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799.7-20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7部分:调相机部分.pdf

Q/GDW 10799.7-20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7部分:调相机部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6947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0799.7-20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7部分:调相机部分.pdf

5.3.7工作票的有效期与延期

5.3.7.1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 5.3.7.2工作票需办理延期手续,应在批准的检修期限前,由工作负责人向运维值班负责人提出申请(属 于调控中心管辖、许可的检修设备,还应通过值班调控人员批准),由运维值班负责人通知工作许可人给 予办理。工作票只能延期一次。事故紧急抢修单不准延期。

NB/T 41010-2018 交流电弧炉供电技术导则 电能质量控制5.3.9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安全责任

5.3.9.1工作票签发人

5.3.9.4 专责监护人!

工作票应由经工区(车间)批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运维人员许可。本部分5.3.5规定的工作可 部门班组负责人或节假日调相机值班负责人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但书面记录应送交一份给运维 留存。 换流站(变电站)内调相机主机停用检修,只需第一天办理开工手续,以后每天开工时,应 责人检查现场,核对安全措施。检修期间工作票始终由工作负责人保存在工作地点。

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核对安全措施。检修期间工作票始终由工作负责人保存在工作地点。 5.4.3工作许可人在完成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完成以下许可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 a 持票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对补充的安全措施进行说明,对具体的设 备指明实际的隔离措施,确认检修设备无电压、已泄压、降温、无转动,且没有油、水、气等介 质流入的危险。 b 对工作负责人指明带电、带压、高温、易爆等设备的位置和安全注意事项。 c)与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 5.4.4运维人员不得变更有关检修设备的运行方式、检修状态。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得 擅自变更安全措施,工作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事先取得对方的同意并 及时办理措施变更手续,临时变更措施应及时恢复。变更情况及时记录在值班日志内。

5.5.1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危险 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多班组工作时,由总工 作负责人向各班组负责人交代,再由班组负责人向各自工作班成员交代。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 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成员的安全认真监护,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 5.5.2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安全条件、施工范围、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增设专 货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的人员。专责监护人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专责监护人临时离开时,应通知被监护人 员停止工作或离开工作现场,待专责监护人回来后方可恢复工作。若专责监护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 时,应由工作负责人变更专责监护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被监护人员。 5.5.3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暂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应将 工作现场交待清楚,并告知工作班成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现场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若工 作负责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 作业人员及运维值班工作许可人。 原、现工作负责人应做好必要的交接,

5.6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a)工作负责人在试运前应将工作班全体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将所持工作票交工作许可人。 工作许可人认为检修设备可以进行试运,如不需要其他工作班组安全措施范围变动时,应将试运 设备检修工作票有关安全措施撤除,检查工作班全体人员确已撤出检修现场后,进行试运行。 若检修设备试运将影响其他作业班组安全措施范围的变动和其他作业班组人员安全时,只有将所 有作业班组全体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将与试运设备有关联的所有检修工作票收回后,方可进 行试运。 d 试运工作应在工作负责人和运维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无误后,由运维人员进行操作。 5.6.5 试运后工作班需继续工作时,应按下列条件进行: 2)工作许可人按工作要或重新布置安全措施并会同工作负责人重新履行工作连可手续后工作负

Q/GDW 10799.72020

责人方可通知作业人员继续进行工作。 b 如工作需要改变原工作票安全措施范围时,应重新签发新的工作票。 5.6.6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应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先周密地检查,待全体作业人员撤离 工作地点后,再向运维人员交待所修项目、发现的问题、试验结果和存在问题等,并与运维人员共同检查 设备状况、状态,有无遗留物件,是否清洁等,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结束时间。经双方签名后,表示 工作票终结。 5.6.7只有在同一停役隔离系统的所有工作票都已终结,并得到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值班负责人许可指 令后,方可进行复役操作。 5.6.8已终结的工作票、事故紧急抢修单应保存一年。

在调相机及其辅助设备上的机械类型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如下: a)停电。 b)隔离。 c)泄压。 d)通风。 e)吹扫与冲洗。 f)加锁、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 注:调相机电气部分工作的技术措施按Q/GDW1799.1执行

6.2.1断开调相机及辅助系统停运检修设备的电源(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 6.2.2断开与检修设备、系统相连的各管道上的电动阀、电磁阀和电液阀的动力电源,并切断控制设备 执行单元的操作能源。 6.2.3水(油)泵停止运行或停止转动后方可断开其动力电源(并取下其熔断器)和控制电源。

6.3.1调相机检修时,应断开其启动装置和盘车装置相关电源,防止调相机转动。 6.3.2水(油)泵机械部分检修时,应关闭所有应关闭的阀(闸门),切断其电机部分动力电源,并做好 防转动的措施,必要时还应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如控制回路与其他设备设有联动、联锁关系的,还应将 联动、联锁回路解除。 6.3.3水、油、气系统检修,应关严所有应关闭的阀门、阀板、挡板。如关闭不严且无法可靠隔断水、 油、气等,应关闭前一道阀(闸门)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6.3.4在敷设有油、水、气等管道、阀门的地下沟道和井下进行检修工作,应关闭向工作地点流入油、 水、气等介质的有关阀(闸门)。 6.3.5在调相机辅助系统管道上进行检修工作,应将管道两端阀门关严,并按本部分6.4章节要求泄压 6.3.6在油箱、水槽、集水井等内部工作时,如设备下部有与系统连接的管口、孔洞等,应对这些管口 孔洞采取封闭隔离措施,

