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75-2017 ±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

QGDW 11675-2017 ±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GDW 11675-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7722
VIP资源

QGDW 11675-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675-2017 ±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pdf

Q/GDW11675201

D/GDW 116752017

5.3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 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区域,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 区和风景名胜区,当无法避让时应做好评估、报批工作。 5.4路径选择应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地磁台、输油输气管道等的相互影响。 5.5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5.6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 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5.7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应结合跨越点,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8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交叉,应采用独立耐张段。 5.9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 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5.10规划走廊中有多回线路时,宜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及施工、运行安全因素,统筹规划路径

5.3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NY/T 2552-2014 能源木薯等级规格 鲜木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 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区域,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 区和风景名胜区,当无法避让时应做好评估、报批工作。 5.4路径选择应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地磁台、输油输气管道等的相互影响。 5.5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5.6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 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5.7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应结合跨越点,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8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交叉,应采用独立耐张段。 5.9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 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5.10规划走廊中有多回线路时,宜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及施工、运行安全因素,统筹规划路径

Q/GDW116752017

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之内,应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 b)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 近的5的倍数值。

近的5的倍数值。 6.11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无冰,同时气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最低气温为一40℃和一30℃的地区,宜采用一15℃; b) 最低气温为一20℃的地区,宜采用一10℃; c) 最低气温为一10℃的地区,宜采用一5℃; d 最低气温为一5℃的地区,宜采用0℃; 最低气温为0℃的地区,宜采用5℃。 6.12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15℃,当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其值大于等于35m/s时, 雷电过电压工况的风速取15m/s,否则取10m/s: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时,风速应采用无风、无 冰工况。 6.13操作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宜取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风速的 50%,但不宜低于15m/s,且应无冰。 6.14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10m/s,气温可采用15℃,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 6.15覆冰工况的气温宜采用一5℃,同时风速在轻冰区、中冰区可采用10m/s,重冰区可采用15m/s。

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无冰,同时气温应

7.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 量,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并应满足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限值及安 全可靠的要求,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其中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的计算方 法参见附录A,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电晕可听噪声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地 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7.2在海拨1000m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 信度,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不超过58dB(μV/m)。 7.3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20m处,由电晕产生的可听 噪声(L)不应超过45dB(A);海拔高度大于1000m且线路经过人烟稀少地区时,由电晕产生的可听 噪声不应超过50dB(A)。 7.4当晴天时,直流线路下地面合成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限值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表1合成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限值

Q/GDW116752017

Q/GDW116752017

7.6验算导线载流量时、应清足下列要求

a 流过线路导线的直流电流,应取换流站整流阀在冷却设备投运时可充许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在 无可靠系统资料情况下,流过线路导线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可取1.1倍的额定电流。 b 钢芯铝纹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充许温度可采用70°℃(大跨趣不得超过90°C);钢芯铝包钢 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的允许温度可采用80℃(大跨越不得超过100℃); c)环境气温应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并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 0.1W/cm²,相应风速应为0.5m/s(大跨越风速应为0.6m/s): 7.7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要求,且表面最大场强不宜大于18kV/cm。 .8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显地线在弧垂最低占的最大张九一应按公式(1)计管

T一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一导、地线的拉断力(N); K一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7.10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导、地线拉断力的60%。 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导、地线拉断力的66%。 7.11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其最外层单线直径应不小于3.0mm:重冰区还应满足脱 冰跳跃及过载对其机械强度的要求。验算短路热稳定时,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条件 确定,地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钢(铝包钢)芯铝绞线和钢(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 b 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 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 d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7.12导、地线防振措施应按下列条件设计

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的平均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25%。分裂导线采用阻 尼间隔棒时,档距在7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档距在700m以上可采用防振(阻 尼线)或另加护线条防振。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 镀锌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2的要求

Q/GDW116752017

表2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7.13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 采用降温法补偿。如无资料,镀锌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塑性伸长可采用1×10,可降低温度10℃补偿。 7.14线路经过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预留防舞措施,具体方案可参照Q/GDW1829执行,或通过 运行经验确定

微店 其荷裁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3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8.2约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接公式(2)计算

编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公式(2)计

T一一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一一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验算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8.3导线悬垂串在轻、中冰区宜采用复合绝缘子,重冰区宜采用盘型绝缘子;耐张串宜采用盘型绝缘 子。 8.4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腐措施。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应不小于2.5; b)断线、断联、验算情况应不小于1.5!

