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362-2020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pdf

JT/T 1362-2020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927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T 1362-2020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pdf

a) 测区已有的侧扫声呐数据和最新出版的地形图、海图; b) 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及其说明; ? 底质类型资料; d) 助航标志及障碍物的情况; e) 测区的水文、气象、交通等情况; f 其他与测量有关的资料,如扫测目标的基本信息等。 6.1.2 应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及精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对资料采用与否的结论性意见

6.2.1设计人员应根据任务要求和实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参见附录A 6.2.2技术设计书应经设计、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后执行。

6.3.1测线间距应由量程、水深、重叠宽度等因素确定 6.3.2量程选择应考虑侧扫声呐的自身性能、目标尺寸、水深等因素NY/T 2721-2015 柑橘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确保信号质量,满足探测任务要 求的最小目标。

6.3.3扫测重叠宽度应按式(1)计算。

JT/T13622020

So =2/E +m +m² +E

式中:S 扫测重叠宽度,单位为米(m); E 一测量船定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 m 测量船测定拖鱼位置的定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 定位点记人中误差,单位为米(m); 测量船偏航的系统误差,即测量船航线与两定位点相连直线之间的最大横向位移,单位为 米(m)。 o

.3.4测线间距应按式(2)式(3)计

100%覆盖时,测线间距为!

200%覆盖时,测线间距为: D≤nR (3) 式中:D测线间距,单位为米(m); R一一侧扫声呐单侧有效扫测宽度,单位为米(m); n一测线间距系数,取值依据重叠宽度而定,不应大于0.8。 根据任务要求,不需要全覆盖时,测线间距可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 6.3.5主测线应相互平行,测线方向宜平行于测区潮流方向、测区等深线走向、扫测区域的长边和扫 测目标走向。 6.3.6精扫的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船航行应平行于目标走向,或与目标走向的夹角小于30°; D 测线与自标的平距应满足自标分辨率的要求,并考虑定位中误差,应将目标置于有效扫测带 宽的中间位置; C 围绕自标应有3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扫测,且应用至少3个不同方向测得的自标距离,通过交 会等方法解算出目标的最或然位置。 6.3.7测量中至少应布设1条跨越整个测区与多数测线相交的检查线

200%覆盖时.测线间距头

6.4.1GNSS接收机大线应安装在测量船顶部开区域, 6.4.2侧扫声呐甲板单元应安装在船舶摆动较小的舱室,且应有较好的通视条件:设备应有良好的接 地条件,避免电信号干扰。 6.4.3拖鱼安装可选择拖电方式或悬挂方式。采用拖更方式时可拖更于船瞩、船侧或船:采用悬挂 方式时宜安装于船侧或者船,应远离发动机或船舰位置,避免尾流影响。 6.4.4拖鱼入水前,应在甲板上进行联机测试,确认信号正常。

测量前,应在测区或附近选推 角保侧扫声呐信号质量良好,图像 试完成后,采集和记录参数在测 改动时,应及时在外业测量表上进行

测区或附近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域进行调试,确保侧扫声呐信号质量良好,图像清晰。调 记录参数在测量时不宜再改动,遇特殊情况改动时,应及时在外业测量表上进行记录

按式(4)计算,同时单波束侧扫声呐测量最大船速不应超过6kn,多波束侧扫声呐和多脉冲侧扫声呐测 量最大船速不应超过10kn

7.1.4保持航向稳定,不应使用大舵角修正航向;风流压角不应大于3°。 7.1.5应经常检查测量船的实际船速,并使之保持在设计船速以内。当拖鱼离海底高度值变化时,可 改变船速,但不应大于设计船速

7.1.6应加强瞭望.注意过往船舶、网具等.防止拖鱼丢失

7.2.1监视声呐图像质量、采集和记录参数,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调整参数,应保证图像清晰。 7.2.2 监视数据采集软件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7.2.3 发现障碍物或特殊地貌形态,应及时记录。 7.2.4 实时记录测量数据,应及时进行数据备份。 7.2.5 数据文件应包括测线名称、位置、时间、船速、航向及量程、频率等信息。文件宜选择通用格式 记录,

