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6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835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测量船在漂泊或停泊的状态下 ,测深仪换能器的测深起算点距水面的垂

测量船以正常航速测深时,由船舶航行引起的测深仪换能器的下沉量。

3.0.1水运工程测量应编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测量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技术报告,进行 资料整理和归档。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0.2水运工程测量应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采用其他坐标系和高程基 准应与国家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建立转换关系。 3.0.3水运工程测量计时,除GPS采用世界时外,国内测量应采用北京时制。 3.0.4水运工程测量测图比例尺根据测量及工程类别、阶段可按表3.0.4确定。

GB/T 34080.3-20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 第3部分:服务安全3.0.4水运工程测量测图比例尺

注:①不分设计阶段的小型工程,其面积小于0.3km时,比例尺可采用1:500~1:1000; ②疏浚抛泥区测图比例尺可按航道基本测量比例尺要求进行; ③峻工测量测图比例尺应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

3.0.6采用本规范规定之外的测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验证,在确保测量成 果满足本规范相应精度指标要求时方可正式使用。 3.0.7二级平面控制和四等高程控制及以上等级点均应埋设永久标石,或在固定地物上 凿设标志和点号。各级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对兼作水准点用的 平面控制点,应按水准标石规格埋设。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均应绘点之记。 3.0.8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应与交工测量的技术规定相一致。

3.0.9.1测量原始记录宜使用铅笔书写,字体应端正、清晰,不得擦、涂、刮和字改字, 不得连环涂改。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3.0.9.2角度观测值的秒值读错、记错时应重新观测,度和分读错、记错时可更改 一次。 3.0.9.3距 距离观测值的厘米、毫米值不得更改,米、分米值可更改一次。 3.0.9.4使用电子手薄作外业记录时,应按需要打印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 3.0.10测量内业数据处理时,应对起始数据、外业成果和内业计算成果进行校核,不得 改动软件提供的计算结果和精度信息文件。 3.0.11大型复杂且回淤严重河口的航道水深测量,水深选取原则可根据专题研究论证 确定。 3.0.12内业绘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3.0.12.1制图投影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比例尺小于1:10000时,可采用墨卡托 投影。 3.0.12.2规划设计测图的图幅宜为0.5m×0.5m,其他测图可自由选择,但图幅不得 小于0.34m×0.24m。 3.0.12.3测图分幅应便于使用,并应尽量减少图幅数量,特殊地区可采用斜方格网分 幅设计;同一测区同时采用两种分幅时,其不同分幅的两相邻图幅拼接处不得有漏空,并 应保证拼图精度。 3.0.12.4内河航道图宜从下游往上游排幅,并应按顺序编号;规划设计测图宜采用图 廓西南角坐标值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 3.0.12.5图内无陆域时,应在适当位置加绘测区位置示意图。 3.0.12.6施工测量工前测图、施工检测和交工图,其比例尺和图幅方向应一致。 3.0.12.7绘图的精度应符合表3.0.12的规定。

(1)测量任务书和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定和检验资料:

(3)旧有资料、起算点成果及其来源、外业观测记录资料和外业图纸; (4)控制网点布置图、归心元素测定资料、点之记资料和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5)内外业计算、校核资料、质量统计资料和成果表; (6)所测绘的各类图纸和自检成果; (7)技术报告; (8)其他。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4.1.1平面控制宜在国家等级控制网内建立加密网,依次分为一级、二级和图根三个级 别。一、二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4.1.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今后扩展。 4.1.2.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测区大小、工程性质、测图比例尺和精度要求等条 件确定。 4.1.2.3加密控制网应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可跨级布设。

4.1.3平面坐标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对1:500地形测图及港口工程施工测量,测区距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距离大于45km时,可采用任意带投影。 4.1.3.2一个测区应采用同一坐标系。对规划和设计测量、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施 工测量和比例尺不小于1:1000的航道、港池、泊位及吹填区的施工测量、航道基本测量、 航道检查测量,其长度投影变形不应大于1/40000;对比例尺小于1:1000的航道、港池、 泊位及吹填区的施工测量、航道基本测量和航道检查测量,其投影变形不应大于 1/20000。 4.1.3.3采用国家或原坐标系统,其投影长度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换带计算或 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1.3.4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可采用任意带的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面可 采用国家高程基准面、主要测区的平均高程面或测区抵偿高程面。 4.1.3.5在未建立控制坐标系统的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并建立独立坐标

