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487-2020 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T 487-2020 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835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 487-2020 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指通过与结构形成共振从而吸收和耗散结构振动能量,减小 结构风振响应的控制系统,包括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液体阻 尼器。

2.1.10调谐阻尼器有效质量

调谐阻尼器质量中参与振动从而吸收和耗散被控结构振动能 量的那一部分质量。

2.1.11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

QDXX 0002S-2015 大理市鑫鑫制粉加工厂 自发粉由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和主动驱动控制装置共同组成的风振 控制系统。

2.1.12主动控制算法

以结构响应信息或荷载实时信息为输人,在线实时确定结构 主动控制力的算法。

2.1.14风振控制系统速度设计值designed velocity of wind

2.1.14风振控制系统速度设计值

根据设计风荷载计算并考虑安全系数放大得到的风振控制系 统最大速度。

2.1.16风振控制系统位移允许值allowabledisplacementof

2.1.17风振控制系统速度允许值

2.1.18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允许值allowablecontrolforceof

2.1.18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允许值allowablecontrolforce

2.2.1风荷载与风振参数

C 被控结构的阻尼阵矩阵: M 被控结构的质量阵矩阵; W 被控结构自振圆频率; S 被控结构阻尼比; Se 包括风振系统提供阻尼的被控结构顺风向第一阶振型 等效总阻尼比。

2.2.3风振控制系统参数

CT 调谐阻尼器阻尼系数; Cv 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给被控结构附加的等效线性阻尼 系数;

Fd 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 Fdm 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设计值; kT 调谐阻尼器刚度; kv 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给被控结构附加的等效线性 刚度; mT 调谐阻尼器的质量: AT 调谐阻尼器有效质量与被控结构预期控制振型广义质 量的比值; WT 调谐阻尼器自振圆频率; 5T 调谐阻尼器阻尼比; 5 风振控制系统为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

Fd 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 Fdm 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设计值; kT 调谐阻尼器刚度; kv 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给被控结构附加的等效线性 刚度; mT 调谐阻尼器的质量: T 调谐阻尼器有效质量与被控结构预期控制振型广义质 量的比值; WT 调谐阻尼器自振圆频率; ST 调谐阻尼器阻尼比; 风振控制系统为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

3.1.1风振控制技术宜按下列规定选用:

1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宜用于层间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较 大的被控结构: 2黏弹性阻尼器宜用于阻尼器使用温度变化范围较小的被 控结构; 3调谐阻尼器宜用于阻尼比较小的被控结构; 4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宜用于对结构风振减振效率 要求较高的被控结构。 3.1.2风振控制系统宜根据减振要求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 设置,平面布置不宜使结构产生扭转响应。 3.1.3风振控制系统竖向布置位置,宜根据被控结构振动特征 和所采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特点优化确定。 3.1.4风振控制系统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更换。 3.1.5风振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风振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其部 件不应发生强度破坏: 2在被控结构服役期内风振控制系统部件不应发生疲劳破 坏;风振控制系统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能连续工作4h不 发生疲劳破坏;当风振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疲劳强度要求时,应能 更换; 3风振控制系统不应承受结构自重: 4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风振控制系统部件不应与结构 构件发生碰撞,并宜采取防碰撞措施 316被控结构风振响应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风振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其部 件不应发生强度破坏: 2在被控结构服役期内风振控制系统部件不应发生疲劳破 坏;风振控制系统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能连续工作4h不 发生疲劳破坏;当风振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疲劳强度要求时,应能 更换; 3风振控制系统不应承受结构自重; 4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风振控制系统部件不应与结构 构件发生碰撞,并宜采取防碰撞措施 3.1.6被控结构风振响应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3.1.6被控结构风振响应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应考虑风振控制系统附加阻尼比 的影响; 2风振控制系统与被控结构连接构件的设计应考虑风振控 制系统传递的控制力: 3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被控结构最大点侧向位移和 最大层间位移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3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 规定; 4在10年遇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被控结构顶点最大加 速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 3.1.7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被控结构,应考虑风振控制系统对 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当风振控制系统也用于被控结构抗震控制 时,应按本标准第8章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相关规定,进行风振控制系统设计。 3.1.8设计文件应注明风振控制系统性能参数,并应按本标准

3.2结构风振控制响应计算

3:2.1当被控结构以顺风向风振为主时,可仅进行结构顺风向 风振控制设计和验算:对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明显的结构,尚 应同时进行结构横风向风振控制和扭转风振控制的设计和验算。

