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72-2015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

CJJT72-2015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72-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7966
VIP资源

CJJT72-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T72-2015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

把*触线网分断成单独供电区段的绝缘装

2. 1. 16弹性悬

2. 1. 17 斜摆式悬吊

JJF 1285-2011 表面电阻测试仪校准规范2.1.17斜摆式悬吊

采用平行四边形斜摆悬吊器,使*触线吊成Z形的悬吊 形式。

2.1.18*式悬吊chain suspens

*触线悬吊处,不具有或基本不具有弹性的悬吊形式

*线、横绷线、*触线在道路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

2. 1. 21 复磨体

2. 1. 21 复磨体

在*触线下方与集电装置*触的异形材

2. 1. 22垂度 sag

馈、*、*触线由于自重和附加荷载引起的最低下垂*与具 相邻两悬吊*连线间在铅垂方向上的最大距离。

2. 1. 23 张力

馈、*、*触线断面上所承受的

采用馈线夹向*触网输送电能的部位

2. 1. 26 当量区段 equivalent section

选择的*触线的锚定长度。

2.1.28*触线悬吊坡度

2.1.28*触线悬吊坡度

*触线或其他复磨体的两个相邻同一位置悬吊*对路面的高 度差,与跨距长度的比率。

道*触线转角处悬挂*触线的组

*线在始端、终端锚线以外延续的半档*线,用钢圈连* 绞线。

供电半径就是从电源*开始,到其供电最远负荷*之间的供 电线路的物理距离。

? 一一*触线无垂度时,菱形线垂度与*线垂度的 系数; Y 四边形斜摆吊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Yb 覆冰重度; ? 桁架式电杆柱身背面的风压减低系数; 菱形线张力与*线张力之间的关系系数; 菱形的结构系数; 入 四边形斜摆吊线长度; 入1一 菱形*线水平投影的长度; P 车辆滑行系数; Uk 馈线网电压降; Um *触网末端电压降; U.p *触网平均电压降

3.1.1无轨电车架空*触网选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不少 于连续15年的气象记录,并结合当地已有架空线路的运行经验 确定。

3.1.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采用当地近15年的年极端最高

温度的平均值和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3.1.3当无可靠的气象资料时,可按典型气象区及其所列的数 值确定。

大,且出现次数较多月份的温度平均值

3.1.5*触线无垂度时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最高气温和最低气

3.1.5*触线无垂度时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最高气温和最低气 温的平均值。硬性悬吊时环境温度应低于平均值10℃;弹性悬 吊时环境温度应低于平均值5℃

3.2.1无轨电车架空*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近15年

3.2.1无轨电车架空*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

3.2.1无轨电车架空*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近15年 内,每年风速最大值的平均值。风速最大值应采用空旷地区离地 面10m高处的最大风速确定。 3.2.2*触网线索覆冰时的风速,当无实际观测资料时,风速

面10m高处的最大风速确定, 3.2.2*触网线索覆冰时的风速,当无实际观测资料时,风速 应按调查结果取值。

3.2.2*触网线索覆冰时的风速,当无实际观测资料时

3.3.1计算冰荷载时,冰壳厚度不应小于实际观测到的近15年 至少出现过一次的最大覆冰厚度确定。

厚度应按下列两种情况确定: 1*触线覆冰厚度应按空心圆柱覆冰的一半折算; 2承力索、馈电线覆冰单位长度重量应按空心圆柱折算 并应按下式计算:

h = 元, bp(bb +d)

表3.3.2覆冰重度

3.4.1在架空*触网设计中计算风荷载时,应采用10m高处最 大设计风速条件下的基本风压。 3.4.2*触网悬挂线索的风压可按下式计算:

4.1供电线网平面布置

4.1.1*触网布置应结合近远期供电线网规划,保证不间断供 电和电车的运行。

4.1.1*触网布置应结合近远期供电线网规划,保证不间断供 电和电车的运行。 4.1.2*触网平面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标注*触网系统的设备与市政管网设施之间有关配合 的最小距离和校核的基准尺寸; 2*触网采用的形式、悬吊方式和使用的设备型号、安装 位置、施工用指导性张力或垂度的数值应标注清晰、齐全,重* 部位应有局部放样和文字说明

