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29-252-2018 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规程.pdf

DB∕T 29-252-2018 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851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T 29-252-2018 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规程.pdf

亢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基坑地下水回灌二 呈等级可按表3.0.6的规定确定。

表3.0.6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等级

4.0.1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应查明基坑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 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MT/T 502-2020 粉尘采样器检定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为回灌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 设计参数及相关建议。 4.0.2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应根据回灌工程设计需要开展。 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可与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翁并开展,也可进 行补充勘察或专项基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 4.0.3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应在收集场地已有资料和现场踏 勘后制定勘察方象,勘察的范围、内容和亡作量应根据场地及周边 条件、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外地下水回灌工程等级、 回灌设计要求综合确定。 八7 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必 4.0.4? 布;已有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基础埋深以及变形倾斜等资料; 周边地下工程的施工及降水状态情况等:拟建程的基础类型、基 础埋深等相关设计资料; 2查明场地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及各土层物理及力学性质; 深、厚度、岩性、渗透性、地下水水质、含水层的颗粒级配; 关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5确定各含水层的初始地下水位、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弹 性释水系数等,相邻含水层之间的越流系数,各含水层的单井回灌 量、回灌试验水位上升漏斗与影响半径等;

6当场地存在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含水层时,应分层量 创地下水位。 0.5回灌试验应在抽水试验基础上进行,获得回灌压力、回灌 量、回灌期间水位上升等相关回灌设计参数,并对抽水及回灌过利 的场地地面标高进行监测,提出回灌工程的建议。回灌试验应抖 照本规程附录A要求进行。

4.0.6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应满足下列规定

1勘察工作布置应满足回灌工程设计要求: 2勘察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基坑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2~3 倍,勘察孔宜沿基坑边线外侧及场地周边保护性(构)筑物等周 边布设; 3勘察孔深度应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3倍,兰 当此深度下界遇 相对隔水层不应水于2m; 4 回灌试验井的布设应考虑地下水类型,并结合回灌工程需 要确定热 层厚度; 6勘察孔、回灌试验井、水位观测井的数量宜根据回灌工程 等级按表4.0.6的要求确定。 表4.0.6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勘察各含水层勘察孔、「 回灌试验井、水位观测

4.0.7水文地质试验及参数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 规范的要求。 4.0.8 勘察工作完成后,钻孔(井)应按工程要求进行回填。钻

4.0.8勘察工作完成后,钻孔(井)应按工程要求进行回填。钻

孔回填应满足下列规定: 1应采用水泥浆或水泥膨润土浆液回填;泥浆泵应送入孔底 逐步向上灌注回填至地面,宜适量超灌; 2有套管护壁的钻孔(井)应边起拔套管边回填: 回填中应记录回填方法、回填材料和回填过程: 4 回填后应进行回填质量检查验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 勘察任务书有特定要求的应按照要求严格回填

5.1.1回灌工程设计资料依据应包

1建筑与市政工程技术要求,包括回灌范圃/回灌控制水位、 回灌时间、工程环境资料: 础资料; 基坑支护设计资料和施工进度; 5现场施工条件。 5.1%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含水层厚度不宜小于3.0m; 2 含水层渗透性不宜小于1.0m/d; 3 场地含水层岩性和渗透性、周边环境的变形控制要求等选用常压回 灌、加压回灌或常压与加压组合回灌。 勘察判定,可参考本规程附录B确定。 5.1.5回灌水文参数均应按照单井回灌试验取得,不得直接套用 抽水试验所得数据,

5.2.1回灌井平面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回灌井位应避开基坑外场地内运输道路、材料堆场、加工 场地等; 2井位应避开坑外地基加固区域,如无法避开,过滤段应穿 过加固层;

5.2.2回灌并井管布置时效井间距宜满足下式要求

05ND≤b≤0.1R (5.2.2) 式中: b一一回灌井间距离(m); D 向灌并内径(m)。 5.2.3 回灌井的最终位置应包括并数、井深、井距,可根据场地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井位移动较大时,井位应通过计算复核并满 足基坑内水位降深要求以及基坑周边水位控制要求,并考虑降水方 案,优化确定。 5.2.4在周围存在需保护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时,回灌井 可在周边加密布置,并增设观测井。基坑外回灌井布置宜靠近被保 护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设置,距离基坑围护结构的距离应充分 考虑回灌对基坑降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5.2.5回灌井邻近建(构)筑物时¥回灌井宜成对布置,每一对 的间距不宜大于 5m。回灌运们时,成对布置的回灌井可轮流利用 其中一个井作为观测井。当对箕中一个井进行回扬时,另一个井应 同司时进行回灌。

