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34-2018《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JTG-T 3334-2018《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333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3611
VIP资源

JTG-T 333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G-T 3334-2018《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2. 1. 6 滑床 slide bed

2.1.7滑动面sliding surfac

2. 1. 9 主滑段 main slide section

2. 1. 9 主滑段

GB/T 34083-2017 中文语音识别互联网服务接口规范主滑断面上沿滑动面(带)产生剩余下滑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

在主滑断面上沿滑动面(带)产生抗滑作用的滑体段。

抵抗滑坡下滑力的墙式构造物。

抵抗滑坡下滑力的墙式构造物,

2.1.13预应力锚索prestressed ancho

2.1.14排水隧洞drainagetunnel

通过截排滑坡区地下水,降低孔隙水压力,提高滑动带抗剪强度,减小地下水不 用的地下洞式排水构造物,

2.1.15削方减裁load sheddling

2.1.16填土反压filled soilbackpressure

在滑坡体前缘填筑土体,以增加滑坡抗滑力的工程措施。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一2011)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将滑坡分为5 类: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黄土滑坡、破碎岩体滑坡、膨胀土滑坡。 对于“基岩滑坡”,名称较为模糊,广义基岩滑坡是破碎岩体滑坡、层状岩体滑坡 和块状岩体滑坡的总称,不同类型基岩滑坡的特点、性质、破坏模式、规模及防治对策 等是不同的。为避免引起歧义和分类名称产生交叉,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一2011)中“基岩滑坡”和“破碎岩体滑坡”统一归并为岩质滑坡。 对于“土质滑坡”,“堆积土滑坡、膨胀土滑坡、黄土滑坡”的滑坡体是自然形成 的原状土体;“填土滑坡”的滑坡体主要为人工填筑或废弃的土体,属“压实土”,其 工程性质与原状土体有很大的差异,是次生滑坡。“填土滑坡”滑动面位于填土内部、 老地面或基底以下松软层之中。 “填土滑坡”不包含“堆积土滑坡、膨胀土滑坡、黄土 滑址”

风化残积土滑坡属于类土质滑坡,其上多为坡积土覆盖,滑动面多追踪于风化残积 土体中的原生结构面,滑坡工程性质既与原岩有一定的关联性,又与原岩滑坡差异大 为此,本规范将其纳入堆积土滑坡范畴。

风化残积土滑坡属于类土质滑坡,其上多为坡积土覆盖,滑动面多追踪于风化残积 土体中的原生结构面,滑坡工程性质既与原岩有一定的关联性,又与原岩滑坡差异大, 为此,本规范将其纳入堆积土滑坡范畴。

表3.1.4层状岩体滑坡分类

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3.1.5滑坡按体积分类

3.1.6滑坡可根据滑动面理藏深度(滑体厚度),按表3.1.6进行分类。

表3.1.6滑坡按滑动面埋深分类

3.2.1滑坡防治设计应根据滑坡性质,规模及分布范围,判定滑坡危及的范围及其 危害对象,分析评价滑坡危害性,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安全等级

3.2.2评价滑坡危害性时,应根据滑坡规模、稳定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公路通过 骨坡区的部位和公路路基、构造物类型等,按表3.2.2确定滑坡危害程度。

表3.2.2滑坡危害程度分级

响区内有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校时,滑坡危害程度可定为严重或

滑坡规模大小不同,其危害程度也不同。与此同时,公路过滑坡的部位不同、构 筑物或构造物的类型不同,滑坡对公路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公路以路堤通过滑坡前部,可以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以路堑通过滑坡后部,可以减 少滑坡的下滑力。这两种工况均能提高滑坡的稳定性,降低滑坡的危害程度。反之,将 加重滑坡的危害程度。

3.2.3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滑坡危害程度、公路等级、周围环境及其 重要性,按表3.2.3确定。

表3.2.3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2.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校的二、三、四级公路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 3.区域内唯一通道的二、三、四级公路、滑坡防洽工程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

