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802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河流、渠道或管道内能排泄水流的横断面。

2.1.16湿周wettedperimeter

过水断面的水流与河床(管道)接触部

NB/T 35004-2013 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2.1.17水力半径hydraulicradius

过水断面面积与其湿周的比值

过水断面面积与其湿周的比值。

1.18淤积 sedimel

水流携带的泥沙由于流速减缓而沉积的现象

2.1.19糙率coefficientof roughness

合反映河床粗糙程度对水流起摩阻影

2.1.20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valueofmaterialstrength

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valueofmaterialstrength 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该值可根据符合规定标准的材 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该值可根据符合规 料,取其强度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材料强度设计值designvalueofmate

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2作用actions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汽车、结构的自重及土压力等,称为直接作用,也 称为荷载;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 称为间接作用,两者统称为作用。

2.1.24作用设计值designvalueofanacti

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值。

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5作用效应 effects of an action

结构对所受作用的反映,如由作用产生的结构或构件的轴问力、弯矩、剪力、应 形等。

结构上几种作用分别产生的效应的随机叠加。

结构上几种作用分别产生的效应的随机叠加。

2.1.27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

2.1.28结构重要性系数coefficientforimportanceof astructure

2.1.29分项系数partialsafetyfacton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 内系数。它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等。

2.2.1 水文、水力

C 混凝士强度等级; E一 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 Em 砌体受压弹性模量; E 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 fcked 石材、混凝土、砌体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skfsd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sd 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ftktd 混凝土、砌体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mkVimd 石材、混凝土、砌体弯曲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ukfud 混凝土、砌体直接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G. 混凝土剪变模量; Gm 砌体剪变模量; M 砂浆强度等级; MU 石材强度等级。

M&计人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弯矩设计值; Na——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轴向力设计值; V.———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剪力设计值。

.1.1涵洞所用石材、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石材强度等级:MU120、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5、C30、C25、C20、C15。 3砂浆强度等级:M20、M15、M10、M7.5、M5。 注:①石材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mm的含水饱和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MPa)表示,抗压强度取3块试件平均值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定义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 ③砂浆的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7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28d抗压强度(MPa)表示,抗压强度取3块试件平 均值。 不同尺寸的石材试件强度换算系数及石砌体的分类可按附录A的规定采用。

1.2石材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2的

表3.1.2石材强度设计值(MPa)

3.1.3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3规定采用。

1.3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3

表3.1.3混凝土强度设计值(MPa)

3.1.4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规定

混凝土预制块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4各类砂浆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a、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md和直接抗剪强 度设计值fm应按表3.1.44的规定采用。

浆砌体轴心抗拉、弯曲抗拉和直接抗剪强度设

注:1.彻体龄期为28d

2.规则砌块砌体包括:块石体、粗料石砌体、半细料石砌体、细料石砌体、混凝土预制块砌体 3.规则砌块砌体在齿缝方向受剪时,系通过砌块和灰缝剪破。

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3.1.8的规定

表3.1.8钢筋的弹性模量E.(MPa)

公路涵洞所使用的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2.1的规定。钢筋混谈 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表3.2.1涵洞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3.2.2片石混凝土为混凝土中掺人不多于其体积20%的片石,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本细则第3.2.1条规定的石材最低强度等级。片石混凝土各项强 、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可按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

3.2.4石材应具有耐风化和抗侵蚀性。用于浸水或气候潮湿

3.2.5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

表3.2.5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2.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1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

.2.6普通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3.2.6的规定。

2.6普通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注:1.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按环境类别分别采用20mm、30mm、40mm、40mm

4.1。1按建筑材料,涵洞分为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钢波纹管涵等。 4.1.2按构造形式,涵洞分为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等。常见的涵洞适用跨径应符 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各类涵洞适用跨径(m)

按填土高度,涵洞分为明涵、暗涵。当涵洞洞顶填土高度小于0.5m时称明涵 顶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0.5m时称暗涵

1.4按水力性质,涵洞分为无压力式、半压力式、压力式三种。

4.1.4按水力性质,涵洞分为无压力式、半压力式、压力式三种

4.2各类涵洞的适用条件

4.2.1钢筋混凝土管涵适用于缺少石料地区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一般采用 鱼孔,多孔时不宜超过3孔。 4.2.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适用于无石料地区且过水面积较大的明涵或暗涵。 4.2.3拱涵适用于跨越深沟或高路。

4.2.4钢筋混凝土箱涵适用于软土地

4.2.5石盖板涵适用于石料丰富且过水流量较小的小型涵

4.2.6倒虹吸管涵适用于路堑挖方高度不能满足设置渡槽的净空要求时的灌溉渠道 不适用干排洪河沟。

钢波纹管涵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有较大沉降与变形的路基。

4.2.7钢波纹管涵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有较大沉降与变形的

4.3涵洞布设基本要求

.1涵洞设计洪水频率、汽车荷载及安全等统

主:1.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 其涵洞设计可采用公路一I级汽车荷载,

3。2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涵洞;当涵前充许积水时,可采用压力式或半 同:当路基顶面高程低于横穿沟渠的水面高程时,也可设置倒虹吸管涵。

