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69-2019 四川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pdf

DB51/T 2569-2019 四川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6691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1/T 2569-2019 四川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pdf

4. 4.4 纤维稳定剂

DB51/T25692019

岩沥青改性沥青用于SMA类混合料,应掺加纤维稳定剂,宜选用絮状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等DB43T 1791-2020 工业旅游示范点规范与评价,纤 维的质量及掺量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4.5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

4.5.1岩沥青改性沥青密级配混凝土马歇尔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岩沥青改性沥青密级配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DB51/T25692019

DB51/T25692019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 15 JTG E20T0733 注:对于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载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

5.3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JTGF40中改性沥青的相关规定 5.4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应符合表5的技术要求

4.5.3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JTGF40中改性沥青的相关规定。

麦5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4.5.5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应符合表6的技术要求。

表6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

5.1.1应以“批”为单位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5.1.2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岩沥青以每30吨为一个检验批次(不足30吨时按 个批次),每一批次岩沥青应随附生产厂家检测合格的报告和出厂检验单。

沥青的颜色、杂质等在施工 按照表7的项目进行抽检检验。

表7每批岩沥青抽检项目与频率

DB51/T25692019

表8每批岩沥青改性沥青抽检项目与频率

广料的质量检验按照TGF40相关要求热行。

6.6岩沥青改性沥青混1

历青混合料的检查频率与质量控制应符合表9的

表9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

表9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续)

注1:单点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 值的取用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 注2: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准确度。 注3:马歇尔试验以拌和站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 注4:括号内数据适用于SMA混合料。

1:单启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不测启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有多不试样时 值的取用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 2: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准确度。 3:马歇尔试验以拌和站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 4:括号内数据适用于SMA混合料

6.1.1岩沥青宜采用防潮、

信息服务 和运输方式确定。包装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和型号; b)净质量; c)生产单位名称、地址。

6.1.2每批岩沥青产品应配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合格证上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生产地; b)生产日期; c)生产批号; d)质检员; e)检验执行标准; f)检验结果。

a)生产地; b)生产日期; c)生产批号; d)质检员; e)检验执行标准; f)检验结果。

DB51/T25692019

岩沥青在运输时,应避免日晒、污和划伤,保持外包装完好无损;产品应存放于干燥的库 度不超过40℃,储存期不宜超过24个月,

A. 1岩沥青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DB51/T25692019

“湿法”工艺是将基质沥青通过流量计计量输送至沥青罐中并加热至155℃175℃,将天然岩沥青 改性剂用提升机提升至罐顶操作平台,计量好重量后加入沥青搅拌罐中进行搅拌混融,搅拌20min~ 30min后即可使用,如果生产设备带有胶体磨或剪切设备,那么通过胶体磨剪切后使用,效果更佳。 般性“湿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流程图见图A.1: a)开启1#阀门和1#沥青泵,将一定数量150℃~160℃的基质沥青注入A混合罐,启动搅拌器; b)提前将按比例计算好的岩沥青运至设备投料口处,并在基质沥青已经注入约500kg时,启动提 升机,开始投料。在投料时应尽量减少改性剂散失,控制好投料速度,确保整个过程均匀流畅,改 性剂应在还有约500kg基质沥青未进入A罐时投完,以便于搅拌混合; c)待基质沥青及岩沥青改性剂全部加入后,混合料在A罐中连续搅拌10min,以达到充分混融; d)启动研磨罐B的搅拌器,打开6#阀门和3#阀门,待沥青流满管道时,启动胶体磨,混合罐A中 的基质沥青与改性剂混合料由3#阀门流出,经胶体磨研磨后,通过6#阀门全部注入研磨罐B,接 着快速打开4#阀门,同时关闭3#阀门,使B罐中一次研磨的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混合料由4#阀门 流出,经胶体磨研磨后通过7#阀门进入C罐,正常情况下研磨2遍可达到技术要求,即为合格改 性沥青,视检测结果而定; e)启动成品罐C搅拌器,待改性沥青全部注入C罐后,开启5#阀门,打开2#沥青泵,即可向外输 出成品岩沥青改性沥青。输出完毕后,关闭2#沥青泵、5#阀门; )在步骤d)中待A罐沥青全部循环至B罐后,重复上述操作,如此莲续循环生产