外周边均匀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小时,可设置单个回灌井。当采用 回灌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沉降对基坑外周边建(构)筑物、地 下管线及其它设施影响时,回灌井宜针对被保护的对象进行设置。 5.2.7坑外观测井应沿基坑外缘布置,应布置在止水惟幕外侧约 2m处。潜水观测并间距宜为20~50m,承压水观测井间距不宜大 于50m。当基坑附近有既有建(构)筑物时,根据观测结果,观测 并应加密,且应在既有建(构)筑物与基坑之间布置。

卜周边均匀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小时,可设置单个回灌井。当采月 灌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沉降对基坑外周边建(构)筑物、 管线及其它设施影响时,回灌井宜针对被保护的对象进行设置

=H + (5.2.8) 式中: L Hl 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的最小 L, 沉滤管长度(m); L3 回灌并滤水管工作长度人㎡) (参考承压含水层厚度和 ? 5.3回灌水位计算及预测 5.3.1回灌设计计算应考虑工程性质、 文地质条件及周边 X 环境保护要求,且应包括下列内容: 1回灌对控制环境变形的效应分析与评估; 2回灌对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影响分析与评估: 3回灌对基坑渗流稳定性影响及基坑底抗突涌稳定性的影响 的分析与评估; 4采用加压回灌时,尚应包括井壁地下水破裂破坏稳定性计 算。

5.3.2回灌水位预测可利用降水公式进行,

满足下列要求: 1 合理选择水位预测计算公式: 2 基坑外任意点的地下水位均能满足水位安全要求: 3回灌设计与回灌试验条件相近时,可直接利用回灌试验结 果。 5.3.3当基坑内止水幕未截断待减压含水层时,基坑内外任 定流公式计管 并绘制等值线图

S,= 一ig(r;· 1g(r (5.3.3) Mk n Mk 1 式中: S 任意位置水位卜升值(m); M 含水层厚度m);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 回灌(m3/d); Q 批水量(m3/d); 回灌井至任意点距离人)) 降水井至任意点距m); 回灌井影响半径(m); 抽水井影响半径(m)。 5.3.4 虑回灌影响时,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可按照下式 计算:

Sd 降水与回灌作用体固结沉降量(m); V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地区工程经验取值: △ozi 降水与回灌引起的地面下第i层土中点处有效应力增 量(kPa),可按5.3.5进行计算;对黏性土,应取降水

及回灌结束时土固结度下有效应力增量: △h,一一第i层土的厚度(m); Es一一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kPa)。 5.3.5当降水及回灌符合稳定渗流条件时,地下水位宜按稳定流 计算;当符合非稳定流条件时,宜按地下水位非稳定流计算。有效 应力增量宜根据计算的地下水位按下列公式计算: 1计算点位于初始地下水位以上时:

2计算点位于当前水位与初始水位之间时:衣

5.3.8采用加压回灌时,并中回灌压力应小于引起

体接触发生井壁处水力劈裂破坏的压力并按下式计算:

F 井壁抗劈裂安全系数,可取1.5; ko——回灌含水层上覆隔水层静止侧压力系数; S 回灌含水层上覆隔水层底面处有效竖向压力。

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宜采用渗流数值分析法进行校核

抗地下水回灌工程宜采用渗流数值分析法进行校核

5.4.1采用加压回灌时,回灌井应利用注浆封堵拟回灌含水层以 上井外壁与土层之间间隙。 5.4.2回灌井应由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填砾层、止水封闭 层及注浆封填段等部分组成。

井井壁管直径不宜小于273mm, 壁厚不应小4mm;「 回灌井井壁 管直径不宜小于325mm, 壁厚不应小于6mm, 弯曲度不得超过 1.5mm/m。 X

宜采用桥式滤水管,直径与并壁管的直径应相同; 滤水管骨架管孔隙率不得小于25%; 人 尼龙网搭 接长度应为尼龙网单幅宽度的20%~50%; 4滤水管骨架管应焊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置为6~8mm。垫 筋两端应有挡箍; 5滤水管缠丝应采用12号等腰梯形紫铜丝,缠丝间距宜为 0.75mm,缠丝间距偏差应小于设计丝距的±20%。缠丝外侧应用直 径5mm紫铜丝或镀锌铁丝加焊纵向尽条和横向压箍。 定管长度不应小王100m

