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完整双页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完整双页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386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完整双页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3.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3.3.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应正确反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 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及其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提出岩土锚固设计和施工所需参数,提出设计、监测及施工工艺等 方面的建议。

GB 29948-2013第1号修改单 食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钠 第1号修改单3.3.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生性和岩性及其分布、岩组划分、风化程度、岩土化学 稳定性及蚀性; 2场地地质构造,包括断裂构造和破碎带位置、规模、产状和 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边坡工程重点研究对边坡稳定性有 影响的软弱夹层(带)的变形特性和不同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3岩土天然容重、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具有传力结构 时,地基的反力系数,抗剪强度指标及剪切试验的方法应与分析计 算的方法相配套; 4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埋深,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 排泄条件、渗透系数、水质及其腐蚀性; 5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围岩分级、岩体初始应力场、不良 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和分布; 6边坡工程应提出边坡破坏形式和稳定性评价,地质环境条 件复杂、稳定性较差的大型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和地下水 位动态监测; 7抗浮锚固工程还应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应结 合区域自然条件、地质特点、历史记录、现场实测水位、使用期内地 下水位的预测以及建筑物埋置深度综合确定:

8锚杆施工方法的建议。 3.3.3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工程勘察方法、勘察孔布置及深度 应根据锚固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 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4.1.1预应力铺杆宣用于利用地层承受结构所产生的拉力和施 加预应力来加固岩体的不稳定部位或为结构建立有效支承的工 程。 4.1.2锚固工程设计前,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工程条件与 要求,对采用预应力锚杆的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可行性作出 评估和判断。 4.1.3永久性锚杆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低于工程结构的设计使 用年限。 4.1.4永久性错杆的锚固段不得设置在未经处理的有机质土层, 液限0大于50%的土层或相对密实度D,小于0.3的土层中。 4.1.5在特殊条件下为特殊目的而采用的锚杆,应在充分的调查 研究和试验基础上进行设计。 4.1.6锚杆承受反复变动荷载的幅度不应大于锚杆拉力设计值 的20%。 4.1.7预应力错杆设计的承截能力极限状态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N一锚杆拉力标准值; T一一锚杆极限受拉承载力; K一一综合安全系数。 4.1.8采用锚杆锚固结构物时,除错杆承载力应满足本规范公式 4.1.7的要求外,还应验算锚杆、被错固的构筑物与地层组成的错 固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4.4.4错杆杆体采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注浆用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4.4.7注浆料用的细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砂浆只能用于一次注浆,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 2.0mm的砂; 2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总重量的3%,砂中含云 14

4.4.8注浆料中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配比试验后,水泥注浆材料中可使用外加剂,外加剂 不得影响浆体与岩土体的粘结和对杆体产生腐蚀: 2对错杆过渡管内二次充填灌浆时,也可使用膨胀剂; 3水泥浆中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 4.4.9合成树脂系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成树脂系注浆料应满足错固体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2合成树脂系注浆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包括胶凝时 间、养护时间、黏度及储存期要求。 4.4.10压力型及压力分散型锚杆的承载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分子聚酯纤维增强塑料承载体应具有与锚杆极限受拉 承载力相适应的力学性能; 2永久性锚杆的钢板承载体外表应涂刷防腐材料。 4.4.11锚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 关规定; 2依锚杆的使用目的,可采用能调节错杆预应力的锚头; 3锚具罩应采用钢材或塑料材料制作加工,需完全罩住锚具 和预应力筋的尾端,承压板的接缝应为水密性接缝。 4.4.12承压板和台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1铺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2承压板和台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压板和台座的强度和构造应满足锚杆拉力设计值,以及 锚具和结构物的连接构造要求; 2承压板及过渡管宜由钢板和钢管制成,过渡钢管壁厚不宜 小于5mm

4.4.13用于错杆防护的材应减足本热第4.5节相关规定。

4.4.14错杆杆体居中隔离架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中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他对杆体与注浆体无害的材表4.5.4铺杆I、Ⅱ、Ⅱ级防胸保护构造设计料组成;防房保预应力错杆及错具防离保护构造要求护等级锚杆类型2居中隔离架不得影响锚杆注浆浆体的自由流动;锚头自由段销固段3居中隔离架的尺寸应满足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采用过渡管,采用注人油脂的护4.4.15错杆杆体保护套管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拉力墨、错具用混凝土管或无粘结钢绞线,1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并在护管或无粘结钢采用注人水21应具有防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对预应力筋无腐蚀影响;拉力分散型封闭或用钢罩绞线束外再套有光滑泥浆的波形管保护应具有耐腐蚀性,与错杆浆体和防腐剂无不良反应;套管应能抗紫外线引起的老化。1级44.4.16注浆管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过渡管,压力型、锚具用混凝土采用无粘结钢纹1注浆管应有足够的内径,能使浆体压至钻孔的底部,一次线,并在无粘结锅较采用无粘结注浆和充填灌浆用注浆管应能承受不小于1MPa的压力;压力分散型封闭或用钢罩线束外再套有光滑管钢绞线保护2重复高压注浆管应能承受不小于1.2倍最大注浆压力。4.5防.腐采用过渡管,采用往人油脂的保拉力型、锚具用混凝土护套管或无粘结钢绞采用注人水4.5.1错杆的防腐保护等级与措施应根据锚杆的设计使用年限拉力分散型封闭或用钢罩线泥浆的波形管及所处地层的腐蚀性程度确定。保护4.5.2当对地层的检测与调查中,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Ⅱ级判定该地层具有腐蚀性:采用过渡管,1pH值小于4.5;压力型、错具用混凝土采用无粘结钢绞线采用无粘结2电阻率小于2000Q·cm;压力分散型封闭或用钢罩钢绞线保护3出现硫化物;4出现杂散电流或可造成对水泥浆体与杆体的化学腐蚀。拉力型、采用过渡管,采用注人油脂的保4.5.3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应采用I级防腐保护构造设计:I级锚具涂防腐油护套管或无粘结弱较注浆非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及腐蚀环境中的临时性错杆应采用Ⅱ拉力分散型脂线级防离保护构造设计。4.5.4非腐蚀环境中的临时性锚杆可采用Ⅲ级防腐保护构造设4.5.5锚杆各部件的防腐材料与杆体构造应在错杆施工及使用计。锚杆I、Ⅱ、Ⅲ级防腐保护构造(本规范图A.0.1~A.0.3)应期内不发生损坏并不影响错杆使用功能。符合表4.5.4的要求。4.5.6锚杆锚固段防腐保护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6.. 17 .

