生铜冶炼工艺设计规范表4细骨料其他技术要求

6.1试样、试验环境、试验用筛和颗粒级配

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试样、试验环境、试验用筛和颗粒级配分别按GB/T14684和GB/T14685的 行,砂的细度模数按GB/T14684的规定进行

6.2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按GB/T14685进行

6.3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

6.4细骨料片状颗粒含

6.5含泥量、泥块含量

细骨料、粗骨料的坚固性分别按GB/T14684和GB/T14685的规定进行

6.12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松散堆积空隙率

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松散堆积空隙率分别按GB/T14684和G 的规定进行。

细骨料的云母、轻物质按GB/T14684的规定进行

再骨料的氯化物含量按GB/T14684 化物含量按附求上的规定进行。

细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和粗骨料的吸水率分别按GB/T14684和GB/T14685的规定进行

碎石的岩石抗压强度按GB/T14685的规定进行

每砂中贝壳含量试验按GB/T14684的规定

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分别按GB/T14684和GB/T14685的规定进行

1.1.1天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松散堆积空隙率。 1.1.2人工砂的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含石粉亚甲蓝值和石粉 比)、泥块含量、松散堆积空隙率

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 含量检验。

按同分类、类别(粗骨料还包括公称粒级)及日产量,每20001为1批,不足20001亦为 产量超过100001,每40001为1批,不足40001亦为1批

7.3.1试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的相应类别和级别判定时,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 7.3.2若有一项检验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行复验。复验后, 若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若仍然不符合标准规定,判为不合格。若有2项及以 上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8.1细骨料、粗骨料出厂时,供需双方在厂内验收产品,生产厂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应包括下列 内容: a 细骨料、粗骨料的类别、等级和生产厂信息,粗骨料还包括公称粒径; b 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 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 d 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 e 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 8.2细骨料应按分类、等级分别堆放和运输,粗骨料应按分类、等级和公称粒级分别堆放和运输,防止 为压湿仓飞流洗产品

8.3运输时,应有必要的防遗撒设施,不应污染环境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 条形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3.6mmX30mm、间距2.5mm,6.4mm× 40mm、间距3.0mm,8.8mmX40mm、间距4.0mm,11.4mmX50mm、间距5.0mm, 14.5mm×50mm、间距6.0mm;条形筛示意图见图A.1;

尺寸分别为3.6mm×30mm、间距2.5mm的条

c)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4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的筛各 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d)电动摇筛机; e)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 f)携瓷盆,毛刷等。

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4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的 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d)电动摇筛机; e)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 携瓷盆,毛刷等。

1.2.1按GB/T14685规定进行取样,并将粗骨料烘干 1.2.2取烘干后的粗骨料2000g,将粗骨料倒人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方孔套筛(附筛底)上,方 孔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然后进行筛分,粗骨料分为5个粒径区:4.75mm~9.5mm、9.5mm~16.0mm、 6.0mm~19mm、19mm~26.5mm和26.5mm~31.5mm。 A.2.3将粒径区4.75mm~9.5mm9.5mm~16.0mm、16.0mm~19.0mm、19mm~26.5mm 6.5mm~31.5mm的粗骨料分别放入宽为3.6mm、6.4mm、8.8mm、11.4mm、14.5mm的条形筛上 分别进行筛分,称取各条形筛筛下题粒质量,并累加得到不规则颗粒的总质量G

A.3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计算

A.3.1不规则颗粒含量按式(A.1)计算,精确

不规则颗粒含量按式(A.1)计算,精确至1%:

式中: Ic一不规则颗粒含量; G一 一不规则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A.3.2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取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式中: Ic一不规则颗粒含量; 一不规则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A.3.2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取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义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 条形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0.8mmX15mm、间距1.5mm,1.6mm× 15mm、间距1.6mm,3.2mm×20mm、间距2mm;条形筛示意图见图B.1;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 b)条形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0.8mmX15mm、间距1.5mm,1.6m 15mm、间距1.6mm,3.2mmX20mm、间距2mm;条形筛示意图见图B.1

筛孔尺寸为0.8mm×15mm、间距1.5mm的条

C 方孔筛:孔径为1.18mm、2.36mm、4.75mm、9.50mm的筛客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内径为300mm); d)电动摇筛机; e)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 O携瓷盆毛刷等

方孔筛:孔径为1.18mm、2.36mm、4.75mm、9.50mm的筛客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 内径为300mm); d)电动摇筛机; e)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 0塘瓷盆,毛刷等。