7.3.1测量时,应填写“侧扫声呐外业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1。 7.3.2 测线开始与结束应记录时间、测线名称和航向。 7.3.3 遇到设备发生故障、拖缆长度变化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7.3.4 在测量过程中,遇到船舶等干扰物或网具等障碍物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关措施。 7.3.5 作业人员应对记录质量进行自检。记录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各栏内容应按要求填写,并 签名。 7.3.6 作业组长应对外业测量记录表进行不定期抽查,技术负责人应对外业测量记录表进行全面 检查,

7.4.1现场发现可疑目标应结合相邻测线或不同方向测线进行确认。当可目标被探测到 时,可确认目标存在。

7.4.3探测目标离海底的高度应按式(5)

3探测目标离海底的高度应按式(5)计算:

式中:H。目标离海底的高度,单位为米(m) L目标阴影的长度,单位为米(m); H——拖鱼离海底的高度,单位为米(m); R.阴影最远端至拖鱼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7.5.1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测

7.5.1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测: a) 相邻定位点间隔大于图上2cm; b) 测量船驶人、驶出测区定位点离测区边界小于图上1cm; C 重叠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d) 测量船航向偏离测线方向大于3°或风流压角大于3°,使大面积声图无法正确拼接; e) 测量船航向左右偏离,形成漏扫区; f) 时变增益改正(TVG)等参数选择不当,造成与实际底质散射强度所对应的记录灰阶层次 不符; 8) 海底线有规律的相对弯曲,盲区边界、远端最大作用距离相对弯曲变化。 7.5.2 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重测: a) 水下地形变化、波浪、水温跃层、噪声以及其他干扰使设备不能反映真实海底地貌和目标; b) 设备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或拖缆、水密接头进水,使声图上无回波信号或记录不可信时;

7.5.2遇下列情况时.应进

b)设备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或拖缆、水密接头进水,使声图上无回波信号或记录不可信时;

.6.1查着设备状态显示和信号强度显示窗口,监视设备的工作情况, 7.6.2查看航迹显示,监视差分信号是否稳定,有无跳点,并确保相邻测线间的重叠宽度满足要求。 7.6.3查看数据记录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测量数据记录完整 7.6.4观察侧扫声呐条带图.检查已测数据相邻条带拼接是否正常

8.1外业测量记录整理

外业测量记录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有效测线完整性检查; JT b) 检查航迹图和侧扫声呐条带图,确定补测和重测; c) 各种纸质资料整理、装订和会签; d)数据备份。

使用专用处理软件,根据测量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 据处理过程应包括: a)导航定位数据的编辑、校准、剔除数据跳变点,绘制航迹图:

JT/T1362—2020b)对声呐回波数据进行增益补偿,使图像显示均衡;提取海底线,进行斜距改正;d)对船速变化造成的记录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失调进行改正;e)根据船舶位置、拖鱼沉放深度、拖缆入水长度及方位等信息,进行拖鱼位置归算;f)根据任务需要,编制有地理坐标网格的镶嵌图8.3资料整理8.3.1应按测线次序和定位点对扫测到的目标进行统一编号,计算目标位置、长度、宽度、高度等,并综合判定目标形状、走向及性质等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测量手段的成果,以准确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和性质,并填写“侧扫声呐数据处理记录表”和障碍物扫测一览表”,见附录B中表B.2、表B.3。8.3.2声图判读可参考附录C。根据任务要求需要确定测区底质类型时,应根据声图的判读与底质采样成果综合判定。海底底质分类表见附录D。8.3.3应根据GB12319中规定的底质类型、障碍物的图式符号进行标注,并标示测量区域范围、障碍物位置、走向、性质等,编制扫海测量图。9技术总结、检查与验收9.1技术总结测量作业完成后,应编写技术总结,编写、审核、审定人员应签字。技术总结编写提纲参见附录E。9.2检查与验收9.2.1测量成果质量应通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两级检查包括测量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和测量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验收工作由任务下达(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9.2.2过程检查应对测量成果进行100%检查;最终检查应对上交的测量成果进行100%检查,涉及外业的检查项可采用抽样检查。抽样率一般不应少于测量成果项的20%,内业完成的资料成果应进行100%检查。9.2.3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测量成果检查项进行概查。抽样率应不少于测量成果项的15%。9.2.4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按顺序独立进行,不应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9.2.5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9.2.6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按照JT/T952进行。镶嵌图质量检验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应包括分辨率、色调、信息、接边等内容。JT10资料上交10.1上交资料内容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对上交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应装订成册、编制相应目录清单上交。上交资料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任务来源文件:合同(委托书、协议书)、任务书、有关的请示报告、批复、汇报及重要信函等;b)技术设计书;7

c 仪器设备检定及检验资料; d) 外业测量记录、数据采集原始资料; e) 内业数据处理资料; f) 技术总结报告; g) 成果图件; h) 检查验收结果; i) 上述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档。