1采用I、直级防腐保护构造的锚杆杆体,水泥浆或水泥砂 浆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采用Ⅲ级防腐保护构造的锚杆杆体,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4.5.7锚杆锚头的防腐保护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永久锚杆在张拉作业完成后,应对错头的有关部件进行防 腐保护; 2需调整预应力值的永久性锚杆的错头宜装设钢质防护罩, 其内应充满防腐油脂; 3不需调整拉力的永久性锚杆的锚具、承压板及端头筋体可 用混凝士防护,混凝士保护层厚不应小于50mm

4.6.1销杆的间距与长度应满足镭杆所锚固的结构物及地层整 体稳定性的要求。 4.6.2锚杆错固段的间距不应小于1.5m,当需锚杆间距小于 1.5m时,应将相邻错锚杆的倾角调整至相差3°以上。 4.6.3锚杆与相邻基础或地下设施间的距离应大于3.0m。 4.6.4错杆的钻孔直径应满足锚杆抗拨承载力和防腐保护要求, 压力型或压力分散型铺杆的钻孔直径尚应满足承载体尺寸的要求。 4.6.5错杆锚固段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5m,锚杆的倾角宜 避开与水平面成一10°~十10°的范围,10°范围内锚杆的注浆应采 取保证浆液灌注密实的措施。

4.6.6预应力错杆的拉力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一一锚杆拉力标准值(N); 7—工作条件系数,般情况取1.1。 4.6.7预应力锚杆结构的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错杆筋体的抗拉承载力计算; 2错杆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注浆体与地层间的抗拔承载力 计算; 3,压力型或压力分散型锚杆,尚应进行锚固注浆体横截面的 受压承载力计算。 4.6.8锚杆或单元锚杆杆体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并应满 足张拉控制应力的要求: 对于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应按下式计算:

2对于普通钢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锚杆拉力设计值(N); f%—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mm*); f,——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A,一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 4. 6.9 锚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6m应符合表4.6.9的规定

表4.6.9销杆预应力筋的账拉控制应力.

4.6.10锚杆及单元错杆错锚固段的抗拨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 算,错固段的设计长度应取设计长度的较大值:

Naf.nr.dL,.?

表4.6.10锚杆锚固段注浆体与周边地层间的 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N/mm²)

: 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经验值,灌浆体采用一次注浆;若对错固段注浆采用带 袖阔管的重复高压注浆,其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可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与 注浆压力大小关系密切。 2N值为标准人试验击数, 6.11错杆锚固段注浆体与周边地层间的粘结抗拔安全系数, 根据岩土锚固工程破坏后的危害程度和锚杆的服务年限,按表 6.11确定

表4.6.11销杆铺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站结抗拔安全系数

4.6.12错杆锚固段灌浆体与杆体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可接表 4.6.12取值

4.6.12错杆锚固段灌浆体与杆体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可

表4.6.12错杆错固股满紧体与杆体间粘缩结强度设计值(MPa

4.6.13锚杆锚固段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应由试验确 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6.13取值。

根据地层条件,错杆的销固段长度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拉力型或压力型锚杆的锚周段长宜为3m~8m(岩石)和 6m~12m(±土层)。 2压力分散型与拉力分散型锚杆的单元错杆错固段长宜为 2m~3m(软岩)和3m~6m(土层)。 4.6.15压力及压力分散型锚杆错固段注浆体承压面积应按下式 验算:

N≤1.35A, nf.

Am 锚固段注浆体横截面积; T 有侧限锚固段注浆体强度增大系数,由试验确定; 错固段注浆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4.6.16锚杆的直由段穿过潜在滑裂面的长度不应小于1

锚杆首由段长度不应小于5.0m,且应能保证错锚杆和被锚固结构体 系的整体稳定

4.6.17预应力锚杆锚固段注浆体的抗压强度,应根据错杆结构 类型与错固地层按表4.6.17确定。

表4.6.17预应力锚杆锚固段注奖体强度

4.6.18传递错锚杆拉力的格梁、腰梁、台座的截面尺寸与配

4.6.20预应力错杆初始预加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地层及被错固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初始预加 力值宜为错杆拉力设计值; 2对地层及被锚固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较低的工程,初始预加 力值宜为错杆拉力设计值的0.70倍~0.85倍; 3对显现明显流变特征的高应力低强度岩体中隧洞和洞室 支护工程,初始预加力宜为拉力设计值的0.5借~0.6倍; 4对用于特殊地层或被锚固结构有特殊要求的锚杆,其初始 预加力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 6. 15)

4.7.1铺杆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锚固工程的设计条件、现场

条件和环境条件,编制出能确保安全及有利于环保的施工组织设 计。 4.7.2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是 否符合设计要求。 4.7.3在裂隙发育以及高含地下水的岩层中进行锚杆施工时,应 对钻孔周边孔壁进行渗水试验。当向钻孔内注入0.2MPa~ 0.4MPa压力水10min后,锚固段钻孔周边渗水率超过0.01m/ min时.则应采用固结注浆或其他方法处理。

