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桥梁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

重庆市城市桥梁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36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重庆市城市桥梁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

图3.3.1功能性支承*统加固法

1一新设抗震挡块;2一原有支座垫石;3一原有橡胶支座;4一新设防落梁措施; 5一主梁;6一盖梁;7一增设橡胶支座;8一增设橡胶填缝板;9一桥台胸墙; 10一铰接;11一弹性支承;12一填缝板;13一增设防落梁措施钢制托架(TYP)

3.3.2功能性支承*统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统应有适当摩擦力SY/T 6975-2014 管道*统完整性管理实施指南,在E2地震作用下可产生摩擦滑动机制; 2支承*统应设置限位装置; 3应提供足够的梁端防落梁长度

3.4.1减隔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桥梁中有刚性墩,桥的基本振动周期比较短、桥墩高度相差较大或桥址 区的预期地面运动特性主要能量集中在高频段时,可采用减隔震措施。 2当地基土层不稳定、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比较长、位于软弱场地易引起共 振或支座中出现负反力时,不宜采用减隔震措施。 3减隔震支座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屈服强度,避免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因 风荷载、制动力等引起的桥梁有害振动。 4设置减隔震支座时,应保证相邻上部结构之间具有足够的位移空间。 5减隔震装置宜构造简单、性能可靠,并具有可换性。 6减隔震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产生故障和影响桥梁运营。 3.4.2采用减隔震加固后的桥梁固有周期不宜低于原结构的两倍。 3.4.3当采用隔震加固和减震加固(图3.4.3)时,减隔震装置类型、构造及减 隔震桥梁抗震验算要求,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 的相应规定执行。

3.4.4当采用隔震加固法加固桥梁时,

图3.4.3减震加固法示意图

3.4.4当采用隔震加固法加固桥梁时,可选用下列措施: 1将简支梁桥改造为连续梁桥,并将全桥支座更换为隔震支座(图3.4.4.a); 2对于连续梁桥,将全桥支座更换为隔震支座;或在桥墩上安装托架,并增 设隔震支座(图3.4.4.b)

(b)墩上安装托架,并增设隔震装置 图3.4.4隔震加固法示意图

3.4.5减隔震装置按工作原理和功能进行分类,如表3.4.5所示。组合装置由隔 震装置、减震装置和刚性连接装置等组合而成

表3.4.5减隔震装置分类

3.4.6减隔震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橡胶材料宜采用天然橡胶或其他合成橡胶,不应使用再生胶或粉碎的硫化 橡胶;其物理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1062 的要求。 2铅芯应采用纯度不低于99.99%的高纯度铅,铅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铅锭》GB/T469的规定。 3黏结剂应不可溶并具有热固性,质量应稳定,橡胶与金属黏结强度不应小 于10N/mm。 4橡胶隔震装置在未发生剪切变形时,设计压应力不应大于12MPa。 3.4.7当桥梁横向抗震能力不足时,应使用双向隔震设计 3.4.8减震加固时应进行耗能*统设计与验算。耗能*统分析应包括耗能装置的 特性及其平面与立面的布置,且应反映振动频率、环境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4.9减隔震装置的设计、校核应满足以下要求: 1橡胶型减隔震支承,在E1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应变必须在100%以下, E2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应变必须在250%以下,并校核其稳定性。 2非橡胶型减隔震装置,应根据具体的产品指标进行设计与校核。 3应对减隔震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校核。 3.4.10应对减隔震装置的变形、阻尼等力学参数进行试验测试,试验得到的力 学参数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应在土10%以内

4.1.1桥梁墩柱抗震加固应以抗弯或抗剪强度、弯曲延性以及纵向钢*的搭接或 锚固性能不足等为对象。 4.1.2当桥墩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大截面、外包钢管或粘贴纤维复 合材料等方法对桥墩进行加固, 4.1.3桥梁墩柱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加固时应复核承台和基础的承载力

4.2.1当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钢*混凝土墩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且不应低于原桥墩实际的混凝土强度等 级。 2当需提高桥墩的抗弯强度时,新增纵*应伸入承台并满足锚固要求;对多 柱式桥墩,尚应伸入盖梁并满足锚固要求。 3新增纵*、箍*的配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166的相应规定。 4加固后桥墩应按整体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新增的混凝土和钢*的材料强度 应乘以0.85的折减*数。 4.2.2当采用增大截面法提高钢*混凝土桥墩的抗弯强度时,承台和基础宜进行 相应的补强加固

图4.2.3外包钢管加固法

4.2.4当采用外包钢管加固法对延性不足的钢*混凝土墩柱进行加固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外包钢管的厚度t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一 外包钢管厚度(mm); 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 外包钢管内径(mm); 受钢管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N/mm²); 8s一一外包钢管的极限拉应变。 2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ε应按

式中:Φm一一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的最大曲率; C一一墩底截面曲率达到最大曲率Φ时,中性轴至混凝土受压侧最外缘的 距离,可先假设加固前与加固后c值相同进行分析。 3受钢管的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应按下式计算:

15.88t; f 4t, fy c=f 2.254. 1.254 . Df. Df.