图A.1“湿法”岩沥青改性沥青生产流程

DB51/T25692019

B.1.1岩沥青改性沥青适用于沥青路面面层材料。 B.1.2应根据公路或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连续长陡纵坡路段,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合 理地选择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的结构层位,亦可参照表B.1选用

表B.1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结构层位

衣小一月元个反次层位 注2:车辙等沥青路面的流动变形是国际上最常见的沥青路面损坏现象。据国际上的统计,在沥青路面的维修养 护中,车辙变形是主要病害之一。车辙病害的发生直接威胁到交通安全,同时车辙损害的维修也最为困难, 因为车辙不仅发生在表面,也存在于中下面层。通过工程实践发现,加入岩沥青的改性沥青在高温稳定方 面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沥青路面由于大交通量、超重超载、长陡纵坡慢速交通等引起的路面车 辙。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主要适用于中面层和下面层,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动态模量和 抗疲劳性能,亦可根据需要用于上面层。适用于存在重载交通和慢速交通条件;或水平荷载作用较大的路 段,如平交路口、收费站附近、公交车站、长陡纵坡;或工程项目处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或工程项 目所处地区的现有路面存在较多的车辙、推移等变形类病害。

表B.2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取值范围

DB51/T25692019

表C.2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制件温度

DB51/T2569201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D.1.1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或下承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应铺筑。旧沥青路面或下承层已被污染时, 应经清洗或铣刨处理后方可开始铺筑。 D.1.2粘层油的酒布应使用专用的酒布车进行,粘层油应洒布均匀且应严格控制酒布量,对于路面边角 和接缝等洒布车有效工作范围之外的区域应由有经验的工人进行人工洒布。 D.1.3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确定松铺系数、摊铺与碾压速度、碾压遍数及压实机具组合等,并应 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压实度。 D.1.4气温低于10℃或遇大风、雨、雪天气不应施工。 D.1.5对于“干法”工艺应提前试验,做到工艺稳定。 D.1.6对于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测试,宜优先采用燃烧法测定,并应进行对比试验标定燃 烧法测试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

D.2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制备

D.2.1生产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与岩沥青应有良好的配伍性,基质沥青应符合JTGF40要求。 D.2.2工厂化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时,宜参照附录A的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0.2.3工厂生产的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储存在具有搅拌和加热设备的沥青罐中,使用前应搅拌均 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D.2.4现场“湿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时,宜采用胶体磨进行剪切混融。当无胶体磨时,可采用 带有搅拌装置的沥青罐生产,并宜按如下工艺生产: a)将预热至150℃160℃的基质沥青泵送至沥青罐,待罐内温度升至160℃~170℃时,开 启搅拌装置; b)将1/2设计用量的岩沥青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0.5h~1h; c)加入剩余的岩沥青,继续搅拌0.5h~1h,使岩沥青与基质沥青充分混合; d)将制备好的岩沥青改性沥青移入贮存罐,并配置搅拌装置,搅拌发育2h~4h。 条文说明:在现场采用“湿法”加工岩沥青,应采取边添加边搅拌,避免成团,导致延长搅拌时间。 D.2.5现场生产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生产设备应设有取样口供随机采 集样品用,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制样检测

.3.1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 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4~5个,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 拱。 C 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经一级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应废弃,对因除 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 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 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