6.4.1设备检修前,应放尽系统内的油、水、气等介质,确认压力和温度符合工作条件后,方可开始工 作。 6.4.2 做泄压措施前,应先检查确认检修的设备和系统确与运行部分可靠隔离,然后方可缓慢开启有关 阀门进行泄压。泄压操作时,人员不得正对压力释放的方向。 6.4.3检修的设备和系统是否已安全泄压,可通过阀门机械指示位置、开度信号、热工仪表指示以及现 场实际情况(如有无液体、气体流动声音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6.4.4如果热工仪表显示有压力,或压力表指示虽在零位,但泄压阀处仍有液体、气等介质流动的声音, 应对设备的隔离和泄压措施以及压力表进行检查,在未查明原因前,应认为设备和系统内部有压力,不能 萱自开始工作。 6.4.5为泄压所开启的有关阀门,在检修过程中应一直保持在可靠的全开位置,悬挂禁止操作,有人工 作!”的标示牌,并加挂机械锁。 6.4.6若无专门的阀门进行泄压,可通过拧松管道或阀门的法兰盘螺丝进行泄压。泄压时,应先把法兰 盘上远离身体一侧的螺丝松开,再略松近身体一侧的螺丝,使存留的油、水、气等从对面缝隙排出,以防 尚未放尽的油、水、气伤害作业人员。附近如有电气设备,应加以遮挡,以防油、水、气喷到电气设备上 面。

6.5.1进入各式箱、槽、罐等密闭容器内部工作前,应打开各孔口进行通风换气。如系盛装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物质的在用容器,应先冲洗置换,再进行通风换气,将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排除干净。 6.5.2如在容器内工作过程中须接触过敏性的物质,应采取强力通风措施。强力通风时,进出风口应做 好防护措施。 6.5.3进入地下井、坑、孔、洞、管沟、排水沟等处工作前,应事先了解清楚这些地段的工作环境,做 好通风措施,并对进出口做好标识。 6.5.4在箱、槽、罐、地沟(坑)、井等有限空间内作业,不应用输送纯氧的方法通风换气。 6.5.5执行本节相关条款时,同时应执行本部分14.3有限空间的作业的相关条款。

6.6.1在盛装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介质的设备上工作,应做好吹扫与清洗的置换措施,并进行易燃易爆 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检测 6.6.2吹扫、冲洗前,应先将与吹扫无关的部分关闭或加堵板(盲板),并注意选择吹扫介质。 6.6.3工作中如需冲洗沟道,应先将作业人员从沟道内撤离并清点人数无误后,再开启有关阀(闸门)。

6.7加锁、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

6.7.1辅助设备检修需要断开电源时,应在已断开的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和检修设备控 制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6.7.2在显示屏上进行操作的调相机、盘车装置、电动阀门和水(油)泵的启停操作方式设置为“检修, 禁操”状态,或用其它方式设置“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6.7.3在一经操作即可送压到工作地点或使工作地点建压的各隔离点的所有阀门的操作把手、控制按钮、 泵启停控制按钮上,悬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标示牌。阀门应按本部分7.4.5条款所述要求加锁。如 有多级串联,在危险介质来源处的阀(闸门)已可靠关严并加锁、悬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示牌的 情况下,检修系统隔离范围内的阀门可不重复加锁,因检修需要调整开启这些阀(闸门)时,应暂停该系 统相关工作面的工作,以防伤人,确认无泄漏后方可继续工作。 6.7.4因检修施工打开的坑、沟、孔、洞等,均应铺设与地面平齐有防滑措施的盖板或设置可靠的遮栏、 挡脚板及“止步,危险!”的标示牌;因检修施工损坏的常用楼梯、通道等,出入口处应设置临时遮栏并悬 挂醒目的“止步,危险!”标示牌,临时遮栏应符合标准要求,并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派专人看守,夜间 应设红灯示警。

3.7.5任何人不得跨越遮拦,不应随意移动、变动和拆除临时遮拦、标示牌等设施。作业人员如确因工 作需要必须移动、变动和拆除时,应征得工作许可人同意,并在工作负责人的监护下进行。工作完毕后应 立即恢复。

6.7.7在工作地点围栏的出入口处设置“从此进出!”标示牌。

6.7.7在工作地点围栏的出入口处设置“从此进出!”标示牌

Q/GDW 10799.72020

7.1.2操作票由操作人填写,监护人审核,运维值班负责人或其他经本单位批准的人员审查批准后执行。 7.1.3操作票所列人员的安全职责: a 发令人应对发布指令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监护人和操作人应对执行操作指令的正确性负责,监护人负主要责任。 c 运维负责人对操作任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负责。 7.1.4操作票应用黑色或蓝色的钢(水)笔或圆珠笔逐项填写。用计算机开出的操作票应与手写票面统 一,操作票票面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7.1.5操作票应使用标准的名词术语、设备的双重名称。操作人应根据模拟图、接线图或相关审定图纸 填写操作项目,监护人审核,并分别手工或电子签名,然后经运维负责人审查签名批准后执行。 7.1.6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的双重名称。一个操作任务系指根据同 操作指令,且为了相同的操作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并依次进行的操作的全过程。