4.7.4错杆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应按设计图所示位置、孔径、长度和方向进行,并应选 择对钻孔周边地层扰动小的施工方法; 2·钻孔应保持直线和设定的方位; 3向钻孔安放错杆杆体前,应将孔内岩粉和土屑清洗干净。 4.7.5在不稳定土层中,或地层受扰动导致水土流失会危及邻近 建筑物或公用设施的稳定时,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4.7.6在土层中安设荷载分散型错杆和可重复高压注浆型锚杆 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4.7.7杆体的组装和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杆体组装宜在工厂或施工现场专门作业棚内的台架上进 行; 2杆体组装应按设计图所示的形状、尺寸和构造要求进行组 装,居中隔离架的间距不宜大于2.0m;杆体自由段应设置隔离套 管,杆体处露于结构物或岩土体表面的长度应满足地梁、腰梁、台

座尺寸及张拉锁定的要求; 3荷载分散型锚杆杆体结构组装时,应对各单元锚杆的外露 端作出明显的标记; 4在杆体的组装、存放、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筋体锈蚀、防护 体系损伤、泥士或油渍的附着和过大的残余变形

4.7.8杆体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4.7.9注浆设备与注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

1注浆设备应具有1h内完成单根错杆连续注浆的能力; 2对下倾的钻孔注浆时,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300mm~ 500mm处 3对上倾的钻孔注浆时,应在孔口设置密封装置,并应将排 气管内端设于孔底。

4.7.10注浆浆液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4对锚固体的重复高压注浆应在初次注录的水泥结石体强 度达到5.0MPa后,分段依次由锚固段底端向前端实施,重复高压 注浆的劈开压力不宜低于2.5MPa

4.7.12错杆的张拉和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错头处的锚固作业应使其满足锚杆预应力的要求; 2锚杆张拉时注浆体与台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不应小于 表4.7.12的规定 3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错杆轴线方向垂直; 4铺杆张拉应有序进行,张拉顺序应防止近铺杆的相互影 响; 5张拉用的设备、仪表应事先进行标定; 6锚杆进行正式张拉前,应取0.1~0.2的拉力设计值,对锚 杆预张拉1次~2次,使杆体完全平直,各部位的接触应紧密; 7铺杆的张拉荷载与变形应做好记录。

表4.7.12、铺杆张拉时注浆体与台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4.7.13锚杆应按本规范第12.1节IV验收试验规定,通过多循环 或单循环验收试验后,应以50kN/min~100kN/min的速率加荷 至锁定荷载值锁定。锁定时张拉荷载应考虑锚杆张拉作业时预应 力筋内缩变形、自由段预应力筋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4.7.14荷载分散型锚杆的张拉锁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当锁定荷载等于拉力设计值时,宜采用并联千斤项组对各 单元错杆实施等荷载张拉并锁定:

2当锁定荷载小于错杆拉力设计值时,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采用由钻孔底端向顶端逐次对各单元锚杆张拉后锁定,分 次张拉的荷载值的确定,应满足锚杆承受拉力设计值条件下各预 应力筋受力均等的原则。 И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4.7.15错杆施工全过程中,应认真做好错杆的质量控制检验和 试验工作。 4.7.16锚杆的位置、孔径、倾斜度、自由段长度和预加力,应符合 本规范表14.2.3的规定。 4.7.17对不合格的锚杆,若具有能二次高压灌浆的条件,应进行 二次灌浆处理,待灌浆体达到75%设计强度时再按验收试验标准 进行试验;否则应按实际达到的试验荷载最大值的50%(永久性 锚杆)或70%(临时性锚杆)进行锁定,该锁定荷载可按实际提供 的锚杆承载力设计值予以确认。 4.7.18按不合格错杆所在位置或区段,核定实际达到的抗力与 设计抗力的差值,并应采用增补锚杆的方法予以补足至该区段原 设计要求的错杆抗力值

2当锁定荷载小于错锚杆拉力设计值时,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采用由钻孔底端向顶端逐次对各单元锚杆张拉后锁定,分 次张拉的荷载值的确定,应满足锚杆承受拉力设计值条件下各预 应力筋受力均等的原则,

5低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

5低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

5.1.1低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错杆宜用于加固隧道洞室围岩 和加固边坡岩土体的系统锚杆并容许被锚固地层有适度变形的工 5.1.2低预应力错杆与非预应力锚杆的类型应根据工程对象、地 质条件、工程性质和使用功能等要求确定。 5.1.3低预应力锚杆或非预应力错杆参数设计应满足工程整体 稳定要求,可按稳定性验算或经验设计确定。 5.1.4非预应力锚杆杆体应全长用注浆料固结,应采取措施保证 注浆饱满密实。 5.1.5非预应力铺杆的杆体长度和浆体的饱满密实度宜采用无 损检测方法检验

5.2低预应力锚杆类型与适用条件

5.2.1低预应力锚杆应包括树脂卷锚杆、快硬水泥卷锚杆、涨壳 式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缝管式摩擦错锚杆、水胀式锚杆等类型。 5.2.2树脂卷锚杆应由不饱和树脂卷锚固剂、钢质杆体、垫板和 螺母组成。 5.2.3快硬水泥卷锚杆应由快硬水泥错固剂、钢质杆体、垫板和 螺母组成。 5.2.4涨壳式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应由中空杆体、钢质涨壳错固 件、止浆塞、注浆(排气)管、垫板和螺母组成(本规范图A.0.3)。 5.2.5缝管锚杆应由纵向开缝的钢管与垫板组成,钢管的外径应 大于钻孔直径2mm~3mm,并在外露端焊有挡环(本规范图 28

A. 0. 4)。 5.2.6水胀式锚杆应由两端带套管的异型空心钢管杆体与垫板 组成,其中与垫板相连的套管应开有小孔,能将高压水注入管内 (本规范图A.0.5)

表5.2.7低预应力错杆的工作特性与适用条件

5.3非预应力销杆类型与适用条件

5.3非预应力销杆类型与适用条件

5.3.1普通水泥浆(砂浆)锚杆杆体宜由普通钢筋、垫板和螺母组 成,宜用于一般地层的加固工程。 5.3.2普通中空注浆错杆杆体宜由表面带有标准螺纹的中空高 强钢管、等强度连接器、止浆塞、垫板和螺母组成,其结构参数与技 ·29·

