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房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鼓风机房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4.4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鼓风机房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箍筋末端的弯钩:I级钢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箍筋直径10倍,弯钩形式为45°/135°。

3.4.1准备及基本方法

(1)核对成品刚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水车中桥预应力空心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纠正增补。所有钢筋保护层采用砼垫块,来保证。

(3)直径≤12mm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mm钢筋采用20号铁丝绑扎。

3.4.2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

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基础梁、柱、预留洞、预留套管位置线,并标出钢筋,以及墙柱插筋位置线,基础梁上筋绑扎完以后,在其上(用红漆标点标识)放出柱、墙、洞口位置线(控制插筋)。基础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

3.4.3钢筋绑扎及安装

a.垫层上放线、基础梁板标高放线绑地梁钢筋基础梁垫块绑扎地梁加腋钢筋

墙柱插筋放线调整基础梁位置放置墙板站筋及柱筋并临时固定

b、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连接并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1)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柱筋支撑架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操作面四周铺跳板。

2)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柱角钢筋与箍筋间用双扣交错绑牢,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4)下层柱竖向筋露出楼面部分,用柱箍将其固定。

5)柱截面有变化时,下层柱筋露出部分,在绑扎上层梁前先行收缩准确。

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梁与板钢筋绑扎及安装

梁筋绑扎采用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板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楼板保护层为25,受力钢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1)绑扎梁筋的脚手架同绑扎墙筋脚手架。

2)梁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在中层,主梁筋在下。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筋上。纵向受力筋为多层时,层间垫以短钢筋保证其间距。

3)梁纵向受力钢筋:上筋净距≥30mm或1.5d(d为钢筋中最大直径),下筋净距≥25mm或d;下部纵和钢筋配置≥两层时,钢筋水平方向中距比下面两层中距增大一倍。

4)梁的下部钢筋不在跨中1/3范围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不在支座1/3范围连接。

5)板中钢筋从距墙或梁边5cm开始配置。

6)板的下部钢筋不在跨中1/3范围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不在去座1/3范围连接。

7)钢筋绑扎安装时还应满足图纸,相关规范要求。

4.1进场钢筋质量标准及验收

(1)进场热轧光圆钢筋必须符合《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的规定;进场热轧带肋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逞肋钢筋》(GB1499)的规定。每次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原材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原材复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

热轧钢筋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每炉号含碳量之差为≤0.02%、含锰量之差为≤0.15%。

进场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直筋每1m弯曲度≤4mm(用“凹”形尺测量)。

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托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4.1.2配料加工方面

(1)配料时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本方案的前提下要有利于保证加工安装质量,要考虑附加筋。配料相关参数选择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成型钢筋形状、尺寸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末端净空直径>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和顺弯现象。

(3)钢筋加工的允许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

4.2现场钢筋绑扎安装质量要求

4.2.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项目

绑扎钢筋骨架宽度、高度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4.3.1工程中应用的接头应有效的检验报告。

4.3.2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2)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时行抗拉强度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应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同时尚应不少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实际横截面积。

现场检验应进行拧紧力矩检验、接头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1)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接头拧紧力矩值抽检接头的施工质量。抽检数量为: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得少于一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每100个接头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应逐个检查并拧紧。

(2)对每一验收批均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2003)中A级接头的性能进行检验与验收,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三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当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验收批判定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六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

(3)在现场连续检验十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验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

4.4质量管理与措施4.4.1钢筋安装

1)工程部根据实际进度计划牵头提出合理的钢筋进场计划,尽可能做到进场钢筋及时绑扎安装,减少现场钢筋堆放量、生锈量和占用场地量。

2)由于本工程采用的Ⅱ级、Ⅲ级钢筋有同规格的,容易混乱,所以必须加强钢筋的标识管理。钢筋从原材进场堆放、加工后的成品钢筋堆放,施工现场钢筋堆放都必须按不同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并标识,必要时施工现场设专人分类、发料。

(2)定位钢筋的安装与绑扎

直接插于地梁内的柱插筋两侧紧贴墙体立筋各增加一道与底板上筋相同、通长的附加筋(纵横两方向相遇时附加在同一平面焊接),在此部位墙、柱定位筋与该附加筋焊接。

柱子定位筋设置二道,第一道设置在下层砼柱顶以上50mm处,第二道设置在距离柱顶50mm处。绑扎完后,第一道定位筋不取出,第二道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a.地梁混凝土保护层用砼垫块,

b.柱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卡在柱四角竖筋外皮上,每间隔0.8米设一道。

c.梁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每间隔0.8米设置一道,每道设六块(含两侧)。

e.板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0.8米梅花型摆放柱钢筋保护层。

顶板钢筋的支撑,每1m一榀,马凳置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

a.较为复杂的墙、柱、梁节点由配属队伍技术人员按图低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钢筋摆放放样,并对操作工作进行详细交底。

b.代换钢筋必须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c.底板每层网片绑扎完合进行自检,确保钢筋排放无误、无偏位、端头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未尽事宜,执行相关规范、标准、规程。

5.1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操作。

5.2钢筋加工前应先调直再加工,切口端面宜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弯曲、马蹄严重的应切去。

5.3丝头加工时应用水溶性切削液,严禁用机油切削或不加切削液进行加工。

5.4为保证丝头加工长度必须使用挡铁进行限位,挡铁在使用时必须将钢筋紧贴住挡铁,撤下挡铁后将钢筋加紧。

5.5钢筋夹持在后钳上后必须将钢筋夹持紧。加工拐铁钢筋时,正对拐铁处严禁站人,以防因钢筋为夹紧而甩起打人。钢筋转动时不得用手抓握钢筋。

5.6设备必须有地线连接,设备电源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设备维修必须专职人员进行,不得私自进行维修。

5.7每次冷挤压施工之前,应将高压油管接头的螺纹拧紧,防止因螺纹过松导致油管接头崩开伤人,操作时注意高压油管的反弹方向不要对着他人。

5.8模具放正后某城市广场 施工组织设计,应扳好挡板后再进行压接。

5.9操作压接器的人员,在压接时应在压接器的侧面操作,头部应避开模具压接的正上方,上压时,严禁近距离俯视模具。

5.10高空作业时,压接器下面不能站人。

5.11所有操作及相关设备必须符合相应安全规范、规程、标准。

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6.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

6.1现场钢筋(包括原材、成品钢筋)按规格、类别摆放整齐并挂标识。6.2为减少对工地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严禁在晚10:00至第二天早6:00在现场卸钢筋。堆料场钢筋由分包按汁划用塔吊将钢筋运至施工作业面,尽可能减少噪声污染。

6.3随时收集加工后的钢筋头,并运至现场设立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