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394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9460
VIP资源

DB32/T 394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T 3948-2020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面绿色技术施工规程.pdf

5. 1. 4 细骨料

宜优先选用洁净的天然区申砂,不得使用海砂、山砂及风化严重的多孔砂,其性能应符合《建设 用砂》GB/T1468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含泥量不宜超过 2.0%,泥块含量不宜超过1.0%。当使用机制砂时,其性能应符合《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的有 关规定。

应选用洁净的碎石,其性能应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普通混凝土用砂 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QBHXT 0001S-2016 博爱县怀兴堂药食同源科技有限公司 姜糖膏,松散堆积空隙率不宜超过45%。

5. 1. 6 减水剂

宜优先选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有关规定,收缩率比 不宜大于100%。

纤维性能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的有关规定。

5.1. 8温控膨胀抗裂剂

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5.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 5.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遵循低用水量、低水泥用量、适当水胶比、最大堆积密度的原则,应满足 昆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抗裂性能要求。 5.2.3用于底板和顶板结构的混凝土拌合物落度宜为(200±20)mm,用于侧墙结构的混凝土拌合 物落度宜为(180±20)mm。 5.2.4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宜符合表5.2.1的规定

度等级混凝土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范围限

5.2.5侧墙结构混凝土宜单掺20%~35%粉煤灰;其余部位可双掺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宜为 30%~50%。 5.2.6砂率宜为38%~45%

5.2.7混凝土碱含量不应超过3.0kg/m²。

5.3.1混凝土生产与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 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 的规定。 5.3.2对同时供应同一工程分项的预拌混凝土,胶凝材料和外加剂、配合比应一致,生产工艺和质量 控制水平应基本相同。 5.3.3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 亚禁估算骨料含水率,应按料线上料。 5.3.4开机后应测试初始拌合的前2~3盘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温度等参数,如不符合要求,应立 即分析情况处理,直至拌合物性能符合要求方能持续生产,

5.3.1混凝土生产与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 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 的规定。

5.3.5炎热气候施工时,为满足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要求:

.5炎热气候施工时,为满足混凝土入模温度控

1)骨料提前进场,堆场采取遮阳等措施; 2)在当日18:00至次日06:00的低温时段施工; 3)对混凝土运输设备进行遮阳、隔热、降温; 4)混凝土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不超过60min。 b)宜采取: 1)对粗骨料进行喷淋降温处理; 2)使用地下水、制冷水或冰水等低温水拌制混凝土。 c)可采取: 2)风冷骨料、液氮冷却混凝土拌合物。 6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执行。 掺矿物掺合料、温控膨胀抗裂剂、纤维的混凝土及采取片冰替代部分拌合用水时,宜适当延长 时间。 8运输过程中当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采取措施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时,不得浇 模。

5.3.6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执行 5.3.7掺矿物掺合料、温控膨胀抗裂剂、纤维的混凝土及采取片冰替代部分拌合用水时 搅拌时间。 5.3.8运输过程中当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采取措施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 筑入模。

5.3.9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

a)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 D 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 c)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DB32/TXXXXXXXX

6.1.1应在施工前进行抗裂性验算后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

6.2.1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应采用混凝土实测凝结时间进行计算选取。 6.2.2对后浇带或跳仓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采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快易收口网等材料支挡;后浇 带竖向支架系统宜与其他部位分开。 6.2.3侧墙结构厚度不超过1.5m时宜采用钢模板, 6.2.4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 稳、不跑模和不漏浆。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在不发生离析的情况下,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b)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 c)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并严禁用振动棒分摊混凝土。 6.3.4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 疑之前浇筑完毕。

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通过向拌合物中加水

6.3.6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 50mm; b) 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 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 用半径的1.4倍。 6.3.7 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 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 M 6.3.8底板、顶板混凝土应在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二次抹面,消除终凝前失水引起的表面裂缝。 6.3.1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有关规定 6.3.11跳仓法施工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应根据抗裂性计算后确定,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 7d。