骨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划分时,既要考虑公路等 级与重要性,还要考虑滑坡危害程度及对重要建筑物的破坏后果。 二、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 物,以及村庄和学校时,其破坏后果极其严重,故其安全等级需提高一级。即二级公路 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筑物的滑坡防治工程列入I级,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防治工 程同等对待;将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筑物的滑坡防治工程列入Ⅱ级,与二 级公路滑坡防治工程同等对待。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公路在抢险救灾中起着关 键的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生命线。为提高公路防灾减灾的能力,对区域内唯一通道的

4.1.1对公路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潜在滑坡,应进行滑坡专项 工程地质勘察。 4.1.2当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等具有下列特征时,可初步判别为滑坡: 1坡体地形具圈椅状或马蹄状珠 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 河道等现象。 2坡体两侧分布有沟谷,并有双沟 同源的 3坡体上分布有地面裂缝、醉汉林 或建筑物倾斜、 开裂等现象。 4坡体岩土有扰动松软现象, 石 层位、产状特征与外围不连续,或局部地段新 老地层呈倒置现象。 5坡体上分布有积水洼地,坡体本前缘有泉水溢出。 6坡体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 前缘土体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下部岩土体具有 塑性变形带,存在摩擦镜面,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条文说明 在前期勘察工作中,通过对地质调查测绘、遥感图像资料的分析,重点对地形地貌 形态、岩层露头及一些地表和建筑物变形破坏形迹进行滑坡综合识别,初步判断为滑坡 的,需进行滑坡专项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实践中,往往因前期调查工作不够细致,忽略了原本存在的滑坡迹象,判断 失误,未按滑坡特点开展相应勘察工作,后期造成公路路线和构筑物设计不合理,导 致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滑坡或古滑坡复活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滑坡前期识别十分 重要。

4.1.3当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等具有下列特征,在工程活动影响下或其他环境条件 变化时可能产生变形或滑动的斜坡,可初步判别为潜在滑坡: 1存在顺层的斜坡。 2存在顺坡向的优势节理裂隙或顺坡向软弱结构面的斜坡。

玻防治设计规范(JTG/T3

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形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口情况等; 3裂缝的分布位置、性质、形状、宽度、深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以及裂缝 产生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4植被类型及其持水特性,马刀树和醉汉林分布部位; 5建筑物开裂、鼓胀或压缩变形分布等特征。 4.2.3工程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堆积体成因、岩性、颗粒成分、结构特征、潮湿程度、密实程度、软弱 夹层; 2岩体结构与产状,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卸荷带、破碎带、 软弱结构面、层间错动带在坡体上的展布特征及其含水状态; 3各类结构面调查,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的性质、产状、组合延伸状 况、发育程度等; 4可能形成滑动面(带)的层位及岩性,滑动面以下的滑床岩体结构。 4.2.4水文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沟系发育特征、径流条件,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2并、泉、水塘、湿地的位置、类型、水位、流量及季节性变化情况; 3含水层、隔水层的位置、性质、厚度,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及其变化 流向、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4.2.1~4.2.4条文说明 滑坡产生的重要内因是组成斜坡的岩土体中含有软弱结构面或泥化夹层。坚硬的岩 层中夹有相对软弱的薄层岩石,如砂岩、灰岩中夹泥岩、页岩或煤层,特别是煤系地层 常伴随有铝土页岩、黏土岩等。这类夹层岩石软弱、结构疏松,易受构造活动及风化作 用影响,力学强度低,遇水软化或泥化而构成软弱面,在外因(工程载荷、震动、边 坡形态改变等)的影响下,极易产生滑坡。 从宏观上看,岩质滑坡的产生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有关,在挽近期新构造活动强烈 的地质构造单元,断裂带、褶皱附近,滑坡十分发育;沿断裂带发育的滑坡,常常与断 裂性质有关,因力学性质不同,破坏程度也有所不同。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是滑坡产生的重要因素。暴雨、长时间降雨或雨雪冻胀、冰 雪融化时,地表水流冲刷、冻胀和地下水活动,往往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地下水活 动,对岩土体产生潜蚀、溶解和软化等物理化学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降雨入渗, 进一步降低滑动面(带)岩土的力学强度,增加滑坡体下滑力。 滑坡调绘所见到的是滑坡的现状,对滑动之前的特征,如裂缝的发生发展、地下水 的变化、建筑物变形破坏等情况,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访问,了解滑坡的历史 情况。