5.4.5滤水管底部应设置沉淀管。

5.4.6填砾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砾料应采用天然石英砂岩的近圆形砾石,并应过筛、冲洗, 剔出不合格的砾石;

2填砾的中位粒径D50应为含水层中位粒径d50的8~12倍; 3填砾高度应根据滤水管的位置确定,其顶面标高宜高出滤 水管上端3m以上; 4并管外填砾层厚度应均匀。粗砂以上地层填砾厚度不得小 于100mm,中细粉砂及粉土地层不得小于150mm。 5.4.7滤料上方应设置止水封闭层,其位置应选在上下相临含水 层间的黏性土隔水层处,竖向层厚不应小于5m。止水封闭层应由 风干黏土球充填形成,黏土球材料应为优质黏土,真径不宜大于 20mm

6.1.1井孔直径宜根据地层条件、井孔深度等因素确定。成孔施 工可选用螺旋钻、回转钻或反循环钻进。井孔垂度偏差不应大于 1/100。 6.1.2成孔施工可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应控 至1.10gm°,直到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6.2井管安装 6.2.1当井深不大于25m时,井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钢管等。当 井深大于25m时,井管宜采用钢管且壁厚不应小于4mm。 6.2.2混凝土井管应平直、接头完整。钢管接头焊接的焊缝表面 应完整,高度不应低于母材表面并与母材圆滑过渡。井管接头应满 6.2.3并管应按设计并深预先进行排列、组合。下管时所有深井 的底部应按高程严格控制。并口高程应保持一致。 6.2.4井管应平稳、居中插入井孔,每节井管的两端口应找平。

6.2.4并管应平稳、居中插入井孔,每节井管的两端口

滤水管上下部应各加一组扶止器。 6.2.5井管应依靠自重下落至安装位置。 6.2.6井管安装完成后,泥浆密度应稀释至1.05~1.08g/cm²。 6.2.7在稀释泥浆时,井管管口应密封,泥浆应从过滤器经井管 与井孔壁的环状空间返回地面。稀释泥浆应逐步缓慢进行。

浆止水宜采用“品”字形注浆回灌井管周围可埋设3个注浆管均 匀注浆至地表,形成注浆封填段。注浆施工应控制注浆深度及注浆 压力,浆液不得沿井壁管注入下部滤料层内

6.4.4滤料上方的黏土球封闭层的垂向厚度不应小于

6.4.4滤料上方的黏土球封闭层的

口压回灌时,黏土球封闭层的垂向厚度宜为8~10m,地下水不得 井壁外上窜。

6.5.1回灌井应采用空压机与活塞 之替洗井,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先进行空压机抽水,待井能出水后再进行活塞洗井; 2当活塞拉出的水清澈后,应换用空压机抽水洗井,并清除 管底沉淤。 K 6.5.2采用活塞洗井时一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活塞直径与井管内径之差不宜大于5mm; 活塞杆底部必须加活门; 7 2 3 活塞必须众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呈井喷状拉出井口; 井内可注水 6.6试抽水试验 6.6.1回灌井施工完成后,稳定水位观测宜先进行。 6.6.2回灌井施工完成后,回灌并的成井质量应采用抽水试验进 行检验。 6.6.3回灌并试抽水试验宜采用单并抽水方式,应准确记录试抽 期间每口井的流量及水位,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 40min、50min、60min、90min、120min,以后应每隔30min观测 次,至480min后应每60min观测一次,至1200min后应每120min观 测一次,直至抽水停止; 2抽水期间的水量观测时间间隔应为30min,水量应采用流量 表计量,精度应到0.1m: 3抽水并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若前后两次观测的流量变化 超过土5%时,抽水试验应及时调整; 4停止抽水后,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应与抽水试验的水位 观测时间间隔相同,至水位趋于稳定为止。 6.6.4地下水中的含砂量不应大于地下水体积的1/20000.