7.1.2操作票由操作人填写,监护人审核,运维值班负责人或其他经本单位批准的人员审查批准后执行。 7.1.3操作票所列人员的安全职责: a 发令人应对发布指令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监护人和操作人应对执行操作指令的正确性负责,监护人负主要责任。 C 运维负责人对操作任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负责。 7.1.4操作票应用黑色或蓝色的钢(水)笔或圆珠笔逐项填写。用计算机开出的操作票应与手写票面统 一,操作票票面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7.1.5操作票应使用标准的名词术语、设备的双重名称。操作人应根据模拟图、接线图或相关审定图纸 真写操作项目,监护人审核,并分别手工或电子签名,然后经运维负责人审查签名批准后执行。 7.1.6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的双重名称。一个操作任务系指根据同 一操作指令,且为了相同的操作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并依次进行的操作的全过程。 7.1.7 下列项目应填入操作票内: a 应关闭或开启的油、水系统的阀门。 b) 应关闭或开启的泄压阀/检修阀。 C 辅助系统的投退、联锁装置的投退、控制方式的改变; 应拉合的水(油)泵动力电源开关。 e 水(油)泵启动或停运后其状态检查。 f 调相机及其辅助系统的启、停操作。 名 进行调相机启机、停机操作前,检查相关启动装置、励磁系统和调相机辅助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 h 其他需要填入操作票的项目。 7.1.8 下列情况可以不使用操作票: a 关闭或开启单一阀门。 6 拉合单一的水(油)泵动力电源开关。 事故紧急处理。 d)程序操作。 上述操作完成后应作好记录,事故紧急处理应保存原始记录。 7.1.9每次操作只能执行一份操作票。

7.1.7下列项目应填入

7.1.8下列情况可以不使用操作票:

7.2.1调相机系统应有与现场设备相符的系统图(包括各种审定的电子系统图)。 7.2.2操作设备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包括命名、编号、旋转方向、切换位置的指示及区别油 管道的介质色标、流向等。

7.2.1调相机系统应有与现场设备相符的系统图(包括各种审定的电子系统图)。 7.2.2操作设备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包括命名、编号、旋转方向、切换位置的指示及区别油、水、气等 管道的介质色标、流向等。 7.2.3有值班调控人员、运维值班负责人正式发布的操作指令,并使用经事先审核合格的操作票。 7.2.4有合格的操作工具、安全用具和设施。 7 2 5 下列两种情况应加挂机械锁,

管道的介质色标、流向等。

)辅助设备油、水等管道检修时,打开的泄压阀/检修阀。 在一经操作即可送压且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隔离阀。

7.3.1调相机设备的操作应执行监护操作,是指有人进行监护的操作。监护操作时,其中一人对设备较 为熟悉者作监护人。特别重要和复杂的电气倒闸操作和辅助设备系统切换、隔离操作,由熟练的运维人员 操作,运维负责人监护

为热态者作监护人。 操作,运维负责人监护。 7.3.2设备操作应根据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发布指令应准确、 清晰,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

清晰,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

7.3.3发令人和受令人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发布指令的全过程(包括对方复诵指令)和听取指令的报 告时应录音并做好记录。 7.3.4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应了解操作目的和操作顺序。对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 后执行。发令人、受令人、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均应具备相应资质。 7.3.5设备操作可以通过就地操作、遥控操作、程序操作完成。遥控操作、程序操作的设备应满足有关 技术条件。 7.3.6现场开始操作前,应先核对系统运行方式,并在设备系统图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 进行操作。 7.3.7监护人和操作人在接到发令人发布的正式操作指令后,带齐必要的操作工具和安全用具,至现场 后应先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和实际状态。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度,宜全过程录音。操作 过程中应按操作票填写的顺序逐项操作,每操作完一步,应检查无误后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 进行复查,并向发令人汇报操作结束。 7.3.8监护操作时,操作人在操作过程中不准有任何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操作行为。 7.3.9远方操作设备前,宜对现场发出提示信号,提醒现场人员远离操作设备。 7.3.10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不 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7.3.11机械锁由设备运维管理部门配备管理,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要编号并妥善保管,所有操作 人员和检修人员不应擅自使用解锁工具(钥匙)。 7.3.12调相机设备操作过程中如因设备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中断操作时,应待缺陷处理好后继续操作;如 缺陷暂时无法处理,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缺陷对下面的操作安全无影响时,经发令人同意后方可继续操作; 未操作的项目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因故中断操作,在恢复操作前,操作人员应重新进行核对,确认被 操作设备、操作步骤正确无误。 7.3.13机械设备操作后的位置检查应以设备实际位置为准,可通过设备机械位置指示、开度指示、热工 仪表信号的变化来进行综合判断。 7.3.14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为了抢救受伤人员,可以不经许可,即行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或油、 水、气等介质动力源),但事后应立即报告调度控制中心(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和上级部门。事故紧急处 理时可以不用操作票,但在操作完成后应做好记录,事故紧急处理应保存原始记录。 7.3.15同一站内的操作票应事先连续编号,计算机生成的操作票应在正式出票前连续编号,操作票按编 号顺序使用。作废的操作票,应注明“作废”字样,未执行的应注明“未执行”字样,已操作的应注明“已执行” 字样。操作票应保存一年。

7.3.3发令人和受令人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发布指令的全过程(包括对方复诵指令)和听取指令的报 告时应录音并做好记录。 7.3.4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应了解操作目的和操作顺序。对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 后执行。发令人、受令人、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均应具备相应资质。 7.3.5设备操作可以通过就地操作、遥控操作、程序操作完成。遥控操作、程序操作的设备应满足有关 支术条件。 7.3.6现场开始操作前,应先核对系统运行方式,并在设备系统图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 进行操作。 737监护人和操作人在接到发令人发布的正式损作指今后,带齐必要的损作工且和安全用具,至现场