4.2.4水文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4.2.5滑坡勘探应采用物探、钻探、并(槽)探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 ,必要时可采用碉探,查明滑坡体结构、性质、各层滑动面(带)的位置及空间 ,以及地下水水位、流向、流量及其变化情况

4.2.6滑坡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1物探成果应与钻探、井(槽)探、碉探资料相印证,不宜单独作为防治工程设 计依据。 2钻探孔位布置应在工程地质调绘和物探的基础上,结合测试和治理工程需要, 沿确定的纵向或横向勘探线布置。 3钻探深度应深入最深层滑动面(带)以下3.0~5.0m。拟采用抗滑桩的地段, 钻探深度应深入至桩端底部以下不小于5.0m;拟采用锚索加固的地段,钻探深度应深 入至锚固端底部以下不小于3.0m;拟采用抗滑挡墙加固的地段,钻探深度应深人至基 础底部以下不小于3.0m。 4钻探应采用干钻或无泵反循环、双层岩芯管钻进;在滑动面(带)及其上下 5.0m的范围应采用干钻或双管单动钻进技术。 5应对滑体各岩土层和滑动面(带)采取代表性的岩、土、水样,进行岩土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对岩样进行切片和黏土矿物鉴定。 6钻探发现地下水时应分层止水并测定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含水层厚度,并应 结合钻孔进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渗 透性等,

4.2.7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测试应取原状土样。当无法采取原状土样时,可取保持天然含水率的扰动 土样。 2滑坡物理性质试验项目应包括:天然重度,比重,天然含水率,塑限、液限 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 3滑动面(带)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滑坡所处变形滑动阶段、岩土性 质、含水状态和工程要求,选择快剪、固结快剪、浸水饱和剪、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 和残余强度试验、岩体饱和强度试验。 4必要时,应进行原位剪切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工作。原位直剪试验的推力方向 应与滑体的滑动方向一致,着力点与剪切面的距离,或剪切缝的宽度不宣大于剪切方向 式体长度的5%。 5当采用地下排水隧洞整治方案时,应进行滑坡抽水试验,获取可靠的水文地质 参数。

学性质试验数据。当滑动面(带)土层厚度较小,且理藏深度难以预测准确,按常规 方法很难取得原状土样时,取滑动面(带)土的扰动土样,进行重塑土样试验。为保 持扰动土样的原含水率,要及时取样和封闭,并尽早进行试验。 滑动面(带)的室内剪切试验,根据滑坡性质、滑动面(带)土结构、滑坡稳定 状态和发展情况确定,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正在活动的滑坡,滑动面(带)为黏性土时,采用残余强度剪或重复剪试验。 (2)已稳定的滑坡,包括处于暂时稳定的滑坡,采用固结快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水 剪试验。 (3)当滑动面(带)土的稠度不大、滑动面清晰时,采用沿滑动面的重合剪切 试验。 (4)当滑动面(带)土为饱和状或泥化流动状、滑动面不清晰时,采用饱和快剪

1收集气象、水文、地质、地震及迪感图像等资料,了解区域滑坡史和易滑地层 分布情况。 2调查滑坡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了解滑坡分布位置及周围坡体之间的稳定 关系。 3初步查明滑坡周界范围、滑动面(带)位置、滑动面(带)岩土性质,以及滑 坡变形历史与现状。 4调查滑坡区的地下水分布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以及湿地的分布 情况。 5调查滑坡范围的已有建筑物、树木等变形情况。 6初步判定滑坡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评价滑坡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