术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

5.3.3自钻式锚杆杆体宜由表面带有标准螺纹的中空高强钢管、 等强度连接器、钻头、定位支架、垫板和螺母组成,其结构参数与技 术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

5.3.4纤维增强塑料锚杆宜纤维增强塑料杆体、注浆体、垫板、螺 母组成,宜用于防腐、防静电要求较高或有剪断要求的地层加固工

5.3.5非预应力错锚杆的工作特性与适用条件可按表5.3.5选择。

表5.3.5非预应力错杆的工作特性与适用备件

5.4.1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杆体宜采用普通钢筋,受采动影响的巷 道、塑性流变岩体、承受爆破震动的锚杆支护宜采用高强热处 .30·

理钢筋。 5.4.2中空注浆错杆和自钻式中空注浆错杆杆体宜采用Q420、 37MnSi钢管轧制而成,杆体直径宜为25mm~52mm。 5.4.3涨壳式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涨壳中空注浆锚杆杆体应采用材料为合金钢,壁厚不小于 5.0mm的无缝钢管制作,外表全长应具有标准的连接螺纹,并能 现场切割和用套简连接加长; 2用于错杆加长的连接套筒应与锚杆杆体具有同等设计抗 拉力。 5.4.4 缝管锚杆杆体应用不低于20MnSi力学性能的带钢轧制 而成。 5.4.5塑料锚杆宜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HRB335钢筋的纤维增 强塑料,杆体直径宜为20mm、22mm。 5.4.6注浆用水泥、水、砂应符合本规范第4.7.10条的规定。 5.4.7锚杆垫板可用Q235钢板,厚度不宜小于6mm,尺寸不宜 小于150mm×150mm。

5.5.1不同类型工程的非预应力错杆设计参数可根据地层条件 按经验或稳定性分析确定。 5.5.2低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锚杆的杆体截面积计算应符合本规 范第4.6.6条、第4.6.7条的规定。 5.5.3锚杆在滑移面以外的锚固长度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4.6.10条的规定。 5.5.4错杆布置宜为菱形或矩形,铺杆间距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 1/2。 5.5.5永久性非预应力锚杆杆体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厚不 应小于20mm。 5.5.6锚杆杆体与孔壁间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结石体的强度等 ·31

5.6.1钻孔应按设计图所示的位置、孔径、长度和方位进行,并不 得破坏周边地层。 5.6.2低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锚杆的杆体制作与安放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产格按设计要求制备杆体、垫板、螺母等镭杆部件,除障擦 型锚杆外,杆体上应附有居中隔离架,间距不应大于2.0m; 2锚杆杆体放人孔内或注浆前,应清除孔内岩粉、土屑和积 水。 5.6.3低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锚杆注浆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锚孔部位和方位,可先注浆后插杆或先插杆后注浆; 2先注浆后插杆时,注浆管应插入孔底,然后拨出50mm~ 100mm开始注浆,注浆管随浆液的注入缓慢勾速拔出,使孔内填 满浆体; 3对仰斜孔先插杆后注浆时,应在孔口设置止浆器及排气 管,待排气管或中空锚杆空腔出浆时方可停止注浆; 4当遇孔或孔壁变形,注浆管插不到孔底时,应对锚杆孔 进行处理或择位补打锚孔; 5自钻式铺杆宜采用边钻边注水泥浆工艺,直至钻至设计深 度。 5.6.4错杆安装后,在注浆体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前,不得敲 击、碰撞或牵拉,

6.1.1喷射混凝土适用于隧道、洞室、边坡和基坑等工程的支护 或面层防护 6.1.2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用于大型洞室 及特殊条件下的工程支护时,其设计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6.1.3喷射混凝土厚度设计应满足隧洞洞室工程稳定要求及对 不稳定危石冲切效应的抗力要求,最小设计厚度不得小于50mm。 6.1.4开挖后呈现明显塑性流变或高应力易发生岩爆的岩体中 的隧洞、受采动影响、高速水流冲刷或矿石冲击磨损的隧洞和竖 井,宜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 6.1.5大断面隧道及大型洞室喷射混凝土支护,应采用湿拌喷射 法施工;矿山井巷、小断面隧洞及露天工程喷射混凝土支护,可采 用骨料含水率5%~6%的干拌(半湿拌)喷射法施工。

6.2.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 定。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特种水泥。 6.2.2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宜大于 12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 科; 2细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 2.5;干拌法喷射时,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恒定并不大于6%; ·33·

3喷射混凝土骨料级配宜控制在表6.2.2数据范围内

表6.2.2请射混凝土骨料通过各筛经的累计质量百分率(%】

项目 优 5~7 100 良 4~8 5~2213~31 100 6.2.3 拌和水应符合本规范第4.4.6条的规定。 6.2.4 喷射混凝土速凝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掺加正常用量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初凝不应大于3min,终 凝不应大于12min; 2加速凝剂的喷射混凝土试件,28d强度不应低于不加速凝 剂强度的90%; 3宜用无碱或低碱型速凝剂。 6.2.5喷射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 的粉煤灰》GB1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 失量不应大于5%; 2硅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炉回收二氧化硅微 粉》GB/T21236及表6.2.5的要求;

6.2.3拌和水应符合本规范第4.4.6条的规定

6.2.4喷射混凝土速凝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掺加正带用量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初凝不应大于3min,终 凝不应大于12min; 2加速凝剂的喷射混凝土试件,28d强度不应低于不加速凝 剂强度的90%; 3宜用无碱或低碱型速凝剂。

