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pdf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980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pdf

4.2.3模板支撑架荷载标准值:

2新浇筑混凝主自重(包括钢筋)标准值0:对普通钢筋混凝土可采用25kN/m 特殊钢筋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93:取2kN/m²。 2.4脚手架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YD/T 2229-2011 800MHz 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模拟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测试方法表4.2.4操作层均布施工荷载标准值

2脚手架的操作层层数按实际计算,

4.2.5模板支撑架的施工荷载标准值

1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按均布活荷载取1.0kN/m²。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可采用2.0kN/m²。 4.2.6作用于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k一风荷载标准值(kN/m²); A——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规定采用,见附录A表A; 从一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规定的竖直面取0.8; W。—基本风压(kN/m²),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规定采用,见附录A图A。

4.3.1计算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构件强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取其标准值乘以下列相应的 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计算结构倾覆稳定时,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4.3.2计算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3.1计算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构件强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取其标准值乘以下列相 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计算结构倾覆稳定时,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3.2计算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4.1设计脚手架及模板支架时,其架体的稳定和连墙件承载力等应按表4.4.1的荷载: 要求进行计算。

表4.4.1荷载效应组合

图5.1.3网络结构几何不变条件

图5.1.4满堂架几何不变体系

5.1.5双排脚手架沿纵轴x方向形成两片网格结构的几何不变条件可采用每层设一根斜 千(图5.1.5),在y轴方向应与连墙件支撑作用共同分析: 1当两立杆间无斜杆时(图5.1.5a),立杆的计算长度10等于拉墙件间垂直距离; 2当两立杆间增设斜杆(图5.1.5b)则其立杆计算长度10等于立杆节点间的距离 3无拉墙件立杆应在拉墙件标高处增设水平斜杆,使内外大横杆间形成水平桁架 (图 5.1.5A一A 部面)

图5.1.5双排外脚手架结构计算简图

5.1.6双排脚手架无风荷载时,立杆一般按承受垂直荷载计算,当有风荷载时按 件计算。

排脚手架无风荷载时,立杆一般按承受垂直荷载计算,当有风荷载时按压弯构

5.1.7当横杆承受非节点荷载时,应进行抗弯强度计算,当风荷载较大时应验算连接斜 杆两端扣件的承载力; 5.1.8所有杆件长细比元=/。/i不得大于250 5.1.9当杆件变形有控制要求时,应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其变形。 5.1.10脚手架不挂密目网时,可不进行风荷载计算;当脚手架采用密目安全网或其他方 法封闭时,则应按挡风面积进行计算

5.2.1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说明所服务对象的主要情况,外脚手架应说明所建主体结构高度,平 面形状及尺寸;模板支撑架应按平面图说明标准楼层的梁板结构。 2架体结构设计和计算: 第一步:制定方案; 第二步:荷载计算; 第三步:最不利位置立杆、横杆、斜杆强度验算,连墙件及基础强度验算; 第四步:绘制架体结构计算图(平、立、剖)。 3确定各个部位斜杆的连接措施及要求,模板支撑架应绘制顶端节点构造图; 4说明结构施工流水步骤,编制构配件用料表及供应计划; 5架体搭设,使用和拆除方法; 6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2架体的构造设计尚应符合本规范第六章

5.3.1无风荷载时,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

1立杆轴向力按下式计算:

5.3双排脚手架的结构计算

N=1.2(NG + N)+1.4ZNo (5.3.11)

式中:NGl一一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m2) Nc2——脚手板及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m²); ZNo:——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分双排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两种情 况(kN/m²)。 2单肢立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一立杆横截面积;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按细长比查本规范附录C; 钢材强度设计值,查本规范附录B表B2

5.3.2组合风荷载时单肢立杆承载

1风荷载对立杆产生弯矩按下式计算:

式中:Mw—单肢立杆弯矩(KN·m); a—立杆纵矩(m); W——风荷载标准值(kN/m²); lo一立杆计算长度(m)。 2单肢立杆轴向力按下式计算: N.=1.2(Na + Nc2)+0.9×1.4ZNoi (5.3.2—2) 3立杆压弯强度按下式计算:

M=1.4al.W, /10 (5.1

式中:β一有效弯矩系数,采用1.0;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管截面为1.15 W一立杆截面模量: Ne——欧拉临界力,N=元²EA/22(E为材料弹性模量,为压杆长细比)。

在风荷载作用下连墙件的轴向力应按下式

N.=1.4WL,H

式中:N。一风荷载作用下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LI、H——连墙件竖向及水平间距(m)。 2连墙件强度及稳定应按下式计算:

W. +N<0A.I

式中:N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取3kN;