3.2.1接GB/T14684规定进行取样,并将人工砂烘干 B.2.2取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的人工砂500g,将人工砂倒人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方孔套筛(附筛 底)上,方孔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然后进行筛分,人工砂分为3个粒径区:1.18mm~2.36mm、2.36mm~ .75mm,4.75mm~9.50mm 3.2.3将粒径区1.18mm~2.36mm、2.36mm~4.75mm、4.75mm~9.50mm的细骨料分别放人宽 为0.8mm、1.6mm、3.2mm的条形筛上分别进行筛分,称取各条形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累加得到人工 砂片状颗粒总质量G。

B.2.1按GB/T14684规定进行取样,并将人工砂烘干 B.2.2取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的人工砂500g,将人工砂倒人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方孔套筛(附筛 底)上,方孔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然后进行筛分,人工砂分为3个粒径区:1.18mm~2.36mm、2.36mm .75mm,4.75mm~9.50mm B.2.3将粒径区1.18mm~2.36mm、2.36mm~4.75mm、4.75mm~9.50mm的细骨料分别放人宽 为0.8mm、1.6mm、3.2mm的条形筛上分别进行筛分,称取各条形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累加得到人工 砂片状颗粒总质量G。

B.3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计算

B.3.1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B.1)计算,

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B.1)计算,精确至1%

式中: Fs一片状颗粒含量; G一粒径1.18mm~9.5mm内,试样所含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B.3.2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取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式中: Fs一片状颗粒含量; G一粒径1.18mm~9.5mm内,试样所含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B.3.2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取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石粉亚甲蓝值试验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石粉亚甲蓝值试验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亚甲蓝(ClHi8CIN3S·3H?O):纯度不小于98.5%; b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士5)℃;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d 方孔筛:孔径为75μm、150μm、300u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筛各1只,并 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e) 摇筛机; 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g)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士60)r/min,叶轮个数3片或4片,叶轮直径(75士10)mm; h)定时装置:精度1s 玻璃容量瓶:容量1L 温度计:精度1℃; k 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 烧杯:容量为1000mL; m)其他:定量滤纸、携瓷盘、毛刷、洁净水等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亚甲蓝(ClHi:CINsS·3H?O):纯度不小于98.5%; b)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士5)℃;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d 方孔筛:孔径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筛各1只,并 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e) 摇筛机; f 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g 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士60)r/min,叶轮个数3片或4片,叶轮直径(75士10)mm; h)定时装置:精度1s i 玻璃容量瓶:容量1L; j 温度计:精度1℃; k 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 烧杯:容量为1000mL; m)其他:定量滤纸、携瓷盘、毛刷、洁净水等

C.2.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0.1)g/L标准浓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b,精确至0.01g。 0℃土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 称重,记录质量m,精确到0.01g。按式(C.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式中: 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单位为克(g); me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每次配制亚甲蓝溶液前,均应首先确定亚甲蓝的含水率, C.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土0.01g)/100(即亚甲蓝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C.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C.2.1.4边搅动边加人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主,然后冷却至 20℃。 C.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人容量瓶,容量瓶 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士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C.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人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

期应不超过28d。配制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C.2.2制备石粉悬浊液

C.2.2.1按GB/T14684规定进行取样,并将人工砂烘干。 C.2.2.2将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的人工砂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75μm筛和筛 底),用摇筛机筛10min,取75μm方孔筛以下筛底石粉试样累计100g,分2份备用,精确至0.1g。 C.2.2.3称取石粉试样50g,精确至0.1g。将石粉试样倒人盛有(500士5)mL蒸馏水的烧杯中将叶轮 搅拌机调整到(600士60)r/min转速,叶轮距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石粉悬浮液,用移 液管准确加人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士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C.2.3石粉亚甲蓝(MB)值的测定

C.2.3.1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散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C.2.3.2石粉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士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 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蘸取1滴右粉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石粉沉淀物, 夜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观察在沉淀物周围边 蒙是否放射出1mm宽的浅蓝色晕, .2.3.3如果第1次的5mL亚甲蓝溶液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再向右粉悬浊液申加入5mL业 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1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进行2次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 乃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晕。 .2.3.4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浊液,每1min蘸取1次悬浊液进行色晕试验。若色晕在 min内消失,再加人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人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 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注:由于石粉吸附亚甲蓝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色晕试验过程中,色晕可能在出现后又消失了。因此,需要 每隔1min进行1次色晕检验,连续5次出现色晕为有效, .2.3.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后的睿器不得含有清洁剂成分

