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256-2019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GB/T 20256-2019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2025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3198
VIP资源

GB/T 2025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20256-2019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5.2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的建立

点位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a)基本点和一等点的点位一般选在机场附近(在机场的安全隔离区以外): b)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的点位应选在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和便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不应选 在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 c) 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的点位应远离飞机跑道及繁忙的交通要道,避开人工震源、高压线路及 强磁设备; d) 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的点位应使于重力联测及点位坐标、高程的测定; e) 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可利用国家和省级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等国家高等级控制点

GB/T 202562019

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选用理石的标石应满足下列要求 a)标石尺寸为1000mmX1000mmX1000mm,规格见附录A的A.2; b)标石用混凝土现场灌制; 标石应标定正北方向; d)标石面应平整光滑,标志镶嵌在标石面的中央,标志规格见附录A的A.3

基本点和一等点及引点选理工作结束后应填写和绘制点之记,见附录BGB 23200.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当在永久性建筑物地面 标志时,应将建筑物所属单位的名称填入备注栏里

短基线的建立应满足下列要求: 至少由3个点组成; b) 点位应避免选在陡峭的山崖处; 点的埋石要求与基本点相同

短基线的建立应满足下列要求: 至少由3个点组成; b 点位应避免选在陡的山崖处; c) 点的埋石要求与基本点相同

5.4上交选埋资料内容

上交选埋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点之记; b) 点位照片; c) 收集的资料; d) 委托保管书; e) 技术总结。

上交选埋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点之记; 6 点位照片; c) 收集的资料; d) 委托保管书: 技术总结

6.1仪器的选用与要求

绝对重力仪使用要求如下: a)在使用仪器前应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或使用手册,熟悉操作步骤; b)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规程操作; c)绝对重力仪的操作应由专人负责

6.3仪器的调整和检验

绝对重力仪的调整和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a)检查和调整激光稳频器、激光干涉仪和时间测量系统: b)调整测量光路的垂直性:

调整超长弹簧的参数; d)确认绝对重力仪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6.4.1基准点的测量要求

GB/T 202562019

6.4.2重力仪的调整与改正

测量过程中,应根据测点观测环境的稳定程度适时查看仪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时(如气泡偏移 频率参数偏离、激光垂直度偏离等)应及时调整、改正,并认真和详细填写“绝对重力测量观测记录表” 参见附录D。

6.4.3绝对重力观测工作结束

6.4.4激光器和时间频率标定

6.5观测值处理与精度评定

GB/T 202562019

6.6重力垂直梯度的测定

GB/T 202562019

重力垂直度的测定应包括: a)按照离墩面1.3m高度处安置观测仪器平板,量出平板面至墩面的高度,读数到毫米(mm); D 按低点(墩面)→高点(平板)→低点或高点→低点→高点的顺序进行观测,为一个独立测线;进 行段差计算,求得一个独立结果; 获得规定数量的结果,按6.5经各项改正后,计算段差的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计算见式(8) 式(10)。

6.6.3垂直梯度计算

重力垂直梯度见式(11)

6.7成果整理与技术总结

绝对重力测量完成后,应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和数据整理工作,成果整理应包括: a) 检查观测组数和测量精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b) 检查观测记录是否完整; ) 收集测点地区的地质结构和观测期间的地震、地下水变动和气象等情况; d) 整理绝对重力测量和重力垂直梯度测 ,编制绝对重力测量成果表,参见附录E。

绝对重力测量完成后,应撰写技术总结,主要内容应包括:

GB/T 202562019

测点情况说明,内容包括:点名、点号、该点建立年代和有关历史情况、点位地震情况、地下水变 动情况和地区气象情况、测点经纬度和高程及其所属系统,周边地区现有重力点的情况; b) 绝对重力测量情况,包括仪器运行的情况和使用的参数; 绝对重力测量结果情况,包括成果表、观测结果分布变化图、组均值残差直方图、绝对重力测量 结果的分析以及与该点已有测量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等; d)重力垂直梯度测量情况,包括仪器数量、结果和精度

6.8上交的成果和资料

上交的成果和资料应包括: a) 绝对重力测量观测记录光盘; b) 重力垂直梯度观测手薄; c) 绝对重力测量观测计算资料; d) 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资料; e) 绝对重力测量成果表和分析; f) 点之记; g) 绝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h) 相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i) 技术总结; i) 检查验收报告

上交的成果和资料应包括: 绝对重力测量观测记录光盘; b) 重力垂直梯度观测手簿; c) 绝对重力测量观测计算资料; d) 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资料; e) 绝对重力测量成果表和分析; f) 点之记; g) 绝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h) 相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i) 技术总结; i 检查验收报告

