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pdf

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2605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pdf

TG/GW 10320

1.≤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桥隧限界 (1)桥梁建筑限界图(内燃牵弓区段)

JG/T 333-2011 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2)桥梁建筑限界图(电力牵引区段)

1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建筑

(3)隧道建筑限界图(内燃牵弓引区

)隧道建筑限界图(电力牵弓引区段

TG/GW 10320

基本建筑限界 适用于新建隧道 图2.2.1—2≤160km/h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建筑限界(单位:mm

TG/GW 10320

2.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桥隧限界 (1)桥隧建筑限界图(内燃牵引区段)

(2)桥隧建筑限界图(电力牵引区段)

图2.2.1一3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桥隧建筑限界(单位:mm)

3.双层集装箱运输桥隧限界

TG/GW 10320

双层集装箱运输内燃牵引基本建筑限界

TG/GW 10320

2)桥隧建筑限界图(电力牵弓区

双层集装箱运输电力牵引基本建筑限界 接触网导线的最低高度 图2.2.1一4双层集装箱运输桥隧建筑限界(单位:mm)

注:y为接触网结构高度。弹性悬挂时,200km/h地段为1100mm、160km/h刀 以下地段为700mm:采用刚性悬挂,结构高度另定。

TG/GW 10320

第2.2.2条运营桥隧不能满足现行行业标准中桥梁、隧道建筑 限界要求时,各部分及其附属设备均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图2.2.2),曲线上按规定加宽。对不能满足桥隧建筑限界的桥隧应 有计划地逐步改造。 (1)≤160 km/h 客货共线铁路基本建筑限界图

TG/GW 10320

y>160km/h客货共线铁路基本建

信号机、高架候车室结构柱和接触网、跨线桥、天桥、电力照明、雨棚等杆柱 的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O一O站台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 一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天桥及雨棚等建(构)筑物; 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高度

双层集装箱运输基本建筑限界图

(3)双层集装箱运输基本建筑

TG/GW 10320

.2客货共线铁路基本建筑限界(单位

TG/GW103—2018第三节孔径及净空第2.3.1条运营中的行洪桥涵孔径应能正常通过1/100频率的检定洪水。对特大桥及大中桥,若观测洪水(包括调查洪水)频率小于1/100但大于1/300时,应将观测洪水频率作为检定洪水频率。对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特大、大桥,还应能安全通过1/300校验频率的洪水。第2.3.2条行洪桥不通航的桥孔,其桥下净空高度应符合表2.3.2的规定。当原不通航桥孔需要通航时,地方相关部门应与铁路局集团公司商定。表2.3.2桥下净空高度高出检定水位高出校验水位序的最小高度(m)的最小高度(m)桥的部位号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梁钢梁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般情况0. 250. 250. 00洪水期有大漂流物1. 501. 250. 750. 50底有泥石流1. 001. 000. 500. 502支承垫石顶0. 00拱肋和拱圈的拱脚0. 00注:(1)实体无铰拱桥洪水期无大漂流物时,检定洪水位到拱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拱矢高的1/4。(2)严重泥石流时,或在洪水期有特大漂流物通过时,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大于表列的净空高度。(3)表列水位及注(1)中所指水位应根据河流具体情况,计人可能产生的霆水、浪高、水拱、局部股流涌高、河流超高和河床淤积等影响的高度。第2.3.3条行洪涵洞孔径一般按无压状态检定(即按涵洞净高.12:

TG/GW 10320

1.2倍临界状态的水位检定)。无压涵洞内顶点高出洞内检定水 内净空,应满足表2.3.3的要求。

表2.3.3涵洞净空高度

主:拱(框构)桥与拱(框构)涵的区分:跨度>6m,且拱或框构顶至轨底的高度<1m为拱 (框构)桥,否则为拱(框构)涵

(框构)桥,否则为拱(框构)涵。

第2.3.4条行洪桥涵孔径或桥下净空不足时,应有计划地进行 扩孔、拾高或改建。扩孔、拾高或改建后均应符合《铁路桥涵设计规 范》(TB10002)的有关规定。对既有按1/50洪水频率设计的铁路桥 涵,在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未发生改变且未出现明显水害时,可暂缓 进行改造。 第2.3.5条在铁路线路下通行机动车辆的立交桥涵,其桥涵下 净空高度不足5m时,应按相关规定设置限高防护架。跨越铁路线路 的立交桥上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 2. 4. 1 条梁体竖向刚度

