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014-2013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pdf

DBJ51/T 014-2013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450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1/T 014-2013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pdf

采用低能量瞬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 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 的检测方法。

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基桩上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 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 检测方法。

在预理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 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 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桩身混凝土和桩底岩土芯样以检测桩 长、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强度、 密实性和连续性SZY 302-2013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监测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 整性类别的检测方法

2.1.21单桩静载荷试验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 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拨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 试验方法。

桩基础中单桩在不同使用状态下所能承受的荷载

pile integrity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定性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 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Ra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fak 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rm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fr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spk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Eo 土的变形模量; Es 土的压缩模量; Nk 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 Tu 土钉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Qu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qpk 桩端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9pa 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

2.2.2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指标

N10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 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 P.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2. 2. 3 作用与作用效应

Nmax 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 竖向抗压荷载; 抗拉荷载; S 沉降量; Se 锚杆(索)弹性位移; De一 锚杆(索)塑性位移; S一一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中的桩顶上拔量或变异系 数。

O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y 统计修正系数; 折减系数。 业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y 统计修正系数; 折减系数。

3.1.1本规程中的抽样数量均按单体工程计算。 3.1.2 在进行地基基础质量检测前,检测机构应完成下列工作 1 收集受检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地基基础设计 资料等; 2了解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收集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 控制等记录及资料; 3核实或明确委托工作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 3.1.3 检测点位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宜在整个施工场地内均匀布置; 2当受检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在地质条件较 差的地段布置: 3 应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存在异议的部位布置; 4 应在基础承受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对变形敏感的部位布置; 5 检测点宜由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建筑单位 共同商定。 3.1.4 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编制检测方案。 3.1.5 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3.1.6 现场检测时,必须采取安全、环保措施。 3.1.7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检测日期和检测目的; 2 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

3.1.1本规程中的抽样数量均按单体工程计算。

3检测机构名称、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报告审核人和 批准人; 4 工程概况及场地地质条件概况; 5 依据标准与检测方法; 6 所用仪器设备的型号及编号; 7 检测数据、实测与分析曲线以及汇总表等; 8 检测点位的选取依据及平面位置图; 9 检测结果、结论及建议

3.2.1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 少量碎石的土。 3.2.2对经过地基处理的地基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深度应超 过地基处理深度

3.2.3静力触探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1探头圆锥锥底截面面积应采用10cm²或15cm²,单桥探 头侧壁高度应采用57mm或70mm,双桥探头侧壁面积应采用 150 cm²~300 cm²,锥尖锥角应为 60°。 2探杆上应有明确的长度标识。 3 探头应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为1.2 m/min。 4量测读数时,除自动记录仪外,均应每10cm记录一次。 3.2.4根据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评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和 压缩模量时,可按附录A执行。

3.3.17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3. 3. 27 标准贯人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3.3.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

表3.3.2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3.3.3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保持贯人器、探杆、导向杆连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 应小于30击/min 3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 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 15cm处,清除孔底残后再进行试验。 4贯人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人10cm的锤击 数;累计打入30 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

3.4.1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评定灌(注)浆地基(含桩端灌(注) 浆)、砂射石换填地基、振冲地基等处理地基及以卵石层为桩端持 力层的人工挖孔桩桩端土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

3.4.2动力触探类型应根据地基土类别按表3

动力触探类型应根据地基土类别按表3.4.2选用。

表 3.4.2 动力触探类型

3.4.3对经过地基处理的地基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测试深度应 超过地基处理深度。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人应连续进行, 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击~30击: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余 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 3每贯人1m深度,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人深度超 过10m时,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io大于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大 于50时,可停止试验。 5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大于50时,可停止试 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3.5. 1低应变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

有关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对混凝土灌注桩或桩头破损的预制桩必须进行裁桩并作 打磨处理。 2测试波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在地质条件、设计 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中,选取不少于5根1类桩的桩身波 速值计算实测波速平均值: 2)当无法获取实测波速平均值时,桩身波速可按附录F 的推荐值初步设定,并以此校核施工记录桩长; 3)采用实测波速平均值或本规程附录F推荐值测试存在 较大差异时,可选取不少于5根I类桩对其桩身上部一定长度段 的混凝土进行应力波波速实测,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第8.4.1条计算波速平均值; 4)波速平均值也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成工艺的具 他桩基工程的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种和强度等级综 合确定。

3.6.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已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 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3.6.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已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