4.1.3馈线网使用*触网电杆时,馈线网的平面图布置,可合 并在*触网平面布置图内

4.1.4馈线网平面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标注馈线网系统的设备与市政管网设施之间有关的配 合最小距离和校核时的基准尺寸; 2馈线网的安装方式和选用的设备、型号、安装位置应标 住清晰、齐全; 3架空馈线和电缆敷设的走向、排列以及相关标志、施工 用指导性张力或垂度的数值应标注清晰、齐全,重*部位应有局 部放样和文字说明

4.2.1道路纵向坡度不宜大于7%。

4.2.1道路纵向坡度不宜大于7%。 4.2.2当道路宽9.0m,其弯道处道路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不应小 于14.0m,内侧道路路缘石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8.5m。 4.2.3在林荫道路上树干侵入车道与道路路缘石的距离不应大 于2.0m,其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8m。 4.2.4跨越线网的树枝的净空高度不得低于7.0m。

4.2.5直流系统标称电压应为750V或600V。新建无轨电车直 流供电系统的电压应采用750V。

4.2.6直流系统电压变化极限应为标准电压的土20%。

Ⅲ馈线网、*触线网绝缘

4.2.7馈线网、*触线网的绝缘、试验、保护性*地应符合国 家现行同等电压等级的相关规定。

IV架空*触网悬吊形式

4.2.8*触网的悬吊形式,应根据道路条件、运营情况及技术 经济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宜先采用弹性悬吊,部分地段可采用 硬性悬吊。 4.2.9不同悬吊形式允许的最高车速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1硬性悬吊:30km/h; 2弹性斜摆式悬吊:50km/h; 3弹性*线式悬吊:70km/h。 4.2.10无轨架空*触线坡度(纵向两悬吊*高差与两悬吊*水 平距离之比),应符合表4.2.10的规定

4.2.8*触网的悬吊形式,应根据道路条件、运营情况及技术 经济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宜先采用弹性悬吊,部分地段可采用 硬性悬吊。

表4.2.10架空*触线坡度

4.2.11*触网采用弹性悬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I*触网采用弹性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区季节温度差在40℃及以下时宜采用斜摆式悬吊。 斜摆式悬吊适用于直道较短,弯曲道路较多,弯曲道路半径较 大的街道。*触线的张力可以不进行调整。其档距不宜大 于35.0m。 2地区季节温度差大于40℃时宜采用*线的平均悬吊、集 中悬吊或菱形悬吊。*线悬吊适用于宽的直道线路和弯道较少 的街道,*触线应进行季节性调整。 4.2.12*触网采用硬性悬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速不高的地段和弯道、场区、回车环路、车库、桥梁、 涵洞区域以及枢纽设备组件的定位等宜采用硬性悬吊; 2硬性悬吊*的档距不宜大于25.0m。 4.2.13*触线悬吊*相邻跨距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斜摆式悬吊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1.15; 2 *线悬吊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1.5; 3硬性悬吊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1.1。 V架空*触网限界 4.2.14电杆应竖立在人行道,杆中心距道路的路缘石外边缘宜 为0.5m~0.8m。也可竖立在绿化带或路口环岛内。 4.2.15电杆基础外缘与市政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4. 2. 15的规定。

1地区李节温度差在40℃及以下时宜采用斜摆式悬吊。 斜摆式悬吊适用于直道较短,弯曲道路较多,弯曲道路半径较 大的街道。*触线的张力可以不进行调整。其档距不宜大 于35.0m。 2地区季节温度差大于40℃时宜采用*线的平均悬吊、集 中悬吊或菱形悬吊。*线悬吊适用于宽敬的直道线路和弯道较少 的街道,*触线应进行季节性调整

1车速不高的地段和弯道、场区、回车环路、车库、桥梁 涵洞区域以及枢纽设备组件的定位等宜采用硬性悬吊; 2硬性悬吊*的档距不宜大于25.0m。

4.2.13*触线悬吊*相邻跨距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5电杆基础外缘与市政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4. 2. 15 的规定。

