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841-2020 青海省农牧民住房抗震技术规程.pdf

DB63T 1841-2020 青海省农牧民住房抗震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9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3T 1841-2020 青海省农牧民住房抗震技术规程.pdf

以改性土置入模板,经机械或人工分层实形成的墙体。

2.1.12 石结构房屋

由石砌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主要指料石和毛石砌体 承重房屋

GB/T 39570-2020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图像展示要求2.1.13轻型钢结构房屋

轻型钢结构房屋是指由小截面的热轧H型钢、高频焊接H 型钢、普通焊接H型钢或异形截面型钢、冷轧或热轧成型的钢 管等构件构成的框架或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

2.1.14装配式房屋

全部或部分墙体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 构。

全部或部分墙体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

2.1.15配筋砂浆带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墙体设 置的水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配置通长水平钢筋

主要用以抵抗地震水平作用的

2.1.17混凝土构浩杠

在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 疑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 称构造柱

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 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2.1.19 高延性混凝土

由胶凝材料、集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 定比例加水搅拌、成型以后,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 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

B 房屋总宽度或矩形木柱宽度: h一—基础底面宽度或矩形构件截面宽度或门窗洞口宽度; D 一圆形截面直径:

D' 圆形截面木柱开样一端直径; d 钢筋直径或圆形截面木构件直径; h 矩形构件截面高度; hw 过梁上墙体高度; L 抗震横墙间距; 过梁净跨度; 1 墙体厚度; d 钢筋直径; 梁截面高度; 结构构件计算长度。

3.1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

3.1.1房屋体形应简单、规整,平面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 的整体性。不宜局部凸出或凹进,立面不宜高度不等。 3.1.2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内有对齐,沿竖向应上 下连续:在同一轴线上,窗间墙的宽度宜均匀。 2房屋楼(屋)面板不宜错层,楼梯问不宜设在房屋尽端和 转角处,且不宜设置悬挑楼梯。 3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楼面挑梁上的承 重砌体墙应有可靠的措施与构造柱、圈梁拉结,不应在挑梁上窃 筑无拉结措施的墙体, 4烟道、风道不应削弱承重墙体:当承重墙体被削弱时,应 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5木屋架不应采用无下弦的人字屋架或无下弦的拱形屋架。 6抗震墙层高的1/2处门窗洞口所占的水平横截面面积:对 承重横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25%;对承重纵墙,不应天 于总截面面积的50%。 3.1.3同一房屋不应采用独立砖柱、石柱承方式,木柱与砖柱、 木柱与石柱混合的承重绍构;也不应在同一高度采用砖(砌块) 墙、石墙、生砌体墙、改性夯土墙等不同材料墙体混合的承重 结构

3.2整体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

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

3.2.1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表3.2.1的

.2.1楼(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

3.2.2术屋架、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搁置在砖(砌块)墙和石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下应设置木 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木垫板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 6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或墙厚。 2搁置在生土砌体墙、改性土墙工的木屋架或木梁在外墙 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70mm,且宜满搭,支承处应设置木垫 板;木垫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370mm 和60mm。 3木垫板下应铺设砂浆垫层;木垫板与木屋架、木梁之间应 采用铁钉或扒钉连接, 3.2.3出屋面的烟岗、女儿墙以及门楼、门脸等易倒塌构件的出 室面高度不应大于500mm,且应采取可菲的拉结措施 3.2.4横墙和内纵墙上的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的洞 口宽度不宜大于1.8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

3.2.5门窗洞口过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的支承长度不 应小于240mm 3.2.6墙体门窗洞口的侧面应均匀分布预埋砖,门洞每侧宜埋置 3块,窗洞每侧宜埋置2块,门窗应有可靠连接。 3.2.7房屋悬挑构件(雨棚、阳台、挑檐等)应与圈梁、大梁、 构造柱连成整体或与墙体中的钢筋拉结,悬挑构件的长度、截面 和配筋应按计算确定,并进行抗倾覆验算,一般悬挑长度不宜大 于:1200mm