。3.3涵洞的孔径,应根据设计洪水流量、河沟断面形态、地质和进出水口沟庆 等条件,经水力验算确定。

4.3.4新建涵洞应采用标准跨径0.75m、1.0m、1.25m、1.5m、2.0m、2.5m

4.3.5涵洞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0.75m;涵洞长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时,其内径或

4.3.5涵洞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0.75m

净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 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5m。 当旧路改建、拓宽时,如原涵洞状态良好,其孔径和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寒冷地区的涵洞内径及净高应考虑涎流冰的影响。

4.3.6冰冻地区不宜采用小孔径管涵和倒虹吸管涵。当有农田排灌需

4.3.6冰冻地区不宜采用小孔径管涵和倒虹吸管涵。当有农田排灌需要,必须米用 时,须在冻期前将管内积水排除,并将两端进出口封闭。

应小于或等于涵洞净高的1.15倍。可不计涵前积水对设计流量的影响。

表4.3.7 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m)

4。3.8涵洞位置应符合沿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置将涵洞位置选 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4.3.9涵洞出人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 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

4。3。10涵洞的洞身和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 出人口铺砌的平面形式应根据沟形确定,对于无明显沟槽者,出口平面宜采用等腰梯形 其铺砌角可取为20°;铺砌材料应按铺砌层上最大流速确定,铺砌末端必须设截水墙。 当沟床为岩石或不被洪水冲移的大块石、漂石所覆盖时,沟床可不做铺砌。 在纵坡陡、流速大的河沟,必要时还需设置急流槽、跌水及应的消能措施,并应在端 墙外端底部设置截水墙。在沟床铺砌的端部,亦应设置截水墙。

4。3。10涵洞的洞身和出人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于5%,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当涵底纵 皮大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者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于5%,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当涵底纵

皮大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者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 同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前后两节涵洞盖板或拱圈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其厚度的 /4。

4.3.12置于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根据涵洞的涵底纵坡及地基土情况,每隔4~6m 应设置一道沉降缝;高路堤路基边缘以下的洞身及基础每隔适当距离应设置沉降缝;伯涵 同接长时,亦应在新旧接头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采用弹性不透水材料填塞。岩石地 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4.3.13涵洞的基础,应按涵洞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的情况,设计为整体式或 丰整体式。 冰冻地区,端墙与端管节应采用整体的刚性基础。

4.3.14有水压涵洞应设置基础,管节接缝应密不透水,避免水压渗透,保证路堤及基 底的稳定性。

4.3.15管涵及其他封闭式截面的涵洞,当涵身底部土质均匀,下沉量不大时,涵洞可

设基础,并按表4.3.15进行处置。但涵洞出入口应设基础并考虑防渗作用,以 回发生不均勾沉降和接缝漏水。

表4.3.15涵身底部的处置形式

4.3.16排洪涵洞和通道涵洞应分别设置。如设置排洪涵兼通道时,应详细分析历史 洪水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确保人畜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4.3.17涵洞基础应计算工后沉降,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200mm。当涵洞的工后沉 隆量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涵洞与路基在设计、施工中的相关

涵洞洞身两侧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王 .压实度不应小于96%

.4。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其卡 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料强度、地基处理、涵台 等应进行综合设计。

采用机械填土时,须待涵洞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洞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 .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少于1.0m时,再用机械填筑。

4.4。4预制混凝土拱圈和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宽度应视起重及运输能力而定,但应保证 沟件的强度和刚度,其宽度不应小于1.0m。当需加宽时,可按0.5m的倍数增加。预制 钢筋混凝士圆形管节的长度不宜小于1.0m。

设上拱度,可按表4.4.5的规定设置。但人口流水槽面的高程不宜低于涵 面的高程。

表4.4.5涵洞预设上拱度

注:1.H为路线中心线处自涵洞流水槽面至路面顶面的高度,单位为mm。

有规定拱度时,按照设计办理。

3.基底土属软塑状态的黏性土或新黄土时,上拱度可适当加大。

初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5。1.1初测阶段勘测的目的是通过外业勘测和调查,收集和初步整理出涵洞设计所需 的外业资料,包括涵洞所在区域的排水体系、地形、地质、水文、农田排灌等自然条件,结合 路基排水系统合理拟定涵洞的位置、结构类型、孔径、高度、洞口布置及附属工程等。 5.1.2基本资料的收集: 1 沿线地形图,以能获得汇水区流域面积、主河沟纵横坡度等资料为原则。 2 地质特征资料和区域地质图及土壤资料。 3 多年平均降雨量,与设计洪水频率相对应的24h降雨量及雨力等。 涵位附近上、下游坝、闸、渠等水利设施的修建情况和水文资料。 地区性洪水计算方法、历史洪水资料、各河沟已有洪水计算成果。 6 现有排灌系统及规划方案图,各排灌渠的设计断面、流量、水位等。 对于改建工程,还需收集有关原涵洞测设、施工及竣工资料,了解涵洞的使用、养 沪、水毁等情况