3:2.1当被控结构以顺风向风振为主时,可仅进行结构顺风向 风振控制设计和验算:对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明显的结构,尚 应同时进行结构横风向风振控制和扭转风振控制的设计和验算。 3.2.2被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宜采用下列方法: 1当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以第一振型为主时,宜按本标准 第3.2.4条计算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 2立面规则且平面为圆形或矩形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本标 准第4.3节规定的结构横风向等效风荷载,按本标准第3.2.5条

3.2.2被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宜采用下列方法:

1当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以第一振型为主时,宜按本标准 第3.2.4条计算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 2立面规则且平面为圆形或矩形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本标 准第4.3节规定的结构横风向等效风荷载,按本标准第3.2.5条 计算被控结构横风向风振响应; 3对平面为矩形的建筑结构,当其扭转风振以第一振型为 主时,宜采用本标准第4.3节规定的结构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

按本标准第3.2.6条计算被控结构扭转风振响应; 4当被控结构风振中高阶振型响应影响显著或者结构平立 面复杂时,宜按本标准第3.2.7条规定,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被 控结构风振响应。 3.2.3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被控结构风振响应时,宜符合下 列规定: 1风振控制系统阻尼器模型宜采用等效线性模型: 2被控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计算应计入风振控制系统提 供的质量和等效线性刚度;被控结构总阻尼比应取被控结构阻尼 比与风振控制系统附加阻尼比之和; 3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的等效风 荷载标准值应考虑风振控制系统附加阻尼比的影响,并应符合本 标准第4章的相关规定。 3.2.4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时,宜 符合下列规定: ,1被控结构顺风向最大位移响应宜采用本标准第4.2.1条 规定的等效风荷载标准值,按静力方法计算确定。 2被控结构顺风向设计最大动位移响应宜按下式计算:

: αCDm(z) 脉动风作用下被控结构在高度之处顺风向风振 的最大动位移(m); αsm(z) 等效风荷载作用下被控结构高度之处顺风向风 振的最大位移(m),按本条第1款规定确定; β 被控结构风振系数,按本标准第4.2.2条规定 计算。 ·被控结构顺风向最大速度响应宜按下式计算:

CDm(z) = WDI CDm(z)

4被控结构顺风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宜按本标准第4.2.4条 规定计算。

3.2.5: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被控结构横风向最大风振响应时, 宜符合下列规定: 1被控结构横风向风振最大位移响应宜采用本标准第 4.3:1条或第4.3.3条规定的横风向第1阶振型等效风荷载标准 值、按静力方注计管确定

3.2.5: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被控结构横风向最大风振响应时,

1被控结构横风向风振最大位移响应宜采用本标准第 4.3:1条或第4.3.3条规定的横风向第1阶振型等效风荷载标准 值,按静力方法计算确定。 2被控结构横风向风振最大速度响应宜采用下式计算:

ZIm(z) = WLlm(z)

式中: α1m(α) 被控结构在高度之处横风向风振的最大位移 (m),根据本条第1款确定; xLm(z) 被控结构在高度之处横风向风振的最大速度 (m/s); (WL1 被控结构第一阶横风向振动圆频率(rad/s)。 3被控结构横风向风振最大加速度响应宜按本标准第 4.3.7条规定计算。

3.2.6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矩形平面被控结构扭转风振响应

1被控结构扭转风振最大转角宜采用本标准第4.3.5条规 定的等效风荷载标准值,按静力方法计算确定; 2被控结构扭转风振最大转角速度宜按下式确定:

式中: 0Tm(z)

OTm(z) = WT1OTm(z)

十:Tm(之) 波珀松 (rad),按本条第1款确定; 0Tm()一 被控结构在高度之处扭转风振的最大角速度 (rad/s) ; WT1 被控结构第一阶扭转振型圆频率(rad/s)。 3.2.7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被控结构风振响应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3.2.7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被控结构风振响应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被控结构风振响应计算应采用包括被控结构模型和风振 控制系统阻尼器模型在内的结构风振控制体系力学模型; 2结构风振控制体系力学模型应包括被控结构、风振控制 系统以及支撑等连接构件,应能正确反映风振控制体系的受力与 工作状态。

3.2.8风振控制系统位移和速度设计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等效风荷载法计算被控结构风振响应时,风振控制 系统位移和速度设计值应取为按本标准第3.2.4~3.2.6条规定 计算得到的风振控制系统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的1.4倍; 2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被控结构风振响应时,风振控制系 统位移和速度设计值应取为采用多条风荷载时程计算得到的风振 控制系统最大位移和最大速度包络值的1.4倍