3.3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

3.3.1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及砌块的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士 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U7.5;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不应 低于MU15。 2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料石和平 毛石砌体不应低于M5.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h5.0; 蒸压灰砂砖、蒸片粉煤灰砖不应低于M5.0。 3钢筋宜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 4铁件、扒钉等连接件宜采用Q235钢材。 5木构件应选用十燥、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不宜虫蛙的 木材。 6生土砌体、改性夯土墙土料应选用杂质少的黏性土。 了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的灌注,应采用专用灌孔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h20。 9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砖及砌块的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U7.5;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不应 氏于MU15。 2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料石和平 毛石砌体不应低于M5.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h5.0; 蒸压灰砂砖、蒸片粉煤灰砖不应低于M5.0。 3钢筋宜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 4铁件、扒钉等连接件宜采用Q235钢材。 5木构件应选用十燥、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不宜虫蛙的 木材。 6生土砌体、改性夯土墙土料应选用杂质少的黏性土。 7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的灌注,应采用专用灌孔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h20。 9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0水泥、钢材等材料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附有材 料质量合格证。 3.3.2施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及本规程各章要求 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HPB300(光圆)钢筋端头应设置180°弯钩。 2外露铁件应做防锈处理。 3木结构建筑应采取有效的防腐、防水、防潮和防虫措施 其要求应符合《木结构设计标准》CB50005相关要求。 4配筋砂浆带中的钢筋应完全包裹在砂浆中,不得露筋;砂 浆层应密实。 5设有纵横墙连接钢筋的灰缝处,勾缝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5,并应抹压密实

4场地、地基和基础4.1场地4.1.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4.1.1的规定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表4.1.1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地段类型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软驹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笃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不利地段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裂缝等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危险地段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4.1.2建筑场地官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的地段,官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4.2 地基和基础4.2.1地基和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不应设置在杂填土、耕土之中: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10

不宜设置在性质明显不同的地基土中。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 3当同一结构单元基础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按1:2的 台阶逐步放坡。 4基础材料可采用砖、石、混凝土、灰土或三合土等:砖尼 础应采用实心砖砌筑,对灰土或三合土应分实。 5在原有建筑物临近建造新建筑物时,新基础的理深不宜超 过原有基础底面,当不能避免时,新、旧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净 距或采用可靠的基础形式。 4.2.2当地基有淤泥、可液化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采取垫 云换填方法进行处理;换填材料和垫层厚度、处理宽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垫层换填可选用砂石、黏性土、灰士等材料,并应分层芬实 2换填材料砂石级配应良好,黏性土中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 5%: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石灰应用新鲜的消石灰 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 3换填垫层的底面宜至稳定土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0mm H不宜大于3m。 4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外的处理宽度: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 外边缘不应小于300mm,且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 可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确定且不小于垫层厚度的1/2放坡。 5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宽度不宜小于700mm。 4.2.3当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盐渍土时,宜分别按现 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盐渍土地 文建筑技术规范》CB/T50942或《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CR50112中的右关规定外班

4.2.4基础的理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或扩展基础( 独立基础)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GB50007 关要求,

4.2.6房屋的基础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砂浆带

凝土圈梁应符合本规程第5.2.4条要求,配筋砂浆带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配筋砂浆带的纵向钢筋不应低于3Φ8,且每隔400mm设 不小于Φ6拉结筋,砖基础中配筋砂浆带厚度不小于30mm。 3配筋砂浆带中钢筋正交时,应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不 小于300mm。 4.2.7基础的防潮层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铺 设,厚度不宜小于20mm,并应设置在室内地面以下60mm标高处 当该标高处设置配筋砂浆带时,防潮层可与配筋砂浆带合并设置 钢筋混凝土圈梁可兼做防潮层

