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615-202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pdf

DB42∕T 1615-202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5012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1615-202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pdf

5.3.5应对检测范围内的管线点、探地雷达的测线进行坐标定位。宜采用以RTK为主、 综合方法进行坐标定位,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5.3.6探地雷达检测时,应避开高导电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测线经过的表面应保证相对平缓 无障碍,以易于天线移动。车载探地雷达设备宜采用空气耦合天线。 5.3.7连续测量时宜保持雷达天线匀速移动,雷达天线移动速度不宜大于10km/h。 5.3.8对探测到的异常区域应进行详查,统一编号和现场标记,并对周边环境状况应进行影像记录, 对严重异常区域,应采用钻探、标贯等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现场记录表可参考附录A的规定填写

5.4.1参与图谱判读的雷达图像应符合下列要

.4.1参与图谱判读的雷达图像应符合下列要求: a)雷达图谱信号清晰,无明显噪声干扰; b)雷达图谱信号的有效段满足探测深度要求,并可识别主要目的层反射 .4.2土体病害属性及雷达图谱特征判读可参考表4。

表4土体病害属性名称及雷达图谱特征

5.4.3探地雷达检测成果应包含土体病害属性、平面位置坐标、埋深、大小、与管道的距离等情况TCNS 9-2018 食品辐照 用电离辐射处理食品的辐照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可参考附录E填写表格

DB42/T1615202

6.1.1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测应在管道内部检测之前进行。 6.1.2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测宜采用管道潜望镜或管道声纳。若检查井内充满水或井的下端有水且水位 不小于300mm,宜采用管道声纳检测;若检查井内无水或有少量水,宜采用管道潜望镜检测。 6.1.3检查井检测的基本项目应符合表5的规定,雨水口检测的基本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检查 和雨水口检测时应现场填写记录表格,可参考本文件附录A的规定。

表5检查并检测的基本项目

表6雨水口检测的基本项目

6.1.5当对检查井内两条及以上的进水管道或出水管道进行排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检查井内出水管道应采用罗马数字I、I......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表示; b) 检查井内进水管道应以出水管道I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采用大写拉丁字母A、B、C.....顺序 分别表示; C 当在垂直方向有重叠管道时,应按其投影到井底平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d)各流向的管道编号应采用与之相连的下游井或上游井的编号标注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应结构坚固、抗碰撞、耐腐蚀、防水密封良好,应可快速牢固的安装与折 卸,能在0℃~+50℃的气温条件下和潮湿环境中正常工作; b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应具备稳定的光学测距功能,其计量单位不应大于0.1m,精度误差不应 大于5%; b)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应具备字符叠加功能,应能够按本文件附录B的规定在检测影像中叠加 显示并录制版头,录制的量 回放和截图等操作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主要

2管道声纳检测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应结构坚固、耐腐蚀、防水密封良好,应能在0℃~+40℃的气温条件下和 潮湿环境中正常工作; b)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扫描范围应大于所需检测的管道规格: 125mm范围的分辨率应小于0.5mm; 超声换能器环向360°旋转扫描的间距不应大于0.9°(1密位); 每密位均匀米样点数量不应小于250个。 在为管道声纳设备探头增加承载装置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探头与其承载装置的整体设备体积应与被检测管道或检查井的直径相适应; 承载装置宜采用在声纳探头位置镂空的漂浮器,且声纳探头应完全浸没在水下; 3) 探头的承载装置在负重后应不易滚动或倾斜。 d)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的探头应具备水平姿态的倾斜传感器、滚动传感器,最小计量单位应为0.1° 并应能够在±45°内自动补偿纠正声纳影像的旋转角度:

DB42/T1615202

e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的探头应具备垂直姿态的方位传感器,最小计量单位应为0.1°,并应能够 在0~360°内自动补偿纠正声纳影像的旋转角度: f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应具备电缆长度计数测距功能,其电缆计数器的计量单位不应大于0.1m, 精度误差不应大于1%; g 管道声纳检测设备应能够根据探头行进距离,自动触发声纳影像的采集和保存,且触发间距不 大于0.01m