6.3.12当埋设冷却水管时,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铁管时宜采取套丝连接的水管接头工艺; 进出水口宜集中布置,宜对每个管路进行单独编号,并设置独立控制系统; 1 宜采用措施稳固冷却水管,混凝土浇筑时,确保冷却水管不发生移位; 混凝土浇筑前冷却水管应进行压水试验,管道系统不得漏水; 混凝土覆盖冷却水管后开始通水冷却,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不超过25°C,根 据混凝土温度调整通水速率与时间,温升阶段冷却水流速不小于0.6m/s; 通水结束后,冷却水管应及时进行压浆封堵,压浆材料应采用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微膨 胀砂浆或净浆。

6.4.1高温、干燥、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在作业面采取遮阳、挡风、喷雾措施。底板和顶板结 构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喷雾或喷水分蒸发抑制剂养护,不应进行洒水、蓄水、覆盖等养护,水 分蒸发抑制剂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塑性阶段水分蒸发抑制剂》JG/T477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终凝后,可 采取蓄水、覆盖等养护措施。 6.4.2混凝土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进行确定。墙体结构宜在混凝土达到温峰后的1d 内拆模,随后立即采取外保温措施,拆除外保温措施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超过15℃C。 6.4.3混凝土养护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超过15C,混凝土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按表 4.2.1或计算结果执行。 6.4.4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不宜少于14d。 6.4.5气温骤降时,龄期低于28d的混凝土应进行表面保温。 6.4.6当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5.1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反映出混凝土浇注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 温度,布置方式宜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有关规定。 5.2底板、侧墙、顶板等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工程监测,每100m宜不少于1次。当材料、施工 构尺寸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监测

1混凝土原材料、拌合物性能及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2温控膨胀抗裂剂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温控膨胀抗裂剂,以不超过200t为一批; b)检查产品合格证、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c)每一检验批取样量不应少于10kg,检测20℃水中7d限制膨胀率、24h水化热降低率。 7.3侧墙、顶板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分别抽样检测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每100m宜不少于1次, 当材料、施工季节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抽样。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收缩裂缝开裂风险控制设计方法

形、干燥收缩等参数明确;温度控制指标宜以入模温度、里表温差、混凝土温升等参数明确;施工措施 宜通过计算确定分段浇筑长度 A.1.3计算出的开裂系数超过0.70时,宜采取调整混凝土绝热温升值、混凝土产生膨胀变形减少甚至 抑制收缩、降低入模温度、保温养护、减少分段浇筑长度等措施

混凝土水化历程及绝热温升宜根据混凝土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混凝 升可按下式计算:

T.(ta) 混凝土龄期ta时的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ta 绝热温升测试龄期,单位为日(d); Ta.max 最大绝热温升值,单位为摄氏度(°C);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经验系数,单位为每日(d"),C30~C40混凝土可取 0.8d~1.0d,C50~C60混凝土可取1.0d~1.5d; a.max 胶凝材料的最大水化程度; W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 Q 胶凝材料放热总量,单位为干焦每千克(kJ/kg); C。 混凝土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无试验数据时,可取0.92 kJ/(kg°C)~1.0kJ/(kg℃);( P α(t) t时刻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 t 时间,单位为日(d); Q(t) t时刻胶凝材料放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当已知混凝土组成时,胶凝材料放热总量可按下式计算:

表A.4粉煤灰及矿渣粉掺量对活化能影响系数

表A.5水泥水化反应活化能Ec(J/mol)

条件C2:混凝土表面的热流量是时间的已知函数

n表面法线方向。 若表面是绝热的,则有:

T+ f)+++++++++++++++++++++++++++ (A..

f(t (A.10)

β一一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摄氏度(kJ/(mh.°C))。 当放热系数β趋于无限时,T=Ta,即转化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当放热系数β=0时,aT/on=O,转化 为绝热条件。 第四类边界条件C4:当两种不同的固体接触时,如接触良好,则在接触面上温度和热流量都是连 续的,即

T = T, (A.13 an

混凝土表面覆盖模板或采取保温措施时,表面放热系数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 行选取。

