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9.5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834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23沥青混凝土加铺层Asphaltconcreteoverlay

原有道面表面状况不符合使用要求或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在原有道面上加铺的新沥

2.1.24马歇尔稳定度Marshellstability

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时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

DL/T 1187-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控制值2.1.25动稳定度Dynamicstability

沥青混合料进行轮辙试验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mm轮辙试验轮行走的次数,以次 /mm计

3.1.1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的施工测量,应以业主所提供的测量成果和施工设计图进行。 3.1.2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对所提供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和验收,经复测和验收合格后,方能 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3.1.3复测验收后,所有测量标志,均由施工单位接管,并妥善保存。工程工后,施工单位应将 所有测量资料(含竣工测量资料)、图纸和计算成果,按工程项目分类装订,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 料的附件。

3.2.1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的理设,应根据施工需要而定。理设位置应通视良好,便于施工。主控 标石应不影响飞行安全,且能长期保存,可设在跑道两端中心延长线上,距跑道端安全区边线以外 200米处各埋设1~2个永久主控标石。 3.2.2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除图根点可采用临时标志外,应采用永久性的水泥混凝土标石,标石 的顶面不小于15cm~15cm,底面25cm×25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80cm,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尚应在 最大冰冻线以下20cm;埋设高度应高出完工后场地标高5~10cm。 3.2.3平面定位与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定位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可利用经过复测和验收后的测量成果进行。 2各项工程的控制网施测,必须引用二处以上的施工控制标石,并应闭合,以免错误。其精度 应符合第3.3.条的规定。 3.2.4如主控网点复测后损坏严重,或利用已有的测绘图纸,而未布设全测区的控制网,则前者由 测量单位负责补设,后者由施工单位按3.3条测量精度要求重新布设,并将飞行区各项工程地段联 成整体的平面首级控制。

3.3.1 平面测量:

≤1/14000 ±16"n(n为测站数)

≤1/14000 ±16"n(n为测站数)

每km高程中误差 ±6mm 闭合差 ±12V(L为公里数)

12V(L为公里数)

3各施工点的高程精度用水平仪直接后视控制桩检测,不得两次转点引测,道面工程高程误 不大于土2mm:土方基层、排水构筑物高程误差不大于土4mm。

3.4.1放线定位测量

3.4加铺沥青混凝土道面的工程测量

用经纬仪测设道面中心线,对于跑道还应加测道面边线,宜每隔100m设一个控制点,按二 级导线施测。然后根据测定的施工控制点测设摊铺基准线,用以控制结构层的高程、厚度、横坡 和平整度。如果采用钢丝线作为基准线,则每间隔6~7m应设1个支座,变坡点处必须加设1个 支座,所用钢丝直径宜为2mm,其拉力不得小于0.8KN,基准线必须准确无误,施工时应设专人负 责检查,并保证钢丝或导轨不被碰动。在跑道上,因其平整度要求严格,宜采用导轨作为基准线,

3.4.2助航灯具的定位测量

1将原有灯具全部更换的定位测量。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道面前,根据3.4.1所设置的施工控制点测量各个灯具的中心点位置,可按 三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当沥青混凝土道面完工后,再将各个灯具的中心点位置准确标记在 道面表面上,以便安装新灯具。 2保留部分原有灯具并加高底座的定位测量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道面前,根据3.4.1所设置的施工控制点准确测量每个嵌入式灯具中心位置 并在相同位置两侧道肩边线上留下牢固的复位测量点,建立灯位坐标关系和详细坐标记录。当沥青 道面施工完毕后,用经纬仪和激光测距仪进行灯位复位测量,找到原灯位中心位置。

2贮存稳定性一般用5d的,如时间紧迫也可用1d的稳定性; 4.3.2乳化石油沥青应采用与道面所用的同种石油沥青进行乳化,沥青含量为40~60% 4.3.3乳化石油沥青的类型应根据使用目的、矿料种类、气候条件选用。 4.3.4乳化石油沥青用于粘层时用量宜为0.4~0.6kg/m²;用于透层时用量宜为0.5~0.8kg/m²。 4.3.5乳化石油沥青可利用胶体磨乳化机械在沥青拌和厂或现场制备。乳化剂用量(按有效含量计 宜为沥青质量的0.3~0.8%。现场制备乳化石油沥青的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乳化剂水溶液的温 度宜为40~70°℃C,石油沥青宜加热至120~160°C。乳化沥青制成后应及时使用,存放期以不离析 不冻结、不破乳为度。经较长时间存放的乳化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凡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 得使用。