6.3.1对检查井或雨水口进行潜望镜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始拍摄前,调整灯光亮度和镜头焦距,使画面清晰,拍摄过程中,应根据检查井截面尺寸的 变化适当进行调焦变倍或俯仰镜头: b 启动拍摄时,应将摄像镜头对准检查井内接入的上游管道的管口方向为起点,或对准雨水口的 入水口方向为起点,按本文件附录B规定的版头格式来编辑显示叠加字符,并静止录制版头不 低于10S; C 拍摄过程中,应顺时针方向匀速螺旋拍摄,旋转1圈的时间不应低于10s,每圈螺旋下降的距 离不应大于30cm; d 拍摄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对准缺陷位置保持摄像镜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使画面清晰,并 连续拍摄10s以上; e) 拍摄过程中,摄像镜头应尽量保持在检查井竖向中心线上,偏离不宜超过10%。 6.3.2 对检查井或雨水口进行声纳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检测前应从被检管道中取水样通过实测声波速度对系统进行校准; b 声纳探头应置于垂直姿态,方位传感器标志应朝止北向,探头的推进方向宜从上至下,并宜与 检查井中心轴线一致,偏离不宜超过10%; C 声纳探头安放在检查井口或雨水口的检测起始位置并应确保声纳探头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开 始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并调整电缆处于自然绷紧状态; 检测过程中应保持探头匀速行进,声纳探头下降或上升时,电缆应保持自然绷紧状态: 根据检查并或雨水口的直径,应按表8选择声纳检测适用的脉冲宽度和扫描周期:

表8声纳检测脉冲宽度、扫描周期选择标准

以普查为目的的采样点间距宜为0.5m,其他检查采样点间距宜为0.2m,存在异常的管段应 加密采样。 g 检测过程中,声纳探头行进到对应间距的采样点时,应停止行进、定点采集数据,停顿时间应 大于一个扫描周期。

DB42/T 16152021

5.4.1对检查井或雨水口进行潜望镜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影像资料和截图应能清晰准确地反映检查井或雨水口的缺陷: 检查并的缺陷情况可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同时应拍摄视频,现场检测完毕后,复核人员应对 检测资料(排水管道的基本信息,如检查井编号、管径、定位、管道材质,检测方向等信息) 进行复核; C) 缺陷图片宜为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 .4.2 对检查井或雨水口进行声纳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应现场捕捉并保存数据; b 经校准后的检测断面线状测量误差应小于3%; 声纳检测截取的轮廓图应标明检查井或雨水口内部轮廓线、直径、接入管道直径等信息

7.1.1管道潜望镜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管道潜望镜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潜望镜检测适用于对管道内部状况进行快速初步判定,可用于既有管道日常巡查、 管网普查及新建管道复核性检查: 6) 管道潜望镜检测时,管内水位不宜大于管径的50%,单次检测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50 c) 当无法清晰地记录管段末端状况或管段长度超过50m时,应对该管段进行双向检测; d)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 1) 管道潜望镜检测仪器的光源不能够保证影像清晰度: 2 镜头沾有泥浆、水沫或其他杂物等影响图像质量; 镜头浸入水中,无法看清管道状况: 4) 管道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 e) 管道潜望镜检测的结果仅可作为管道初步评估的依据。 1.2 管道CCTV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电视检测不应带水作业,应确保管道内水位不大于管道直径的20%且不超过300mm; b) 在进行结构性检测前应疏通、清洗被检测管道: c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 1) 爬行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无法推进: 镜头沾有污物: 3) 镜头浸入水中; 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 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 1.3 管道声纳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声纳检测适用于对运行中管道内部状况进行初步判定: b 声纳检测时,管道内水深应不小于300mm; c)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 1 探头受阻无法止常前行工作: 2 探头被水中异物缠绕或遮盖,无法显示完整的检测断面; 3 探头埋入泥沙致使图像变异; 4)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

