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158-2015 膜结构技术规程

CECS158-2015 膜结构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ECS158-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7173
VIP资源

CECS158-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ECS158-2015 膜结构技术规程

涂敷在基材上,起保护基材作用的聚合物层。

top coating

保护膜材免受紫外线侵蚀并使膜材具有自洁性的表面附加 层

GB/T 22504.1-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 小麦membrane material

由基材和聚合物涂层构成的涂层织物以及由高分子聚合物制 成的薄膜。

tension cable

具有一定预张力的受拉构件。可为钢丝束、钢绞线、钢丝绳等 钢索和非金属缆绳等。

membrane panel

hot sealing

通过加热熔化膜材的表面涂层(G类,P类膜材)或膜材本身 (E类膜材),将相邻膜片的搭接部分压接在一起的连接方法。

membrane element

由膜片连接而成,在膜结构中由柔性边界或刚性边界围起的 整块膜。

2.1.10膜单元名义尺度

确定各膜单元内膜面相对法向位移时用到的膜单元尺度,对 于三角形膜单元定义为最小边长的2/3;对于四边形膜单元定义 为通过最大位移点的最小跨度

pretension force

以机械或其他方法,预先施加于拉索或膜单元上的力。

2. 1.12初始形态

2.1.13最大工作内压

2. 1. 14 最小工作内压

initial state of form

空气支承式膜结构保持结构体系稳定性所需的最小充气压 值。

2.1.15正常工作内压

2.1.15正常工作内压

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在正常使用时的充气压力,其值介于最小 工作内压与最大工作内压之间

2.1.16第一屈服点

yield point

3.1.1膜结构的选型应根据建筑造型需要和支承条件等通过综 合分析确定,可选用下列形式:整体张拉式膜结构、骨架支承式膜 结构、索系支承式膜结构与空气支承式膜结构,或由以上形式混合 组成的结构。 2

3.1.2整体张拉式膜结构可由榄杆等构件提供支承点,并在周达

设置锚固点,通过张拉而形成稳定的体系(图3.1.2)。

图3.1.2整体张拉式膜结构

3.1.3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应由钢构件或其他刚性结构

3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应由钢构件或其他刚性结构作为承重 ,在骨架上布置按设计要求张紧的膜材(图3.1.3)。

3.1.4索系支承式膜结构应由空间索系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索 系上布置按设计要求张紧的膜材(图3.1.4)

3.1.4索系支承式膜结构应由空间索系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索

图3.1.4索系支承式膜结构 1一索系:2一环梁:3一膜

内压的充气装置,借助内压保持膜材张力并形成设计要求的曲面 可采用气承式气肋式和气枕式(图3.1.5)

3.2.1膜结构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 划》GB50352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规定的原则,并应根 居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和地区自然条件等进行设 土

3.2.2确定膜结构单体建筑方案时,应考虑结构体系的合理

3.2.2确定膜结构单体建筑方案的,应考虑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膜结构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形态设计除必须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 尚应考虑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体现自身的形 态和技术特点。

和膜面裁剪线的布置,应考建筑美观要求。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与《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 现范》GB50222的规定。膜结构的防火措施也可通过专门的研究 确定。

规范》GB50118的规定。当有特殊声学要求时,应根据膜材的声 学特性、膜结构的构造特点、预张力施加水平等因素对建筑声学质 量做出评价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建筑照明 没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采光设计中可根据膜材透光的 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光。当有专门要求时,尚应进行照明效果设 计。热源照明灯具与膜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的室内温、湿度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规定。对室内湿度较大的建筑物,尚应采取防结露和