7.3.5设备操作可以通过就地操作、遥控操作、程序操作完成。遥控操作、程序操作的设备应满足有关 技术条件。 7.3.6现场开始操作前,应先核对系统运行方式,并在设备系统图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 进行操作。 7.3.7监护人和操作人在接到发令人发布的正式操作指令后,带齐必要的操作工具和安全用具,至现场 后应先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和实际状态。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度,宜全过程录音。操作 过程中应按操作票填写的顺序逐项操作,每操作完一步,应检查无误后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 进行复查,并向发令人汇报操作结束。

8. 1 一般注意事项

8.1.1调相机的引出线和电缆头以及外露的转动部分均应装设牢固的遮栏或护罩。 8.1.2调相机及附属装置的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8.1.3调相机运行时电气保护和热工保护都应正常投入,相关保护定值整定后,运维及检修人员不得擅 自修改。 8.1.4工作人员应熟知紧急停机措施,并能在发生紧急故障时,切断系统电源。 8.1.5转动着的调相机,即使未加励磁,亦应认为有电压。不应在转动着的调相机回路上工作,或用手 触摸高压绕组 8.1.6在调相机启动前及停运后,均应按相关规定启动盘车连续盘动转子。 8.1.7 检修调相机本体应做好下列安全措施: a) 断开调相机升压变高压侧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SFC相应的出口切换断路器及隔离

断开调相机升压变高压侧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SFC相应的出口切换断路器及 开关(刀闸),断开励磁回路所有可能来电侧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并悬挂 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Q/GDW10799.72020

b)待调相机完全停止后,在其启停操作把手或按钮、励磁装置、盘车装置的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 操作,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检查调相机本体油、水、气管路系统可靠隔断,阀门应上锁并挂上“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示 牌。电动阀门还应切断电源,并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检修排水阀已可靠打开并挂 上“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示牌; d 断开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的控制电源、储能电源及电机电源,调相机有启动用的电 动机,还应断开此电动机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标示牌; e)将机端电压互感器从高、低压两侧断开,并取下其高压熔断器; f)验明无电压后,合上调相机升压变高压侧接地刀闸,在调相机定子三相出口处(引出线)装设三 相短路接地线。 g)断开向调相机定子、转子线圈内提供注入电压的保护装置电源开关。 8.1.8测量调相机定子、转子绝缘电阻前后均需放电。 8.1.9在调相机端盖未正式封闭之前,如作业人员需离开工作地点必须对调相机两端进行临时封闭。 8.1.10作业人员在定子膛内、出线罩内部、冷却器小间进行作业时,须做好通风措施,并有专人监护, 工作照明应使用电压不大于12V行灯 8.1.11清洗部件使用煤油、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介质时,清洗区域内严禁烟火,并做好相应的防火措 施。地面上的油污应及时清除,废油与使用后的无纺布等应分别存放在不燃专用容器内,集中处理。 8.1.12调相机定子、出线罩、封闭母线、冷却器小间工作完成后,端盖或人孔门正式封闭前,检修负责 人应全面检查调相机定子、出线罩、封闭母线及冷却器小间内部,确保清洁无杂物,各部件完好。 8.1.13检修后机组盘车前,检查机组各转动部分的间隙无异物。 8.1.14调相机电气试验时,内部作业人员应暂时停止检修工作,并撤出现场。 8.1.15调相机启机前,现场应检查确认励磁系统、冷却系统、油系统以及监控和保护系统等已正常投运, 8.1.16调相机电气预防性试验时,应将相关联的CT二次回路短接接地,同时应将测温信号回路、在线 监控信号回路短接并可靠接地,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恢复

8.2调相机定、转子工作

B.2.1调相机定子吊装

8.2.1.1定子吊装系统应经设计计算并在吊装前验收合格; 8.2.1.2定子吊装应由专人统一指挥,指挥人应站在起重机的操作人员均能看清的地方; 8.2.1.3吊装过程中,定子下方不得站人和行走,人不得随吊件上下,不准上下抛掷物件; 8.2.1.4定子吊装及调整下落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应将身体任何部位置于定子与台板之间。

8.2.2调相机定子上的工作

8.2.2.1进入调相机定子内膛工作的人员,必须穿专用连体工作服和软底鞋。 8.2.2.2进入调相机定子内膛工作的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应登记,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不得带 入调相机定子内膛。工作结束时要清点,不可遗漏。检修工作完毕后,应立即封闭孔或门。 8.2.2.3不应踩踏磁极引出线及定子绕组绝缘盒、定子线圈、汇流排等绝缘部件。 8.2.2.4进行定子清扫工作时,作业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清洗剂,有良好的通风,清扫过程中严禁动火作 业。

8.2.3调相机穿(抽)转子

8.2.3.1调相机穿(抽)转子作业区域应设置围栏或安全警示带,无关人员不得在作业区域逗留。 8.2.3.2穿转子前应严格检查定子内部、转子零件紧固牢靠,零件防松装置完整,定子内部及转子已彻 底清理干净,不得遗留任何异物, 8.2.3.3调相机穿(抽)转子时,转子上套箍、风扇、护环等部位不得作为起吊和支撑点。 3.2.3.4 轴颈和风挡、油挡等处的光滑轴面上不得绑扎钢丝绳,钢丝绳绑扎不得损伤转子表面。 .2.3.5 转子抬吊时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吊时两台行车要保持统一操作,步调一致。 3.2.3.6 起吊转子应保持水平,穿(抽)转子时应缓慢、平稳。 3.2.3.7 在穿(抽)转子过程中应派人进入定子膛内对转子穿(抽)装情况进行监护,确保转子护环与 定子气隙隔板的间隙。 2宝亚哈