Q/GDW 116752017

D/GDW 116752017

8.6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有特殊要求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应经 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7当线路与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距离小于5km时,地线(含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绝缘,大于或等 于5km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地线(含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是否绝缘。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缘子串。 8.8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回转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 8.9在线路设计中,悬垂V型绝缘子串两肢之间的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5°~10°,或通过试 验确定。 8.10大风频发区宜采用耐磨材料制造的金具。 8.11耐张塔跳线宜采用刚性跳线。 8.12导线绝缘子串采用V型串时,宜采用加强外侧肢金具强度,提高外侧肢可靠性,

9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9.1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便线路能在工 行。 9.2线路的绝缘水平,一般应按污移条件下的最高运行电压选择绝缘子片数,并按操作过电压和雷电 过电压进行校核,对重覆冰线路还应按绝缘子串接冰后的覆冰耐压强度进行校核。 9.3线路的防污绝缘设计,应根据绝缘子的污耐压特性,参考污区分布图和交直流积污比,结合现场 实际污移调查及运行经验并考虑污移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形式和片数。 9.4在海拨高度1000m以下地区,轻污区0.05mg/cm盐密时工作电压要求的悬垂V型绝缘子申绝缘子 片数(钟罩型)不宜小于表4的数值

表4轻污区0.05mg/cm盐密时工作电压要求的悬垂V型 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钟罩型)

9.5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可取悬垂串同样的数值。在中、重污区,爬电比距可根据运行经验较 悬垂绝缘子串的适当减少。 9.6复合绝缘子在轻、中、重污区其爬电比距不宜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复合绝缘子两 端均应加装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要求。 9.7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的地区,绝缘子的片数应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可按公式(3)确定。

Q/GDW116752017

式中: I一一高海拨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m一一特征指数,它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验确定; H一一海拨高度(m)。 9.8线路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表5所 列数值。

表5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K。一一空气间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H一一海拔高度(m); m一一海拔修正因子,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海拔修正因子应取1.0;操作过电压海拔修正因子与 电压的关系按图1中的曲线(极对地绝缘)取值。

Q/GDW 116752017

D/GDW 116752017

9.10应结合当地已有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特点、地形地貌特征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因素 进行线路的防雷设计;在计算耐雷水平后,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9.11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地线对导线保护角平丘地区不宜采用正值,山区不宜大于 15°。 9.12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宜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 9.13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6所列数值。当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 Q·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2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 其接地电阻可不受限制。

10.1导线的线间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

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接公式(5)计

D=k,×L +v2×%10+k, ×f + A

D一一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k:一一悬垂绝缘子申系数(见表7): L一一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一一系统标称电压(kV); f。一一导线最大弧垂(m): k一一系数,1000m以下档距取0.65,1000m~2000m之间档距取0.81.0; —增大值:10mm~15mm覆冰,A=0;20mm~30mm覆冰,A=0.5m;40mm及以上覆冰,A=1.0m。

b)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问距离,宜采用公式(5)计算结果的75%。 10.2覆冰地区导线和地线间的水平偏移应满足导线和地线在不均匀覆冰、不同期脱冰时静态和动态接 近的电气间隙要求 10.3直流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共塔时,直流线路导线与接地极线路导线的垂直距离宜大于13m,耐张塔 跳线与接地极线路的净空距离应大于操作过电压间障

11.1荷载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Q/GDW116752017

a)永久荷载应包括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杆塔结构构件、杆塔上各种固定设备、基础以 及土体等的重力荷载:土压力及预应力等载。 b 可变荷载应包括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的张力:安装检修的各种附加荷载:结 构变形引起的次生荷载以及各种振动动力荷载。 11.2杆塔的荷载可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 11.3各类杆塔均应按照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和安装 情况下的荷载组合计算,必要时尚应按照地震等稀有情况的荷载组合验算。 11.4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 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横向荷载组合)。 b) 设计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 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 11.5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悬垂型杆塔)的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一5℃、有冰、 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 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b) 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无纵向不平衡张力。 11.6 耐张型杆塔的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一5℃、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并应按同 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进行荷载计算。 11.7各类杆塔的验算覆冰荷载情况,按验算冰厚、5℃、10m/s风,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 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情况。 11.8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10m/s风速、无冰、相应气温的气象条件计算荷载组合,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a) 悬垂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应包括提升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力荷载 (导线按1.5倍计算,地线按2.0倍计算)、安装工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载,动力系数宜采 用1.1,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表8取值