2在碎石供应有困难的地区,沥青道面中的中、下面层可采用坚硬砾石(粒径大于50mm) 轧制成碎石,其破碎砾石中4.75mm及以上颗粒的破碎面积应大于50%,一个面破碎率为100%, 两个面破碎率大于90%。但破碎砾石不得用于上面层。 3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宜接近立方体,表面粗糙而富有棱角。碎石由轧石机破碎而成,轧

注:1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2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可只测定小于0.075mm颗粒含量(水洗法)及其塑性指数。

3为改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石屑与天然砂宜掺合使用,其各自掺量在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中确定。 4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差的天然砂及用酸性石料轧制的机制砂 或石屑不得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使用;料源困难时可在中、下面层使用,但应在沥青中掺加抗剥 离剂,其剂量经试验确定,并检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水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2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可使用永水泥、 消石灰粉代替部分填料,但总量不宜超过 总重的2%

总重的2% 3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尘装置中回收的粉尘,不得用作填料, 4.5改性沥青 4.5.1用于改性的基质沥青,应采用机场道面右油沥青或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4.5.2根据材料的性质,改性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塑性橡胶材料,主要有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 烯共聚物(SIS)。 2橡胶类材料,主要有丁苯橡胶(SBR)、废旧轮胎磨细加工的橡胶粉等 3热塑性树脂类材料,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4.5.3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改性时,可作如下初步选择: 1为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热塑性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 2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或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3为提高抗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树脂类、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4为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等外掺剂。

总重的2% 3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尘装置中回收的粉尘,不得用作填料。 4.5改性沥青 4.5.1用于改性的基质沥青,应采用机场道面右油沥青或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4.5.2根据材料的性质,改性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塑性橡胶材料,主要有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 烯共聚物(SIS)。 2橡胶类材料,主要有丁苯橡胶(SBR)、废旧轮胎磨细加工的橡胶粉等 3热塑性树脂类材料,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4.5.3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改性时,可作如下初步选择: 1为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热塑性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 2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或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3为提高抗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树脂类、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4为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等外掺剂。

5.1.1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其性能应满足密实、耐久、高温稳 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等要求。 5.1.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粒径不同可分为粗粒式、中粒 式、细粒式三种,其划分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表5.1.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类型

5.1.3沥青混凝土道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按

表5.1.3道面各层沥青混合料类型

5.1.4沥青混凝主道面的中、下面层宜采用粗粒式或中粒式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宜采用 式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跑道两侧边部6~7.5m内可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5.1.5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表5.1.5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5.1.6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得在雨天施工。施工期间应注意机场地区的气象预报,雨季施工应做好防 雨、排水等措施。现场应有通讯工具,以便与沥青拌和厂的联络,保证各工序紧密衔接。 5.1.7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条件,沥青拌和厂(场 站)应符合消防、环保要求。

5.2.1施工前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 混合料。 5.2.2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应对原道面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对原道面及其基础的处理 表面清洗等工作应按设计要求提前进行。 5.2.3沥青混凝土道面铺筑前,应对助航灯光灯具定位、各类管线理设等工作提前完成。 5.2.4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和试验,经选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5.2.5施工前备料应充足(包括沥青、各种集料、外加剂和改性剂等)。堆料场应有平整坚实的铺 彻面。进出料场道路通畅。 5.2.6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重要机械应有备用设备,施工能力和技术人员应配 套,工人应持证上岗操作。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以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5.2.7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并有专职试验人员与检测设备 5.2.8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应根据改性剂种类及其工艺要求,配置相应设备

5.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

5.3.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经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应 合表5.3.1的规定

表5.3.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表

.3.3沥青混凝主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自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 段,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施工现场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 的集料级配应符合表5.3.1的规定,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该级配和沥青用量作 为施工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原料仓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 分,以确定各热拌仓的材料比例,供控制台调控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 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土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 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凝 土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及试验段道面上钻取的芯样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示准配合比应作为施工中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5.3.4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步骤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应采用实验室小 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 5.3.5经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5.3.6经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沥青混泥凝土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6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 的施工性能

表5.3.6沥青混凝士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2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为2%~6%

5.3.7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间隙率(VMA)应符合表5.3.7的规定:

5.3.8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除应符合表5.3.6的规定的技术指标外,尚应符合下列性能检验的要求。 1高温稳定性检验: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抗轮撤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 在温度为60C、胎压为0.7MPa条件下,DS应大于1500次/mm。当不符合此要求时,应对矿料 级配或沥青用量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 2水稳定性检验: 1)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小时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 度应不小于80%。 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表5.3.7集料间隙率

5.4.1沥青混凝土(包括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道面在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 段。 5.4.2试验段不宜在关键部位的道面上铺筑,其位置与面积大小应根据试验目的并经业主批准后确

5.4.3铺筑试验段应验证确定下列内容:

1拌和机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集料、沥青加热温度和出料温度)等操作工 艺。 2透层、粘层乳化沥青的用量、挥发时间、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组合、摊铺温度、 速度、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碾压组合顺序、碾压速度、碾压温度控制、达至 设计要求压实度的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接坡操作方法等。 3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压实度。 5检查施工组织方式、方法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指挥方式, 6施工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7沥青(改性)添加剂的种类与用量。 8当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特别是在不停航条件下施工时,应验证铣刨机的速度 及接缝、接坡的铣刨宽度等。 5.4.4在试验段的试铺过程中,应作好各项记录,对试铺段的施工工艺、技术指标应认真检查是否 达到设计要求。经检查某些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再次 式验,直至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4.5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段的结果,写出详细总结报告,报经业主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5.5.1现场设置的拌和厂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拌和厂宜设置在机场附近,开应符合机场净空要求 2拌和厂应备有消防、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要求, 3拌和厂应选择地势高处,地面平坦坚硬,宜有铺砌层,应有足够堆放沥青、矿料的场地。沥青分 品种、标号分别储存。各矿料分别隔离堆放,不得混杂。堆放的细集料宜设置防雨棚, 4拌和厂应设在主风向的下风位置,有良好的排水设施、排污措施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5拌和厂进出料交通应流畅。 5.5.2拌和厂应配备间歇式拌和机,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有逐 盘打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系统。 5.5.3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热,集料宜用自动传输鼓筒油料加温设施加热。 5.5.4拌和厂应具有足够容量的沥青混合料储料仓,以保证连续摊铺。 5.5.5拌制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5拌制混合料应符合下

1每台班工作前,应对拌和设备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间歇式拌和机热集料二次筛分用的振动筛的筛孔应根据集料级配要求选用,其安装角度应 根据集料的可筛分性、振动能力等由试验确定。 3根据现场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用量,输入计算机。 4所有计算机打印记录应作为每台班拌和的混合料的施工日志,留作竣工原始资料 5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 6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或焦黄色、无粗细集料分离、结束成团以及干散 等现象。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禁止使用。 7每次拌和结束,应清理拌和设备的各个部位,清除多余积存物。管道中的沥青也必须放尽 清理油泵。 8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逐车测温并用地磅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份,分 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和厂的质检人员。 9拌好的混合料因故无法立即出厂时,应放入储料仓储存。有保温设施的储料仓,储料时间 不宜超过一天;无保温设施的储料仓,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混合料摊铺温度要求为准, 5.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与摊铺 5.6.1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车内应清扫干净,车箱底板及四周 涂抹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但应防止油水混合液积聚在底板上。 5.6.2拌和机向运料车上卸料时,每卸一半混合料应挪动汽车位置,注意卸料高度,以防止粗细集 料离析。 5.6.3运料车应备有蓬布覆盖设施,以保温、防雨、防风及防止污染环境 5.6.4混合料运料车的数量应与拌和能力、摊铺速度相匹配,以保证连续施工。开始摊铺时,在施 工现场等候的卸料车的数量根据运输距离而定。对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不宜过早装车,以防 结块成团。 5.6.5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有专人接收运料单,并检查温度与拌和质量。不符合本规范表 5.1.5中规定的温度、已结成团块或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禁止使用。 5.6.6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履带自行式摊铺机。摊铺前应先调整幅宽,检查刮平板与幅宽是否一致 高度(按松铺系数)是否符合要求。刮平板和震动器底部应涂油以防粘结,熨平板应预先加热, 5.6.7为减少纵向施工冷接缝,保证平整度,宜采用多台摊铺机成梯队连续作业。相邻两幅的摊铺 宽度宜搭叠5~10cm,两相邻摊铺机间距不宜超过15m,以免距离过远造成前面摊铺的沥青混合料 诊机