8.2.3.8定子铁芯两端阶梯段不允许承受转子重力。

3.2.3.9 在使用顶起装置前进行目视检查,如果有任何的不完整、裂纹等,不得再使用该装 8.2.3.10抽出的转子应摆放在专用的转子滚轮架上

B.2.4检修中盘动转子

8.2.5在转动着的调相机上检查、调整、清扫

8.2.5.1在电刷上开展工作时,作业人员应防止衣服和擦拭材料被机器挂住。应将刷握拨出后开展碳刷 的维护工作。 8.2.5.2调整、清扫电刷及插拔刷握时,工作时要戴绝缘手套或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穿绝缘鞋或站 在绝缘垫上,不能两人同时工作。 8.2.5.3作业人员不可用手同时接触不同极的导电部分或一手接触导电部分另一手接触接地部分,所用 工具应有相当长度的绝缘柄。 8.2.5.4检查滑环时,手电筒不得与带电部分接触。 8.2.5.5在车、磨滑环时,作业人员应戴护目眼镜。 8.2.5.6在转动着的调相机上测量轴电压或用电压表测量转子绝缘时,应使用专用电刷,电刷上应装有 300mm以上的绝缘柄。

8.3.1 揭开和合上轴承盖应使用环首螺栓,将丝扣牢固地全部旋进轴瓦盖的丝孔内,以便安全地起吊 8.3.2 轴承座油室应作密封性试验,检查应无渗透。如有渗透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重做试验, 8.3.3 轴承座油室采用易燃易爆介质进行密封性试验时,应严禁烟火,并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 8.3.4 处理轴承座挡 戴好防护手集 8.3.5 调整轴瓦瓦枕垫片应在翻转的轴瓦固定后进行,轴瓦复位时应防止轴瓦突然下滑 8.3.6 轴颈应用专用工具遮 严防杂物掉入轴瓦与轴颈之间的间隙,作业中不应踩踏轴颈及轴瓦。 8.3.7 轴承翻瓦前,必须对调 相机转子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防止调相机定、转子碰磨 3.3.8 临时封闭轴瓦油孔必须采用封堵物明显外露的方法,不应用棉纱、破布或纸团等塞入开口部位 封闭应牢固严密 8.3.9作业人员在轴承座内进行工作应采取防滑措施。

8.4.1盘车装置解体前,各油泵应停止运行,并关闭进油管路阀门。 8.4.2解体前应拆除盘车电源、热工连线等有影响的设备。 8.4.3 检修过程中应做好可靠封堵措施,防止异物落入轴承箱或进出油口,同时做好明确标记。 8.4.4 部件回装前必须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对照封堵记录,将封堵物清除。 8.4.5 盘车检修后恢复运行前,应检查润滑油、顶轴油系统无异常。 8.4.6 机组在运行时,不应在无保护措施下碰触盘车装置本体外壳,防止烫伤。 8.4.7手动盘车时,应断开盘车电机电源,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8.4.1盘车装置解体前,各油泵应停止运行,并关闭进油管路阀门。 8.4.2 解体前应拆除盘车电源、热工连线等有影响的设备。 8.4.3 检修过程中应做好可靠封堵措施,防止异物落入轴承箱或进出油口,同时做好明确标记。 8.4.4 部件回装前必须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对照封堵记录,将封堵物清除。 8.4.5 盘车检修后恢复运行前,应检查润滑油、顶轴油系统无异常。 8.4.6 机组在运行时,不应在无保护措施下碰触盘车装置本体外壳,防止烫伤。 8.4.7手动盘车时,应断开盘车电机电源,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9调相机辅助系统的工作

9.1.1泵体在检修中如需拆卸,不应使用起重机吊拉管道,以防管道变形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泵 体拆卸后应将进出口管道加以固定。 9.1.2转动机械的部件拆卸时,遇到拆卸困难,部件卡涩,不得用锤子敲打,应使用紫铜棒或垫木,防 止零件变形损坏。 9.1.3转动机械检修如需使用气焊加热,应做好防止灼烫伤的措施。 9.1.4转动轴瓦或加装垫片,应把转动的轴瓦固定后再进行工作,以防人手被打伤。 9.1.5轴瓦就位时,不应用手拿轴瓦的边缘,以免轴瓦下滑时使手受伤。 9.1.6更换垫片,在无可靠的支撑措施时,手指不得伸进底脚板内

Q/GDW 10799.72020

9.1.7转动机械检修完毕后,转动部分的防护罩应牢固地装复。 9.1.8在转动机械试运行启动时,相关人员应站在安全的位置,以防转动部分飞出伤人。

9.2油、水、气管道检修

9.2.1 管道检修工作前,检修管段的泄压阀应打开或采取其他方式防止检修管道内积液。 9.2.2 设备、管道在场内转运必须绑扎牢靠,在可能滚动、滑动的方向垫好楔子。 9.2.3 管道吊装就位后,宜立即装好支架、吊架。临时吊挂时,吊挂装置应能承受吊挂物的重量。 9.2.4 人工往沟槽内下管时,所有索具、桩锚应牢固,沟槽内不得有人。 9.2.5管道移动和对口时,不应将手放在管口和法兰连接处,翻动管道应有防止滑动和倾倒措施。

