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pdf

DB37/T 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4217-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9408
VIP资源

DB37/T 4217-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7/T 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pdf

信息提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 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结合实地踏勘验证,开展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建立海岸线、海湾、河 口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库: b 采用人机交互法,按照DB37/T3588界定方法,提取海岸线位置、类型、属性及海岸线两侧 开发利用现状等; C 采用人机交互法,参照《海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范》界定方法,提取海湾、河口的口 门宽度、岸线、面积及开发利用现状。 信息提取的主要技术要求: a) 信息提取比例尺1:10000; b 特征点平面位置中误差按GB/T33182的规定执行; 线状矢量数据提取,精度优于2个像元;面状矢量数据提取,精度优于4个像元,最小图斑 面积不小于25mm; d 矢量数据拓扑检查,保证线状矢量数据连续、无悬点、无重叠,面状矢量数据无重叠; e 向海一侧,解译信息类型按照HY/T123的规定执行(参见附录A)

7. 2 现场监视监测

7.2. 1.1岸线监测

7. 2. 1. 1. 1监测方法

对可以到达的区域应采用GNSS测量方法进行现场监测GB 2995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δ-辛内酯,对于难以到达的区域应采用航空摄影测 进行监测。

7. 2. 1. 1. 2 技术要求

岸线监测技术要求如下:人 岸线监测时,测量岸段应按顺序编号,按DB37/T3588要求填写岸线位置、类型和岸线两侧 开发利用情况,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表B.1、表B.2); b 测量路线沿遥感影像提取的海岸线布设,测量点选取海岸线拐点、类型分界点、遥感解译验 证点等特征点: C 监测岸线测量点应有代表性,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布设间距不超过200m;对于弧线型海 岸线,测点布设应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点布设应体现折线形态,测点最 大间距一般不超过100m;在变化复杂及特殊岸段应加密观测点,测点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10 m d 现场测量点的平面位置的点位中误差为土0.1m,按照HY/T124的规定执行;航空摄影测量平 面位置中误差为土1m,按照CH/T3007.2的规定执行; e 市、县(区、市)的海岸线的分界点的位置,应由调查人员进行现场确定; f) 现场测量执行CH/T2009的规定; g 航空摄影测量执行GB/T7930、GB/T7931的规定。

7. 2. 1. 1. 3监测成果

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和内夕 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 天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执行DB37/T 3588的规定。失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查,形成线状要素 矢量数据。绘制海岸线类型与分布、海岸 进行岸线长度量算,统计岸线类型。

7.2.1.2水下地形监测

7. 2. 1. 2. 1监测方法

7. 2. 1. 2. 2技术要求

水下地形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a)监测点深度中误差Ms应符合表2要求:

表2深度中误差基本精度指标

b)水位控制、水下测量测线布设、测深定位及水下地形图绘制的要求按照GB12327的规定技 c)水深改正等后期数据处理及水深图编辑按照GB12327的规定执行; d)水深图绘制按照HY/T251的规定执行。

7.2. 1.2.3监测成果

监测成果有水深图、水下地形图。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 查,形成线状要素。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见表3。 编制水深DLG数据和成果矢量数据集,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 按表3要求。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查,形成线状要素矢量数据,绘制水深图、水下地形图

7. 2. 1 3断面监测

7. 2. 1. 3. 1监测方法

7. 2. 1. 3. 2 技术要求

断面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断面监测以工作基点为起始点,垂直于海岸线方向,并结束于0米等深线的交点; 6 基准点、工作基点高程按照GB/T12898中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进行,填写断面监测记录表 格式应符合附录B要求(表B.6); C 工作基点应均匀分布在监测对象内,对存在影响冲淤变化因素的区域、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 可的情增加密度;每次监测前工作点应进行水准联测: 水深小于1m采用水准法测量,水深1m~2m采用水准法和单波束测深仪同时施测,水深大于 2m采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水深测量按照GB/T17501的规定执行; e 断面监测点深度中误差为0.2m,2倍中误差为最大限差; 对各断面数据进行样条插值处理,绘制监测区域的断面曲线

7.2. 1.3.3监测成果

应基于断面测量数据绘制成果断面图

应基于断面测量数据绘制成果断面图。

7.2. 1.4 开发利用现状监测

7. 2. 1. 4. 1监测方法

应采用遥感监测,实地调查 的方法进行开发利用现状监测

7. 2. 1. 4. 2 技术要求

开发利用现状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遥感监测提取开发利用图斑,按照7.1.3要求执行,实地调查确定开发利用图斑的边界、内 容及海域使用类型,并对遥感监测未提取的图斑进行补充调查; b 对已开发利用海域进行边界、拐点、特征点测量,平面位置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土0.1m,按 照HY/T124的规定执行; C 每个图斑有且仅有一个海域使用类型,海域使用类型要细化到二级类; d 海域使用类型按照附录A执行

7.2. 1.4.3监测成果

应基于实地调查及测量成果,编制开发利用现状成果矢量数据集,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查 形成面状要素矢量数据。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按表4要求。丝 制开发利用现状类型与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专题图。

表4开发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属性表

表4开发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属性表(续)

7. 2. 2. 1监视方法

应拍摄现场照片、视频,进行现场监视

7. 2. 2. 2技术要求

现场监视技术要求,如下: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个监视点不少2张,照片应附带经纬度,每张照片不小于1M; b)视频应能反映海岸线拐点、开发利用类型等典型特征属性,时长不少于15秒; c)照片编号规则:监视对象+监视内容+监视点序号+拍摄序号,照片属性按表5要求进行编辑