7.1仪器的选用与要求

7.2仪器的检验与调整

作业前及作业中每月对仪器进行检验与调整。每条测线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水准器检查以及灵敏 度检查。

7.2.2检验与调整内容

重力仪的检验与调整内容应包括: a) 光学位移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参见附录F; b) 正确读数线的检验与调整,参见附录G; 横水准器的检验与调整,参见附录H; d) 电子读数零位与检流计零位的检验与调整,参见附录I; e) 电子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参见附录J; f) 光学位移线性度的检验,参见附录K; g) 电子读数线性度的检验,参见附录L; 以上各项检验与调整的记录格式参见附录M

GB/T 202562019

静态试验的内容包括: a)在温度变化小且无震动干扰的室内稳固地点安置仪器; b 待仪器稳定后每半小时读一次数,连续观测48h,整个测试过程中仪器处于开摆状态; c) 经固体潮改正后,结合读数的观测时间绘制仪器的静态零点漂移曲线,检查零漂线性度

n一一试验场地测段的个数。 对于同一台仪器,动态观测精度小于相对重力仪标称精度的2倍,可认为该仪器的零漂是线性的

7.3.3多台仪器一致性试验

多台仪器一致性试验可与动态试验一并进行。仪器间一致性中误差的计算见式(13)

7.4重力仪比例因子的标定

重力仪比例因子的标定应包括: a)作业前重力仪应在长基线的基准点或基本点间进行比例因子的标定。 D 所选的重力差应覆盖工作地区重力仪的读数范围,避免比例因子外推, c)两基本点间用飞机联测时,每台仪器应测定两个往返的独立结果,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

GB/T 202562019

相对重力测量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国家重力控制点进行相对重力联测时使用的仪器数和成果数见表2。

C= △G12 Ag 12

基本点、一等点联测时使用的仪器数和成果数

b)短基线联测时仪器数不 少于6台,每台仪器的合格成果数不少于4个,总成果数不少于24个。 基本点的联测路线应组成闭合环,闭合环的测段数不宜超过5段。 d) 一等点的联测路线可以组成闭合环或附合在两基本点间,其段数一般不超过5段,特殊情况下 可以按辐射状布测一个一等点。 e) 基本点引点或一等点引点可按辐射状联测,其联测精度和技术要求与相应等级重力点的规定 相同。 联测时应采用对称观测,即A一B一C...C一B一A,观测过程中仪器停放如超过2h,则在停 放点应重复观测,以消除静态零漂。 g)每条测线一般在24h内闭合,特殊情况可以放宽到48h。 h)每条测线计算一个联测成果

7.5.2测站观测步骤

测站的观测步骤包括: a) 清理现场,消除不安全因素; b) 放置仪器,使仪器的横水准器泡与磁北方向平行; c) 精确整平仪器,并保持仪器左前方的脚螺旋不动,使仪器高在同一测线中变化不大: d) 仪器松摆,转动读数轮,使检流计指针大致在零位; 量取仪器高,按要求填写观测手簿上相应栏目的内容; f) 在开摆5min后,读取一组(3个)合格读数,并记录相应的观测时间; 仪器锁摆; h) 检查各项记录; 观测结束

GB/T 202562019

送测的观测记录采用观测手领记录或电子记簿记

6.2观测手筛记录规定

观测手薄记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观测手簿的记录格式参见附录M; b) 手簿中的各项记录应当场填写,不应追记和转抄; C) 各项记录的字体应清晰、端正,严禁涂改; 重力仪的计数器的读数轮读数记录及观测时间分的记录均不得划改;其他数值若读错或记错 可以将记录的错数划去,在其上方记上正确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7.6.3电子记记录规定

电子记薄记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子记簿使用的软件应具有数据防伪能力; b)电子记簿软件应具有观测数据记录、各项改正数的计算、测线计算及联测精度计算等功能;

.1根据仪器的格值表,将仪器的读数转换为格值表转换值,公式见附录C的C.6。 2计算固体潮、气压和仪器高等三项改正,其计算公式分别见附录C的C.1、C.2和C.4;在沿海 当相对重力联测边大于100km时,应计算海潮负荷改正,其计算公式见附录C的C.5。 .3计算经上述几项改正的初步观测值,计算见式(15)。

