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369-2020 塔架在线监测技术规程.pdf

DB36T 1369-2020 塔架在线监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498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6T 1369-2020 塔架在线监测技术规程.pdf

4. 3监测点布置要求

4.3监测点布置要求

4.3.1塔架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的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应布置在结构受力变 形最不利处或构件已损伤处。 4.3.2塔架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4.3.3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4.3.4应利用结构对称性原则,优化监测点数量。 4.3.5变形监测点宜布置于结构关键特征部位,以反映结构整体变形特征的部位。 4.3.6应在倾斜较显著的位置,布置倾斜监测点监测倾斜变化情况,并能与其他位移监测结果相互印 证。 4.3.7动态响应监测点宜选在工程结构振动敏感处,沿塔架的高度方向布置,以监测结构振幅和阻尼 比。当进行动力特性监测时,振动监测点宜布置在振型关键点,也可对结构局部增加测点。 4.3.8风致响应参数监测点宜沿塔架高度方向布置,宜安装在塔架结构顶部或满足监测塔架自由场风 压、风速、风向的部位

1.1实施塔架在线监测工作前,监测单位应编制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1.2在线监测技术方案的编制,应根据塔架特点,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DG/T J08-2075-2010 管线定向钻进技术规范,监测结果满足精度要

并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在线监测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监测目的; b) 编制依据; c) 工程概况; d) 塔架场地工程条件及周边环境状况; e)监测对象及项目:

并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 监测目的 b) 编制依据; c) 工程概况; d) 塔架场地工程条件及周边环境状况; e)监测对象及项目:

DB36/T13782020

监测方法和精度等级,监测点布置; g 监测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h 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 人工比测方案; j 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k) 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 监测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5.1.3 在线监测初始值的采集,应在在线监测系统经过调试且运行稳定后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人工 监测数据比测。 5.1.4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 馈,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点阅值时应立即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5.1.5 对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本文件的要求对塔架进行监测: a) 高度不低于100米的塔架; b 分布在偏远山区,较难实施人工监测的塔架; C 分布在人流密集的塔架; d 拟对塔架进行较大规模维修或其他形式结构改造 e 塔架本身出现明显的结构功能退化现象或有明显的变形: f 塔架受到灾害、事故等作用影响,并产生明显损伤; g 存量塔架使用年限达8年以上: h 在存量塔架附近进行有关活动而可能对结构产生损伤,

5.2在线监测工作步骤

在线监测工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 根据委托方的需求,获取塔架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供电方式、设计图纸、历年检测及维 护等相关资料; b) 现场勘察,结合塔架设计图纸三维建模,选择监测项目、监测设备、监测点布设位置等,制定 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C 依据在线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采用相应的监测设备并校验、现场安装调试,建立监测系统; d 监测系统调试稳定后采集监测数据,并人工比对数据; e 数据分析,判断塔架结构运行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应采取措施; f 监测资料整编,编制监测报告; g) 监测报告归档; h 定期对监测系统维护

5.3结构应变监测方法

5.3.1结构应变监测主要包括塔架重要受力构件及关键受力部位监测等。 5.3.2结构应变监测方法按GB50982有关规定执行。 5.3.3监测设备:宜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计等。 5.3.4量程宜与量测的范围相适应,应变计量测的精度不宜低于满量程的0.5%,监测值宜控制为满量 程的(30~80)%。 5.3.5结构应变监测应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应变计应具备温度补偿功能。 5.3.6应变计宜布置在结构上应力最大的部位。

DB36/T13782020

5.3.7应变监测与变形监测宜采用同步实时监测

5.4结构变形监测方法

5.4.1结构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三维位移监测等。 5.4.2结构变形监测方法按GB50026、GB50982、DL/T5445、JGJ8等有关规定执行。 5.4.3监测设备:宜选用倾角传感器、自动全站仪等。 5.4.4结构变形监测除反映结构几何构形变化外,宜反映结构变形与外部作用的关系,以及结构空间 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5结构变形监测应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监测设备应具备温度补偿功能。 5.4.6当采用人工监测数据比对时,变形监测应建立基准网,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坐标系统宜 与施工采用的系统一致。局部相对变形测量可不建立基准网,但应考虑结构整体变形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5.4.7当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时,两者监测频次宜一致;首次监测应选择两次独立量测 的平均值作为变形量测的初始值;当监测值达到系统设定的预警点阈值或发生异常变形时应增加监测频 次。

5.5.1裂缝监测主要包括塔架基础裂缝的位置、宽度及变化程度等。 5.5.2裂缝监测方法按GB50982、DL/T5445、JGJ8等有关规定执行。 5.5.3监测设备:宜选用振弦裂缝计、应变式裂缝计、光纤类位移计等。 5.5.4监测前应记录塔架基础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对裂缝进行统一编号,记录各裂缝的位置 走向、长度、宽度、深度,以及初测日期等,连续监测其变化规律

5.6.1振动监测主要包括振动响应监测和振动激励监测,监测参数可选择加速度、速度、位移及应变, 以反映结构动力学特性退化程度,以评估承载能力下降幅度。 5.6.2振动监测方法宜采用绝对测量法及按GB/T50344、GB50982等有关规定执行。 5.6.3监测设备:宜选用加速度计,结构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应测定 定时间段内的时间历程。 5.6.4振动监测前,宜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5.6.5振动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应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及监测目的选择相应的采样频率,并对监测数 据进行处理。

5.7风致响应参数监测方法

7.1风致响应监测参数主要包括风压、风速、风向。 7.2风致响应参数监测方法按GB50982、JGJ8等有关规定执行。 7.3监测设备:宜选用风压计、风速风向仪等。 7.4对风敏感的塔架有验证要求时,可监测塔架表面的风压分布情况。