6.2.5喷射混凝士中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 的粉煤灰》GB1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 失量不应大于5%; 2硅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炉回收二氧化硅微 粉》GB/T21236及表6.2.5的要求:

度6.2弄5准速指标票

3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 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6.2.6纤维喷射混凝土用钢纤维及合成纤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宜不低于1000N/mm²,直径宜为 0.40mm~0.80mm,长度宜为25mm~35mm,并不得大于混合料 ·34

输送管内径的0.7倍,长径比为35~80; 2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280N/mm,直径宜为 10μm~100μm,长度宜为4μm~25mm。 6.2.7喷射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 3kg/m;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6.3.1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8N/mm";28d 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20N/mm。 6.3.2不同强度等级的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按表6.3.2采用。

6.3.1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8N/mm";28d 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20N/mm。 6.3.2不同强度等级的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按表6.3.2采用。

6.3.1喷射混费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8N/mm";28d

表6.3.2喷射谨凝土的设计强度值(N/mm²)

6.3.3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混凝土基底间的最小粘结强度应符 合表6.3.3规定。粘结强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M的 规定

表6.3.3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混激土 基底间的最小粘结强度N/mm)

注;表中粘结强度系三个试件龄期28d的平均值,其中粘结强度较低的不得低于 表中系求值的75%

6.3.4喷射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可取2200kg/m~2300kg/m 性模量可按表6.3.4采用。

表6.3.4随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l

6.3.5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用于含有大范围黏土的 剪切带、高塑性流变或高应力岩层时,其抗弯强度不应小于表 6.3.5的规定。抗弯强度试验的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N的规 定。

6.3.5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用于含有大范围黏土的

表6.3.5喷射混凝土的量最小抗弯强度(MPa)

6.3.6处于大变形隧洞中的喷锚支护工程,宜采用具有高韧性的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残余抗弯强度(韧性)试 验方法及其不同残余抗弯强度等级的最小抗弯强度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附录P的规定。 6.3.7喷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6,当设计有特殊要求 时,可通过调整材料的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配制出高于 P6的喷射混凝土。 6.3.8处于有严重冻融侵蚀的永久性喷射混凝土工程,喷射混凝 土的抗冻融循环能力不应小于200次。 6.3.9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永久性喷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由耐 侵蚀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 6.3.10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50mm。含水岩 层中的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厚度不应小于80mm。钢筋网喷射混 凝土支护设计厚度不应小于80mm

6.3.11喷射混凝土中钢筋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网材料宜采用HPR300钢筋,钢筋直径宜为6mm~ 12mm; 2 钢筋间距宜为150mm~300mm; 3当喷射混凝土层设计厚度大于150mm,宜设置双层钢筋 网。 4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6.3.12下列情况下的隧洞工程,宜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支护: 1围岩自稳时间很短,在喷射混凝土或锚杆的支护作用发挥 前就要求工作面稳定时; 2IV、V级围岩中的大断面隧洞及高挤压、大流变岩体中的 隧洞工程; 3土质隧洞。 6.3.13钢架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刚性钢架可用型钢拱架或由钢筋焊接成的格栅拱架; 2可缩性钢架宜选用U型钢钢架,采用可缩性钢架时喷射 混凝土层宜在可缩性节点处设置伸缩缝; 3钢架间距不宜大于1.20m,钢架之间应设置纵向钢拉杆 钢架的立柱,埋人地坪下的深度不应小于250mm; 4覆盖钢架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6.3.14·喷射混凝土用于边坡工程,宜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 20mm,间距不宜大于30m。 ·直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3.1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400kg/m; 2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 3矿物外掺量总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 4干拌法混合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湿拌法混合时水胶 比不宜大于0.55,用于有侵蚀介质的地层时,水胶比不得大于 ·37·

1 钢筋网材料宜采用HPR300钢筋,钢筋直径宜为6mm~ 12mm; 2 钢筋间距宜为150mm~300mm; 3当喷射混凝土层设计厚度大于150mm,宜设置双层钢筋 网。 4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6.3.12下列情况下的隧洞工程,宜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支护: 1围岩自稳时间很短,在喷射混凝土或锚杆的支护作用发挥 前就要求工作面稳定时; 2IV、V级围岩中的大断面隧洞及高挤压、大流变岩体中的 隧洞工程; 3土质隧洞

3.3.13钢架喷射混避士支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刚性钢架可用型钢拱架或由钢筋焊接成的格栅拱架; 2可缩性钢架宜选用U型钢钢架,采用可缩性钢架时喷射 混凝土层宜在可缩性节点处设置伸缩缝; 3钢架间距不宜大于1.20m,钢架之间应设置纵向钢拉杆 钢架的立柱,埋人地坪下的深度不应小于250mm; 4覆盖钢架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6.3.14·喷射混凝土用于边坡工程,宜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 20mm,间距不宜大于30m。

6.3.1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400kg/m; 2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 3矿物外掺量总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 4干拌法混合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湿拌法混合时水胶 比不宜大于0.55,用于有侵蚀介质的地层时,水胶比不得大于 ·37:

0.45;湿拌法混合料的落度不宜小于10cm; 5胶凝材料与骨料比宜为1:4.0~1:4.5; 6砂率宜为50%~60%; 7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混合料宜掺加抗拉强度不低于 1000MPa钢纤维,钢纤维掺量不宜小于25kg/m; 8需掺加硅粉的混合料,硅粉的掺量宜为硅酸盐水泥重量的 5%~10%。

1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MPa,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10mm; 2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和油渍及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 泥粘结的杂质,钢纤维内含有粘连片铁屑及杂质的总重量不应超 过钢纤维重量的1%

