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536-2019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

DB42/T 1536-2019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2/T 153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311
VIP资源

DB42/T 153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1536-2019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

5.2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5. 2. 1强震监测设备

JB/T 11089-2011 农用小型装载机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中的表B.1要求。记录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中的 求。记录器主要由控制单元、计时单元、采集单元、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供电单元 中计时单元、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的技术要求如下:

DB42/T15362019

5. 2. 2传输线路

当采用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时,加速度传感器与记录器之间应采用高性能屏蔽电缆连接。当采用分 散记录式监测系统时,记录器与管理中心之间应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介质传输,远距离传输或电磁 干扰大的场地应采用光纤通讯。系统应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发送至市县和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供电、网络和防雷等辅助观测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供电设施应具备维持监测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供电能力和备用电源,日常供电优先选择交流 供电。备用电源应具备满足监测设备连续、稳定工作至少24h的能力; b)网络设施应具备满足数据实时传输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和网络设备; c)防雷设施监测设备和电源应配置防雷设施,接地电阻宜小于4Q。

管理中心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具备与监测台阵所有测点进行网络通信的能力,带宽应满足数据传输要求; b)应具备本地数据存储、管理和服务能力; 应具备稳定可靠的供电能力; d) 能通过计算机专业软件对台阵现场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并具备地震数据分析 与震害评估功能; 应具备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服务器的能力。

5.4.1传感器观测环境:应具备传感器安装条件,保障传感器与监测对象牢固结合。应具备保障传感 器正常工作的方位、温度和湿度条件,宜浇筑专用的仪器墩,仪器墩的建造方法应按DB/T17的规定执 行。 5.4.2记录器观测环境:应具备记录器安装条件,具备保障记录器正常工作的数据传输网络环境和温 度与湿度条件。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校时,应能保证持续接收到有效的卫星信号。采用网络校时,应能保 证网络持续连通。 5.4.3接地环境:记录器周边应具体接地条件,应采用粗铜线将接地端与仪器专用地线牢固连接。 5.4.4传输介质环境:加速度传感器与记录器连接电缆周围5m内应没有强电磁干扰。宜对传输介质 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人为或非自然因素造成损坏。

6监测系统的测试、安装与验收

6.1.1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

DB42/T15362019

每个传感器均应进行常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测试方法应按DB/T10和传 感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执行

6. 1.1.2抽样测试

应对传感器进行抽样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灵敏度、线性度、测量范围、满量程输出、噪声、动态 范围、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横向灵敏度比的检验、静态耗电电流等。测试方法应按DB/T10的规定 行。

6. 1. 2 记录器测试

6.1.2.1常规测试

6.1.2.2抽样测试

应对记录器进行抽样测试。测试内容 、动态范围、分辨力、幅频响应、带通滤波器的 时精度、校时精度等。测试方法应按DB/T10中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执行

6. 1. 3测试报告

传感器和记录器的常规测试和抽样测试应在监测系统安装前完成,并能传输实时监测数据至所 县和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并获得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6. 2监测系统的安装

6.2.1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传感器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仪器安装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要求和步骤进行; b)传感器应与被测物刚性连接; c)传感器应安装专用防护壳,防护等级IP67; d)供电、防雷、选址及观测环境要求应满足第5章规定

6. 2. 2 记录器的安装要求

强震动记录器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仪器安装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要求和步骤进行; b)应稳固放置在仪器箱或者机柜等保护措施内: c)供电、防雷、选址及观测环境要求应满足第5章的规定; d)所有连接均应保证牢固可靠。

6.2.3监测系统的检查、设置和调试

6.2.3.1应依据相关规范和使用说明对仪器进行确认、设置和调试。

DB42/T15362019

c)试运行状态,包括监测台阵工作情况和正常运行率; d)对监测台阵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综合评定, 6.3.4指定现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并进行技术培训。 6.3.5强震动监测台阵验收资料应报市县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3.6在完成6.3.1至6.3.5内容的基础上,按要求向当地市县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省地 震行政主管单位应对验收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1.1监测台阵应每日自动标定1次,标定数据上传至市县和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 1.2每月远程通信应检查至少1次。检查内容包括:仪器参数设置、数据回收情况、传感器零 、授时状态等,并填写《远程通讯检查记录表》存档,样表见附录D

7.2.1监测台阵完成验收工作后,应建立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台阵进行巡查。 7.2.2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巡查工作原则上应不少于每年现场检查1次,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表》并报 送市县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样表见附录E。当发现设备外观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市县和省地 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2.3监测台阵每年年初应出具1份年度运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上一年监测系统管理和维护情况 地震记录和数据分析、震害评估结果等,并提交给业主单位、市县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8监测记录的存储与处理

8.2.1在获取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峰值大于0.01g的地震记录时,应进行数据的常规处理。应填写《强 震动监测台阵记录报告单》,提交给业主单位、市县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样表见附录F。

8.2.2监测记录的常规处理

8.2.2. 1加速度校正

对未校正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得到校正的加速度记录。 8.2.2.2时域处理 a)速度和位移时程记录:对校正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处理,得到速度时程和位移时 峰值记录: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的峰值进行分析,得到峰值记录。

8. 2. 2. 2时域处理

8.2.2.3傅立叶谱分析

8.2.2.4反应谱分析

对校正的加速度记录计算5个阻尼比值(0.005,0.02,0.05,0.1,0.2)的反应谱,包括相对 应谱、相对位移反应谱、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拟速度反应谱和动力放大系数谱。

图A.1、图A.2给出了监测系统框图

DB42/T1536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监测系统组成

图A.1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组成框图

图A.2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组成框图

DB42/T1536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表B.1常规加速度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

表B.2给出了记录器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QGDW 13079.3-2018 12kV~40.5kV柱上负荷开关采购标准 第3部分:12kV柱上SF6负荷开关专用技术规范DB42/T15362019

表B.2记录器主要技术指标

DB42/T1536201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脉动测试具体要求

C.1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主要测试自然震源(风、海浪、交通等)引起结构测试点三轴向的 加速度振动。 C.2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应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各进行1个时段的测试。每个时段的测试时间不 应小于30分钟 .3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结束后,应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包括脉动峰值 脉动的主频,以便选择和确定强震动加速度仪的触发方式和阈值,并可进一步确定场地的优势频率以及 结构的自振频率。

C.1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主要测试自然震源(风、海浪、交通等)引起结构测试点三轴向的 加速度振动。 C.2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应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各进行1个时段的测试。每个时段的测试时间不 应小于30分钟 5.3场地脉动和建筑物的脉动测试结束后,应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包括脉动峰值 脉动的主频,以便选择和确定强震动加速度仪的触发方式和阈值,并可进一步确定场地的优势频率以及 结构的自振频率。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现场检查记录表 表E.1所示了现场检查记录表格式及内容。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DB42/T15362019

表E.1现场检查记录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