5.6.8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后,应用3m直尺及时随机检查平整度。特别是摊铺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 料,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宜反复修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1表面局部不平整。 2接缝部位缺料、不平整。 3摊铺幅的边缘局部缺料。 4混合料有明显离析、变色、油团、杂物等。 5.6.9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宜小于5m/min,摊铺过程中不得中途停 顿或随意变换速度。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 合料,以防止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发生离析。 5.6.10每班摊铺工作段长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幅宽、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碾压设备等因素 确定。施工中因气候原因停止摊铺而未及时压实部分,应全部清除重新更换新料摊铺, 5.6.11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放,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 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 5.6.12施工时当气温低于10°℃C时,不宜摊铺混合料

5.7.1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应根据集 实机械性能确定,但不得大于10cm。压实度应符 合设计规定 57版加 14+E动

5.7.3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按表5.7.3规定严格控制

5.7.3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按表5.7.3规定严格控

表5.7.3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5.7.4初压应符合下列勇

1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及时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现象;如出现应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 施处理。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1.5的规定。 2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压时为防止混合料向外推移。外侧边缘应空出宽度约30 40cm。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压完全幅为一遍。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

位于已压实过的沥青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预先空出地段。 3压路机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 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 4初压应采用轻型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 350N/cm。初压后立即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适当修补与处理

3压路机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 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 4初压应采用轻型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 350N/cm。初压后立即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适当修补与处理 5.7.5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一般不少于4~6遍,直至 无明显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2轮胎压路机总质量不宜小于15t。碾压厚层的混合料,总质量不宜小于22t。轮胎充气压力 不小于0.5MPa,各个轮胎气压应一致,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轮宽。 3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振动频率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并根据混合料种类 温度和层厚选用。层厚较厚时应选用较大的频率和振幅。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停止振动,向另 方向运行时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起拱。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 5.7.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压路机可选用双轮钢轮式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 于两遍,应无轮迹。

5.7.7碾压过程与碾压终了温度控制应符合表5.1.5的规定,并由专人负责

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 中途停顿。 5.7.9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出现混合料沾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清水或加洗衣粉的水,严禁在轮上 洒柴油。在连续碾压一段时间轮胎已发热后即应停止向轮胎洒水。轮胎压路机不宜洒水。 5.7.10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道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道面上 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5.7.11在碾压成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 油料等杂物

5.8.1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沥青混凝土道面的纵缝,宜沿跑道、滑行道的中心线向两侧设置。道面各层的纵缝应错 30cm以上。接缝处必须紧密、平顺。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对先摊铺的混合料附近保留10~20cm宽度暂不研

压,作为其后摊铺混合料的高程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轮迹。碾压时必须掌握混合料的温 度,避免产生冷接缝。 3当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用切缝机将缝边切齐或刨齐,清除碎屑,吹干水份。切缝断面要垂 直,纵向要成直线(上面层中间纵缝应位于道面的中线),垂直面应涂刷粘层油。 5.8.2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相邻两幅的横缝及道面各分层间(上、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铺 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碾压前应铲除),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老 道面接缝处的粘接。 2在道面的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可采用斜接缝。 3接缝处应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及时处理。 4横向接缝处应先用钢轮或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外侧可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 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沥青道面上,主轮先压新铺层上约15cm的宽度,然后逐步移入新铺 层,直至全部压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5当相邻已有成型铺幅并且又是相连接地段时,应先碾压相邻纵向接缝,然后再碾压横向接缝 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5.8.3在道面的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为斜接缝时,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 西粘层油。 5.8.4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与原道面相接处可做成接坡。接坡段应酒粘层油,充分碾 压,连接平顺。接坡的坡脚处,应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宽1m、深约3~4c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 下层虫,图584。若原道面为水滤湿落王道面,接坡占宵设置在原道面接缝处

.8.2横向接缝应符合下≤

压,连接平顺。接坡的坡脚处,应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宽1m、深约3~4c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 下层中,见图5.8.4。若原道面为水泥混凝土道面,接坡点宜设置在原道面接缝处

沥青。 5.9.2透层沥青可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透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 透层沥青的稠度、品种、用量宜通过试喷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表面致密的半刚性 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较稀的透层乳化沥青。 5.9.3透层应在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喷洒。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 清扫后在其表面洒少量水,并待表面稍干后喷洒透层沥青。 5.9.4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酒布车喷酒。