1.按ZKH或ZH荷载设计的桥梁,竖向挠度应满足《铁路桥涵设 计规范》(TB10002)的相关要求。 2.在中一活载静力作用下,桥梁改造时梁体竖向挠度限值应满足 下列规定: (1)v≤160km/h客货共线桥梁竖向挠度限值应满足表2.4.1一1的 规定。

TG/GW 10320

代中no——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限值(Hz); L一简支梁跨度(m)。 跨度16m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6.25Hz。 2.简支梁横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nh:

跨度16m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6.25Hz。 2.简支梁横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nh: nh = 60 / L0. 8 ( Hz) 适用于桥梁跨度L≤64m的混凝土梁、下承式钢桁梁、下承式钢 板梁、半穿式钢桁梁。 第2.4.3条梁体的横向刚度 改造钢梁不应采用上承式钢梁、上承式钢板梁,不宜采用半穿式 钢桁梁,宽跨比应符合《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的有关规定。 第2.4.4条列车活载作用下,支承垫石与梁底之间的横向相对 变位不应大于1 mm。 第2.4.5条对运营时速160km以上线路,跨度大于64m的钢 梁桥、单线中高墩桥梁和轻型墩桥梁,需要进行车桥耦合动力检算。 1.既有桥梁的车桥耦合动力检算,按实际运营列车(包括客车和 货车)进行;实际运营列车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应小于考虑动力系 数的设计活载效应。 2.桥面强振频率不大于20Hz的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有作桥面 不应大于3.5m/s²、无诈桥面和明桥面不应大于5.0m/s²(半峰值)。 3.实际运营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应符合表2.4.5的规定。

nh = 60/L0. 8 (Hz)

桥耦合动力检算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

注:Q为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横向力;P为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直力;△P为减载侧车 轮重减载量。

注:Q为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横向力;P为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垂直力;P为减载 轮重减载量。

TG/GW 10320

第2.4.6条运营桥梁梁跨实测竖向变形(换算到相应线路类型 标准活载,中一活载及以前荷载标准设计的桥涵换算到中一活载)、竖 可和横向自振频率、桥面竖向振动加速度应满足第2.4.1条、第2.4.2 条、第2.4.4条和第2.4.5条有关限值的规定,横向振幅应满足《铁路 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如超过限值,则应检查分析桥梁的技术状态, 采取限速或加固、改造措施。 第2.4.7条运营桥梁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石砌实体墩台在 动活载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实测墩顶横向最大振幅和最低频率 应满足附录一通常值的规定。如超过通常值规定,应查明桥墩的技术 状态,必要时进行加固或采取保证行车安全的措施。

第2.5.1条运营桥梁墩台明挖基础和沉(挖)并基础的基底理 置深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1.无冲刷处或设有铺砌防护时,在地面下不应小于2.0m。 2.有冲刷处,在墩台附近最天冲刷线以下应不小于下列安全值: 对一般桥梁,在检算洪水频率流量下,安全值为1.5m加冲刷总 深度(自河床面算起的一般冲刷深度与局部冲刷深度之和)的10%。 对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特大桥、大桥,在检算洪水频率流 量下,安全值为2.5m加冲刷总深度的10%;在校验洪水频率流量下, 安全值为检算洪水频率流量时安全值的50%。 3.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土,在冻结线以下应不小于0.25m; 弱冻胀,应不小于冻结深度;基底理置深度不满足要求,但无基础冻 害出现,可暂缓处理。 4.对于不易冲刷磨损的岩石,墩台基础应嵌入基本岩层不小于 0.25~0.5 m(视岩层抗冲性能而定)。如嵌入风化、破碎、易冲刷磨损