4.3.3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滑坡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方法应以地质调绘为主,井(槽)探和物探工作为辅。对大型和巨型滑 皮、性质复杂的滑坡,必要时应进行钻探工作。 2工程地质调绘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大型和巨型滑坡调绘比例 尺宜为1:2000~1:5000。 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大型和巨型滑坡,应沿滑坡主滑断面布置勘探点,勘探断面 下宜少于3条,其中1条主滑断面钻探孔不应少于3个

4.3.4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滑坡勘察报告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4.4初步设计阶段滑坡勘察 4.4.1初勘阶段滑坡勘察应基本查明公路沿线滑坡及潜在滑坡的位置与周界范围, 查明滑坡体组成物质、 厚度,滑动面 带)位置、形状、物质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体变形情况及滑坡历史等;查明 坡体内地下水分布状态 补给来源、各含水层间 的水力联系、泉水出露及湿地分布情 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及诱发条件,评价滑坡稳定 状态、发展趋势及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提出路线绕避方案或滑坡防治技术方案的 建议。 条文说明 初勘阶段滑坡勘察是在工可阶段滑坡勘察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测绘、钻 探、井(槽)探和物探工作,进步识别滑坡,确认滑坡位置、分布范围、主要诱发 因素、规模、危害程度,以及滑动变形所处的脐段、稳定状况及发展趋势等,提出滑坡 防治对策,为绕避滑坡与防治滑坡提出比选的依据。 初勘阶段要特别注意潜在滑坡的识别和判断。

4.4.2初勘阶段滑坡勘察应采

综合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滑坡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为1:500~1:2000,调绘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对 滑坡有影响的区域。滑坡边界、裂缝、台阶等滑坡要素应实测。 2沿主滑方向布设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 大型、巨型滑坡不应少于3条;垂直主滑方向的勘探断面不应少于1条。每条断面勘探

治设计规范(ITG/T3334

点不应少于3个,其中钻孔不应少于2个。 3在滑动面(带)及其上、下地层中,应分别采取代表性土(岩)样,进行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 4有地下水时应查明地下水的赋存位置,含水层的组成及厚度,各层地下水的初 见水位、稳定水位和流量,并取水样做水质分析。 5土质滑坡可采用瑞利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四极对称直流测深法和高密度或超 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辅助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土层与基岩的分界面,以及滑坡区 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等。

初勘阶段滑坡的勘探断面需沿主滑动方向布置,除沿主滑动轴线布置主勘探断面 外,对于大型、巨型滑坡,还要在主勘探断面两侧各布设1条勘探断面。勘探点主要布 置在滑坡勘探断面上,包括钻孔和井(槽)探点。 初勘阶段滑坡测试,主要是采取滑动面(带)土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滑动 面(带)土的力学强度值。滑体和滑床的每个不同地层亦需选取代表性原状岩土样, 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土层滑坡滑动面(带)的空间分布范围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勘察较为有效。瑞利波 法可查明瑞利波速度低的含水率大的土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查明地震反射界面的岩土分 界面。不同物性地质体的电性参数是不一样的,用四极对称直流电测深法可探测其 分布。 对于潜在滑坡,需针对可能的滑动面(带)和滑坡影响范圈开展勘探工作。

4.4.3对路线方案影响大、地质复杂、稳定性难以判断的滑坡,必要时应对滑坡玻进 行动态监测

条文说明 勘察阶段动态监测的目的是确定滑坡体的范围、滑动面(带)的位置及变形情况, 尤其是滑坡要素、滑动面(带)及变形情况等不明确的滑坡或潜在滑坡,更需通过动 态监测予以查明

4.4.4滑坡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4.4.4滑坡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1对小型且地质条件简单、无须处治的滑坡,可列表说明其工程地质条件。 2对中型、大型、巨型或性质复杂的滑坡,应按工点编制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 1)工程地质说明:应说明滑坡勘察内容,阐述滑坡分布范围、物质组成、滑动 面(带)位置及形状、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分布情况,滑坡形成原因、