1应根据内部使用空间需要合理确定膜顶的高度,落地气承 式膜结构矢跨比不宜小于1/3,也不宜天于2/3;对于无雪荷载或 具有除雪或融雪设施的屋盖,失跨比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16。 2气承式膜结构可采用斜向交叉索网或纵横向钢索加强,斜 向交叉索网及纵横向钢索的直径及间距应由结构计算确定。 3应急出口的设置应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耳 平面布置时应至少设置两个应急出口,其宽度不应小于90cm。 4在所有的门上均应设置内外可视的观察窗。 5采用的风机应具有足够的送风量和风口压力,从充气开始 达到最小工作内压所需时间不宜大于2h,并应保证需要时室内能 达到最大工作内压。 6应具有备用充气设备,包括风机、控制系统以及发电机,保 证其中1台设备出现故障或突发停电时具有保持膜结构稳定的充 气能力。控制系统应采用互锁方式,保证正常使用设备出现故障 后可以自动启动备用设备或发电机。 7气承式膜结构用于游泳池等项目时,应设置灾害天气下的 防塌落设施。

3.3.1膜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诊

..1 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3.3.2膜结构设计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结构的安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确定。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膜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 为二级。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 于1.0;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5~25)年时,结构重要性系数不 应小于0.95;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时,结构重要性系数不 应小于0.9。

3.3.3膜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方

力、气压力、温度和支座不均匀沉降等作用。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膜面的活荷 载标准值可取0.3kN/m²。

3.3.5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膜结构时,应按表3.3.5所列的 两种组合类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注:1表中G为恒荷载,W为风荷载,Q为活荷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者,P为初始 预张力,力为空气支承式膜结构的内压值; 2荷载分项系数和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取值;P(p)的荷载分项系数和荷载组合系数可取1.0; 3“其他作用”是指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温度作用、支座不均匀沉降或施 工荷载等组合。

注:1表中G为恒荷载,W为风荷载,Q为活荷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者,P为初 预张力,力为空气支承式膜结构的内压值; 2荷载分项系数和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取值;P(p)的荷载分项系数和荷载组合系数可取1.0; 3“其他作用”是指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温度作用、支座不均匀沉降或 工荷载等组合。

3.3.6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执行。对形状较为简单的鞍形、伞形、脊谷式和 拱支式膜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对于形 状复杂的重要建筑物,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荷载体 型系数。

3.3.7雪荷载分布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执行,并应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不利景

3.3.8膜结构设计时,应在满足膜面应力平衡状态的条件下,使 结构体系保持稳定。还应考虑使用阶段局部膜片破坏或局部索退 出工作,以及对不同部位膜单元进行二次张拉或更换对整体结构 的影响。 3.3.9膜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合理的预张力施加方式

3.3.9膜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合理的预张力施加方式

4.1.4E类膜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第一屈服强度标准值和 第二屈服强度标准值可按表4.1.4采用,也可按本规程附录B规 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表4.1.4E类膜材第一、第二屈服强度及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N/mm)

4.1.5G类、P类膜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采用生产企业提供 的数值或通过试验确定。对不同企业、不同型号的膜材,宜分别按 本规程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4.1.6E类膜材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可按表4.1.6采 用。

表4.1.6E类膜材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1.7G类、P类膜材的抗撕裂强度、抗剥离强度可采用生产企 业提供的数值或通过试验确定。对不同企业、不同型号的膜材,宜 分别按现行行业标准《膜结构用涂层织物》FZ/T64014的规定进 行测试。抗撕裂强度不宜小于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1cm的 7%,抗剥离强度不宜小于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

4.1.8膜材的防火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 性能分级》GB8624的规定进行测试并确定等级

4.2.1膜结构的拉索可采用钢丝束、钢绞线或钢丝绳,也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采用钢拉杆等。钢丝绳宜采用无油镀锌钢芯钢丝绳。 4.2.2钢丝束及其锚具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斜拉桥热挤 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的规定。钢绞线的

式中:F 拉索的抗拉力设计值(kN); Ftk一一拉索的极限抗拉力标准值(kN); 钢丝束、镀层钢绞线的弹性模量不应小于1.85×10"N/mm 不锈钢绞线、钢丝绳的弹性模量不应小于1.20×105N/mm²。 4.2.4拉索的锚接可采用浇铸式(冷铸锚、热铸锚)锚具,也可采