5.1.1本章适用于7、8度地区.以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 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等砌体承重的一、 二层木楼(屋)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房屋或钢筋 混凝士楼(屋)盖房屋,包括实心砖墙承重、多孔砖墙承重、混 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承重、蒸压砖墙承重房屋。 注:本章巾“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 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以下分别简称为“普通砖、多孔砖、小砌块、 蒸压砖”;“砖墙、砖体”泛指上述各种砖或砌块砌筑墙体的统称;“实 心砖墙”指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的实心砖墙体;“多孔砖墙”指采用烧结 多孔砖砌筑的墙体;“小砌块墙”指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 小砌块的规格应为390mm×190mm×190mm,孔洞率不应大于35%;蒸 压砖墙”指采用蒸压灰砂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砌筑的实心墙体, 知音用需盗合下动灿

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5.1.2的规定

表5.1.2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2房屋的层高:240mm墙厚的单层房屋不应超过3.9m;两 层房屋其各层层高不应超过3.6m。 注: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5.1.3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5.1.3的要求,且墙厚为 190mm厚时应只做单层房屋

表5.1.3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5.1.4砌体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4

1.4体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4的要求。

表5.1.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5.1.5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5.1.5体结构历屋的结构体系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8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屋盖。 3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5.1.6承重(抗震)墙厚度:实心砖墙、蒸压砖墙不应小于240 mm;多孔砖墙不应小于190mm;小砌块墙不应小于190mm。 5.1.7当屋架或梁的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支承处宜加设 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240mm以上厚实心砖墙、蒸压砖墙、多孔砖墙为6m。 2190mm厚多孔砖墙及小砌块墙为4.8m。

5.2.1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查现浇钢筋混凝主构适耗(以下 简称构造柱): 1房屋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处,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 体处,较大洞口处(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 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每隔12m 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 2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构造柱。 3构造柱最小截面可米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 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宜采用Φ6且间 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 4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 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 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 5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

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6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人室外地面下500n 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2.2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

1房屋中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的墙体、8度时纵横墙交接 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和Φ4且间距不大 于200拉结铁丝网片;伸入墙体不宜小于1000mm。 2后砌非承重隔墙与承重隔墙的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750mm 设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砖墙拉结,在筑非承重墙时砌入墙 内且埋入长度不小于500mm,承重墙端头应弯成不小于100mm 的90度弯钩。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应与梁、楼板或 擦条可靠连接。 5.2.3房屋应在屋盖处及楼盖处沿外墙和内横墙(间距不大于

4.5m)设置圈梁,圈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砖圈梁。现 烧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不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 设2Φ10纵筋,并与构造柱或墙体钢筋可靠连接,

5.2.4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圈梁应闭合,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官与墙厚相同:纵 向钢筋:7度时不应小于4Φ10,箍筋宜采用Φ6且间距不大于 250mm,8度时不应小于4Φ12,箍筋宜采用Φ6且问距不大于 200mm。

5配筋砖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

1砂浆强度等级:7度时不应低于M5,8度时不应低于 M7.5。 2配筋砖圈梁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3配筋砖圈梁的纵向钢筋配置不应小于2Φ6。4配筋砖圈梁转角、纵横墙交接处的钢筋应搭接(图5.2.5)。30d30d [30d 30d(a)转角处(b)纵横墙交接处图5.2.5配筋砖圈梁在转角、纵横墙交接处钢筋搭接做法5当采用小砌块墙体时,在配筋砖圈梁高度处应卧砌不少于两皮普通砖。5.2.6房屋门窗洞口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其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宽度宜与墙厚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2纵向上排钢筋不应小于2Φ8,截面尺寸和底排配筋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5.2.7小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应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沿墙全高将孔洞灌实作为芯柱:1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体中心线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墙体。2屋架、大梁的支承处墙体,灌实宽度不应小于500mm。3壁柱或洞口两侧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5.2.8小砌块房屋的芯柱竖向插筋不应小于Φ12,并应贯通墙身。5.2.9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及构造,应17