TG/GW 10320

岩层,按未嵌人岩层计。 第2.5.2条运营桥梁墩台桩基础的理置深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1:冻胀地区,当承台底设置在十中时,承台底面高程应位于冻 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当承台底设置在不冻胀土层中时,承台理埋深 可不受冻深的限制。桩人土中深度不明时,承台底在最大冲刷线下不 小于2m。桩在最大冲刷线下的入土深度必须保证墩台稳定。 2.有流冰的河流,承台底面高程应在最低冰层底面(冻结线)以 下不小于0.25m:或桩在最天冲刷线下的埋置深度必须保证墩台 稳定。 3.未桩顶面应位于最低地下水位或最低水位以下不小于0.5m。 4.嵌入新鲜岩面以下的钻(挖)孔灌注桩,其嵌入深度不小于 0.5m。 第2.5.3条运营桥梁墩台基础理置深度不明时,应予以查明, 基础理置深度不符合第2.5.1条、第2.5.2条规定条件之一的墩台即 为浅基墩台,应进行防护、加固或改建。对木桩基础应有计划地进行 整治。 第2.5.4条运营涵洞基础除设置在不冻胀地基土上者外,出入 口和自两端洞口向尚内各2m范围内的涵身基底理深:对于冻胀、强冻 胀和特强冻胀土,应在冻结线以下0.25m:对于弱冻胀土,应不小于冻 结深度。涵洞中间部分的基底埋深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严寒地区, 当涵洞中间部分的理深与洞口理深相差较天时,其连接处应设置过渡 段。冻结较深的地区,可将基底至冻结线下0.25m的地基土进行处 理。对出现基础冻胀病害的涵洞,应有计划进行整治,

第2.6.1条对运营线设防烈度为7度、8度、9度的桥梁,位

5.1条对运营线设防烈度为7 度,8度,9度的桥梁,位于 6

TG/GW 10320

度区的B类桥梁,Ⅲ、NV类场地的C类桥梁,以及C类和D类隧道,应 按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抗 震能力不足的应逐步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第2.6.2条对跨越铁路的跨线桥、天桥、立交明洞、渡槽等构筑 物,按不低于该处铁路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设防,对抗震能力不足的 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第2.6.3条位于地震区的桥梁,其上部结构应采取防止落梁 设置挡块等抗震措施;有条件时可采用减隔震装置,以减小地震作用 效应。 第2.6.4条地震区棚式明洞,应采取防止落梁的措施。设防烈 度8度和9度时,不应采用悬臂式棚洞

TG/GW 10320

第3.1.1条跨度在30m及以上的钢梁,桥上线路应设置上拱 度:对实测或计算挠度小于跨度1/1600或≤15mm时及连续梁的中 孔,可不设上拱度。 上拱度值一般按以下规定设置: 1.现行最大活载(包括冲击)作用下实测竖向度的1/2:开行动 车组区段,按动车组和普通客车实测平均挠度之和的1/2。 2.ZKH或ZH活载作用下为计算静挠度的1/2。 3.悬臂梁端部的上拱度可采用按2倍悬臂梁长度的简支梁计算 挠度的1/2,自由梁(挂孔)的上拱度值,按简支梁设置。 4.连续梁的边跨按简支梁设置。 第3.1.2条运营桥上线路中线与梁跨设计中线的偏差,钢梁不 应大于50mm,工梁不应大于70mm,行车速度大于120km/h区段 钢梁、工梁均不应大于50mm。超过偏差限值时应进行检算,如影 响承载能力(即K<1)或侵入限界时,必须进行调整。 第3.1.3条行车速度大于160km/h线路,不宜采用明桥面钢 桥,否则应采取补强和加固措施。 第3.1.4条曲线上明桥面的线路外轨超高,可采用以下方法 设置: 1.在桥枕挖槽限度内调整。 2.在墩台顶面做成超高,但应检算钢梁斜放后的应力和稳定性,