用挤压式或压接式锚具。浇铸式锚接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拉索机 限抗拉力标准值的95%,挤压式或压接式锚接的抗拉强度不得小 于拉索极限抗拉力标准值的90%。锚具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合金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位 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的规定:合金结构钢的技术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合金结构钢》GB/T3077的规定。当锚具采用铸 造成形时,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件》GB/T11352和现行行业标准《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铸钢件》YB/T036.3的规定。 4.2.6对组成钢丝束、钢绞线、钢丝绳的钢丝,应进行镀锌或其他 防腐镀层处理。对碳素钢或低合金钢拉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对外 露的钢绞线、钢丝绳,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或其他方式防护 锚具与有防护层的拉索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密封。

5.1.3膜结构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儿何非线性。结构计算中

相符合,对于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支承点,在计算中应考虑支

5.1.5对膜结构中的索、膜构件,可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适度,其值不宜大于300Pa;最大工作内压应保证在极端关气条件 下,结构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形;最小工作内压应保证结构体系的稳 定性,其值不宜小于200Pa。

5.2.1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应满足边界条件和合理预张力的 要求,并且满足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对于空气支承式膜结 构尚应考虑正常工作气压的影响。

5.2.1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应满足边界条件和合理预张

载、可能产生的变形以及施工等因素确定。预张力值必须保证在 第一类荷载效应组合下,所有索、膜构件均处于受拉状态。

张力水平可在下列范围内选取: G类膜材:(2~6)kN/m P类膜材:(14)kN/m E类膜材:(0.7~1.2)kN/m

G类膜材:(2~6)kN/m P类膜材:(1~4)kN/m E类膜材:(0.7~1.2)kN/m

5.3.1膜结构的荷载效应分析,应在初始形态分析确定的几何形 状和预张力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对结构内力和变 形的影响。当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调整初始形态。 5.3.2计算索、膜的内力和位移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动力效应 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膜结构,可采用乘以风振系数的方法考虑结 构的风动力效应。对骨架支承式膜结构,风振系数可取1.2~ 1.5;对整体张拉式膜结构,风振系数可取1.5~1.8。对于跨度较 大、风荷载影响较大的或重要的膜结构,应通过风洞试验或风振分 析确定风荷载的动力效应。

5.3.3在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膜面各点的最大主应力应满足下

Omax

式中:0max 在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最大主应力值; f—一对应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膜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fk一一膜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对于G类、P类膜材,取极 限抗拉强度标准值。对于E类膜材,当为非空气支 承式时,取第一屈服强度标准值;当为空气支承式 时,取第二屈服强度标准值:

一强度折减系数;对于G类、P类膜材,一般部位取= 1.0;节点和边缘部位取=0.75;对于E类膜材,取 =1.0; 膜材抗力分项系数;对于G类、P类膜材,第一类荷载 效应组合时,=5.0;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时,= 2.5。对于E类膜材,第一类荷载效应组合时,非空 气支承式=1.8、空气支承式=1.4;第二类荷 载效应组合时,=1.2。 5.3.4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膜结构的变形不得超过规定 的限值。对于整体张拉式和索系支承式膜结构,其最大位移在第 一类荷载效应组合下不宜大于跨度的1/250或悬挑长度的1/125; 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不宜大于跨度的1/200或悬挑长度的 1/100。对于榄杆顶点,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其侧向位移值 不宜大于榄杆长度的1/250。对于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其骨架最 大位移应符合有关骨架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结构中各膜单元内 膜面的相对法向位移,不应大于膜单元名义尺度的1/15。 5.3.5在第类荷载效应组合下,膜面不得出现松弛。膜面的最 小主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强度折减系数;对于G类、P类膜材,一般部位取 1.0;节点和边缘部位取0.75;对于E类膜材,取 5=1.0; YR 膜材抗力分项系数;对于G类、P类膜材,第一类荷载 2.5。对于E类膜材,第类荷载效应组合时,非空 气支承式=1.8、空气支承式=1.4;第二类荷 载效应组合时,,=1.2。

