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总则.pdf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总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864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总则.pdf

3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与湿陷性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 用桩基地基加固处理或《抗震规范》第4.3.9条的各项措施,也可根据地基承受的压力估算 地震时软土可能产生的震陷量,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1.2.4 建筑体形与刚度

DB11T 738-2010 漠斑牙鲆养殖技术规程0.8(3△A+3△)+20

式中△4、△B一一分别为多遇地震作用下建筑A、建筑B在较低建筑屋面高度处的弹性侧移 计算值; 常数3一一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侧移与多遇地震作用 下结构弹性侧移的比值; 系数 0.8一一建筑A与建筑 B地震侧移最大值的遇合系数。

1.2.5结构材料与延性

1按照结构延性系数的大小排序,依次是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 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

2结构的延性系数大,说明结构抗震的变形能力大,结构的耐震性能好。因此,有条件 时,建筑的主体结构宜采用延性系数较大的结构材料。 3防止脆性破坏,使结构能达到其自身最大延性,宜采取以下措施: 1)对砌体结构,采用圈梁和构造柱来约束墙体。 2)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合理确定截面尺寸,恰当配置纵筋和箍筋(抗剪斜筋),加强钢 筋的锚固,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粘结锚固失效先于 杆件破坏。 3)对钢构件,合理确定板件宽厚比,防止局部屈曲;强化杆件连接,使屈服截面远离杆 件节点

塑性变形集中侧移的重力二阶效应;③按《高层规程》附录E计算转换层上、下楼 刚度比

1.2.7房屋高度和高宽比

1.2.9结构构件设计

压比限值应比剪跨比大于2的数值减小0.05,对剪跨比小于1.5的柱的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 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对剪跨比均不大于2的柱的箍筋加密区取柱全高范围,其箍筋加密 区范围内的最小体积配箍率,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7条的规定。 4设置地下室的多层、高层建筑,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可按《抗震规范》中相应数值增加0.1。 5一级框架的钢筋混凝土梁端箍筋加密区段内,宜在距梁底面200mm高度处设置Φ8横 向拉筋,其纵向间距和箍筋相同。 6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数较多时,为使深基坑能采用造价低、工期短 的自支护系统,地下结构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并采用逆作业法施工。 7对钢结构高层建筑,为减缓地下结构到上部钢结构的侧向刚度突变,底层或底部两层 宜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作为过渡层。 8为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所采用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8、9度时宜分别不超过 C70和C60,而且在构造方面应符合《抗震规范》附录B的规定。 9多层、高层建筑的顶层为空旷大厅时,除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外,对顶层结构构 件宜采取高一等级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增强其适应较大变形的能力。 10对转换层楼盖的托柱梁、托墙梁,作用于其跨间的上层柱(或墙肢)由地震倾覆力矩 引起的附加轴压力,宜乘以增大系数1.5

1.3复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QWZW 0001S-2015 深圳市味中王食品有限公司 烧烤肉制品5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7平面不规则与竖向不规则的兼有的建筑结构。

1.3.3复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

1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耦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 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2需要充分考虑扭转效应时,宜采用《抗震规范》中的平动、扭转耦连振型分解法。 3除考虑扭转外还要注意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后,相对薄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问题。 当框架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0.5时,宜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性验算, 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抗震规范》的简化计算法,此外也可采用弹 塑性时程分析。 4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除按第3款考虑外,对于7~9度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及高度大于 80m的高层建筑,为了进一步掌握多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力和变形的分布,宜补充二维或三维 弹性时程分析。 5以上情况的不同复杂程度在确定分析方法时应具体考虑,在设计中尽量使复杂程度不 要过多的超过以上所规定的数值

DBS22 017-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柑橘类水果及其饮料中橘红2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1.3.4复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对于复杂建筑结构除进行必要的抗震计算分析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概念设计原则并采取 有效的措施。 I复杂结构抗震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立面上局部突出部位不宜位于平面的端部,立面体型避免上大下小; 2)位于平面的转角及边缘的抗侧力构件宜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3)复杂平面的转折交叉处宜避免楼盖有较大洞口削弱整体刚度; 4)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尽量减小扭转效应:

5)有大底盘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与底盘宜同心布置; 6)为了减小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的扭转效应,同一楼层内各抗侧力竖向构件的屈服承载 力与其承受的竖向荷载宜相互对应,也就是屈服承载力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接近; 7)对复杂建筑结构应采取措施控制差异沉降及温度伸缩的影响; 8)基础结构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足够承载能力,以保证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 2复杂建筑结构的平面转折及体型和承载力突变部位均属于抗震不利部位。对于这些部 位应注意采取提高抗震性能的措施。 1)提高不利部位的结构承载能力,例如,对薄弱楼层提高柱和墙的抗侧力、承载能力以 推迟屈服。 2)提高楼盖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确保地震作用的传递。 3)复杂传力部位的主要构件承载力设计如托墙柱、托墙梁、托柱梁及转换层构件等,根 据具体情况宜将该部位的地震作用乘以不小于1.5的增大系数。 4)采取构造措施提高结构不利部位的变形能力(延性)。例如,对不利部位的抗侧力构 件适当提高抗震等级,采取相应构造措施(降低轴压比、提高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提高横向 钢筋的配箍率等)。 5)根据具体情况提高承载能力和提高变形能力的措施在同一结构部位可以并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