1在检测方案及检测报告图纸中,应标注声测管的埋设位 置及编号; 2声测管应选择透声率较大、便于安装且不易破损的材料 声测管宜采用壁厚大于等于3mm的钢管; 3套管宜采用对接,不宜采用对焊连接; 4声测管宜采用焊接或绑扎等方式直接固定在钢筋笼内 侧,并应保持平行; 5声测管应从桩顶至桩底连续埋设。 3.6.4应采取措施确保声测管畅通,检测前应冲洗声测管。当 声测管堵管无法进行声波透射检测时,应采用其他方法(如钻芯

声测管堵管无法进行声波透射检测时,应采用其他 法)进行检测

3.7.4高应变检测符合下列规定:

1对混凝土灌注桩或桩头破损的预制桩,桩头须按附录G 进行处理。 2高应变承载力试验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 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 时取高值;重锤应整体铸造,高径(宽)比应在1.0~1.5范围内。

3对以材料强度控制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最大锤击力 不应小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5倍。 4试验前,可采用10cm或者20cm落距进行试锤击,以检 查测试系统状态,确认正常后,落距宜选择50cm~150cm。 5检测评定的极限承载力不得大于实测曲线中的最大锤击力。

3.8.1钻芯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 和桩身完整性、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3.8.2钻芯法的仪器设备、现场操作、芯样处理、检测数据分析 判断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 3.8.3钻芯法确定桩端以下中风化或微风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样尺寸宜为Φ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6个; 2岩样应进行饱和处理,若为粘土质岩时取天然状态; 左压 加热古到试释础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样尺寸宜为d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6个; 2岩样应进行饱和处理,若为粘土质岩时取天然状态; 3在压力机上以(500~800)kPa/s的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 坏,记下最大加载值,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3.9.1本规程中的静载荷试验主要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 层平板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单桩静载 荷试验及锚杆(索)抗拔试验

2静载荷试验应符合下列

1当采用压重平合反力装置时,压重重量不应小于最天力 载量的1.2倍,压重宜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在压重堆载过程中应 有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现场有吊车进场条件时,堆载材料应使月 混凝土标准配重块。

2 应对平台梁、主梁、承载墙及其地基强度进行验算。 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宜与基础底面标高 致,且承压板底宜铺设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宜取50mm~ 150 mm。 4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均应按相应的标准执行。

4.1.2 压实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实系数应分层进行检测: 2对细粒土采用环刀法,对粗粒土采用灌砂(水)法或其 他方法进行检测; 3检测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m²~100m²不应少于1个点, 对基槽每 10 m~20 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 个点。 4.1.3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换填层的施工质量,对于大 面积换填地基每50 m²~100 m²不应少于1个点,对于基槽换填 地基每 10 m~20 m 不应少于 1 个点,每个单独柱基不应少于 1 个点,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6个点; 2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择相对较差或具有代表性的点 立进行静载荷试验,每个单体工程每1000m不少于1个点,且 不应少于3个点。

1压实系数应分层进行检测; 2对细粒土采用环刀法,对粗粒土采用灌砂(水)法或其 他方法进行检测; 3检测点数量,对大基坑每 50 m²~100 m²不应少于1个点, 对基槽每 10 m~20 m不应少于 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 1 个点。

4.2.1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承载力检测应在施工结

4.2.1强分法处理地基的承力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 时间方可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天 粉土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14天;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 间不宜少于 28 天。

1对不加填料的强夯地基,可采用原位测试或取样进行室 内土工试验等方法进行,按每100m²抽取不少于1个点进行初步 检测,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对较差的或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静 载荷试验,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 2对加入卵石或碎石进行强夯形成的强夯置换地基,宜先 采用动力触探检测,根据动探结果选择相对较差的或有代表性的 点位进行单墩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动力触探检测数量每 50m²~100m²不少于1个点,静载 荷试验点数量每500m~不少于1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 点:对于堆场、道路和单层大跨度厂房地坪强夯地基,动力触融探 检测数量每200m²~500m²不少于1个点,静载荷试验点数量每 1 000 m²不少于 1 点。

4.3.1振冲施工结束后,除砂土地基外,其余土体地基应间隔 一定时间后才能进行地基检测。粉质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1天,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14天。

长 1抽取振冲桩总数的3%~5%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检测,绘制 振派冲桩体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测点应在碎石桩体中心:根 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 程不少于3点做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处理结果要求较高或处理厚度变化较大的振冲碎石桩地 基,宜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处理的砂土、圆砾土或松散卵石等地 基,可选取不少于振冲点的3%,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10点 采用原位测试方法评定地基承载力。

4.4.1砂石桩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质量检测。粉 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天;对饱和粘性土地 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天;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 不宜少于14天。

1抽取不少于砂石桩总数的2%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测点应 主砂石桩体中心,并绘制桩体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择密实度相对较差或具有代 表性的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进行单 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对要求较高或处理厚度变化较大的砂石桩地基,宜进行 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含素混凝土桩)地基