符合下列要求:1支承在墙或混凝土梁上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钢筋应搭接,并应在板端缝隙中设置直径不小于Φ8的拉结钢筋与板端钢筋焊接(图5.2.9)。中8连接钢筋细石混凝土砖块砂浆堵孔中8连接钢筋细石混凝土板内钢筋/板内钢筋砂浆垫层砂浆垫层承重墙承重墙图5.2.9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钢筋连接与锚固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端的孔洞,应采用砖块与砂浆等材料封堵。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支承处应有坐浆;板端缝隙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4预应力混凝十空心板生产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GB/T14040的相关要求。5.2.10钢筋混凝土梁下宜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5.2.11木屋架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5.2.12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5.3施工要求5.3.1砖砌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8

1砌筑前,砖或砌块应提前1~2l浇水润湿。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的厚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砂浆应饱满,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3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图5.3.1 )。第一皮第二皮第三皮第四皮第一皮第二皮第一皮第二皮第三皮第四皮第一皮第二皮(a)正确的砌筑方法;(b)不正确的包心砌法图5.3.1砖柱的砌筑方法4砖砌体在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码筑而文需留置的临时问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禁砌成直槎。5小砌块墙纵横墙交接处拉结筋的端部应设置90°弯钩,弯钩应向下伸人小砌块的孔中,并应用砂浆等材料将孔洞填塞密实。6埋人砖砌体中的拉结筋,应位置准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设有拉结筋的水平灰缝应密实,不得露筋。7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顺序:先放钢筋笼,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砖墙与构造柱的交接面应砌成大马牙槎,留槎宽度不宜小于60mm,高度在250mm~350mm范围内。19

6.1.1本竞适用于7、8度地区的木结构承重房屋,包括穿斗木构 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承重,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砌 本围护墙、改性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木楼(屋)盖房屋。 6.1.2木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木杜木屋架和穿斗木构架房屋不宜超过二层,总高度不宜 超过6m。 2木柱木梁房屋宜建单层,高度不宜超过3m。 6.1.3木结构房屋围护墙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4的要求。 6.1.4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屋架房屋宜采用双坡屋盖,且坡度不 宜大于30°;屋面宜采用轻质材料(瓦屋面)。 6.1.5围护墙应砌筑在柱外侧,不宜将木柱全部包人墙体中; 木柱下应设置柱脚石,不应将未做防腐、防潮处理的木柱直接理 人地基土中。 6.1.6不绍构房屋的围护墙,应设置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或 木圈梁。

体围护墙、改性夯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木楼(屋)盖房屋。

6.1.7木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

1角形木屋架和未柱木梁房屋应在屋架(木梁)与柱的连 接处设置斜撑。 2两端开间屋架和间隔开问屋架应设置竖向剪力撑。 3穿头木构架应在屋盖中间柱列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问设置 竖向剪刀撑,并应在每一柱列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的柱与龙骨

托条。5双脊標与屋架上弦的连接除应符合以上各款的要求外,双脊擦之间尚应采用木条或螺栓连接。6.2.12橡子或木望板应采用圆钉与条钉牢。6.2.13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砌体围护墙、改性夯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的门窗洞口钢筋混凝土过梁和木过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尚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5章、第8章和第9章的有关规定;木过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1木过梁截面尺寸不应小于表6.2.13的要求,其中矩形截面木过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表6.2.13木过梁截面尺寸(mm)门窗洞口宽度b(m)b ≤ 1.21.2 < b ≤ 1.5墙厚(mm)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矩形截面圆形截面高度h根数直径d高度h根数直径d2403554545460370358454566050035104545860700351245451060注:d为每一根圆形截面木过梁的直径。2当一个洞口采用多根本杠组成过梁时,木杆上表面宜采用木板、扒钉、铁丝等将各根木杆连接成整体。6.2.14木楼(屋)盖砌体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1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的屋架间或硬山搁屋盖的山尖墙之间应设置竖向剪刀撑。27