4.1.4各级导线网、三角网和三边网的起算点、边的精度不应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4.2.3.5导线水平角观测宜左右角分开观测,奇数测回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偶 数测回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

水平角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进行

4.2.5观测结果超出表4.2.4的规定时应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1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4.2.5.2某方向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4.2.5.3同一方向归零后,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方向可靠性较差的测回,并联测 零方向。

4.2.6距离测量可根据精度要求采用

电磁波测距仪的等级精度

核波测距边长观测主要技

注:①mp为测距中误差(mm); ②一测回是指测距仪照准反射镜一次,读数2~4次; ③根据不同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4.2.8钢尺量距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钢尺量距主要技术要求

注:①表中S为丈量长度(m):

②检定钢尺时,其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100000

表中D为测距边的水平距离

注:①垂直角各测回互差,2"级为15",6"级为25"; ②按三丝法观测垂直角时,测回数可减少一半

4.3.1三角网、三角锁及三边网宜由近似等边的三角形组成。各三角形的内角应在 30°~120°之间,特殊困难地区,个别角度不应小于25°;三边网的三角形内角大于100° 时,宜用经纬仪按相应等级的测角精度对该角进行观测。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三角网、三角锁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最弱边边长中误差取±50mm时,平均边长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0.5倍;取±0.2m时,平均边长不应大于表 中规定值的2倍。

巨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1采用GPS测量技术建立各级平面控制网时,GPS网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弦长 应按式(4.4.1)计算,并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 ± /a? +(b . D)3

GPS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基线端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0.1mm

注: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平均边长可适当放宽。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允许中误差为±20mm。 4.4.2RTK平面控制测

注: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平均边长可适当 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允许中误差为±20mm。 4.2RTK平面控制测量主要 求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RTK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限差要求

注:①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②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一级控制点需更换基准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 ③相邻点间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

4.4.3采用RTK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直接利用已知 的参数;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自行求解,但不应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 4.4.4GPS测量控制网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1规模较大的工作项目应编制作业计划。 4.4.4.2GPS控制网中作为起算点的高级控制点不得少于2个,宜用第3个已知点作 校核,并应均匀分布,与待定点构成闭合环。 4.4.4.3GPS控制网宜在测区内布设成由独立基线构成的多边网或附合路线。GPS 基线构成的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一级网不应多于8条,其余等级网不应多 于10条。没有包括在最简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观测基线应进行重复观测。 4.4.5GPS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1GPS点位的选取应方便使用和保存,在地平仰角15°以上的视野内不宜有障 碍物,并宜避开电磁辐射源和可能产生多路径效应误差的地点、光滑反射物体、大面积水 面、大体积金属物和高温散热源等。 4.4.5.2GPS点间需要通视时,应在附近设方位点,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 其观测精度应与GPS点相同。 4.4.5.3GPS点周围地平仰角15°以上视野内有障碍物或周围有大面积水域时,应绘 制环视图。

4.4.7GPS测量的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4.7.1GPS外业观测记录和观测前对接收机的检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4.4.7.1GPS外业观测记录和观测前对接收机的检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4.4.7.4测站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卫星高度角不小于15°; (2)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少于30min; (3)采样时间间隔为5~30s; (4)有效观测卫星不少于4颗; (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不大于8。 4.4.7.5观测期间应注意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应避免电源中断和人、畜、汽车等在天 线附近走动。雷雨时应关机停测,并通知其他同步观测台站。 4.4.7.6一个观测时段内不得重新启动接收机、重新选择工作模式、终止记录数据、改 变参数设置或移动天线。 4.4.7.7一个时段观测结束时,应检查天线对中是否有变动,核实输人的各种参数,检 查有效观测时间和记录数据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观测数据转存备份。 4.4.8RTK平面控制测量基准站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4.8.1基准站应架设于控制点上,且该点应具有相当于四等水准及以上精度的 高程。 4.4.8.2基准站周边环境应满足第4.4.5条的要求。 4.4.8.3数据链天线架设高度应满足基准站与流动站间差分数据传输的要求,有条件 时,应架高。 4.4.9RTK平面控制测量流动站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4.9.1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 宜关机重新启动仪器,进行初始化操作。 4.4.9.2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 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4.4.9.3每次作业开始或结束前,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 平面坐标互差不应大于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2倍。 4.4.9.4RTK平面控制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应为±20mm。 4.4.9.5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架设天线,天线高度应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每次观测 历元数应大于20个,历元间隔应为2~5s,取均值作为每次观测结果。各次测量的平面 坐标互差不应大于40mm,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4.9.6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在不丢 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4.7.4测站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4.5.2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时应预留不少于一个已知点作为校核点。