表4.2.15电杆基础外缘与市政设施最小距离(m)

4.2.16跨越无轨电车*触网的市政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1kV及以上架空的电线、电缆,距地面高不应小于9.0m; 21kV以下架空的电线、电缆,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7.5m 3用于通讯架空电线、电缆,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7.0m; 4.2.17无轨电车线路沿线道路两侧,电车集电杆脱线时,有可 能触及的配电变压器、电缆头、刀闸、裸导线、霓虹灯广告、招 牌等均应移除,或安装有效防护设施。 4.2.18无轨电车线路通过的桥梁、涵洞、净空高度不应小 于5.2m。

4.2.20无轨电车架空馈线与1kV以上电力架空线缆应分别 设在道路的两侧,

4.2.21架空馈线网与外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4. 2. 21 的规定。

4.2.21架空馈线网与外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

表 4.2.21 1架空馈线与外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m)

4.2.22同杆架设其他交线路时,横担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 表4.2.22的规定。

同杆架设其他交叉线路时横担间最小距

注:10kV以上高压线路不应与馈线同杆。

V馈线、*触线正负排列

4.2.23馈线在横担上的排列顺序应为:正线在车道侧;负线在 步道侧。当无车道和步道时,正线应在送电方向的左侧;负线应 在送电方向的右侧。 4.2.24分区馈线在横担上的排列应为:长距离馈线在横担的内 侧,中距离馈线在中间,短距离馈线在外侧。 4.2.25*触线应以行车方向为准,左侧为正线,右侧为负线

轨迹左、右 2.0m以内,负*触线应在快慢车道分界线左、右

0.5m以内。 4.2.27停车站处的正、负*触线中心线位置,与同侧道路路缘 石外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4.2.28直道线与弯道线衔*处的*触线,其水平转角不应大 于7°。 4.2.29弯道正、负*触线弯道折*处中心线位置,应根据弯道 曲线半径,布置在电车行驶轨迹的内侧1.0m~3.0m处。 4.2.30弯道内股正、负*触线弯道折*处中心线位置,与同侧 道路路缘石外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2.5m

4.2.31横绷线支承应用于悬吊宜符合下列规定:

1横绷线可支承硬性悬吊、简单悬吊、斜摆悬吊,以及弯 道线和枢纽设备的悬吊; 2行车道路较宽,*触线支线较多的路段,以及单臂梁支 承不能协调的路段,均可采用横绷线*线悬吊。 4.2.32单臂梁支承应用于悬吊宜符合下列规定: 1单臂梁可支承*线悬吊、斜摆悬吊、简单悬吊、单向弯 道内侧*触线悬吊,以及调整*线,*触线锚固的支承。 2具有隔离带的上下行道路、行车混合路面较窄道路、弯曲 道路、仅能一侧立杆的街道;均宜采用单臂支承。当杆距较大采 用双*线悬吊的*触网,或半补偿的*触网,亦宜采用单臂支承。 X*触线悬吊*处,*触线及复磨体底面净空高度 4.2.33触线悬吊*处,触线及复磨体底面距地面净空高度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直线路段应为5.5m; 2路口、弯道及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地段应为5.3m; 3捕捉器滑道部与地面高度应为5.3m;

IX*触线悬吊*处,*触线及复磨体底面净空高度 4.2.33角 触线悬吊*处,触线及复磨体底面距地面净空高度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直线路段应为5.5m; 2 路口、弯道及分线器、并线器、交叉器地段应为5.3m; 3捕捉器滑道部与地面高度应为5.3m; 4.2.34与铁路平交,*触线离轨顶高度宜为5.5m。