3.3.1风振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充许值应大于其控制力设计值的 1.2倍;风振控制系统的位移和速度允许值应分别大于其设计值 的1.2倍。

3.3.2为安装风振控制系统而设置的支撑、墙、梁或梁柱节点

等结构构件,应能承受风振控制系统控制力充许值作用而不发片 破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关于钢构件连接或钢与钢食 混凝士土构件连接的构造措施要求

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当采用销栓连接时,连接销轴之间应 合紧密;当采用焊接时,焊接工艺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

过低的部位;不能满足环境条件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控制系统

料和部件的老化、锈蚀和黏滞阻尼器黏滞液体因温胀而发生的 泄漏

3.3.6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破坏防腐漆,安装完毕

3.3.6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破坏防腐漆,安装完毕后应 对防腐情况进行检查。

3.4.1不同类型风振控制系统安装前,应按本标准相应章节规 定对系统或部件进行检验,

定对系统或部件进行检验。 3.4.2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检验应符合本标准5.4节的规定。 3.4.3调谐阻尼器和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检验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刚度元件和阻尼元件组装前应按本标 准第6.4节规定进行检验; 2当调谐质量阻尼器或者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 量块较大,无法在安装前对风振控制系统整体性能进行检验时: 应按本标准第7.3.节规定进行控制系统零部件检验,并应在现场 安装后对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调试: 3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应按本条第2款检验外,安 装前尚应按本标准第7.4节规定对作动器进行检验和调试。 3.4.4当被控结构遭遇天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规定的风荷载作用后,应对风振控制系统及其连接部 件进行检查。发现风振控制系统部件损坏或系统工作异常时,应 进行维修、加固或更换

3.4.2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检验应符合本标准5.4节的规定。

4.1.1当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以第一阶振型振动为主时,可按 本标准第4.2节相关规定计算顺风向等效风荷载。 4.1.2当被控结构立面规则且平面为圆形和矩形时,可按本标 准第4.3节相关规定计算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 4.1.3当被控结构立面复杂或高阶振型对结构风振影响显著时 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被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所采用的风荷载 时程宜按下列规定选取: 1当被控结构高宽比大于6或须考虑扭转风振响应时,宜 进行刚性模型风洞试验,采用风洞试验测量的三维风荷载时程; 2当被控结构高宽比小于6,且扭转风振响应可忽略时 宜采用结构所在地相似地貌条件下实测的风速时程计算风荷载 但应根据当地设计风荷载的要求对实测风速幅值进行调整,调整 后10m高度处实测风速时程的10min平均风速应与当地设计风l 速一致; 3当被控结构高宽比小于6,且扭转风振响应可忽略时: 无风洞试验结果和当地实测数据时,可按本标准第4.4节相关规 定计算顺风向脉动风荷载

4.1.4被控结构风振控制设计和验算使用的风荷载时程宜符

1基本风压和场地粗糙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2风速时程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10min,采样周期不宜大 于0.1s; 3脉动风速时程的功率谱、相干函数和瑞流度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4.2.1被控结构顺风向等效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

4.2.1被控结构顺风向等效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 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等效风荷载标准 值,可按下式计算:

Wk = βzjisμzWo

式中:Wk 结构顺风向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²); o 基本风压(kN/m²),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βz——被控结构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当计算顺风向平 均风压时取1。 4.2..2对一般竖向悬臂型结构,可仅考虑结构第一阶振型的影

4.2..2对一般竖向悬臂型结构,可仅考虑结构第一阶振型的影 响,被控结构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βz=1+2gpl1oBz/1+R2

式中:gp 峰值因子,可取2.5; I10 高度10m处名义端流强度,对应A、B、C和D类 地面粗糙度,可分别取0.12、0.14、0.23和 0. 39; R—一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 B,一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4.2.3当计入风振控制

30f1 C1 ,>5 /kwwo

1 被控结构顺风向风振的第一阶自振频率(Hz); w 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A、B、C和D类地面分 别取1.28、1.0、0.54、0.26; eq 被控结构顺风向第一阶振型的等效总阻尼比,取为 被控结构第一振型阻尼比1与风振控制系统提供 的被控结构第一振型附加阻尼比之和; R一 脉动风荷载共振分量因子折算系数,可按表4.2.3 确定。

表4.2.3脉动风荷载共振分量因子的折算系数m

注:对于中间数值,可采用线性插值确定。

4.2.4体形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加 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2gp I1o WRμs μzBz naB m