9. 3. 1油系统检修

2.3.1.1油系统检修前,应断开与油泵电机、电动阀相关的各类电源并确认无电压,关闭各个可能来油 方向阀门,并确认管路内部剩油已排出。 9.3.1.2应做好防止异物落入润滑油系统及油泵内部的措施, 9.3.1.3作业现场应布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油类、 破布等必须有专人保管和集中处理。 9.3.1.4清洗部件使用煤油、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介质时,清洗区域内严禁烟火,并做好相应的防火 昔施。地面上的油污应及时清除,废油与使用后的无纺布等应分别存放在不燃专用容器内,集中处理。 .3.1.5在拆下的通油设备、管道上进行焊接时,应事先将设备、管道内部的油冲洗干净 .3.1.6电焊机的接地线应接在被焊接的油系统设备上,接地点应靠近焊接处,并采用双线接地,不应 采用远距离接地回路。 .3.1.7动火作业时,周围有可燃物,应保持安全距离并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动火点附近如有井 也沟、水封等,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然物品,并备好砂箱、灭火器等防火设施, 9.3.2.2油箱充油前,应确认事故排油管连接正确,阀门操作灵活,加装保护罩,并挂“禁止操作”标 牌。 9.3.2.3油系统进油后,应避免在油系统设备、管道附近进行动火作业,如确需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 工作票。 9.3.2.4油循环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特别是油箱中投入电加热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不得使油温超过 80℃

9.4.1冷却系统的检修

9.4.1.1冷却系统的检修工作,应关闭各个可能来水方向阀门,断开与水泵电机、电动阀相关的各类 源并确认无电压。 9.4.1.2检修作业前应确认冷却水系统已停止运行,管路内部剩水已排出。 9.4.1.3检修时应做好防止异物落入冷却系统内部的措施。 9.4.1.4调相机定子冷却水管路与外部冷却水管路连接前,应用清洁的压缩空气进行正、反吹扫。 9.4.1.5水泵启动前应检查并加好润滑油。 9.4.1.6外冷水系统加酸设备发生泄漏时,不得直接用手触摸检查泄漏情况或堵漏

9.4.2水冷系统的冲洗

9.4.2.1冷却水系统检修完毕后,必须经水冲洗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 9.4.2.2在水冲洗过程中水泵不应空运转。 9.4.2.3冷却设备压差过大时应及时清理,以免滤网破坏, 9.4.2.4在冲洗过程中应控制系统压力,避免压力过高,使管道超压破裂漏水。

9.4.3水冷系统防冻

9.4.3.1寒冷地区室外管道应有防寒防冻措施,管道的保温不应有脱落和裸露现象,发现保温有破损应 及时修复。 9.4.3.2气温低于零摄氏度遇机组停运时,要根据需要保持室外管道内冷却水流动或将水排出。 9.4.3.3冬季因检修需要而打开的室外管道或者孔、洞、沟道,要做好临时保温措施,检修完毕后,要 及时恢复原状。

10静止变频器、励磁系统的工作

10.1静止变频器的工作

10.1.1静止变频器检修前,应断开输入断路器、输出切换开关、输出隔离开关,验明无电压后合上接地 刀闸或装设接地线,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10.1.2静止变频器关断后,应确认设备完全停运且无电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10.1.3工作前,应将静止变频器机柜和机架装置正确接地,确保设备上易接触到的部件不带电,且未与 王何危险的电压源连接 0.1.4 戴心脏起搏器的人员不应进入静止变频器区域,防止电磁场干扰心脏起搏器的运行。 0.1.5 对静止变频器中涉及电容的工作,应对电路电容充分放电,才能进行检查。 10.1.6 静止变频器运行时不应强制打开功率柜、电抗器等一次设备柜门。 10.1.7 对防冷凝加热器进行检修,应断开其控制电源,并确认防冷凝加热器已冷却方可开始工作。 10.1.8 绝缘测试作业完成后,应将所测设备对地放电,确认无电后方可恢复, 10.1.9对可能引发误碰的回路、设备、元件,应采取防护措施和悬挂警示牌。 10.1.10在静止变频器的电气组件上进行工作时,应做好防静电措施。

10.2励磁系统的工作

0.2.1对励磁系统进行检修,应确保检修设备与各侧电源、其他带电部分及可能出现反送电的设备和回 有明显断开点,并采取隔离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 10.2.2戴心脏起搏器的人员不应进入励磁系统区域,防止电磁场干扰心脏起搏器的运行。 10.2.3对励磁系统中涉及电容的工作,应对电路电容充分放电,经测量确认不带电后方可开始工作。 10.2.4对励磁系统二次电压回路调试通电时,必须可靠断开至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回路,防止反充电。对 励磁系统保护及控制回路拆接线时应先验电,核对无误后逐根拆除,用绝缘胶布包好并做好记录。 10.2.5在励磁系统二次回路上工作要防止误触电,必要时断开盘内的交流和直流电源,对可能引发误碰 的回路、设备、元件采取防护措施和悬挂警示牌。 10.2.6 在励磁系统的电气组件上进行工作时,应做好防静电措施。 10.2.7 励磁系统不应带电插拨插件。 0.2.8 励磁系统投入前,应确保系统的维护工作已完成、检查装置内无异物、临时接线已拆除且无报警 和故障信息, 10.2.9励磁定值变更应履行审批手续