4.2.35*触线或其他滑磨体离地最小净空高度应为专用道

4.2.35*触线或其他滑磨体离地最小净空高度应为专用道 4.4m,非专用道4.8m。

X馈线、*触线的线间距

4.2.36架空馈线支承*处线间的距离,绝缘线不应小于0.3m 非绝缘线不应小于0.4m。

1正、负*触线悬吊*处间距:直道应为0.55m~0.6m 弯道及交叉处应为0.6m~0.7m; 2直道同方向相邻两对*触线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1.3m; 3弯道同方向相邻两对*触线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1.4m; 4直道、弯道,逆行方向两对*触线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 小于3.0m。

43分线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线器的操作方式应为电动形式,在运营线路上应采用

电动分线器; 2分线器应分左向及右向,导舌的转折角不宜大于7°; 3分线器应采用不承受*触线张力的结构; 4分线器和并线器,不宜设置在弯道的中部; 5在运营线路弯道和交叉路口设置的分线器,距交通信号 停车线的距离应不小于70m,距停车站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6在同一根横绷线,不应设置两组分线器、两组并线器; 也不应设置一组分线器、一组并线器; 7在运营线路中,单程30m以内,不宜连续设置分线器或 并线器,避让线处的分线器与并线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5m; 8保养场内和运营终*回车场内的分线器,如需连续设置 时,其间距不宜小于10m,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手动分线器; 9分线器的角度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其间距不宜大 于20m; 10分线器在横绷线悬吊时,宜采用硬性悬吊,横绷线应垂 直分线器和并线器的直行线,当采用Y型横绷线时,分线器的 位置,应设置在主横绷线侧; 11分线器弯道线的甩头锚线,应锚在弯道*触线的延长线 侧。当条件不具备时,充许锚线有曲折角,但不应大于15° 4.2.44并线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并线器应有左向、右向之分,并线器的角度不宜大 于7°; 2并线器应采用不承受*触线张力的结构; 3并线器的装置,使用方式应根据使用要求,可采用弯道 有电运行;也可采用直道有电运行: 4保养场和运营线路终*回车场的并线器,如需连续设置 时,其间距不宜小于7m: 5并线器的角度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其间距不宜大 于20m;

直分线器和并线器的直行线,当采用Y型横绷线时,并线器的 位置,应设置在主横绷线侧; 7并线器弯道线的甩头锚线,应锚在弯道*触线的延长线 侧,当条件不具备时,镭线有曲折角,不应大于15°。

侧,当条件不具备时,锚线有曲折角,不应天于15。 4.2.45交叉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叉器的角度宜为25°~90,角度的变化宜为5一档。 与分线器和并线器配套的交叉器角度不宜小于22°。 2交叉器应采用不承受*触线张力的结构。 3交叉器组四个方向的角度定位线,与交叉器的距离不宜 大于5.0m,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 4在运营线路上,道路条件较好时,不宜使用25°及以下 角度的交叉器组。 5交叉器组的悬吊线,应为双重绝缘,交叉器组与横绷线 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0.5m。 6交叉器组的装置及使用方式,应根据道路状况和交叉器 各路通过的车次确定。 4.2.46分段绝缘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轨电车保养场的供电线网应与运营线网分开,应设专 用馈线。 2分段绝缘器应具有在雨淋和带电行驶情况下,不引起燃 烧的阻燃能力。 3供电区段的供电设计应满足电车远期发展运营的需要。 4分段绝缘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5分段绝缘器在弹性悬吊系统中应进行悬吊。 6分段绝缘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接触线处在直线的地段内,或两悬吊点间直 线的范围内; 2)在停车站前,不应小于三个车身长的位置; 3)距交通路口指示信号的距离:专用线时不宜小于50m; 混合道路时不宜小于70m;

4.2.45交叉器设置应符合下列

1交叉器的角度宜为25°~90,角度的变化宜为5°一档。 与分线器和并线器配套的交器角度不宜小于22°。 2交叉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3交叉器组四个方向的角度定位线,与交叉器的距离不宜 大于5.0m,定位线宜采用硬性悬吊。 4在运营线路上,道路条件较好时,不宜使用25°及以下 角度的交叉器组。 5交叉器组的悬吊线,应为双重绝缘,交叉器组与横绷线 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0.5m。 6交叉器组的装置及使用方式,应根据道路状况和交叉器 各路通过的车次确定。

