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525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NB/T1007520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岩溶勘察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拉 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岩溶勘察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可溶岩地区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GB 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水溶液中可产生溶解作用的岩石

可溶性岩石被水溶蚀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形态的 总称。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地质 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岩溶空间的规模和密度的定量指标,可分为 点岩溶率、线岩溶率、面岩溶率、体岩溶率、钻孔岩溶揭露率。

充填物体积与岩溶空间形态体积之百分比,可分为:全充 填、半充填、少量充填

2.0.9 覆盖型岩溶

NB/T10075—20

溶蚀作用形成的底部平坦、面积较大的封闭负地形

岩溶地层中的地下水被人工揭露或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产生大 量涌水的现象,常伴有泥沙涌出。

2. 0. 18 构造缺口

2.0.19钻孔遇洞率

揭露到岩溶洞隙的钻孔占勘探钻孔总数的百分比

3.0.2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评价,应在调

1地质测绘及调查、遥感解译。 2钻探、洞探、坑槽探、物探等。 3钻孔压水试验和钻孔抽水试验、稳定水位观测、大降深 竖井或钻孔群孔抽水试验、示踪试验(连通试验)、水均衡分析 地下水渗流场研究、水温场研究、水化学场和水同位素场研究 堵洞抬水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陆地水文学法等

1准备工作。首先收集资料、分析岩溶作用和岩溶发育一 股规律,拟订工作大纲、作业计划及勘察方法。 2外业工作。进行室内遥感解译,随后开展现场地质调查 与测绘、物探测试、勘探、水文地质试验,查明地层岩性、地质 沟造、岩溶发育规律、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赋存规律,并经 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转入内业整理工作。 3资料整理。完成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工作,提出研究成果及附图

NB/T1007520

4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4.1.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水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和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评价水库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为 水库处理设计提供工程依据

4.1.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水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4.1.2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重点查明水库岩溶渗漏和岩溶

4.1.3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范围应包括可能对产生水

库渗漏及内涝等影响的可溶岩地层分布区,尤其是与水库及下游 河段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管道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抽 水蓄能电站除上水库、下水库外,还应包括上水库库周可溶岩分 布高程至下水库河谷侵蚀面的范围

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 察规范》DL/T5410及《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 术规程》DL/T5336的相关规定

4.2.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可 溶岩及其层组类型、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4.2.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地形

溶岩及其层组类型、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4.2.2地形地貌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查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及特征、剥夷面、阶地的 发育情况、水文网演变情况和河谷发育史。 2调查水库、低矮垭口、河湾、低邻谷、坝下游河段及分 水岭等重要地段的地形特征,确定河谷裂点的高程

1调查区域地层,查明可溶岩层的层位及其与上覆及下伏 地层的接触关系;非岩溶化岩层和松散堆积物的分布情况。 2调查可溶岩类岩石的化学成分、造岩矿物。 3调查可溶岩的溶蚀类型。 4调查可溶岩层的层组类型、透水程度及其岩溶发育特征 可溶岩层组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5查明各岩层层组类型中,岩溶化岩层与非岩溶化岩层的 组成关系,查明在透水岩层中是否有相对隔水岩层存在或在强岩 溶容化岩层中是否有弱岩溶化岩层存在,以及它们的存在及组合关 系特征和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6调查可溶岩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层组类型划 分、岩溶发育强度的影响

4.2.4地质构造勘察应符合下列

1调查所处区域构造部位,查明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 确定分布在水库的岩层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河段的延伸情况;查明 可溶岩层之间,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及之间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 是否存在渗漏问题以及可能发生渗漏的部位。 2查明可溶岩层是否存在构造缺口。 3查明断层及其影响带的位置、性状,以及在其附近的岩 容发育程度。 4调查断层的力学性质类别以及不同性质断层的岩溶发育 强度差别。 5调查岩层、断层等结构面的产状及其与地下水循环总体 方向的关系。对走向与地下水运动总体方向一致或接近一致的断 层,以及沿延伸长的结构面、褶皱轴部的纵张裂隙和它们的交汇 部位,应注意调查是否存在规模较大的洞穴或管道。 6调查天的褶皱构造中背斜倾伏端、向斜翘起端以及褶皱 转折端等部位的岩溶发育强度