2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屋架或標条拉结。3内隔墙墙顶应与梁或屋架下弦拉结。6.2.15木楼盖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搁置在砖墙上的木龙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2内墙上龙骨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样、扒钉连接。3木龙骨与搁栅、木板等木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等相互连接。6.2.16木屋盖房屋应在房屋中部屋檐高度处设置纵向水平系杆,系杆应采用墙揽与各道横墙连接或与屋架下弦杆钉牢6.2.177度时采用硬山搁標屋盖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当为坡屋面时,应采用双坡或拱形屋面。2擦条支承处应设垫木,垫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3端標应出檐,内墙上標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摊、扒钉连接。4木屋盖各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或铁丝等相互连接。5竖向剪刀撑宜设置在中间条和中问系杆处;剪刀撑与標条、系杆之间及剪刀撑中部宜采用螺栓连接:剪刀撑两端与標条、系杆应顶紧不留空隙(图6.2.17)连接螺栓中10(7度)橡条撑杆60x120连接螺栓中12(8度)/b山墙60撑杆一V连接螺栓VT纵向水平系杆图6.2.17硬山搁標屋盖山尖墙竖向剪刀撑28

6木標条宜采用8号铁丝与配筋砖圈梁中的预埋件拉结。

6.2.18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木屋架標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椎、扒钉连接 2屋架上弦標条搁置处应设置標托,標条与屋架应采用扒钉 或铁丝等相互连接。 3標条与其上面的橡子或木望板应采用圆钉、铁丝等租互连 接。 4竖向剪刀撑的构造做法应符合本规程第6.2.10条的规定。

6.2.18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6.3.1柱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6.3.1木柱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木柱不宜有接头;当接头不可避免时,接头处应采用拍巴 掌搭接,并应采用铁套或铁件将接头处连接空固,接头处的强 度和刚度不得低于柱的其他部位。 2严禁在木柱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 3在同一截面处开槽面积不应超过截面总面积的1/2。 5.3.2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砌体围护墙、改性土围护墙 和石围护墙的施工要求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5章、第8章和第9 章的有关规定。

6.3.2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砌体围护墙、改性夯土围护墙

4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 强。 7.1.7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 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 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当框架 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时,支承楼梯的框架柱应考虑休息 平台的束和可能引起的短柱,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 强拉结。

7.2.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7.2.2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含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不 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 确定外,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取1.5h.和500mm中的较大值,箍 筋最大间距三级时取(h/4,8d,150mm)中最小值;二级时箍 筋最大问距取(h/4,8d,100mm)中最小值;箍筋直径不小于 8mmo

3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 面、底面的配筋,二级时不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

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天截面面积的1/4,三级时不应少于 2Φ12。 2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 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 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 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 经的较大值。 7.2.4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直径,不宜 小于35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7.2.5柱轴压比三级不应超过0.85,二级不应超过0.75。 7.2.6柱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三级时中柱和边柱不小于 0.7%,角柱不小于0.8%:二级时1柱和边柱不小于0.8%,角租 不小于0.9%。 2三级时箍筋最大间距应米用8d和150(柱根100)mm的 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二级时箍筋最大间距应采用8d 和100mm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柱的截面尺寸不大 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7.2.6柱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三级时中柱和边柱不小于 0.7%,角柱不小于0.8%;二级时柱和边柱不小于0.8%,角柱 不小于0.9%。 2三级时箍筋最大间距应采用8d和150(柱根100)mm的 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二级时箍筋最大间距应采用8d 和100mm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柱的截面尺寸不大 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充许采用6mm: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直。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 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7.2.8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 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 于4的柱,取全高 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至少每隔一根 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 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7.2.8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 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 于4的柱,取全高 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至少每隔一根 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7.3.1结构施工所使用的外脚手架、模板及其支架,应慎重选型 确保安全稳定。装模或拆模时混凝土应满足相应强度要求。 7.3.2混凝土浇灌宜连续施工.,现浇梁、柱、墙、板均应及时有 效养护。冬季浇筑的混凝土,施工前先准备好保温和防冻材料 以防混凝土受冻,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立 即覆盖保温,

