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466-201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DB41/T 1466-201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146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4.8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6245
VIP资源

DB41/T 146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1/T 1466-201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

6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N/T 0448-2011 进出口食品中砷、汞、铅、镉的检测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应遵循现行沥青混合

DB41/T 14662017

岩沥青的掺量应考虑岩沥青的种类与性能、交通状况、气候与环境条件、路面结构、材料成本 因素,并通过3个不同掺量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综合确定,岩沥青掺量参考范 5。

表5岩沥青掺量参考范围

参量按外掺法确定,以质量比例计算。如BRA掺量指岩沥青占基质沥青质量的比例为70%~100%。

6. 3. 1 一般规定

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热拌密级配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设计 流程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并注明不同 方法及各自的试验结果

6.3.2干法工艺目标配合比设计

干法工艺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时,应将预热的目标级配集料加入拌和锅中,按掺配 入岩沥青,拌和15s~30S,再加入基质沥青拌和,各工序温度控制见表6。

表6岩沥青法工艺室内试验的温度控制

6.3.3湿法工艺目标配合比设计

6.3.3.1室内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发育和剪切温度不宜超过175℃;搅拌时间宜控制在0.5h~1h 内,发育时间在0.5h~1.5h内,剪切时间在0.5h1h内。应用中根据岩沥青种类、掺量等因素进 行优化调整。 6.3.3.2湿法工艺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时,应将岩沥青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再加入拌和锅 中与集料进行拌和,拌合过 加热温度

6.4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4.1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土0.3%等3个油石比 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土0.2%。

DB41/T 14662017

6.4.2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 千得随意更改。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 亚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经检测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 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6.4.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级配检验应保证0.075mm、2.36mm、4.75mm及最大公称粒径筛孔的通 过百分率接近优选的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mm~0.6mm出现“驼峰”

6.5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GE20规定的方法经行车撤试验,动稳定度应符

表7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6.5.2按JTGE20规定的方法,通过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 定性能,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应符合表8的技术要求。

表8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表9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6.5.4对利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试件,脱模后进行渗水试验,且 渗水系数指标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渗水系数技术要求

7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7.1.1铺筑前,应先对基层或下承层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不符合要求时不得施工

DB41/T 14662017

DB41/T 14662017

7.1.2使用专用的洒布车进行粘层油的酒布 粘层油应洒布均匀,对于路面边角和接缝等洒布车 有效工作范围之外的区域应进行人工酒布,不能留有死角 7.1.3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铺筑试验段,进行技术总结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在专门的沥青拌和厂(场、站)用拌和设备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应符 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的规定,

7. 2. 2 干法工艺要求

7.2.2.1采用干法工艺生产时,应在原拌和设备基础上加装全自动的岩沥青添加装置。 7.2.2.2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干法拌和工艺进行生产。 7.2.2.3干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见表11。

表11王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拌和好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应均匀地裹覆集料,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集料离

7.2.3湿法工艺要求

2.3.1北美岩沥青、新疆岩沥青、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湿法拌和工艺进行生产 2.3.2采用湿法工艺生产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生产温度应控制在160℃~170℃。 2.3.3湿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见表12。

表12湿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

7.3.1运料车应用苦布覆盖,到达现场时混合料温度不应低于160℃。 7.3.2使用15t以上的自卸车运输。摊铺时,施工现场等候的运料车不少于3辆

DB41/T 14662017

7.4.1摊铺温度与松铺厚度应紧跟摊铺机测量,并予以记录。摊铺后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不 宜低于155℃。 7.4.2当路面温度低于5℃、气温低于10℃时或遇大风、雨雪等天气时,不得摊铺。

7.5.1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 终压的碾压步骤。同时,压路机组合方式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7.5.2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首先采用钢轮压路机静态初压1~2遍,然后再利用不小于25t轮胎压 路机揉搓复压2~4遍,复压紧跟初压,最后采用双钢轮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压路机终压不少于2 遍,且终压要消除表面轮迹,施工时各环节的温度控制见表13。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7.5.3压实与成型的其他要求,按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7.5.3压实与成型的其他要求,按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7.5.3压实与成型的其他要求,按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7.6.1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待表面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可酒 水冷却降低路面温度。 7.6.2铺筑好的路面应严格控制交通,不得造成污染、堆放杂物,

8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8.1.1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施工,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 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8.1.2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8.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米 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DB3303T 014-2020 村民委员会选举操作规程8.3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

DB41/T 14662017

表1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3.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DB12T 949-2020 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技术标准应符合JTGF80/1的相关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