7.1.2管道CCTV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7.1.3管道声纳检测应符合下列

DB42/T1615202

霜检测应付合 a) 管径小于1000mm的排水管道可采用电法测漏仪来检测渗漏点位置: b) 电法测漏仪检测时,管道内水深应不小于300mm C) 被检测管道应为非金属管道或包有绝缘材料的金属管道: d)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 1)探头受阻无法正常前行工作: 2) 探头因被水中异物或泥沙托垫露出水面,致使电流曲线陡然升降; 3)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 7.1.5 管中雷达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中雷达应对管顶和管底进行雷达扫描以确定管道周边土体病害: b) 管中雷达检测应获取雷达扫描和电视检测的同步数据,实时进行对比分析; C) 管中雷达不宜带水作业,管道内水位不应大于管道直径的20%且不超过300mm; d) 检测实施前应进行详细准确的管道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 e) 管中雷达适用管径范围300mm~1500mm。 7.1.6 传统检测方法应按照CJJ18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1.5管中雷达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7.2.1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文件6.2.1的规定。

.2.1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文件6.2.1的规定。 .2.2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CCTV检测设备应结构坚固、密封良好,能在0℃~+50℃的气温条件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正 常工作; h)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管道CCTV检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c)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摄像镜头应具有平扫与旋转、仰俯与旋转、变焦功能,摄像镜头高度应 可以自由调整: d 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爬行器应具有前进、后退、空档、变速、防侧翻等功能,轮径大小、轮 间距应可以根据被检测管道的大小进行更换或调整: e 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主控制器应具有在监视器上同步显示日期、时间、管径、在管道内行进 距离等信息的功能,并应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f 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照明灯光强度应能调节:

3.1管道潜望镜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摄像镜头中心应保持在管道竖向中心线的水面以上; b 启动拍摄时,应将摄像镜头对准所检测管道的管口,按本文件附录B规定的版头格式来编辑显 示叠加字符,并静止录制版头不低于10s; ) 拍摄过程中,应根据管道内部环境适当调整灯光亮度和镜头焦距,使画面清晰,并使用镜头变 倍和俯仰功能,由近及远地观测并拍摄管道内部状况,调焦变倍与镜头俯仰速度不宜过快; 拍摄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对将镜头画面中心准缺陷并保持摄像镜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 连续、清晰地拍摄10s以上,以清晰的反映管道缺陷及其边界; e 检测设备应具备稳定的光学测距功能,计量单位不应大于0.1m

DB42/T1615202

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记录,现场记录表的填写可参考附录A的要 求。 .3.2 管道CCTV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爬行器的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 启动拍摄时,应将摄像镜头对准所检测管道的管口,按本文件附录B规定的版头格式来编辑显 示叠加字符,并静止录制版头不低于10S; 管径不大于200mm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m/s,管径大于200mm时,直向摄 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5m/s; 检测时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中轴线上,偏离度不应大于管径的10%,当对特殊形状的管 道进行检测时,应适当调整摄像头位置以获得最佳图像: e) 将载有摄像镜头的爬行器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当检测起点与管段起 点位置不一致时,应做补偿设置: 每一管段检测完成后,应根据电缆上的标记长度修正计数器显示数值; g) 直向摄影过程中,图像应保持正向水平,中途不应改变拍摄角度和蕉距; h 在爬行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摄像镜头的变焦功能,当使用变焦功能时,爬行器应保持在静 止状态,当需要爬行器继续行进时,应先将镜头的焦距恢复到最短焦距位置; 侧向摄影时,爬行器宜停止行进,变动拍摄角度和焦距以获得最佳图像: 管道检测过程中,录像资料不应产生画面暂停、间断记录、画面剪接的现象,并应按表10的 规定,在影像画面中叠加显示设备的操作状态及关键点的名称或代码,宜采用中文显示:

作状态、关键点名称和

k)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将爬行器在完全能够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止10s,以确保所拍 摄的图像清晰完整; 1) 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量测,并填写现场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和 格式可参考附录A的规定。