7.3.3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7.3.4混凝土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十施工

7.3.6施工现场宜设立可靠的避雷装置。遇有五级以上强风、浓雾、 电等恶劣气候,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应及时清 除水、冰、霜、雪,并应采取可菲的防滑措施。 7.3.7建筑物的出人口、楼梯口、洞口、基坑和每层建筑的周边 均应设置防护设施

8.1.1本章适用于7度地区的生土结构房屋,包括机制生土砌体 墙和改性土墙承重的房屋。 8.1.2用于建造房屋的生土应为杂质少的粘性土、粉质粘土、粉 或砂土,不得使用有机土、杂填土和盐渍土。 8.1.3生土中宜掺人植物纤维或人T合成纤维、砂、碎石、瓦砾、 石灰、水泥或固化剂等材料进行土的改性处理。 8.1.4改性生土材料中生土含量不宜少于85%,改性材料(不包 括碎石和砂)不宜大于15%,并应符合《青海省改性夯土墙房 屋技术导则》DB63/T1687、《青海省生土砌体房屋技术导则》 DB63/T1686的规定。 8.1.5生土结构房屋应建在地势较高或较干燥的地方,不宜长期 处于浸水和化学侵蚀环境,室外地面应能随若天然地形快速排除 雨水。 8.1.6生土结构房屋应做好防潮、防水措施,屋面防水做法应符 合相关建筑标准的要求。 8.1.7生土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建筑高度不应超过 6.0m,其中底层层高不应超过3.0m。 8.1.8生土结构房屋的承重横墙间距不应超过4.8m。 8.1.9准土结构房屋的地基应夯实,基础应采用毛石、片石、凿开 的卵石、普通砖或灰土(三合土)基础,基础墙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8.1.10生土结构房屋墙体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承重生土砌体墙的最小厚度,外墙不应小于370mm,内 墙不应小于240mm,非承重生土砌块墙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120mm。 2改性夯土墙的最小厚度,外墙不应小于500mm,内墙不应 小于300mm,非承重内墙不应小于250mm。 8.1.11房屋楼(屋)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不应采用预制 混凝土板;屋(楼)面板支撑长度不应小于240mm。 8.1.12生十砌块应采用专用水泥基粘结灰浆或水玻璃粘结灰浆砌 筑,承重生土砌块墙体宜采用水泥基粘结灰浆砌筑,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M5.0;非承重生土砌块墙体砌筑灰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3.0。生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5每层楼(屋)盖处应设置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当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时,可在相应楼(屋 盖位置不另外设置圈梁,但应在现浇板内沿外墙周边增配2Φ10 通长钢筋,并与墙内构造柱可靠连接。 6当楼(屋)盖设有跨度超过4.5米的现浇混凝土梁时,梁 下应设置构造柱,当梁跨度在3.0m~4.5m之间时,应与墙体圈梁 可靠连接。

1改性务土墙房屋应在外墙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 柱。混凝土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00mm×200mm;木构造柱 的梢径不应小于120mm,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墙体与混凝 土构造柱、木构造柱的连接满足8.2.1条要求。 2改性夯土墙房屋中所有纵横墙基础顶面处、各层墙顶标 高处应设置圈梁。圈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木圈梁:当房 室为两层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截面高度 不宜小于12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C20,纵向钢筋应为4Φ8,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 距不宜大于250mm。木圈梁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高×宽) 40mm×120mm,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 3当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时,相应楼(屋)盖 位置可不另外设置圈梁,但应在现浇板内沿外墙周边增配2Φ10 通常钢筋,并与构造柱可靠连接。 4改性券土墙沿墙高度每两板之间通长布置一层水平拉结材 料,拉结材料宜采用竹条、土工格栅或镀锌钢丝网片。当采用竹 条拉结时,每层竹条应不少于一根,在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应相 互搭接,并用专用扎丝绑扎。