上交资料应内容齐全、完整,格式统一 、图样清晰、装订牢固、签字手续完备

主要包括测量任务来源、性质和目的,主要的技术依据,以及技术要求(包括测量区域的范围、测 例尺等)等内容

主要包括测区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水文、气象、交通、水下地貌、航行条件,同时对测区 成果资料进行阐述,对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对资料采用与否的结计 要根据测区工况条件和技术装备确定测量作业率、施测工期

主要包括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设备、数据采集与后处理所采用的软件,并预先估算测区定位中 吴差;确定使用的测量船和设备安装方案;确定设备的检验方法;确定测线的布设方向和间隔,计算工作 量,确定测量方案。

A.4工作的组织和安全措施

简述工作的组织概况和工作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JT/T1362—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侧扫声呐测量过程数据记录格式侧扫声呐测量外业测量记录表、数据处理记录表和障碍物扫测一览表见表B.1~表B.3。表B.1侧扫声呐外业测量记录表测量项目:测量区域:测量日期:海况:设备型号:设备序列号:采集软件:测量船:声呐拖曳点至GNSS天线的水平距离(m):航向船速拖缆长度量程工作频率序号测线名称文件名上线时间下线时间(kn)(m)(m)(kHz)备注(°)作业人员:技术负责:页码:说明:如采用悬挂方式安装,声呐拖电点至GNSS天线的水平距离为拖鱼至GNSS天线的水平距离。表B.2侧扫声呐数据处理记录表测量项目:测量区域:处理日期:设备型号:采集软件:处理软件:测量位置(CGCS2000)图像判读测线拖缆长度量程序号时间图像纬度经度长宽高走向结论备注名称(m)(m)(°")(°")(m)(m)(m)(°)处理人员:图像判读:审核人:页码:10

表B.3障碍物扫测一览表旧资料位置新资料位置序号障碍物名称旧资料旧资料新资料新资料探测新旧资料(CGCS2000)深度性质(CGCS2000)深度性质方法最终采纳结论及旧资料来源比对情况(o(°作业组:签名:日期:B:B:过程检查:L:签名:日期:L:最终检查:签名:日期:作业组:签名:日期:B:B:过程检查:签名:日期:L;L:最终检查:签名:日期:

JT/T1362—20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典型声图判读示例沿海港口航道侧扫声呐测量的典型图像见图C.1~图C.6,侧扫声呐镶嵌图见图C.7。目标水体海底底跟踪线发射线水体噪声图C.1声图结构通过阴影形状特征判断目标属性,阴影越长,目标物越高图C.2典型声图(沉船)较长的阴影,代表集装箱较高图C.3典型声图(集装箱)12

JT/T1362—2020图C.4典型声图(基岩)阴影较长桥墩图C.5典型声图(桥墩)和右侧信号对称,由于右侧反射信号较强引起串扰水下建筑物图C.6典型声图(水下建筑物)JT图C.7侧扫声呐镶嵌图13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底质分类标准表

表D.1底质分类标准表

已知下层的底质不同于上层底质的地方,应用此符号表示。注记顺序应为先上层,后下层。 两种混合的底质,应先注记成分多的,后注记成分少的

包括测量任务来源及要求、测区概况, 概述(包括作业时间、投人作业人数、船舶、仪器 和人员情况等)作业中出现的门 成任务情况等

SN/T 5372.1-2021 入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检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概述作业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依据!

主要包括测量设备与技术参数、所用设备的检验及测定情况、测线的布设及调整情况、导航定位 外业资料质量评价等。

障碍物扫测结论、其他有关技术事项。

主要根据整个作业过程通过检查验收和资料整理、对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DL/T 1839.2-2018 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第2部分:输变电设施,以及能否提供使 用做出结论性意见

主要总结作业过程中使用新设备新方法的经验体会和教训,以及其他技术方面的改进建议。

JT/T1362202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