计算导线及地线销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时,错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20°,正在销线相的 张力宜采用动力系数1.1。挂线点垂直葡载取铺线张力的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

Q/GDW 116752017

Q/GDW 116752017

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地线张力与错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 b) 耐张型杆塔的安装荷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错塔在错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应均未架设:罐导线时,在同档内的地线应已架 设。紧线塔在紧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可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的导线应均未架设: 紧导线时,同档内的地线应已架设,相邻档内的导线可已架设或未架设。 锚塔和紧线塔均应允许考虑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其方向应 与导、地线方问一致,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置按160kN考虑,地线临时拉线按 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宜按10kN考虑。 3 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宜按不大于20°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考虑导、地线的初伸长、施 工误差和过牵引的影响。 4) 安装时的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表8取值。 当无特殊要求时,导、地线的架设宜先架设地线再架设导线。 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30°、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承受设计值1000N的人重荷载,此时,不应与其 他荷载组合。 11.9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9规定的导、 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垂直冰荷载应取100%设计覆冰荷载

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

1.10中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10规定的导、地线最大 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垂直冰荷载应取100%设计覆冰荷载,

11.11重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应按表11规定的覆冰率计算确定,垂直

11重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应按表11规定的覆冰率计算确定,垂直 荷载应取100%设计覆冰荷载。

表11重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时的覆冰率(%)

重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如无实算数值,可取表12规定的导 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重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如无实算数值,可取表12规定的导、地线 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Q/GDW116752017

(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

11.1210mm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取值应符合表13的规定。无冰区段和5mm冰 区段可不计算由不均匀覆冰情况引起的不平衡张力。垂直冰荷载宜取75%设计覆冰荷载,同时应按一 5℃、10m/s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

表1310mm及以下冰区不均勾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

1,13中水区里你X不购得你的导、地线小不 平衡张力的取值应按表14规定的覆冰率计算确 垂直冰荷载不小于75%设计覆冰荷载, 日时妆 10m/s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

中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的取值除应按表14规定的覆冰率进行计算外,具体 取值不应低于表15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百分数

中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

重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 的取值除表14规定的覆冰率进行计 取值不应低于表16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百分数

重冰区不均勾覆冰的导、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

Q/GDW116752017

D/GDW 116752017

11.14各类杆塔均应计算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中、重冰区杆塔还应计 算所有导、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均匀冰的不平衡张力。 11.15各类杆塔在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以及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 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 11.16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塔,除按常规悬垂型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张 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 11.17终端杆塔应考虑换流站一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的情况 11.18计算曲线型杆塔时,应考虑沿高度方向不同时出现最大风速的不利情况。 11.19 位于地震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 11.20外壁坡度小于2%的圆筒形结构或圆管构件,应根据雷诺数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 涡脱落)校核。

W—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葡载标准值(kN): 风压不均匀系数,应符合表17的规定;校验杆塔大风工况电气间隙时,应符合表18的规定; B 导线、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应符合表17的规定,仅用于计算作用于杆塔上的导线及地线风 荷载(不含导线及地线张力弧垂计算和风偏角计算):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符合表19的规定; LSC 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当要冰时,导线或地线的体形系数45C应取1.2:当无冰且线径小 于17mm时,导线或地线的体形系数μsc应取1.2;当无冰且线径大于或等于17mm时,导线 或地线的体形系数μsc应取1.1; d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 L 杆塔的水平档距(m); B 导线、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宜取1.1,10mm冰区宜取1.2,15mm 冰区宜取1.3,20mm及以上冰区宜取1.5~2.0; ?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Wo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²); V 基准高度为10m的风速(m/s)

表17风压不均匀系数α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风

Q/GDW 116752017

Q/GDW 116752017

表18校验杆塔大风工况电气间隙时的风压不均

表19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11.22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8)计算:

11.22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8)计算

氏中 Ws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 AS一构件的体型系数; Bz—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5mm冰区取1.6,20mm冰 区取1.8,20mm以上冰区取2.0~2.5; As 构件承受风压投影面积计算值(m): 院—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应按本规范第11.19条的规定选用。 11.23构件的体型系数Ks应符合下列规定:

D/GDW 116752017

表20塔架背风面风载隆低系数m

11.24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采用一个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60m时,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 的规定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不应小于1.6。

表21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

5)基础设计时,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时,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序应取1.0:当杆塔全高超过60m 时,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宜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不应小于1.3。 绝缘子申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公式(9)计算:

W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 A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²)

2.1.1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 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应采用荷载标准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

Q/GDW116752017

极限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承载力极限状态应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能继续承载的变形。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为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等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规定限值。 12.1.3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和材料 强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应按正营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值和 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 12.1.4长期荷载效应组合(无冰、风速5m/s及年平均气温)情况,杆塔的计算挠度(不包括基础预 偏)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杆塔的计克挠度(不包括基础预偏

12.1.5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23的

12.1.5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

12.1.6在杆塔塔身坡度变化断面处、直接受扭力的断面处、塔头及塔腿与塔身连接断面处应设置横隔 面。同一塔身坡度不变段内,横隔面设置间距一般不大于平均宽度的5倍,也不宜大于4个主材分段。 受力横隔面必须是一个几何不变形的体系,可由刚性或柔性杆件组成。横隔面较大时宜采取措施防止自 重引起下垂。 12.1.7塔腿主斜材夹角不宜小于18°;塔身斜材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30°,同时不宜大于50° 12.1.8所有铁塔构件均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 12.1.9受剪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当无法避免螺纹进入剪切面时:应按净面积进行剪切强度验 算。 12.1.10全塔所有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其中与挂点相关的构件均采用双螺母连接。靠近地面的塔腿 上的连接螺栓宜采取防卸措施。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重要交叉跨越段 杆塔,应全塔采用双螺母防松。螺母应采用镀后攻丝技术,减小螺栓和螺母间的配合间隙。

Q/GDW116752017

D/GDW116752017

2.2.1杆塔可接具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前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可分为悬垂直线和意垂转角杆塔: 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 2.2.2单回路杆塔导线可米用的排列方式有水平排列和丰直排列。 12.2.3杆塔的外形规划与构件布置应按照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以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清晰、 外形美观为原则,同时应结合占地范围、杆塔材料、运行维护、施工方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 设计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12.2.4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 a)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 护的原则进行。 b 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基础,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 C 在走廊拥挤地带,可采用导线垂直排列的杆塔。 d 悬垂直线杆塔兼小角度转角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3°。 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不宜大于20°

12.2.4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

a)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 护的原则进行。 b 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基础,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 C 在走廊拥挤地带,可采用导线垂直排列的杆塔。 d 悬垂直线杆塔兼小角度转角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3°。 e 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不宜大于20°

12.3.1钢材的材质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形式、连接方式、钢材厚度和结构所处的环境及气温等 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钢材等级宜采用Q235、Q345、Q390和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Q460。钢材的质量 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和GB/T1591的有关规定。 12.3.2所有杆塔结构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B级钢的质量要求。低温区铁塔应根据相关研究确定材质 选择原则。 12.3.3当采用40mm及以上厚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的措施。 12.3.4结构连接宜采用6.8、8.8级热浸镀锌螺栓,有条件时也可使用10.9级螺栓,其材质和机械特 性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3098.1和GB/T3098.2的有关规定。 12.3.5钢材、螺栓和错栓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4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N/mm²)

Q/GDW116752017

式中: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受力有利时宜取1.0,不利时宜取1.2,验算结构抗倾覆或抗滑移 时取0.9;

DB11T 678-2009 畜禽养殖场鼠害控制与效果评价表25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表26承载力抗需调整系数

13.1基础稳定、地基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的计算应采用荷 载的标准值。桩基础承载力可按现行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94的要求进行计算。 13.2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符合塔位地形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的特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 并宜适应机械化施工的要求

13.1基础稳定、地基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的计算应采用荷 载的标准值。桩基础承载力可按现行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94的要求进行计算。

a 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并宜适应机械化施工的要求。 b 一般地区宜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装配式基础。 岩石地区宜采用错杆基础或岩石嵌固基础;软土地基宜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山区线路基础选型应遵循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状地貌的原则 GB 1886.10-2015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蜡酸),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水士流失

13.3基础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级

3.4基础设计应满足地基稳定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处于软弱地基的转角塔和终端塔的基础可按长期荷 作用进行地基的变形计算,使地基变形控制在使用范围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