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房屋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70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房屋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装修面层拆除:采用人工配合电锤、小锤凿除,拆除严禁破坏原有结构。

构件拆除后,需铲除原构件表面的装修抹灰层,对砼表面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砼表面凿毛,要求打成麻坑,坑深度不小于6mm,麻坑每100mm*100mm的面积内不小于5个。

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块、碎碴、粉末,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构件表面有积水,应用麻布吸去。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组织设计在浇筑砼前、在原在砼结合面上先涂刷一道砼界面剂。

施工进场、楼面装修面凿除、影响施工的墙体拆除,应根据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拟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应对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机具等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碳纤维布、结构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视业主要求(提供现场取样复试单,费用业主负责)。

混凝土表面处理→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配制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修复→配制并涂刷浸渍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表面防护。

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导较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3.2涂刷底层树脂

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将粘纤维面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粘贴部位和碳纤维布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

将涂好胶的碳纤维布,拉紧对齐后粘贴,用塑料刮板或滚筒(用去掉外边绒毛的涂料滚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

在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2.3.3粘贴碳纤维片材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若需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20㎜。

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需粘贴两条碳纤维片时,应连续粘贴,如不能连续粘贴,再开始粘贴前应对底层碳纤维板从新做好清洁工作。

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现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若固化温度25℃左右,3天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5℃左右,5天可负载使用。

粘贴48小时后,可粉刷20mm厚M15水泥砂浆或喷砂保护。注意最外层胶初凝前宜撒少量干净粗砂或豆石,以利于批荡界面的结合。

在开始施工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产品合格主,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报告,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

采用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粘结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时,应严格按本规程有关条款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

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面积应不少于设计量,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

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或手压粘贴面判断粘贴效果,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5%,如出现轻微空鼓(面积小于100cm2)可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切除,补粘四周搭接长度大于0.2米的碳纤维布块。

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测,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需要准备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

2.3.6施工注意事项

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的弯折。

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施工宜在50C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环境温度低于50C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树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称量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搅拌到色泽均匀。搅拌用容器内及搅拌器上不得有油污及杂质。应根据现场实际环境温度决定树脂的每次拌合量,并按使用要求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施工工艺:定位→钻孔→清孔→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保护→检验

按设计要求标示钻孔位置、型号,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分布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如遇钢筋宜调整孔位避开。如采用水钻(取芯机)成孔,钻孔内碎屑应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并晾晒至干燥。

钻孔孔径d+4∽6mm(小直径钢筋取低值,大直径钢筋取高值,d为钢筋、螺栓直径)。

实际钻孔深度可参考15d的基准,根据实际所需锚固力大小,并考虑构造要求,现场拉拔试验或按照有关规范计算确定,植筋的钻孔深度应比植入钢筋长度大3~5mm。

当基材强度等级低于C20,或在素混凝土(或岩石)上植筋,应适当增加锚固深度。

当实际所需锚固力较小时(如用螺栓固定器具、管线、支架等),可按螺栓长度确定钻孔深度,但深度不宜小于5d。

钻孔有效深度自构件表面坚实的混凝土算起。

钻孔不应设置于构件的保护层或装饰层内。

钻孔完毕,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将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然后用毛刷将孔壁刷净,再次压缩空气吹孔,应反复进行3∽5次,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孔壁,将孔口临时封闭。若有废孔,清净后用植筋胶填实。钻孔孔内应保持干燥。

钢材锚固长度范围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新钢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应除去),并打磨出金属光泽,采用角磨机和钢丝轮片速度较快,用工业丙硐擦拭,除去油污及粉屑。

配胶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器可由电锤和搅拌齿组成,搅拌齿可采用电锤钻头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钢筋制成。少量可用细钢筋棍人工搅拌。

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10分钟左右至混合均匀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