NB/T10075—20

岩溶现象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查岩溶现象和岩溶组合类型的名称、平面位置、发 育高程、形态、成因、规模、所处的地貌部位和径流分带部位 等。应侧重调查与地下径流循环关系密切的岩溶现象。 2对规模较大、人能进入的地下岩溶管道,应进行追索 研究其发育与地貌、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并应对 其发育高程、方向、形态、底坡、规模、充填物以及岩溶充填率 等进行量测、素描、测试等。 3应调查岩溶管道系统的发育高程和延伸情况,尤其是向 分水岭方向和向坝下游方向的延伸情况。应查明与渗漏有关的岩 容洞穴网的情况。 4对勘探工程揭露的岩溶现象,除应进行全面描述记录外 还应统计钻孔、平洞、竖井中的线岩溶率,确定弱岩溶化带的埋 藏深度。 5应调查岩溶泉的位置、高程、成因及其赋存条件,分析 判断该泉水位与当地的岩溶地下水位的关系,进行泉水的动态观 则,包括流量、水化学成分和水温;对大流量泉水尚应进行地下 水连通试验,证实其补给源。 6应调查岩溶出露条件,并划分岩溶类型。岩溶类型宜划 分为裸露型岩溶、覆盖型岩溶和埋藏型岩溶。 7应调查并区分新生代以前形成的古岩溶及新生代以来形 成的现代岩溶;应调查古岩溶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8应调查岩溶发育史以及不同时期发育岩溶的相互关系, 进行岩溶洞穴堆积物研究,分析研究不同期次岩溶侵蚀基准面的 分布高程。 9应调查岩溶发育规律及其与地貌部位、岩性、层组类型 地质构造、地质结构、地表径流条件、地下径流条件、排泄基准 面、古岩溶、河谷发育史和地下水文网演变等的关系。 10应进行岩溶发育程度划分。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程度

NB/T10075—2018

分级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规定

T..U 1应调查岩溶含水岩体的渗透性和富水性:划分岩溶含水 层或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查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性、隔水 性能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以及断层对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 连续性错位破坏情况,划分水文地质单元。 2应调查岩溶含水层的补给范围、主要补给源和补给方式 3对于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应查明工程区岩 溶含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延伸情况、厚度变化和封闭 条件。 4应查明河床及近河岸地段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并应 根据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确定河谷岩溶地下水动 力类型。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 要求。 5应查明河谷岸坡及分水岭地区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位, 地下水补给、排泄方向,是否有地下水低槽带存在及其位置、方 向,是否有地下水分水岭存在及其位置、方向。应预测水库蓄水 后地下分水岭地带地下水位雍高情况。 6应调查岩溶水水化学、水温特征。 7对可能渗漏的水库,应通过物探、勘探、水文地质试验 等方法,查明渗漏主要通道的位置、规模,以及谷底、谷坡及分 水岭地段可溶岩体的渗透特性、岩溶发育分带特征、隔水层或弱 透水层顶板理深等。 8对覆盖型岩溶,应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和下伏可溶岩的岩 溶化程度,分别对覆盖层和岩溶化岩层的渗透性进行分级,分级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 的有关规定,应特别注意辨别覆盖层上的地面水是否其有悬托性 质;应判断库区沿下伏可溶岩渗漏的可能性。 9对理藏型岩溶,应查明岩溶含水层岩溶化程度及其与河

NB/T10075—20

水的补给、排泄关系,作为评价是否存在渗漏问题的主要依据, 分析库区通过理藏型岩溶向邻谷及下游河段渗漏的可能性。 10应调查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及岩溶槽谷至河床间岩 容暗河系统的分布,平面及剖面形态特征,规模及发育史;应调 查岩溶地下水的袭夺情况;应查明暗河系统进口消水洞及出口岩 容泉的位置及高程。 11应调查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及岩溶槽谷之下岩溶暗 河系统入口和天窗附近的地下水位,以及其至河床间的地下水水 力坡降。 12应收集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地区的降雨资 料,包括降雨分配、雨型特征及历史暴雨强度;应调查岩溶盆 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在历史上产生内涝淹没情况,包括淹没 水位、天数以及相应的河水位。 13应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了解与渗漏和内涝问题有关的 水文地质条件随季节变化情况,特别是枯季地下水分水岭、地下 水位低槽以及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底部地下水 位等。