TG/GW 10320

并注意钢梁排水。 3.用楔形枕木。 4.在曲线外侧的桥枕下加垫木垫板,用木螺钉(或螺栓)联结牢 固,木垫板净厚不小于30mm,每边伸出钢梁上翼缘盖板边缘不小于 200 mm, 如图 3. 1. 4 所示。

第3.1.5条桥面在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冻 结、焊接或铺设长钢轨: 1.桥长在20m及以下的明桥面上。 2.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区段的钢梁明桥面上。 3.钢梁端、无无枕梁端、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处前后各2m 范围内,纵横梁连接处距横梁边缘0.6m范围内。 4.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度(由一孔钢梁的固定 支座至相邻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作墙的长度)的范围内。 第3.1.6条明桥面上线路不应设置竖曲线和缓和曲线。明桥 面也不宜设在大于4%的坡道上。 第3.1.7条改建桥梁道桥面挡诈墙内侧至线路中心最小距

TG/GW 10320

离不得小于2.2m;桥面防水层应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层,保护层采用 等级不低于C40的纤维混凝土。 第3.1.8条铺设无缝线路桥梁的作业条件: 1.明桥面单根更换及移动桥枕时,在实际锁定轨温加20℃以下。 2.上盖板涂装、更换铆钉、成段更换或方正桥枕及其他原因须起 道时,在实际锁定轨温加5℃减15℃以内。 3.起梁、移梁及拨移支座、捣垫砂浆等整治支座作业时,在实际锁 定轨温加减5℃以内。 4.架空线路施工,必要时需采取钢轨应力放散或其他措施进行。 5.在单独设计铺设无缝线路的桥梁上,应在设计允许的轨温范围 内进行桥面作业。 第3.1.9条钢梁明桥面护轨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桥长大于20m或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明桥面 钢梁桥,应铺设护轨。 2.钢梁明桥面护轨一般应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的钢轨:混合桥上 明桥面护轨也可采用比基本轨低一级的钢轨。 3.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钢梁明桥面上,其净距为220mm, 允许误差为±10mm:当桥上设有伸缩调节器时,其最大净距为320~ 350mm,允许误差为土10mm:在混合桥上,当明桥面长度等于或小于 50m时,其净距在明桥面与有桥面上均为500mm;当明桥面长度大 于50m时,在明桥面和有作桥面上各自采用自身的净距和充许误差 并在明桥面上采用不大于1.5%的斜率完成间距变化的过渡。 4.护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25mm。 5.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确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5m,然 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沿线路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 1.9m,梭头尖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小于2.0m,其顶部应切成不陡于 1:1的斜面并联结密贴,梭头尖端悬出轨枕的长度不得大于5mm

TG/GW 10320

6.对既有明桥面,护轨下可加垫总厚度不天于30mm的垫板。 当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为350~500mm时,护轨下应设普通铁垫 板,扣压每股护轨的钩头道钉应在每根木桥枕上靠基本轨一侧钉两 个,另一侧钉一个。当净距为220~350mm时,护轨下可不加垫铁垫 板;垫板厚度在20mm及以下时,应在每隔一根木桥枕上钉两个道钉 扣压每股护轨的两侧;垫板厚度超过20mm时,应在每根桥枕上钉 两个道钉扣压每股护轨的两侧。 7.自动闭塞区间,护轨应安装绝缘装置。 8.每股护轨接头安装4个螺栓,每端安装2个,螺帽应安装在线 路中心一侧,在伸缩调节器处应采用一端带长圆孔的夹板。 9.护轨爬行严重时,充许安装防爬器。 10.伸缩调节器范围内护轨按设计办理。 11.因其他因素影响,护轨不能按标准设置时,应经铁路局集团公 司批准,按特殊情况处理

表3.1.10 木桥枕尺寸

第3.1.11条木桥枕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TG/GW 10320

1.木桥枕间净距为100~180mm(横梁处除外)。 2.木桥枕不能铺设在横梁上,与横梁翼缘边应留出15mm及以 上缝隙。 3.横梁两侧木桥枕间净距在300mm以上,且木桥枕顶面高出横 梁顶面50mm以上时,应在横梁上垫短枕承托,短枕与护轨应联结牢 固,并与基本轨底留出 5 ~10 mm空隙,如图3. 1. 11 所示。