8.1温湿度监测主要包括环境及构件温度监测和环境湿度监测。构件温度监测可为结构应力应 提供温度补偿依据,环境温度历史可为基于温湿度的腐蚀寿命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8.2风致响应参数的监测方法按GB50982有关规定执行。 8.3监测设备:宜选用温湿度传感器等。

DB36/T13782020

5.8.4长期温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结构温度分布监测 时,宜绘制结构温度分布等温线图。 5.8.5长期湿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湿度、日最高湿度和日最低湿度。

6.1.1在线监测系统应包含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及监测预警等部分,并具备在各和 气候条件下实现监测的功能。

6.1.2在线监测系统,应

a) 数据自动采集功能; b) 现场网络数据通信和远程通信功能; C 数据存储及处理分析功能; 统计和报表功能; e 对在线监测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的监测预警功能 f 抗干扰及防雷功能; 8 其它辅助功能包括数据备份、断电保护、自诊断及故障显示等功能。 6.1.3 在线监测系统应符合下列基本性能要求: 7 测量周期可调,系统采集频率应根据不同塔型适时调整:当塔架处于正常状态时,采集频率宜 为1次/6h~1次/12h;当塔架处于非正常状态时,采集频率宜为1次/2h~1次/4h: 6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小于8000h; C 抗干扰及防雷接地应符合GB17618、GB50343的有关规定: d 采集装置测量范围满足被测对象有效工作范围的要求。 6.1.4 应开发在线监测系统接口,支持人工监测和人工巡查数据录入进行保存和监测预警。 6.1.5 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有机房的,机房建设应满足GB50174要求,

6.2.1对有相对位置和方向要求的监测设备安装,在现场放样时,应严格控制坐标位置;监测设备的 安装支架应埋设牢靠,水平度和垂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2.2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安装和埋设完毕后应绘制竣工图, 并对系统设备进行调试、参数标定,做好详细记录。 6.2.3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在安装在线监测传感器时,不应破坏原有可用的监测设施,

6.3.1应对在线监测系统每年至少进行1次系统检查,记录存档备查。 6.3.2应对在线监测系统基点、测点和线缆等加以防护。 6.3.3应制定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文件、值班制度等规章制 度。 6.3.4应指定人员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6.3.5应绘制在线监测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传感器、摄像头 等设备的位置,以及信号线缆和供电电缆走向和型号等。 3.3.6在线监测系统的设备应定期进行调校,传感器经过调校准确度送不到要求时,应立即更换

DB36/T13782020

6.3.7在线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息时,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处置结果应记录备案。 6.3.8预警记录月报表应包括打印日期和时间、传感器设置地点、所测物理量名称、预警次数、对应 时间、解除时间、累计时间、每次预警的最大值、对应时刻及平均值、每次采取措施时间及采取措施内 容等。 6.3.9每3个月应对在线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少于6年。

7.1.1在线监测系统应考虑足够的备件。 7.1.2资料整编与分析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做出判断,及时上报处理相关问题。 7.1.3应建立监测资料档案或信息管理系统,整编成果应做到项目齐全、考证清楚、数据可靠、图表 完整、规格统一、说明完备。 7.1.4应根据理论计算或设计要求,并根据实测资料,对监测项目提出预计的测值变化范围,提出预 警阅值。

7.2.1在线监测、人工监测和人工巡查均应做好所采集数据或所检查情况的原始记录。记录应有固定 的格式,数据和情况的记载应准确、清晰、齐全,应记入监测日期、责任人姓名及监测条件的必要说明。 7.2.2应做好原始监测数据中监测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和绘图,初步分析和异常值判识等日常整理工 作。 7.2.3应将当年的监测资料整编完毕,资料整编应包括整理后资料的审定及编印等工作。 7.2.4凡历年共同性的资料,若已在前期整编资料中刊印,且其后不再重印时,应在整编前言中说明 已收入何年整编资料

2.3应将当年的监测资料整编完毕,资料整编应包括整理后资料的审定及编印等工作。 2.4凡历年共同性的资料YD/T 2899-2015 光传送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MSTP设备,若已在前期整编资料中刊印,且其后不再重印时,应在整编前言中 收入何年整编资料

7.3.1分析塔架结构应变监测、变形监测、裂缝监测、振动监测时应了解人工巡查等资料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分析。 7.3.2应分析了解各监测物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趋势,并应对各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评估塔架的安全状态,预报变化趋势。 7.3.3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特殊分析,统计分析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根、累计值 等统计值:特殊分析包括风参数分析、疲劳分析等,

7.3.4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6/T13782020

7.4.1监测预警主要包括:报警传感器编号和位置、报警监测值和预警点阅值。 7.4.2结构应变变化速率的正常值应根据塔架结构形式、GB50135及设计要求等方面确定。结构应变 变化速率预警点值宜取正常值的0.75倍。 7.4.3塔架结构变形的允许水平位移值和垂直位移值应根据塔架结构形式、GB50135、GB50233、CECS 30、CECS236、JGJ8、YD/T5131及设计要求等方面确定。结构变形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预警点阀 值宜取塔架结构允许值的0.5倍。 7.4.4裂缝宽度预警点阈值宜取1.5mm。 7.4.5振动、风致响应参数、温湿度预警点阅值应根据塔架所处环境、地理位置、设计要求等方面确 定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任务由来、收测时间和塔架基本信息; b 监测系统基本信息:监测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监测布点: 参考规范及文件; d 监测项监测数据分析; e 监测数据趋势图和统计表TB/T 2075.11-202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11部分:电连接装置,可作为监测报告附件; f 分析结果; g) 提出建议:通过分析和效果评估,针对性地提出塔架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h 监测人员信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