A.4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

为α(t)的混凝土力学性能fM(α(0))(强度或弹性模

M 强度或弹性模量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无试验数据时,可按A.15~A.17计算; 指数常数,无试验测试值时,弹性模量可取0.5,抗拉强度可取1.0; . 初始水化程度,无试验数据时,C30~C40可取0.15~0.20,C50~C60可取0.10~0.15,C60 0 以上可取0.05~0.10。

式中: em——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fek——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 抗拉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fa = fa +Af ...

fecm = 0.3(f.)2/3 f.≤50MPa ....... (A.16) fcm=2.12ln(1+0.1(fc+f)) fe> 50MPa

一弹性模量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性模量平均值,单位为习

温度变形以下式表示:

相对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包括密封条件下自收缩、水分蒸发引起的十燥收缩变形。对于早期带模及 需要养护的混凝土结构计算过程中宜在早期采取自收缩变形进行计算。 混凝土的自收缩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f(t)a= f[α()]&as28 ......

. f().. = f [α(). ..

1 普通水泥 0.75 蒸汽养护 (A.27) 0.85中、低热水泥 a, 1.2 密封或防干燥的自然养护 [1.1早强水泥 1.0 水中或者相对湿度100% 式中: &h 混凝土干燥收缩终值; kh 湿度影响系数; h 相对湿度; S(t) 时间函数; Tsh 尺寸影响系数; k 系数; ks 截面形状因子,板取为1.0,圆柱取为1.15,正方形棱柱体取为1.25,球体取为1.3, 立方体取为1.55; D 有效厚度,单位为厘米(cm),对应板即为实际厚度; td 开始干燥时间,单位为日(d); E(28) 混凝土28d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以28d强度作为设计依据时,可取 E(28)=Ecm; W 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

J(t,to) 徐变函数; to 开始持荷时间,单位为日(d); q1 瞬时弹性变形系数; Co(t,to) 基本徐变柔度函数; Cd(t,to,ta) 干燥徐变柔度,单位为每兆帕(MPa"); Eo 混凝土加载时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q2、93、94、q5 实验数据拟合的经验系数; aac 骨料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之比; H(t) 相对湿度函数。

qs=0.757fm2s sh ×10 (A.39)

混凝土的收缩在约束作用下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应力。约束包括内约束和外约束两类,内约束由 昆凝土自身内外收缩不均引起,里表温差、湿度梯度均导致收缩梯度的产生;外约束主要由结构形式、 施工浇筑先后顺序所引起。收缩应力计算宜采取有限元法进行,将温度场和收缩变形计算成果和边界条 牛,根据程序要求输入相应数据后,由计算机进行计算。为判定综合效应,可将各项最不利因素相互叠 加,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 用有限元增量求解混凝土应力的整体平衡方程如下:

]A8)={AFAFAFAF) ..(A.42

式中: 标准信息 [K] 刚度矩阵; (40) 节点位移增量阵列; (△F) 节点荷载增量阵列: (△F) 混凝土徐变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Fr) 混凝土温度变形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FG] 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节点荷载增量。 相应的应力增量为

式中: [] 等效弹性矩阵; Aen 应变增量; 徐变应变增量; I

式中: [] 等效弹性矩阵; Aen 应变增量; n. 徐变应变增量;

A6 温度应变增量; A 自生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应变增量。

开裂风险系数n按下式计算:

开裂风险系数n按下式计算:

式中: o(t)——t时刻混凝土内部最大拉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f.() t时刻混凝土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o(t) f.(t)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测试方法

B.1混凝土绝热温升测试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执行。 3.2以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1为零点,如果测试中没有3.0℃C,则以绝热温升大于且最近接3.0 的时间为准,并记录此时的绝热温升值o,则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计算如下: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 ++1 以t为起点之后1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或大于且最近接3.0℃的时间,单位为日(d); 0 t时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07 以t为起点之后7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混凝土1d绝热温升与7d绝热温升比值,%; ++1 以t为起点之后1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绝热温升达到3.0°℃的时间,或大于且最近接3.0°℃的时间,单位为日(d) o t时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C); 07 以t为起点之后7d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混凝士 28 d变形测试方法