横梁上短枕铺设图(钩螺栓及护木螺栓未示

图3.1.11横梁处木桥枕布置图

4.有桥面系的上承钢梁,未桥枕只能铺在纵梁上(设计容许铺设 在主梁翼缘上的除外),在行车情况下不容许压着钢梁联结系。 5.为调整桥面钢轨上拱度,木桥枕容许挖深30mm以内的槽口, 或使用比标准断面稍厚的木桥枕,也可在木桥枕下加垫木垫板,用螺 钉(栓)或胶合联结牢固。 6.木桥枕与螺栓头(铆钉头)接触处可挖钉窝或纵槽。 7.每根木桥枕应用两根经过防锈处理的直径22mm标准型钩螺 栓与钢梁钩紧。螺栓均应安装110 mm×110mm×8mm的铁垫圈及

TG/GW 10320

~10mm厚的胶垫圈。在自动团塞区间,钩螺栓铁垫圈与钢轨扣件 间应留不小于15mm的间隙。行车速度大于120km/h区段,钢梁明 乔面的钩螺栓不充许有缺少和连二失效。 8.行车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桥明桥面的木桥枕必须采用 优质木材,断面尺寸应不小于220(宽度)mm×260(高度)mm。 第3.1.12条未桥枕应注油防腐,加工新面和栓钉孔眼应按规 定作好防腐处理。木桥枕发生腐朽、裂缝或损伤,应及时进行削平、灌 逢、捆扎、挖补等修理工作。 第3.1.13条木桥枕或复合桥枕有下列状态之一时,即为失效 桥枕: 1.标准断面木桥枕因腐朽、挖补、削平和挖槽累计深度超过80mm。 2.钉孔周围腐朽严重,无处改孔,不能满足持钉及保持轨距的需要。 3.木桥枕内部严重腐朽。 4.通裂严重,影响共同受力。 5.复合材料桥枕板材之间发生开裂。 第3.1.14条钢轨接头处4根木桥枕(支接时为5根)中有一根 或其他部位有连续2根及以上的失效未桥枕时,行车速度大于120km/h 区段,钢梁明桥面有隔一或连二失效未桥枕时,均应立即抽换。单根抽 英时,可使用整修后的旧木桥枕。 一孔钢梁上的木桥枕失效达25%及以上时,行车速度天于120km/h 这段一孔钢梁上的未桥枕失效达20%及以上时,行车速度天于160km/h 区段一孔钢梁上的木桥枕失效达15%及以上时,均应进行整孔更换

第3.1.15条钢桥明桥面上应按以下要求铺设护未: 1.护木断面尺寸为150mm×150mm,材质为一级松(杉)木或复 材料。

TG/GW 10320

2.护未接头采用半搭接,设在桥枕上。护未与桥枕联结处应将护 木挖深20~30mm的槽口,紧扣在桥枕上。 3.护未与未桥枕的联结采用1式或Ⅱ式,如图3.1.15所示。 1式为护木与木桥枕、钢梁上翼缘用经过防锈处理(如渗锌处理) 的直径22mm标准型钩螺栓联结。 Ⅱ式为护木与每隔一根木桥枕用直径20mm或22mm螺栓联结; 每孔梁两端第一根桥枕与护未必须联结。每根未桥枕与钢梁上翼缘 用两根经过防锈处理(如渗锌处理)的直径22mm标准型钩螺栓 联结。 螺栓顶端不应超过基本轨顶面20mm。 行车速度大于120km/h区段钢梁明桥面的护木螺栓不充许有缺 少和连二失效。 4.护木内侧与基本轨头部外侧的距离,I式为220~500mm, Ⅱ式为300~500mm。在钢梁活动端处,护木须断开,并留出空隙,使 护木能与钢梁共同移动。 5.护木应尽可能位于一条直线上。如相两孔不能顺直时,应在 护木内侧加楔木衔接,在曲线桥上可呈折线。 第3.1.16条铺设桥枕的钢梁顶面应按以下要求安装防爬角钢: 1.防爬角钢的最小尺寸为125mm×80mm×12mm。 2.每孔钢梁两端至少各安装一对防爬角钢,必要时在梁的中部每 隔5~10m再安装一对。有桥面系的钢梁,每个节间纵梁两端各安装 对。若节间长度小于4m时,可在每两个节间纵梁两端各安装 对。行车速度大于160km/h区段的钢梁明桥面,其桥枕与纵梁之间 应采用螺栓、加密防爬角钢等可靠连接。 3.钢梁两端防爬角钢的水平肢应安装成相反方向,防爬角钢的长 肢与桥枕应用直径2022mm螺栓串联固,此处桥枕可不安装钩 螺栓。