5.1.3初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1一般的涵洞经现场粗略勘测调查确定位置,但复杂的涵洞、改沟工程、人工排灌渠 道等应进行高程与断面测量。 2当涵洞处于村庄附近时,应调查历史洪水位、常水位、沟床冲淤及漂浮物等情况。 3调查涎流冰、泥石流及既有涵洞现状、结构类型、基础理深、冲淤变化、运用情 况等。 4征求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对拟建涵洞的意见。现场初步选定涵洞类型、洞口形式 及防护工程类型。 5勾绘涵址汇水面积,进行必要的水文、水力计算。 6采用调查、挖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地基承载力、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及其 对构造物的稳定性影响等。在涵洞轴线上勘探点不少于1个,其深度应达到持力层,遇软 弱地基应穿过软弱夹层。提供涵洞轴线地质断面图与勘探点柱状图。对地质条件复杂的 场地,应增勘涵洞中线及左、右边线的地质断面图。 7对于改建工程.还应查明原涵洞的位置、结构形式、荷载标准、跨径、高度、长度、基

度、修建年代、损毁修复等情况及利用

.2定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

5.2.1定测阶段涵洞勘测的目的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原则和方案,在 切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测、核实、补充或修正,确定涵洞的位置、交角、结 构类型、孔径、涵底高程、地基土壤类别、基础形式、洞口布置及附属工程等,满足施工图设 计需要。

5.2.2定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QC/T 501-2015 汽车信号闪光器5.3涵洞勘测的精度要求

3。1外业勘测资料应准确可靠、系统完整,要求深入现场,反复细致地边调 边核实、边整理,最后提交涵洞勘测调查整理表。

测、边核实、边整理,最后提交涵洞勘测调查整理衣。 5。3.2复杂的涵洞、改沟工程、人工排灌渠道等,应放桩并实测高程与断面,必要时应 测绘1:500~1:2000工点地形图。当地形及水文条件简单时,可在1:2000地形图上查 取或采用数字地面模型内插获取,并应现场核对。 5。3。3涵洞调查和勘测中的高程应与路线高程系统一致,并应起闭于路线的水准点 允许闭合差为±30/L(mm);平面位置应与路线控制桩建立联系,量距限差1/2000。历 史洪水位、水文断面及沟渠洪水纵坡的高程读数取位至厘米,允许闭合差±50/L(mm): 水平量距误差不大于1/2000。

5。4。1涵洞布设原则 1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路线排水系统,适应农田排灌,经济合理 地布设涵洞。 2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田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沼地 带、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当地形 条件许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并沟设涵。 3涵洞位置和方向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因涵洞布设不当,引起上游水位 缠高,淹没农田、村庄和路基,引起下游流速过大,加剧冲蚀沟岸及路基。 4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5沿线涵洞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及农田排灌等自然条件确定,但考虑路 基施工压实方便.其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

1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路线排水系统,适应农田排灌,经济合理 布设涵洞。 2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田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沼地 节、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当地形 条件许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并沟设涵。 3涵洞位置和方向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因涵洞布设不当,引起上游水位 高,淹没农田、村庄和路基,引起下游流速过大,加剧冲蚀沟岸及路基。 4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5沿线涵洞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及农田排灌等自然条件确定,但考虑路 基施工压实方便,其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 5。4.2山区涵洞布设 1山岭地区一般应一沟一涵。在降雨量大或者暴雨集中且山坡植被很稀疏的地区, 可沟均不宜合并设涵。在汇水区很小,两河沟相距很近,又具备沟通的条件下,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QGZYY 0002S-201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诺丽果冻干粉,可合并设涵,但应注意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2涵洞的设置应尽量符合水流方向,不宜为减短涵长强行正交。 当流速或流量较大,或窄深河沟两岸横向坡度较大、河沟水流方向与路线不垂直时, 宜将涵洞斜交布设,其斜度不宜大于45°。 3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布设涵洞,以免水顺边沟流经距离过长而冲刷路面和

5.4.2山区涵洞布设

5。4.2山区涵洞布设 1山岭地区一般应一沟一涵。在降雨量大或者暴雨集中且山坡植被很稀疏的地区, 河沟均不宜合并设涵。在汇水区很小,两河沟相距很近,又具备沟通的条件下,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可合并设涵,但应注意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2涵洞的设置应尽量符合水流方向,不宜为减短涵长强行正交。 当流速或流量较大,或窄深河沟两岸横向坡度较大、河沟水流方向与路线不垂直时, 宜将涵洞斜交布设,其斜度不宜大于45°。 3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布设涵洞,以免水顺边沟流经距离过长而冲刷路面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