1无轨电车保养场的供电线网应与运营线网分开,应设专 用馈线。 2分段绝缘器应具有在雨淋和带电行驶情况下,不引起燃 的阻燃能力。 3供电区段的供电设计应满足电车远期发展运营的需要。 4分段绝缘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5分段绝缘器在弹性悬吊系统中应进行悬吊。 6分段绝缘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接触线处在直线的地段内,或两悬吊点间直 线的范围内; 2)在停车站前,不应小于三个车身长的位置; 3)距交通路口指示信号的距离:专用线时不宜小于50m; 混合道路时不宜小于70m;

4)不宜设置在上坡的地段内; 5)上下行分段绝缘器错开的位置距离不宜大于70m。

5)上下行分段绝缘器错开的位置距离不宜大于70m。

4.2.47捕捉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捕提器应采用不承受接触线张力的结构; 2捕捉器应双重绝缘; 3捕捉器应悬吊在单臂梁下,单臂梁应锚固,并应与接触 线方向垂直; 4捕捉器前后挡宜采用硬性架设,并应与捕捉器顺直 5弹性悬吊时捕捉器前后档跨距不应大于25m,并应与捕 捉器顺直; 6正、负捕捉器间距应在0.6m~0.7m之间; 7站前捕捉器中心与道边的距离应为电车宽度的一半 加 0.5m。

4.2.48均压线之间的距离,应根据供电区段内接触线长度和运 行车数,交通状况,综合分析,通过计算确定。 4.2.49供电区段末端100m处宜设置均压线。 4.2.50新建运营线路和新线路通过旧线路运行,应缩短均压线 间的距离;或重新计算旧线路供电区段的负荷,调整供电区段 位置。

4.2.51电车电杆的容量、型号,应根据地区地质、气象条件和 线网工作条件,按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原则综合确定。 4.2.52电车电杆的选型、设计与制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 市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供电线网电杆》CJ/T3的规定。 4.2.53电车电杆基础应与杆型级别匹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倾 覆力矩不应大于稳定力矩的8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 于C15。

4.2.54钢结构杆的基础顶面和金属法兰盘的顶面宜高于路 面0.2m。

4.2.55在岩石、混凝土建筑物上嵌人的吊钩托架等DB21T 2205-2013 LED照明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程,应进行专

4.2.55在岩石、混凝王建筑物上嵌人的吊钩托架等,应进行专 项设计。承受线网负载时,应把预留构件与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主筋相连,应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并应经设计单位同 意。填注嵌入物孔内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得小于M20

4.2.56当电杆荷载超过电杆标准容量时,应设置拉线。 4.2.57落地拉线与电杆间的夹角应在30°~45°之内。 4.2.58拉桩杆与坠线间的夹角宜为30°。拉桩杆的深度不应小 于1.0m,坑底应有0.05m的混凝土垫层。当拉桩杆不设坠线 时,应增设混凝土基础,拉桩杆的力矩应满足受力要求。 4.2.59拉线应与线材配件匹配,拉线直径应通过计算确定。 4.2.60埋入土中的拉线棒,应采取镀锌并涂沥青等防腐措施 4.2.61当电车杆与其他线路合杆时,拉线的设置应考虑其他线 路的附加荷载。

4.2.56当电杆荷载超过电杆标准容量时,应设置拉线。

4.2.62架空链线、接触线的始端、终端,均应设置锚线。 4.2.63链线、接触线的锚段长度宜小于1.5km,根据线网实 际情况可设置单向锚线或双向锚线。 4.2.64在桥梁、隧道、涵洞、铁路平交(电气化铁路除外)及 引坡等区段或特殊悬吊的接触网,均应设置单向锚线或双向 锚线。

4.2.62架空链线、接触线的始端、终端,均应设置锚线。

.2.65锚线的斜率宜为10%~14

2. 66 架空馈线网和接触网,应分别安装避雷器。 2.67 保养场处在雷电较多的地区,应装置独立的避雷针或避

4.2.67保养场处在雷电较多的地区LY/T 3007-2018 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技术规程,应装置独立的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