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694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

Q/GDW 11612.22018

5.3.1.4网络时延

5.3.1.4网络时延

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主从节点1:1配比下,业务顺长不小于1k字节下的载波报文发送端 刻与接收端接收时刻的上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平均时延应小于30mS。在交流电网环境 智能电表通信口时延。

QCPWLG 0001-2015 北京威力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蓝莓果汁饮料5.3.1.5长时间传输性能

5.3.1.6抗衰减性能

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 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

5.3.3网络管理功能

5.3.3.1节点管理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具备在 用于建立中继路由关系。应能够在无 页情况下,自动管理下属节点的中 继路田: (CCO)下属节点数量应不小于1016个。

5.3.3.2信道访问机制

支持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和CSM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A(Collisi lance),提供冲突避免机制。

5. 3. 3. 3自动路由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备自动路由快速组网,网络实时优化和动态变化功能,即:无需人工干预, 通信单元之间应该能够自动建立数据传输路由关系;当信道变化、中间节点被拆除或故障后,系统能够 自动建立新路由。

5.3.3.4白名单管理

支持本地通信单元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单地址范围的节点。

5.3.3.5多相位组网

支持电力线A/B/C三相节点组网管理功能。

5.3.3.6多网络管理

支持多网络共存(多台区串扰)下,同时间组网及抄表,性能指标与单网络保持一致: 管理共存多网络数量不少于6个。

5.3.3.7网络信息管理

Q/GDW 11612. 22018

应具备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对主节点(CCO)和从节点(STA)程序版本、参数信息查询等功 能。主节点应具备查询网络拓扑信息,包括子节点层级,网络角色,相位信息的功能;同时支持查询子 节点信道品质,通信成功率,代理变更等信息

5.3.4.1抄表功能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集中器主动方式抄表、路由主动方式抄表及并发方式抄表,并发数不小于 性能指标应满足Q/GDW13732013规定的要求,

5.3.4.2广播对时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终端对电能表的广播对时功能。

5.3.4.3从节点注册

5.3.4.5远程费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主站、集中器对电能表的远程费控操作。

5.3.4.6在线升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有在线升级功能, 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载波信道完成软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3

5. 4. 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2500V(CCO,220V交流电源回路)或4000V (STA,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 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5. 4. 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 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 现象。

通信单元应在表5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 价等级表示。 评价等级A: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通信单元均能正常通信。 评价等级B:骚扰使通信单元暂时丧失通信功能,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5分钟内能自行恢复通信 功能。

5.5.2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 通信。

5.5.3工频磁场抗扰度

5.5.4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Q/GDW 11612 22018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 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 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5.5.5静电放电抗扰度

有外封装的通信单元,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节点放电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 时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电快速瞬 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 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7振荡波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 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 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 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 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致终 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参考FCCpart15的G低压电力线高速接入设备的要求,在9kHz~30MHz频带内的电磁骚扰限值见表 。采用CISPR(国际无线电于扰特别委员会)所规定平均值检波器测量。

表69kHz30MHz频带内的辐射限值

30MHz以上频带的电磁骚扰限值见表7。

表7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限值

通信单元可与满足Q/GDW1375.2、Q/GDW1375.3、 Q/GDW1355规定要求的型式规范尺 要求的集中器、采集器、电表相匹配,满足电气规格、功能、通信等相应互换性要求。

5.9信息安全防护要求

5.9.1安全定义与流程

高速载波通信芯片应具备唯一的、不可更改的芯片ID号。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能基于芯片ID号和 轻量级私有密码算法完成与主站的安全交互流程,实现通信单元与主站的双向鉴权、通信单元程序版本 管理、端到端信道安全防护等信息安全防护功能,

5.9.2首次鉴权及密钥分发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上线后,应能基于芯片ID号和轻量级私有密码算法完成与主站的双向鉴权,并 从主站获取芯片主密钥,用于后续的安全交互流程。对于未能通过首次鉴权流程的通信单元,主站可根 据管理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该通信单元继续通信