表4.2.4顺风向风振加速度脉动系数n

注:对于中间数值,可采用线性插值确定

4.3 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

4.3.1当计入风振控制系统给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后

4.3.1当计入风振控制系统给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时: 跨临界强风共振在圆形平面高层建筑高度之处引起的横风向第

跨临界强风共振在圆形平面高层建筑高度处引起的横风

阶振型等效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I () WLkj= 12800($; +$)

1建筑的平面形状和自重在整个高度范围内基本相同; 2高宽比H//BD为4.0~8.0,深宽比D/B为0.5~2.0, 其中H为被控结构总高度,B为被控结构的迎风面宽度,D为 被控结构平面顺风向进深; 3UHTL1/VBD≤10,TL为被控结构横风向第一阶自振周 期,UH为被控结构顶部速度。 4.3.3当计入风振控制系统给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时, 矩形平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 计管

矩形平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WLk = gpWomzCLV1+R 元SFLCsm/YcM RL = KLV 4( + a + )

式中:Wlk 横风向第1振型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 m:

4.3.4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按本标准第

1建筑的平面形状在整个高度范围内基本相同; 2 刚度及质量的偏心率(偏心距/回转半径)小于0.2; 3高宽比H/BD≤6,深宽比D/B为1.5~5.0,VHTT1/ /BD≤10,TT为被控结构第一阶扭转振型自振周期。 4.3.5当计入风振控制系统给被控结构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时, 矩形平面高层建筑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WTk = 1.8gpWoμCr()/1+R Rr = KTa 元FT 4(Sm +&m)

WTk 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 MH 被控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CT 风致扭矩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50009确定; RT 扭转共振因子; FT 扭矩谱能量因子,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确定; 扭转振型修正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ST1 被控结构扭转第一阶振型阻尼比; ScT1 风振控制系统提供的被控结构第一阶扭转振型附 加阻尼比

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被控结构扭转第一阶振型阻尼比; ScT1 风振控制系统提供的被控结构第一阶扭转振型附 加阻尼比。 4.3.6顺风向风振、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宜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考虑风荷载组合 工况。

4.3.6顺风向风振、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宜按现

4.3.6顺风向风振、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宜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考虑风荷载组合 工况

4.3.7当计入风振控制系统给被控结

体形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矩形平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加 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L,2 高层建筑高度处横风向风振加速度(m/s); du (2) 被控结构横风向第一阶振型系数。

4.4顺风向脉动风荷载

4.4.1人工模拟脉动风速时程应考虑空间相关性,且不应少于 3组;

3组; 4.4.2脉动风速时程功率谱应与目标谱保持一致,在(0~ 5)Hz频率范围内功率谱整体误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4.4.2脉动风速时程功率谱应与目标谱保持一致,

5)Hz频率范围内功率谱整体误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S.(f) 目标功率谱值; Sr(f)一一脉动风速功率谱值; f—一脉动风频率(Hz)。 4.4.3被控结构顺风向沿高度变化的脉动风荷载可按下列公式 的计算:

Wkr(z, t) = μspUf(t)U UU10 10

WW/T 0105-2020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 监测终端 光照度5黏滞和黏弹性阻尼器的风振控制

5.1.1用于风振控制的黏滞阻尼器和黏弹性阻尼器性能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在设计环境温度范围内,黏滞阻尼器和黏弹性阻尼器的 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变化量不应大于15%; 2黏弹性材料与连接钢板应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当阻尼 器控制力达到其允许值时,阻尼器不应发生界面粘结破坏; 3·黏滞阻尼器和黏弹性阻尼器应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应 符合本标准第3.1.5条关于风振控制系统疲劳性能的规定; 4在正常使用环境下,黏滞阻尼器设计使用年限不宜小于 30年;黏弹阻尼器设计使用年限不宜小于50年。 5.1.2黏滞阻尼器和黏弹性阻尼器用于被控结构风振控制设计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阻尼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宜通过方案优化确定; 2阻尼器宜布置在结构变形和速度较大的位置,且平面布 置宜避免偏心: 3阻尼器宜沿被控结构高度均匀布置; 4被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应计人黏滞阻尼器给被控结构提 供的附加阻尼; 5被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应计入黏弹性阻尼器给被控结构 提供的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

5.2.1采用等效线性模型时,黏滞和黏弹阻尼器控制力应按下 式计算:

5.2.2采用非线性模型时,黏滞阻尼器控制力宜采用下列公式 计算:

5.2.3黏滞阻尼器等效线性刚度和阻尼系数宜按下列公

HJ 800-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kvs = 0 F(2 ± 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