式中:f一 加固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4.2.5当采用外包钢管加固法对抗剪强度不足的钢*混凝土墩柱进行加固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外包钢管的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一外包钢管厚度(mm); Φs一一抗剪强度折减*数,可取为0.85; Vo一一E2地震作用下墩柱剪力设计值(N); V。一一墩柱塑性铰区域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贡献(N); Vs一一墩柱塑性铰区域横向钢*的抗剪能力贡献(N); Vsj一一外包钢管承担的剪力设计值(N); Jfi一一外包铜管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D一一外包钢管内径(mm); θ一一剪切裂缝与墩柱轴线的夹角(°)。 2塑性铰区域 安下列公式计算

=1.66(0.33+ Y )VfA(N为轴压力时) 140A V。= 1.66(0.33 + )fA(N为轴拉力时) 35A

式中:N一一E2地震作用下墩柱轴力设计值(N);当N为压力时取正值,为拉 力时取负值; Ag一一按全截面计算的墩柱截面积(cm²); f一一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N/mm²); Ae一一有效剪切面积,可取为0.8Ag(cm²) 3横向钢*的抗剪能力贡献V.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Ah一一圆环箍*或螺旋箍*截面职(mm²); fh一一圆环箍*或螺旋箍*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D一一核心混凝土直径(cm); s一一螺旋箍*间距(cm); θ一一剪切裂缝与墩柱轴线的夹角(°)。 4剪切裂缝与墩柱轴线的夹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P,n + 0.46 P θ= tan P >α(两端固定的墩柱) 1+ p,n P, = 2t, / r

式中:一 桥墩半径(mm); Pi一一墩柱纵向钢*配*率; n一一钢*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n=E./E; 一Q=D'/H H一一墩高(cm)。 4.2.6当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加固矩形截面柱式桥墩,宜将原截面四个 折角修整为圆弧形,并将界面扩大为椭圆形后,再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4.2.7当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对延性不足的钢*混凝土墩柱进行加固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t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i一一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布材的厚度(mm); &α一一E2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 D一一墩柱直径(mm); fc一一受纤维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N/mm²) fa一一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一一与纤维复合材料设计抗拉强度相应的应变。 2受纤维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可按下式计算:

加固前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N/m

4.2.8当采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对抗剪强度不足的钢*混凝土墩柱进行 加固时,纤维复合材料布材的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i一一纤维复合材料布材厚度(mm); s一一抗剪强度折减*数,可取为0.85 Vo一一E2地质作用下墩柱剪力设计值(N); V一一墩柱塑性铰区域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贡献(N); Vs一一墩柱塑性铰区域横向钢*的抗剪能力贡献(N); Vsi一一纤维复合材料承担的剪力设计值(N); j一一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D一一墩柱直径(mm); 9一一剪切裂缝与墩柱轴线的夹角(°)。

4.3.1对抗弯强度或抗剪强度不足的盖梁,可采用粘贴纤维带、增大截面等方法 进行补强加固,增大截面时原盖梁表面应凿毛,并应配置穿过原盖梁的锚*与原 盖梁可靠拉结;纤维带可施加预应力。 4.3.2当采用预应力纤维带加固混凝土盖梁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纤维带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抗剪加固时预应力纤维带可 垂直于构件纵轴设置。 2纤维带应采用机械锚固方式紧贴混凝土表面安装,安装后距构件表面不应 超过5mm。张拉锚固部分以外的纤维带与混凝土之间应填充结构胶黏结牢固。 3预应力纤维带的宽度不应超过100mm;对截面宽度较大的盖梁,宜采用 多条平行预应力纤维带进行加固,相邻纤维带的端部锚固*统可沿纤维带纵向错 位布置。 4.3.3锚栓*统应进行锚固能力验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 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