格式可参考附录A的规定。 3.3 管道声纳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检测前应从被检管道中取水样以通过实测声波速度对系统进行校准; b) 声纳探头的推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并应与管道轴线一致,滚动传感器标志应朝正上方 c) 声纳探头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同时应调整电缆处于自然绷紧状态 声纳检测时,在距管段起始、终止检查井处应进行2m~3m长度的重复检测; ? e 承载工具宜采用在声纳探头位置镂空的漂浮器: f) 在声纳探头前进或后退时,电缆应保持自然绷紧状态: g 根据不同的管径,应按表7选择相应的脉冲宽度: h) 探头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m/s。在检测过程中应根据被检测管道的规格,在规定采样间隔利 管道变异处探头应停止行进、定点采集数据,停顿时间应大于一个扫描周期:

7.3.3管道声纳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2/T 1615202

1 以晋查为目的的采样点间距宜为0.5m,其他检查采样点间距宜为0.2m,存在异常的管段应 加密采样; 排水管道检测现场记录表的填写应附录A的要求,沉积状况纵断面图的绘制见附录C。 .3.4 管道电法测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电流法测漏检测设备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后,电流值应调节至稳定,且在合理范围内; 开始检测前,计数器应归零,当电法测漏探头前进或后退时,电缆应保持自然绷紧状态; 电法测漏仪探头推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并宜与管道轴线一致,探头应完全没在水面下方 d 以普查为目的的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0.1m,其他检测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0.05m,存在异常 的管段应加密采样: e 检测结果中排水管道检测现场记录表可参考附录A的规定填写,纵断面图的绘制格式可参考 附录D。

a)管中雷达检测应与电视检测同时进行,检测结果应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b)管中雷达检测应满足本文件中电视检测方法的所有要求,管中雷达在管道内运行速度控制在 0.5m/s,对扫描到的异常区域进行统一编号和现场标记,并在同步的电视影像中输入文字信 息标注。现场记录表可参考附录A的规定填写。对严重异常区域,应采用钻探、标贯等其他方 法进行验证; C 管顶雷达扫描应根据管径调整爬行器抬开支架高度,使雷达大线紧贴管壁: d 应根据管道周边环境进行参数设置和介电常数标定: e 需对电缆盘计数轮进行现场标定: f 单个数据记录长度不宜大于100m,宜以检查井位置进行划分; 管中雷达检测应同步显示电视影像和雷达扫描图形; h 管中雷达检测300mm~600mm管道,应沿管道走向对管顶和管底进行雷达扫描 管中雷达检测600mm~1500mm管道,应沿管道走向对管顶进行120°的扇面扫描

7.4.1 对管道潜望镜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影像资料和截图应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可视范围内50m的管道缺陷; b) 管道内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数字摄影测量结果直接核算; c) 缺陷图片宜为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 7.4.2 对管道CCTV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缺陷的类型、等级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 复核; b) 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管径或相关物体的尺寸: 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应在评估报告中加以说明; d) 缺陷图片宜采用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截图 的方式; e 对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的图片数量不应少于1张。 7.4.3 对管道声纳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应现场捕提并进行数据保存: 经校准后的检测断面线状测量误差应小于3%; 声纳检测截取的轮廓图应标明管道轮廓线、管径、管道积泥深度线等信息:

4.1 对管道潜望镜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影像资料和截图应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可视范围内50m的管道缺陷; b) 管道内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数字摄影测量结果直接核算; ) 缺陷图片宜为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 .4.2 对管道CCTV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缺陷的类型、等级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 复核; b) 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管径或相关物体的尺寸: 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应在评估报告中加以说明; d 缺陷图片宜采用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截图 的方式; e) 对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的图片数量不应少于1张。 .4.3 对管道声纳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应现场捕捉并进行数据保存; b) 经校准后的检测断面线状测量误差应小于3%; C 声纳检测截取的轮廓图应标明管道轮廊线、管径、管道积泥深度线等信息:

DB42/T1615202

d 管道沉积状况纵断面图中应包括:路名(或路段名)、井号、管径、长度、流向、图像截取点 纵距及对应的积泥深度、积泥百分比等文字说明。纵断面线应包括:管底线、管顶线、积泥高 度线和管径的20%高度线(虚线); e 声纳轮廓图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采用电视检测方式予以核实或以其他方 式检测评估。 7.4.4对管道电法测漏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结果数据应连续、真实、全面,确保无漏检情况发生; b) 曲线图中距离和电流的峰值是一一对应的坐标对,曲线峰值越高,起伏越大表示漏点级别越高 管道没有漏点的曲线电流值应趋近于稳定电流值: C 排水管道渗漏状况纵断面图包括:漏点曲线截图、漏点处相对于起始位置距离、缺陷等级、管 段信息等: d 电法检测曲线图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采用电视检测方法予以核实或以其 他方式检测评估。 7.4.5对管中雷达检测取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土体病害激发的异常波形应能够从干扰背景场中分辨; 雷达检测图谱异常区域应与CCTV检测结果相对应,结果应包含土体病害属性、土地病害平面 位置坐标、埋深、与管道的距离、管道的缺陷位置、大小等情况,表格的填写可参考附录A和 附录C的规定; C 土体病害属性及雷达图谱特征判读可参见表4。

8.1.1管道状况综合评估应包括管道周边土体状况评估、管道结构性状况评估和管道功能性状况评估。 8.1.2管道状况综合评估应依据检测资料、设计资料或调查资料进行。 8.1.3管道状况综合评估工作应采用计算机处理,辅助人工判断,并输出检测评估报告。 8.1.4管道周边土体病害分值按多因素加权法进行计算。 8.1.5当管道缺陷或管道周边土体病害沿管道纵向的尺寸不大于1m时,长度应按1m计算。 8.1.6当管道存在两个以上缺陷或土体病害时,应计算相邻两个缺陷或土体病害的起端到起端的距离 作为纵向净距;当管道纵向1m范围内两个以上缺陷或主体病害同时出现时,分值应叠加计算,并当作一 个缺陷或土体病害:当叠加计算的结果超过10分时,应按10分计:当管道纵向1m范围内的两个以上缺 陷或土体病害叠加分值并计为一个缺陷后,应采用参与叠加的首个缺陷或土体病害的起始位置作为该 合并缺陷的纵向位置起端。 8.1.7管道评估应以管段为最小评估单位。当对多个管段或区域管道进行检测时,应列出各评估等级 管段数量占管段数量的比例。

8.2检测项目名称、代码及等级

3.2.1本文件已规定的代码应采用两个汉学拼音首学母组合表示,未规定的代码应采用与此相同的确 定原则,但不得与已规定的代码重名。 8.2.2管道缺陷等级及周边土体病害等级应按表11的规定分类。

11缺陷(病害)等级

DB42/T 1615202

8.2.4结构性缺陷的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应符合表13的规定

8.2.4结构性缺陷的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结构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

表13结构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

DB42/T1615202

DB42/T 1615202

表13结构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续)

5功能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和分值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功能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

DB42/T1615202

表14功能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及分值(续)

8.3管道周边土体状况评估

.1管段周边土体病害参数应按下列公式(1)

周边土体病害参数应按下列公式(1)、(2)计

H一管段周边土体病害参数: Rmax——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状况参数,管段周边土体病害最严重处的分值; R一一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状况参数,按病害点数计算的平均分值。 2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状况参数R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段周边士体病害状况参数应按下列公式(3)、(4)计算:

当Rmax≥R时,H=Rmax 当 Rmax

Pk, + Pkz) 2

Rmax = max(Pr)

DB42/T 1615202

式中: [一管段周边土体病害数量; l1——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病害数量; l2——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病害数量; Pkz——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病害分值,按表12取值; 一周边土体病害影响系数,与病害间距有关;当病害的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时 =1.1。 b)当管段周边存在土体病害时,土体病害密度应按下式(6)计算:

Pk, Lk; + Pkz2 k2) RL

RM 一管段周边土体病害密度: 一管段长度(m); 一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土体病害长度(m)。 3.3管道周边土体病害等级的评定应符合表15的规定。管道周边土体病害类型评估可按表16确定。

表15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等级评定

表16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类型评估

8.3.4管段环境指数应按下式(7)计算:

EI=0.7×H+0.1×K+0.05×E+0.05×T+0.05×/+0.05×M........