类型、规模及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分析滑坡稳定性,提出滑坡防治工程方案的 建议。 2)图表资料:应对滑坡周界范围、分级与分块情况及滑坡要素、地下水等进行图 示和说明,提供1:500~1:2000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1:500滑坡工程地质断面 图、1:50~1:200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1:50~1:200滑坡井(槽)探展示图、土工试 验资料、物探曲线图表、水文地质测试资料、滑坡动态监测资料及照片等。

4.5施工图设计阶段滑坡勘察

4.5.1详勘阶段滑坡勘察应在初勘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防治工程方案,进 核实、补充和完善滑坡地质条件、岩土力学参数等,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4.5.4滑坡详勘应对初勘工程地质调绘资料进行复核和确认,并应结合滑坡防治 设计方案补充1:500~1:2000工程地质调绘。

在确定详勘阶段滑坡勘察范围时,滑坡的活动区及影响区比较明确,但潜在滑坡 动区及影响区不明确,需要根据勘察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 环境因素的变化等及时进行调整。

4.5.5滑坡详勘应充分利用初勘资料,在补充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沿主滑方向主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勘探点间距宜为20.0~ 40.0m;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50.0m;大型滑坡不应少于3 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60.0m;巨型滑坡勘探断面应结合滑坡特点分区、分条布设 充足的勘探断面,确保各分级、分块滑坡体上勘探点的有效控制。 2垂直主滑方向的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 大型或巨型滑坡不应少于3条。 3各抗滑支挡工程轴线勘探断面不应少于1条,每条断面钻孔不应少于3个,物 探和钻探综合断面上的钻孔不应少于2个。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

详勘阶段滑坡勘察是在合理利用初勘资料基础上进行,勘探点的间距要根据滑坡复 杂程度、滑动面(带)形态、地下水发育程度等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滑动面(带) 为圆弧形或折线形时,勘探点布置需加密;滑动面(带)为直线时,勘探点布置可以 适当减少。

4.5.6详勘阶段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滑体、滑动面(带)及其滑床的各岩土层应分别取代表性土样和岩样做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主滑段、抗滑段中应分别取滑动面(带)土样不少于3组,进行原状 土或重塑土剪切试验,试验宜采用与滑动受力杀件相适应的方法。 2必要时,宜在滑动带处进行大型原位剪切试验。 3场区地下水发育时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测定滑坡体内含水层的涌水量、渗透 系数和水位变化,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 仅样进行水质分析 必要时应测定地下水流 速和流向。 条文说明

4.6.1对无法绕避且制约公路路线方案的大型、巨型滑坡,或具有多层滑动带的规 模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在勘察阶段应进行动态监测,查明滑动面 (带)位置及其变形活动规律。

预测滑坡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对于规模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尤其是具有多个滑动面、多次滑动 的滑坡,采用常规地质勘探手段难以准确地确定正在滑动的滑动面(带)位置、主滑 方向和滑坡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滑坡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应建立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 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滑坡宜建立以地表变形 监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的监测系统

4.6.3滑坡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表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裂缝宽度及其延伸变化与移动方向。 2 建筑物变形监测, 包活开多 、倾斜、位移及 破坏情况。 3 深部位移监测, 包括地表下不同深度的滑坡体位移。 4 地下水监测, 包括隙水压 钻孔的水位 U 水温、水量、水质等 变化。 5气象观测。 4.6.4滑坡监测网布置,应根据 程地质情况,在滑坡范围内, 沿滑坡主滑方向布 置1~3条监测断面,每条监测断面 叫点不宜少于3个。 4.6.5勘察阶段滑坡监测时间不宜少于30d。监测工作应根据具体勘察情况和滑 坡活动状态,及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与监测时间。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 监测。 条文说明 滑坡动态监测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监测时间,无其是经历连续降雨的观测,才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综合考虑勘察阶段滑坡监测目的和勘察周期等因素,本规范规定了监测 时间不宜少于30d。有条件时,监测工作要延续到施工,与施工期滑坡监测工作相 衔接。 勘察阶段滑坡监测在布置监测网、监测断面和监测点时,要考虑到施工期监测和防 治效果监测的利用,合理布设

