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项目高支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项目高支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98.6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项目高支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8、在模板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9、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八、施工过程的监测控制措施

1、高支模架搭设完成,项目部应组织自检sbs(4 3)弹性沥青防水卷材地下防水施工方案要点.doc,并填写好验收记录表,递交监理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模板、钢筋工序施工完成后,必须再一次对高支模架进行检查,重点在顶层乘托模板木方的龙骨等,检查在模板施工时是否有拆松、拆动高支模架体的结构,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3、混凝土浇筑期间派人观测高支模的状况,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情况。

4、在楼面模板上卸钢筋或其他物料时,应防止对模板支撑产生偏心或过大冲击,严禁集中超负荷堆物。

5、捣楼面时,应进行动态跟踪,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和木工堆模板支撑系统进行监控,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6、捣楼面时,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高支模系统进行一次总体检查验收,并形成记录。

①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支架的沉降情况。

②混凝土浇筑、顺序及砼楼面堆积高度等情况

③施工荷载情况、工人操作情况等

8、浇筑混凝土时,在高支模架体的梁底主、次梁交叉处设置监控点,工地现场管理人员和质安员定时做好巡检,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并定时进行记录,发现异常现象时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员等管理人员检查合格方可复工。

1、参加高支模架设施工作业人员应遵守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

2、根据项目部总体平面布置图,安排定的场地堆放高支模的架设材料,材料要分类堆放,堆放整齐。

3、每次进场施工完成后,退场前要进行班组自检,高支模架上搭设剩余的材料,应堆放整齐,清理杂物。

4、进入施工场地的作业人员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文明施工。

5、施工作业期间,高支模架设施工人员应合理组织施工材料,分段搭设好,退场前应清理剩余的材料。

6、高支模架拆除期间及时清运拆卸的材料。

十、高支模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部在现场办公室设置急救药箱和配备适当的药品和救护品。

4、应急预案启动的条件:本工程的场所发生有下列情况时,应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

2)对施工场区的影响有明显的破环时

4)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架明显位移

(5)当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监测值超出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应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加固后方可继续施工,当监测值超出控制值时,应立即撤离作业人员。

(6)当模板发生火灾时,应立即通知项目部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当火灾有蔓延趋势或无法控制火灾现场时,应立即组织所有人员撤离同时拨打119救援。

(8)当事故有扩大、自救无法控制时,应按预案的措施,启动队受影响区域的疏散机制,包括事故发生后的疏散、警戒、交通管制,即在确保施工现场和受影响区域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应急救援预案事先确定的路线和方向疏散、撤离,对事故区域周边进行警戒隔离以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外来干扰,如有必要,协助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周边道路实施有效的管制,为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畅通的道路。

十一、模板支撑体系验算计算书

模板自重:Q1=0.3×0.9×1.20=0.324kN/m

砼自重:Q2=24×0.10×0.9×1.2=2.6kN/m

钢筋自重:Q3=1.1×0.9×1.2=1.18kN/m

施工活荷载:Q4=3×0.9×1.4=3.78kN/m

Q=Q1+Q2+Q3+Q4=7.88kN/m

集中荷载:P=2.5×1.4=3.5kN

当施工荷载为均步作用时:

跨中弯矩M中=0.080×Q×L2=0.080×7.88×0.32=0.06kN.m

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作用时:

跨中弯矩M=0.175×Q×L=0.175×3.5×0.3=0.18kN.m

最大弯矩为0.18kN/m

截面惯性矩:W=bh2=900×182/6=48600mm3

抗弯强度:f=M/W=0.18×106/48600=3.7N/mm2<15N/mm2

[v]=L/250=300/250=1.2

模板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300×183=145800mm3

木材弹性模量:E=6000N/mm2

V=5QL4/384EI=5×7.88×3004/(384×6000×145800)=0.95<1.2

Q=0.6×7.88×0.3=1.4kN

T=3Q/2bh=3×1400/2×900×18=0.13N/mm2<1.4N/mm2

集中荷载:Q=[(0.3+25.1×0.1)×1.2+3×1.4]×0.267=2.1KN

最大弯矩M2=M3=2.1×0.267=0.56kN.m

现选用木方尺寸为80×80mm一根布置

木材截面地抗拒:W=bh2/6=80×802/6=8.54×104mm3

F=W/M=0.56×106/8.54×104=6.56N/mm2<13N/mm2

[v]=L/250=800/250=3.2

木方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80×803=341333.33mm3

木方弹性模量:E=9.5×103N/mm2

w=0.677×2.1×L4/100EI

=0.677×2.1×8004/(100×9.5×103×341333.33)