(2)A表示桥上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B表示表示步行板宽度。 (3)作业通道栏杆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和形式,步行板也可采用梯形步行板、花纹钢板、钢筋混凝土板或其他形式和 结构

TG/GW 10320

(四)作业通道、栏杆及避车台

第3.1.17条明桥面应在轨道中心铺设步行板,并设置单侧或 双侧作业通道:道确桥面应设置双侧作业通道。不符合要求的应逐步 改造。作业通道板应安全、稳固、防滑。 第3.1.18条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 距:钢梁明桥面应不小于2.45m,混凝土梁桥面应不小于3.00m,线 路充许速度160km/h以上桥梁桥面应不小于3.25m。作业通道宽度 应不小于0.8m。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净距小于3.25m时, 单线桥应在作业通道上按照间隔30m左右交错设置避车台,双线及 多线桥应在每一侧各相距30m左右设避车台。曲线桥梁线路中心线 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应考虑曲线加宽的影响。既有桥改造困 难时,可维持现状,但必须采取其他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 第3.1.19条作业通道支架及与梁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支 架改造时,应检算联结支架用的预理件的强度。 第3.1.20条作业通道静活载不得超过4kPa(即每平方米不得 超过400kg),集中荷载不得超过1.5kN。立柱与扶手承受的水平推 力不得超过0.75kN/m,集中荷载不得超过1.0kN。 第3.1.21条作业通道、栏杆在梁的活动端处均应断开,不得影 响梁的伸缩。 第3.1.22条新建有桥面作业通道宜优先考虑整体桥面,并 根据桥位具体情况和养护维修不同要求考虑作业通道的设置。 第3.1.23条既有在T梁钢支架作业通道上安设的声屏障,不 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第3.2.1条钢梁、钢塔架、钢拱肋、限高防护架等钢构件都应进

TG/GW 10320

行保护涂装,防止钢结构锈蚀,积极推厂新型涂装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新建或改造桥梁时,作业通道托架、墩台吊篮、围栏等小型钢构件防腐 宜采用热浸锌工艺,并符合《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 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要求。 第3.2.2条在涂装底漆前,应将钢料表面的污泥、油垢、铁锈、 日漆皮和氧化皮彻底清除十净。清除方法应根据钢表面清理等级要 求分别采用喷砂、喷丸,手工清理和溶剂擦洗。严禁使用腐蚀性物质 清理钢表面。 第3.2.3条初始涂装和重新涂装前清理等级及粗糙度要求 1.清理等级要求 根据使用的涂料品种、施工方法和构件部位的不同,涂装对钢结 构表面清理等级要求如下,对应除锈程度应达到附录三要求: (1)电弧喷铝或涂装环氧富锌底漆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a3级 或PSa3级。 (2)涂装红丹醇酸、红丹酚醛或聚氨酯底漆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 Sa2'/2级或P Sa2'/2级。 (3)非密封的箱形梁和非密封的箱形杆件内表面涂装环氧沥青涂 料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a2级或PSa2级。 (4)限高防护架、作业通道栏杆、扶手、托架、墩台吊篮、围栏等桥 梁附属钢结构及铆钉头、螺栓头或局部维护涂装使用红丹防锈底漆 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t3级或PSt3级。 2.清理粗糙度要求 (1)涂装涂料涂层时,钢表面粗糙度为25~50um;选用最大粗糙 度不得超过涂装体系十膜厚度的1/3。表面粗糙度超过要求时,需加 涂一道底漆。 (2)电弧喷铝时,钢表面粗糙度为50~100um;当表面粗糙度超 过 100 μm 时,涂层应至少超过轮廓峰 125 ~150 μm。