C3石粉亚电蓝(MB)值计算

C.3.1石粉亚甲蓝值(MB)按式(C.2)计算: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搅拌机:符合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b) 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规定; C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士5)℃; d) 水泥: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 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 e 标准筛:规格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各 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摇筛机;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h 砂:符合GB/T17671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 i 水:自来水或蒸馏水: j 减水剂:符合JG/T223中标准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规定,与试验用水泥适应性良好 含固量不大于5%。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搅拌机:符合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b) 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规定; C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士5)℃; d) 水泥: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 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 e 标准筛:规格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各 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摇筛机;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砂:符合GB/T17671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 心 水:自来水或蒸馏水; j 减水剂:符合JG/T223中标准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规定,与试验用水泥适应性良好 含固量不大于5%

D.2.1按GB/T14684规定进行取样,并将人工砂烘干 0.2.2将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的人工砂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75μm筛和筛底), 用播筛机筛10min,取75μm方孔筛以下筛底石粉试样累计270g,分2份备用,精确至0.1g。 0.2.3确定流动度比的胶砂配合比应符合表D.1的规定

D.2.4按照D.1中对比胶砂组的胶砂配合比,通过调整减水剂的用量使对比胶砂的流动度达到 180±5)mm D.2.5按照D.1中试验胶砂组的胶砂配合比,测定试验胶砂的流动度。

D.3石粉的流动度比计算

D.3.1石粉的流动度比按式(D.1)计算:

式甲: F:一一石粉的流动度比(%),精确至1%; L一试验胶砂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L。一对比胶砂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D.3.2石粉流动度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式中: F:一一石粉的流动度比(%),精确至1%; L一试验胶砂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L。一对比胶砂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D.3.2石粉流动度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士5)℃; b 天平:量程应不小于2000g,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g; c) 搅拌机:符合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d 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规定; e) 水泥:符合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 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 1 砂:符合GB/T17671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 )水:自来水

E.2.1按GB/T14684规定进行取样,并将人工砂烘十。 E.2.2将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的人工砂充分混合均匀,累计取2700g,分2份备用。 E.2.3胶砂配合比应符合表E.1的规定

表E.1人工砂需水量比试验配合比

E.2.5搅拌后的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 沙流动度(Y)的士2mm时,记录此时的加水量(M);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超出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 土2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土2mm为止。

E.3人工砂需水量比试验计算

E.3.1人工砂需水量比应按式(E.1)计算:

X一一人工砂需水量比(%),精确至1%; M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土2mm时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 225一一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L)。 3.2人工砂需水量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QC/T 959-2013 机械式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粗骨料的氯化物含量试验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烘箱:控制范围为(105士5)℃; b)天平:最大量程不应小于1000g,感量不应大于1g; 带塞磨口瓶:容量1000mL; 三角瓶:容量300mL; d e 烧杯:容量100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容量宜为10mL或25mL; g 容量瓶:容量应为500mL; h 移液管:容量为50mL和2mL各1支; 铬酸钾指示剂溶液:浓度为5%,按GB/T602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ol/L,按GB/T601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ol/L,按GB/T601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烘箱:控制范围为(105士5℃; b) 天平:最大量程不应小于1000g,感量不应大于1g; 带塞磨口瓶:容量1000mL; d) 三角瓶:容量300mL; e) 烧杯:容量100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容量宜为10mL或25mL; g 容量瓶:容量应为500mL; h 移液管:容量为50mL和2mL各1支; D 铬酸钾指示剂溶液:浓度为5%,按GB/T602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ol/L,按GB/T601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k)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ol/L,按GB/T601的规定进行配制和标定。

F.2.1按GB/T14685的规定进行取样约1500g,将试样在温度(105士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经冷 至室温备用。 F.2.2称取试样500g装人容量为1000ml的带塞磨口瓶中,用容量瓶取500mL蒸馏水,注人磨口瓶 内,加上瓶塞,摇动1次,放置24h,然后应每隔5min摇动1次,共摇动3次,使氯盐充分溶出。将磨口 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用滤纸经漏斗流入1000mL烧杯中,然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滤液,注入三角瓶 中,再向三角瓶中加人浓度为5%的铬酸钾指示剂1mL,再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 转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 F.2.3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准确吸取50mL蒸馏水到三角瓶内,加入5%铬酸钾指示剂1mL,并用 .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为止,记录此点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

粗骨料的氯离子含量应按式(F.1)计算QGDW 11366-2014 开关设备分合闸线圈电流波形带电检测技术现场应用导则,精确至0.01%: CAeNOs(V, V,)× 0.0355×10 WCLE X100

w 粗骨料的氯离子含量(%); CAeNOs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试样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空白试验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7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0.0355一换算成氯离子含量的系数; 10 一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3.2应以2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001%。当2次试验结果的差值大于 .01%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