C.1混凝土28d变形是以混凝土初凝为基准值恒温密封养护7d后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 总的变形值。 C.2初凝至恒温密封养护7d条件下的变形(7d自生体积变形)测试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 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的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的时间间隔测试其变 形读数:1d、3d、5d、7d。 C.3试件由密封养护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变形(21d干燥变形)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试件成型、试验设备、测试环境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中的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 b)试件成型完毕后,应立即采取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并移至温度为(20±2)°C养护室养护,其 后带模养护至7d; c)拆模后,立即将试件移入恒温恒湿(箱)室测试其初始长度,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时间间隔测 量其变形读数:1d、3d、7d、14d、21d。 C.4混凝土变形(收缩率或膨胀率)试验结果和处理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中的收缩试验执行。混凝土膨胀时变形为正值,收缩时为负值。 C.5混凝土28d变形按照下式计算:

C.1混凝土28d变形是以混凝土初凝为基准值恒温密封养护7d后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 总的变形值。 C.2初凝至恒温密封养护7d条件下的变形(7d自生体积变形)测试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 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的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的时间间隔测试其变 形读数:1 d、3d、5d、7d。 C.3试件由密封养护转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至28d变形(21d干燥变形)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试件成型、试验设备、测试环境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中的接触法收缩试验执行; b)试件成型完毕后,应立即采取塑料薄膜作密封处理,并移至温度为(20±2)°C养护室养护,其 后带模养护至7d; c)拆模后,立即将试件移入恒温恒湿(箱)室测试其初始长度,并至少按照下列规定时间间隔测 量其变形读数:1d、3d、7d、14d、21d。 C.4混凝土变形(收缩率或膨胀率)试验结果和处理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中的收缩试验执行。混凝土膨胀时变形为正值,收缩时为负值。 C.5混凝士 28 d 变形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28 混凝土28d变形; EAs,7 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 混凝土21d于燥变形。

28 混凝土28d变形; EAs,7 混凝土7d自生体积变形; EDs.21 混凝土21d干燥变形。

.1粉煤灰流动度比测试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取基准水泥或实际工程所指定的水泥300g,水87g,采用实际工程所指定的减水剂,调整掺 量,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控制基准浆体 流动度为(220±10)mm,记录减水剂用量m; D 取相同水泥210g,受检粉煤灰90g,水87g,相同减水剂m,按GB/T8077测试水泥与受检 粉煤灰的受检浆体流动度。 粉煤灰流动度比

粉煤灰流动度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 X 粉煤灰流动度比,%; Do 基准浆体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DI 受检浆体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E.1砂浆材料和配合比

GB/T 33966-2017 输送砂浆用耐磨无缝钢管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水化热降低率测试方法

水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砂和水应符合《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 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砂浆配合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和砂的质量比为1:3; 水灰比为0.4; 掺加温控膨胀抗裂剂的砂浆为受检砂浆,其掺量采用生产厂家推荐值

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土2)°C,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验期间水槽内的水温应 土0.1)°C。应用于日均气温大于25°℃炎热气候的产品检测时,宜将砂浆初始温度控制在(3 试验期间水槽内的水温设置为(30土0.1)C,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1热量计热容量的计算,热量计散热常数的测定,热量计散热常数的计算,热量计散热常数 应符合GB/T12959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

E.4.2水泥水化热测定

除以下步骤,其它均应符合《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直接法(代用法)的规定 a) 试验砂浆水灰比为0.4; b 温度采集间隔时间不超过10min; C 总热容量、水泥水化热的结果计算,水泥质量和水质量按照实际质量进行计算GB/T 33203.2-2016 数控重型龙门移动式多主轴钻床 第2部分:精度检验,计算结果保 留至0.1J/g。 4.3以水化热达到30.0J/g的时间to作为时间起点,如果测试点中没有30.0J/g,则以水化热大于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