图4.3.4盖梁与墩柱接头抗剪加固示意图 盖梁包裹混凝土:2一增设结合**:3一原盖梁

4.3.5可通过在既有盖梁下部现浇一根*梁来改进盖梁的抗震性能,如图4.3.5 所示。并应根据能力设计原理设计以确保塑性铰形成在桥墩中而不是在*梁内。

图4.3.5现浇*梁示意图

4.4.1桥台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抗震加固:

4.4.1桥台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抗震加固:

4.4.1价合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抗震加固: 1桥台墙身强度不足以抵挡台背填土的土压力时,可通过增加墙身尺寸加固: 2桥台无法抵抗台背填土区压力,并有倾斜的可能时,可通过在台身处增设 肋板加固:

3桥台前址抵抗倾覆力矩不足时,可通过增设基桩加固; 4土层抗剪强度不足,可通过增设密排桩加固; 5桥台可能存在向河床侧移时,可通过在墙身与台背填土之间增设地锚加固; 同时,地锚的固定端深入台背填土区土层的距离应满足共同作用的需要

5.1.1桥梁基础加固应充分研究桥位地基所处场地类别,对于桥位处存在高液化 土、高填方、陡坡等不良抗震地质条件的墩台,需进行基础抗震专项研究。 5.1.2桥梁基础抗震加固设计时,各项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 设计规范》CJJ166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的规定,且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应进行拉压杆承载力、抗弯、抗剪、抗冲切和抗接缝剪切破坏等计算。 2扩大基础应进行抗弯、抗冲切等计算,计算应按两阶段受力,并应对地基 进行承载力、稳定性、沉降等计算。 3桩基础应进行承载力、沉降等计算。 4桥梁基础加固设计中应考虑施工方法的影响

5.2.1地基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与永久作用效应组合。 5.2.2地基抗震承载力容许值应按下式计算,

Ke一一地震抗震承载力调整*数,应按表5.2.2取值: t。一一深度、宽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采用(kPa)。

表5.2.2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数

5.2.3承台抗震验算应考虑节点剪切引起的破坏模式,节点内剪力情况如图5.2.3 所示:

承台节点竖向剪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j——节点竖向剪力(N); T。——墩柱受拉钢*合力(N); R,——桩的拉力(N)。 节点剪切应力V按下式计算:

Vi=beadj 式中:对于矩形截面墩柱,be=B.+D.(mm) B.墩柱截面宽度(mm); D墩柱截面高度(mm); 对于圆形截面墩柱,bf=1.414D(mm); D一墩柱直径(mm); d,—加固后基础高度(mm)。 节点竖向有效轴向压应力按下式计算」。按下

图5.2.3承台节点剪力

f. = P / Aer

式中:P一一墩柱底部的轴向荷载(即恒荷载+地震荷载)(N); Aef一有效承压面积(mm²): 对于矩形截面墩柱,Af=(B+d,)D。+d,)(mm²); 对于圆形截面墩柱,Aer=元(D+d,)/4(mm²)。 则节点区主拉应力按下式计算:

如果f<0.42Vfc(MPa),计算结束,否则需校核混凝土覆盖层的承载力。 5.2.4E2地震作用下非液化土中,单桩的抗压承载能力可提高至原来的2倍。 单桩抗拉承载力可比不计抗震影响时提高25%。 5.2.5当桩穿过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包括桩侧摩阻力)、土抗力(地 基*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等,可根据液化抵抗*数C。(式5.2.5)予以折减, 折减*数α应按表5.2.5采用。液化土层以下单桩部分的承载能力可采用本导则 第5.2.4条规定:液化土层范围内及以上部分单桩承载能力不应提高,

式中:C。一一液化抵抗*数; 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166相应条款计算,

表5.2.2土层液化影响折减*数0

NB/T 42155-2018 高原用交流 40.5kV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最小安全距离注:表中d.为标准贯入点深度(m)。

5.3.1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加固地基土、增大基础底面积或增加 桩基等措施加固。 5.3.2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桥梁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按 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166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 施。 5.3.3山区横跨陡哨山谷的桥梁,应对地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作详细的地质勘 察,并可采用降低引起移动和滑动的推动力、提高抵抗移动的能力等加固措施预 防边坡滑坡、破坏。

5.4.1当承台或扩大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或 维复合材料、增设预应力钢*(图5.4.1)等措施来提高其抗弯和抗剪强度

图5.4.1水平预应力*加固基研

5.4.2当承台或扩大基础抗倾覆能力不满足要求时GB/T 39209-2020 海洋平台钻井升沉补偿绞车,可采用增大底面积(图 5.4.2)、增加基桩或增设地错等措施加固

1.2增加基础底面积加回

附件一:桥梁抗震加固相关标准、指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