5.3.4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膜结构的变形不得超过

式中:min一 在各种荷载效应组合下的最小主应力值; 预张力值的25%。 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膜面由于松弛而引起的褶皱面积 不得大于膜面面积的10%。 5.3.6膜结构的索在第一类荷载效应组合下均应处于受拉状态 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若索退出工作不应导致结构失效。 5.3.7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在第一类荷载效应组合下,可按内压不 变进行非线性分析;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气承式膜结构应按

5.3.7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在第一类荷载效应组合下,可

变进行非线性分析;在第二类荷载效应组合下,气承式膜结构应按 内压不变和内压变化两种假定分别进行非线性分析,气枕式和气

肋式膜结构应按内压变化进行非线性分析

5.4.1膜结构的裁剪分析应在初始形态基础上,在空间曲面上确 定膜片间的裁剪线,获得与空间曲面最接近的平面展开膜片。 5.4.2确定膜片间的裁剪线,可采用测地线法和平面相交法等。 5.4.3确定裁剪线时,宜考虑下列因素:裁剪线布置的美观性,膜 材的利用率,织物类膜材纤维方向与主受力方向的一致性, 4性的热前/ #

5.4.4膜结构的裁剪分析中应考虑初始预张力及膜材材料特性

的影响,确定膜片的收缩量,调整膜片的裁剪尺寸

6.1.1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保证连接的安全、合理、美观。 6.1.2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符合计算假定。连接构造偏心时,应 考虑其对拉索、膜材产生的影响。 6.1.3膜结构的连接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加预张力的方式、支承结 构安装允许偏差,以及进行二次张拉的可能性。 6.1.4有防水要求的连接构造,膜材连接处应具有可靠的水密 性。 6.1.5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膜材的磨损和撕 裂。 6.1.6膜结构中拉索的连接节点、锚锭系统与端部连接构造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的规定选用。 6.1.7膜结构的连接件应传力可靠,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 久性。 6.1.8膜结构的压板板厚不宜小于6mm,固定螺栓间距不宜大 于200mm,加劲板间距不宜大于600mm。 6.1.9膜结构的连接件不应先于所连接的膜材、拉索或钢构件破 坏,并不得产生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变形。 6.1.10对金属连接件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6.1.1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保证连接的安全、合理、美观。

坏,并不得产生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变形,

6.2.1膜材之间的主要受力缝应采用热合连接,其他连接缝可习 用粘结或缝合连接。

6.2.2膜材之间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或对接方式。搭接连接时,应

使上部膜材覆盖在下部膜材上(图6.2.2)。热合连接的搭接缝宽 度,应根据膜材类别、厚度和连接强度的要求确定,对G类膜材不 宜小于50mm,对P类膜材不宜小于25mm,对E类膜材不宜小于 10mm。

GB/T 7771-2008 特殊同色异谱指数的测定 改变照明体图6.2.2膜材的连接 1一膜;2一搭接缝;3一热合宽度;4一对接缝

6.2.3膜单元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编绳连接L图6.2.3(a)」、夹具 连接图6.2.3(b)」或夹板连接L图6.2.3(c)」。

6.3.1膜在刚性膜脊处不设分片时,可采用图6.3.1所示构造。 不需要固定于支承钢结构时,可将主膜直接搁置于支承的钢管上 图6.3.1(a);需要固定于支承钢结构时,可采用压板与固定底 板将主膜夹紧,并采用热合防水膜的方式L图6.3.1(b)」。

7一防水膜;8绳边;9一底板;10一压板

6.3.2膜在刚性膜脊处设分片时,可采用图6.3.2所示构造。在 压板与防水膜片之间充填高弹发泡材以避免螺栓对防水膜的损伤 图6.3.2(a)」;采用中间凹进的压板使固定螺栓的螺帽不突出压 板表面L图6.3.2(b)」;利用固定底板上焊接圆钢将主膜抬高,使 防水膜与主膜的高度平齐L图6.3.2(c)」;采用铝合金型材以避免 在膜材上并孔图6.3.2(d)

(a)填充高弹发泡材

GB/T 24265-2014 工业用硅藻土助滤剂(b)采用中间凹进的压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