表6.7.2洗并质量验收标准

.7.3滤料围填施工质量验收应满足表6.7.3的规定。

表6.7.3滤料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7.1.1回灌水体水量应达到回灌量的要求。回灌水水质应优于

7.1.5回灌运行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回灌井井口应安装压力表及流量计,回灌量与压力应由小 到大,逐步调节压力,不可一次加至最大回灌量; 2回灌运行应抽灌一体化坑内抽水与坑外回灌应同步。实 际水位回升量不得小于设计量《伺时应满足保护建(构)筑物区域 的水位控制要求; 3回灌运行应有应急预案,应配备备用设备;

4 基坑内抽水停止后,基坑外回灌可同时停止; 5 基坑内承压含水层水头应满足坑底抗突涌稳定的要求: 加压回灌时,回灌井封堵应满足回灌井侧壁不涌水的安全 要求; 7回灌后坑外沉降应维持在预警值以内,

7.2.1回灌井应定期进衍简扬冲洗。 7.2.2新建回灌井在代运行前应对回灌管道及水处理装置进行 回扬冲洗。 者井口盖板上可安装排气阀,排气阀大量出水后,方可关闭排气阀。 7.2.4回灌永体内不应含有砂、及其它杂质等固体物质。发生 淤积阻塞时回灌井应立即实施回扬 7.2.5一何扬过程宜每次计量涌秒量 7.2.6 回扬。回扬启动标准应按本规程附录C确定! 7.2.7回灌井内回扬水泵的配置应和单井抽水量相匹配,扬程应 大于井深。回扬应按多次循环控制,一次回扬宜按10~30分钟抽水 回扬后停20~60分钟,循环往复,直到抽出水的水质达到回灌要求 时,方可停止回扬。

7.3.1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施工监测应包括:回灌施工过程中对

7.3.1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施工监测应包括:回灌施工过程中对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回灌量、回灌压力、回灌水质的监测和基 坑支护结构、周边地面、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变形监测 等。 7.3.2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水处理装置前后的水质监测,人工取 样分析水样控制指标单因子分析频率不宜低于1次/周,水样全分 析频率不宜低于1次/月,水质监测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 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有关规定。 7.3.3回灌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回灌量、回灌压力的监测宜 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并用人工监测校核。降水与回灌阶段人工监测 物 等工程环境的监测颁目、技术要求及预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篮测技术规范》GB504义的有关规定。 7.3.5回灌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的有关规定,

7.3.2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水处理装置前后的水质监

8.2.2简易水质处理可在现场采用曝气池增氧处理方法降低Fe 含量,采用锰砂过滤池降低 Fe2+、Mg2+含量及消除固态悬浮物。

含量GB 23200.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中44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采用锰砂过滤池降低Fe2、Mg2+含量及消除固态悬浮

附录 A单并回灌试验要求

A.0.1回灌试验开始前,回灌井应进行质量验收,合格才能作单 并回灌试验。回灌井15~45m处应设置两口观测井,各观测井间距 离宜大于10m。 A.0.2稳定流回灌试验宜进行3次,水位上升宜先后小。最大 水位上升应低于地表下0.,其余2次上升值分别为最大上升 值的1/3和2/3,相邻两次试验水位相差不应水于1m。地下水位埋 深小于2.5m场地,何进行2次稳定流回灌试验。 A.0.3回灌开始,"回灌井水位、观测井水位、回灌量应及时观 测。自回灌试验并始后时刻起,水位观测时间间隔应为:1min、3 min、5 min、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min,以 后应每隔30min观测1次。回灌量应每隔30min观测/次。回灌试 验结束水位恢复过程应及的观测,观测要求应与回灌过程相同, 至升中水位恢复至初始水位为止。 M A.0.4当下列任一条件发生时可认为达到稳定标准: 1在连续2小时内回灌量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试验过 程中无降雨或其他干扰因素); 2回灌井内水位在连续2小时内波动小于3cm,水量波动小 于3%; 3观测井中水位在连续2小时内波动小于2cm。 A.0.5非稳定流回灌试验应进行1次,回灌水量宜采用稳定回灌 试验中第2次试验中测得回灌量,且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整个 试验过程中流量变化应小于5%。

试验过程应及时现场整理,检查是否有反常行为。 影响半径可利用稳定流试验中回灌井及观测井数据计算: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而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规程

GB/T 37956-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站安全云防护平台技术要求水质处理措施 向场西成

1.0.2根据规程制定要求“纳入标准的技术内容必须成熟且行之 有效”,由于我国基坑地下水回灌工程已有成熟的经验,本规程技 术条文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其适用范围确定为基坑地下水回灌工 程。 1.0.4本规程与其他有关规范和标准的关系是本规程有规定 的,在设计中应按本规程执行;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或参照其他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