6.4.1拌法喷射混避士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6.4.1干拌法喷射混凝土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性能应良好,输料应连续均匀; 2生产能力(混合料)应为3m/h~5m/h,允许输送的骨料 最大粒径应为20mm; 3输送距离(混合料)水平不应小于100m,垂直不应小于 30m。 6.4.2湿拌法喷射混凝土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性能应良好,输料应连续均匀; 2生产率应大于5m/h,允许骨料最大粒径应为15mm; 3混凝土输料距离水平不应小于30m,垂直不应小于20m; 4机旁粉尘应小于10mg/m。 6.4.3干拌法喷射混凝土用空气压缩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 9m/min;泵送型湿拌喷射混凝土用空气压缩机的供风量不应小 ·38·

于4m/min;风送型湿拌混凝土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12m/min; 空气压缩机应具有完善的油水分离系统,压缩空气出口温度不应 大于40℃。 6.4.4输料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应有良好的耐磨 性能。 6.4.5干拌法喷射混凝土施工供水设施应满足喷头处的水压不 小于0.15MPa

6.4.6混合料搅拌前,应按混合料配比对各种原材料严格称重并 应满足表6.4.6的要求,

表6.4.6原材料的允许偏差

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搅拌,所采用的材料应拌和均匀。搅挂

.4./ 混合料应采用机械现拌,所来用的材科应择和均习。现择 时间不得少于120s,湿拌混合料的搅拌宜在工厂或现场专门的混 凝土搅拌站完成。 6.4.8掺人钢纤维的混合料,钢纤维应分布均匀,不得成团,宜采 用粘结成排的钢纤维。 直喷射作业 6.4.9·喷射作业现场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除开挖面的浮石、泥浆、回弹物及岩 渣堆积物; 2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厚度控制钉、喷射线); 3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不能直接联系时应配备联络装置: 4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5喷射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输料管路和电缆线 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时间不得少于120s,湿拌混合料的搅拌宜在工厂或现场专门的混 凝土搅拌站完成。 6.4.8掺入钢纤维的混合料,钢纤维应分布均匀,不得成团,宜采 用粘结成排的钢纤维。 啦业

5.4.10 受喷面有滴水淋水时喷射前应按下列方法做好治水工 作: 1 有明显出水点时可埋设导管排水; 2 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岩层可设盲沟排水; 3 竖井淋帮水可设截水圈排水; 4采用湿拌法喷射时宜备有液态速凝剂并应检查速凝剂的 泵送及计量装置性能,

6.4.11喷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喷射顺序应由上而下; 2对受喷岩面应用压力水预先湿润,对遇水易潮解的岩层可 压风清除岩面的松石、浮渣和尘埃; 3在大面积喷射作业前应先对岩面上出露的空洞、凹穴和较 宽的张开裂隙进行喷射混凝土充填; 4喷嘴指向与受喷面应保持90°夹角; 5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6素喷混凝十一次喷射厚度应符合表6.4.11的规定。

表6.4.11表防漏凝士一次览射厚度mm)

6.4.12施工喷射混凝士面层的环境条件应符合

1在强风条件下不宜进行喷射作业,或应采取防护措施; 2永久性喷射混凝土喷射作业宜避开炎热天气,适宜于喷射

作业的环境温度及喷射混凝土表面蒸发量应符合表6.4.12的要 求

表6.4.12环境温度与喷射温减土表面蒸发量

5.4.13喷射混凝土混合料拌制后至喷射间的最长间隔时间 合表6.4.13的规定

6.4.13喷射混凝土混合料拌制后至喷射间的最长间隔时间应符 合表6.4.13的规定

1宜采用喷水养护,也可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喷水养护应在 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进行,养护时间不应少于5d; 2气温低于十5℃时不得喷水养护。 6.4.16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 2 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不应低于5℃。 3 喷射混凝土强度在下列情况时不得受冻:

1)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低于设计强度的 30%时; 2)矿渣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低于设计强度的40%时。 4不得在冻结面上喷射混凝土,也不宜在受喷面温度低于 2℃时喷射混凝土。 5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的防寒保护可用毯子或在封闭的帐 篷内加温等措施。 6.4.17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中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 2钢筋网宜在受喷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壁面的 间隙宜为30mm; 3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 凝土覆盖后铺设; 4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锚定装置联结牢固,喷射时钢筋不 得晃动; 5喷射时应适当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 6清除脱落在钢筋网上的疏松混凝土。 6.4.18钢架喷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检查钢架制作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垂直向均应为50mm,垂直度允 许偏差应为士2°; 3钢架立柱埋人底板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置于浮渣 上; 4 钢架与壁面之间应模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 5钢架与壁面之间的间隙应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 6喷射顺序应先喷射钢架与壁面之间的混凝土,后喷射钢架 之间的混凝土; 7除可缩性钢架的可缩节点部位外,钢架应被喷射混凝土覆 盖。

6.5质量控制与检验

6.5.1原材料与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6.6施工安全与粉尘控制

6.6.1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和处理作业区的危石,施工机具应布置 在安全地带; 2 喷射混凝土施工用的工作台架应牢固可靠并应设置安全 栏杆; 3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

4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应紧按喷头,疏 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MPa; 5非操作人员不得进人正在作业的区域,施工中喷头前方不 得站人; 6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回弹物伤害操 作人员。 6.6.2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宜采取下列综合防尘措施: 1在满足混合料能在管道内顺利输送和喷射的条件下增加 骨料含水率; 2 在距喷头3m~4m输料管处增加一个水环,用双水环加 水; 3 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器; 在粉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除尘水幕; 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 6 采用增粘剂等外加剂。 6. 6. 3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喷射 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

4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应紧按喷头,疏 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MPa; 5非操作人员不得进人正在作业的区域,施工中喷头前方不 得站人; 6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回弹物伤害操 作人员。 6.6.2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宜采取下列综合防尘措施: 1在满足混合料能在管道内顺利输送和喷射的条件下增加 骨料含水率; 2 在距喷头3m~4m输料管处增加一个水环,用双水环加 水; 3 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器; 4 在粉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除尘水幕; 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 6 采用增粘剂等外加剂。 6. 6. 3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喷射 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

