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900-2013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pdf

DB42/T 900-2013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5928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900-2013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pdf

5.1监控量测管理应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提出监 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方 案;施工中应按方案实施,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测点和仪器的稳定可靠性、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的及 时性以及监控量测周期的完整性;工程峻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

a)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为施工和设计变更提供依据; b)对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塌方等地质灾害提出预警; c)评价隧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d)评价施工安全及结构的稳定性。

GB 28306-2012 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5.3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

a)监控量测项目; b)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c)监控量测频率; d)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e)数据分析方法与信息反馈程序。

5.4编写监控量测方案前,委托方应向监控量测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DB42/T 9002013

d)对监控量测工作的要求; e)其他相关资料。 5.5编写监控量测方案前,监控量测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相关资料,了解周边工程的建设情况, 确定拟监控量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5.6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包括: a)监控量测项目; b)人员组织; c)监控量测设备; d)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频率及控制基准; e)数据记录格式; f)数据处理及分析; g)信息反馈及相应对策。 5.7 监控量测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8 监控量测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控量测的有效实施,做到组织管理有序、责任明确。 5.9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并视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5.10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 5.11 基准点和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基准点应定期进行检核。 5.12 监控量测单位应定期提交成果报告,紧急情况应及时提交专门报告,工程完工后应提交总结报告。 5.13 监控量测的实施应符合施工安全规定 5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P 6.1 监控量测项目 一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6.1.1 必测项目见表 S 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地质罗盘、地质锤 2 周边位移 收敛计或全站仪 3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钢钢尺)或全站仪 洞口段、浅埋段 4 地表下沉 水准仪、钢钢尺或全站仪 (H≤2B)

d)对监控量测工作的要求; e)其他相关资料。 编写监控量测方案前,监控量测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相关资料,了解周边工程的建设价 定拟监控量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包括: a)监控量测项目: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DB42/T9002013

表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DB42/T9002013

表3必测项目断面间距

2.3周边位移量测的测线布置可参照表4及图

边位移量测的测线布置可参照表4及图1选用。

周边位移量测测线布置

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两条水平测线、两条

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

DB42/T 9002013

(e)连拱隧道测点和测线示例 图1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测线布置示例

图1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测线布置示例

包表下沉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并取得一定周期的数据。一般条件下,地表下沉测点纵问 表5的要求布置。地表下沉测点宜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上。

表5地表下沉测点纵向间距

B为隧道开挖断面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o为隧道埋深)。测点间距为2m~5m,并应根据地质 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其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图2地表下沉测点布置示意图

6.2.6隧道分部施工时,各分部测线及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各施工部开挖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布直。 6.2.7隧道加宽带、人行横洞、车行横洞及连拱隧道正洞测线及测点的布置应根据隧道施工情况确定 6.2.8基准点距离监测断面较远时,宜在隧道的稳定区域埋设新的基准点,并采取保护措施。 6.2.9测点应与监测断面周壁垂直,宜采用不锈钢膨胀钩埋设,埋入围岩段不应小于20cm,不应焊接 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 6.2.10渗水压力和水流量监测应根据施工地质预报资料提前布置监测断面,同时应视现场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6.2. 11选测项目中,各种量测项目的断面及测点布置见表2。

多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按表9确

DB42/T9002013

DB42/T 9002013

瓦斯隧道的开挖工作面附近每个工序开始前,应进行瓦斯监测。钻孔过程中应加密监测,初期 车后应每天一次,二次衬砌施作后也应进行定期监测。 施工期内瓦斯浓度应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应小于1.5%

7.1监控量测方法的选

7.2.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开挖工作面和已施工地段)观察和洞外观察。 7.2.2开挖工作面观察应进行地质编录、数码成像;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 和二次衬砌等工作状态。 7.2.3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 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周围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7.2.4洞内、外观察记录具体见附录A。

3.1变形量测包括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围岩体内位移。 3.2变形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使用收敛计、水准仪等仪器进行的量测)或非接触量测(使用 义等不接触测点的量测)方法。

7.3.4全站仪测站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a)测站距反射膜片的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b)受隧道施工影响,为提高工作效率,同一测试断面设站次数控制在两次以内。 c)一次设站无法量测时,可进行转站,但转站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7.3.5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或全站仪进行。 7.3.6地表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或全站仪进行。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固定,基准点应 设置在地表下沉影响范围之外。 7.3.7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可采用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应钻孔埋设,通过专用设备读数。 7.3.8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记录具体见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

7.3.4全站仪测站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7.4.1应力量测包括钢架内力、锚杆轴力和混凝土应力量测。 7.4.2型钢钢架内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表面应变计或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表面应变计。 7.4.3格栅钢架内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或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钢筋应力计。 7.4.4锚杆轴力量测可采用电阻应变式、振弦式或机械式测力锚杆。 7.4.5混凝土应力量测包括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应力量测,可采用应 力(应变)计量测法或应变砖量测法。 746应力量测记录体回附录F附录C