5.9.5喷洒透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设计用量一次喷洒均匀,当有遗漏时,人工进行补喷。 2透层沥青喷洒后应不致流涧、并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3在铺筑沥青混合料时,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应予清除。 4喷酒透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5气温低于10℃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 5.9.6透层沥青喷洒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不宜少于24小时)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5.9.7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 5.9.8粘层沥青的品种和用量应根据粘结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 5.9.9粘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1双层式或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道面层在铺筑上层前。 2原沥青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3原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5.9.11喷洒粘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洒粘层沥青前,应将道面清扫干净。 2粘层沥青应均匀喷酒,过量处应予刮除。 3喷洒粘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4气温低于10℃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粘层沥青 5.9.12喷洒粘结沥青,待其破乳、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

5.10.1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中表5.1.2的规定。

5.10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表5.11.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

5.11.7SMA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应配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纤维必须在喷洒沥青前加入拌和容器 中。纤维与粗细集料经适当干拌后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5秒,喷入 沥青后的湿料拌和时间也应增加5秒,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料中,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 拌和。

表5.11.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注:当集料的吸水率小于1%时,按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计算试件的空隙率;当集料的吸水率大于1%时,按集 毛体积密度与视密度的平均值计算试件的空隙率,

表5.11.6SMA施工温度(C)

5.11.8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TCCFA 01045-2020 阻燃有色涤纶工业丝,如发现有沥青析漏情况,应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适 当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 5.11.9SMA面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搓探过度造成沥青玛蹄脂挤到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 果。 5.11.10SMA道面面层如出现“油町”,应分析原因,仔细检查纤维添加的方式、数量、时间,是否 漏放及拌和是否均匀等,严重的应予铲除

6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

5.1.1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含罩面)时,可采取白天不停航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5.1.2不停航沥青混凝土道面常规施工应符合规范第五章中的有关规定。 6.1.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本场的气象预报,尽量避免在不良气象条件下施工。当气温低于10℃或 温低于15°℃且风速天于5级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6.2安全保障措施 6.2.1不停航夜间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 施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开工前应由机场当局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的 现场安全指挥协调机构,负责机场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管理;施工期间还应成立日常飞行安全监督 小组,负责对飞行在跑道上起飞和滑行情况进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和处理, 6.2.2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教育,始终把飞行安全放在首位,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各 种应急措施。 6.2.3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夜间反光标志;施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路线应设明 显的交通标志。 6.2.4每日施工完毕应及时恢复道面的临时标志,并做好开放飞行前的安全检查。 6.3施工准备 5.3.1施工前各种材料应备足,保证施工期间供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5.3.2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原道面处理及原助航灯光灯具拆除、定位和管线理设等工作应提前完成。 5.3.3夜间施工应在整个作业地段内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设施并有专人管理。 5.3.4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应相互配套;加强设备和机具的维修 工作;重要机械设备应有备份。 5.3.5应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停航后进场时各种机具设备和人员应快速有序。 5.3.6现场安全指挥机构、施工及监理各方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 6.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 6.4.1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宜设置在机场附近并满足机场净空要求。应有两台以上间歇式拌和机和足 够容积(宜不小于300T)的热料储料仓。拌和厂应有两路电源以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备熟 练的操作和维修工人。

机场附近并满足机场净空要求。应有两台以上间款式拌和机和足 够容积(宜不小于300T)的热料储料仓。拌和厂应有两路电源以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备熟 练的操作和维修工人。

6.4.8下一班继续施工时,铣刨前必须将临时接坡的坡顶找准。先沿铣刨线刨去该接坡,刨宽 B一+0.5为宜,使沿道面纵向的刨槽底坡为零或更小些QGDW 13155.1-2018 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采购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即刨成楔形。式中i为临时接坡

的坡度,h为铣刨深度,其值不宜小于3~4cm。将沟槽内的粒料和粉尘用扫地车(带吸尘器)清 除干净后,在铣刨部位涂洒粘层乳化沥青。摊铺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后接缝处应由人工仔 细找平并立即碾压。 6.5开放使用 6.5.1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冷却至低于50℃时,方可开放飞行,必要时可洒水冷却 6.5.2每晚铺筑完后,应立即清除道面上的沥青混合料碎粒和其它污物,并将所有施工区域打扫干 净。飞行安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所有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退场到指定的地带。 6.5.3开航前应由有关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对当晚的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 飞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