11.1热工元器件的检修维护应做好相关油、水、气管路系统的隔离、泄压等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做好必 要的电气隔离措施。 11.2工作前应做好准备,了解工作地点、工作范围、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措施、试验校验方案、上次试 验校验记录、图纸、整定值通知单是否齐备并符合实际,检查仪器、仪表等试验校验设备是否完好且在检 验有效期内。 11.3热工元器件的标示牌和铭牌应正确、清晰、齐全。 11.4不得对运行中的热工元器件进行在线调整、校验工作,若确实工作需要,应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 施,经批准后执行。同时,在线调整、校验还应做好元器件的联动、联锁的安全措施,防止运行设备误动 作或故障。 11.5可能导致运行设备跳闸的热工元器件进行检修维护时,要采取解开二次回路端子或压板等防止误跳 的措施。热工元器件校验工作可能影响运行设备正常工作时,作业人员还要做好与运行设备的隔离措施, 以上措施应做好记录,检修结束后马上恢复。

Q/GDW 10799.72020

12调相机DCS的工作

12. 1一般注意事项

12.1.1DCS上工作应使用专用的调试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调试计算机不应接入外网。 2.1.21 任何未经安全检查和许可的各类网络终端和存储设备不应接入DCS。 12.1.3 在DCS工程师工作站中不应安装未经安全认证的软件。 12.1.4 安全设备特征库和防病毒软件病毒库不应直接通过互联网更新。 12.1.5DCS投运前,应删除临时帐号、临时数据,并修改系统默认帐号和默认口令。 12.1.6在DCS上进行板件更换、软件升级、配置修改等工作前,应核对型号、规格及软件版本信息等, 并备份原软件版本。更新完成,检查无误后应重新备份。 12.1.7需停电检修的DCS设备,应将设备退出运行、断开外部电源连接,并做好防静电措施。 2.1.8更换DCS设备的热插拔部件、内部板卡等配件时,应做好防静电措施,存放设备板卡宜采用防静 电屏蔽袋、防静电吸塑盒等防静电包装, 2.1.9在更换存储有运行数据的部件时,应先备份运行数据。 12.1.10工作过程中需对设备部分参数进行临时修改,应做好修改前后相应记录,工作结束前应恢复被 奋时修改的参数,并进行检查确认。 12.1.11在DCS上进行传动试验时,应通知被控制设备的运维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并由工作负责人或 由其指派专人到现场监视,且做好防误控等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12.2组态软件修改的

12.2.1DCS组态软件逻辑进行修改必须履行软件修改流程,进行审定、审核和批准并报专业管理部门备 案后才可执行。现场应加强软件管控,未经批准,不得进行软件修改工作。 12.2.2组态软件修改工作联系单经批准后,运维单位应按照检修计划相关规定向所属调控中心提出软件 修改申请,若需带电调试还应提交试验方案。 12.2.3因事故处理、紧急消缺等情况需进行组态软件修改时,经专业管理部门同意由运维单位直接启动 款件修改工作联系单流程,各单位应尽快完成流程中各项工作,确保现场缺陷或隐惠得到及时整改。 12.2.4DCS组态软件升级或修改应使用经系统调试验证且获得批准的最终软件版本。 12.2.5工程师工作站软件修改应使用加密狗登录或设置登录密码,加密狗或密码应严格保管,正常运行 时应退出登录 12.2.6组态软件修改实施前,检修人员应编制软件修改作业卡,提交工作负责人审核。软件修改实施过 程中,按照软件修改作业卡所列的步骤逐一执行确认。修改完毕后应对修改的软件页面和校验码进行核对,

确认无误后按要求签名。 12.2.7检修人员必须在工作负责人监护下使用工程师工作站,不应利用移动存储介质将软件页直接拷贝 至主机装置和工程师工作站,如需将工程师工作站中数据导出,应使用光盘刻录方式。 12.2.8修改组态软件页后,应通过试验验证组态页修改的正确性。 2.2.9组态软件修改实施过程中,若工作负责人发现问题或存在异常,应暂停实施或恢复至前一版本, 查明原因,按软件修改流程重新提交申请并获批准后,由工作负责人确认方可继续执行。 12.2.10组态软件修改完毕并下载到主机装置后,应由工作负责人检查确认装置启动正常、软件版本正 确、无告警和跳闸信号、无异常负载率变化、模块功能正常。 12.2.11工作负责人在启机投运前2小时组织完成不带电测试,确认是否具备投运条件

12.3HMI后台软件修改

面应自动同步至其它HMI站,并检查确认同步是否成功。

面应自动同步至其它HMI站,并检查确认同步是否成功

3.1.1在运行中的设备上取样,应先取得运维值班人员的同意。 13.1.2对运转中机组取油样、水样时,作业人员应在专用取样阀处取样,取样地点应有良好的照明。 3.1.3取样人员取样时应戴专用手套。 3.1.4化验人员应穿实验服。化验室应有自来水、通风设备、消防器材、急救药品、急救酸碱伤害时中 和用的溶液以及毛巾、肥皂等物品。 3.1.5凡有毒性、易燃、易爆的药品不准放在化验室的架子上,应储放在隔离的房间和柜内,或远离厂 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易爆物品、剧毒药品应用两把锁,钥匙分别由两人保管。使用和报废药品 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有挥发性的药品亦应存放在专门的柜内。使用这类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必要时要 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橡胶手套;操作时应在通风柜内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并应远离火源;接触过的器 应彻底清洗。 13.1.6每个装有药品的瓶子上均应贴上明显的标签,并分类存放,不应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 13.1.7不准把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容易互相起反应的化学药品储放在相邻近的地方。 3.1.8 药品不应放在饮食器皿内,化验室内不应存放食品和食具。作业人员在饭前和工作后要洗手。 13.1.9不准使用破碎的或不完整的玻璃器皿。 13.1.10不应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膜的方法来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可以用手在容器上轻轻扇动,在 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 13.1.11不应用口含玻璃管吸取酸碱性、毒性及有挥发性或刺激性的液体,应用滴定管或吸取器吸取。 13.1.12试管加热时不应将试管口朝向人,刚加热过的玻璃仪器不可接触皮肤及冷水。 13.1.13蒸馏易挥发和易燃液体所用的玻璃容器必须完整无缺陷。蒸馏时,禁止用火加热,应采用热水 浴法或其它适当方法。采用热水浴法时,应防止水浸入加热的液体内。 13.1.14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高度不准超过烧杯的2/3。 13.1.15往水斗中倾倒实验用的酸性溶液时,应遵守稀释强酸的有关规定,稀释排入地沟。 13.1.16高温季节开启满瓶易挥发化学品时,应先稍加冷却。开瓶时,瓶口朝无人方向,人站在上风口。