TG/GW 10320

第3.2.4条钢梁连接板层之间大于0.5mm的缝隙须将缝内污 垢和铁锈清除十净,在第一道底漆十燥后,用石膏腻子填塞,待腻子表 面干燥后,方可继续进行涂料涂装。小于0.5mm的缝隙可用油漆封 闭。腻子应与所用防锈底漆配套使用。 第3.2.5条钢梁初始涂装及运营中钢梁重新涂装 1.钢梁初始涂装如在制造厂进行,应完成底漆、中间漆和第一道 面漆涂装工作(节点或拼接部位只进行喷铝或涂无机富锌漆),其余面 漆涂装在桥位上进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时,应对下承式钢桁梁及上 跨的铁路钢梁重新进行长效涂装。 2.运营中钢梁保护涂装起泡或裂纹或脱落的面积达33%,点锈面 积达5%,粉化劣化达4级且底漆已失效时,应进行整孔重新涂装 3.对于距离水面较近的钢梁底面(包括桁梁下弦杆、纵横梁底 面,下承板梁主梁和上承板、箱梁底面)、跨越受污染的河流的钢梁底 部应增加涂装底漆一道、中间漆一道。 第3.2.6条钢梁涂装体系 1.钢梁涂装体系(表3.2.6)

第3.2.6条钢梁涂装体系

表3.2.6钢梁涂装体系

TG/GW 10320

:(1)对于温差较大地区,钢桥主体应采用断裂伸长率不小于50%的氟碳面漆。 (2)对于栓焊梁生产或贮存在黄河以南地区时,宜采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喷涂摩 擦面。 (3)对于跨越河流的钢桥底面(包括桁梁下弦杆、纵横梁底面,下承板梁主梁和上承板 箱梁底面)、酸雨地区的钢桥应增加涂装底漆一道、中间漆一道。

TG/GW 10320

2.钢梁的电弧喷涂金属涂装 (1)电弧喷铝用铝丝材质应采用《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3190)中5A02的规定要求。 (2)金属涂层采用环氧类封孔剂进行封孔时,封孔层厚度无要求 涂覆的封孔剂至不被吸收为止;封孔后应加涂相应的配套涂料。 3.栓焊梁螺栓连接部分摩擦面涂装 1)采用电弧喷铝时,涂层厚度为150um±50μm;采用无机富锌 防锈防滑涂料时,涂层厚度为120μm±40μm。涂层的抗滑移系数出 一时不小于0.55,架梁时不小于0.45。 (2)杆件栓接点外露的铝表面、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表面与涂 料涂层搭接处应涂装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钢梁组装后,栓接点列 露的铝涂层应按前述2(2)点的规定进行涂装。栓接点螺栓、螺栓头 处涂装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涂装前螺栓应除油,螺母和垫片应水 洗清除皂化膜。 第3.2.7条钢结构的维护涂装 1.钢梁涂膜粉化达3级时,应清除涂层表面污渍,用细砂纸除去 粉化物,然后覆盖相应的面漆二道。 2.涂膜起泡、裂纹或脱落劣化达2~3级时,底漆完好,清理损环 区域周围疏松的涂层,并延伸至未损坏的涂层区域50~80mm坡口, 高部涂相应的底漆和相应的中间漆、面漆。如要保持涂层表面一致, 可在局部涂面漆后,全部再覆盖面漆。 3.涂膜劣化达2~3级生锈时,应清除松散的涂层,直到良好结合 的涂层区域为止,表面清理应达到St3级或PSt3级,未损坏的涂层区 域边缘按本条第2款要求处理,然后局部涂装相应的底漆和相应的中 间漆、面漆。如要保持涂层表面一致,可在局部涂面漆后,全部再覆盖 面漆。 4.旧喷锌或铝涂层发生锈蚀劣化类型为2~3级生锈时,应除去