式中: EI——管段环境指数:

K——地区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7确定; 一管道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8确定; 一土质影响参数,可参考表19确定; 一管道结构影响参数,可参考表20确定; 一管道接口形式影响参数,可参考21确定

DB42/T1615202

表17地区重要性参数K

表18管道重要性参数E

表19土质影响参数7

表20管道结构影响参

表21管道接口形式影响参数M

8.3.5管段的环境等级应符合表22

8.3.5管段的环境等级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管段环境等级划分

表22管段环境等级划分

DB42/T 1615202

8.4管道结构性状况评估

洁构性缺陷参数应按下列公式(8)、(9)计算

8.4.1管段结构性缺陷参数应按下列公式(8)

式中: 一管段结构性缺陷参数: Smax 一管段损坏状况参数,管段结构性缺陷中损坏最严重处的分值 一管段损坏状况参数,按缺陷点数计算的平均分值。

max 管段损坏状况参数,管段结构性缺陷中损坏最严重处的分值 管段损坏状况参数,按缺陷点数计算的平均分值。 管段损坏状况参数S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段损坏状况参数应按下列公式(10)、(11)、 (12)计算

自Smax≥S时,F=Smax 当 Sma.

Smax = max[P,]

式中: 一管段的结构性缺陷数量: n1——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缺陷数量; Pi——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缺陷分值,参考表13取值; Piz——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缺陷分值,参考表13取值; 结构性缺陷影响系数,与缺陷间距有关;当缺陷的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时 =1.1。 b)当管段存在结构性缺陷时,结构性缺陷密度应按下式(13)计算:

SM = Pi,Li+α PizLi2) SL

DB42/T1615202

L一管段长度(m); Li——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结构性缺陷长度(m); Liz—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结构性缺陷长度(m)。 4.3管段结构性缺陷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23。管段结构性缺陷类型评估可按表24确定。

表23管段结构性缺陷等级评定

表24管段结构性缺陷类型评估

8.4.4管段修复指数应按下式(14)

8.4.4管段修复指数应按下式(14)计算

RI=0.7×F+0.1XK+0.05×E+0.05×T+0.05×J+0.05×M (14) 式中: RI一管段修复指数; K一一地区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7确定; E一一管道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8确定; T一一土质影响参数,可参考19确定: J一一管道结构影响参数,可参考表20的确定; M一一管道接口形式影响参数,可参考表21确定。 8.4.5管段的修复等级应符合表25的规定。

式中: RI管段修复指数; K一一地区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7确定; E一管道重要性参数,可参考表18确定; T—土质影响参数,可参考19确定: J一—管道结构影响参数,可参考表20的确定: M一—管道接口形式影响参数,可参考表21确定 3.4.5管段的修复等级应符合表25的规定。

8.4.5管段的修复等级应符合表25的规定。

NY/T 2159-2012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表25管段修复等级划分

段功能性缺陷参数应按下列公式(15)、(16)

DB42/T 1615202

G一一管段功能性缺陷参数: Y一一管段运行状况参数,按缺陷点数计算的功能性缺陷平均分值

C Pi + β Pja m 1= 2=

GB/T 30127-2013 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Ymax = max[P]

式中: 管段的功能性缺陷数量; Piz——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缺陷分值,参考表14取值; B一一功能性缺陷影响系数,与缺陷间距有关;当缺陷的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时, β=1. 1。 b)当管段存在功能性缺陷时,功能性缺陷密度应按下式(20)计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