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速查手册.pdf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速查手册.pdf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速查手册.pdf

1.1.4.1装运土方机械: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1.1.4.2碾压机械: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 1.1.4.3其他机具: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和尖头)、2m钢直尺、20 号铅丝、橡胶管等。

1.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 方土料的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的回填土方工程,其各项回填 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地工前应根惦工性付点 琪力工件种天、 出关反女水 施工示开守, 口理地珊定琪 方土料的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的回填土方工程,其各项回填 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1.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做好隐蔽检查和验 收手续。 1.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或 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标定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或地坪上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1.2.4确定好施工机械的行走路线。应预先经过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 作,同时要编制好施工方案。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1.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做好隐蔽检查和验 收手续。

1.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或 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标定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或地坪上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1.2.4确定好施工机械的行走路线。应预先经过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 作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水工码头高性能砼典型施工方案总结,同时要编制好施工方案。 2.操作工艺

1最:ZKm/11 十足贩:Km/11 成般:乙K山/1 2.6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长度为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2.7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方案中未要求边 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方案中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2.8在施工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打夯机或柴油打夯机分层 夯打密实。 2.9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 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2.10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超过标准高程的部位,应及时依线铲平;低 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2.11雨期、冬期施工

2.10.6冬期施工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 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且冻土块要均匀分布。回填土方的 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3.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 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 中分布。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4.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 作业人员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4.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4.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5.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每层回填土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结果 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并由试 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5.2回填土下沉: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夯实不够遍数,甚 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彻底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 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因湿度过大而出 现“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夯实。 5.4在地形、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内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 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5.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 旧基础及暗塘等。 5.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发生位移或损坏管道,应采用人工方式先在管道周围 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前提下,方可 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5.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无设计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 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6.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4.成品保护 4.1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发生碰撞产生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4.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 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4.3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 防止日晒雨淋。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应测定干土 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 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等,并由试验人员签字确认。密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 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5.2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应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 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5.3生石灰块熟化不良。因没有认真过筛,导致颗粒过大,进而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 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必须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工序。 5.4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洒在土的表面 导致拌和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所以应认真做 好计量工作。 5.5如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会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 裂、空鼓。所以应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5.6雨季、冬季不宜做灰土工程,可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制好雨期、冬期施 工方案;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浸水、冻胀等质量事故, 5.7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 合比错误。 6.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2地基钎探记录。 6.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6.4灰土的试验报告。 二、砂石地基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 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应同时掺入 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 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应同时掺入 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其质量均应

2.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不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和均习,其质量均应 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2.3分层铺筑砂石 2.3.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木桩控制 根据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 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2.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 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2.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 并应充分压(夯)实。 2.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 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2.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或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 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2.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 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全面夯实T/CECS 635-2019 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夯实遍数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碾压时,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采用 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2.6找平和验收 2.6.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 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密度时, 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2.6.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3.质量标准

3.1.2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1.2纯砂检查点的于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因碰撞产生位移,并应 经常复测。 4.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地基稳定的区域内 进行挖掘工程。 4.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4.4级配砂石回填完成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洒水养护。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如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 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5.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搭接和夯实。对 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5.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5.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5.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 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5.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 5.7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5.8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石级配不准或 辅筑超厚。 6.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2地基钎探记录 6.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6.4砂石的试验报告。

材科及王安机具 1.1.1水泥:宜用32.5~42.5级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且无杂物。 1.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入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主要机具: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振捣器(插 入式和平板式)、刮杠、木抹子、橡胶管、串桶或溜槽等。 1.2作业条件 1.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完成隐检验收。 1.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隔墙装饰施工工艺,并完成预检验收。 1.2.3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大面积浇筑的混凝土基础每隔 3m左右钉上水平桩。 1.2.4埋在垫层中的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单位验收。 1.2.5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4.成品保护 4.1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4.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 4.3在施工中,应妥善保护暖通、电气暗管及预留洞口。 4.4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螺栓和预埋件,以避免后凿混凝土。 4.5冬期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主要由于振捣时间短、漏振、配合比不准或模板 缝隙漏浆等原因造成。 5.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概不准,操作时未认真 找平,或模板支撑不牢固等原因造成。 5.3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而造成的。 5.4不规则裂缝:由于基础过长而收缩,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拆 模过早等原因而造成。 6.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6.2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的预检记录。 6.3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实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6.4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1.1.4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 无老锈和油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