楼板面的高度为8.5m,板厚为100mm,实际的搭设高度为8.4mm,上托的调节高度不超过200mm,立杆纵横距为800×800mm,水平杆步距为1500mm内。

荷载N=[(0.3+25.1×0.10)×1.2+3×1.4]×800×800=8.5kN

立杆步距取1500mm,根据钢管立杆计算长度L0=L0=1500+700=2200mm

截面回转半径i=15.8mm,A=489mm2

λ=L0/i=2200/15.8=139.24,查稳定性系数表得ψ=0.379

轴心受压:N/A≤ψ[σ],8500/0.379×489=45.86<205N/mm2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满足要求。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概述:办公楼大堂支撑体系采用φ48×3.5mm钢管搭设满堂顶架,钢管的实际搭设高度为8.4m,立杆纵横间距为800×800mm,水平杆步距为1500mm。

办公楼大堂板面标高为+8.5m,框架梁最大尺寸为350×1400mm,以此梁作为验算对象,此框架梁部分支撑在下一层反梁上。最大跨度为3米,井式设置。

各种施工荷载标准值为:

模板结构自重:0.5kN/m2

新浇混凝土自重:24kN/m2

钢筋自重:1.1kN/m2

底模板验算荷载组合,按梁两边各取500mm进行验算。

模板自重:q1=0.5×3.95×1.2=2.37kN/m

钢筋砼:q2=25.5×(0.1×1+0.35×1.4)×1.2=18.1kN/m

施工活载:q3=3×1.35×1.4=5.67kN/m

Q=q1+q2+q3=26.14kN/m

木方采用间距200mm

梁底板选用350×18mm,W=bh2/6=350×182/6=18900mm3

σ=M/W=0.10×106/18900=5.3<13N/mm2

E=6000N/mm2,I=350×183/12=17.01×104mm4

V=K×Q×L4/100EI=0.677×26.14×2004/100×6000×17.01×104

=0.27mm

T=3Q/2bh<[T]

Q=0.6×26.14×0.20=3.13KN

T=3×3130/(2×350×18)=0.74<[T]=1.4N/mm2

考虑最不利荷载计算,按集中荷载F=0.20×26.14/2=2.6kN

M=F×0.8/2=2.6×0.4=1.04kN.m

W=bh2/6=80×802/6=85333.33mm2

σ=M/W=1.04×106/85333.33=12.18N/mm2<13N/mm2,满足要求!

E=9000N/mm2,I=80×803/12=3413333.33mm4

V=FL3/48EI=2600×8003/48×9000×3413333.33=0.014<800/250

Q=0.6×26.14×0.20=3.13kN

V=3Q/2bh=3×3130/2×80×80=0.73mm<1.6N/mm2

考虑现场安全因素,将梁底的横向跨度(即立杆在梁底的横向间距设计为600mm。)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

砼重力密度:γ=24kN/m3

砼侧压力:F=γ×H=24×1.3=31.2kN/m2

梁侧模板立档木方采用间距为250mm,砼倾倒及振动产生的荷载取4KN/m2.

Q=(31.2×1.2+4×1.4)×1.4=60.3kN/m2

M=k×Q×L2=0.1×60.3×0.252=0.37kN/m2

选用建筑模板1300×18mm,W=2×bh2/6=2×1300×182/6=140400mm4

f=M/W=0.37×106/140400=2.6N/mm2<15N/mm2

V=k×Q×L=0.62×60.3×0.25=9.35kN

剪应力t=3V/2bh=3×9350/2×1300×18=0.6N/mm2<1.4N/mm2

I=1/12×b×h3=1300×183/12=631800mm4

V=K×Q×L4/100EI=0.677×60.3×2504/100×6000×631800

=0.26

立挡沿垂直方向每隔350用M12对拉螺栓拉结,螺栓净截面A=60mm²。对拉螺栓的拉力N=60.3×0.35×0.35=7.38KN,对拉螺栓的应力σ=N/A=7.38×10³÷60=123N/mm²<170N/mm²(满足要求)

(1)强度验算:由梁底木方有关计算可知,F=2.6KN,木方每端荷载计算值为P=F/2=2.6/2=1.3KN,计算简图如下:

σ=M/W=0.28×106/5080=55.11N/mm2<205N/mm2

V=K×P×L3/100EI=1.883×1300×8003/100×2.06×105×10.78×104=0.56mm

<[v]=L/250=800/250=3.2mm

综合各方面因素,梁底托梁设计为设置各2条钢管,钢管托梁支撑在钢管立杆上。

梁用截面最大尺寸为350×1400mm进行计算,用一支立杆作为支撑,立杆的间距纵横向均为800mm,支撑高度按7.1米计算,板传来的荷载按每边0.5m计算,在计算中用两根钢管立柱的受荷面积验算。受荷面积为0.8×0.8=0.64mm2。

模板自重取0.5kN/m2

砼自重取24kN/m2

钢筋自重取1.5kN/m3

施工活荷载取3kN/m2

钢管支撑体系自重:[(3.87KG/m×7.1m×10N/KG)/1000]×2=0.55kN

两根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组合:

N=1.2[0.5×(0.8×0.8)+25.5×0.472+0.55]+1.4×3×0.64=18.2kN

每支立杆承受的轴向力:N=18.2/2=9.1kN

立杆步距为h=1500mm,根据钢管立杆计算长度L0=h+2a=1500+2*700=2900mm,φ48×3.5钢管的回转半径为i=15.80mm,λ=L0/i=2900/15.80=183.5,ψ=0.233,A=489mm2

N/ψ×A=9100/0.233×489=79.86N/mm2<205N/mm2

立杆支撑体系稳定性满足要求!

十二、整个支模系统的施工方案

现场立杆支撑在砼地坪上,立杆底部均垫80×80mm的木方,高度超过600mm的梁,在梁高1/2处加一道穿芯螺栓。

十三、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和施工方面的要求

(一)、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和注意方面: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d.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上垫木方;

e.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f.根据梁跨度,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4不考虑起拱,4≤L<6起拱10mm,≥6的起拱15mm;

g.梁侧设置斜向支撑,采用钢管U型托,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

h.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二)、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拆模时操作人员必须挂好、系好安全带。

2、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及平台连接处螺栓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3、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一次线不得超过3m,外壳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电锯和电刨必须接用漏电保护器,锯片不得有裂纹(使用前检查,使用中随时检查);且电锯必须具备皮带防护罩、锯片防护罩、分料器和护手装置。使用木工多用机械时严禁电锯和电刨同时使用;使用木工机械严禁戴手套;长度小于50cm或厚度大于锯片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两人操作时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机械停用时断电加锁。

十四、附高支模系统强制性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条文内容

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防止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和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支撑模板系统(以下简称“高支模”)是指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高支模施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建设工程高支模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应包括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搭设与拆除、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过程观测及安全控制要求等方面内容。技术方案必须经企业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加盖企业技术和安全部门的公章后才能实施。

第五条高支模应采用钢支撑作立柱,不得使用竹木作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搭设支撑。

第六条高支模技术方案的编制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结合工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技术方案应有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的验算。

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

(二)技术方案应有支撑平面布置图、模板及其支撑的立面图和剖面图、节点大样等施工图。

(三)高支模立柱4.5米以下部分,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纵横水平拉杆;立柱4.5米以上部分每增高1.5米应相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剪刀撑应纵横设置,且不少于两道,其间距不得超过6.5米;支撑主梁的立柱必须设置剪刀撑。

对于特殊的工程结构,当模板面非水平面或施工荷载不均衡时,应按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计算确定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明确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八条高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第九条支模立柱基础必须坚固,按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控制支架沉降量立柱的支承面是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应在平整、夯实后加设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块支承立柱。

第十条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人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第十一条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第十二条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第十三条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安全责任

第十四条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重视对高支模施工的监督管理明渠及其他建筑物施工方案,指派安全监督员对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和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书面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复检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一)施工单位未编制高支模技术方案或将未经审批的技术方案交付现场施工;

(二)高支模施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没有编制高支模技术方案或将未经审批的技术方案交付现场施工而导致支模坍塌故的,追究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施工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随意修改变更技术方案而导致支模坍塌事故的,追究施工现场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对搭设完毕的支模进行验收或把关不严而导致支模坍塌事故的,追究企业主持验收人和施工现场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对4.5米高度以下的模板支撑系统制定安全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省建委负责解释。

某烧结机钢混结构及彩板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方案第二十条本办法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