表5现场监视照片数据属性表

海岸线动态变化监测内容应包括: a)岸线位置、长度、类型变化; b)岸线开发利用位置、长度、类型变化; c)岸滩冲淤情况变化。

海湾动态变化监测内容应包括: a)海湾面积变化; b)海湾水下地形变化:

DB37/T4217—2020高程A工作点断面曲线断面距离图2多期监测断面对比图计算两期监测断面曲线在0米等深线上的高差△L和年均高差△L’,如图2,判断冲淤变化状况。8.2.1.3岸线利用变化应利用7.2.1.4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成果,分析海岸线利用的长度、类型变化。8.2.2海湾8.2.2.1海湾水下地形变化应利用7.2.1.2海湾水下地形监测成果,生成海湾水下DEM,对多期DEM进行空间分析,得到海湾水下地形变化情况。8.2.2.2海湾利用变化应利用7.2.1.4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成果,分析海湾开发利用的面积、类型变化。8.2.2.3海湾面积变化应利用海湾岸线变化、口门位置变化、水下地形变化、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海湾面积变化。8.2.3河口8.2.3.1河口水下地形变化应利用7.2.1.2河口水下地形监测成果,生成河口水下DEM,对多期DEM进行空间分析,得到河口水下地形变化情况。8.2.3.2河口位置及宽度变化应利用遥感监测结果结合7.2.1.1岸线监测成果,分析河口位置及宽度变化情况。8.2.3.3河口利用变化应利用7.2.1.4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成果,分析河口开发利用面积、类型变化。8.2.4潮间带8.2.4.1潮间带面积变化应利用7.1.3信息提取、7.2.1.1岸线监测成果,采用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多周期潮间带面积变化。9

3.2. 4. 2潮间冲淤情况变化

8.2.4. 3潮间开发利用变化

应利用7.2.1.4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分析潮间带利用面积、类型变化。

数据集成果主要包括: a) 遥感影像镶嵌数据集; b) 现场照片、视频数据集; C) 水下地形数据集; d) 断面监测数据集; e) 开发利用情况数据集; f)各类元数据说明。

图件成果主要包括: a) 海岸线类型分布图; b) 海湾、河口、潮间带断面图; c) 海湾、河口、潮间带断面布设图: d) 海湾、河口、潮间带面积变化专题图; e) 海湾、河口、潮间带水下地形变化专题图; f) 开发利用现状分布图; g 水下地形图。

信息服务平一 表格成果主要包括: 海岸线现场调查记录表(表B.1); bi 海岸线现场调查汇总表(表B.2); c) 海湾监测统计表(表B.3); d) 河口监测统计表(表B.4); e 潮间带变化统计表(表B.5); 断面监测记录表(表B.6)

报告成果主要包括: a)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b)海湾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c)河口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报告成果主要包括: a)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b)海湾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c)河口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d)潮间带动态监视监测报告; e)技术总结,工作报告,质量检验报告,

9.2.1图件编绘要求

9. 2. 1. 1最小图斑

各地物类型图上面积表示的最小图斑为25mm²,对于某些有特别意义的重要内容面积小于25m 非比例符号表示。

9.2.1.2成图比例尺

9. 2. 1. 3图式图例

图式图例应按照HY/T164的规定执行 海岸线分布、海线利用类型等专题信息图式图例应符合GB/T32067中规定

图式图例应按照HY/T164的规定执行。 海岸线分布、海岸线利用类型等专题

9.2.1.4其他成图要素

成图要素主要包括: a)数学要素应包含投影、比例尺、坐标格网等内容; b)专题要素应包含专题矢量数据、底图数据等内容; )辅助要素应包含图名、图例、坐标系、基准、制图单位、制图人和制图日期等内容。

9. 2. 2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要求如下: a)坐标单位采用度、分、秒格式,秒后保留3位小数; b)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1位小数; 面积单位采用公顷(hm),保留4位小数,

测量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规定进行计

9.2.4成果数据规格

成果数据规格要求如下: a) 统一采用Geodatabase方式按图层统一存储文件格式为“.gdb” 务平 b) 监测照片格式为“.jpg”; c) 视频格式为“.avi”; d) 遥感影像格式为“.tif”; e) 矢量数据格式为“.shp”; 属性信息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格式,数据库文件格式为“.mdb”

9.2.5成果报告要求

报告应编制以下内容:

a) 任务概况; Q 历史资料及基础数据收集情况; 海岸线、海湾、河口现状; 动态变化分析; 监视监测成果结论与分析: 质量控制; g)决策建议。

附录A (资料性) 海域使用分类 海域使用类型及编码见表A.1。

表A.1海域使用类型及编码

海岸线现场调查记录表见表B.1、海岸线调查汇总表见表B.2,海湾监视监测表见表B.3,河口监视 监测表见表B.4,潮间带监视监测表见表B.5, 断面监测记录表见表B.6

表B.1海岸线现场调查记录表

海岸线现场调查记录表

GB/T 41279-2022 反照率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麦B.2海岸线调查汇总表

注2:区域位置填写xX市xX县(市、区)。 注3:海岸线类型按DB37/T3588的规定执行。 注4:岸线长度单位m,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注6:开发利用现状结合附录A执行。 注7:冲淤变化分为“侵蚀”和“淤积”两种类型。 注8:备注填写其他重要信息。 记录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表B.3海湾监视监测表

表B.4河口监测监测表

表B.5潮间带监视监测表

表B.6断面监测记录表

表B.6断面监测记录表

TCATAGS 15-2020 民用航空油料质量调查程序注:测量记录按GB/T12898规范执行

记录人: 立尺人: 校对人: 审核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