5.9.3双向鉴权及程序版本校验

获取芯片主密钥后,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能基于芯片ID号、芯片主密钥和轻量级私有密码算法完 成与主站的双向鉴权,并向主站上报软、硬件版本及程序特征码,以供主站实现通信单元的程序版本控 刮 主站可根据同一台区内同一厂商的所有通信单元的程序版本和程序特征码的情况进行判断,判断结 果分为版本号及程序正常、程序版本错误和程序异常三种: a)版本号及程序正常。程序版本号和程序特征码均一致,则认为该台区该厂商的高速载波通信单 元版本号及程序止常。 b 程序版本错误。某个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程序版本号与其他单元不同,则认为该高速载波通信 单元程序版本错误。主站可根据管理策略决定是否发起版本回滚。 程序异常。某个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程序版本号与其他单元相同,但程序特征码不同,则认为 该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出现程序异常。主站可根据管理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该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继 续通信。

5.9.4信道安全防护功能

Q/GDW 11612. 22018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与主站之间应具备端到端的通信数据加密机制,能够保护通信单元与主站之间交 互数据的安全性。对于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应使用不同的密钥数据。 信道安全防护机制包含三种防护模式,分别是数据机密性保护模式、数据完整性保护模式和数据全 面保护模式: 数据机密性保护模式通过数据加解密操作保护传输数据的机密性,数据的接收方需要使用正确 的密钥解密获得数据内容, b) 数据完整性保护模式通过附加消息鉴别码保护传输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接收方可以通过校验 消息鉴别码的正确性判断传输内容是否被改。 数据全面保护模式结合上述两种防护机制,同时实现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与主站之间应具备密钥更新机制。主站能够生成并下发新的芯片主密钥,要 载波通信单元进行密钥更新操作

5.9.6安全异常上报

5.9.7安全交互命令的重发机制

上述安全交互流程涉及到的各项命令应具备超时重发机制,命令的发送方若在设定的时间范围 到预期的响应命令,则按照重发机制再次发送命令。如重发后仍未收到响应,则不再进行重发并 全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验分为型式试验、全性能检验、验收检验三类。

终端新产品或老产品恢复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时,应进行型式试验。批量生产或连 的终端,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终端中随机抽取。按GB/T2829选择判别水平I,不合格 平ROL三30的一次抽样方案,即

[nAcRe]=30 1]

Q/GDW 11612. 22018

2829规定,不合格分为A、B两类。各类的权值定

6.2.4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验验项目不合格类别的划分见表8当一个样本不合格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权值的累积数大于或等 则判为不合格品;反之为合格品。 对一个样本的某个试验项目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不合格,均按一个不合格计

全性能检验一般在产品招标前进行,样品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方案符合6.2.2要求。

6.4.1项目和建议顺序

对于到货验收的终端,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质检部门按表8. 议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6. 4.2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判该终端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换或修理。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如表8所示

表8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

Q/GDW 11612 22018

注:验收检验中“"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批次抽查的项目,“**”表示不同实验下,此项目的检验内 容不同,参照第3部分表1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Q/GDW 11612 22018

编制主要原则, 14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4 主要工作过程. 14 标准结构和内容 15 条文说明.

QGDW 11377-2015 10kV配电线路调压器选型技术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本部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8)23号)文的要求编写。 通过制定《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将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 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现高速载波通信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地信道的有 效性及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电力业务需求,体现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建设要 求,提高高速载波通信模块的使用寿命,促进高速载波通信模块质量提升,推动用电信息采集工作健康 有序地发展。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 化为引领,服务国民经济科学发展。 b) 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充分了解高速载波通信建设现状,明确系统及终端功能需求,建 立采集系统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研究新的需求形势下不同应用场景和配电网环境对高速载波 通信模块的使用要求,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认真研究国内外现行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 协调统一,并考虑系统和设备的扩展性、兼容性。 d 坚持集中人才资源优势,吸收高速载波通信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技术和成果,协调高速载波 通信芯片设计商、方案设计商、系统集成商等各方技未资源,促进利益相关方意见的统一。 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2部分:技术要求”,因标准 步及的技术内容调整,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2 部分:技术要求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部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 本部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 使用问题

2018年2月,完成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技术可行性分析。 2018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启动标准制定工作,并撰写标准大 纲。 2018年5月,工作组内部循环征求意见,讨论新增频段设计方案,分组开展通信协议、技术要求 及检验方法等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形成技术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2018年8月,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组织30余名技术专家对户变关系识别方案进行了论证。 2018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和条文说明,向公司系统及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完成送审稿,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化工作组组织召开标准审查 会,审查结论为:专家组一致同意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2部分:技术要求通

过审查,建议修改后尽快报批。

WS 259-2015 疟疾的诊断Q/GDW 11612 2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