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水库河床、库岸、水 军至低邻谷、水库至坝下游河段间的地段,以及可能发生岩溶内 捞的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地区。 2岩溶水库工程地质问题综合性勘察的测绘工作,应结合 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测绘进行,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 10000;库首地段和专门性勘察的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 1 : 1000

3工程地质测绘中宜采用3S技术。

NB/T10075—2018

采用适宜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察,当物探发现异常后用钻孔检 验,必要时再作钻孔间的穿透或洞探扩大控制范围

4.3.3应利用物探探测岩溶的发育主导方向、相对隔水层顶板、

洞穴的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暗河的位置、地下水流速、流 向等,为合理布置钻探提供依据。物探成果的地质解释,应有一 定数量的钻孔资料验证。物探方法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的有关规定。

4.3.4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剖面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分布情况,并结 合可能的防渗处理方案布置。为查明渗漏问题时,应根据可疑渗 漏库段的宽度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每段布置1条一 3条剖面;为查明岩溶内涝问题时,可沿岩溶盆地、岩溶洼地 岩溶槽谷的消水口至河边出水口方向布置探剖面。 2钻孔宜布置在勘探剖面上,为查明渗漏向题的钻孔,可 布置在水库河段的岸边、谷坡和分水岭地段,以查明河谷地下水 动力类型、渗漏边界条件、岩体的渗透性、水库至低邻谷或坝下 游河段之间是否存在地下分水岭及其高程、河谷岸坡是否存在地 下水低槽及其水位、流向等;为查明岩溶内涝问题的钻孔,宜布 置在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的消水洞口附近。 3以查明地下水位为主要目的的钻孔应进入最低地下水位 以下不小于15m,其中部分钻孔应进入岩溶弱发育带顶板以下 不小于15m;以查明岩层界限或断层切割情况为主要自标的钻 孔应穿过目标层(带)不小于10m;为查明岩溶垂向发育深度 为主要目的的钻孔,应穿过水库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不小 于30m。 4钻进过程中应进行水位观测,包括钻孔钻进过程中内外 管水位、分层地下水位等。

4.3.5洞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NB/T10075—20

同探进行追索,以查明岩溶洞穴或管道的延伸方向、长度、规 及连通情况。 2应利用洞探查明灌浆惟幕线上的洞穴位置、规模和充 情况。 4.3.6 水文地质试验、专门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进行钻孔抽水试验或压水试验、注水试验。 2 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 3 可进行示踪试验(连通试验)。 4 可进行堵洞抬水试验。 4.3.7 水文地质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 1 地貌及水文网演化分析。 2 岩溶地下水系统分析。 3 岩溶地下水作用基准面分析。 4 水均衡分析。 5 地下水渗流场、化学场、同位素场和温度场分析。 6 陆地水文学法。

4.4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4.4.1水库渗漏问题的分析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 层层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 补排关系、水动力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根据渗漏条件对水 库进行分区、分段,分别评价水库是否漏水、漏水途径和去向 渗漏形式、渗漏类型、渗漏量及渗漏影响等。 4.4.2对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应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 质构造、水动力条件与岩溶化程度等因素逐次分析叠加,综合

质构造、水动力条件与岩溶化程度等因素逐次分析叠加,综合 判定,

地质地貌综合分析方法。 2 地下水动力条件分析方法。

4.4.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水库,应判定为无邻谷渗漏问题

1水库周边分水岭宽厚,一定范围内无低邻谷。 2水库周边有连续的相对隔水层分布,地层、构造封闭条 件好,水库与邻谷两地间可溶岩层的联系被隔断。 3水库所在河谷的水动力条件属补给型,水库与低邻谷之 旬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岩溶地下水分水岭。 4.4.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水库,应判定为无向坝下游河段渗 漏问题: 1水库至坝下游河段之间有相对隔水层连续分布,隔断了 两地间的可溶岩层联系。 2水库所在河谷的水动力条件属补给型,河谷岸坡的地下 水位向分水岭方向持续升高,在坝肩防渗幕控制范围以外岩溶 含水层的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 4.4.6水库周边一定范围内有低邻谷存在,分布在水库区的可 溶岩层延伸到低邻谷,或者延伸到坝下游河段。具有此类地形地 质特征的水库,其水动力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判定为可 能存在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 1水库所在河谷具有排泄型或悬托型水动力条件。 2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水库与低邻 谷间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3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库岸地下水 面坡降平缓或有朝向坝下游的地下水位低槽带存在,在坝端防渗 处理范围以外,库岸地下水位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4库内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管道,低邻谷或坝下游正常蓄 水位以下也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岩溶管道。 4.4.7当水库至低邻谷间或水库至下游河段间分布理藏型岩溶 含水层时,应根据理藏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判