胶应现配现用,每次配胶量不宜大于5公斤。

垂直孔植筋将胶直接流、捣进孔中即可

水平孔植筋可用Φ6细钢筋配合托胶板(干净木板)往孔内捣胶,也可让施工人员戴好皮手套,将配好的胶成团塞、捣进孔内,同时将钢筋或螺杆的锚固部分用胶裹满,缓缓施入孔中,将孔中空气挤出。

倒垂孔植筋选用高触变型植筋胶,该胶不流淌,可成团塞、捣入孔。

钢筋、螺栓可采用旋转或手锤击打方式入孔,手锤击打时,一手应扶住钢筋或螺栓,以保证对中并避免回弹。

锚固胶填充量应保证插入钢筋后周边有少许胶料溢出。

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日平均气温25℃以上12小时内不得扰动钢筋,日平均气温25℃以下24小时内不得扰动钢筋,若有较大扰动宜重新植。

植筋后3∽4天可随机抽检,检验可用千斤顶、锚具、反力架组成的系统作拉拔试验。一般加载至钢材的设计力值。

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柱间加固支撑采用焊接箱形钢支撑,箱形支撑尺寸为250*250*12*12。支撑脚板采用植筋后焊接钢板并进行树脂压力灌浆处理。

钢支撑拟安排专业厂家根据现场实际尺寸进行加工生产,制作好后运至现场,采用吊链吊装。

吊装前先对支撑脚板全面进行复核,确定其定位、尺寸、表面平整度等无误,钢板表面无油污等杂质后进行安装固定。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万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4.1.2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混凝土表面处理:将混凝土板裂缝表面的灰尘清理干净,若脚板周边混凝土破损、松动,应将表面适当的凿除,直到露出牢固新鲜的混凝土,最后用丙桐清洗干净。

封闭裂缝、埋设注胶座和注胶嘴:按300mm的间距,沿裂缝埋设注胶座,并用封缝胶将缝隙表面封闭,将配套的注胶嘴旋到注胶座上(带有丝扣)。

注胶座(嘴)的埋设原则:

在裂缝较宽处、交错处、裂缝贯穿处或端头处埋设。

注胶座中心孔必须对准裂缝处;

灌缝胶调制:灌注前根据每次需要的灌入量,临时进行现场配置。将准备好的原料严格按规定比例倒入拌浆桶内进行充公搅拌,搅拌均匀以后倒入注胶器的胶囊内待用。

灌缝:注胶器与预埋的注胶嘴连接牢靠后DB43/T 1777.8-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8部分:电子公文通用技术要求.pdf,开始依次灌缝胶,注胶时沿着裂缝方向从一端开始,后面的注胶嘴兼做排气嘴,直到每个注胶嘴有胶溢出为止,棉丝将注胶嘴堵死。

表面清理:按顺序注完胶,并等胶体完全固结之后,将缝隙表面的封胶及注胶嘴剔除。

模板均用18厚七夹板,模板均在现场加工拼装,模板支撑及加固系统采用50×100木枋、φ48(δ=3.5)钢管、φ12对拉螺栓等。

施工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主要轴线位置及与其它构件位置的关系,向施工人员讲解图纸意图,解决图纸中的疑难问题,之后施工员向操作人员交底。

模板支设完毕后,由施工员、质检人员会同班组长联合检查所有模板的清洁、加固、接缝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支模位置、平整度、垂直度进行复核,确认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并报送技术部进行复检。经交检合格后由工地技术负责人通知甲方监理、质监三方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混凝土拟采用商品混凝土,并提供材质证明及商品混凝土合格证,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级配、含泥量和外加剂等进行混凝土预配,得出优化配合比,并把试配结果送项目经理部,由项目总工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使用。

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由人工倒入柱模内,采用φ50和加层φ30振捣棒振捣。楼板混凝土施工采用汽车泵直接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先铺30~5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TBT2673-2016 ZY系列电液转辙机,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砌筑前应根据砌块皮数制作皮数杆,并在墙体转角处及交接处树立,皮数杆间距不得超过15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