4.7.1堆积土滑坡勘察应查明堆积土成因、结构、物质成分等,根据不同的堆积成 因确定勘察的重点,确定滑坡周界、滑动面(带)位置与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稳 定性及其对公路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4.7.2堆积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堆积土的物质来源、物质组成、分布形状、结构层次、成因类型,堆积土与原 地面的接触形态及含水状态。 2各层位的物理力学参数、含水率和浸水后的抗剪强度,分析判断滑动面的位置。 3堆积土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补给来源和方式,以及对堆积土稳定性的影响 程度。 4地表水对堆积体及其基底以下土层的冲刷情况及其稳定状况。 5堆积体范围内变形形迹、地裂缝分布情况。 4.7.3堆积土滑坡地质调绘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组合与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顶底面、软弱夹层、下伏基 岩顶面等的形态特征与含水状态。 2地表水、地下水的活动情况,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文明 堆积土滑坡物质组成、成因类型和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尤头 连降雨影响下,常沿不同时代及不同成因堆积土界面、基岩顶面或古剥蚀面滑动。 比,堆积土滑坡地质调绘的重点是摸清不同土层界面分布情况和含水状态。

4.7.4顺层间滑动的堆积土滑坡应重点查明不同成因或不同时代的璀积土分布层 间岩土分界面及下覆基岩面的形状与倾斜情况,各土层物质组成与物理力学性质 应土在不同含水状态下c、Φ值,堆积土体中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分布情况,地下, 位、水压、补给来源和补给方式等。

堆积土的成因多为坡积、残积、洪积和冲积。坡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带)多) 于不同坡积层之间;残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带)多源于原生构造结构面,如母岩台 理裂隙、断层糜棱带等;洪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带)多产生于不同洪积土层问;) 土(体)滑坡的滑动面(带)多产生于淤泥质土或高塑性土层。

4.7.5季节性中冻区、重冻区堆积土滑坡勘察,在查明滑坡分布范围、滑动面 带)位置、性质和规模的基础上,应重点查明多年平均冻深、季节融化层深度、土层 中含冰位置、融化状态下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分布特征、类型、赋存条件、 水位及变化规律等,

季节性中冻区、重冻区堆积土滑坡主要是受季节性冻融循环造成的,其变形以塌 和滑动为主。降水入渗和地下水渗流形成地表湿地,冬季成为季节性冻土,冻结膨胀使 土体结构松散,春融时冰层消融,地下水渗流排泄造成松散物质流失,饱和、过饱和的 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动力的影响下随融冰水产生蠕动变形,最终发展为滑坡。

4.8膨胀土滑坡勘察要点

8.1膨胀土滑坡勘察,应针对膨胀土的特性及膨胀土滑坡的特点开展勘探试验 查明膨胀土滑坡的分布范围、膨胀土特性、滑动面位置、规模及其对公路危害程 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他座 条文说明 膨胀土富含亲水性矿物,具有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等特点。膨胀土滑坡是 胀土地区一种典型的斜坡变形现象,具有牵引性、结构与构造性、浅层性、季节性、间 歌性、多次滑动性、成群分布规律等特点。

膨胀土富含亲水性矿物,具有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等特点。膨胀土滑坡是胆 地区一种典型的斜坡变形现象,具有牵引性、结构与构造性、浅层性、季节性、间 、多次滑动性、成群分布规律等特点。

1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包括斜坡自然坡度、高度、冲沟、坡面冲刷、剥落、地表 植被生长状况等。 2膨胀土地层时代、成因性质、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分布范围,有无软弱夹 层等。 3膨胀土中裂隙发育程度、形态、宽度、贯通及延伸长度、分布间距、密度,充 填物性质及裂面特征。 4膨胀土层间的软弱层、砾石层、结核层,上覆土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的形态 产状,下伏基岩岩性、结构面特征及含水状态等。 5滑坡范围、滑动面位置,剪出口地形隆起情况,地下水出露情况。 6收集当地降雨、蒸发、气温、日照等资料,确定大气影响的活动区深度,