溶岩层延伸到低邻谷,或者延伸到坝下游河段。具有此类地形地 质特征的水库,其水动力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判定为可 能存在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 1水库所在河谷具有排泄型或悬托型水动力条件。 2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水库与低邻 谷间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3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库岸地下水 面坡降*缓*有朝向坝下游的地下水位低槽带存在,在坝端防渗 处理范围以外,库岸地下水位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4库内存在较大岩溶泉水*管道,低邻谷*坝下游正常蓄 水位以下也存在较大岩溶泉水*岩溶管道

含水层时,应根据理藏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判 定是否存在渗漏问题。埋藏型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在洪枯季节均 补给河水,水库一般不存在渗漏问题;反之,将存在渗漏问题

NB/T10075—20

1当渗漏水沿岩溶含水层运动时,该岩溶含水层在低邻谷 *坝下游河段的最低出露地段宜判定为渗漏水的去向。 2断层、破碎带、褶皱轴、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以 及地下水位低槽带等,是岩溶强烈发育带,当它们的走向与渗漏 水排泄方向一致时,宜判定为主要渗漏通道。 3当水库至低邻谷*坝下游河段之间的岩溶管道系统已沟 通时,则该岩溶管道系统应判定为渗漏通道。 4当水库至低邻谷*坝下游河段之间,有大流量的岩溶泉 *泉群出露时,且受水库所在河段的地下水补给,应判定为主要 的渗漏水去向,

4.4.9应根据渗透介质特征、水动态特点及渗漏水的流态,分 析确定水库的渗漏类型。

4.4.9应根据渗透介质特征、水动态特点及渗漏水的流态,分

4.4.10水库渗漏量的估算应在综合分析水库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和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渗漏类型,采用工程地质 类比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水量均衡法*水文测验法进行;在估 算水库渗漏时宜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验证

发育强度、特征、水动力条件、渗漏类型、渗漏距离和渗流 等应具有相似性

4.4.12当渗漏岩体为均质岩层,下垫相对隔水层水***

*,渗漏性质为裂隙性渗漏时,在不考虑降雨渗入补给的情况 下,对裂隙型渗漏,可按下式估算水库渗漏量:

(4. 4. 12)

式中:Q 一一水库渗漏量(m3/s); B一一渗漏段宽度(m); K—一渗透系数(m/s); hi、h2 水库正常蓄水位水边和低邻谷水边的含水层厚度

4.4.15应分析评价水库渗漏对水电工程的影响,可包括下列

对水电工程效益的影响。 2 对有关地段地基、边坡稳定性和水工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3 对地下洞室渗水量、地下水压力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4 对农作物生长和城镇、厂矿等稳定性的影响

4.4.16水库允许渗漏量的大小,应在综合分析其对水工建筑物

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防渗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之后确 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渗漏量 宜小于河流多年*均流量的5%;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 渗漏量宜小于河流多年*均流量的3%,*小于枯季*均流量 的3%。

女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 寸难易程度等因系之后拥 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渗漏量 宜小于河流多年*均流量的5%;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充许 渗漏量宜小于河流多年*均流量的3%,*小于枯季*均流量 的3%。 4.4.17水库防渗处理的必要性、方案和范围,应主要根据渗漏 对水工建筑物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渗漏类型,通过技术经济 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因水库渗漏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有重要对象被浸

4.4.17水库防渗处理的必要性、方案和范围,应主要根据

对水工建筑物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渗漏类型,通过技术经济 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因水库渗漏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有重要对象被浸 没时,不论渗漏损失量的大小,均应进行防渗处理。 2水库渗漏的处理措施可分为地下和地面两类。地下措施 主要有灌浆惟幕和堵洞;地面措施主要有铺盖、表面堵洞(缝) 和隔离。在具体实施时,也可联合采用几种措施