7.1.1隧道与地下工程锚杆喷射混凝土(锚喷)支护的设计,应采 用工程类比与监测量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于大跨度、高边增 的隧道洞室,还应辅以理论验算法复核。对于复杂的大型地下洞 室群可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7.1.2铺喷支护的工程类比法设计应根据围岩级别及隧洞开挖 跨度确定错喷支护类型和参数。 7.1.3对围岩整体稳定性验算,可采用数值解法、数值极限解法 或解析解法;对局部可能失稳的围岩块体稳定性验算,可采用块体 极限平衡方法。 7.1.4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下结构或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的地下结构,当围岩有断层破碎带时,应验算错喷支护和围岩的抗 震强度及稳定性。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的地下结构进出口部 位,其所处岩体破碎或节理裂隙发育时,应验算其抗震稳定性。 7.1.5局部地质或工程条件复杂区段的错喷支护设计,还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隧洞洞口段、润室交叉口洞段、断面变化处、润室轴线变化 洞段等特殊部位,均应加强支护结构; 2围岩较差地段的支护,应向围岩较好地段适当延伸; 3断层、破碎带或不稳定块体,应进行局部加固; 4当遇岩溶时,应进行处理或局部加固; 5对可能发生大体积围岩失稳或需对围岩提供较大支护力 时,宜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 7.1.6对下列特殊地质条件的锚喷支护设计,应通过试验或专门 研究后确定:

*woT~ug* mo[~mgxy要图<<2

度的图<

馈监测信息。依据监测结果调整支护参数;需要二次支护时,还应7.3.3隧洞、洞室的系统锚杆布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确定二次支护类型、支护参数和支护时机。1在岩面上,锚杆宜呈菱形或矩形布置。锚杆的安设角度宜7.3.7实施现场监控量测的隧洞与洞室工程应进行地质和支护与洞室开挖壁面垂直,当岩体主结构面产状对洞室稳定不利时,应状况观察、周边位移、顶拱下沉和预应力锚杆初始预应力变化等项将锚杆与结构面较大角度设置;量测。工程有要求时尚应进行围岩内部位移、围岩压力和支护结2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错杆长度的1/2。当围岩条件较差、地构的受力等项目量测。应力较高或洞室开挖尺寸较大时,错杆布置间距应适当加密。对7.3.8现场监控量测的隧洞、洞室,若位于城市道路之下或临近于IV、V级围岩中的错杆间距宜为0.50m~1.00m,并不得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或开挖对地表有较大影响时,应进行地表下沉量1.25m。测和爆破震动影响监测。3错杆直径应随锚杆长度增加而增大,宜为18mm~7.3.9需采用分期支护的隧洞洞室工程,后期支护应在隧洞位移32mm.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实施:直监控量测法1连续5天内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7.3. 4F隧洞、洞室实施现场监控量测范围应按表7.3.4确定。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mm/d;表7.3.4隧洞、洞室实施现场监控量测表2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及拱项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洞室跨度(或高度)5

变化速度也趋近于零,则可判定隧洞洞室稳定。

变化速度也趋近于零,则可判定隧洞洞室稳定。

表7.3.10腾温,温室周边允许相对收效值(%】

注:1润周相对收敏量是指两测点间实测位移 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2脆性围岩取小值,塑性围岩取大值。 3本表适用于高跨比0.8~1.2、埋深<500m,且其跨度分别不大于20m(Ⅲ 级圈岩)、15m(IV级围岩)和10m(V级围岩)的隧润润室工程。否则应根描 工程类比,对隧洞、润室周边允许相对收敛值进行修正, 7.3.11施工期间的监测项目宜与永久监测项目相结合,按永久 监测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7.3.12有条件时应利用导洞等开挖过程的位移监测值进行围岩 弹性模量和地应力的位移反分析,

7.3.13理论计算时,应全面收集工程的地形、地质、布置设计、施 工方法等基础资料。所需要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应根据现场和 室内试验成果经综合分析确定。 1计算用的岩体弹模应根据实测所得的峰值乘以0.6~0.8 的折减系数后确定; 2计算用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地应力场等参数,也可通过位 移反分析确定; 3当无实测数据时,各级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和岩体结构面的 60·

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峰值指标可按本规范表E.0.1和表E.0.2 采用。 7.3.14当采用数值分析法对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宜采用有 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 7.3.15地下工程的理论计算模型可采用考不连续面的弹塑性 力学模型,对流变性明显的土体与岩石可采用粘弹塑性力学模型。 7.3.16洞室整体性稳定性验算宜采用三维整体数值模型,下列 情况也可根据计算对象和目的采用二维或局部三维数值模型: 1地质结构单一,没有明显三维特征的洞段; 2进行洞室群布置格局、间距或支护效应比较时; 3 控制性断面的快速计算与反馈分析。 IV抵抗局部危岩的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 7.3.17抵抗局部危岩的锚喷支护设计应采用极限平衡法,抵抗 体积较大的局部危岩引起的失稳,宜采用预应力锚杆。 7.3.18拱腰以上部位设置的局部预应力锚杆应按承担全部不稳 定岩块的重力设计,单根错杆的拉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4.6.6 条的规定计算,锚杆的筋体截面积与铺固段长度、直径的设计应符 合本规范第4.6节的有关规定。 7.3.19采用预应力锚杆抵抗拱腰以下及边墙部位的不稳定局部 危岩的稳定性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2.3条的规定。 7.3.20抵抗拱腰以下局部不稳定块体的预应力杆自由段应穿 过滑移面不小于1.5m,锚杆杆体截面与锚固段设计应符合本规范 第4.6节的有关规定。 7.3.21喷射混凝土和安放构造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层对局部不 稳定岩块的抗冲切承载力可按下式估算:

(7. 3. 21)

KG≤0.7f.u.h.

um—不稳定岩块出露面的周边长度(mm)