胀土是多裂隙黏性土,膨胀土地表广泛分布有张开裂隙。由膨胀土构成的斜坡 一旦被水浸润,即使地面坡度缓到6°,仍有可能产生滑坡。此类滑坡常沿土体内既有 软弱结构面滑动,一般情况,滑动面(带)有清晰的镜面擦痕,滑体有明显的反翘 台阶、陡坎等。 因此,膨胀土裂隙发育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膨胀土活动区的深度,也反映了 膨胀土滑坡特征。

4.8.3膨胀土滑坡勘探点、线的布置,应根据膨胀土成因类型、滑坡分布范围、滑 动面情况,并结合公路构造物类型确定。勘探深度应进人滑床以下稳定岩土层或挖方路 段路基设计高程以下不小于5.0m。

膨胀土活动区深度是自然气候作用下,由大气降水、蒸发、地温等因素引起膨 层反复胀缩变形的有效深度。根据研究成果,我国膨胀土活动区深度一般为2~3m 部地区可达5m

综合确定膨胀土活动区深度 条文说明 膨胀土浅层受降雨和蒸发影响较大 化较为明显,在一定深度处,土层含 水率受气候影响已相当微弱,可以将 水率由急 剧变化到稳是的临界深度看作是膨胀土 的活动区深度。 将某一地区膨胀土在一年或多年内地温沿土层随深度变化绘制成曲线,变化幅度由 大变小较为明显的深度可以看作为胀 土的活动深度。 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能较好 包反映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地表土体风化强烈, 比贯入阻力最小,随着深度增加,土体风化程度减弱,比贯入阻力逐渐增大,直到一定 深度处,强度显著提高, 该处以上土层为活动区 复循环的缩胀变形,原有结构发生破 坏,产生裂隙,强度显著降低, 土体强度的降 大 膨胀土活动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4.8.5在膨胀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还立进行下列试验工作: 1应测定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及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含量 进行膨胀土的判别及膨胀潜势的分级。 2应进行膨胀土的膨胀力、有荷膨胀率和无荷膨胀率的试验,确定膨胀土的膨胀 力和胀缩总率。 3应结合滑动条件和工程条件,对滑动面(带)膨胀土进行饱水剪切、重复直 剪、滑动面(带)重合剪、环状剪切等试验,确定膨胀土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有条 件时,可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

2应进行膨胀土的膨胀力、有荷膨胀率和无荷膨胀率的试验,确定膨胀土的 力和胀缩总率。 3应结合滑动条件和工程条件,对滑动面(带)膨胀土进行饱水剪切、重 剪、滑动面(带)重合剪、环状剪切等试验,确定膨胀土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 件时,可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

由于膨胀土的裂隙发育,室内剪切试验的试件尺寸较小,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场 土的裂缝分布情况,其试验获得的抗剪强度值往往偏大。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能较好

映含裂隙膨胀土的强度特征,较准确地确定含裂隙膨胀土的峰值强度和滑动面(带) 膨胀土残余强度。有条件时,要求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

4.9黄土滑坡勘察要点

4.9.1黄土滑坡勘察,应针对黄土的特性及黄土滑坡的特点开展综合地质勘察工作, 查明黄土滑坡分布范围、黄土成因、地层时代、黄土裂隙分布、黄土层下伏地层岩土性 质及其不同岩土层接触面形态特征,确定滑坡滑动面位置、滑坡规模及其对公路危害程 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9.2黄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客 1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黄土层及下伏砂砾层或基岩等分布层次,不同岩土层接 触面形态、倾斜情况及与临空面的组合 2不同岩土层间食含水状态,黄土 层中 滞水的土层、含水砂层与钙结核层的 分布形态及含水状态 3与含水层相接触的黄土受水浸湿的厚度 浸水软化后黄土的抗剪强度。 4湿陷性黄土分布范围、层位、 厚度与湿陷等级。 5各层黄土的渗水条件,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水位、水压、补给 来源与方式,以及后缘是否存在断裂构造或地裂缝的补水构造 条文说明 除风成块状黄土外的呈层状结构分布的黄土 包括新黄土、堆积黄土、洪积黄土、 冲积黄土等。由于黄土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钙质, 受水浸软后在下伏层面倾斜6°时即 可滑动,所以,对呈层状结构黄土滑坡勘察重点在查明各黄土层的浸水条件、含水层与 隔水层的分布、被水浸湿的土层与临空面的倾斜关系,以及黄土浸水软化后的、β值 4.9.3黄土滑坡地质调绘重点应包括下列内