4.5.3观测成果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5.3.1三角网和三角锁的验算应包括测角中误差、极条件自由项、基线及边条件自 由项和方位角条件自由项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mg=±[WW/3n W,=±2 mD2 + D, W,=±2ma+ma,+nm

[Pdd] μ= ± 2n

M=2, 12 (cot'α + cot'β+ cotα · cotβ) + mg D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W。= +2p"/Zα +20

守线长度(m。 4.5.3.4对GPS网的观测数据应进行基线分量闭合差和重复边精度的验算。 .5.4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应符合下列规定。 4.5.4.1归算至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D。—测距边在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投影长度(m); 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Nm—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m); R—地球曲率半径(m)。

4.5.4.2归算至高斯投影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4.5.4.2归算至高斯投影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z——高斯投影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D,一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R地球曲率半径(m)。

4.5.5GPS测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4.5.5.1数据处理应采用随机配备的商用软件或经批准使用的软件;数据处

Wx=±3/n·0 Wy=±3/n·g Wz=±3/n· W=+W+W+W W= ±3 /3n · g

Wx= ± n 5 yn 5 /n Wz=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W=±W+Wy+Wz 3n W=±

式中 ㎡一 GPS网测量中误差(mm); N一GPS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W一一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一异步环的边数。 2GPS网的观测中误差,在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按下

差结果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4.5.5.6对RTK平面控制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 检测,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卫星定位静态或快速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 长和角度等方法,检测点应均勾分布测区,检测结果应满足表4.5.5的要求。

RTK平面控制点检测精度要求

4.5.5.7GPS网平差的输出信息应包括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 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和相关的精度信息等。必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 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1.1水运工程高程控制测量依次分为三、四等和图根三个级别,各级高程控制宜来 准测量方法,四等及其以下也可采用GPS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 级高程控制均可作为测区首级控制

5.1.2高程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1.2.1三、四等高程控制网,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20mm;作 业困难地区的内河航道测量,以四等水准作为测区首级控制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可放宽 到30mm。 5.1.2.2图根高程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作首级控制时,不应超过50mm,单程观测路线长度不应大于8km。 5.1.3确定高程基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1一个测区宜采用同一高程基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程基准时,应给出其

5.1.4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等形式,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 线形式。 5.1.5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择在不易被水淹没,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寻找、观测 am

1.5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择在不易被水没,土质坚实YY/T 1226-2022 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稳固可靠,便于寻找、观 理埋石的地点。

5.2.1测站观测宜采用双面水准尺,其观测顺序,三等水准应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四等水 准与图根水准均应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图根水准观测也可使用单面水准尺,其观测应采 用两次仪器高进行,顺序为后一前。

准与图根水准均应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图根水准观测也可使用单面水准尺,其观测应采 用两次仪器高进行,顺序为后一前。 5.2.2四等水准可采用两组同向观测、变动仪器高或双摆尺的方法代替往返观测。 5.2.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5.2.5水准测量的重测与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差超限GB/T 29511-2013 防护服装 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且重测后的高差与原往测及与原返测的高差互差均未超限时,应取三次观测结果 的平均值作为该测段的观测结果。

5.2.5.2观测结果不符合表5.2.4的规定时,在测站发现的应立即重测;迁站后发现 的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