DB51/T25692019

岩沥青的矿粉仓,或配备自动控制的螺旋推进系统控制岩沥青的自动精确添加。小规模生产时,亦 可采用在沥青混合料拌缸设投料口,由人工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 0.3.3按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参数,辅 输入控制拌和楼的计算机,设置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 D.3.4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申各块 度应符合D.1的要求。烘十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 大于1%。每天开始2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1盘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D.3.5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干法”拌和程序:计量准确的集料先加入拌和缸,接着加入计量好的岩 沥青,干拌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510s,通过高温矿料的剪切拌和将岩沥青颗粒熔融均匀混合分 散,再加入矿粉进行拌和。干拌结束后,喷入基质沥青进行拌和,拌和时间可延长5s。间歇式拌 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5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5s),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 长5S~10S。应根据现场拌和效果对初定的拌和时间进行调整。 D.3.6“湿法”工艺生产时,混合料拌合时间应按照JTGF40中关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工艺要求执 行。 D.3.7拌和好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应均匀地裹覆集料,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离析 现象。 D.3.8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 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设备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 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工程 量很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或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 .3.9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D.3.10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遂车 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表D.1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温度控制要求

D.4.1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带保温措施的运输车,并采用篷布加棉被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D.4.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 得有余液积聚在车湘底部。 D.4.3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D.4.4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 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 D.4.5运料车到施工现场后,应逐车检测混合料温度并检查是否出现表面结块现象,严重时应废弃

GB/T 51244-2017 公众移动通信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DB51/T25692019

D.5.1混合料摊铺前熨平板应提前0.5h~1h预热,温度不低于100C。 D.5.2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以减少接缝,保持路面平顺整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 m/min~3m/min。摊铺过程中不得出现停机待机或者随意改变摊铺速度。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 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D.5.3摊铺过程中应监测混合料温度变化,应待本车混合料摊铺完后才揭开保温篷布,以减少摊铺过程 中温度损失。 D.5.4应在保证摊铺层表面平整的前提下,将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调节到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 幅,增大摊铺机的激振力,提高摊铺层的初始压实度。 D.5.5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撬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 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 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D.5.6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符合D.2的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 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符合JTGF40的相关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先摊铺新到运料车 的混合料。 D.5.7摊铺温度和松铺厚度应紧跟摊铺机测量,并及时记录,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 由试铺试压确定。 D.5.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 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D.5.9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必须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 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 D.5.10摊铺过程中要派人在摊铺机后巡查,如果有离析等导常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或暂停施工,重新进行工艺试验,

D.6.1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 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5 台。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D.6.2桥面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应采用振荡压路机,以免损伤桥梁结构,振荡压路机 配置不少于3台。 D.6.3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的原则,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 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 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D.6.4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摊铺和碾压施工各环节最低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D.2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量低温度控制要求

DB51/T25692019

D.6.5初压:初压应采用带振动的双钢轮压路机(静态质量不低于25吨)。紧跟摊铺机后,初压区长度 宜控制在40m以内,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通常压路机碾压1~2遍,碾压速度控制 在30m/min~50m/min,振动频率控制在1500r/min~3000r/min,温度控制在155℃~160℃。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 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D.6.6复压:复压应紧跟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优先选用胶轮压路机和带振动的双钢轮压路机 (高频率、低振幅)进行组合碾压,以增加密水性,胶轮总质量不宜小于25吨,吨位不足时宜附 加重物,使每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轮胎发热后不 小于0.6MPa,且各个轮胎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到 要求的压实度为止。复压总遍数为2~3遍,温度不低于110℃,压实速度控制在60m/min~80 m/min,振动频率控制在3000r/min~3500r/min。 D.6.7终压:终压应紧跟在复压后进行,中、下面层宜选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收压,表面层宜选用双钢轮 压路机或轻型胶轮压路机收压,碾压2~3遍,温度不低于90℃,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D.6.8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如发现SMA混合料高温碾压 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 D.6.9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待路面温度冷却至50℃以下后方可开放交通。 D.6.10接缝处理等其他环节按现行技术规范TTGF40相关要求执行。

D.7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7.1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GB/T 35029-2018 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方法,申请交工验收 D.7.2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总结报告除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要求外,还应包括岩沥青的添加量记 录、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记录等。 0.7.3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等应按照JTGF40的相关 规定执行。 0.7.4公路工程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检查与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按照JTGF80/1执行。 D.7.5城市道路工程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检查与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按照CJI1执行

未尽事宜按照JTGF40、JTGF80/1或CJJ1的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