7.4.6应力量测记录具体见附录F、附录G

DB42/T9002013

7.5.1接触压力量测包括围岩压力、初期支 次衬砌之间接触压力的量测。 7.5.2接触压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其类型应与围岩和支护结构相适应。传感器应与接触面紧 密接触。 7.5.3量测元器件量程应根据围岩岩性和变形特点选取。 7.5.4接触压力量测记录具体见附录H。

7.6.1爆破振动影响的评价参数包括爆破振动产生的振速和频率。 7.6.2爆破振动监测可采用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应固定在待 平估的建(构)筑物或围岩体的牢固位置上。 7.6.3爆破振动监测前应根据隧道施工爆破参数,结合场地的地质、地形条件设置记录参数。

7.7渗水压力与水流量量测

7.7.1渗水压力宜通过埋设振弦式、应变式等渗压计,采用频率计或应变计量测。 7.7.2渗压计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渗水压力与超渗水压力之和的1.2倍;精度不 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7.3水流量可采用三角堰、流量计进行量测

7.8.1瓦斯监测宜采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7.8.2在需要测定瓦斯浓度时,应采用光干涉甲烷测定器(或复合气体检测仪)测定甲烷(或各种有 售气体)的浓度。 7.8.3有害气体监测记录宜采用表格形式表示,具体见附录I。

8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8.1.1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校对、整理和分析。 8.1.2信息反馈一般以变形量测为主,依据时态曲线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工作状态及周围环境的 影响进行判定,验证和优化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浅埋偏压隧道、高地应力隧道、岩溶发育区隧道、瓦 斯隧道及大跨径隧道应结合相应的压力、水量、瓦斯监测等进行信息反馈。 8.1.3监控量测信息传递渠道应确保畅通,反馈应及时有效。

8.2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分析

8.2.1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 8.2.2每次量测后应立即对数据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及时补测。当量测数据出现突变时,应立即加密 量测,查明原因。 8.2.3每次量测后应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分析等。量测数据的计算 分析不仅应对每个项目进行单项分析,还应进行多项目的综合分析。当时态曲线呈现收敛趋势时,应根 据曲线形态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计算该测点的最终位移值。 8.2.4变形速率和变形加速度是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8.2.1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 8.2.2每次量测后应立即对数据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及时补测。当量测数据出现突变时,应立即加密 量测,查明原因。

DB42/T9002013

式中:V 一t:~t,时段内围岩变形速率(mm/d); tn,ti量测时间(d): ln,ui" 一tn,t时刻位移累计值(mm)。 b)围岩变形加速度是指隧道周壁单位时间变形速率变化量,按式(2)计算。

8.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8.3.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评价隧道结构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支护参数 的合理性及施工方法的适宜性,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 8.3.2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按图3进行。

DB42/T9002013

a)支护结构出现开裂,实行I级管理; b)地表出现开裂、塌,实行I级管理: c)渗水压力或水流量突然增大,实行IⅡ级管理: d)水体颜色或悬浊物发生变化,实行ⅡI级管理 8.3.5二次衬砌施作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DB42/T9002013

a)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项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高地应力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情况确定

1.1施工过程中应编制实时预警报告和阶段性成果报告,工程完工后编写总体工作报告。对 立、异常部位宜编写专项工作报告

9.1.3’阶段性成果报告及总体工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b)实际测点布置图; c)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分析曲线图; d)结论与建议。

DB42/T90020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表C.1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DB42/T9002013

DB42/T9002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围岩体内位移量测记录表 国出体中位致量测通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围岩体内位移量测记录表 表E.1围岩体内位移量测记录表

表E.1围岩体内位移量测记录表

注:1同一断面仪器按照顺时针方向编号,单孔测点按距离孔口距离从小到大编号: 2表中仪器系数根据所选仪器确定; 3如传感器带测温功能,可在表格中增加“量测时温度”栏。

注:1同一断面仪器按照顺时针方向编号,单孔测点按距离孔口距离从小到大编号: 2表中仪器系数根据所选仪器确定; 3如传感器带测温功能,可在表格中增加“量测时温度”栏。

注:1同一断面仪器按照顺时针方向编号,单孔测点按距离孔口距离从小到大编号: 2表中仪器系数根据所选仪器确定; 3如传感器带测温功能,可在表格中增加“量测时温度”栏。

DB42/T9002013

DB61T 357-2004 预包装苹果 标签和包装DB42/T9002013

DB42/T9002013

DB42/T9002013

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用词说明 为准确地掌握和执行技术规程条文,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特做如下规定: a)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时: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b)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时: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时,采用“可”。

DB42/T 9002013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木规程 条文说明

GB/T 2671.2-2017 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42/T900201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