13.2酸碱性药品的工作

13.2.1在涉及酸碱类工作的地点,应备有自来水、喷淋器及洗眼器、毛巾、药棉及急救时中和用的溶液。 13.2.2酸碱罐周围悬挂明显的安全标志牌。 13.2.3从事酸碱等工作时,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0.5%的碳酸 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晴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天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晴 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就医治疗。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 再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 13.2.4搬运和使用浓酸或强碱性药品的作业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 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胶靴(裤脚应放在靴外)。工作负责人应检查防护设备是否 合适。

Q/GDW 10799.72020

13.2.5搬运容器的道路应畅通,并在必要地点装设有水源和配备急救用品。 13.2.6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时,应将容器固定,不应有溶液溅出和损坏容器。容器应由2人 及以上搬运,不应由一人单独搬运。用车子或抬箱搬运时,应将容器稳固地放在车上或抬箱中,或加以捆 绑。不应用肩扛、背驶或抱住的方法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 13.2.7开启强碱桶及溶解强碱,均须戴橡胶手套、口罩和眼镜,并使用专用工具。打碎大块强碱时,可 先用废布包住,以免细块飞出。配制热的浓碱液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点或在通风柜内进行,溶解的速度 要缓慢,并经常以木棒搅拌。 3.2.8使用浓酸的一切操作,都应在室外或宽畅并通风良好的室内通风柜内进行。如果室内没有通风柜, 应装强力通风设备。 13.2.9配制稀酸时,不得将水倒入酸内,应将浓酸缓慢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使产生 的热量迅速扩散, 13.2.10当浓酸倾撒在室内时,应先用碱中和,再用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扫除后再用水冲洗。 13.2.11进行酸碱系统检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胶鞋、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必要 安全劳动保护用品, 13.2.12拆卸酸碱等强腐蚀性设备时,必须先泄掉设备内部压力,防止酸碱喷出伤人;当有酸碱液体流 出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防止流出的酸碱液体腐蚀设备及基础, 13.2.13酸系统发生泄漏缺陷需进行检修时,如需动火作业,应先在动火区域或设备内部检测氢气浓度 防止因氢气聚集发生燃烧和爆炸。 13.2.14酸碱系统投运前,值班人员应先检查阀门状态是否正确,防止系统超压造成酸碱泄漏。泄漏的 酸碱液必须回收,不得直接外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13.3除盐水系统的工作

13.3.1化学设备检修时更换的备品备件材质必须与介质相适应,避免因腐蚀造成化学介质泄漏伤人或造 成环境污染。 13.3.2在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系统设备附近工作时,应有必要的遮挡和隔绝措施,防止人员受伤和中毒。 13.3.3水处理设备发生泄漏时,不得直接用手触摸检查泄漏情况或堵漏。 13.3.4水处理设备、管道等应有明显的颜色标识,并在适当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

表1高压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表中未列电压等级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确定安全距离。

主2:土400kV数据是按海拨3000m校正的GB/T 41580-2022 核与辐射应急响应人员的照射控制,海拨4000m时安全距离为6.00m。750kV数据是按海拨2000m校正 数据按海拨1000m校正。

数据按海拔1000m校正

14.2.1施工用脚手架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14.2.2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应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不得搭、拆脚手架。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穿防 滑鞋。 14.2.3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作业区域应设围栏和标示牌,搭拆作业应设专人安全监护,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4.2.4遇六级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等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14.2.5钢管脚手架应有防感应电及防雷接地措施,整个架体应从立杆根部引设两处(对角)防雷接地。 防感应电措施应与架体搭设同步进行。 14.2.6脚手架附近有带电设备时,应做好防止触电的措施,满足表2安全距离的要求,

表2脚手架与带电设备最小安全距离

注2:表中未列电压等级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14.2.7脚手架搭设后,应经搭设脚手架的单位和使用单位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使用中应定期进行 查和维护。 14.2.8脚手架的荷载必须能足够承受站在上面的人员和物件等的重量,不应超荷载使用。不应在脚手架 和脚手板上进行起重工作、聚集人员或放置超过计算荷重的材料。 14.2.9不得将脚手架直接搭靠在楼板的木楞上及未经计算过补加荷重的结构部分上,或将脚手架和脚手 板固定在建筑不牢固的结构上(如栏杆、管子等)。不得在各种管道、阀门、电缆架、仪表箱、开关箱及 栏杆上搭设脚手架。 14.2.10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脚手板和脚手架相互间应连接牢固。脚手板的两头均应放在横杆 上,固定牢固。脚手板不准在跨度中间有接头。

Q/GDW 10799.72020

DB11T 803-2011 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14.3有限空间的作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