NB/T10075—20

4.5岩溶内涝问题分析评价

4.5.1评价岩溶内涝问题时,应搜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4评价石俗内 应技果和力下列货科 1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至河床及水库的距离、 高差及地下水坡降。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与 河水位变化及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 水位涨、落过程与暗河出口流量的关系。 4水库蓄水淹没暗河出口后,库岸地下回水雍高的范围。 5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对其泄流的影响。 6水库蓄水后地下回水对地下水库容量的减少及其对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泄水的影响。 7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引起水位雍高和岩溶管道局部淤塞 *水库岩溶管道渗漏处理后对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排 泄水的影响。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港间顺进评价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涝问题进行评价

1水库蓄水不没暗河出口,对相应的岩溶盆地、岩溶洼 也、岩溶槽谷应判定为不会产生岩溶内涝。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与水库之间有一级*多 级剥夷面存在时,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的暗河,除被水库淹没 的排水出口外,尚有其他高于水库的泄水口存在时,宜判定为产 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4当水库没暗河出口的水深小于5m时,在相应的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 较小。

5水库蓄水暗河出口被淹没后,地下回水占据地下水库容 量的份额较大,*造成暗河*岩溶管道淤塞严重时,宜判定为可 能产生岩溶内涝。 6水库库岸存在低于*接*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岩溶盆地、 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时,宜判定为可能产生岩溶内涝

4.5.4岩溶内涝的治理,应在综合分析研究其产生原

大小以及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处理建议

NB/T1007520

5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坝址成立的重大岩溶工 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为岩溶坝基岩体合理利用、坝基防渗处理 错施提供有关地质资料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5.1.2在可溶岩层修建大坝时,应分析评价坝基渗漏、渗透稳 定、基坑涌水与突水、坝基承载变形及坝基抗滑稳定等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 规范》DL/T5410及《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 程》DL/T5414的相关规定

1调查坝址区地形地貌特征,河谷地貌类型,研究不同地 形地貌条件及微地貌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2调查坝址区及其上、下游的河流流向,河流水力坡降 河谷裂点、河湾、单薄分水岭、盆地及大冲沟的地形特点,研究 岩溶分布与河流发育的关系。 3调查河谷阶地的地质结构,分析其成因类型,剥夷面发 育情况及分布高程,根据岩溶形态特征*洞穴的成层性,与阶地 和剥夷面对比,研究岩溶发育史、岩溶发育与地文期的关系。 5.2.2岩性及岩层层组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查明坝址区分布的地层岩性。 2 应查明坝址区可溶岩中可溶性成分含量、类型、分布、 厚度。 3对碳酸盐岩地区宜进行溶蚀风化带的划分。溶蚀风化带 划分标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4应查明可溶岩层中的非可溶岩层、夹层的分布、连续性 以及两类岩层的组合关系。应根据岩层的可溶性和渗透性,进行 分层并划分层组

5.2.3地质构造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3查明坝址区河谷地质结构类型。 5.2.4 岩溶现象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 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 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5.2.5 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3查明可溶岩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遭受断层切割情况,相 对隔水层的封闭条件是否遭到破坏

DZ/T 0064.68-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NB/T10075—20

4查明坝基岩体的透水率,并进行岩体渗透性分级。 5查明坝址区各可溶岩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及其在洪枯季变 化规律;划分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应 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6查明坝基可溶岩含水层与河水的补排关系,确定河谷可 容岩水动力条件类型。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 程附录C的要求。 7查明各可溶岩含水层水质、水温及其与岩溶发育程度的 关系。

5.2.6应根据坝址区岩层层组类型、河谷地质结构类型和河

岩溶水动力条件,划分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岩溶水文地 质结构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5.3.1工程地质测绘及岩溶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工程地质测绘及君浴调查应付合下列规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包括坝址区附*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5.3.2物探工作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坝基范围内开展地震折射、综合测并及波速测试。 2 宜在坝基范围内的钻孔中进行钻孔全景数字成像*孔内 电视。 3宜进行孔间、洞间*孔洞间层析成像。 4宜利用可控源音频天地电磁测深法、地质雷达、瞬变电 磁法等方法,探测坝址区可溶岩岩溶洞穴位置、规模、相互连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QCLC 0002S-2016 成都市川龙食品厂 调味小菜,包括坝址区附*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