采用钢管扣件连接时应验算其抗滑承载力

5.4.1双排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5.4双排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

1最不利立杆的单肢承载力(应为立杆最下段); 2施工荷载及层数及脚手板铺设层数; 3立杆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及横杆的步距; 4拉墙件间距; 5风荷载等的影响。 5.4.2最不利立杆的单肢承载力的计算,应根据5.1.5条的两种情况确定最不利单肢立杆 的计算长度;确定单肢立杆承载能力:N≤βAf 5.4.3计算立杆的轴向力,根据施工条件确定荷载等级和层数以及脚手板的层数,计算 立杆的轴向力(图5.4.3)

图5.4.3搭设高度计算图

Nc = MG, 4, /2

2施工荷载:层数N;施工荷载Q3。

Nor = NO,A, / 2

5.4.4计算每步脚手架自重

式中:H一步距(m);

Na = Ht +0.5t, +t, + I

5.4.5搭设高度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 一单肢立杆承载力,按(5.3.1一2)式计算。 组合风荷载时的H值应按(5.3.2一3)立杆压弯公式验算,

5.5.1立杆最小底面积的计算

5.5地基承载力计算

5.5地基承载力计算

式中:Ag一支撑单肢立杆底座面积(m²); J—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按地勘报告选用,当地基为回填土时乘以场 基承载系数。 5.5.2当地基为岩石或混凝土时,可不进行计算,但应保证立杆底座与基底均匀传递荷 载。 5.5.3当地基为回填土时,必须分层夯实,并应考虑雨水渗透的影响。地基承载系数: 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0.4;对粘土应取0.5。 5.5.4当脚手架搭设在结构的楼板、挑台上时,立杆底座应铺设垫板,并应对楼板或挑 台等的承载力进行验算

5.6.1单肢立杆承载力的计算

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公式

式中:LrL一单肢立杆纵向及横向间距(m); V一Lx、L,段的混凝土体积(m3)。 2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公式同(5.3.1一2)。 6.2横杆承载力及挠度计算

5.6.2横杆承载力及挠度计算

5.6模板支撑架计算

N=[1.29+1.4(O.+9)]L,L.+1.2g

1当横杆支撑梁时(图5.6.2),横杆弯矩按下式计算: 应对横杆进行抗弯强度计算,可将作用在横杆上的均布荷载转化为两集中荷载P 横杆弯矩按下式计算:

式中:M横杆弯矩(KN·m); Pc梁砼重量及模板重量的1/2; C一梁边至立杆之间距离。 2横杆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W钢管的截面模量。

3横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Vmax 横杆的最大挠度; []——容许挠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5.6.3碗扣节点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图5.6.2横杆弯矩计算简图

式中:O一下碗扣抗剪强度设计值,取60kN。 6.4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8m并有风荷载作用时,应对斜杆内力进行计算,并验算 扣件的抗滑能力(图5.6.4)

当对架体内力计算时将风荷载化解为每一结点的集中荷载W 2W在立杆及斜杆中产生的内力W、W按下式计算:

图5.6.4斜杆内力计算简图

W.="W a Jh+a

汗最大内力为乙W,,验算斜杆两端连接扣件抗滑强度 E'W,≤Q. (5.6.4—3)

6.1.1双排脚手架应根据使用条件及荷载要求选择结构设计尺寸,横杆步距宜选用1.8m 廊道宽度(横距)宜选用1.2m,立杆纵向间距可选择不同规格的系列尺寸。 6.1.2曲线布置的双排外脚手架组架时,应按曲率要求使用不同长度的内外横杆组架 曲率半径应大于2.4m。 6.1.3双排外脚手架拐角为直角时,宜采用横杆直接组架(图6.1.3a);拐角为非直角时 可采用钢管扣件组架(图6.1.3b)

图6.1.3拐角组架图

1.4脚手架首层立杆应采用不同的长度交错布置,底部横杆(扫地杆)严禁拆除, 应配置可调底座(图6.1.4)。

6.1.5脚手架专用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1.4首层立杆布置图

1.4首层立杆布置图

1斜杆应设置在有纵向及廊道横杆的碗扣节点上; 2脚手架拐角处及端部必须设置竖向通高斜杆(图6.1.5)

3脚手架高度≤20m时,每隔5跨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脚手架高度大于20m时 每隔3跨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斜杆必须对称设置(图6.1.5); 4斜杆临时拆除时,应调整斜杆位置,并严格控制同时拆除的根数,