TG/GW 10320

松动的锌或铝涂层和涂料涂层直到良好结合的锌或铝涂层区域为止GBZ 26338-2010 健康信息学 国家及其行政区划标识符应用指南, 钢表面锈蚀清理应达到Sa2/2级或PSa2/2级。对于未损坏的涂料和锌 或铝涂层区域边缘按本条第2款要求处理。对于电弧喷锌或铝涂层 清理部位,也可改涂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二道,然后涂相应的中间 漆和面漆。 5.涂膜局部严重损坏应及时清理和涂装。 第328冬钢逊涂装技术要求和施工冬件

(1)涂装用漆应符合《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 TB/T1527)的要求,并有复查合格证。施工前应对涂料的颜色及外 观、弯曲性能、附着力、细度、干燥时间、流出时间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 复验和试涂,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涂装。 (2)钢梁初始涂装和整孔重新涂装时,钢表面清理等级及粗糙度 应达到规定的标准,涂装体系应根据杆件的部位和环境地区确定。 (3)涂膜维护涂装时,应对局部劣化部位按要求进行清理,按原涂 装系逐层进行涂装,并延伸至未损坏的涂层区域50~80mm坡口,局 部修理处十膜总厚度不应小于原涂装十膜的厚度。 (4)涂料涂层涂装时,应注意不同溶剂涂层间的搭配。在节点和 上盖板交界处,封孔层、中间层及聚氨酯盖板漆等强溶剂不充许搭在 其他漆上。进行维护涂装时,如不可避免搭在其上时,应妥善处理, (5)涂料涂层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的道数及涂膜厚度进行涂装 每道干膜厚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涂装道数,杆件边棱和难以涂装 的部位应加厚或加涂一道。 (6)涂料中可加稀释剂调整施工黏度,稀释剂的品种应与所用涂 料相适应。涂装时可根据油漆说明书实施。 2.涂装施工条件 (1)钢表面清理,严禁在雨、雪、凝露和相对湿度天于80%及风沙

TG/GW 10320

天气进行。 (2)环氧类漆不充许在10℃以下施工,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 酚醛漆、醇酸漆、聚氨酯漆、氟碳面漆不充许在5℃以下施工。不充许 在相对湿度85%以上、雨天、雾天或风沙场合进行涂装施工。 (3)电弧喷涂铝涂层作业时GB/T 22985-2008 牛奶和奶粉中恩诺沙星、达氟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奥比沙星、二氟沙星和麻保沙星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业环境要求与电弧喷涂作业的间 隔时间要求按《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T11373)规定。 (4)钢结构表面清理后应在4h内涂装第一道底漆或电弧喷铝涂 层,电弧喷铝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封孔剂。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施工时 覆盖封孔剂或涂层前,应对铝涂层表面清洁处理。 (5)涂装涂料涂层需在上一道涂层实十后,方可涂装下一道漆 底漆、中间漆最长暴露时间不超过7d。两道面漆间隔若超过7d时 需用细砂纸打磨涂层表面成细微毛面后方能涂下一道漆。 第3.2.9条涂层质量要求 1.涂料涂层表面平整均匀,不充许有剥落、起泡、裂纹、气孔,充许 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橘皮、流挂、刷痕和少量杂质,厚度符合 标准。 2.金属涂层表面均匀一致,不充允许有起皮、鼓泡、大熔滴、松散粒 子、裂纹、掉块,充许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结疤、起皱。厚度符合 标准。

第3.2.9 条涂层质量要求

1.涂料涂层表面平整均匀,不允许有剥落、起泡、裂纹、气孔,允许 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橘皮、流挂、刷痕和少量杂质,厚度符合 标准。 2.金属涂层表面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起皮、鼓泡、大熔滴、松散粒 子、裂纹、掉块,充许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结疤、起皱。厚度符合 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