4.5.1CFG桩应在施工结束15天(或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后进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检测。

4.5.1CFG桩应在施工结束15天(或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1对使用沉管成孔、长螺旋钻孔等工艺灌注、浇注施工的 CFG桩,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并结 合桩身完整性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 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 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2对其他施工工艺成桩的CFG桩,可不进行桩身完整性检 则,但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 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5%,且每个 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4.6夯实水泥土桩地基

4.6.2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

1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2%的桩在心进行动力触探试验 绘制桩体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取相对较差或具有代表性的 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 地基载荷试验

4.7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4.7.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1抽取搅拌桩总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 限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抽取搅拌桩总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 根进行单桩载荷试验。

4.8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完毕后,宜在28大(或桩体强厅 求)后进行地基检测。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抽取高压喷射注浆孔数的0.5%~1%,且每个单体 点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8.2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2抽取高压喷射注浆孔数的0.5%~1%,且每个单 于3点进行单桩载荷试验。

4.9.1水泥注浆施工完毕后,宜在28天后进行地基检测。 4.9.2 水泥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9.1水泥注浆施工完毕后,宜在28天后进行地基检测。

4.9.2水泥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注浆处理卵石层中的砂层、圆砾、松散卵石土层时, 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评定注浆层的处理效果:检测数量对坑基每 50 m²~~100 m不应少于1个点,对槽基每10 m~20 m不应少于 1个点,每个单独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 于6个点。 2对于注浆处理的浅层地基,应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 取不少于3个相对较差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载荷试验;对于 其他注浆处理的深层地基,当采用动力触融探指标评定地基土承载 力特征值时可参见本规程附录B~附录D

4.10.1石灰桩地基施工完毕后,宜在7大后进行

1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的桩进行桩中心及桩间土动力触 探、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 2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3个相对较差或具有代 表性的点位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 11. 1 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地基,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

测,对刚性复合地基(如管桩、灌注桩等)还需进 检测。

检测。 4.11.2承载力试验根据处理地基的类型可进行单桩载荷试验 治城合合灿甘技共述於

5.1.2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在桩身完整性检测后,根据桩身

1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低应变法。 2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 个承台中抽检桩不少于1根,一柱一桩全数检测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采 用静载荷试验。 2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物,当满足高应变适用条件时,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高应变动力试验;高应变试验抽检桩 数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5%,且不应少于 5 根。当高 应变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 时,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抽检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 于总桩数的1.5%,且不得少于5根。

体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2.2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宜在桩身完整性检测

5.2.3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抽检桩楼 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5.3.1钻孔、冲孔、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 竖向承载力检测。

5.3.1钻孔、冲孔、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

5.3.2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宜在桩身完整性检测后,根据完整 性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进行。

5.3.2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宜在桩身完整性检测后,根据完整

5.3.3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直径小于500mm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 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 母个承台中抽检桩不少于1根,一柱一桩全数检测。 2对直径大于等于500mm且小于800mm的灌注桩,采用 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时应全数检测。 3对直径大于等于800mm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 用低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综合进行,全数基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 并选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桩预埋声测管进行 声波透射法检测

1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础,应选取总桩数的1%, 且不少于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 2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础或施工前已进行过动静对比的

乙级桩基础GB/T 37112-2018 颈部矫形器,当满足高应变法适用检测范围时,单桩竖向承载力 检测可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评定,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 的5%,且不应少于5根;或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 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 3当以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为桩端持力层的端承型大直 径桩,沉渣厚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可采用钻芯法测定,钻芯抽 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5.4.1十作业成孔桩(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

5.4.2根据持力层的情况,选择单桩静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

5.4.3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

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中抽检桩不少于1根, 一柱一桩全数检测。使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 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

5.4.5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

1以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时,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 基础,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静 载荷试验,当条件不具备时可抽取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6根桩 在桩底平面处进行岩基载荷试验;对设计等级为内级的桩基础, 油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在桩底平面处进行岩基载荷试 验,或在桩孔底抽取总孔数的5%且不少于6个孔取岩样进行单 轴抗压强度试验

2以卵石土为桩端持力层时,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 桩基础,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 静载荷试验;当条件不具备时GB 5420-2010发布稿 干酪 发布稿,可抽取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 个点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 抽取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6点在桩底平面处进行深层平板载荷 试验。对设计等级为内级的桩基础,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 点在桩底平面处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3当十作业成孔持力层下存在松散圆砾或砂土等软弱 下卧层并经压力注浆处理时,待注浆加固15大以后,在扩天 瑞外缘500mm处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检验下卧层的加固 效果,检测数量应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点。当 采用动力触探指标评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参见本规程 附录D。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