4.9.2黄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

1新、老黄土的分界面,古土壤层、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钙质结核等夹层的 分布和倾斜度,与下伏岩层接触面的形态、倾斜度和含水状态。 2黄土柱状节理、卸荷裂隙等的分布、发育程度、组合关系情况。 3新构造发育地区老黄土中构造裂隙的组合分布GY/T 326-2019 监视器亮度和对比度校准用PLUGE测试信号规范及校准步骤,特别是倾向临空面的裂隙产状 和受水、气作用的情况。

古土壤层系指老黄土形成过程中,在堆积间隔期间,由于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常 危土壤层,被后期堆积物掩埋而形成夹层。在老黄土中的古土壤层主要分布在第四系

下、中更新统地层中,有数层至十余层不等,单层厚度不大于1m,物理力学性质较上 下层黄土差,但该层有地下水活动时,往往会沿该层形成滑动面(带)。岩层顶面的风 化层含黏土成分较多,也易形成滑动面。 4.9.4覆盖在基岩斜坡上的黄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黄土底部与基岩之间的接触 关系,基岩面倾向及与临空面关系,基岩地下水的分布位置、水位、水压及富水程度, 底层黄土浸湿厚度及黄土软化后的抗剪强度。 4.9.5在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下列试验工作: 1黄土湿陷性试验,包括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等。 2应结合滑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进行不同含水率的直剪、饱水剪切、重复直 剪、滑动面(带)重合剪、环状剪切等试验,确定黄土不同含水率的峰值强度和滑动 面黄土残余强度。有条件时,可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

下、中更新统地层中,有数层至十余层不等,单层厚度不大于1m,物理力学性质较上 下层黄土差,但该层有地下水活动时,往往会沿该层形成滑动面(带)。岩层顶面的风 化层含黏土成分较多,也易形成滑动面。

底层黄土没湿厚度及黄王软化后的抗剪强度。 4.9.5在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下列试验工作: 1黄土湿陷性试验,包括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等。 2应结合滑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进行不同含水率的直剪、饱水剪切、重复直 剪、滑动面(带)重合剪、环状剪切等试验,确定黄土不同含水率的峰值强度和滑动 面黄士残余强度。有条件时,可进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

黄土滑坡的岩土试验,在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还要包含两方面的试验: (1)对于湿陷性黄土,需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包括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 显陷起始压力试验等。 (2)滑动面(带)黄土抗剪强度试验包括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试验,由于黄土组 成以粉粒为主,对水很敏感,因此,要根据其含水状态进行不同含水率的剪切试验。对 已有滑动面(带)的残余强度试验,要结合滑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选择做重复直剪试 验、滑动面(带)重合剪试验、环状剪切试验。

4.10填土滑坡勘察要点

4.10.1填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填土滑坡的原始和现有地貌类型、地形起伏和填筑界面的变化情况。 2填土层的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含水状态等。 3填土层之下的地基土分布情况、厚度、物理力学性质、软弱土层分布情况,以 及基岩埋深、岩石性质、风化破碎程度、岩层产状及基岩面分布情况。 4地下水分布情况,地表与地下排水系统及排水设施的完整性及使用状况。 5填土滑坡变形的周界形状,裂缝分布位置、形态、产生时间和变化情况GB/T 3282-2012 钛铁,滑动 面特征,剪出口情况,产生变形失稳的原因

4.11岩质滑坡勘察要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