7.4特殊条件下的错喷支护设计

7.4特殊条件下的错喷支护设讯

浅埋土质隧道的错喷支护设计

表7.4.2浅理土质腾道销喷支护类型与参数

注,!施层稳定,埋设滤的速道支护参数取上限

7.4.3采用理论验算浅埋土质隧道错喷支护参数时,其验算荷载 立包含:结构自重、土层压力、水压力、浮力、地面车辆荷载、施工荷 载、温度变化影响和地震力等。 7.4.4地层稳定性差的浅埋土质隧道,宜采用土层预注浆、超前 小导管注浆、开挖面超前深层注浆及长管棚和管幕等地层预加固 方法。 7.4.5对于厚层淤泥质黏土或含水厚层粉细砂层等特殊地层或 ·62·

7.4.6开挖后出现持续变形且变形量大的塑性流变岩体中的隧 洞,宜采用圆形、椭圆形等曲线形断面。隧润断面的长轴宜与垂直 于洞轴线平面内的较大主应力方向相一致QB/T 4527-2013 工业清洗术语,设计断面尺寸应预留 围岩变形量。

7.4.7塑性流变岩体中的隧洞锚喷支护设计应符合下

1隧洞周边宜采用分期实施的全封闭支护结构; 2初期支护宜采用具有韧性高、适应变形能力强的锚杆和喷 射钢纤维混微土联合支护,或增设可缩性钢架支护 3隧洞底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仰拱或错杆一钢筋混凝土 支护封闭; 4采用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为主的动态设计,根据围岩变 形趋向,调整锚喷支护参数,并确定后期支护的类型、参数与施作 时机; 5后期支护施作时机应符合本规范第7.3.9条的规定,后期 支护可采用锚喷支护或混凝土衬砌; 6自稳能力差的塑性流变岩体中的隧道,宜采用超前锚杆和 喷射混凝土封端部工作面等方法予以加固。 直水工隧洞锚喷支护设计 7.4.8I、Ⅱ、Ⅲ级围岩中的水工隧洞的锚喷支护,在满足围岩稳 定要求且符合下列三条件之一时,可作为最终永久支护。 1围岩经过处理基本不透水,或外水压力高于内水压力,不 会发生内水外渗; 2水工隧洞内水长期外渗不会危及岩体和山坡稳定,也不会 危及邻近建筑物或造成环境破坏; 3内水外渗的水量损失可忽略不计。 7.4.9水工隧洞锚喷支护的设计,宜按工程类比法选择支护参 ·63·

7.5.2隧洞洞室开挖方案应与错喷支护方式协调配套,错喷支护 施工,应采用有利于缩小岩体裸露面积和缩短岩体棵露时间的施 工程序和方法。 7.5.3隧洞洞室设计轮廓面的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技术,主要钻爆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按施工中的爆破效果及时 优化调整。 7.5.4对下列情况的隧洞洞润室开挖与错喷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土体及不良地质地段或IV级~V级围岩中的隧洞洞室,开 挖前宜采用必要的“超前灌浆”和“超前支护”措施,开挖时应采用 “短进尺、强支护”和边挖边护的方法施工; 2地下水出露较丰的地层中开挖隧洞洞室,事先应做好地下 水整治工作。 7.5.5大型洞室(群)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方法,分层开挖高宜为6m~ 8m,不宜超过10m;对于高地应力区,应减少台阶的开挖高度; 2顶部开挖宜采用先导洞后扩挖的方法,导洞的位置及尺寸 可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导润开挖后应立即施作锚喷支 护; 3中、下部岩体宜采用分层开挖,两侧预裂、中间拉槽的开挖 爆破方式; 4当采用上下或两侧结合、中间预留岩的开挖方式时,应 先做好上下或两侧已开挖部位围岩的锚喷支护措施,然后对预留 岩采用分段边挖边支护的开挖方式,应避免岩埋应力集中释放 导致洞室失稳或位移突变; 5平行布置的洞室,应按在时空上错开的原则开挖,采用 对穿错固时,相邻洞室的错开步距应有利于对穿锚固的及时施 工; 6洞室交叉部位宜采用“小洞贯大洞,先洞后墙”的开挖 66·

方式。 7.5.6隧洞润室开挖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爆破对已开挖洞 室围岩和锚喷支护结构的震动损坏,其质点安全震动速度应经现 场试验确定并予以控制,

7.5.6隧洞润室开挖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爆破对已开挖洞 室围岩和锚喷支护结构的震动损坏,其质点安全震动速度应经现 场试验确定并予以控制,

2.9边披预应力销杆传力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层为土层或软弱破碎岩体的边坡,宜采用框架格构型钢 筋混凝土传力结构; 2I、Ⅱ类及完整性好的Ⅲ类岩体宜采用墩座或地梁型钢筋 混凝土传力结构: 3锅筋混凝土传力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韧性和耐久 性,其结构尺寸与配筋设计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有关规定执行; 4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预制的传力结构。传力结构的设计 尚应满足与坡面接触紧密,传力均匀勾,以及构件预留孔与坡体钻孔 轴线一致等要求; 5传力结构与坡面的结合部位GB/T 34015.4-2021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pdf,应有完善的防、排水构造设 计。 8.2.10边坡预应力锚杆的布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锚杆的布置间距应根据边坡地层性态、所需提供的 总锚固力及单锚承载力设计值确定。一般条件下,I、Ⅱ、Ⅲ类岩 体边坡预应力锚杆间距宜为3.0m~6.0m,IV类岩体及土质边坡 预应力锚杆间距宜为2.5m~4.0m。 2对倾倒破坏的边坡,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安设角度宜与岩体 层理面垂直。对滑动破坏的边坡,预应力锚杆的安设角度应发挥 错杆的抗滑作用,在施工可行条件下,铺杆倾角宜按下式计算:

8.3边坡浅层加固与面层防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