GB/T 202562019

7.7.4计算经零漂改正的最后观测值,计算见式(16)。

7.8精度评定和补测要求

精度评定和补测要求如下: a)同一测段的各台仪器段差取平均,求得该测段的段差平均值。 b)计算各测段的段差联测中误差和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闭合差,公式见附录C的C.10。 当合格成果数不够规定数量时应补测;段差联测中误差超限时,应对超限的仪器进行补测,亦 可以采用多台仪器进行补测。补测后充许舍去明显离群的成果。一次联测中成果明显分群而 难以取舍时,应舍去该次联测的全部成果,进行重测。 d 当闭合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并重测有关测段。

7.9上交的成果和资料

上交的成果和资料应包括: a) 相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b) 比例因子标定资料; c) 仪器出厂格值表; 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手簿; e) 相对重力测量观测记录光盘; f) 段差计算及精度计算资料; g) 点之记; h) 技术总结; i) 检查验收报告

上交的成果和资料应包括: 相对重力仪检测资料; 比例因子标定资料; 仪器出厂格值表; d) 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手簿; e) 相对重力测量观测记录光盘; f) 段差计算及精度计算资料; g) 点之记; h) 技术总结; 检查验收报告

各等级重力点的平面坐标可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或其他方法测定 各等级重力点的高程可采用常规方法或卫星定位结果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

9.1外业资料的汇总与整理

外业资料的汇总与整理要求如下: a) 外业资料包括施测单位名称、各类观测资料的数量、完成各项成果的数量、使用仪器编号、各 测单位联测路线图、全网联测成果精度统计及重力控制网施测总图

GB/T 202562019

重力点点位数据按统一的编号规定生成点位数据文件,其内容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以及基准 点上实测的重力垂直梯度。 全部绝对重力观测原始数据应按点号顺序和观测年份先后次序,生成绝对重力观测数据文件, 其内容包括测点名称、点号、观测日期、仪器类型和号码、观测组数、采用的观测组数、采用的总 下落数、观测结果中误差、重力垂直梯度、墩面及离墩面1.3m高度处的重力值 相对重力观测数据按测线顺序生成相对重力观测数据文件,其内容包括点号、点名、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环境温度、仪器编号、仪器内温、气压、三次读数及时间、仪器高度、仪器在墩面的方 位、运载仪器方式。

数据预处理内容与要求如下: a)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外业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处理外业观测数据和精度评 定,剔除不合理成果,统一进行测量成果编号,重新确定各仪器比例因子,计算重力联测中误 差,统计环闭合差。 b) 对相对重力测量每个测线的观测数据重新进行测线计算和精度评定,计算内容和方法见7.7 和7.8。 c) 内业计算结果与外业计算结果不一致或成果超限,应分析查明原因,剔除超限和不合理成果。 d) 将符合平差计算要求的绝对观测值和相对观测的段差作为最后观测值,接预定的格式生成平 差数据文件

9.3.1绝对重力观测值误差方程

9.3.2相对重力观测值误差方程

每台仪器在讠点和点之间经过固体潮改正、气压改正、仪器高改正、零漂改正、海潮负荷改正的 值误差方程见式(18)

GB/T 202562019

式中: A. 各周期函数的振幅; 相位

绝对重力观测值与相对重力观测值的权比采用式(23)计算。

P绝,P相一 分别为绝对重力观测值与相对重力观测值的权: mo 单位权中误差(相对重力仪单仪器、单测回观测段差的中误差); m 绝对重力观测值中误差

9.3.4法方程组成及解1

A,=VX"+Y tgx=X. Y, X.=A.cosp Y.=A,sing,

9.3.5统计检验与精度评定

统计检验与精度评定应包括: )单位权中误差,见式(29)

上交的平差成果包括: 数据处理方案; b) 相对重力测量数据预处理结果; c) 平差数据; d) 重力点位数据汇总表; e) 基准点绝对重力测量成果汇总; f) 相对重力仪格值表; g) 国家重力控制点网成果表; h) 重力仪格值标定场成果表; i) 项目设计书; j) 数据处理技术报告; k) 工作报告; 1) 检查验收报告

家重力控制测量成果检否查验收按GB/T24356执

GB/T 202562019

GB/T 202562019

准点标石面图见图A.1,基准点标石平面图见图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家重力控制网重力点标石和标志规格

图A.1基准点标石剖面图

图A.2基准点标石平面图

A.2基本点和引点标石

GB/T 202562019

TB 10754-2018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标石剖面图见图A.3.基本点及引点标石平面图

重力点标志尺寸规格见图A.5.重力点标志顶面字样见图A.6。

图A.3基本点及引点标石剖面图

图A.4基本点及引点标石平面图

GB/T 202562019

TZZB 1932-2020 室内单杠图A.5重力点标志尺寸规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