6.1.6当采用钢管扣件做斜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1.5专用斜杆设置图

1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宜≤1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 杆扣接的情况时亦可采取与横杆扣接,扣接点应牢固; 2斜杆宜设置成八字形,斜杆水平倾角宜在45°~60°之间,纵向斜杆间距可间隔 1~2跨(图6.1.6); 3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斜杆应在内外排对称设置。

图6.1.6钢管扣件斜杆设置图

6.1.7连墙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杆与脚手架立面及墙体应保持垂直,每层连墙杆应在同一平面,水平间距应 不大于4跨; 2连墙杆应设置在有廊道横杆的碗扣节点处,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杆时,连墙杆应 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扣节点距离应≤150mm; 3连墙杆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 6.1.8当连墙件竖向间距大于4m时,连墙件内外立杆之间必须设置廊道斜杆或十字撑 (图6.1.8)。

6.1.7连墙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1.8廊道斜杆及士字撑设置示意图

6.1.9当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上部20m以下的连墙杆水平处必须设置水平斜杆。 6.1.10脚手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脚手板的挂钩必须完全落在廊道横杆上,并带有自锁装置,严禁浮放: 2平放在横杆上的脚手板,必须与脚手架连接牢靠,可适当加设间横杆,脚手板探 头长度应小于150mm; 3作业层的脚手板框架外侧应设挡脚板及防护栏,护栏应采用二道横杆。 6.1.11人行坡道坡度可为1:3,并在坡道脚手板下增设横杆,坡道可折线上升(图6.1.11)

图 6.1.11 人行坡道设置图

图6.1.12人行梯架设置示意图

6.1.13脚手架上的扩展作业平台挑梁宜设置在靠建筑物一侧,按脚手架离建筑物间距及 荷载选用窄挑梁或宽挑梁。宽挑梁可铺设两块脚手板,宽挑梁上的立杆应通过横杆与脚 手架连接(图6.1.13)。

图6.1.11扩展作业平合示意图

6.2.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立杆、 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 6.2.2模板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应在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 并在每排每列设置一组通高十字撑或专用斜杆(图6.2.2)

6.2.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立杆、 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 6.2.2模板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应在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 并在每排每列设置一组通高十字撑或专用斜杆(图6.2.2)

图6.2.2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示意图

6.2.3模板支撑架高宽比不得超过3,否则应扩大下部架体尺寸(图6.2.3),或者按有 关规定验算,采取设置缆风绳等加固措施。

图6.2.3扩大下部架体示意图

2.4房屋建筑模板支撑架可采用立杆支撑楼板、横杆支撑梁的梁板合支方法。当梁的 载超过横杆的设计承载力时,可采取独立支撑的方法,并与楼板支撑连成一体(图

6.2.5人行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2.4房屋建筑模板支撑架

3洞口顶部必须设置封闭的覆盖物,两侧设置安全网。通行机动车的洞口,必须设 置防撞设施。

7.1.1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制定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保证其技术可靠和使用安全。经技 术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7.1.2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对搭设和使 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1.3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QB/T 4483-2013 木聚糖酶制剂,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检 7.1.4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 脚手架堆放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 7.1.5连墙件如采用预埋方式,应提前与设计协商,并保证预理件在混凝土浇筑前理入 7.1.6脚手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排水措施得当。

7.2 地基与基础处理

7.2.1脚手架地基基础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按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 7.2.2地基高低差较大时,可利用立杆0.6m节点位差调节。 7.2.3土壤地基上的立杆必须采用可调底座。 7.2.4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7.3.1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 50mm的木垫板;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7.3.2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连墙件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月 于3m。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7.3.3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搁底高度一般为6m,搭设后必须 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7.3.4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建筑物的施工同步上升,每次搭设高度必须高于即将施 1.5m。 7.3.5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7.3.6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挑梁范围内只允许承受人行荷载,严禁堆放物料 7.3.7连墙件必须随架子高度上升及时在规定位置处设置,严禁任意拆除。 7.3.8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7.3.1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 50mm的木垫板;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7.3.2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连墙件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 于3m。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7.3.3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搁底高度一般为6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 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7.3.4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建筑物的施工同步上升,每次搭设高度必须高于即将施工楼层 1.5m。 7.3.5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7.3.6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挑梁范围内只允许承受人行荷载,严禁堆放物料。 7.3.7连墙件必须随架子高度上升及时在规定位置处设置,严禁任意拆除。 7.3.8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7.4.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经按技术管理程序批 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 7.4.2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 底。 7.4.3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7.4.4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7.4.5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7.4.6连墙件必须拆到该层时方可拆除,严禁提前拆除。 7.4.7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GB/T 33759-2017 高炉干法除尘灰回收利用技术规范7.5模板支撑架的搭设与拆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