5改性土墙房屋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墙体,沿高度每 500mm应敷设一层土工格栅或镀锌钢丝网片,每边伸入墙体不 应小于1000mm;窗洞口上下及门洞口顶面以上墙体,敷设两至 三层土工格栅或钢丝网片,间隔大于300mm,每边伸人墙体不 应小于500mm。 6上下每层改性夯土墙接缝处宜设置短木棍、竹子等竖向 销键或土销键。竹木销键的间距不宜大于1.0m,直径不宜小于 30mm,插入上下层板墙中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土销键间距 不宜大于1.5m,直径不宜小于100mm,深度不宜小于50mm。

8.3.1生土砌体墙的龄期与养护、堆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8.3.1生土砌体墙的龄期与养护、堆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生砌体墙施丁时砌块产品的龄期不应小于30天,生士 彻体砌筑时的含水率不宜大于10%。 2生土砌体进入施工现场的砌体材料应对外观质量、尺寸偏 差进行检香,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使用 3堆放场地应平整、十燥,并有防雨和排水措施,不应着地 堆放,防止浸水受潮,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6m。 4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严禁翻斗倾卸和任意抛掷。 8.3.2生士砌体墙体施T.T艺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生土砌体砌筑时,砌块应提前1小时左右洒水湿润。洒水 垃控制水量,淋湿生土砌块表面即可。 2生土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 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3承重墙体严禁采用不同种类的墙体材料混砌。 8.3.3改性夯土墙房屋施工工艺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用做改性务主墙的大然土料,应经粉碎、过筛,再掺合 定量的改性材料,搅拌均匀后方可作为改性夯土墙土料。 2改性夯土墙土料的含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最优含水 量可中击实试验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试验确定土料含水 量时,可按经验确定,现场检验的方法是:“手握成团,落地开 花”。 3夯筑时每板分数次夯实,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00mm 250mm左右,夯实后厚度宜控制在100mm~150mm左右,最小厚 度不宜小于80mm,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80mm。土料入模时,大 致铺平,由人工踩压或平拍至面层稍实后,即可用机械夯锤或人 工芬析务实。 4每层夯击遍数应根据试验确定,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根据当 地经验确定。当夯筑完一层后应凿毛面层,再铺设下一层土料, 如果相隔时间较长,应在层面适当洒水后铺设土料。每天务筑高 度不宜超过三板。 5当条件充许时,改性夯土墙应优先采用整圈模板券筑。当 分段夯筑时,应分层交错筑,不应出现竖向通缝。应尽量加长 分段长度,减少槎口。墙段端部接槎部位宜铲成斜面凿毛,以 使槎口结合紧密。 6改性夯土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应采用“L”型模具、“T 型模具整体务筑,不得在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分段分筑。 8.3.4生土结构房屋预理件、孔洞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生土体规格、灰缝厚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和 圈梁的高度、构造柱位置、预留洞大小、管线、开关、插座敷设 部位等进行排列,并以主规格砌块为主,辅以相应的配套砌块: 2门窗洞口应预埋过洞口应尺品预留也可等救个墙体

完成且强度满足要求时GB/T 4392-2019 敲击呆扳手和敲击梅花扳手,根据门窗尺寸打墨线掏洞,安装门窗。 门窗洞口上下的墙体不应留分段槎口。

8.3.5取件与位验 生土砌体施工的主控制项目、一般项目的抽检数量、检验 方法等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砌体结构工程施T.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青 海省有关标准执行。

9.1.1本章适用于7、8度地区的石结构房屋,

9.1.1本章适用于7、8度地区的石结构房屋。 9.1.2石结构的房屋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的层数和高度不应超过表9.1.2的规定: 2石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0m。

9.1.2石结构的房屋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的层数和高度不应超过表9.1.2的规定: 2石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0m。

JJF 1625-2017 数字式气压计型式评价大纲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问距不应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